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n.yam.com/cna/computer/201111/20111112245332.html
搶救俄羅斯衛星 陸只有乾瞪眼
中央社╱中央社 2011-11-12 22:24
(中央社台北12日電)大陸首個火星探測器「螢火一號」委託俄羅斯發射升空,不料俄羅斯這枚衛星無法進入火星軌道,掌握諸多太空科技的中國大陸目前也幫不上,「只能乾等」,專家慨歎,還是找歐洲合作得好。
俄羅斯的「福保斯-格朗特」(Phobos-Grunt,大陸稱福布斯-土壤)搭載「螢火一號」,9日清晨4時許從哈薩克升空,原本應該靠自己的引擎推進兩次前往火星,不過兩次點火都失敗,探測船沒有離開地球軌道,現在被困在距離地表206到340公里的太空中。
俄羅斯聯邦太空總署(Roscosmos)先後兩次搶救都未成功,已有專家在概算這枚衛星可能墜毀地球的時間和地點,尤其它載有12噸有毒燃料撞地球後可能引發的災難。
中國大陸在這次行動中只有「乾瞪眼」的份。大陸航太專家龐之浩向法制晚報說,由於地面站不在大陸境內,無奈幫不上忙。
龐之浩說,搶救是要透過地面站修正數據、調整程式重新下達指令,但這一次探測器的數據接收都是由俄羅斯地面管制站負責,大陸的地面站在這次合作中只負責接收「螢火一號」到達火星後傳回的數據。
他表示,國際合作是目前航太領域最好的方式,可以集中各國的技術優勢、資金和經驗,還可以資源共享,可以說是雙贏。
他舉例,美國在火星探測領域是老大,目前火星上有5個探測器,美國就佔了4個,另外一個是歐洲的「火星快車」;美國在25日還將要發射第3代火星車。
相對來說,俄羅斯實力較弱,發射次數雖然多,但失敗率較高。「俄羅斯在環繞火星軌道探測方面都沒有走好,就想直接落實到取樣本返回,風險大。」成功率最高的美國也只是提出儘量在2022年完成取得火星樣本的探測任務。
龐之浩分析認為,「我們跟美國合作少,跟歐洲在航太領域的合作比較多,也很順利,因此歐洲是一個很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