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軍事迷休閒小棧
市長:Luke-Skywalker  副市長: 塔頂的鋼鐵鯊魚燉奶(冷眼看人生)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國際萬象【軍事迷休閒小棧】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媒體採訪之五四三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高華柱感謝媒體作諍友 盼繼續支持國防
 瀏覽4,738|回應18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mna.gpwb.gov.tw/MNANew/Internet/NewsDetail.aspx?GUID=54687
高華柱感謝媒體作諍友 盼繼續支持國防
發稿日期:2010/08/31

    (軍聞社記者姜大宇台北卅一日電)明天是九一記者節,國防部今天舉辦「九十九年記者節聯誼餐會」,國防部長高華柱在參謀總長林鎮夷一級上將、各軍司令等人陪同出席餐會,向媒體記者祝賀佳節愉快。
     由於南修颱風來襲,高部長陪同馬總統視導災害應變中心,無法及時與會,因此林總長代表部長致詞時表示,長期以來國軍承蒙媒體朋友對國軍建軍備戰工作的關心與指導,不但使民眾對國防施政有更多的瞭解,也凝聚了國人「全民國防」的共識,這正是媒體朋友對支持國防建設最具體的貢獻,他代表國軍向大家致上最誠摯敬意與謝意。
     林總長指出,回顧近一年來,由於國軍官兵齊心協力,使得國防改革工作都能依計畫、按期程順利的推展,包括強化建軍備戰、嚴格整飭軍紀、深化軍人武德、加強體能訓練、支援河川水庫疏濬、災害防救、國道三號基隆段邊坡崩塌及外離島緊急疏運等任務,都能圓滿的推動與落實;尤其是藉由媒體忠實的報導,讓國軍官兵的勤訓精練成果和辛勞付出,獲得總統的嘉勉,同時也得到國人的高度肯定。
     林總長也說明當前政府在國防施政的政策,他表示,上個月,總統在視導「漢光廿六號」電腦兵棋推演時,重申政府「備戰而不求戰」的理念,強調國軍建軍備戰工作一刻都不能停歇,須隨時保持高度警覺,秉持「毋恃敵之不來,恃吾有以待之」的態度,持續強化戰訓本務工作,以建構一支「小而精、小而巧、小而強」的鋼鐵勁旅,做為兩岸和平的後盾與支撐。對於總統的期勉,部長特別要求全體國軍官兵,本著「受命不辭,英雄本色」的氣魄,如期如質完成各項建軍備戰工作,以建構「固若磐石」的國防武力,進而達到「預防戰爭」的國防戰略目標。
     總長說,去年「莫拉克颱風」重創南台灣,造成部份地區嚴重災情及人員傷亡,喚起國人對天然災害的警覺。今年七月十三日立法院三讀通過「災害防救法」部分條文修正案,增訂國軍應主動救災,並授權國防部依災害防救需要,運用動員的後備軍人協助搶救災情。
     災防法的修正通過,賦予國軍迅速主動支援救災的法源與責任,未來,國軍官兵在救災中所執行的不只是命令,更是法律;國防部已於日前完成「國軍協助災害防救辦法」草案,以完備法源依據,同時要求各單位加強官兵災防教育訓練,內化「救災就是作戰」的觀念,使官兵熟練操作救災技巧,做好妥善萬全準備,隨時護衛國人的安全。
     另外,為落實總統「防災重於救災,離災優於防災」指示,國軍未來面臨災害防救工作時,將在卅六小時前完成超前部署及兵力預置,讓民眾在第一時間就能看到國軍,使國人安心。
     而最近有幾起國軍官兵見義勇為的事蹟,例如「海軍陸戰隊洪奕州士官長協助救火」及「陸軍二九八旅六位官兵協助車禍受傷女學生送醫」等,官兵們發揮「為善不欲人知」、「不以善小而不為」的精神,以及「看到對的事,就要及時去做」,不求回報、不計代價的態度,不僅具體實踐「國軍永遠與民眾站在一起」的核心理念,也使官兵明瞭國軍要多做「讓人民感動的事」。上述這些善行義舉,經由媒體廣泛的報導,使國人瞭解國軍愛民助民的典範事蹟,有效形塑國軍優良形象,同時也讓我們的社會充滿更多愛心與溫暖。
     總長也表示,再過幾天就是「九三軍人節」,國軍官兵除了要謹記戰爭的歷史教訓,更要效法先賢先烈犧牲奉獻的愛國精神。為了表彰烈士義行,國防部透過每年春、秋祭典舉行入祀儀式安奉英靈,並且主動清查國軍忠勇殉職而尚未入祀的官兵,目前大約有八十四位。為使烈士英勇事蹟廣為傳誦,國防部已協調內政部及相關單位,積極爭取辦理入祀事宜,使先烈英勇犧牲精神永受後世緬懷。
     此外,國防部也配合「九三軍人節」國軍楷模表揚活動,上個禮拜特別邀請媒體,參訪今年當選「國軍模範團體」的單位,實地見證國軍戮力戰訓的實況。藉由報導,除了給予國軍官兵最實質的精神鼓舞外,同時也讓國人瞭解國軍保衛國家安全的無私付出。
     最後,總長指出,新聞媒體是國防施政的一面鏡子,藉著媒體可以幫助國軍自我檢驗、自我提升,不斷進步、成長與精壯。唯有民眾對國防施政瞭解愈多,愈能產生堅強的全民國防共識,形成良性正面的循環。期望媒體記者們,繼續秉持「支持國防、鼓勵國軍」的初衷,隨時給予批評、指教,做國軍忠實的諍友,見證國軍的成長茁壯。


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4150080
 回應文章 頁/共2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嚴明:積極改革重塑民眾信心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n.yam.com/cna/politics/20130828/20130828715130.html
嚴明:積極改革重塑民眾信心
中央社-2013年08月28日 下午22:49

(中央社記者蔡和穎台北28日電)國防部長嚴明今晚首度與媒體餐敘,他表示,國軍將把握改革契機,積極回應民眾對軍中人權的期待,重塑民眾對國軍的信心。

嚴明自8日接任部長以來,首度與媒體見面,適逢記者節將至,餐敘在三軍軍官俱樂部舉行,席開10餘桌。

嚴明致詞表示,回顧半年多來,由於媒體監督與鼓勵,使得「國防六法」三讀施行、「102年四年期國防總檢討」公布、「漢光29號演習」等各項國防事務,都能依計畫期程順利推展。

對於國人所關切的「洪仲丘案」,嚴明說,社會各界提出許多的針砭意見,國防部會虛心檢討、深切反省,並且落實各項改革措施。日前國防部依據總統馬英九指示,提出「人權保障」等13項改革方案,目的即在提升軍中人權保障觀念以及精進相關作法。

嚴明強調,國軍會把握這次改革的契機,積極回應民眾對軍中人權改革的期待,重塑民眾對國軍的信心。

嚴明提到,近期謠傳的軍中高層鬥爭與軍種內鬥,陸軍司令李翔宙申退,以及他與李司令的互動、對話等,「純屬子虛烏有、以訛傳訛,完全不是事實,相信謠言止於智者」。

他強調,李翔宙是一位優秀的國軍高階將領,他非常肯定李翔宙對國軍的貢獻,期望李翔宙繼續為國家效勞,為國軍貢獻心力。

此外,嚴明說,外界傳聞他拔擢25名海空軍將領,「這些傳聞絕非事實」。國軍將級人事案都是依據「陸海空軍軍官士官任職條例暨施行細則」、「國軍重要軍職候選調任作業規定」來辦理,先由各軍司令部5人小組召開人評會完成初審後,薦報國防部辦理複審,再由國防部評審委員共同評議後薦報總統府。

嚴明指出,國防部絕對尊重各軍司令部的初評結果,也懇請媒體不要受到「空穴來風、無中生有」的傳聞所影響,共同協助國軍維護士氣與團結。

他表示,日前「潭美颱風」侵襲台灣,國軍積極投入兵力,協助災防,讓災損降到最低,國軍官兵犧牲奉獻的態度,充分發揮「苦民所苦、急民所急」的大愛精神,成為民眾在危急中最值得信賴的對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5003349
嚴明媒體餐敘 肯定李翔宙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n.yam.com/cna/politics/20130828/20130828714858.html
嚴明媒體餐敘 肯定李翔宙
中央社-2013年08月28日 下午20:10

(中央社記者劉麗榮、蔡和穎台北28日電)國防部長嚴明今晚首度與媒體餐敘時表示,肯定陸軍司令李翔宙對國軍的貢獻,媒體傳聞非事實,盼國軍維護士氣團結。

記者節前夕,嚴明上任以來首度與媒體記者餐敘,在三軍軍官俱樂部舉行,席開10餘桌。

嚴明致詞時表示,國人關切洪仲丘案,國防部會虛心檢討,日前國防部依據總統馬英九指示提出13項人權保障方案,目的在提升軍中人權保障觀念,國軍將把握這次改革契機,積極回應民眾對軍中人權改革期待,重塑民眾對國軍信心。

此外,嚴明說,近期謠傳軍中高層鬥爭、軍種內鬥及他與李翔宙的互動,相關報導純屬子虛烏有、以訛傳訛,「完全不是事實」。

嚴明表示,李翔宙非常優秀,他非常肯定李翔宙對國軍的貢獻,希望李翔宙繼續為國軍效勞,貢獻心力。

嚴明提到,外界傳聞他最近拔擢25名海空軍將領,「這些傳聞也絕非事實」,國軍人事案依法由各軍種初審,國防部評審小組複審後再呈報總統府,國防部「絕對尊重各司令初評結果」,盼媒體及各界不要受到空穴來風、無中生有的傳聞影響,維護國軍士氣團結。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5003312
採訪洪案記者猝死 洪家遺憾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n.yam.com/cna/life/20130806/20130806664253.html
採訪洪案記者猝死 洪家遺憾
中央社-2013年08月06日 下午15:18

(中央社記者陳靜萍台中6日電)年代電視中部一名蔡姓男記者,支援洪仲丘案結束後,疑心臟疾病猝死,洪仲丘的家人得知後相當震驚也感到遺憾。

洪仲丘的姊姊洪慈庸表示,記者蔡銘瑋與洪仲丘一樣的年輕,突然去世,家人都覺得非常遺憾。今天洪爸爸及洪媽媽也透過年代電視台的記者,轉交奠儀及一封慰問信給蔡銘瑋的家人,表達不捨及哀悼。

年代電視中部採訪中心主任沈國屏指出,蔡銘瑋到年代任職近2年,熱愛採訪工作。1年前曾透露自己有心悸的現象,因此主管特別安排他在公司負責做帶子,並提醒要他去就醫,不敢讓他太勞累。

沈國屏也說,儘管最近中部包括大埔事件、洪仲丘的新聞事件多,但蔡銘瑋依然正常上下班,並沒有因此加班出勤,連洪仲丘案也只到現場支援2次,8月1日蔡銘瑋支援結束後,2日、3日都留在公司做帶子,3日晚間7時下班後,還與同事一起吃晚飯。

洪仲丘告別式當天,各媒體都大陣仗派員到場採訪,蔡銘瑋被安排在公司協助卻聯絡不上人,年代電視主管請消防局在當天上午11時許協助破門而入,發現他已無意識,送醫不治,房間還留有心律不整的藥物。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4995966
國防部春節記者聯誼餐會 高華柱感謝媒體支持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mna.gpwb.gov.tw/IndexDetail.aspx?id=59255
國防部春節記者聯誼餐會 高華柱感謝媒體支持
發稿日期: 2013/02/06

(軍聞社記者卓以立臺北六日電)國防部長高華柱今天主持春節記者聯誼餐會時強調,去年通過的「國防組織六法」及「兵役法」部分條文修正,是奠定國軍組織調整與戰力整備的重要里程碑,國防部將秉持勇於面對的態度,繼續接受媒體及社會各界的檢驗,戮力達成建軍備戰目標。

 高部長晚間由參謀總長嚴明上將、副部長高廣圻上將等人陪同,出席國防部「一0二年春節記者聯誼餐會」,感謝媒體對國軍的愛護與支持,並向與會國內媒體軍事記者及國際媒體駐臺記者賀年。

 餐會一開始時,部長特別提到,為落實政府簡約政策,今年春節聯誼餐會改以鐵餐盒及「復興鍋」方式,希望與記者朋友共同體驗國軍先賢前輩們,在早年艱困的日子中,官兵弟兄們以「臉盆」為炊具所烹煮的桌菜,體現當年國軍勤儉建軍的傳統美德。

 部長指出,去年在立法委員及相關部會的支持與協助下,立法院通過九項與國防事務有關的法案,其中,「國防組織六法」的通過,藉由組織整併、資源整合與作業流程調整,可使國防部高司組織運作更具效率,兵力結構更趨精實。

 同時,部長表示,「募兵制」施行為兵役制度重大的改革,國軍以「平募戰徵」型態,平時讓役男具備基本的作戰能力,在完訓後納入後備役編管,建立後備動員能量,戰時則依作戰需求動員編成,有效支援防衛作戰任務。

 高部長強調,日前國防部邀請媒體記者先後參訪海軍一二四艦隊、空軍四0一聯隊及陸軍花防部等部隊春節戰備實況,透過記者的實況報導,讓國人瞭解國軍官兵基於職責,持恆戰備的用心;面對新的一年,國防部將會持續精進,完成各項建軍備戰的目標。

 此外,軍事研究會會長姚琢奇代表與會媒體致詞時表示,記者與國軍有多年的感情,彼此建立相當好的情誼,未來希望與國防部合作更加密切,協助國軍邁向新的境界。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4922951
國防部春節記者聯誼餐會 高華柱感謝媒體建言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mna.gpwb.gov.tw/MNANew/Internet/NewsDetail.aspx?GUID=64321
國防部春節記者聯誼餐會 高華柱感謝媒體建言
發稿日期:2012/02/01

    (軍聞社記者蔡宗恆臺北一日電)國防部長高華柱今天主持春節記者聯誼餐會,感謝媒體過去一年對國軍的愛護與支持,強調國軍將持續推動戰訓整備、強化災害防救、培養軍人武德與榮譽,同時落實軍紀要求,以不負國人期盼。
     高部長中午由參謀總長林鎮夷上將、副部長楊念祖、趙世璋上將及各軍司令、政戰主任等人陪同,出席國防部春節記者聯誼餐會,向國內媒體軍事記者及國際媒體駐臺記者賀年。
     高部長致詞表示,國防部去年均依既定的計畫推動各項國防政策,順利完成兵役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三讀,以及重大武器裝備採購案,媒體記者對國防部的督促功不可沒;部長也希望立法院今年能順利通過國防組織六法以及中科院行政法人化等,使國防部和其他部會一樣,配合行政院組織再造邁入新的里程碑,並使募兵制能順利推動。
     部長指出,推動募兵制是國防部當前重大的任務,期盼媒體記者能多加報導國防施政成果,使民眾進一步瞭解國軍、支持國防政策。
     部長進一步表示,「八八水災」後,災害防救已成為國軍重要任務之ㄧ,去年國防部配合政府及民間團體致力推動各項災害防救,成效卓著,未來將會持續協助中央及地方政府全力強化災害防救工作,以確保國人生命財產安全。
     部長強調,十步之內必有芳草,國軍不斷樹立優良典範,更在軍人節擴大表揚模範團體及楷模,希望能讓官兵見賢思齊,提昇國軍整體形象,進而讓年輕朋友嚮往加入國軍行列。
     此外,軍事研究會會長姚琢奇代表與會媒體致詞時表示,國防部於建國一百年辦理多項有意義的活動,並且不斷精進戰備整備,成效斐然,日前在國軍一0一年春節戰備巡弋媒體參訪活動中,三軍部隊更充分展現勤訓精練與高昂的士氣,表現有目共睹,參訪媒體也具體報導,使國人瞭解國軍致力建軍備戰的決心。
     姚琢奇表示,國軍與記者之間有種不可分離的感情,他期盼媒體能繼續支持國防,擴大報導國軍在建軍規劃與募兵工作上所做的努力,使國家邁向新的境界。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4781642
高華柱感謝媒體作諍友 祝賀佳節愉快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mna.gpwb.gov.tw/MNANew/Internet/NewsDetail.aspx?GUID=61796
高華柱感謝媒體作諍友 祝賀佳節愉快
發稿日期:2011/09/01

    (軍聞社記者蔡宗恆臺北一日電)今天是「九一記者節」,國防部中午於三軍軍官俱樂部舉辦記者節聯誼餐會,國防部長高華柱於餐會中,感謝媒體年來對國軍的監督與鼓勵,讓各項國防事務能依計畫、按時程順利推展,並頒發軍研會會長姚琢奇陸海空軍甲種一等獎章,肯定他長期在軍事新聞採訪工作上所樹立的典範。
     國防部記者節聯誼餐會,包括參謀總長林鎮夷上將、副部長楊念祖、趙世璋上將及各軍司令、政戰主任等人均一同出席餐敘,感謝記者忠實報導國防施政成果與官兵戮力戰訓本務實況,使國人進一步瞭解國軍、支持國防。
     部長致詞時指出,建軍備戰是國防部的基本任務,而維持社會民生的安全,也是重點工作之ㄧ,此次「南瑪都」颱風來襲可以印證國軍在政府的指導下,官兵均能兼顧戰備訓練與災害防救任務。
     部長進一步表示,國防部在「莫拉克」風災後,救災機制與災害應變中心整合已有相當大的精進,在任務與預算編列上,也都能針對以往的經驗實施局部調整。
     軍研會會長姚琢奇代表致詞時表示,回想民國四十七年九月一日軍事記者參與料羅灣海戰新聞採訪,當天從澎湖上船前往料羅灣,忠實報導國軍英勇禦敵事蹟,對當時軍心士氣與國人愛國情操產生莫大鼓舞作用。
     姚琢奇並對國軍長年致力建軍備展工作給予高定肯定,他表示,近期國防部多次邀請軍事記者至三軍部隊參訪,見證官兵勤訓精練、士氣高昂的一面,也透過報導讓民眾清楚瞭解國軍保家衛國的決心。此外,國軍各部隊此次在「南瑪都」颱風來臨前,即以先期整備、預置兵力的作為,有效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姚琢奇更是嘉許官兵防患未然的作法,已有效協助民眾免受風災之苦。
     餐會中,高部長頒發姚琢奇老師陸海空軍甲種一等獎章,表彰他一生對國家及國軍的奉獻,以及長期關注國防事務,提供國軍建言,扮演國防部與媒體間溝通、協調的角色,對國防部助益良多。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4704477
新媒體時代戰略傳播轉型 增益國家安全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news.gpwb.gov.tw/newsgpwb_2009/news.php?css=2&rtype=2&nid=176581
2011/05/08   新媒體時代戰略傳播轉型 增益國家安全
 
近年來,戰略傳播(strategic communication,亦譯策略傳播)之發展,以及其與心理作戰、公共事務等訊息傳播行為間之關係,已經受到美軍、北約等軍事組織的重視。諸如「臉書」等新媒體快速成長,亦使得如何透過新媒體進行戰略傳播,成為重要議題。任職於美國國家情報開放資源中心的Timothy Cunningham,日前即針對相關主題發表專文,「韜略談兵」特節譯相關內容,俾供讀者參考。(編按)美國政府始終尋求一種整合、有效,利於其投射國家利益、政策、目標於海外之傳播策略。一般認為美國政府及軍方在九一一事件後,對外溝通效率不佳,主要原因在於相關單位並沒有體認到傳統媒體執行戰略傳播,與透過新媒體並不相同。由於傳統與新媒體的本質完全不同。因此以傳統方法,執行新媒體之戰略傳播,絕對不如針對新媒體,發展相應之傳播策略較佳。
新媒體傳播奠基對話性質
欲有效運用新媒體執行戰略傳播,就不能將專業傳播人員,隔絕在大部分的任務執行面向外。在強調「注意力經濟」的今天,欲與大量流通交換的消息進行競爭,軍文機構必須採取全員、從任務各面向角度切入,乃至納入戰區中特定、關鍵任務,如「省級重建小組」(PRTs)或「區支援小組」(DSTs)等方式。
透過理論模型,即可了解何以透過傳統媒體流通的消息,無法套用在新媒體上。傳統媒體進行傳播,是奠基於單向及「一對多」的訊息流通,即由單一個體或族群,向包括大量人口的受眾,傳遞非連續性的訊息。但新媒體上的傳播,則奠基於對話性質的「多對多」資訊流通,在Facebook、YouTube、Twitter等新媒體上,不同的訊息接收者亦與他人同時收、發訊息。
在傳統媒體上,大眾是資訊的消費者,讀報或看電視,都是被動的消費資訊。但使用新媒體的大眾,則主動接觸媒介。透過新媒體,他們既消費也生產資訊,成為一種「參與新聞產製的受眾」(pro-sumers)。
單向與對話式溝通完全不同;「資訊消費者」與「參與新聞產製的受眾」在本質上亦有所差異。因此,針對新媒體設計的戰略傳播,亦應與傳統媒體不同。這並不代表運用於傳統媒體的戰略傳播已經過時,而是必須與應用在新媒體者有所區隔。
部分看法認為,新媒體傳達消息的效率會打折。但事實上,戰略傳播執行者,本來就無法控制其遞交媒體的資訊,不論印刷、電子或其他媒體,總是習於為閱聽眾解釋或重組資訊。傳統傳播模式認為,資訊傳送及接收者均為單獨個體,但這並不適用新媒體。
閱聽人訊息重新包裝
透過新媒體,傳播者與受眾可直通。諷刺的是,去除傳統的守門人,反而使戰略傳播更為複雜,因為在受眾的社群網絡中,會有更多的參與對話者,對受眾解讀資訊的過程產生影響。
舉例而言,美國政府做為訊息傳播者,紐約時報或CNN做為媒體守門人的模式,只適用傳統媒體。但在新媒體中,傳播者透過閱聽人身邊「參與新聞產製的受眾」,直接接觸閱聽人。這些「參與新聞產製的受眾」,在接收訊息後重新包裝並再利用。原始傳播者無法控制哪些被修改的資訊流通,或者如何在組織中流通。傳播者或許可以控制最初的資訊輸入,但其後就是在新媒體複雜傳播環境中,不斷地對話,並持續與其他資訊相互發展、歸納,其效期完全視本身的生命週期而定,這也是原始傳播者無法預料的。其間,參與者可能有疑問、結論、採取行動,其發展完全超出訊息最初傳播時的意圖。
期間,軍事或政府領導者將記者會與新聞發布,視為向大眾或特定目標傳送訊息之主要方法,可能是最大問題。記者會或新聞稿並非發布訊息的完整動作,如果忽視了後續在新媒體領域的對話,以新媒體的標準而言,仍然是失敗。
易言之,在訊息持續傳散發酵過程中,如果將部落格、臉書與記者會、新聞發布分開,在新媒體世代並不適宜。這些都代表單一的訊息輸入口,在不同媒體的交互影響、訊息發酵過程中,如果沒有進一步的努力,則很難達成戰略傳播目標。
例如,一般官方記者會可能至少三十分鐘,經過諸如ABC這樣的媒體整理後,大約會剩下五到十秒的原音,以及記者的解讀。這五至十秒的訊息,就是多數閱聽人所接收到的原始官方訊息。
但在新媒體環境中,參與性的閱聽人會將記者會中的訊息重新包裝、賦與意義(包括傳統媒體的報導內容),而針對特定主題的研討,將會在新媒體中繼續。如果原始發布者如美國國防部、國務院,沒有參加新媒體的研討,則代表官方已經投降,遑論控制媒體報導內容!在支援戰略傳播的過程中,記者會、新聞稿、部落格、臉書都是必要的第一步,但並不足夠。
參與任何媒體對話,都需要時間;若同時參與多種媒體對話,代表的則是資源的嚴重消耗。務實地說,以記者會、新聞發布、部落格或臉書做為戰略傳播中最初、甚至唯一的活動,較諸在所有新媒體間維持對話簡單得多。不過傳統單向傳播不論在概念或實務上都更簡單,效果也其差無比。
對話是新媒體戰略傳播中介
回饋就是檢驗戰略傳播在新媒體與傳統媒體間差異的最佳方法。紐約大學傳播學教授洛希可夫(Douglas Rushkoff)曾指出,高竿的傳播者可利用新媒體獲得回饋,「從電話到部落格到『播客』(podcasts),我們的訊息得以更有組織、快速且難以預測地交換。最重要的,是比以往更不受控制。」
在最傳統的傳播模式中,並不包括回饋機制。因此戰略傳播努力範圍,並不允許「參與新聞產製受眾」的回饋。這不僅顯示,傳統模式已不適用當代之戰略傳播;更重要的,亦說明傳統媒體本身即缺乏回饋機制。這不單純代表理論模式已非一體適用,亦說明傳統媒體既缺乏回饋,亦無法如新媒體般,執行特有形式的戰略溝通。回饋是對話的一種,而對話則是新媒體戰略傳播的中介。如果戰略傳播的目標,是改變觀點、意見,乃至最終的行為,則缺乏回饋,將很難有意義地衡量特定的戰略傳播是否成功。
當然,很多傳統媒體已經由新媒體中,整合相當程度的回饋及其它內容,但仍主要聚焦於將訊息傳遞給閱聽人而非與「參與新聞產製的受眾」對話。因為轉向「多對多」傳播,並不符其在當代媒體環境中「權威」傳播者的角色。
自動形成關心社群分享
多數軍文機構領導人,均將戰略傳播視為由專業人員,傳遞訊息予大眾或特定聽眾的責任。多數看法亦認為,執行戰略傳播者,必須負責設定運用新媒體,進行傳播的適切編組,如美國國防部之「數位參與小組」(Digital Engagement Team)及美國務院之「數位拓廣小組」(Digital Outreach Team),兩者雖然都是邁向更完備新媒體戰略傳播之重要第一步,但卻在很大層面上與政策之制訂、執行無關。
更適於運用新媒體、執行戰略傳播的替代架構,是將負責政策、計畫之所有執行者均納入。也就是說,戰略傳播之執行,將建構在一種分散式的環境;是屬於直接執行政策或研訂計畫者、而非被隔絕於政策研訂程序外專業人士的責任。在此種狀況下,掌控權的委派,更適合「分散式委派」。
「分散式委派」的例證可分兩部分。其一,透過不同的小組或個人執行戰略傳播,可展現政策或計畫的不同面向,將人性或透明化注入如「省級重建小組」等執行的工作中。其間,「美國國防部」或「美國政府」代表的是在某個省,協助興建學校,而非陌生且疏遠的部門機關。同時,透過新媒介,「參與新聞產製的受眾」將所見之小組作業狀況,與自動形成的關心社群分享。在某些情況下,這些社群是全球性的(如臉書上以阿富汗重建議題為主的社群);某些情況下則是地方性的(如類同簡訊版電子郵件寄件名單的「行動簡訊群組」,可以讓參與者收到或寄發有關特定省份、地區、村莊之學校建設或重建狀況)。(上)
策畫:本報軍事小組
文:孫立方
圖:路透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4626954
新媒體時代戰略傳播對國家安全之影響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news.gpwb.gov.tw/newsgpwb_2009/news.php?css=3&nid=177770&rtype=2
2011/05/15   新媒體時代戰略傳播對國家安全之影響
 
任職於美國國家情報開放資源中心的Timothy Cun-ningham,針對運用「臉書」等新媒體進行戰略傳播 (strategic communication,亦譯策略傳播),有相當深入討論。「韜略談兵」特區分上、下兩篇,節譯相關內容,俾供讀者參考
(編按)如同前文討論,以新媒體執行戰略傳播的另一個好處,為其快速徵詢回饋意見的能力。就「參與新聞產製受眾」(prosumers)的觀點,提出意見是希望對政策或計畫的執行,產生直接的影響。但專責戰略傳播者,常與負責計畫人員分離,因此「參與新聞產製受眾」的回饋內容,無法直接到達計畫人員,而是落到通常無法在縱、橫向連絡適切個人或小組的中間人手中(在美國國防部這樣的組織中,負責特定功能或計畫執行者通常並不明確、或很難找到;很多狀況下也不適合將回饋直接報告上級長官)。
發揮傳播革命威力
全程參與政策制訂(而非僅執行)者,已經採取另一種努力,透過新媒體執行戰略傳播。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穆蘭上將回覆推特就是一例。即使此例值得讚許,但政策制定者不可能僅為制定政策,而在接觸新媒體的有限時間中尋求回饋。成千上萬「參與新聞產製受眾」會追隨穆蘭上將的推特,但卻無法提供回饋功能,因為穆蘭上將並不會回覆對方(他怎麼可能回應所有人?)。因此穆蘭上將的回應,仍是依循傳統的傳播模式,即以「一對多」的訊息傳遞為主。此種對新媒體的運用方式,當然可以被接受,但領導者絕不可據此認定將「一對多」的傳播模式,套用在新媒體,就是完全發揮了傳播革命的威力。
隨著時間推移,吾人必須持續地向對話式的新傳播策略調適。就概念上而言,它代表了在資訊領域的爭戰從未結束。在當今全球化的新媒體環境中,並不存在戰略傳播「宣導活動」(campaign)的終極標準。事實上,連所謂「文宣活動」也不存在,因為對於「永遠上線」世代而言,彼此間的「對話」是從未終止的。其間訊息會演化、甚至改變,但媒體間的對話不會終止。在蓋達組織於黃金時段,向全球大聲、清楚地傳達其訊息九年之後,其輿論戰手段仍相當程度聚焦於運用全球網路,由同情其組織、非專業的「參與新聞產製受眾」解釋、重組乃至某種型式上散播其訊息,從未停止進行戰略傳播。
發展一致合適戰略傳播
在某種形式的社群網路機制啟動後,傳播者就不可能再採取「停止-開始」的方法,因而必須改變「文宣活動」式的思維。在文宣活動中,宣導人員投入時間、能量、金錢,試圖將訊息傳達給目標聽眾;三個月後再展開另一場活動。而持續的媒體對話則要求參與者,必須傾聽或加入對話,而非在三個月後消失不見。
政府的戰略傳播作為,通常超過三個月,理由再清楚不過:新媒體戰略傳播的訊息設計,必須利於參與者進行長期對話。奠基於「有始有終」式成功「文宣活動」的老法子,並不適用於新媒體的戰略傳播,甚至與伯尼斯等權威所倡議的戰略傳播本質相悖。後者曾在一九二八年描述,有效對話的優點在於「持續努力,以創造或型塑公眾與特定企業、理念或團體的關係」。對軍文領導者而言,最明顯的困難,應該是如何針對軍人役期有限,且所接受任務性質各異的狀況,發展一致且合適的戰略傳播。
如果可以一個字,代表今日的媒體環境,那就是「投入」(engagement)。當今透過對話式溝通產生的投入,至少與傳統單向式溝通中的傳遞訊息作為,同等重要。
但在軍文領導者致力使戰略傳播作為,適應當今媒體之際,亦須前瞻媒體發展方向。傳統媒體注重的是訊息;今日的新媒體強調的是投入;明天的媒體將聚焦在融入(immersion)與體驗。換句話說,領導者必須了解,在規劃戰略傳播作為時,除了要考量昨日的訊息式媒體、今日的投入式媒體,很快地就要留意明日的融入或體驗式媒體。
「融入式媒體」是個迷人且複雜的主題,雖已超出本文範圍,但可以確定的是,無所不在的電腦科技發展-從「二維條碼」「近距離無線通訊」到「鏡像世界」以及先進的「觸控裝置」,都將對今日所謂的戰略傳播產生重大影響。全新而不同的傳播科技,不但可能擾亂一成不變的戰略傳播方式,甚至可能予以徹底顛覆。為了遂行戰略傳播的目的,我們以新媒體為工具;但還沒有適應新媒體時代。我們以新媒體複製昨天的單向傳播,就某種程度而言,既沒有對話,也沒有回饋與真正的投入。
但在未來「融入式媒體」的世界中,僅採用新工具、而不轉變新思維是行不通的。無所不在的電腦科技,與其協助創造的融入式媒體,象徵執行戰略傳播者必須深入網際網路,而非僅「掛」在網上。不是置身其中,就是出局,今日「踩邊線」進行的傳播,將不復存在。
為明日做好準備
為符高度複雜傳播環境的需要,未來不可能區分「作業人員」與「傳播者」,也難以在職能上劃分。換句話說,在特定環境中作業者,必須「邊做邊說」。以現實狀況而言,即應該鼓勵、甚至要求「省級重建小組」及「區支援小組」的成員,透過新媒體,與特定的「參與新聞產製受眾」(如年輕伊拉克男性、阿富汗手機用戶)接觸、對話。當然,並非所有省重建小組及區支援小組成員,都能講外語;但大量軍文職人員以英語在新媒體發聲,也可以大幅增加美國執行重建工作的透明度,獲取更多盟國的支持,提高國內的民心士氣。
這並不是說軍文領導者與所有傳播專家,在當今乃至未來的戰略傳播環境中,毫無角色。由專業傳播人士,運用傳統媒體進行戰略傳播,未來依然重要;但我們必須瞭解新媒體及其發展,進而重新思考建構、定義戰略傳播的廣度與範圍。當務之急,是集所有軍文職人員之力,採取一系列行動方案,適應不斷改變的媒體,進而在今日的傳播環境中獲致成效,並為明日做好準備。
事實上,在更廣泛地賦予戰略傳播之責前,吾人必須建立範圍更廣的作戰安全指導,並持續改善、更新;但作戰安全不該是毫無作為的理由。美國的戰略傳播必須持續調適並精進,否則將被未來的融入式媒體完全揚棄,進而被隔絕於媒體對話之外。(下)
策畫:本報軍事小組
文:孫立方
圖:路透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4626950
頁/共2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