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04+112005080100079,00.html
2005.08.01 中國時報
飛彈危機十年 台海 世界火藥庫
張慧英
十年前的此時,台灣正處於極度震驚與震撼中,解放軍自七月廿一日到廿八日對彭佳嶼附近公海進行飛彈試射,打破了台海數十年來的平靜。從此,台、美、中、亞太甚至全球,都被捲入一個新的時代。
「奇怪,都已經打過招呼了,怎麼還發那麼大的脾氣?」聽到消息後,李登輝總統曾經納悶地說。他不解的是,透過李、江秘密溝通管道,這邊早就跟中共總書記江澤民打了招呼,也說明演講內容不會涉及政治或鼓吹台獨。對方雖然不贊成,但仍繼續安排第二次辜汪會談。按說要反彈應該馬上就有動作,誰想到平靜一個月後,竟突然放起飛彈來。
李登輝演講 刺激中共
到底是怎麼回事?美國亞太助卿羅德怪李登輝在康乃爾講了十七次「中華民國」。前國安會副秘書長林碧炤則指羅德根本不該向中共承諾不會讓李登輝赴美,害得中共面子下不來。但消息人士透露,李登輝那篇演講,每個「中華民國」原稿都是「台灣」,後來才改的。但既然中共「一中一台」、「兩個中國」都反對,很難說那個用語殺傷力較大。
李登輝方面的情報指向中共內鬥,之前被江澤民收走「小金庫」的軍系藉機給江難看,並且擴張對台灣政策的影響力。另一種說法是中共原先擔心美國暗地支持台獨,因此採取前所未有的動作宣示反獨決心。鎮不住的江澤民索性配合軍方,直到次年三月美國派出航母,中共軍方一看勢頭不對只好收場,江才又抓回了決策主導權。美中兩國並且開始「聯手管理」台灣問題,民國八十八年兩國論提出後台海一觸即發時,已經是江澤民拍的板了。
無論原因如何,十年前台海危機,帶來多項影響。
第一,經此震撼後,所有人的思維都被迫改變,必須把中共動武列入評估局勢及決策時的重要變數,台海成為世界新的火藥庫,維持台海安定的優先順位被提到前面。
美調整政策 向中傾斜
第二,中共為自己創造了新的外交籌碼。時任外交部長的前監察院長錢復指出,那次給我們最大的警惕是,中共的飛彈已經幾乎可以瞄那裡就打那裡,我們必須加緊架構反飛彈防禦能力。而柯林頓總統採取了些與中共「配合」的作法,乃至有向中共傾斜的「新三不」,成為日後美國對台政策基調。
第三,美國積極採行「預防性外交」,以避免台海局勢失控,美國也提高日本在亞太的軍事責任。
第四,兩岸關係急凍,兩會協商中斷,始終未能恢復正常,官方接觸陷入停擺,民間交流只能自求多福。李登輝在九月提出「戒急用忍」,拋棄之前亞太營運中心計畫,台灣自此在政策上主動放棄參與中國的經濟成長。
第五,台海危機之前兩岸交流熱絡,但十年前那波飛彈,瞬間打壞了台灣人民對中國的情感與信任,民間的統獨傾向此消彼長。
第六,台美開啟高層對話機制。為避免再有「意外」,美國在一九九六年三月要求與台灣進行政策溝通,李登輝派遣當時的國安會秘書長丁懋時出馬,自此制度化成兩國官方最高層次定期直接對話。
第七,經此教訓,中共醒悟對美工作不能只靠和行政部門打交道,開始倣效台灣的作法,全方位加強對美國國會的遊說工作,以及政治採購,對台灣開始形成反制壓力。
當時擔任陸委會副主委的蘇起總結台海危機帶來的最大、最深遠變化,一是台海軍事化,中共從九五年起軍費一改連年減少之勢,轉而以兩位數成長率飛飆,而台灣平均所得卻從九五年至今沒增加過。二是台灣內部對大陸產生疏離,台灣認同增加、中國認同降低,內部政治產生變化,導致民進黨的崛起執政。
對中疏離 民進黨崛起
回顧台海危機十年,台灣得到什麼教訓?前總統府高層官員強調,美方曾經在台美高層對話時表示,「你們不知道你們有多重要」,因為中共和美國對話時幾乎七成都在談台灣問題,所以美方希望台灣對自己的任何行動都要注意,而且不該常給美國「意外」。由此我們也須記取教訓,對國際形勢研判必須審慎,不要作沒有理由的挑釁。
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