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mil/2009-06/12/content_11530875_3.htm
中國航空之父——馮如(3)
2009年06月12日 10:30:32 來源:新華網
為國捐軀,精神永存
馮如制造飛機和試飛成功的消息,很快傳到了中國。當時國內發生了多次反清武裝起義,清政府兩廣總督張鳴岐想利用馮如為其建立航空部隊,電召馮如歸國,許以破格錄用。航空是當時最尖端的科學技術,馮如完全可以用他掌握的航空科學技術知識,在美國經營航空事業,賺取大量金錢。但他一心想的是"成一絕藝以歸饗祖國",實現"壯國體,挽利權"的夙願。在徵得廣東制造機器公司股東同意後,馮如將公司易名為"廣東飛行器公司",招收一批普通股,增強公司經濟實力,並遷回祖國廣州,為發展祖國航空事業效力。
1911年2月22日,馮如率領廣東飛行器公司的技術人員朱竹泉、司徒璧如、朱兆槐,帶著飛機兩架(其中一架在裝配中)及制造飛機的器材設備等,乘船離開舊金山回國。3月22日,船抵香港。清政府兩廣總督張鳴岐派當時兩廣地區噸位最大、設備最齊全的寶壁號軍艦前往迎接,以示榮寵。寶璧號軍艦抵達廣州後,張鳴岐又在廣州東郊燕塘,為馮如劃定飛機制造廠廠址和飛機場。但馮如只接受其軍艦接載及劃定廠址、場地,始終沒有擔任清政府的職務。
由于馮如拒絕任職,加上1911年4月8日比利時飛行家雲甸邦在廣州燕塘表演飛行,清政府廣州將軍孚琦前往參觀,歸途被華僑革命黨人溫生才擊斃;繼之黃花崗起義爆發,清政府對馮如也是懷疑有加,嚴密監視其行動。
馮如在清政府的監視下,不能公開表演飛行,廣東飛行器公司的業務也無法開展。1911年6月21日,馮如為檢驗放置在倉庫內數月的飛機是否仍然完好,在廣州燕塘大操場做非公開的檢驗飛行。結果飛機在船運途中受濕,機件銹蝕,機力受損,剛起飛即墜落,幸而飛機雖毀,馮如沒有受傷。
正當馮如陷于極度苦悶之中時,辛亥革命爆發了。馮如率領他的3個助手一起參加革命,被任命為廣東革命軍飛機長。他的助手朱竹泉為飛機次長,司徒璧如、朱兆槐為飛機員。馮如接受任命後,立即在燕塘恢復了廣東飛行器公司制造、裝配飛機的業務,用從美國帶回來的自制飛機零部件和在廣州搜集到的竹木布匹等材料,在燕塘制造飛機。革命軍委任馮如組織飛行偵察隊,配合北伐軍對駐守北方的清王朝進行空襲。馮如用了約3個月的時間,制成飛機一架。飛機制成後還沒有來得及北上參加作戰,清朝末代皇帝溥儀已于1912年2月12日宣布退位,清政府垮臺。馮如雖然沒有北上參戰,但他以中外聞名的飛行家身份擔任廣東革命軍飛機長一事,有力地增強了革命聲勢。
為了普及群眾航空知識,喚起國人對祖國航空事業的認識與支持,經廣東軍政府核準,馮如于1912年4月,在廣東華僑最多的臺山縣城南門橋表演飛行,到場觀看表演的群眾達兩千多人。這是中國人第一次駕駛自制的飛機在祖國領空上公開進行飛行表演。
1912年8月5日,經民國臨時政府批準,馮如在廣州郊區做第二次飛行表演。這一天,天氣晴朗,聞訊前來參觀的人很多。起飛前,馮如先向觀眾講述飛機如何利用、如何制造、如何駕駛等內容,聽者無不鼓掌稱善。隨後,馮如駕駛飛機淩空而上,飛行高度約120英尺,東南行約5英裏,觀眾鼓掌之聲不絕于耳。馮如意欲使飛機飛得更高,將兩手所持之機關一抽,不意用力過猛,該機直上,頭高尾低,馮如兩足浮松,全身下墜,飛機亦即墜落。馮如頭、胸、股各部均受重傷。當時雖有紅十字會醫生及軍醫急救,但藥料太少,難以支持,在場醫士隨即將他抬到北較場陸軍醫院。終因失血過多,搶救無效,撒手人寰。一代英豪,就此長眠,時年29歲。
彌留之際,馮如仍然心係祖國航空事業。他吃力地把失事原因告知助手,勉勵他們"勿因吾斃而阻其進取之心,須知此為必有之階段"。又囑將其遺體葬于黃花崗,與72烈士英靈長相做伴。
馮如犧牲後,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孫中山于1912年11月16日下令褒揚馮如始創中國飛行的偉大貢獻,馮如後人及其飛機助手等遵照他的遺囑,將其遺體葬于黃花崗。墓上建一花崗石的方形碑塔,馮如事跡及民國臨時大總統的褒揚、撫恤鐫刻其上,以垂青史。1933年,馮如墓遷葬廣州雲鶴嶺空軍墳場。1966年"文革"期間,馮如墓被毀,遺骨被輾轉遷往廣州東郊三寶墟附近荒山。1980年,廣州市人民政府在黃花崗重建馮如墓,將馮如遺骨遷回安葬,並將此地公布為廣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馮如出生地杏圃村建有馮如紀念樓,杏圃村的馮如故居被恩平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部隊向恩平縣馮如紀念館、牛江鎮馮如紀念公園贈送退役戰鬥機各1架,永為紀念。
今天我們緬懷中國航空之父馮如100年前的人生軌跡,不僅為了紀念馮如,更要將由馮如身上的忠誠、勇敢、探索、挑戰的精神意志溶入我們的血液,轉化為建設強大空中力量和民族航空工業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