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軍事迷休閒小棧
市長:Luke-Skywalker  副市長: 塔頂的鋼鐵鯊魚燉奶(冷眼看人生)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國際萬象【軍事迷休閒小棧】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國際局勢暨戰史討論區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美國中央司令部│安定中東的關鍵軍力
 瀏覽9,133|回應71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news.gpwb.gov.tw/newpage_blue/news.php?css=2&nid=80444&rtype=2
2009/03/20   美國中央司令部│安定中東的關鍵軍力
 
美國中央司令部成立於一九八三年一月一日,前身是為了因應美國伊朗人質事件及前蘇聯入侵阿富汗,由卡特總統於一九八○年三月成立的聯合快速部署特遣部隊(RDJTF),隨後雷根總統為了在中東地區建立一個持續而強有力的統一指揮機制,便將聯合快速部署特遣部隊自美國戰備司令部(U.S. Readiness Command)轄下獨立出來,並進而改編成中央司令部。中央司令部最新的變動是在二○○八年十月一日,原屬於該部管轄範圍的吉布地、衣索匹亞、厄利垂亞、肯亞、索馬利亞及蘇丹,正式劃歸新成立的美國非洲司令部(USAFRICOM)。美國中央司令部的現任司令為美國陸軍上將彼德雷烏斯(David H. Petraeus),於二○○八年十月接任。下轄陸海空軍多種部隊
司令部設在美國佛羅里達州麥克迪爾空軍基地(MacDill)的中央司令部,其實並沒有編配直屬的作戰部隊,主要下轄單位包括美國陸軍中央指揮部(ARCENT)、美國海軍中央指揮部(USNAVCENT)、美國空軍中央指揮部(AFCENT)、美國陸戰隊中央指揮部(USMARCENT)、美國特種作戰中央指揮部(SOCCENT),以及第一○一聯合特遣部隊(CJTF)、伊拉克多國部隊(MNF-I)。美國陸軍中央指揮部設在喬治亞州的麥佛森堡(Ft. McPherson),配屬陸軍第三軍團,下轄駐科威特美國陸軍、卡達區域支援群、第三陸軍預儲裝備、第四一六工兵指揮部、第一戰區持續指揮部、第三三五戰區信號指揮部,以及第三醫療指揮部。
美國海軍中央指揮部設在巴林的麥納瑪(Manama),配屬海軍第五艦隊,下轄第五十至五十七特遣部隊;其中第五十特遣部隊包括母港設在加州聖地牙哥(San Diego)的林肯號戰鬥群/第九巡洋艦戰鬥群,以及駐防麥納瑪的中東部隊水面行動群/第五十驅逐艦戰隊。
美國空軍中央指揮部設在南卡羅萊納州的蕭空軍基地(Shaw),編配的空軍第九航空軍,下轄駐防迪亞哥加西島(Diego Garcia)的第四十航空遠征聯隊,駐防伊拉克的第三三二航空遠征聯隊,駐防卡達的第三七九航空遠征聯隊,駐防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第三八○航空遠征聯隊,駐防科威特的第三八六、四八六航空遠征聯隊,以及駐防阿曼的第三二○、四○五航空遠征聯隊。
美國陸戰隊中央指揮部設在夏威夷州的史密斯營區(H.M. Smith),配屬兵力主要來自太平洋陸戰隊第一、三陸戰隊遠征軍(MEF)。
美國特種作戰中央指揮部同樣設在麥克迪爾空軍基地,編配第五特戰群、第三五二民事指揮部。至於第一○一聯合特遣部隊,指揮部設在阿富汗的喀布爾(Kabul),下轄第一七三空降旅刺刀特遣隊(Bayonet),第一○一空中突擊師第五○六步兵團Currahee特遣隊,第二十四陸戰隊遠征隊(MEU),阿富汗聯合安全過渡指揮部,聯合特戰特遣隊,第一○一持續旅,以及第三七六、四五五航空遠征聯隊。
伊拉克多國部隊/第十八空降軍的指揮部設在伊拉克巴格達(Baghdad)的勝利營區(Victory),下轄駐伊拉克多國軍(MNC-I),第八十二空降師第一旅戰鬥隊(BCT),國民兵(ARNG)第三十九、四十五、七十六步兵旅戰鬥隊(IBCT),第十三持續指揮部;其中駐伊拉克多國軍轄有巴格達多國師/第四機械化步兵師、中南部多國師/第十山地師、北部多國師/第一裝甲師,以及西部多國師/第一陸戰隊遠征軍。中央司令部所指揮部隊配備的主要裝備,包括美國海軍的尼米茲級核動力航艦林肯號(Abraham Lincoln,CVN72)、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摩比灣號(Mobile Bay,CG53)、塔拉瓦級兩棲突擊艦拿梭號(Nassau,LHA4)、洛杉磯級核動力潛艦檀香山號(Hon-olulu,SSN718)等。林肯號搭載的第二艦載機聯隊(CVW),配備F/A-18E/F、F-18C/D型戰機、EA-6B型電戰機,以及E-2C型空中預警機等。至於美國空軍配備B-52H型轟炸機、F-15E、F-16型戰機、A-10型攻擊機、EC-130型電戰機、U-2型偵察機,以及KC-135R、KC-10型空中加油機等。
負責防禦地區及相關任務
美國中央司令部的管轄區,涵蓋美國歐洲司令部與太平洋司令部之間的區域,區域內國家包括阿富汗、巴林、埃及、伊朗、伊拉克、約旦、哈薩克、科威特、吉爾吉斯、黎巴嫩、阿曼、巴基斯坦、卡達、沙烏地阿拉伯、敘利亞、塔吉克、土耳其、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烏茲別克,以及葉門。
中央司令部的主要任務,在於與區域內的盟邦、友好國家共同努力,促進各個國家之間的發展及合作,並隨時進行危機處理,遏止或擊退外來的侵略行動,以建立該區域的安全與穩定。由於多事的中東地區正位於管轄區內,美國中央司令部執行過不少重大軍事任務,該部的第一次作戰任務,便是在兩伊戰爭期間展開。
二○○一年九月,美國發生震驚全世界的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隨後中央司令部對阿富汗的塔利班政權發動「持久自由行動」(Enduring Freedom),進而在當地留駐部隊執行反叛亂任務,並協助阿富汗重新建立武裝部隊。二○○二年十月起,該部協助「非洲之角」(Horn of Africa)地區的國家,對抗境內的恐怖活動,並建立區域安定。
二○○三年三月十九日,中央司令部再度對伊拉克海珊政權發動「伊拉克自由行動」(Iraqi Freedom),隨後並進駐當地繼續執行綏靖任務,及協助重新建立伊國的武裝部隊。二○○五年十月,巴基斯坦發生大地震,中央司令部曾進行人道救援工作。二○○六年,該部則執行黎巴嫩的大規模撤僑任務。此外,美國中央司令部還負責統籌一項重要且歷史最悠久的軍事演習,也就是與埃及聯合舉辦的「光明之星」演習(Bright Star)。
對區域安全的影響性
由於區域內擁有全世界重要的油源,加上宗教上的歷史糾葛,美國中央司令部的責任地區,始終存在著諸多政治、軍事的不穩定因素,因此,中央司令部的存在,對於區域安全有著重要的安定作用,同時也使美國能夠持續發揮影響力。
面對二十一世紀國際間的恐怖活動,加上目前美軍在阿富汗、伊拉克兩國陷入「越戰化」泥淖的隱憂,雖然中央司令部使美國得以持續對該地區的國家發揮強大影響力,但在面對責任區域內未來的和平與穩定,仍將充滿艱鉅的挑戰。(作者/資深專欄軍事作家)
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3339941
 回應文章 頁/共8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伊朗再運武器給伊拉克好戰分子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708/19/2uq95.html
伊朗再運武器給伊拉克好戰分子
 更新日期:2011/07/08 21:20 王富民
(法新社華盛頓8日電) 美國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海軍上將穆倫(Mike Mullen)說,伊朗正加強支援伊拉克的什葉派(Shiite)好戰分子,提供他們更多的精密武器。

穆倫說,伊朗政府2008年曾決定停止支援什葉派,但是現在又加強在伊拉克的活動,提供致命武器以對付美軍。

他說:「伊朗政府非常直接的支援這些極端主義部隊,以殺害我們的部隊。」

他說,伊朗運送的武器「數量很大且是經過改良」,包括臨時火箭發射系統(又稱作急造火箭輔助迫擊砲,IRAM)和穿甲型炸藥(又稱爆炸成形彈頭,EFP)。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4667185
解密文件:美找理由進攻伊拉克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923/19/2dmsg.html
解密文件:美找理由進攻伊拉克
 更新日期:2010/09/23 22:50 張佑之
(法新社華盛頓22日電) 官方文件今天顯示,美國前總統布希(George W.Bush)的顧問群在他就職後,立即一心要推翻伊拉克總統海珊(Saddam Hussein)政權;並曾在美軍2001年進攻阿富汗之後不久,討論如何使伊拉克之戰師出有名。

新近解密的文件顯示,根據2001年9月11日的一項會議紀錄,當時的國防部長倫斯斐(Donald Rumsfeld)在攻擊事發數小時後所召開的這項會議中談到,準備攻擊伊拉克以及恐怖組織首腦歐薩瑪.賓拉登(Osamabin Laden)。

根據華府獨立研究機構「國家安全檔案資料庫」(National Security Archive)所公布的文件,倫斯斐曾要求國防部1名律師向副國防部長取得「證明」,以顯示伊拉克政權與賓拉登有所謂的關係。

但美國政府其後承認,海珊政權與九一一攻擊事件無關。

根據國務院對當時國務卿鮑爾(Colin Powell)所提出的備忘錄,布希政府高層官員2001年6─7月利用攔截到的鋁管,作為伊拉克正研發核武的證據,但這些鋁管甚至尚未經過初步評估。

其中1份備忘錄載明,美國政府有意「宣傳我們的優勢不再」,同時就這些鋁管「提出適當的說辭」;但未幾即發現,鋁管與核武無關。

另1份文件顯示,倫斯斐2001年在美國進攻阿富汗僅2個月之後,即開始討論進攻伊拉克的作戰計畫。

他在與當時美軍中央軍區司令法蘭克斯(TommyFranks)舉行的會議中要求對方,作好部隊備戰,以便對伊拉克政權發起「斬首」行動。

倫斯斐在註明11月27日的討論綱要中,列舉出布希政府可用以啟動戰爭的理由,包括伊拉克當局對伊北美國保護區採取軍事行動、發現海珊和九一一事件有關、當時的炭疽熱攻擊事件、以及伊拉克與聯合國武檢作業的爭執等。

今天公布這些文件的作法是依據資訊自由法(Freedom of Information)的規定辦理。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4187812
戰爭絕非解決問題的選項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5824888.shtml
戰爭絕非解決問題的選項

【聯合晚報╱社論】 2010.09.02 02:37 pm


美國進軍並占領伊拉克,前後七年。單純從軍事角度看,伊拉克和美國實力相去不可以道里計,美軍進入伊拉克境內沒有受到太大阻抗,長驅直入巴格達,強人海珊倉皇逃亡。一個月後,當時的美國總統布希宣布戰鬥結束。

戰鬥結束,美國的麻煩才剛要開始。美軍根本無力維持戰後秩序,到處暴徒搶奪肆虐,被解除了職務的前伊拉克政府與軍隊人士,紛紛在各地組織反抗勢力,以零星、難以預料的方式攻擊美軍,造成了美軍龐大傷亡。

搜遍了伊拉克每一個角落,都沒有找到傳說中海珊製造、囤積的「大型毀滅性武器」,美國出兵的理由垮了一半。到處秩序紛亂,人心惶惶,伊拉克人民與占領美軍衝突不斷,美國既無法有效控制伊拉克,伊拉克民選政府也無法實質運作,美國出兵理由的另一半也垮了。伊拉克社會沒有朝自由、民主的方向轉化,更不必提美國宣稱要從伊拉克向整個伊斯蘭世界輸出自由、民主的「理想」了。

美軍繼續留在伊拉克,純粹出於不得已,不是不想撤,是不能撤。布希總統因而賠上了聲望,共和黨賠上了總統大選,接任的歐巴馬總統因而一上任就得面對浩大的爛攤子。伊拉克成了不折不扣的戰爭泥沼,連美國人自己都罵是「越戰翻版」。

這樣的錯誤,最根本是由於布希政府誤以為戰爭是解決事情、乃至創造影響力的有用手段。他們想像戰爭可以趕走獨裁者,可以創造民主社會,可以解除伊斯蘭世界對美國的威脅。事實證明,除了除去海珊之外,其他目的都無法靠戰爭達成。就算海珊倒台了,占領的美國人反而成了伊拉克人民痛恨的對象。

不只是美國政府應該從這七年經驗中學到教訓,全世界都應該藉美國付出的慘痛代價而看清楚:當前如此犬牙交錯且資訊發達的國際環境中,戰爭能解決的問題,絕對少於戰爭會製造的問題。想要以戰爭解決問題,都是危險、愚蠢的選擇。並不是那麼大的美國擺不平伊拉克;美國花了七年時間擺不平的,是戰爭本身帶來的可怕後遺症啊!

【2010/09/02 聯合晚報】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4153921
美在伊失敗 越戰翻版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udn.com/NEWS/OPINION/X1/5823907.shtml
美在伊失敗 越戰翻版
 
【聯合報╱王高成/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所教授(北縣淡水)】 2010.09.02 02:52 am
 
 
美國總統歐巴馬宣布,在伊拉克的作戰任務正式結束,美國將大舉撤出在伊拉克的駐軍,未來安全將由伊拉克人自己負責,美國將把重心轉為振興國內經濟。

歐巴馬的宣示,象徵著美國將結束一個失敗的伊拉克政策,此一政策從布希總統於二○○三年決定以武力推翻海珊政權開始,就引起國際普遍反對,但布希政府在新保守主義的影響下,又自恃武力強大,仍然決定逕自動武。雖然一舉推翻了海珊政權,但是伊拉克卻未換來和平,國內動盪多年,美軍也傷亡慘重。歐巴馬決定撤兵,實在是迫於情勢不得不然,否則美軍的傷亡將持續增加,美國的經濟也將被持續拖累。

伊拉克戰爭正如當年越戰的翻版,但美國人似乎總未能學得教訓,每隔一段時期就會犯下同樣的錯誤。美國在伊拉克戰爭的經驗顯示,純粹靠強大武力並不能確保國家利益的達成,如果缺乏正確的政治目標與戰略的指導,軍事仍會失敗。其次,美國也高估了西方民主的普遍性,以為推翻專制政權,換上民主的憲法與選舉就能讓民主在他國家生根,殊不知客觀的文化背景是否適合與社經條件是否成熟,對於民主政治的成功都很重要。

未來檢視美國伊拉克政策的成敗仍在於,美軍撤除後現有的伊拉克民選政府是否能維護伊拉克的安全,抵擋極端份子與恐怖主義團體的攻擊,有效治理經濟與社會,並維持一個真正民主與清廉的政府。若伊拉克又陷於內亂,或落入極端主義團體手中,則美國這七年來的戰爭與努力就是白費了。

歐巴馬強調未來美國將把施政重心置於振興經濟、創造就業、發展教育、提升全球競爭力。顯見歐巴馬已醒悟到單憑軍力並不能長治久安,厚實的經濟與軟實力,才是全球化時代國家生存及壯大之道。中共自一九八○年代起就瞭解此一道理,美國至今才覺悟。

但是歐巴馬的撥亂反正之策,似乎為德不卒。他一方面自伊拉克撤軍,另一方面又持續增兵阿富汗,追剿捲土重來的塔利班與凱達組織。但是阿富汗的情勢漸與伊拉克相似,執政的卡薩政府雖有民主的形式,但是貪汙傳聞不斷,美軍在阿富汗的戰事吃緊,傷亡持續增加,卻未得阿富汗人民支持。長此以往,美軍將重蹈伊拉克戰爭之覆轍,拖累美國經濟的復甦期望。另外,近期美國在東亞地區持續參與軍演,與中共較勁之勢隱然興起。未來美軍自伊拉克撤兵後,會否將兵力重心置於亞太地區,與中共形成新的冷戰,值得關注。

從美國在伊拉克失敗的經驗顯示,放棄窮兵黷武的政策,專心發展經濟與教育,才是國家長遠壯大之道。美中兩大國均應記取此一教訓,專心致力於國內問題的解決,避免在亞太地區以軍事較量而形成新的冷戰,否則不僅兩國同受其害,包括台灣在內的亞太國家均將遭受池魚之殃。

【2010/09/02 聯合報】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4152722
美軍加速轉型 提昇快反作戰能力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news.gpwb.gov.tw/newsgpwb_2009/news.php?css=3&nid=131697&rtype=2
2010/05/02   美軍加速轉型 提昇快反作戰能力

 
  前瞻二○一○年後國際安全現勢,有鑑於恐怖主義橫行網路攻擊頻繁,美國似乎已不再堅持過去「美軍有能力同時進行兩場中型傳統戰爭」的基本戰略,反而著重在對抗打擊恐怖主義與網路攻擊,顯見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刻正持續調整。不過,就美國本身的立場而言,國家安全與利益仍將是美國派兵的行動準據,但不可否認,美軍勢必將面對更艱鉅與複雜的挑戰。本週「韜略談兵」單元特別深入探討美國現階段安全戰略,以饗讀者。(編按)一、前言
  過去,共和黨的小布希總統執政期間,美軍先後參加幾場重大的區域戰爭,以優勢兵力締造戰果,小布希並向國際社會宣稱,美國有能力同時介入兩個區域戰爭,並有打贏的勝算。因而在伊拉克尚未完全撤軍之前,包括阿富汗、北韓、伊朗等問題,美國都不能迴避,而且必須審慎面對,致小布希任內造成軍方極大壓力,美軍持續增兵也迫使小布希總統的民意支持度下降。然而,當美國新任總統歐巴馬二○○九年上任後,儘管伊拉克、阿富汗的問題仍舊存在,但歐巴馬決心改變過去的戰略,特別是加強打擊恐怖主義的力道。
 四年前,美國國防部曾藉二○○六年的QDR強調,美軍要提昇特種部隊戰力,以應付伊拉克與阿富汗戰爭,中共亦是美國高度重視的新興軍事大國。四年的時間過去,美國為確保在全球的利益,加上恐怖主義氣燄高漲,網路攻擊案件層出不窮,直接對美國本土安全造成影響,必須及早面對,做出有效因應。因此,今年發表的QDR特別針對潛在威脅有所著墨,並思考所需的抗衡軍力。
二、對抗恐怖主義躍居首要之

  基本上,為因應敵暗我明的恐怖主義環境,美國投入更多的心思找出可行且有效的策略,發揮預警與打擊的效能,讓倡言恐怖主義的極端分子無法橫行。因為有著恐怖分 子可能隨時發動攻擊的氛圍,美國被迫重新檢討國家利益與國家安全的優先順序,甚至變得更複雜、更模糊、前後不一致,主要原因還是在於經歷過二○○一年九月十一日的「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造成美國本土嚴重傷亡,雖然美國向恐怖主義宣戰的決心,但「反恐」這種新形態戰爭觀念與全球化、經濟擴張、和平追求、美國價值等因素糾結一起後,現今的國際社會仍動盪不安,因族群、宗教與民族主義的差異引發的爭端亦屢見不鮮,導致整體國際安全局勢更見混亂。
  美國總統歐巴馬發表就職演說時就曾強調:我們有能力應對新的威脅,我們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進行國家間更廣泛的合作及增進國家間的理解。首先,我們將以負責任的態度,將伊拉克交還給伊拉克人民,同時鞏固阿富汗得之不易的和平。對於老朋友和老對手,我們將繼續努力,不遺餘力,削弱核威脅,遏制全球暖化環境威脅。我們不會為我們的生活方式感到抱歉,我們會不動搖地捍衛我們的生活方式。對於那些企圖利用恐怖主義或屠殺無辜平民達成目標的人,我們要對他們說:「我們的信仰更加堅定,不可動搖,你們不可能拖垮我們,我們定將戰勝你。」歐巴馬當時慷慨陳詞,宣告美國不因政黨輪替而改變對抗邪惡勢力及恐怖主義的初衷。尤其,目前阿富汗境內的塔利班政權依然是美國隱憂,賓拉登仍未真正受到制裁,對美國來說,當國家安全戰略已非看重美軍是否有能力同時處理兩個軍事衝突,專心對付恐怖集團才是美國高層思考的方向。
三、因應國家安全戰略的海外
用兵原則
  美國的國防安全戰略牽動未來的用兵,從美國以往的用兵思維來看,冷戰期間,美、蘇之間雖無直接軍事衝突,但雙方皆強調所謂的「代理人」戰爭,例如「韓戰」及「越戰」。在冷戰時期,美蘇的關係就是「對立」(Confrontation)、「競爭」(Competition)、「妥協」(Compromise)。儘管冷戰已經成為歷史,但美國以既競爭又妥協的手法與相關國家互動仍屢見不鮮。簡單來說,冷戰結束至今,美國海外出兵仍不脫快速、少犧牲、多利益的原則。
 一般而言,美國全球與軍事戰略都會隨著當時國際情勢的演變而調整,在美國全球利益的考量下,美國軍事力量的部署也會有所改變。在美國前總統老布希及柯林頓時代有關的國防通盤檢討報告,到每四年發表的國防檢討報告,描繪出後冷戰時期整體國際戰略與安全情勢發展,美國的軍力也因應冷戰的結束,持續進行規模縮減與國防預算削減,這些都讓世界相關的盟國了解,美國有意跳脫世界警察的角色,走向與各國進行共同安全的合作關係。美國相關國防研究部門也持續表達重視高科技戰爭、資訊戰爭與先進武器裝備研發的看法。為在整體兵力規模縮減的前提下,達到量少質精的現代化兵力素質,以持續確保美國在全球軍事主導能力,亦即透過高素質人力,精密先進武器裝備,配備遠程武力投射與機動能力,以最小成本達到最大的軍事效益,因應各類型的區域衝突與危機事宜。
四、美軍全球兵力部署考量
  分析美軍的全球兵力調整部署,仍基於其自身的軍事戰略和國家安全戰略的調整需要。美國智庫曾評析,美國的新軍事戰略應著重於三方面:一是形成國際戰略環境;二是因應可能發生的各種突發事件;三是為不可知的未來作準備。因此,美國調整海外駐軍的戰略目的就是建立機動性強、且具備全功能的軍事部署。事實上,根據美國國防部構想,美軍應以更迅速、更有力、且能符合二十一世紀的軍事組織架構取代傳統固定防禦的概念;美國將建立一支可以在世界各地的基地之間輪流駐守的強大機動性部隊,以配合目前美軍快速反應及先發制人的戰略思維。根據此一戰略思維,此種軍事部署不但可以及時反應,亦可以執行維和任務,還可以打擊敵人,更可以強化與盟國的戰略聯繫。
  九一一事件後,為因應美國國家安全戰略的調整和國際形勢的變化,美軍為提高其反應能力,並能迅速將美軍投入全球發生危機之地區,就軍力部署展開戰略性調整。目前美國在全球三十多個國家設有數百個軍事基地,並駐紮超過二十萬的兵力。其中大部分駐紮在德國、日本和韓國。九一一事件後,美國國防戰略決策者認為,美國的威脅主要來自一個「不穩定弧形區」,亦即是貫穿加勒比海沿岸、非洲、高加索、中亞、中東、南亞和朝鮮這一地區。為能在這些地區迅速反應,美國國防部決定逐步對海外軍事基地的規模和駐地進行調整。
五、加強裁減核武,消除國際
安全隱憂
  此外,在美國未來的國家安全戰略思維裡,核武發展已不再是政府的施政重點,歐巴馬亦將裁減核武列為政策主張,日前也與俄國總統麥維德夫順利簽署劃時代的新裁減核武條約,以接續去年十二月到期的一九九一年戰略武器裁減條約。依據美俄達成的協議,雙方同意將核子彈頭數量各自控制在一千五百五十枚以下,比起二○○二年舊約的上限還減少百分之三十,歐巴馬並向一些新民主國家及北約新盟邦領袖保證,美俄裁減核武新約不會影響這些國家安全。不過,儘管美俄皆有誠意裁減核武,但當中共、北韓、伊朗等國家對國際社會產生的核武威脅尚未完全消除之前,美國仍將對付核武國家視為重要戰略考量。
  歐巴馬日前出席四十七國參與的核子安全高峰會議時公開呼籲各國共同努力,確保核武戰備與武器級物資不會落入極端分子手中;歐巴馬也指出,包括蓋達在內等恐怖組織亦試圖取得核武,如果這些毀滅性武器為恐怖分子使用,無異增添國際安全的隱憂。因此,美國不但仍要有參與大規模作戰的準備,對於核武問題亦不能輕忽。
六、結語
  無論國際現勢如何發展,在全球已難再度發生大規模傳統軍事衝突之際,美國於二○一○年後面對的安全威脅來自恐怖集團與軍事霸權,另包括北韓、伊朗等擁核國家的軍事恫嚇亦讓美國當局感到必須有所因應。至於美國調整長久以來「有能力同時打贏兩場中型戰爭」的軍事戰略,以更務實的態度前瞻日後的安全威脅,勢必將加速美軍的轉型,提昇進行快反作戰的主要力量。策畫:本報軍事小組
文:劉學堯
圖:美國空軍、
美國海軍網路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3959981
華盛頓譴責吉爾吉斯暴亂 美軍基地正常運作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408/19/23i2k.html
華盛頓譴責吉爾吉斯暴亂 美軍基地正常運作
 更新日期:2010/04/08 07:50 劉學源
 
(法新社華盛頓7日電) 中亞國家吉爾吉斯首都比許凱克(Bishkek)爆發暴動,美國今天譴責吉爾吉斯境內的暴力衝突,並對可能喪失人命表達深切憂慮。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克勞里(Philip Crowley)說:「我們呼籲所有各方,展現對法治的尊重,以有條理和合法方式,和平化解紛歧。」

克勞里又說,「我們譴責暴力衝突」,並稱美國對「傳出群眾騷亂和可能喪失人命的報導,深感憂慮。」

克勞里表示,美國正「非常密切」留意情勢發展,但強調指出,位於吉爾吉斯首都郊外馬納斯(Manas)的美國軍事基地「正常運作」。

他並稱,「所有人員安然無恙」,指的是那個重要基地。該基地是美軍部隊進出阿富汗的重要中轉站。

不滿吉爾吉斯總統巴基耶夫(Kurmanbek Bakiyev)的反對陣營群眾,今天與安全部隊爆發衝突後,佔據國會和政府辦公大樓。

比許凱克官員表示,暴亂造成40人喪生,但反對陣營宣稱死亡人數高達100人。

吉爾吉斯反對派領袖稱,總理烏塞諾夫(DaniyarUsenov)已簽署辭職書,且反對陣營已成立由前外交部長歐坦貝耶瓦(Roza Otunbayeva)為領導人的臨時政府。

比許凱克國際機場工作人員表示,巴基耶夫由多人陪同,搭乘一架小型飛機逃離首都。

但克勞里表示,他迄未接獲吉爾吉斯政府更迭的任何通報。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3930637
淺析當前美對伊政策與中東情勢發展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news.gpwb.gov.tw/newpage_blue/news.php?css=2&nid=88907&rtype=2
2009/05/12   淺析當前美對伊政策與中東情勢發展
 
◎ 呂炯昌
九一一事件後,美國針對蓋達與塔利班等恐怖組織發動阿富汗反恐戰爭。二年之後,又以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毀滅性武器」、「與蓋達組織掛勾」為由,對伊拉克宣戰。擁有壓倒性軍事優勢的英美聯軍,在開戰後不到一個月便順利攻入伊拉克首都巴格達,推翻海珊政權。美國雖然如願拔除海珊政權,但是軍事上的勝利並不代表伊拉克的和平就此來臨。伊拉克失去了海珊的高壓統治,使得過往壓抑許久的各種矛盾問題一一浮現,最後致使動亂局勢一發不可收拾,美國也因而深陷於伊拉克戰爭的泥淖中。
教派鬥爭與文明衝突難解
在美軍佔領伊拉克之後,由於國內局勢急速惡化,導致恐怖襲擊事件層出不窮,最後淪為全球恐怖活動最為猖獗的國家。伊拉克之所以成為國際恐怖活動中心,大致歸咎於下列原因:
首先,各教派陷入權力與利益之爭。伊拉克的穆斯林主要分屬遜尼與什葉兩大派。什葉派主張以《可蘭經》為信仰與道德的唯一準則,嚴格遵守伊斯蘭傳統,因而被歸類為基本教義派;遜尼派對教義的遵守除依《可蘭經》外,還要依據《伊斯蘭教法典》為準則,在伊斯蘭世界中佔多數,因而被列為主流派,兩大教派對於教義的爭論可謂伊斯蘭世界的傳統與理性之爭。
伊拉克與其他伊斯蘭國家相反,什葉派約佔當地穆斯林的六成,為多數派。遜尼派雖然人口較什葉派少,但是由於過去領導人海珊為遜尼派,在其庇蔭之下仍能享有特權,並不時打壓其他教派。其他教派雖然對此心生不滿,但是在海珊的殘酷統治之下,也只能低聲下氣。
海珊政權垮台之後,什葉派開始攻擊遜尼派,以報多年來遭到打壓之仇;遜尼派則極力反抗,試圖找尋東山再起的機會;伊拉克北部的庫德族則鼓吹聯邦制,以便將區域內的石油資源佔為己有,各大族群之間的勾心鬥角,最後導致伊拉克教派衝突一發不可收拾。
其次,文明之間的衝突。美國學者杭廷頓在其著作《文明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中指出,後冷戰時期儘管共產主義土崩瓦解,但是世界並未就此步入和平,取而代之是文明之間差異所引發的衝突。
九一一之後,美國認為中東成為恐怖主義滋生的溫床,為有效反恐,必須撲滅恐怖主義生長的環境,因而推出「大中東民主改造計畫」,其核心為政治上將中東徹底西化。
美國佔領伊拉克之後,試圖把伊拉克打造成伊斯蘭世界的民主榜樣。但是伊斯蘭教不僅是一種宗教信仰,更是規範穆斯林生活各方面的依歸。因此看在伊拉克穆斯林的眼中,政教分離的西式政治制度等同於宗教重要地位的消失,自然招致激烈反彈。
另外,伊拉克為古巴比倫文明所在地,悠久的歷史和文化,使得伊拉克人民有著強烈的民族復興願望與反殖民統治的傳統。雖然伊拉克從海珊殘酷的統治中獲得解放,但是戰後內政的腐敗與重建進度緩慢,導致生活條件每下愈況,反而激起渴望自治的伊拉克人民對於佔領者的抵抗情緒。
第三,恐怖活動國際化。美國未經聯合國允許出兵伊拉克,加深了伊斯蘭世界對美國的仇視。海珊垮台之後出現的權力真空,使得以蓋達組織為首的國際恐怖分子前仆後繼地潛入伊拉克,藉由發動恐怖襲擊宣揚反美目的。美國的死對頭伊朗也趁此機會,資助什葉派極端分子對美軍與伊拉克安全部隊發動暴力襲擊。如今,伊拉克早已取代阿富汗成為恐怖分子的練兵場。
反恐政策制定與作為
根據伊拉克情報部門指出,伊國境內的反美武裝分子高達二十萬人,其中核心分子約四萬人,約略可分為三派:一是海珊餘孽的遜尼武裝分子,試圖推翻伊拉克民選政府;二是反對美國佔領的什葉派極端分子;三是以蓋達組織為主的國際恐怖分子。
面對動亂不止與百廢待舉的伊拉克情勢,反恐的重責大任自然落在美國的肩上。在傳統軍事作為上,為了讓伊拉克的和平能夠步上軌道,美國在伊拉克駐紮十多萬大軍,期盼透過美式大部隊消耗戰藉以消滅伊拉克境內的武裝叛亂組織。
另外,美國同時協助伊拉克民選政府建立安全部隊,期盼這支安全部隊不只能夠協助美軍反叛亂,更能在美軍撤離之後自行管理伊拉克。根據美國國務院指出,迄今已超過三十萬名受過訓練的伊拉克軍警人員投入伊拉克維安任務。
除了傳統軍事作為外,綏靖行動的運用亦是美軍慣用的反游擊手段,其目的為肅清與爭取民心。在佔領伊拉克初期,由於擔心親海珊的遜尼派勢力捲土重來,因此美國解散海珊過去所領導的社會復興黨,更不願將遜尼派民兵納為反恐夥伴。
然而美國考量到伊拉克什葉派與伊朗的特殊關係,自然不願什葉派獨攬大權。因此,美國對於伊拉克遜尼派的態度也由打壓轉為拉攏安撫,除了敦促伊拉克通過一項名為「責任與正義」法案,允許社會復興黨成員重返基層公職外,更不惜花費鉅資招募數萬遜尼派民兵為反恐助力。
在爭取民心方面,美國在伊拉克推行「指揮官緊急因應計畫」,這個計畫迄今已花費二十八億美元,旨在運用短期、小型「緊急人道救助和重建事項」,諸如賠償戰爭受害者生命與財產損失、贈與民生用品、提供就業機會等措施,爭取伊拉克的民心支持。
中東反恐作戰依然嚴峻
伊拉克境內的恐怖活動在二○○六年達到最高峰,平均每月發生六十起恐怖襲擊事件。自二○○七年起增加駐伊拉克美軍人數、招募遜尼派民兵,以及伊拉克安全部隊加入維安任務之後,儘管伊拉克至今仍為全球恐怖活動最為猖獗的國家,但恐怖襲擊次數已較過去幾年顯著減少。
伊拉克的動亂局勢雖獲得舒緩,卻仍舊無法挽救美國在其他方面的挫敗。在地緣戰略上,海珊政權的垮台,反而使得伊朗成為這場戰爭的最大受益者,大幅增強在中東地區的影響力;在國際政治上,美國雖然如願推翻海珊政權,卻也因此導致國際油價大幅上漲,反而增強了俄羅斯、委內瑞拉等美國主要戰略對手的力量。在經濟上,伊戰六載以來軍費支出超過六千億美元,根據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史迪格里茲教授預估,到二○一七年伊拉克和阿富汗兩場戰爭的總開銷將會達到一點七至二點七兆美元,如此龐大的軍費支出將拖累已步入衰退的美國經濟。
儘管目前伊拉克的動亂局勢已獲得大幅改善,但是歐巴馬總統就任之後已確定美國在伊國的角色將逐步淡出。先是於今年初歸還象徵伊拉克主權的「巴格達綠區」後,接著將在二○一一年前撤出所有駐伊美軍,將反恐戰爭的焦點轉移至阿富汗。不過在美軍撤離之後,如何避免伊拉克因為教派衝突爆發內戰,以及削弱伊朗在中東日益增長的影響力,將是歐巴馬政府中東政策的嚴峻挑戰。(作者為台灣戰略學會研究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3427968
美軍從「 戰略到聯戰任務」思維初探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news.gpwb.gov.tw/newpage_blue/news.php?css=2&nid=86045&rtype=2
2009/04/29   美軍從「 戰略到聯戰任務」思維初探
 
◎ 劉德龍
現代作戰環境詭譎,戰場狀況日趨複雜,加上戰具日漸多樣化,致使作戰之「戰略、戰術、戰鬥、戰技」層級不易區分;尤其資訊科技的發展,使作戰任務分工更加細密,戰場愈趨專業化,為了使各種不同作戰領域的資產,以及國家可用資源能夠有效統合運用於戰場上,聯合作戰已成為現代戰爭不可或缺的觀念。尤其,現代的聯合作戰已跳脫純軍事領域的「軍兵種」或「跨軍種」的聯合作戰形態;在美軍甚至包括所謂的「跨部會」聯合作戰,以及「跨國」性質的聯盟作戰形態。因此,探討聯合作戰概念,不能僅思考單純的「任務」問題,必須思考到其上層結構的「戰略目標與指導」,如此才能使軍隊的作戰任務產生意義。美軍執行「聯合作戰」概念與內涵
美軍之「聯合作戰」定義是指:「所有美軍能力的整合,通常連結其他國家兵力、美國政府其他部門、非政府組織,以及聯合國的兵力和能力;聯合作戰指揮部同步和整合陸、海、空、太空和特戰兵力的行動,經由整體和聯合的戰役及主要作戰,以達成戰略和作戰目標。」因此,美軍的聯合作戰係指從「戰略到任務」縱向階層為達成戰略或任務目標,所進行跨國、跨部會、跨軍兵種之橫向體系資源整合的聯合作戰概念。美軍從戰略到聯戰任務的思維架構,是以各階層所欲達成之目標為戰略及任務的發展依據,每一個層級的目標是環環相扣且相輔相成,可以為國家安全從最上層的國家目標和戰略、軍事戰略,乃至戰役、戰術階層的作戰行動,提供一個稽核的途徑。就美軍的觀點概分為兩個層級,第一是戰略階層的聯合作戰,律定戰爭目的是戰爭準備的依據,戰爭之發起必須符合國家整體利益與全民意願,三軍聯合作戰行動才有所遵循。其二是戰術階層的聯合作戰,主在爭取戰場的優勢,諸軍(兵)種務求適切編組,使長短相輔,發揮統合功能於極致,以獲致戰場優勢。
美軍「從戰略到聯戰任務」思維架構
美國國家決策當局的國家目標與戰略,以及各部隊所要達成作戰任務之間的相互關係,一般區分為四個層級的思維步驟:從國家安全目標到國家軍事目標,國家軍事目標到戰役目標,戰役目標到作戰目標,以及最後從作戰目標到作戰任務。以美國現行之國家安全戰略層級目標,到軍事戰略各階層之聯戰任務的設計及思維架構為例,其戰略與聯合作戰任務的目標概述如后:
一、國家階層目標
從「戰略到任務」的思維架構中,國家目標是各階層戰略設計的源頭。例如,美國在憲法序文中明確規定美國政府必須「保障人民的安全,促進人民的福祉,……」這些是美國國家的核心價值與基本目標。依據此國家目標,總統及國策顧問主導之「國家指揮當局」即提出「美國國家安全戰略」,此文件中即明定出美國國家安全目標及美國支持該目標所需籌建發展的國力。
為支持及達成此國家安全與國防戰略目標,軍事戰略階層即在其「國家軍事戰略」文件中據以制定國家軍事目標,研擬如何運用國力之軍事部分來維護及達成國家軍事目標。若就近期美國與中東地區之兩伊衝突而言,如為達到「確保戰略通道及維持全球行動自由」之國防安全目標。華府的國防軍事部門即必須考量到該地區對美國國家安全利益的特定威脅,以及該地區美國盟邦的能力,據以制定國家軍事戰略目標,包括嚇阻或擊敗伊朗、伊拉克對沙烏地阿拉伯或其他波灣國家進行大規模的侵略行動;嚇阻或擊敗主要航線上的軍事威脅。
二、戰區階層目標
美軍為支持及達成區域性的國家軍事目標,負責中東地區安全與穩定之「美軍中央司令部」指揮官,即須依據上述之國家軍事戰略目標制定其戰役目標,並指導全般作戰事宜及兵力部署。戰區指揮官為達成及支持上述之軍事目標所制定的五個戰役目標,包括;獲取空優及制空權;制止或防範大規模毀滅性武器攻擊美國部隊與盟國資產;遏阻敵對侵略軍隊;獲取制海權;削弱侵略者之軍事能力。
依據「中央司令部」戰區指揮官制定之戰役目標,所屬之作戰部隊為發揮及統合諸軍兵種之戰力,必須以聯合作戰的手段達成之。各聯合作戰部隊指揮官則依據戰區之戰役目標及分配之「作戰責任區」選擇作戰目標,藉以達成上一層級賦與此戰區之戰役目標,進而達成國家軍事目標之各種不同的特定作戰行動。
基此,聯合作戰部隊指揮官與其聯合參謀群應據以共同研擬達成作戰目標,所需執行各種作戰任務替代方案;而「作戰任務」即是聯合作戰部隊編組的依據,因此,作戰任務之達成則有賴各軍兵種之戰鬥單位的聯合作戰與合作。若就為爭取戰區空優及制空權之「壓制敵機出擊的機會」這項作戰目標言,那麼聯合作戰部隊所必須執行的作戰任務,可能須針對敵空軍基地設施有關之機場、跑滑道實施破壞或布雷;摧毀敵掩體內、外敵戰機;機場、油彈庫及飛行員待命區等設施。而執行此作戰任務的戰鬥部隊,可能包括有空軍的戰鬥機聯隊,具有對地攻擊能力的海軍艦艇、飛彈部隊,甚至陸軍的砲兵等單位。
「從戰略到聯戰任務」思維益處
各級指參若能具備此「從戰略到任務」的思維邏輯架構,依據美國蘭德公司(RAND)的研究指出,可以獲得下列的幾點益處,首先利於戰略、戰術各階層之了解、溝通其作為,以支持國家安全的需要;並可藉由提供一個從高層國家目標與軍事作戰系統能力之間明晰的稽核途徑,亦即說明清楚與了解每一作戰任務執行的目的為何,進而分析相關資源分配與運用的正當性。其二是此架構可提供軍事戰略各階層及各軍種不同群體「作戰構想」擬訂的共同思維架構,使這些群體採一致「共同行動」,進而了解本身的任務及角色。第三是提供一個評估完成作戰任務,達成作戰目標和贏得戰役替代方案,並擇優的架構。第四則運用此思維架構可以明瞭在執行任務的系統及功能,並透過層級結構逐一連結到國家安全目標。最後此思維架構可作為作戰導向的基礎,以定義出新的作戰構想,作為各軍種建軍、備戰之依據。
以上這些優點,就戰略制定階層而言,可以設計出符合戰略目標的政策,以為各級任務執行依據;就次級任務執行階層而言,在進行任務分析時,可以合理推論上級的企圖,據以設定本身的任務,如此即可上下相承達成一致的目標。因此,各級指參應重視戰略與戰術的建構邏輯,包含上層與下層結構的整合,以及戰略與戰術、或戰略與任務的連結,如此才能統一聯合作戰思想。(作者為國防大學陸軍學院中校教官)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3410676
美將軍稱,不規則作戰必須成為美軍的核心能力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www.dsti.net/News/52560.htm
美將軍稱,不規則作戰必須成為美軍的核心能力


[據美國《防務新聞》網站2009年3月24日報導] 美國聯合部隊司令部司令、海軍陸戰隊將軍Mattis 24日在美國參議院武裝部隊委員會作證時說,美軍必須開發出與我們的常規和核能力平等的制不規則戰爭能力,使之成為核心能力。

      Mattis說,美軍必須足夠靈活和適應於所有的作戰。他要求國防部官員為普通部隊訓練不規則作戰能力,使之能適應敵人採取的各種作戰方式。

      他說,在某些情況下,普通部隊需要能夠完成現在特種部隊執行的任務,為此我們已在與特種部隊進行聯繫;這樣有助於分擔特種部隊的一些任務,減輕他們的負擔,這樣的任務包括訓練當地部隊。

      儘管Mattis的態度與美國防部高級官員的觀點一致,但一些軍事專家擔憂過多地專注於不規則戰爭。他還說,他的司令部正在著手改善美軍缺乏文化訓練的問題,加速將在作戰中獲得的經驗教訓列入作戰條例。(中國航空工業發展研究中心  姜曙光)


http://www.defensenews.com/story.php?i=4004319&c=AME&s=TOP
Mattis: Irregular War Must Be Core Competency
By JOHN T. BENNETT
Published: 24 Mar 13:21 EDT (17:21 GMT) 

The U.S. military must make combating irregular warfare a "core competency," one top American commander told a Senate panel March 24, while another warned Washington's relations with Russia will remain prickly for some time.

In testimony prepared for the Senate Armed Services Committee, Marine Corps Gen. James Mattis, U.S. Joint Forces Command chief, said American "forces must develop a mastery of the irregular fight on par with our conventional and nuclear capabilities."

Echoing Defense Secretary Robert Gates, Mattis told the panel "our forces must be flexible and adaptable enough to operate across the spectrum of conflict - this is not an either/or proposition."

Mattis wants Pentagon officials to build into the general force irregular warfare expertise that "makes them adaptable to however the enemy chooses to fight."

In some cases, he said, general purposes forces need to be able to do things now done by U.S. special operators.

"We are working closely with U.S. Special Operations Command and the services to export traditional special operations forces expertise to our general purpose forces," according to Mattis' written testimony.

"Specifically, Security Force Assistance is a role well-suited to general purpose forces, and transitioning significant portions of the mission their way will help relieve pressure on our over-extended SOF," Mattis wrote, referring to things like training local forces.

During the hearing, he told the committee that the idea here is to prepare local forces "so we don't always have to use American troops."

While the JFCOM chief's comments are in line with those of senior Pentagon officials, some military experts are cautioning against putting too much focus on irregular fights.

Mattis also told the panel his command is working to improve the U.S. military's lack of cultural training and to speed lessons gleaned from combat operations into operating doctrine. The latter now takes more than three years, he said.

Meantime, Army Gen. Bantz Craddock, U.S. European Command chief, warned the panel Russia is likely to continue recent actions that have strained relations with Washington and Europe.

"The relationship with Russia is likely to be more difficult to manage in coming years than any time since the end of the Cold War," Craddock told the committee.

Moscow, he said, "seems determined to see Euro-Atlantic security institutions weakened and has shown a readiness to use economic leverage and military force to achieve its aims."

Several panel members expressed concern about U.S.-Russian relations, including Sen. Joseph Lieberman, I-Conn., who told Craddock that Washington should be "talking with" Moscow.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3349521
美國防戰略與用兵新思維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news.gpwb.gov.tw/newpage_blue/news.php?css=2&nid=80964&rtype=2
2009/03/25   美國防戰略與用兵新思維

自「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後,美國學者Robert Art提出當前美國國家利益排序有所為一項生死攸關的利益(根本利益),兩項高度重要利益(如表)。表列第一項生死攸關的利益,美國的國土安全為首要的戰略目標,其重點置於協助盟邦及友邦在世界重要地區建立起有利的軍力平衡。去年七月三十一日美國防部公布「二○○八國防戰略」,闡述美國在二十一世紀所制定的新大戰略必須具備以下特質:包括多面向、超越衝動、反應及意識形態;運用適切手段獲致正當目的;認清美國本身的限制;以及內容透明。除此之外,美國防部認為,這項新的戰略必須應該具備三項特質,即一貫性、完整性與適應性。
因此,美國防部依據上述指導,積極強化美軍事戰略的前進部署、精進部隊戰力與前進駐守的應變能力,同時配合運用全球情報、打擊、與資訊器具,以便只需運用少數來自戰區以外增援,即可嚇阻恐怖分子及杜絕潛在敵國的侵略與脅迫,確保美國本土安全。
  事實上,當前美國國家安全戰略模式,依據美國政府二○○六年三月公布的「國家安全戰略」內容分析,美國在新的安全環境下,必須優先處理一些安全議題,主要有支持人類尊嚴的追求;強化同盟合作,打擊全球恐怖主義;加強合作,防止區域衝突;防止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的擴散,與威脅美國及其盟邦;透過自由市場與貿易,創造全球經濟成長;推展民主政治;發展與其他世界主要大國之間的合作議程;調整美國國家安全機制,以因應二十一世紀的挑戰;掌握全球化帶來的機會,並因應其挑戰。
同時,上述議題的提出,亦顯現出美國的全球國防戰略任務仍以全球「優勢支配」戰略為主,以「圍堵戰略」、「選擇性交往」、「區域同盟」與「安全合作」為輔,期藉由戰略模糊之運用,以因應當前全球戰略的新情勢。
  發揮軟實力 打贏非常規戰爭
  在了解美國二十一世紀新戰略特質後,探究美「國防戰略報告」的主要內容可概括為兩個「確保」和一個「轉變」:美軍要確保有能力打贏已成為「持久戰」的反恐戰爭,同時確保其在常規軍事領域的主導地位;美軍要改變過分依靠軍事力量的做法,轉而把硬實力和軟實力結合起來,打贏反恐等「非常規戰爭」。「報告」認為,要贏得反恐戰爭,靠軍事手段是不夠的,更應該發揮美國的「軟實力」,美與其他國家合作共同消除滋生極端主義的土壤。在美國面臨阿富汗戰爭問題上,歐巴馬明確要結束戰爭,加上戰略規劃上求變、改革、前瞻,獲得美國人民的支持,加以結合多邊的區域合作,不再以軍事手段為主要方法,如此的發展,對提昇亞太區域安全才有積極正面的作用與影響。
  換言之,美軍仍保有在全球遂行主動作戰的能力,在規劃上,美軍仍將具有同時在兩個戰區中迅速擊退對盟國及友邦所發動之攻擊。因此,作戰行動著重在深入敵境並摧毀敵之攻擊力、重建地區內有利的軍事條件,並為停戰製造可接受的政治環境。此外,美軍降低侵略者以傳統或不對稱手段脅迫他國的能力,並在前進嚇阻之態勢下,以包含由戰區內外進行遠距精準打擊之能力,同時搭配可高速部署的機動能力部隊在內的立即可用武力遂行作戰。
  美國總統歐巴馬的反恐戰略,在可預見的未來,阿富汗是持久戰爭的主戰場。
基於未來國際安全環境的變化、美國防部新戰略之嚇阻概念的轉變,將美國的全球軍事勢力調整為:(一)發展一套讓位於全球關鍵地區的美軍部隊,具更彈性的基地系統,側重於在北歐和中亞地區增設基地及駐防地。(二)提供美軍部隊暫時在其他國家設施訓練和演習的機會。(三)充分提供包括空運、海運、預置建立基地之設施,對付遠方戰場上配備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的敵人。
反恐行動已是全球安全議題
  美國「國家情報委員會」去年十二月公布的「二○二五全球趨勢」報告指出,主導「九一一事件」的「蓋達」組織雖可能難以為繼,但恐怖主義仍將以不同的形式存在,預示反恐行動仍將是全球及各國必須面對的安全議題。美國總統歐巴馬上任後即表示,為了確保國內繁榮與世界和平,美國需要繼續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的軍事力量。因此,美國需要將軍事、政治與外交力量結合起來運用,發揮最大效能,以在全球範圍內修復和加強美國與盟國的關係,推進美國的利益,維護美國的安全。
因此,歐巴馬上任後將立即賦與美軍新的任務,那就是以負責任的方式結束伊拉克戰爭,將反恐重心轉到阿富汗。美國仍將堅決打擊恐怖主義,而最近發生在印度孟買的恐怖襲擊事件即再次表明反恐無國界,需要加強國際反恐合作。雖然「九一一事件」強化了各國對於恐怖主義的警覺,但孟買恐怖攻擊事件顯示對於此一問題的解決並無釜底抽薪之計,更值得世人警惕,但是短期之內美國仍然未能尋找出立即有效的解決方法。
反恐戰爭成敗 取決國家安全機構規劃
由此觀之,美國國防戰略雖是以努力鞏固美國的聯盟與夥伴關係,及發展新的安全合作模式為前提。但這些安全上的協議應植基於以下的認知;一個國家唯有樂意,且有能力促成與他國有效的安全夥伴關係,其國內安全方得以確保;二是側重於敵人可能採取的戰爭作為,而非探究敵人可能是誰與何處可能爆發戰爭等問題。此一轉變係針對敵手可能擁有或可能發展的越來越多的能力。
因此國防戰略規劃者,除應針對傳統越界入侵的可能情況外,尚須為擊退入侵或脅迫有關之情況,界定軍事目標。
(作者為空軍官校學員生部上校指揮官)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3347114
頁/共8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