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探月”競賽再度升溫,亞洲首當其衝!
世界月球探測活動最早於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在前蘇聯和美國之間全面爆發,並曾經“火爆一時”,一度成為“冷戰時期”太空武器裝備競賽的最前沿陣地。
1959年9月12日,前蘇聯所發射的探測器“月球2號”,首次抵達月球。根據統計資料,在1958年至1976年期間,前蘇聯和美國先後發射了多達七個系列、共八十三個月球探測器系統,其中,前蘇聯發射四十七個,美國發射三十六個。
進入二十一世紀,在沉寂了三十多年之後,新的一輪“探月”熱潮再次開始在全球蔓延和不斷升溫,月球再一次成為最新一代人類太空探測器的試驗場;而在此其中,當前正在日本、中國和印度等三國之間展開的亞洲首輪非載人“探月”競賽活動最為引人注目。
2007年9月14日,日本在種子島航太中心率先由其自主研製的H-2A型運載火箭發射“月亮女神”號月球探測器(Selenological and Engineering Explorer ,簡稱SELENE),並於10月6日順利進入繞月軌道,從此,拉開了亞洲“探月”競賽的帷幕。
這是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在1990年以“飛天號”月球探測器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探月”國家之後,為未來的“登陸月球計畫”做出的第一步行動。資料顯示,這也是繼美國“阿波羅”登月計畫之後最大的月球探測專案,總耗資約550億日元(約合4.8億美元)。
僅僅一個月後的2007年10月24日,同樣也是作為中國“繞月探測”工程的第一步,中國“嫦娥一號”月球探測器(Chang'e-1)由“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並於11月7日進入月球軌道,首次執行“探月”任務。
中國“嫦娥工程”的第二期試驗階段,即將於2012年全面展開,其中包括發射月球車和軟著陸器系統,並進一步實施精確測定地-月距離、探測月球剖面結構等在月研究課題專案。
根據最新資訊顯示,“嫦娥工程”第三期的發射地點,將轉往於2008年11月正式開工興建的中國海南文昌航太發射中心,屆時“嫦娥工程”將重點實現在月表打鑽取樣,並用返回艙運回月球地質樣品等項目。
反觀積極參與“探月”競爭的另一個亞洲國家-印度,作為印度的第一個繞月探測器,“月球初航1號”探月計畫耗資僅為8,860萬美元,是歷史上世界各國“探月”計畫中預算最少的。
早在2000年,印度航太科學家有關月球探測的報告得到其政府批准和認可,從此,印度“探月”計畫正式啟動。2007年8月,印度空間研究組織宣佈,其月球探測器及其探測設備的研製已完成關鍵部件的設計評審,正樣星的研製和總裝測試工作正在展開。同時,就在此的數月前,該印度航太研發和管理戰略機構宣稱,其月球探測工程計畫將獲得來自歐洲航天局的最先進航太技術和裝備支援。然而,宣稱已研製完成的印度“月球初航”一號月球探測器(Chandrayaan-1),由於其“極地軌道衛星運載火箭”(“PSLV”)一再存在技術準備問題(迄今為止高達1/5發射失事幾率),而被迫推遲發射計畫,因此,印度是在前述三個國家中最後一個進入其驗證發射實施階段的。
根據資料顯示,在中國成功發射"嫦娥一號"繞月衛星之後,印度已將其“探月”航太發展規劃重新確定為重點進行載人航太的方針,並準備趕在中國之前(2020年)將印度太空人送上月球,以證明印度的航太研發技術已經"超過中國"。
為達到“載人登月”和“月球基地建設”等月球探測航太工程的終極目標,在未來的五年時間內,以機器人登月、月球車巡視和月球樣品採樣並返回為目的的新一輪“月球爭奪戰”即將在亞州全面展開。
根據日本宇航開發機構近期所公佈的月球探測及研究開發的近景計畫,“月亮女神-2”號預計於2012年發射,月亮女神X號也將於2017年發射。這些探月計畫將包括月球車和月球望遠鏡研製,以及在月球表面建立探測網路,而日本“月球天文臺”計畫和月球“太空港灣”計畫亦將於2010-2020年建立和完成部署。
亞洲“探月”競賽日益“白熱化”,地球另一側的西方聚焦月球的舞臺上同樣“異彩紛呈”!
2003年9月,歐洲“智能1號”(Smart-1)在法屬圭亞那庫魯航太中心成功升空,這是歐洲航天局發射的第一個月球探測器,同時,也是世界上第一個利用太陽能“電火箭”作為其主要推進系統並利用月球引力進行遠距離太空飛行的航太飛行器,燃料的效率比普通化學燃料發動機高出十倍以上。三年以後的2006年9月,“智慧1號”以7,000公里的時速完成了撞擊月球的最後任務。
美國是世界上最早的“月球疆界”主要開拓國家之一,1961年5月25日美國啟動“阿波羅登月計畫”,八年後的1969年7月,美國宇航員阿姆斯壯實現了人類的首次月球登陸。
2004年1月14日,美國總統布希宣佈了美國最新的“探月”計畫,其中,美國於2008年發射的“月球環形山觀測與感知衛星(LCROSS)”,以及隨後的“月球勘測軌道飛行器”將會是其“重返月球”戰略計畫的“序幕”。根據NASA所公佈的最新航太研發計畫,2015年到2020年,美國宇航員將重返月球並建立月球基地。
完全可以預見,世界性的“探月”競賽即將於四年以後的2012年達到最高潮,除去上述的各路“探月諸侯”之外,英國“月球耙標”和“月球萊特”探測器、德國“月球軌道”探測器,以及俄羅斯“滲透者”月球探測器也都將於這一年進入太空,航向月球!
其中,德國“月球軌道”探測器將攜帶最高解析度攝像系統,並將環繞月球運行四年,為製作世界上首張月球精確地圖收集完整資料。
2005年7月14日,俄羅斯聯邦航天局在聯邦政府工作會議上宣佈了一項令全世界頗為關注的航太研發計畫:俄羅斯政府已批准俄羅斯2006年至2015年航太計畫,這是一項發展創新的計畫,財政預算高達3,050億盧布,意使俄羅斯航太產業擺脫長期停滯不前的被動局面,根據這一計畫,俄羅斯將於今後的十年時間內製造並發射七十顆以上的新一代衛星,其中包括通信衛星、地球遠距離探測衛星、氣象衛星等,2010年建造月球基地,2015年向火星發射載人飛船,這一研發時間表比美國情報系統預測的日期提前了整整十五年!
而俄羅斯“滲透者”月球探測計畫將會是前蘇聯解體後的首次“探月”發射活動,在該計畫中,俄羅斯計畫同時攜帶三種型號的十三個探測器,其中包括十個高速探測器,兩個低速探測器和一個極地站探測器,這將是人類“探月”歷史上的最強大陣容!
中國載人“神舟”太空船成功,航太進程全球矚目!
1992年,中國“神舟”載人航太工程列入國家發展計畫,在此之後僅用了七年的時間,突破性地在載人航太的三大技術關鍵技術領域取得進展,即高度可靠性的大推力運載火箭,載人飛船的安全返回技術,以及載人太空飛行生命保障系統。
1999年11月20日6時30分7秒,中國第一艘非載人試驗太空船“神舟一號”,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並於11月21日3時41分在內蒙古中部地區成功著陸,飛行時間/圈數:21小時11分/14圈。 在“神舟一號”飛船座艙內放置有一個高1.70米左右、身著宇航服的模擬人感應器,用於收集返回艙在太空中的溫度、濕度、氧氣等各種試驗資料。除此之外,作為中國歷史上的首次太空船飛行,“神舟一號”飛船的設備艙搭載了大量的紀念性物品,其中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奧運會會旗、各類郵票及首航紀念封、各10克左右的青椒、西瓜、玉米、大麥等農作物種子,此外還有甘草、板藍根等中草藥材等。
2001年1月10日1時0分3秒,“神舟二號”飛船發射升空。事實上,這是中國研發的第一艘正樣飛船,是載人飛船的“最完整技術狀態版本”。1月16日晚7時22分,“神舟二號”飛船在內蒙古自治區中部地區安全返回。飛行時間/圈數:6天零18小時/108圈。
“神舟二號”飛船首次進行了微重力環境下空間生命科學、空間材料、空間天文和物理等領域的實驗,其中包括:半導體光電子材料、氧化物晶體、金屬合金等多種材料的晶體生長;蛋白質和其他生物大分子的空間晶體生長;植物、動物、水生生物、微生物及離體細胞和細胞組織的空間環境效應實驗等。
2002年3月25日22時15分,神舟三號飛船發射升空。2002年4月1日在內蒙古自治區中部地區返回,飛行6天零18小時/108圈。
搭載有處於休眠狀態的烏雞蛋,進行空間試驗的有效載荷設備十項,合計四十四件,包括:卷雲探測儀、中解析度成像光譜儀、地球輻射收支儀、太陽紫外線光譜監視儀器、太陽常數監測器、大氣密度探測器、大氣成分探測器、飛船軌道艙視窗元件、細胞生物反應器、多工位元空間晶體生長爐、空間蛋白質結晶裝置、固體徑跡探測器、微重力測量儀、有效載荷公用設備等,以及人體代謝類比裝置、擬人生理信號設備以及形體人模型,定量類比太空人呼吸和血液迴圈的重要生理活動參數。
2002年12月30日0時40分,“神舟四號”飛船在持續低溫嚴寒條件下(-28℃)發射成功。2003年1月5日19時16分,在內蒙古自治區中部地區安全返回,飛行時間/圈數:6天零18小時/108圈。
2003年10月15日9時正,中國於西北酒泉航太發射中心由“長征二號F”型運載火箭成功發射第一艘載人太空船“神舟五號”!10月16日6時28分,在內蒙古中部阿木古朗草原地區安全返回,著陸點與預測僅相差4.8公里。飛行時間/圈數:21小時23分鐘/14圈,宇航員:楊利偉。返回艙同時搭載有一面中國國旗、一面北京2008年奧運會會徽旗、一面聯合國國旗、人民幣主幣票樣、中國首次載人航太飛行紀念郵票、中國載人航太工程紀念封和來自臺灣的農作物種子等。
至此,中國成為世界上繼前蘇聯和美國之後第三個能夠獨立進行載人航太活動的國家。這一時刻,距離中國第一艘“神舟一號”試驗飛船成功發射3年零329天,距離中國載人航太工程立項十一年零25天。
“神舟六號”太空船於2005年10月12日上午9:00發射升空, 宇航員:費俊龍和聶海勝;太空停留時間:115.5小時。
這是中國完成的首次多人/多天載人航太飛行項目,並首次進行了由宇航員參與的空間實驗和飛船軌道維持操作,該次飛行首次達到325萬公里的飛行距離(地面高度343公里圓形軌道)。
“神舟七號”載人航太飛行任務將由三名宇航員組成飛行乘組, 並由其中1名宇航員出艙完成首次“太空行走”及相關空間實驗操作。
縱觀人類進入二十一世紀短短八年時間世界航太研發前沿之“風雲變幻”,“中國題材”焦點頻現!從“反衛星太空武器試驗”到“嫦娥探月”,從“載人航太工程實施”到“中國宇航員培訓基地曝光”,再到“海南文昌航太發射中心興建計畫”,已無一不引發著世界航太研發同業、政界、外交、軍界、直至普通百姓的普遍關注與好奇。曾經幾何時有理論宣稱,二十一世紀將是“大中國”的世紀,這似乎已經在世界航太研發領域首先得到了印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