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軍事迷休閒小棧
市長:Luke-Skywalker  副市長: 塔頂的鋼鐵鯊魚燉奶(冷眼看人生)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國際萬象【軍事迷休閒小棧】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國際太空科技新聞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各國大氣重返軌道飛行器研發報導
2009/03/16 11:10 瀏覽5,789|回應24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news.yam.com/afp/life/200703/20070309015252.html
義大利成功試飛無人駕駛太空梭原型機
法新社╱陳維聰 2007-03-09 19:05     


 
(法新社羅馬八日電)義大利航太研究中心今天說,義大利已成功試飛無人駕駛的太空梭原型機,從太空中投下太空梭原型機,以觀察太空梭如何因應重回大氣層的壓力。

義大利航太研究中心今天貼在網站上的聲明說:「無人太空梭於二月二十四日格林威治時間七時三十分(台北時間十五時三十分),從薩丁尼亞島的託多里機場成功發射升空,任務在格林威治時間九時三十分(台北時間十七時三十分)結束,無人太空梭USV降落在孤立的海域。」

這艘取名為卡斯托爾的原型機,白色、狀似魚雷、長九點二公尺、寬三點七公尺、重一點二五噸。它由氣球吊升兩小時,到達高度三萬一千公尺。

卡斯托爾號太空梭隨後在二萬一千公尺被釋放。

它在七十秒內,速度到達一點零五馬赫,高度則降至一萬六千公尺與一萬公尺之間。一具三節的降落裝置讓太空梭原型機安全降落,然後被收回。

義大利航太研究中心說,這次任務的目標「在模擬太空梭重回大氣層最後階段的情境」。義大利航太研究中心又說,太空梭降落時,五百多個感應器會傳送資訊。

義大利的USV計劃於二00二年開始,將持續進行至二0一二年,估計耗費一億七千九百萬歐元(二億三千五百萬美元)。


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3332672
 回應文章 頁/共3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英國“雲霄塔”太空飛機將在6月進行關鍵的發動機試驗(上)
2011/04/29 00:29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www.dsti.net/Information/News/67158
英國“雲霄塔”太空飛機將在6月進行關鍵的發動機試驗(上)
2011-04-27
  [據美國航太網2011年4月18日報導]  英國一架巨型無人駕駛太空飛機的設計者稱如果6月份的關鍵發動機試驗進展順利,該飛機將在10年內實現把有效載荷送入地球軌道。

  英國反應發動機公司(Reaction Engines)4月12日表示,“雲霄塔”太空飛機目前仍是一款概念飛行器,它能像商業飛機一樣水準起飛和降落。近期該飛機通過了一系列嚴格的獨立設計評審。

  “雲霄塔”太空飛機各個研發階段均由私人投資資助,私人投資將在2020年商業運營開始時達到頂峰。但私人投資是依“雲霄塔”研製過程中實現關鍵里程碑的情況而定的,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就在數月之後。

  反應發動機公司將在6月對其創新性的混合噴氣/火箭發動機的一個部件進行測試。本次測試對於3.5億美元私人投資來說是有風險的,但也許是“雲霄塔”項目的未來。

  反應發動機公司研究員羅傑•朗斯塔夫(Roger Longstaff)在第17屆國際太空飛機、高超聲速系統與技術大會上表示:“這取決於發動機試驗工作的情況,各項工作都與試驗息息相關。”

  “雲霄塔”太空飛機

  “雲霄塔”太空飛機是基於“霍特爾”(Hotol,水準起飛降落)太空飛機概念而研製的,Hotol最早是20世紀80年代由英國研究者提出。自主的、可重複使用的“雲霄塔”太空飛機能像飛機一樣從跑道起飛進入軌道並返回在跑道上著陸。

  根據目前的具體設計,“雲霄塔”太空飛機是一架巨型太空船,長約84米,起飛品質約275噸。與之相比,目前最大的航天器——國際太空站的主桁架長109米,重約408噸。太空飛機預期承載能力約11.3噸,但Longstaff表示,未來設計目標將達到16.5噸。

  研究人員表示,“雲霄塔”能夠相對便宜、經常性地進入太空。每架飛機能在著陸後兩天內再次起飛,在其壽命週期內可執行約200次飛行任務。

  太空飛機起初只能運送貨物,但“雲霄塔”經過最小限度改造後能攜帶約30名乘客。加壓乘員艙能替代貨運艙安置在“雲霄塔”有效載荷艙。

  與NASA太空梭和多數太空飛機設計不同,“雲霄塔”不需要助推火箭協助升空,其自身就是一種利用獨特的混合噴氣/火箭發動機的單級入軌運載器。(中國航太工程諮詢中心 陳菲 陳傑)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4613425
歐洲將在未來三年內發射兩架再入試驗飛行器
2010/12/03 22:43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www.dsti.net/Information/News/63918
歐洲將在未來三年內發射兩架再入試驗飛行器
2010-12-03

  [據美國《航太新聞》週報2010年11月29日刊報導]   歐洲正在準備兩架大氣層再入試驗飛行器,預計分別在2011年和2013年發射。
  
  這兩架飛行器分別是重450千克的“專家”(Expert)亞軌道太空艙,和重1815千克的“中型試驗飛行器”(IXV)。兩架飛行器的主承包商為義大利泰勒斯•阿萊尼亞航太公司。由於財政問題,以及有人質疑它們是否符合歐洲目前的長期戰略,兩架飛行器都遭到推遲。

  “專家”號再入飛行器

  太空艙造型的“專家”號目前處於集成的最後階段,將於2011年1月加裝熱防護,2011年4月運往俄羅斯,並於2011年夏天搭乘俄羅斯“波浪”(Volna)潛射系統發射。在17分鐘的飛行過程中,“專家”號將採用彈道軌跡,達到100千米左右高空,並以5千米/秒的速度再入。
  
  歐空局一度認為“專家”專案具有很高的優先順序,能快速將“自動轉移飛行器”(ATV)太空站貨運飛船發展成為有返航能力的飛行器。不過,這些計畫都還沒有被確認。“專家”號的預算為5000萬歐元(6800萬美元)。

  “中型試驗飛行器”
  
  歐空局的“中型試驗飛行器”是升力體再入飛行器,在該局未來發射器研究計畫內開展研究,該飛行器的研製也極大地落後於時間表,目前計畫2013年由義大利新型小衛星運載火箭“織女星”(Vega)發射。  
  
  “中型試驗飛行器”長5米,雙翼結構,可在21分鐘內加速至7.5千米/秒,飛行高度達到430千米。飛行器從法屬圭亞那發射場發射後,將在太平洋軟著陸並回收。專案的預算約為1億歐元,2006年就已付清。系統的關鍵設計評審預計在2011年初完成,之後將進行整機建造工作。
  
  歐洲上一次再入試驗還是1998年“大氣層再入驗證器”(ARD)的成功試驗。(中國航太工程諮詢中心 侯丹 許紅英)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4308010
英太空飛機以5倍音速入軌
2010/09/23 16:12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0-09/20/c_12591266.htm
英太空飛機以5倍音速入軌
2010年09月20日 16:56:10  來源: 新華國際


  北京時間9月19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英國科學家表示,他們正在開發一種能從普通機場跑道起降的太空飛機,可以將太空游客以五倍於音速的速度送入地球軌道,這種飛機有望在10年內問世。

  發射費用大大降低

  太空飛機“雲霄塔”(Skylon)機身長270英尺(約合82米),預計耗資7億英鎊(約合73億人民幣)建造,可搭載24名乘客,由英國工程技術公司“噴氣發動機”(Reaction Engines)設計。它不使用常規外燃機,而是采用兩台內燃機,通過從大氣吸收氫氣和氧氣作為燃料,以5倍於音速的速度進入距地面18英裡(約合29公裡)的高空,接在再飛離地球大氣層。

  英國航天局將於下周舉行為期兩天的研討會,商討由私營企業參與開發“雲霄塔”太空飛機的可行性。這種飛機每次飛行的成本約為630萬英鎊(約合6600萬人民幣),遠低於使用火箭將乘客送入太空的9700萬英鎊(約合10.19億人民幣)的費用。噴氣發動機公司聯合創始人、現任技術總監理查德·瓦威爾(Richard Varvill)在接受《工程師》雜志采訪時說:“實現太空之旅的夢想耗資巨大,但是,沒有那一條物理定律說必須以某種方式實現這一夢想。我們必須證明哪個是可行的。”

  一旦進入地球軌道,“雲霄塔”太空飛機將利用電腦系統實現對推進和飛行高度的控制。開發人員表示,它有一天或可取代美國航天飛機,將重達12噸的貨物和宇航員送入國際空間站。“雲霄塔”太空飛機創新性發動機系統利用推進劑到達地球大氣邊緣,接著轉而通過火箭動力到達軌道。

  采用創新動力設計

  火箭第一級利用大氣的空氣冷卻,然後將其壓縮到發動機,與氫氣一同燃燒。火箭第二級接著啟動,依靠液態氫和少量液態氧,以最高達25馬赫的速度驅動飛機進入太空。軌道激動系統(OMS)或反應控制系統(RCS)可以控制推進和飛行高度。“雲霄塔”太空飛機采用經過高度絕緣和低溫冷凍處理的常用推進劑,這套系統可以在軌道運行最長達7天。

  在重返大氣層(發生在距地面90至60公裡的高度)時,“雲霄塔”太空飛機通過一層層的反射箔,將熱量釋放出去,同時阻止熾熱氣體進入機體內部。噴氣發動機公司認為,在全球範圍內,“雲霄塔”太空飛機的銷量可達70架。

  瓦威爾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一個簡單的事實是,地球是一個更大系統的一部分。太陽系的礦物資源是地球的許多倍。我們現在說的好像科幻小說一樣,但從理論上講,沒有任何事情能阻止你實現這一目標,享受它給你帶來的樂趣。你可以想像一下,將來,對工業非常重要但又具有污染的幾個過程可以在太空實現,而成品則被帶回地球。”

  波音載人航天器

  日前,美國波音公司對外宣布,他們正在開發一款載人航天器,將來,乘客可以通過這款航天器進入低地軌道。該波音表示,已與美國太空冒險公司達成協議,將正為美宇航局開發的波音CST-100載人航天器推向市場。波音公司稱,CST-100可以搭載7人,最早能在2015年進行低地軌道飛行。(新浪科技 秋凌)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4186939
普通人的航天旅行 十年成真?
2010/09/23 16:10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0-09/20/c_13520964.htm
普通人的航天旅行 十年成真?
2010年09月20日 13:13:27  來源: 新華網


眼下,乘坐航天飛機翱翔太空僅是世界上極少數富人的“專利”。英國工程師說,他們設計出一種能在普通機場起降的新型航天飛機,有望在十年內把普通人送上太空觀光。

新技術

位於英國牛津郡的“Reaction Engines”公司說,這種新航天飛機名為“雲霄塔”(skylon),長約82米,可以搭載24名乘客,造價約為7億英鎊(約合10.5億美元)。

“雲霄塔”外形與普通飛機類似,機身上沒有常見的發動機,靠兩個內置新型發動機驅動,飛行速度五倍於音速。

發動機運轉後,會吸收空氣,然後把它降溫、壓縮,與氫一起燃燒,產生推力,讓航天飛機上升到距地面約3萬米的大氣層外。接著,液態氫和少量液態氧燃料產生的力量會幫助飛機進入太空中的預定軌道。

“雲霄塔”每次的飛行成本約為630萬英鎊(945萬美元)。當前,發射一次火箭的成本約為1.4億美元。

待證明

英國《每日郵報》援引“Reaction Engines”公司創始人兼技術主管理查德·瓦維爾的話報道:“進入太空耗資巨大,但是沒有規定說一定要這麼貴。我們得用實踐證明,‘雲霄塔’的確可行。”

瓦維爾還認為,“雲霄塔”有一天能夠取代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航天飛機,將多至12噸物品及宇航員運送到國際空間站。他估算,“雲霄塔”在全球範圍的需求量約為70架。

“我們現在討論的東西似乎還有點科幻的意味在裡面,但從理論上來說,沒有什麼能阻擋你向外、進入太空。想像一下,有一天,我們可以把那些重要卻會污染環境的工業生產過程搬到太空,把成品運回地球。”

有競爭

英國航天局官員說,“雲霄塔”將會掀起太空旅行的革命,利用先進技術大幅降低太空旅行費用。

英國航天局下周將召開為期兩天的會議,討論如何商業化生產“雲霄塔”。“Reaction Engines”公司說,真正投入商業運作需要約10年。

就在幾天前,波音公司宣布,將在2015年以前推出近地軌道游覽項目。公司將與美國“太空探險”公司合作,讓游客乘坐專為NASA開發的航天器在地球近地軌道飛行。

每個航天器上可以搭載7名游客,“票價”尚未確定。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4186937
美國科研團隊研究新型跑道起降航天器
2010/09/15 16:17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mil/2010-09/15/c_12555114.htm
美國科研團隊研究新型跑道起降航天器
2010年09月15日 12:21:38  來源: 新華軍事


[據美國每日航天網2010年9月13日報道] 正當NASA對飛往其它星球的下一個發射器進行可行性研究的時候,一個來自肯尼迪航天中心和一些其它中心的工程師團隊正在尋求一個能將現有前沿技術應用到下一次太空航行的係統。

此前出現了一種建議,提倡楔形飛行器(wedge-shaped aircraft),這個裝有超燃衝壓發動機的飛行器將在電氣化跑道或氣體動力撬上水平發射。飛行器的飛行速度將達到馬赫數10,利用超燃衝壓發動機和機翼將其抬升至大氣層的上層區域,之後一個小載荷罐或類似火箭第二級的密封艙將會在飛行器尾部點火,並將其送入軌道。飛行器將會返回,並在發射場的跑道上著陸。

工程師們還聲稱,通過完善技術,這個係統的先進技術將會使國家的高技術產業受益,人們可以使通勤鐵路係統變得更加高效,可以獲得性能更好的轎車、卡車電池以及很多附帶好處。

NASA和一些大學已經開始進行這個領域的重要研究了,包括在NASA馬歇爾航天飛行中心的小規模跑道研究。美國海軍也為航空母艦設計了一套類似的飛機彈射器係統。目前,關于飛行器可以在軌道上發射,已經有現實的試驗可供設計者利用。X-43A飛機或者Hyper-X計劃、X-51高超聲速飛行器已經顯示出超燃衝壓發動機可以運轉並可以達到非凡的速度。

NASA應用物理學實驗室分處主任斯坦‧斯塔爾(Stan Starr)表示,這個先進的航天發射係統並不是要在近期替換航天飛機或者其它的計劃,但它可以在無人任務取得成功後用來運送宇航員。如果商業公司決定利用這些NASA一直在做的基礎性研究,那麼這些研究和開發計劃還可以被用作商業發射計劃的基礎。這個團隊提出了一個從現在開始的10年規劃,以發射無人飛機為開端,隨後是更多的高級模型,直到他們準備好建造一個可以發射小衛星進入軌道的係統。(中國航天工程咨詢中心 張賢明 侯丹)(中國國防科技信息網)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4174123
俄為對抗X-37B可能重啟冷戰時期空天飛機計劃
2010/06/08 11:45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mil/2010-06/08/content_13634289.htm
俄為對抗X-37B可能重啟冷戰時期空天飛機計劃 
2010年06月08日 08:03:50  來源:新華網綜合 


    俄新社報道稱,俄羅斯可能重啟一項冷戰時期的可重復使用的多用途空天係統計劃(MAKS),對美國X-37B空天飛機作出回應。俄羅斯的“多用途航空航天係統”是一個更完善的空天飛機係統,與X-37B不相上下。但沒有關于MAKS微型航天飛機何時或如何重新飛行的消息。

    有專家在接收採訪時提到“將採用飛機母艦作為第一級,該係統比美國的X-37B能力更強。”MAKS係統第一級包括攜帶著可重復使用225MRIA飛行器,其背上帶有燃料箱,能搭載兩名宇航員。

    除了發射可重復使用軌道飛行器的MAKS-OS構造, MAKS-T構造將可以把重達18噸的有效載荷和燃料箱送入軌道。MAKS-M構造可以任意與外部燃料箱匹配,簡單地發射新型載人可重復使用軌道飛行器。

    MAKS係統的運載價格在每千克貨物1000—2000美元之間,而美國航天飛機的成本為20000美元。

    歐空局“雲霄塔”空天飛機

    空天飛機何時出現尚無定論。2009年歐空局和英國政府啟動了未來空天飛機工作,授予英國Reaction Engines有限公司128萬美元,研發氣動式火箭發動機。這種發動機計劃用于無人可重復使用的“雲霄塔”(Skylon)空天飛機。

    Skylon空天飛機的遠大目標包括:在一個混合發動機裏使用氣動式發動機原理和火箭發動機原理,由此從理論上飛機可以從相同的跑道上起飛降落。目前無論是X-37B還是俄羅斯的MAKS係統都不能實現完全獨立地起飛著陸的夢想。

    然而美澳聯合的高超音速發動機試驗、意大利計劃進行的未來試驗都可能實現不需要搭乘在火箭或母艦之上。(中國航天工程咨詢中心 侯丹 陳菲)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4003376
德國宇航中心將測試銳邊航天器再入大氣層技術
2010/05/14 15:39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www.dsti.net/Information/News/58980
德國宇航中心將測試銳邊航天器再入大氣層技術
2010-05-14

    [據space-travel網站2010年5月13日報導]  重返大氣層被視為太空飛行中最為關鍵的元素之一。為了安全、低廉、更靈活地進入太空並重返地球,德國宇航中心(DLR)設計了一個試驗用的航天器。
  
  Shefex II(SHarp Edge Flight EXperiment,銳邊飛行試驗)項目採用了多項先進技術,包括銳邊設計、熱防護的主動再生冷卻。科學家們首次在哥廷根(Gottingen)風洞測試了該航天器的樣機。
  
  2011年上半年,Shefex II準備在澳大利亞武麥拉試驗場升空。Shefex II將首度測試熱防護的主動再生冷卻技術。這是由德國投資、運行的專案,以自動控制形式重返大氣層。
  
  再入速度12000千米/小時
  
  為了在飛前檢查電腦計算情況,德國宇航局研究人員在哥廷根風洞測試了航天器樣機,這是歐洲重要的大型設備場,用來研究再入航天器超聲速飛行。
  
  這個銳角邊的Shefex有兩個好處:首先,可以讓熱防護的熱機更加簡單而安全。太空梭有2.5萬片不同形狀的隔熱瓦片,而Shefex簡潔造型可以降低熱防護系統的成本,還意味著在太空更換更加容易。其次,多邊形還能改善空氣動力防護。Shefex可以獲得太空梭那樣的空氣動力防護,但是體積更小,還不需要機翼。配有主動再生冷卻系統,將為歐洲太空旅遊開闢新前景。
  
  再生冷卻防護層
  
  在熱防護中使用主動再生冷卻技術,氣流會從隔熱瓦中的小孔排出,在航天器表面形成一層冷卻防護層,防止大氣直接接觸到航天器。這種瀉流冷卻技術(effusion cooling)已經用於火箭燃燒室的冷卻上。
  
  德國在現今的再入系統方面處於領先地位,將來可能領導歐洲太空飛行系統的研發。
  
  Shefex專案的目的是利用飛行試驗測試最具有成本效益的再入技術。為了進行試驗,航天器樣機要安置於低成本的探空火箭上。Shefex I已經在2005年從瑞典北部發射升空,12.6米高的Shefex II 將搭乘巴西火箭發射,並獲取更大速度。
  
  和Shefex I不同,Shefex II帶有小型翅膀,能讓樣機機動。Shefex II將上升200千米,之後再入大氣層,然後使用降落傘在沙漠著陸。(中國航太工程諮詢中心  許紅英)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3974084
德國研制“Shefex-Ⅱ”銳邊航天器
2010/05/09 11:26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mil/2010-05/09/content_13473563.htm
德國研制“Shefex-Ⅱ”銳邊航天器 
2010年05月09日 08:20:02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柏林5月8日電(記者 班瑋)德國航空航天中心近日發表公報說,該中心正在研制一種使用表面主動冷卻技術的“Shefex-Ⅱ”銳邊航天器,目的是提高航天器返回大氣層時的安全性並降低維護成本。
    與美國航天飛機圓桶狀的機身不同,德國航空航天中心正在研制的“Shefex-Ⅱ”型實驗航天器(Shefex是“銳邊飛行實驗”的英文縮寫)外形像個子彈頭,但機身如六角鉛筆一樣有棱邊。

    美國航天飛機為適應其外形需要在機身表面配備2.5萬多塊不同形狀和弧度的絕熱瓦,維護難度很大,這成為航天飛機的一個主要的安全“軟肋”。而“Shefex-Ⅱ”航天器的絕熱瓦外形相對簡單,可以降低航天器隔熱係統的維護成本,在太空中臨時更換也較容易。此外,德國研究人員還說,他們研制的這種航天器空氣動力學性能與航天飛機接近,但體積更小,不需要航天飛機那樣的大機翼。

    “Shefex-Ⅱ”型航天器在設計上還使用了“瀉流冷卻”的主動冷卻技術。方法是通過絕熱瓦上的小氣孔向外噴射氮氣,從而在機身形成一層氣膜,隔絕熱空氣。

    德方研究人員已于6日在位于德國哥廷根的一個大型風洞中對“Shefex-Ⅱ”的樣機進行了首次模擬測試,並正在評估測試數據。2011年初,一架約兩米長的“Shefex-Ⅱ”型航天器計劃從澳大利亞伍默拉沙漠發射場升空,進行首次返回大氣層的測試。

    “Shefex-Ⅱ”是目前唯一一個完全由德國獨立資助並實施的自動控制返回型航天器項目。參與這一項目的德國航空航天中心技術專家亨德裏克·魏斯說,德國在航天器返回技術方面居世界領先地位。他希望“Shefex-Ⅱ”銳邊航天器的設計有朝一日能在歐洲航天項目中得到應用。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3967888
義大利太空飛機原型機將在3月進行飛行演習
2010/03/03 12:05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www.dsti.net/Information/News/56929
義大利太空飛機原型機將在3月進行飛行演習
2010-03-02

   [據美國太空網2010年3月1日報導]  超音速太空飛機在某一天將從機場跑道飛往太空,但是義大利宇航公司希望測試這種未來飛機,看它在再入地球大氣層的高熱過程中,能否勝利完成高速機動。
  
  義大利宇航研究中心(CIRA)已經準備在3月進行新的無人原型太空飛機——雙子座(Pollux)的飛行。雙子座將進行幾次試驗機動,再入速度可以達到1.2馬赫。

  沒有雙子座先進的無發動機太空飛機北河二(Castor)已經在16公里到10公里的高度成功進行過跨音速飛行,最高速度達到1.08馬赫。
  
  雙子座設計的下落高度大約為24公里。在釋放時,雙子座將進行預先編排的航空機動,使機頭升起,進行迎角機動,兩側傾斜轉彎機動,然後完成另外一次升起機動,之後在大約5公里高度打開降落傘。
  
  所有這些飛行將容許雙子座上的500個實驗感測器記錄加速度、空氣動力學壓力、和從始至終的應變。這些資料將幫助研究者計算出超音速飛機在從太空進行著陸時能完成什麼樣的機動。
  
  雙子座太空飛機長9.1米,翼展為4米,重1319千克,與北河二相比具有更先進的控制系統,它可以使無人太空飛機自主調整飛行模式。雙子座有一個單級降落傘,與北河二的三級降落傘相比,單級降落傘能得到更好的控制。在2年前的試驗中三級降落傘未能使北河二在著陸時免受損害。(中國航太工程諮詢中心 謝慧敏)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3889223
世界一流宇航公司對亞軌道軍事運輸表示興趣
2009/03/21 01:45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www.dsti.net/News/52468.htm
世界一流宇航公司對亞軌道軍事運輸表示興趣

    [據《國際飛行》雜誌2009年3月19日報導] 美國國防工業的一些大型公司開始對亞軌道飛行潛在的軍事化應用展開研究。諾格公司、普拉特惠特尼集團以及阿連特技術系統公司(ATK)都已經在一次內部會議上向美國政府的國家太空安全辦公室(NSSO)提交亞軌道運輸建議書。

    2月24-26日,NSSO舉辦了一次科技論壇,號召從事亞軌道旅遊業的公司提供議案。但是幾家一流的宇航公司也受邀出席會議,另外還包括美國空軍研究實驗室、太空與導彈司令部以及NASA的商業乘員與運輸辦公室。

    除一流宇航公司以外,亞軌道航太飛行公司也出席了這次內部會議。它們包括:Rocketplane公司、Xcor宇航公司以及秘密研製亞軌道火箭和太空艙的Blue Origin公司。

    Blue Origin公司的高級顧問羅伯特•米爾曼與私人航太飛行聯盟主席佈雷特•亞歷山大共同做了大會報告。E’Prime 宇航公司也做了關於美國太空飛機系統的報告,該公司曾利用美國“和平衛士”(Peacekeeper )洲際彈道導彈技術研製火箭。其中提到的飛行兩用機理念類似于NASA艾姆斯研究中心上世紀60年代M-2的設計。E’Prime一直在爭取擺脫國際條約對洲際彈道導彈技術的束縛,以及管理和資金上的挑戰。維珍銀河公司只作為觀察者參加。
 
     NSSO對近場技術表示興趣。近場技術能夠在2小時內執行發射,並可在2小時的飛行時間內將200千克重的有效載荷送到9250千米外的目標位置。2月,NSSO發佈一項包含上述要求的徵求書,並且表示更感興趣的是能夠通過亞軌道將13360千克重的載荷送入戰區的能力。各公司已經在3月15日之前提交資料。預計建議書徵求將隨後發佈。

    這個2小時的回應要求與美國國防部的作戰及時回應太空辦公室的要求類似。 作戰及時回應太空辦公室曾在2006年授予諾格公司運載火箭調查合同,並在2008年12月授予ATK公司首顆衛星的子系統合同。 (中國航太工程諮詢中心 曲佳 侯丹)


http://www.flightglobal.com/articles/2009/03/19/324085/aerospace-primes-show-suborbital-military-transport.html
Aerospace primes show suborbital military transport interest
By Rob Coppinger

DATE:19/03/09
SOURCE:Flight International

Potential military applications for suborbital spaceflight are being studied by some of the biggest players in the US defence industry. Northrop Grumman, Pratt & Whitney and Alliant Techsystems (ATK) have all made suborbital transport proposals in closed sessions to the US government's National Space Security Office (NSSO), Flight International can reveal.

As reported earlier this month (Flight International, 10-16 March), an NSSO technology forum at Lackland AFB in Texas from 24-26 February featured proposals from companies associated with suborbital tourism. But it has emerged that several aerospace prime contractors also took part, along with the US Air Force Research Laboratory and space and missile command, and NASA's commercial crew and cargo office.

The NSSO is interested in near-term technologies that can launch on 2h notice and deliver within a 2h flight time a 200kg (440lb) payload to a destination 9,250km (5,000nm) away.

In February it released a request for information describing this and preferred future capabilities that included 13,360kg payloads being suborbitally delivered into theatre. The 2h response requirement is akin to the Department of Defense's Operationally Responsive Space office's needs. Companies had till 15 March to submit their information. A request for proposals is expected to follow.

As well as the aerospace primes, suborbital spaceflight companies also had closed sessions. These included Rocketplane, Xcor Aerospace and Blue Origin, which is developing its suborbital rocket and capsule in secrecy.

Blue Origin's general counsel Robert Millman gave a closed session presentation aided by Brett Alexander, Personal Spaceflight Federation president and a consultant to Blue Origin.

Alexander also gave a conference presentation about the commercial human spaceflight industry and told Flight International that "all the right people" were there from the DoD, but it is "nowhere near an acquisition". He says Blue Origin spoke about its suborbital activities.

E'Prime Aerospace, a company developing rockets using US intercontinental ballistic missile Peacekeeper technology, gave a joint closed session presentation with US Space Plane Systems, which has a lifting body concept that is similar to the NASA Ames Research Center's 1960s M-2 design. E'Prime has struggled with international treaty restrictions on ICBM technology, management board changes and funding challenges. Virgin Galactic only attended as an observer.

Under the Operationally Responsive Space office initiative Northrop was contracted to examine launch vehicles in 2006 and in December ATK won a subsystem award for the first satellite.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3340389
頁/共3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