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02+112004033000035,00.html
2004.03.30 中國時報
猛打國安機制 不如就事論事
張瑞昌
種種跡象顯示,國親兩黨所質疑的啟動國安機制問題,極可能只是一種「稻草人式」的指控。因為「國安機制」一詞只是泛稱,而非法律用語,與泛藍亟欲釐清軍警留守人力的真相,並無直接關連,即使要追查,以國會的質詢、調閱權就能處理。
三一九槍擊案爆發當天,總統府秘書長邱義仁一句「啟動國安機制」的官方談話,成為國親兩黨今日質疑軍憲警及海巡人員無法投票的證據。事實上,從國安會等組織完成法制化以來,遍查現行相關法令,都沒有「國安機制」的名詞,所謂「國安機制」僅係扁政府籠統的稱呼,或者新聞界約定成俗的比喻。民進黨立委昨日列舉的公文,提及「國家安全會議運作機制」一詞,勉強可以視為「國安機制」的補充教材。
因此,以法律面來看,政府的公權力執行辭彙裡根本沒有「國安機制」的名詞,遑論還有「啟動」之說,這也是從國安會到國安局、國防部等單位都口徑一致地回答不知國安機制為何的原因。換言之,「啟動國安機制」比較像是民進黨的選舉語言,一種藉以在槍擊事件發生時穩定人心的文宣。
與李登輝執政時期相比,民進黨政府對國安會議的運作顯得大而化之,縱使在正式的國家安全會議底下有所謂「高層會議」、「幕僚主管會議」、「工作階層會議」等各種性質的大小會議,但嚴格地說,這都不能算是法定會議,何況目前的國安會運作也鮮少照表操課,外界有時還囫圇吞棗地統稱為「國安高層會議」。
回到三一九槍擊案發生當天,倘若國安會幕僚先前即已想定過國家元首遇刺時的各種可能狀況,從而擬妥應變計畫,則陳呂突遭槍擊之後,國安系統就能依據當時的狀況進行腹案調整,以提報總統裁奪,這是作為總統的諮詢單位最基本的工作。然而,以國安系統三一九的決策運作為例,扮演幕僚角色的國安會似乎不見了,直接跳到了游揆銜命召開國安會議的層次。
這就是包括國安局在內的相關權責單位,何以都是看電視報導才獲悉「啟動國安機制」一說的內情,民進黨政府先是犯了用語不夠精確的毛病,繼之又省略幕僚會議的程序,以致於在面對國親兩黨針對其不熟悉國安運作程序而發動質疑時,陷入「說文解字」的窘境。
不過,形同虛擬的「國安機制」爭議,與泛藍指控有廿萬軍警人力因留守而無法投票卻是兩回事,國親兩黨要追查扁政府究竟有無操控,其實從現行體制即可解決,毋須大費周章地立法,或籌組體制外的調查委員會。譬如,軍方遇春節、大選等狀況向來都在其戰備規定詳細說明,該留守多少比例的人員都有規定,這是白紙黑字、有文可查,無法造假。
國親要質疑的是,究竟有無因國安單位的命令而增加留守人員?如果先前的留守計畫確實有改變,可以從作戰日誌、電話記錄去追查,而這是國會以現有職權即可做到的事。倘若如親民黨所指控,卅八萬的國軍兵力,有廿萬必須留守營區,則執政黨如此荒唐的舉動也肯定紙包不住火,但這同樣需要接受事證的檢驗。
國親兩黨與其對「啟動國安機制」一說窮追猛打,還不如透過立委質詢、調閱軍警單位在投票日當天人員留守的相關資料,要來得切合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