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軍事迷休閒小棧
市長:Luke-Skywalker  副市長: 塔頂的鋼鐵鯊魚燉奶(冷眼看人生)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國際萬象【軍事迷休閒小棧】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軍武網友交流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天文觀測
2009/12/30 18:44 瀏覽42,506|回應327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n.yam.com/cna/computer/200912/20091230530259.html
上海建造亞洲最大天文望遠鏡

中央社╱中央社 2009-12-30 11:55

(中央社台北30日電)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台宣布,亞洲最大的望遠鏡昨天在佘山奠基。這台望遠鏡的口徑達65公尺,高70公尺,鏡片拋物面的面積足足有8個籃球場大,將被用來協助中國發展載人登陸月球任務。

香港中通社引述上海天文台負責人說,這項科研計畫是與上海市政府合作。這台望遠鏡的65公尺口徑拋物面由1008塊高精度實面板鋪成,它的工作波段多、工作頻率高、接收頻率範圍寬,並配備8個波段的接收設備,包括3個航天通用的波段,能夠準確指向需要觀測的天體和航天器。

負責人又說,遠鏡的接收機設備將被安置在攝氏零下258度的高真空環境中,使其靈敏度達到最高。

據報導,這台望遠鏡在同類型望遠鏡中的總體性能排名全球第4。建成後,將為嫦娥探月工程和更長遠的深空探測服務。


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3765198
 回應文章 頁/共33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千年最長日環食 15日中國露臉
2010/01/14 11:49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n.yam.com/cna/china/201001/20100114105782.html
千年最長日環食 15日中國露臉

中央社╱中央社 2010-01-14 11:24

(中央社台北14日電)15日下午,中國將出現「千年最長」的日環食。

據新華社報導,廣西科技館天文專家表示,這次日環食是中國22年以來的首次日環食,也是全球未來1000年內持續時間最長的日環食。

專家指出,日環食全程將持續約5個小時,環食帶平均寬達300公里,從非洲中部開始,經印度洋、印度南部、緬甸等國家最後進入中國。

中國大陸的西南部地區可以看到日食全過程,而東部地區則只能看到「帶食日落」的景象。由於環食帶寬,時間也特別長,非常罕見。

這次日環食開始為15日下午3時21分左右,形成環食時間為4時50分左右,6時05分左右結束。

天文專家表示,日食分為日全食、日偏食和日環食3種。日環食和日全食差別很大,這次是難得機會。日全食和日環食出現機率都很低,2012年5月21日,中國還可觀測到1次日環食。

天文專家提醒,日食過程中,觀測和拍照需要足夠的遮光措施。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3795395
太陽為什麼不會吞掉地球?天文學家有新說
2010/01/13 10:45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tech/2010-01/13/content_12800468.htm
太陽為什麼不會吞掉地球?天文學家有新說 
2010年01月13日 09:49:45  來源:現代快報 


    面對如此“美食”,太陽為何一點不“嘴饞”?

    當天文學家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注意到那些圍著遙遠恒星繞行的行星時,他們困惑了。他們發現很多像木星那樣大的行星離恒星實在太近了,它們的“一年”甚至只相當于地球上的幾天。看情形,它們遲早有一天會被恒星給吞噬。

    相比之下,為什麼小得多的地球卻沒有被太陽拉到身邊,吞而食之呢?

    地球40億年前就該被太陽吞噬?

    沒人相信木星那樣大的一個星球能夠在離恒星那樣近的距離形成,以恒星的溫度,那些物質早在到達那個位置融合為行星之前就已經被氣化了。

    但一些理論家已經有了解釋。那些巨大的行星可能像木星一樣在較遠的位置形成,然後因為引力的原因慢慢向恒星移動,直到在較近的位置形成穩定的軌道。這聽上去很有道理,但有一個小問題:如果這種解釋是正確的,那像地球這樣的“小家夥”就根本不應該存在了;它該在40億年之前就移動到太陽裏頭了。

    氣體雲引力將行星“綁”在太陽周圍

    美國天文學家莫迪凱-馬克·麥克勞承認:“這的確是個問題。”不過,麥克勞和他的夥伴們已經解決了這個問題。

    人們原先認為,當太陽係最初形成的時候,行星穿過一片盤狀的氣體雲。它們的通過攪混並壓縮了氣體雲,被壓縮的氣體雲用自身的引力依次拖動原行星。初始模式顯示,原行星將被向太陽的方向拖動,這種拖動將在氣體雲最終消散後停止,但這時一切已經太晚了,行星已經永遠地被太陽俘虜了。

  引力不僅往內拉行星,也往外推行星

    但這些早期的模式沒有考慮氣體雲溫度的上升,實際上,溫度的上升限制了氣體雲的密度,並將減小它拖動原行星的引力。除此之外,麥克勞的合作者,現供職于劍橋大學的斯梅-簡·帕爾德庫珀發現,氣體雲的引力不僅將行星推向恒星,也會將行星推離恒星,行星之所以向恒星方向移動,是因為朝向恒星的推動力大于背離恒星的推動力,行星最後停下來的位置就是兩股相反的推動力合力為0的地方。他說:“當行星被推到這個位置時,它們停下來了。”這其中包括像地球一樣較小的行星。

    最終,盤狀的氣體雲消散了,原行星的軌道則永久地固定了下來。

    這就是為什麼地球停在現在的位置,沒有被太陽拉到身邊的原因。那些遙遠的大行星們則很不幸,它們受到的內外推力合力為0的地方,已經離恒星很近了。

  行星軌道不由恒星決定,而由自己決定

    事實上,行星軌道最終的確定取決于每個行星係統獨特的所有因素——初始原行星盤包含有多少物質,多少是塵埃多少是氣體,塵土的顆粒有多大,恒星的溫度有多高以及很多其他因素。正因為如此,我們應該預計到每個恒星係有一點不同。事實上,當我們發現了越來越多的恒星係後,它們確實是有區別的。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3793196
神秘物體將從地球旁飛過 科學家不知是何物
2010/01/13 10:42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n.yam.com/cnabc/fn/201001/20100113048189.html
神秘物體將從地球旁飛過 科學家不知是何物
  
中央商情網╱中央商情網 2010-01-13 07:03

(中央社華盛頓2010年1月12日綜合外電報導)1個太空神秘物體13日將從地球旁邊飛過,這個物體不會撞擊地球,但究竟是個什麼東西卻把科學家難住了。

天文學家說,它可能是太空垃圾,也可能是個小小行星,直徑頂多僅有10至15公尺,即使撞上地球,也造成不了多大損害。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說,這個神秘物體將於美東時間13日早上7時47分(格林威治時間12時47分)從地球身旁疾馳而過,離地球最近距離為12萬8750公里。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3793190
距太陽系3260光年/火爆白矮星 恐摧毀地球
2010/01/08 10:17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jan/8/today-int1.htm
自由時報2010年1月8日

距太陽系3260光年/火爆白矮星 恐摧毀地球
〔國際新聞中心/綜合報導〕末日主義者與二○一二年地球毀滅論者,注意了。天文學家在本週美國天文學協會的會議上,宣布發現一顆距離太陽系相當近的巨大白矮星,如果這顆白矮星最後爆炸、成為所謂「超新星」,在熱核爆炸中散發的能量,將足以摧毀地球上的生命。這可不是開玩笑的。

費城維拉諾瓦大學的科學家西諾表示,這顆位於羅盤座之中的行星是雙星系統的一部分,一顆白矮星逐漸消融「羅盤座T新星」(T Pyxidis)的質量,並從一八九○年開始,以約二十年的週期持續爆發,因此這個系統稱為「復發性新星」(recurrent nova)。不過自一九六七年之後,這種週期性爆炸已因不明原因停止。

若爆炸成超新星將毀臭氧層

科學家最近發現,羅盤座T新星與太陽系的距離,並不是原先所計算的六千光年,其實只有三千兩百六十光年之遠,以銀河系的距離來說,這顆星其實離地球相當近,從這點來看,當這顆白矮星爆炸成超新星時,對其星系鄰居絕非好消息。

核熱威力相當千倍太陽閃焰

西諾表示,目前這顆白矮星仍持續膨脹,最終可能達到所謂的「錢氏極限」、也就是白矮星的質量上限,進而爆發成超新星,而核熱爆炸過程的威力,足以摧毀地球臭氧層,讓相當於一千倍太陽閃焰的輻射線射入地球,在大氣中產生的一氧化二氮,也將完全摧毀臭氧層,導致地球變成完全沒辦法居住的地方,地球生命就此消滅殆盡。

有學者反駁:研究毫不可信

不過柏克萊大學天文學系的費里品考教授表示,西諾的研究,似乎是運用較致命的伽瑪射線爆發(GRB)、而非超新星的爆炸來估算,而羅盤座T新星絕對不會製造伽瑪射線爆發,因此研究結果並不可信;也有科學家表示,就算羅盤座T新星真的爆發,也可能要等一千萬年之後,也就是說,明天不會是世界末日,兩年後也不會是。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3783124
美國拍到彗星奔向太陽被吞噬的瞬間
2010/01/05 10:55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tech/2010-01/05/content_12756427.htm
美國拍到彗星奔向太陽被吞噬的瞬間 
2010年01月05日 09:44:06  來源:新浪科技 


    據《每日郵報》1月5日報道,美國宇航局太陽及日球層天文臺(SOHO)捕捉到一顆彗星因過于靠近太陽而被“吞噬”的精彩瞬間。

    太陽及日球層天文臺拍到了克羅伊策掠日彗星(Kreutz Sungrazer)與太陽“親密接觸”時遭遇的厄運。這段視頻在YouTube頗具人氣,且在科學天文網站和博客上的點擊率同樣很高。克羅伊策掠日彗星的一個顯著特徵就是飛行軌道距離太陽非常近。

    據悉,克羅伊策掠日彗星是數百年前解體的一顆大彗星的殘骸,命名于德國天文學家海因裏希-克羅伊策(Heinrich Kreutz),克羅伊策是第一位確定這種聯係的科學家。太陽及日球層天文臺任務發言人表示,這臺儀器通過日冕觀測儀拍攝到克羅伊策掠日彗星被太陽吞噬的瞬間。

    日冕觀測儀可以遮擋圖像中最明亮的物體,從而令科學家可以觀測到太陽周圍的活動,例如彗星靠近。這一現象亦稱“假日食”,全程展示彗星生命最後瞬間的真實情況,還能讓肉眼看到。

    據悉,自1995年太陽及日球層天文臺發射以來,天文學家迄今已觀測到數百顆克羅伊策掠日彗星,一些直徑甚至只有幾米。像這幾張照片中的克羅伊策掠日彗星一樣,一旦飛行軌道距離太陽最近,它們都難以幸免。專家稱,未來幾十年又會有一批克羅伊策掠日彗星靠近太陽,為我們奉獻更壯觀的視覺盛宴。(孝文)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3776526
15日日環食 台灣可見一半太陽被遮掩
2010/01/02 18:27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n.yam.com/cna/life/201001/20100102645926.html
15日日環食 台灣可見一半太陽被遮掩
  
中央社╱中央社 2010-01-02 17:11

(中央社記者汪淑芬台北2日電)15日將有日環食,中央氣象局今天表示,台灣在15日下午近5時,可見到約有一半的太陽被月亮遮掩的偏食過程。

氣象局說,這次日食是今年台灣唯一能見到的日食現象。台北從15日下午3時42分29秒開始「初虧」,太陽位在西南稍偏西方仰角19.6度的地方,太陽右下方開始被月亮遮掩而出現缺角,之後缺角逐漸向上擴張,到下午4時57分29秒進入「食甚」,也是台北所見日偏食缺角最大時候,太陽右側約有54.8%面積被月亮遮掩。

因當天台北在下午5時26分,太陽就會下山,日食最後復圓階段,在台灣看不到。

台灣各地「初虧」到「食甚」時間也略有差異,台中是下午3時41分53秒到4時57分10秒;高雄是下午3時42分12秒到4時56分47秒;花蓮是下午3時43分11秒到4時57分24秒。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3771952
跨年煙火外 今晚記得抬頭賞「藍月」
2009/12/31 16:08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n.yam.com/cna/garden/200912/20091231571100.html
跨年煙火外 今晚記得抬頭賞「藍月」

中央社╱中央社 2009-12-31 13:53

(中央社台北31日電)今年除夕慶祝活動多了一個項目:觀賞通稱為「藍月」(blue moon)的本月第二次滿月。「國家地理新聞」(National Geographic News)報導,今晚的藍月是1990年以來首次,下次想再有這種難得的體驗,要等到2028年。

需要解釋的是,藍月並非真的會出現藍色的月亮。英文blue moon所通稱的是一個月的第二次滿月。這種景象因為難得一見,英文還有"once in a blue moon"的成語,意思是「千載難逢」。

目前外界一般把一個月中可能出現的第二次滿月稱為藍月,其實這是來自天文雜誌「緬因州農民曆」(Maine Farmer\s Almanac)的一個編輯錯誤。當年執筆人錯用該辭,以致這個定義流傳至今。

對1819至1962年各年農民曆的研究發現,「藍月」指的是一年中可能出現的「額外」(extra)滿月。而之所以會出現額外的情況,在於陽曆年(calendaryear)的基礎是太陽周期,也就是地球繞太陽一周的時間,由於無法被月亮盈虧週期整除,所以每三年左右就會出現一年有13次滿月的情形。

農民曆將一年分為四季,每季三個月。而當任何一季出現四次滿月時,則將當季的第三次滿月稱為藍月。

芝加哥「艾德勒天文館」(Adler Planetarium)天文專家漢莫格倫(Mark Hammergren)表示:「了解一個月可能有兩次滿月,且有各式各樣相關的民間傳說,這代表了人類從出現以來就一直是天文學家。」

不過,在某種大氣條件下,「真的」藍月是有可能發生的。漢莫格倫說:「發生森林大火或有火山爆發時,大氣中可能有足夠的特定物質,就可能讓月亮看來微微泛藍。」

比如說,1950年加拿大森林大火、1980年華盛頓州聖海倫斯山(Mount St. Helens)火山爆發,都造成月亮轉藍。

另一方面,儘管菲律賓馬永火山不斷隆隆作響顯示即將爆發,但專家們並不認為該火山最近的活動足以將今晚的月亮轉藍。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3768211
頁/共33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