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軍事迷休閒小棧
市長:Luke-Skywalker  副市長: 塔頂的鋼鐵鯊魚燉奶(冷眼看人生)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國際萬象【軍事迷休閒小棧】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國際局勢暨戰史討論區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美軍阿富汗新戰略與限制因素
 瀏覽12,041|回應84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news.gpwb.gov.tw/news.php?css=2&nid=118122&rtype=2
2010/01/07   美軍阿富汗新戰略與限制因素
 
◎熊謙
從二○○一年十月七日英美聯軍開始空襲阿富汗起算,這場讓美軍陷入泥淖的阿富汗戰爭已經屆滿八年又兩個月。如今白宮方面更宣布最新的增兵計畫,首批一萬六千名美軍,將在今年春季前完成戰略部署,並在今年上半年前增援三萬兵力。阿富汗的窮山惡水和游擊民兵,讓實力堪稱全球超強的美軍始終無法結束戰爭,如何讓阿富汗戰爭不致成為第二個越戰,或者避免走上前蘇聯二十世紀在此地的後塵,都是美國的新阿富汗戰略的重要目標。蘇聯入侵阿富汗的前車之鑑
從地圖上看,阿富汗是一個並不起眼的亞洲內陸國,全國百姓半數處於貧窮線之下,人民的平均壽命更不到四十三歲,但屬於窮國之一的阿富汗,卻不是第一次成為軍事強國的難題。早在一九七九年,積極進行全球擴張的前蘇聯也曾在此地用兵,試圖染指阿富汗。侵阿蘇軍一開始就動用六個摩托化步兵師、兩個空降師、三個武裝直升機團和兩個運輸直升機團,動員兵力超過十二萬人;裝備則有戰車兩千餘輛、步兵戰車約一千輛、各種火砲約兩千門、汽車兩萬五千輛。
在當時美、蘇分庭亢禮的二元國際秩序中,志得意滿的蘇軍原先認為拿下阿富汗不過是反掌折枝,阿富汗總統阿明(Hafizullah Amin)很快就被攻佔總統府的敵軍處決,蘇聯軍在短短幾個月內,迅速控制阿富汗的主要城市中心、軍事基地和戰略設施。不過接下來才是噩夢的開始,因為化整為零的游擊民兵,結合以崎嶇山丘為主的阿富汗地形,讓蘇軍始終無法對其進行有效圍剿。另一方面,入侵阿富汗也讓蘇聯在國內、外陷入空前孤立,許多國家在一九八○年的莫斯科奧運會選擇聯合抵制缺席。由於內外交迫,蘇聯前領導人戈巴契夫決定自阿富汗撤軍,一九八九年二月十五日,駐阿蘇軍完全撤出這個被世人稱為「蘇維埃越南」的傷心地。在九年多的戰事期間,蘇聯方面最後除了寸土未得,更陣亡了一萬三千多名將士、損失四百多架飛機、一百多輛戰車、四百多門火砲。
賓拉登與美國反目成仇
由於美、蘇當時勢若水火,在抵禦蘇軍入侵的過程中,美國當然也以各種方式對阿富汗予以支援。說來弔詭,其中「九一一」主嫌賓拉登,正是在這段期間接受美國訓練,並且積極資助阿富汗對抗蘇聯的游擊隊。但在一九九○年的波灣戰爭期間,由於賓拉登認為美軍駐紮沙烏地阿拉伯是一種對伊斯蘭教的侮辱,從此公開宣揚反美。以建立純淨伊斯蘭國家為宗旨的塔利班基本教義組織,則從一九九六年起統治阿富汗,開始了與恐怖分子聲氣相通的專斷統治,並且高舉反西方的鮮明旗幟。
美軍謀「成功的結局」
「九一一」事件後,美軍跨越大半個地球,先後對阿富汗與伊拉克展開軍事行動,這兩場戰爭也讓美軍遭遇類似當年蘇軍的困境。如今軍事科技雖已日新月異,美軍特種作戰司令部也邀請當年在阿富汗作戰的蘇聯老兵對美軍面授機宜,奈何仍然無法順利剿滅塔利班,甚至連阿、伊兩地的路邊炸彈(IED)也成為美軍的難纏對手。
由於美軍揮軍中東的主要目標就是打擊恐怖分子,且越來越多的跡象顯示,恐怖勢力的巢穴不在伊拉克,而是在阿富汗;而且歐巴馬從競選期間開始,便稱伊拉克為「錯誤戰爭」,正確的戰場應在阿富汗。因此美國與伊拉克新政府簽訂了撤離協議,準備全力對付阿富汗的塔利班游擊民兵。縮短戰線的結果,阿富汗戰場自然可以獲得較多的軍事資源。問題是美軍師老兵疲、全球經濟衰退、國內民意又不甚支持的情況下,美國如今做出增兵阿富汗的決定,預定在今年上半年增援三萬兵力防止塔利班組織勢力再熾,歐巴馬更宣示經由此次增兵圍剿恐怖組織在阿富汗的地盤後,即可加速將綏靖責任交由阿富汗政府,並得以在二○一一年七月起開始撤軍。
阿富汗戰爭的挑戰
依據駐阿美軍最高指揮官麥克克里斯托將軍(Stanley McChrystal)早在去年中即提出所謂的「反叛亂戰略」作為阿富汗戰爭的最高指導原則,其內容並非在於如何打擊敵人,而是主要在於爭取民心,斷絕恐怖主義滋生的源頭,並以保護當地居民、減少對平民的傷害作為優先目標。麥克克里斯托的「反叛亂戰略」戰略,其實可和我三國時代蜀將馬謖的「兵戰為下、心戰為上」戰略相互對照理解。美國國防部官員坦言,駐阿美軍的增加,並不意味著戰線的擴大。因為其增兵幅度僅足以加強保衛十個重點城鎮的防禦和對人口密集地區的保衛,與真正所需兵力的差距,也只能依靠加快對阿富汗部隊的培訓和扶持,通過合作讓阿富汗政府擔負更多的反叛亂和反恐任務。
麥克克里斯托的戰略構想,可說是在政治現實與資源有限的條件限制下,不得不然之舉,然而此一安排可能會碰上幾個挑戰。
第一:阿富汗政府能否承擔重任。阿富汗總統卡賽原先就有選舉爭議,他所領導的政府也因貪腐無能為人詬病,連麥克克里斯托在報告中也多所指責。如今卡賽在阿布杜拉棄選的情形下順利連任,歐巴馬即使發出當選賀電,同時也語帶保留。由此可知與卡賽政府合作,實在是美國無奈的唯一選擇,要怎麼和不得民心的政權合作打贏塔利班,白宮與軍方都同樣頭痛。
第二:國內、外民意已厭惡中東戰爭。從美軍的觀點來看,自然是駐阿最高指揮官麥克克里斯托的增兵四萬作為首選,國防部長蓋茲也希望至少有三萬四千人。但根據去年十一月的CNN民調,百分之五十八的美國民眾反對阿戰,支持率走低的民主黨政府恐怕也不敢逆勢而為;此外,國際社會同樣對阿戰感到不耐,英國首相布朗就提議北約在二○一○年啟動撤軍時程,盟軍應盡早把阿富汗各地區逐一交給阿富汗政府管理,若盟軍屆時果真抽手,美軍的防務負擔將更顯沉重。
第三:「反叛亂戰略」與降低軍費、甚至是短期終結阿戰的目標,都形成「二律背反」關係。阿富汗戰爭的軍費支出已對美國財政造成沉重負擔,根據美國軍方測算,美國平均每向阿富汗增派一千人,就要增加十億美元開支,因此美軍不可能再大幅增兵前線。但即使美軍提出的增兵方案幅度有限,由於追求「軟實力」的效果並非一蹴可幾,對於終結阿戰來說是緩不濟急;而且軍隊自然屬於「硬實力」一方,真要以「軟實力」進行心戰,從根本斬除恐怖主義溫床,恐怕也不是靠著增兵可以有所成就,近十萬大軍駐紮阿富汗的時間一旦拉長,龐大軍費仍然會是美國的肩頭重擔。
(作者為軍聞工作者)
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3780581
 回應文章 頁/共9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名記者揭白宮內訌 歐巴馬「受夠了」新書爆料 軍方逼增兵阿富汗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tw.nextmedia.com/applenews/article/art_id/32833821/IssueID/20100923
名記者揭白宮內訌 歐巴馬「受夠了」新書爆料 軍方逼增兵阿富汗
2010年09月23日蘋果日報

【蔡筱雯╱綜合外電報導】揭發水門竊聽醜聞的美國資深名記者伍華德(Bob Woodward)又出新書,擅長挖祕辛的他每次出書總會在華府引起陣陣漣漪,這次他挖出的是白宮團隊內訌內幕,新書名為《歐巴馬的戰爭》(暫譯,Obama’s Wars),詳述歐巴馬對於阿富汗政策的考量與掙扎,也道出過去20個月,歐巴馬幕僚因阿富汗戰略的意見分歧與鬥爭。


《歐巴馬的戰爭》預定27日在美販售,但《紐約時報》與《華盛頓郵報》昨搶先報導部分內容,重點在歐巴馬政府對阿富汗決策的經過,歐巴馬接受伍華德訪問時避談戰勝,他表示不想用「贏」或「輸」來定義美國出兵阿富汗的成果,他在乎的是美國的策略最終「讓阿富汗變得更強還是更弱?」


急於擬定撤軍方案
因曾對選民承諾,歐巴馬上任急於擬定從阿富汗撤軍回國的「退場方案」(an exit plan),但軍方要求他大幅增兵,且不回應他另謀替代方案的指示,令他深感挫折,歐巴馬最後敲定增兵3萬人,他表示:「焦點在於減少我們的足跡,才合乎美國利益。」但軍方仍不斷提出新問題逼他增兵,一向沉穩冷靜的歐巴馬,曾大動肝火表示:「我受夠了!」
歐巴馬不想讓軍方討價還價,乾脆親自口述擬定長達6頁的「條件書」,列出出兵派令與目標,並於去年11月底把國家安全幕僚全找來開會,詢問他們對條件書有無意見,若反對就要「當面說出來」。
歐巴馬與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穆倫(Mike Mullen)、美國駐阿富汗司令佩崔斯(David Petraeus)常有爭執,但還能以禮相待,他的幕僚與將領的不和常引發辛辣言論,阿富汗與巴基斯坦特使郝爾布魯克(Richard Holbrooke)對歐巴馬增兵策略質疑,直言:「不可能成功」,副總統拜登(Joe Biden)也不支持增兵,但他更不欣賞郝爾布魯克,稱他為「我遇過最自負的渾蛋」。
新書還指稱,佩崔斯自覺歐巴馬幕僚排擠他,酒後曾對屬下表示:「他們惹錯人了!」此外有次在白宮會議中,國防部長蓋茲(Robert Gates)因國安事務助理顧問唐尼龍(Thomas Donilon)對軍事將領出言不遜,氣得差點奪門而出。


「不能輸掉民主黨」
伍華德多次訪問歐巴馬和官員,並翻閱未公開的會議紀錄。他形容歐巴馬像教授,常指派「作業」給幕僚,要他們交報告,他也寫出歐巴馬對阿富汗戰爭的焦慮,民主黨不滿他未明言全面撤軍日期,共和黨卻認為時間表太過明確,兩面不討好,共和黨參議員葛蘭姆(Lindsey Graham)問他是否確定從2011年7月開始撤軍,歐巴馬回答:「不能讓這戰爭沒完沒了,我不能輸掉整個民主黨。」


《歐巴馬的戰爭》小檔案

作者:伍華德(Bob Woodward)
出版社:Simon & Schuster
出版日期:9月27日在美上市
書中爆料:
˙美情資顯示,阿富汗總統卡賽(Hamid Karzai)罹躁鬱症
˙中情局在阿富汗祕密訓練一支3千人精英部隊,網羅當地人針對基地組織進行反恐戰鬥,有時闖入巴基斯坦境內執行任務
˙巴基斯坦祕密金援神學士,導致歐巴馬決定攻擊其邊界部落,他曾把巴基斯坦喻為癌細胞
˙美國曾於今年5月間祕密進行核子恐怖攻擊演習,演練顯示政府應變不充裕,歐巴馬表示核子攻擊是最擔憂的事
資料來源:綜合外電


伍華德小檔案
出生:1943/03/26,67歲
家庭:已婚,育有2女
學歷:1965年取得耶魯大學文學士學位
現職:《華盛頓郵報》副主編
經歷:
1971年 進入《華郵》擔任記者
1972年 揭露水門案,導致美國前總統尼克森辭職下台
1973年 首獲普立茲獎
2002年 以911恐怖攻擊後續報導,再獲普立茲獎
著作:38年記者生涯內,獨自或與人合撰《The Secret Man》等16本書,其中12本登上暢銷書排行榜首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4186540
美確保戰略支點 爭取阿富汗民心為要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news.gpwb.gov.tw/newsgpwb_2009/news.php?css=3&nid=144002&rtype=2
2010/08/11   美確保戰略支點 爭取阿富汗民心為要
 
◎ 陳建源
美國眾議院七月底以三○八票贊成、一一四票反對的表決結果,通過一項緊急支出法案,同意撥款約三七○億美元,作為歐巴馬總統加派三萬名兵力前往阿富汗以及駐伊拉克美軍的經費。這項決定使得眾議院自二○○一年以來對阿富汗戰事的撥款總額突破一兆美元。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有將近四十億美元,用於增加對阿富汗和鄰國巴基斯坦的經濟援助,也就是除了用兵,還要爭取當地支持。華府增兵三萬,當然大大地改變了美軍與塔利班部隊的力量對比,但是增兵就能打敗塔利班嗎?美國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穆倫曾說:「沒有發展,多少軍隊,多少時間都解決不了問題。」他所謂的「發展」是什麼?依目前情勢來看,無非是政治局勢和爭取民心,這也是喀布爾最為困擾的,阿富汗之前的總統選舉可說是「一塌糊塗」,政府貪腐無能,不得民心。不但是美國,甚至「北約」組織都認為阿富汗政府腐敗是局勢惡化的主要原因,縱是如此,美軍也絕無可能放棄對阿富汗的戰場經營,因為事涉美國的戰略利益,為了確保此一戰略利益,爭取民心又將是極為重要的措施。
美未迎合卡賽政府企圖
與此同時,美軍上個月曾透露,派駐阿富汗的特種部隊人數比去年增加近三倍,阿富汗當局參與他們行動的次數愈來愈多。美國特種部隊還在阿甘達卜山谷當地成立自衛隊,訓練村民並給予指導,教他們如何保護自己的村落。阿甘達卜山谷位在坎達哈市(Kandahar)以東數哩,是塔利班分子攻擊美軍及走私武器與人員的重要滲透管道。雖然美軍成立自衛隊的作法引起爭議,批評者認為此舉等於組織地方民兵,獨立於政府軍之外,但是駐地美軍指揮官表示,如此一來就能阻斷叛亂分子滲入。
雖然國際輿論質疑增兵對阿富汗情勢的效果,但華府現階段絕無可能立即撤軍,因為這並不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這一點可從「維基洩密」案發生後,美軍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穆倫立即澄清表示:「阿富汗戰爭文件外流,不會對美國戰略或華府與巴基斯坦的關係造成困擾。」可知,縱使阿富汗情勢持續惡化,也不影響美國增兵的決心。穆倫還補充說,遭洩密資料,大部分是「野戰層級的資訊和原始情報」。這也顯示了美方希望將此一「意外」的傷害降至最低,增兵經費案的通過,更顯示了美國確保控制中亞戰略支點│阿富汗的決心。
阿富汗總統卡賽目前的作法,是希望把反政府游擊組織「塔利班」的低中層武裝分子納入,因為卡賽認定阿富汗問題很難靠武力解決,過去多年的歷史經驗證明,武力只會使局勢更為複雜,只有採和平方式才能使阿富汗得到安全。所以他決定要與塔利班合作,即使塔利班高層不肯,至少先拉攏塔利班的中下層。如果能對這些人提供工作機會,保障生活安定,他們就會放下武器,同時他要彰顯自己不是西方政權的橡皮圖章,不像以前蘇聯在喀布爾所培植的傀儡政權。
但這樣的想法無法獲得美國的支持,美方何嘗不想讓塔利班放下武器,但絕不希望喀布爾政權不聽從華府的主導。依照美國的想法,美軍在剿滅塔利班的主力後,撤回戰鬥部隊,但仍必須與英國聯合派駐「治安部隊」,以確保「親西方的喀布爾政府」。這是因為阿富汗對美國的戰略價值太重要,美國有兩大軍事同盟,西有「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東有美、日本與南韓的軍事同盟,東西「夾擊」中共與俄羅斯,但這兩端的距離太遠而難貫穿關係,必須在中亞地區部署據點。阿富汗南窺伊朗腹地,北指中亞與俄國,東接中國大陸,東南則鄰巴基斯坦部落區,能控制阿富汗就能在戰略上對中共與俄羅斯「中央突破」。
爭取民心才是核心問題
從現實面來看,經過近十年的戰爭發展,美國已將阿富汗戰爭定位為「提供政治和地緣上的戰略支點」,在美國國力的許可下,即使戰事持續拖延,至少美國還能在中亞地區佔據一個「戰略地位」;反之,假設國際把塔利班完全剿滅了,阿富汗有了所謂的「民選政府」,可能就會像伊拉克一樣,要求外國軍隊或美軍完全撤離阿富汗,美國即會失去此一戰略支點,如此將給俄羅斯或中共勢力介入的機會。
眾所皆知,美國以反恐名義發動的阿富汗戰爭八年未見成效,根本原因是多國部隊沒有真正贏得當地民眾的支持。美軍其實已發現阿富汗不是伊拉克,其速戰速決的戰爭經驗不能複製。以農業社會為主的阿富汗,其部族文化遠遠超越伊拉克,人民與官方要建立紐帶關係非常困難,人民的忠誠是先給予部族,且未必對政府有向心。現在的喀布爾政府根本就不被人民看重,總統充其量只是喀布爾市長而已,由此可見,卡賽政府建立起來的安全部隊,根本無法維持全國的安定。
打游擊戰不能只靠武器裝備,更不能不理會當地民心,而只想以武力獲得戰術目標。華府完全理解,何以多年來,聯軍只能在局部戰術擊退塔利班而無法完全殲滅,塔利班被打得四處流竄,但不久後又捲土重來。事實驗證,塔利班集團所獲得的戰爭經驗是,不再大規模集結兵力,甚至「出則為兵,入則為民」,出動襲擊後,很快便躲藏在民眾中間,他們知道美國空軍會因為擔心誤傷阿富汗民眾而不敢亂炸,地面部隊又找不到攻擊目標。
此外,游擊戰要靠民眾支持,現在麻煩的是,阿富汗人寧可支持塔利班而不支持外國軍隊,這是民族主義的作祟。由於塔利班軍事行動的目標,是想再度掌握阿富汗執政權,由於得到一部分阿富汗人民(尤其是普什圖族)的支持,西方國家欲對其削弱孤立,困難重重。在聯軍方面,為減少自己軍隊的傷亡,先前的作法是盡量避免與塔利班直接戰鬥,只好鎖定可疑據點,擴大空襲行動,這就難免轟炸到阿富汗的婦女及兒童,這種悲劇一旦發生,就成為塔利班對外宣傳的好題材,讓國外及國內部落看到這場戰爭中「西方軍隊的殘酷」,使聯軍成為輿論的箭靶。
戰術與戰略目標不相等
總結前述戰爭經驗,其實歐巴馬政府對反恐戰爭已經有了新的原則,將大軍攻擊改為小規模的特種部隊打擊;前線部隊的任務從以消滅敵人為主,改為「贏得民心」,盡量鏟除恐怖組織產生的根本原因,並利用所有政府的資源爭取支持而非光靠軍隊掃敵,改變以往軍事指揮官重視戰術目標的達成,而忽略「爭取民心」政戰作為的重要性之不當作法。先前遭撤換的美軍駐阿司令麥克克里斯托,擅長的是軍事標準行動,怎能理解政府在戰略層次的反恐綱要?不能理解並貫徹美國國家層次戰略目標的指揮官,當然要撤換。須知歐巴馬不僅是三軍統帥,又是國家元首,他必須要考慮到國內政情,亦即美國人民對反恐戰爭的支持度,如果國內反戰聲音過激,難保不會像過去越戰一樣失敗收場。
總之,當前的阿富汗問題非僅純然的軍事層次,更牽涉到政治、經濟、文化、族群等各個層面,換言之,迷信以強勢軍事壓制就能達成戰爭目標,將對阿富汗未來情勢發展造成更嚴重的負面效果。華府深知,爭取當地民心甚至分化塔利班內部的力量才是重點,目前唯有讓阿富汗人民的生活水準提高,方能對照塔利班統治的失敗,如此一來,才能確保美國在中亞的「戰略支點」在穩定中求發展。(作者為國防大學政戰學院中校博士生)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4112834
司馬觀點:帝國墳場(江春男)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tw.nextmedia.com/applenews/article/art_id/32645341/IssueID/20100708
司馬觀點:帝國墳場(江春男)
2010年07月08日蘋果日報

阿富汗自古以來就是埋葬侵略者的大墳場,美國和北約花了數百億美元,投入15萬大軍,打了9年仗,但情勢越打越糟。北約各國不願意重蹈歷史覆轍,能夠拔腿的都要走了,唯獨始作俑者的美國深陷戰爭泥沼,無法說走就走。


美軍似英軍翻版
美國也想撤軍,但撤軍之前先增兵,以求光榮撤退。其實1842年大英帝國在阿富汗也採取同樣的政策,結果遭遇空前的慘敗與恥辱,3萬多人和5萬多隻駱駝死亡,美國今天的處境幾乎是當年英國的翻版。
英國征服印度之後即積極介入阿富汗,扶植傀儡政權,但阿富汗人驍勇善戰,充滿自尊心,傀儡國王不孚人望,轉而向叛軍求和,被叛軍推翻後砍頭。不久前,美國扶持的阿富汗總統卡札公開指控美國、英國和聯合國干預阿國大選,甚至指摘北約部隊是佔領軍,並威脅要與塔利班合作,他的作法和170年前那位國王完全一樣。
還有一個巧合,就是當年英國所派出的軍隊是東印度公司的外籍兵團,今天美國和英國也大量利用外包保全公司執行警戒與後勤任務。不同的是,當年英國扶植的國王出身正統王室,有其合理性。但今天美國扶植的總統卡賽雖屬佔多數的普什圖人,但政府卻由佔少數的北方聯盟所控制,不符阿富汗的傳統,欠缺正當性。
美國已經投入800億美元,但有700多億美元花在軍事安全方面,30億美元花在外國顧問身上,他們有人每天可賺1000美元,很少把錢花在基本建設,道路破損,醫療殘缺,看病要飛到印度,地方官員每日薪水不到10美元。美軍入侵之後,阿富汗人民更加貧困,前途更加黑暗。
大英帝國與帝俄在阿富汗搶地盤,打了3次英阿戰爭,阿富汗人死傷慘重,但英國人也被打得聞風喪膽。後來,蘇聯佔領阿富汗10年,如今美國在阿富汗已9年,阿富汗有帝國墳場之稱,真是名不虛傳。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4044537
林博文專欄-一場沒希望的戰爭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0,5252,11051401x112010070700171,00.html
林博文專欄-一場沒希望的戰爭
2010-07-07 中國時報 【林博文】

 
     新任美軍兼北約聯軍駐阿富汗指揮官大衛.裴卓斯周末已在首都卡布爾就職,以取代被歐巴馬炒魷魚的大嘴巴將領麥克里斯托。裴卓斯是個很會公關的政治將領,在國會山莊和新聞界都有很好的人脈。他在就任典禮上表示:「我們必須打勝仗,這是我們最清楚的目標。」但是所有的跡象顯示,美國和北約聯軍(加起來約十五萬人)不可能在阿富汗打勝仗,阿富汗自古以來就是埋葬外來侵略者的大墳場。

     布希總統於二○○一年冬天揮兵入阿以清剿塔里班(神學士)和賓拉登的基地(蓋達)組織,九年來打得非常不順,可說毫無進展。採訪伊拉克戰事多年,現又在阿富汗報導戰事的《紐約時報》資深記者代克斯特.費金斯(Dexter Filkins)五日說:「阿富汗戰爭的每一個階段,幾乎都打得遭透了。」上個月就有一○二名美軍和北約部隊陣亡,為開戰以來最慘重的月份。

     麥克里斯托過去在伊拉克戰場指揮秘密特種作戰,據說表現不錯而獲其上司裴卓斯推薦於去年六月出任駐阿富汗指揮官,同時亦從三星中將升至四星上將。麥氏一上任就向歐巴馬要求增兵,最好八萬,至少四萬,歐巴馬最後給三萬,這三萬仍未完全補足。但麥氏顯然是個「口水多過茶」、「說比做還多」的指揮官,他在阿富汗南部進行的清剿塔里班行動,收效極微。他準備在康達哈發動的較大規模的戰事,因得不到當地民眾的支持,乃一延再延。

     阿富汗戰爭難以獲勝的原因太多了。第一是阿國總統卡札太腐化、太狡詐,他靠買票和作票而當選總統,他的弟弟是個大軍閥,以販賣鴉片和官位為主,並詐騙中情局大筆經費。卡札最近還說美軍和北約打不贏塔里班,他希望與塔里班媾合。美國在阿富汗有卡札這樣的「盟友」,還需要敵人嗎?美國駐阿富汗大使艾江山早就一再警告白宮、國務院和五角大廈,在卡札統治下的阿富汗是個沒有希望、沒有願景的國家,卡札心裡所想的只是個人的權力與家族的財富。比裴卓斯早一年畢業西點的艾江山(Karl W.Eikenberry),做過駐阿指揮官,對阿富汗政情非常了解。他也是第一個揭發卡札選舉舞弊的人,卡札恨他入骨。中將退伍改當外交官的艾江山,能說流利中文,曾留學南京大學,其妻候景苑,一九四七年生於東北,在台灣長大,十九歲赴美。

     不僅卡札厭惡艾江山,連他的西點學弟麥克里斯托亦跟他不和,經常說他的壞話,但艾江山比麥氏更懂阿國國情。由於麥氏到處批評艾江山和奉歐巴馬之命出任阿富汗與巴基斯坦事務特使的郝爾布魯克,再加上軍方與共和黨聲援郝氏,華府一度盛傳將換掉艾江山和郝爾布魯克這兩位文職官員。撤換艾江山也許有點可能,但要換掉能幹而又跋扈的郝爾布魯克,並非易事。因郝氏是國務卿希拉蕊大力推薦(郝氏為希拉蕊角逐總統初選時的最高外交顧問),而郝氏從越戰時代即投身外交,經驗極豐,又擅長談判和內鬥。柯林頓時代末期南斯拉夫戰亂的和談即由郝氏主持全局。

     歐巴馬過去面臨的困局是,他手下有過多自負、自傲、個性強、意見多而又誰也不服誰的軍政大員,如麥克里斯托、艾江山與郝爾布魯克,以及他們的參謀和幕僚。人多嘴雜,開會吵,開完會又向媒體放話,因此有麥氏的被炒和歐巴馬在國安會議上大發雷霆,痛斥其阿富汗團隊只會內鬥而拿不出辦法。他下令他們從此閉嘴,否則走人。

     阿富汗戰爭的大問題在於這場戰爭的目的究竟是什麼?為誰而打?卡札只想掌權,幫他的弟弟、家族和嘍囉搜刮,西方國家為他賣命(荷蘭與加拿大已決定撤軍)。歐巴馬一直強調美軍打阿富汗戰爭是要剷除賓拉登的基地組織,但目前阿富汗的危機是貪腐無能而又投機的卡札政府,以及到處出沒的塔里班分子,還有在隔鄰虎視眈眈的巴基斯坦。美軍和北約部隊既沒有戰略,亦無戰術可言,也就是說根本不知道如何打這一場仗。裴卓斯三年前因提出增兵計畫而扭轉伊拉克戰局,但伊戰與阿戰全然不同,兩國文化宗教、政治、種族與國情更是兩樣。能夠在兩河流域建功,不一定能在中亞的崇山峻嶺出奇致勝。

     越戰結束三十五年後,美軍又掉進了一場難以脫身的戰爭泥淖。(本專欄作者新著:《悸動的六○年代》,下周將由時報文化出版公司推出)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4043022
聯合筆記/將軍碑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udn.com/NEWS/OPINION/X1/5695093.shtml
聯合筆記/將軍碑
 
【聯合報╱張佑生】 2010.06.30 01:48 am
 
 
一周前,麥克里斯托還是美軍駐阿富汗最高司令官。如今,陸軍已宣布這位四星上將即將退伍還鄉。

麥克里斯托提前退伍,問題在他發言失當。他對媒體發言,指國家安全顧問是「小丑」,副總統是「路人甲」,總統「狀況外」;整個國安團隊被他說得一無是處。

許多將領會私底下抱怨,說官兵在前線拚老命,「死老百姓」(文官)躲在冷氣房間下指令,各國皆然。但是,公開批評三軍統帥,形同以下犯上,觸犯了民主國家文人領軍的大忌。

西方媒體經常形容阿富汗是美軍在21世紀的「新越南」。巧的是,阿富汗戰爭至六月已超過越戰,成為美軍海外歷時最久的戰事,目前超過一千名美軍官兵陣亡,六千人受傷。

歐巴馬大可透過越洋電話,命令麥克里斯托就地解職,但歐巴馬叫他返國述職,說是要親自聽他的說法再做決定。心裡有數的麥克里斯托備好辭呈到白宮,卅分鐘的會談度秒如年。歐巴馬甚至不讓麥克里斯托回阿富汗辭行,叫參謀代為打包。

歐巴馬挑選麥克里斯托的直屬長官裴卓斯接任。裴卓斯擔任駐伊拉克美軍司令官時成功扭轉戰局,戰略素養深厚,是知名的儒將,還是某些共和黨人寄予厚望的下屆總統候選人。他跟以前的鮑爾一樣,渾身政治細胞,對敏感問題始終不表態。歐巴馬找裴卓斯去阿富汗收拾爛攤子,堪稱是一舉兩得的高招。

阿富汗是否將成為美國在21世紀的新越南,仍有待觀察;但麥克里斯托在某種程度上已成為21世紀的新麥帥。如同今人一提起麥克阿瑟總會聯想到他被杜魯門撤職的不名譽往事,麥克里斯托尚未蓋棺,已遭論定。無形的碑文,必將記載他以下犯上,遭三軍統帥解職的悲劇;但他怨不得人。

【2010/06/30 聯合報】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4031841
<GOOGLE地球>記者幹掉四星將軍(杜念中)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tw.nextmedia.com/applenews/article/art_id/32624228/IssueID/20100630
<GOOGLE地球>記者幹掉四星將軍(杜念中)
2010年06月30日蘋果日報

美國《滾石》雜誌長期被看成流行音樂重鎮,內容絕大多數和音樂、樂手、樂評有關,本期的封面故事就是當紅歌手Lady Gaga的專題報導。但這期最叫座的倒不是封面故事,而是自由作家哈斯丁(Michael Hasting) 報導美軍阿富汗最高指揮官麥克里斯托和幕僚對總統歐巴馬、副總統拜登及國安高層的批評。這些怨言見刊後引發軒然大波,麥克里斯托也遭總統解職。


報導中所引述的評論或怨言包括:總統首次召見多位將軍時顯得不安;副總統只是個會罵人的蠢蛋;國安顧問是個小丑等。這些話聽起來非常人性,哪國的士官不罵軍官,軍官不罵司令,司令不罵總司令,總司令不罵總統、國防部長、參謀總長。軍人和老百姓一樣,私下聚會話題同樣離不開人事,牢騷也總與工作有關。只是這樣的牢騷不能見光,一旦見光,事情不大條都很難。


「牢騷」撼總統威信
這次駐阿美軍的牢騷被看成對總統威信的考驗,也被視為前線軍官對阿富汗政策的反映。這些都是至關緊要的大事。但大家當然不免要問:為什麼前線將官的牢騷會被刊登出來?有人就說,麥克里斯托被記者出賣了,因為採訪與受訪者之間存在不言自明的規範。屬於背景資料的,記者只能參考,不能寫出。在非正式場合、尤其是杯斛交錯間的談話也不列入紀錄。而這篇報導所引述的許多「名言」,都是麥克里斯托和幕僚在巴黎旅館幾杯老酒下肚後吐露出來的。麥克里斯托和幕僚的輕鬆場合,記者哈斯丁也受邀參加,幕僚事後抱怨,當時曾告誡記者,如果要加入就不算是採訪。言下之意,哈斯丁出賣了他的採訪對象。
但是哈斯丁的回應也很有趣。他說,從巴黎到阿富汗,人人都知道他是記者。他從未隱藏他的隨身錄音機,談話時總在勤寫筆記。他不認為自己破壞了承諾,更不必對已刊出的報導愧疚。他強調,並非所有的採訪資料都被刊出,他其實還做了許多保留。《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布魯克斯批評哈斯丁不懂得華府上層社會採訪與受訪者的默契;哈斯丁反譏說,他是在戰地採訪,不懂得出席宴會的規矩,也不是華府上流社會的媒體名人。


報導反映戰地實情
《滾石》這篇報導扯出了新聞倫理的案外案,但新聞倫理是個不容易講清楚的議題,因為它不是既定原則,往往涉及採訪的時空背景,和特殊情境下人與人間的相互理解與默契。哈斯丁的報導資料許多來自基層士兵,他們同樣對戰地指揮官充滿怨憤與不滿,只是這些士官兵因階級太低反而不會受罰。如果跳過一些引發爭議的引述,報導通篇看來相當能反映阿富汗戰場的氣氛和美軍的挫折;挫折感不只將官獨有,而是普遍存在於每天面臨神學士威脅的士兵群間。
美國的名記者往往是在菜鳥時代建立奇功。《紐約客》特約作者賀許(Seymour Hersh)因挖掘越戰美萊村屠殺事件和美國政府的遮掩而獲得1970年普立茲獎,那時他才30歲出頭。伍華德與伯恩斯坦在報導水門案時也剛初出茅廬。新聞工作者一旦揚名立萬,很容易成為權貴的上賓、上流社會的寵兒。不幸的是,這也往往是許多記者沉淪的起點。哈斯丁不是伍華德,至今仍衝鋒陷陣,令人眼界一開,而伍華德僅靠著人際關係穩坐在《華盛頓郵報》辦公室內寫著一任任總統的內幕。當然伍華德不是壞的典範,更多喪失好奇心而又喪失鬥志的記者早已被這個行業淘汰了。


作者為《蘋果日報》社長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4031769
<美國與世界>優柔寡斷的阿富汗政策(柯翰默Charles Krauthammer)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tw.nextmedia.com/applenews/article/art_id/32621630/IssueID/20100629
<美國與世界>優柔寡斷的阿富汗政策(柯翰默Charles Krauthammer)
2010年06月29日蘋果日報


總統歐巴馬解除麥克里斯托上將的職務,完全正當。而選擇佩崔斯接替麥克里斯托,是將更換指揮權造成的損害降至最低,並重申美國會用同等魄力執行當前戰略的最佳方法。

政府希望佩崔斯能複製他在駐伊拉克最高指揮官任內創的奇蹟。但是,有兩大要素區別了增兵阿富汗與增兵伊拉克的不同。首先是阿富汗中央政府的軟弱無能到了令人擔憂的地步(更別提貪腐嚴重的問題)。美軍進攻馬爾賈地區的行動跌跌撞撞,原因之一就是阿富汗沒有「成體統的政府」能治理美軍拿下的領土。
在伊拉克,總理馬利基在發出眾多好壞參半的信號後,終於展現他能勝任國家領導人的角色,而非僅是教派領袖。但是在阿富汗則不然,總統卡賽向塔利班公開示好,顯示他已開始兩邊下注。
但優柔寡斷的不只是喀布爾,華府亦然。當美國總統宣布增兵阿富汗,下一句話就接著宣布美國將開始撤軍的日期,阿富汗人都注意到了。就在上周,白宮幕僚長伊曼紐還重申,鐵定會在2011年7月開始撤軍。熟諳華府事務的人可能會將增兵再撤軍的計劃,詮釋成表演給歐巴馬左派支持者看的政治假動作,只是總統面臨情勢險峻的期中選舉及連任選舉時,試圖安撫基本支持者的案例。他們並不嚴肅看待這個撤軍時間表。


信歐巴馬增兵計劃
問題是阿富汗不會這樣精細解讀美國政黨之間的謀略。他們聽到美國撤軍時間,只會想到美軍離開後,他們會怎麼樣。神學士會繼續活躍,在缺乏民眾支持之處(他們的民調支持度僅6%),施以恐怖行動:當他們回到過去統治的村莊,會殘忍地公然殺戮「通敵者」。
增兵伊拉克成功的原因是,當地人民目睹美軍大舉進駐,維護他們的安全,因而願意提供我們線報,讓我們得以追查到壞蛋並將之擊斃。這更加深當地人的安全感,他們進而提供我們更多線報,讓我們成功逮獲更多壞蛋。這就形成良性循環,雙方互相提供安全、信任及當地情報。
但這都取決於伊拉克人更廣泛的理解到,美國總統是不會輕易罷休的。布希總統的批評者說他執拗,但在伊拉克人看來則是堅定不移。
而阿富汗人從當今美國總統口中聽到的,則是加上有效撤軍期限的增兵計劃。當一個阿富汗人面臨要支持哪一方的生死抉擇時,認為歐巴馬說的話就等於其真正意圖,不能怪他。他的想法或許錯了,但既然如此,歐巴馬為什麼不更正外界的錯誤印象呢?他甚至只要明確地說:2011年7月是撤軍的目標時間,但「只會在阿富汗當地條件許可時」才會實施。
歐巴馬每一天都有機會這麼說。他沒有說。在白宮玫瑰園發表解除麥克里斯托職務的聲明時,他再次刻意拒絕說出口。
如果你是卡賽,你也會開始兩邊下注。


作者為美國《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4030179
報告:巴國情報局與塔利班關係深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614/19/27f2e.html
報告:巴國情報局與塔利班關係深
 更新日期:2010/06/14 01:05 郭傳信
 
(法新社倫敦13日電) 據今天一份研究報告表示,巴基斯坦國家情報局(Inter-Services Intelligence,ISI)對阿富汗的塔利班份子提供資金、訓練和庇護;報告並聲稱擁有至今最強烈證據顯示他們之間的關連。

  但巴基斯坦軍方以「荒誕無稽」,駁斥這份為倫敦政經學院(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LSE)撰寫的研究報告。

根據今年2-5月間在阿富汗對9名塔利班戰地指揮官的訪談內容,報告指出,巴國情報局與塔利班的關係密切,遠超乎當前外界的想像。

報告執筆人,哈佛大學學者瓦德曼 (MattWaldman)說:「雖然塔利班有著強烈的內在動力,但據塔利班指揮官表示,巴國情報局主導塔利班的運動,並提供運補,對塔利班具有強烈影響力。」

  瓦德曼表示,巴國情報局似乎對塔利班的戰略決策和戰地行動有「重大影響力」,並且控制著塔利班最暴力的叛亂派系,其中若干派系似乎以巴基斯坦為據點。

  他表示,受訪的塔利班指揮官聲稱,情報局甚至以參加者或觀察員身份,正式參與塔利班的最高領導委員會。

  報告指稱,巴基斯坦總統札達里(Asif AliZardari)親自向被俘的塔利班頭目保證,他們是「自己人」並且得到他的支持。報告說,札達里顯然也下令釋放其中若干人。

  但這份報告招致巴基斯坦軍方憤怒回應。巴國軍方少將發言人阿巴斯(Athar Abbas)向法新社表示,報告毫無根據,是打擊巴國軍方和情報局的部分惡毒手段。

  阿巴斯說:「巴國軍隊和情報局的犧牲,以及在反恐戰爭的傷亡,可以說明一切。」他表示,巴國對報告的可信度有一連串問題。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4010835
美軍情報專注阿富汗貪瀆亂象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614/19/27f2c.html
美軍情報專注阿富汗貪瀆亂象
 更新日期:2010/06/14 01:05 郭傳信
 
(法新社華盛頓13日電) 「紐約時報」(New YorkTimes)今天報導,美國在阿富汗的軍事情報單位,愈來愈專注發掘阿富汗政府人員、安全部隊與包商之間的貪瀆勾當。

一名未透露姓名的美國高級官員告訴時報,美國主導的反叛亂戰爭的主要目標之一,就是說服阿富汗民眾支持喀布爾政府而非塔利班組織,所以打擊貪污的工作等同和叛亂份子作戰一樣重要。

阿富汗一名美軍高級軍官向時報表示,「我們整個的情報網過去是搜尋和殺死蓋達(Al-Qaeda)與塔利班份子,如今我們設法要得到的情報,是關於貪瀆、政府與影響力之間的關連。」

他說:「現在我們的目標更專注在政府,例如:你是如何控制貪瀆?如何進行安全工程合同的程序?」

監督貪污的組織「國際透明組織」(TransparencyInternational)在最近年度報告中表示,阿富汗是全球貪污最嚴重的國家,僅次於形同無政府狀態的索馬利亞。

美國總統歐巴馬政府去年上台就重申專注打擊貪污,美方研判,貪汙猖獗,已嚴重到腐蝕阿富汗對西方及反塔利班戰爭的支持。

阿富汗總統卡賽(Hamid Karzai)今年5月訪美時,曾呼籲對他飽受抨擊的反貪運動要有耐心。他表示,反貪成果可能「在幾年之內」,就會更明顯的呈現在美國人眼前。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4010833
美軍戰區轉移 結束反恐海外派兵關鍵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news.gpwb.gov.tw/newsgpwb_2009/news.php?css=3&nid=136147&rtype=2
2010/06/08   美軍戰區轉移 結束反恐海外派兵關鍵

 
◎ 楊志恆
今年一月二十七日,美國總統歐巴馬發表「國情咨文」時表示,他將履行今年八月自伊拉克撤軍的計畫。而在稍早的二○○九年十二月二日,他也提出將增兵三萬到阿富汗的政策,使目前駐紮阿富汗的美軍超過十萬名以上。整體而言,歐巴馬是履行了二○○八年底競選總統時撤軍伊拉克的政見,但是,增兵阿富汗卻也引來同黨議員的反對。不過,歐巴馬還是堅定地執行其撤軍伊拉克與阿富汗的政策。其實,阿富汗情勢一直不穩定,撤軍之前必須加緊阿富汗軍隊的訓練與任務移交,因此,先增後撤是無可厚非的。另外,歐巴馬在「國情咨文」中也清楚交代撤軍阿富汗的時間表,即在二○一一年八月撤出阿富汗駐軍,除非有特殊狀況,否則美軍將結束二○○一年以來派兵中東與中亞的政策。歐巴馬反恐戰略的變革與撤軍
導致歐巴馬堅定立場撤軍伊拉克與阿富汗的原因很多。海外駐軍耗費龐大的政府預算是其中原因之一,特別是歐巴馬推動的健保改革與社會保障政策,每年將增加政府不少開支,直接撤軍減少預算支出是最快解決財政問題的方法。當然,撤軍最重要因素還是在於歐巴馬的反恐戰略已經改變。事實上,從歐巴馬的「國情咨文」不難看出,伊拉克與阿富汗派兵是屬於戰術性的反恐政策,這方面歐巴馬已經調整為加緊協助訓練伊拉克與阿富汗自己的安全部隊,使他們有能力承擔保國衛民,控制「蓋達」組織與「塔利班」餘黨製造恐怖活動的能力。因此,在新增阿富汗三萬名部隊任務,主要除了加強掃蕩恐怖組織經常活動的地區之外,就是協助阿富汗訓練武裝力量。而要根除恐怖組織危害美國及全球安全,長久之道是歐巴馬正積極推動的全球反核、反大量殺傷武器及相關的材料與技術之擴散的國際合作。
歐巴馬在去年四月提出美國面臨核威脅的應付對策中,就已經強調要防止恐怖分子以任何手段獲得核武或製造核武所需的材料。而在今年四月十二日,歐巴馬希望各國對核子恐怖主義威脅能取得共識,並達成行動方案,他邀集全球四十六個國家,以及聯合國、國際原子能總署、歐洲聯盟三個國際組織的領導人,在華盛頓召開「核安全高峰會」。這次會議的目標就是希望在四年內,確保目前管制鬆散的核燃料安全無虞,以防落入恐怖分子之手。高峰會也發表宣言強調將從嚴起訴核原料走私分子,改善武器及核原料清點和庫存安全管理,也將敦促各國將使用高濃縮燃料的核反應爐,轉換為更難以用來製造核武的低濃縮燃料。同時強化國際原子能總署執行國際核事務約束力,要求各國宣布核安全加強措施,降低核恐怖主義威脅。從歐巴馬主辦這次核安全高峰會可以看出,外交合作未來會是美國反恐政策的主要途徑,派兵打擊恐怖組織將會是輔助性的政策。
伊拉克駐軍大批物資將轉移阿富汗
自從歐巴馬去年十二月二日宣布將向阿富汗增兵三萬人之後,美國陸軍就已開始轉運物資行動。伊拉克撤軍行動於去年六月就開始展開,伊拉克駐軍的物資也隨即被轉運至阿富汗。根據美軍指出,目前已清點出二百八十萬件裝備和八萬八千個集裝箱。另外,也將有二萬一千名士兵、超過五千輛軍車將從伊拉克重新部署至阿富汗,包括超過二千六百輛防地雷反伏擊戰車在經過改裝後,也已運抵阿富汗。這是相當龐大的物資轉運,堪稱二戰以來規模最大。根據美國陸軍參謀長凱西將軍最近視察伊拉克駐軍時指出,整個物資移轉計畫進行得相當順利,甚至比預期情況還要好。美軍將在今年夏天之前完成阿富汗增兵部署。
整體而言,這次軍事物資的轉移主要有兩部分,一是人員的調動與再訓練;二是車輛與後勤裝備的整補。由於阿富汗的任務與伊拉克有別,美軍在伊拉克主要是協助該國穩定局勢與國家建設,在阿富汗主要是與北約國家共同掃蕩「塔利班」的餘黨,屬於作戰任務,因此,從伊拉克轉移過來的軍隊必須先施予再訓練。
再就車輛與後勤裝備的轉移部分,由於「塔利班」組織大多躲藏在地形崎嶇的邊境山區,與伊拉克不同。因此,大部分的車輛都必須改裝,能夠直接轉移的就移交駐阿富汗的美軍使用,或是移交給伊拉克的安全部隊。不適合的就後送回美國做為訓練用途。事實上,在美國本土,陸軍的供需司令部已經啟動一個快速生產線計畫,專門製造適合阿富汗駐軍作戰任務的車輛以及裝備,且是製造多少就運送多少,立即送到阿富汗,以應付阿富汗駐軍目前蜂擁而至的大量需求。因此,美軍為了這次增兵阿富汗,不僅是大量轉移伊拉克撤軍遺留的後勤裝備,還大量地從本土增援。美軍的目的無他,就是要貫徹歐巴馬掃蕩阿富汗恐怖組織,以及盡速協助訓練阿富汗的安全部隊承擔保障自己人民與國家安全,讓美軍能夠在明年八月順利地撤軍阿富汗,結束從二○○一年出兵阿富汗推翻「神學士政權」以來長期的海外派兵任務的政策。
結語
有關歐巴馬增兵阿富汗的政策,在美國確實存在正反兩極不同看法,同黨國會議員亦有人反對。歐巴馬在「國情咨文」的說明,似乎是要明白地告訴阿富汗人民和政府,美國的資源不是無限的,美國的承諾也不是無止境的。但是,國內反對他新增兵阿富汗政策的人士懷疑的是,過去十年在阿富汗與伊拉克的戰爭都無法打贏了,在明年八月之前怎麼會有把握打贏?而且,設定了撤軍時間表,再增兵阿富汗,等於告訴了恐怖組織,等美軍撤出後再活動一樣。這是很多美國國會議員質疑歐巴馬新阿富汗政策之處。不過,美國國防部長蓋茲強調,增兵三萬是必要的。如果阿富汗戰爭失敗,「塔利班」將會重新掌控阿富汗大部分地區,使阿富汗再次成為「蓋達」恐怖組織的發展基地。他們將有機會再擴張組織,籌劃複雜的恐怖行動。其實,阿富汗戰爭延宕多時,對美國國力的折損相當可觀,因此,以增兵方式尋求加速解決阿富汗問題,也不無道理。不過,令人感到好奇的是軍事物資的戰區轉移,美軍能夠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有效率地完成這麼龐大的後勤裝備移轉,當今世界上恐怕也只有美軍做得到吧!
(作者為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系兼任副教授)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4003401
頁/共9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