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軍事迷休閒小棧
市長:Luke-Skywalker  副市長: 塔頂的鋼鐵鯊魚燉奶(冷眼看人生)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國際萬象【軍事迷休閒小棧】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國際局勢暨戰史討論區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反攻大陸 塵封50年曝光
 瀏覽41,359|回應242推薦1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貓喵XD

http://news.yam.com/udn/politics/200603/20060326399180.html
國光計畫揭密》反攻大陸 塵封50年曝光
聯合新聞網 記者高凌雲/台北報導 2006-03-26 14:59     

國光計畫10年 秘密動員207菁英

國防部公開塵封近半世紀的最高機密「國光計畫」,民國50年4月1日,軍方在偏僻的台北縣三峽地區成立「國光作業室」,動員三軍207位菁英秘密研擬對大陸進行軍事反攻的作戰計畫,歷經10年,終因客觀形勢不利,完成的26項作戰計畫從此靜靜地躺在軍方保密櫃裡。

國防部訪談17位參與國光計畫退役將領,編寫完成國光計畫口述歷史,公布反攻大陸秘辛。外界也首次得知,反攻大陸居然是透過挑釁中共開戰揭開序幕。


原本蔣中正研擬挑釁中共開戰

民國52年5月2日,蔣中正總統提出開戰指導,親自指示參謀研擬如何砲擊中共3到4天後,誘發中共砲戰,我方再向世界宣布中共挑釁,作為我行動藉口,接著是空軍反制作戰,數日後展開登陸戰。但蔣中正的指示在5月30日被國防部參謀推翻,經常被人評為乾綱獨斷的蔣中正,卻採納了參謀意見。

民國50年,軍方成立國光作業室,由朱元琮中將擔任主任,正式展開擬定反攻大陸的作戰計畫。國光計畫之前,曾經進行規模較小的凱旋計畫、中興計畫,都不如國光計畫具體與範圍廣泛。為了掩護國光計畫,軍方另外在台北縣新店碧潭成立「巨光計畫室」,研擬與美軍進行聯盟反攻作戰,藉以隱瞞美方我方預備進攻大陸的軍事意圖。


桃園模擬登陸演習 數十人溺斃

國光作業室下轄陸光(陸軍)、光明(海軍)、擎天(空軍)三個作業室。陸光下轄光華(登陸作戰)、成功(華南戰區)兩作業室。光明下轄啟明(63特遣隊)、曙明(64特遣隊)兩作業室。擎天下轄九霄(作戰司令部)、大勇(空降特遣)兩作業室,動員三軍菁英207人。

國光計畫含敵前登陸、敵後特戰、敵前襲擊、乘勢反攻、應援抗暴等五類26項作戰計畫,所有計畫都策畫到師的任務層級。民國54年6月24日左營桃子園外海實施模擬登陸演習,5輛LVT被浪打翻,造成數十人殉職,是國光計畫演習中傷亡最大的一次。


54年預備反攻 近200名官兵殉難

國光案在民國54年達到高潮,6月17日,蔣中正在陸軍官校召集國軍基層以上幹部,以官校歷史檢討會為名義進行精神講話,預備發動反攻,所有幹部都已預留遺囑,軍方同時選擇最適合登陸戰發起的D日。

8月6日,海軍劍門、章江軍艦執行海嘯一號任務,運送特戰人員,偵測大陸沿海我方實施國光計畫所需情報,遭中共魚雷艇伏擊沉沒,殉難官兵近200人,11月14日,一艘海軍永字號在烏坵被共軍擊沉。


8月海戰慘敗 計畫縮減終至裁撤

慘敗的海戰,讓蔣中正理解到喪失制海優勢,發動登陸戰至為困難,從此國光計畫規模逐年縮減。民國60年代後,國際局勢丕變,我國退出聯合國,反攻大陸難獲國際認同,民國61年7月20日裁撤併入國防部作戰次長室,至此,反攻大陸成為絕響。


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3204784
 回應文章 頁/共25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60年一瞬 兩樣人生基隆上岸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5/4831088.shtml
60年一瞬 兩樣人生基隆上岸

【聯合報╱本報記者梁玉芳、范凌嘉、林政忠】 2009.04.06 01:01 pm


今年三月十七日,清晨八時,當白色的豪華郵輪載著一千多名大陸安利旅遊團抵達基隆港時,鑼鼓喧天,舞龍舞獅出動迎接「貴賓」。這群荷包裡滿是人民幣的貴客,來到聞名已久的寶島台灣,手上DV拍著兩岸分隔六十年以來罕見的歡迎陣仗。

陸客登台 依稀同樣基隆港

七十二歲的作家桑品載看著基隆港上演著熱鬧,他努力搜尋,那個理當熟悉的港口,六十年前,他第一次下船,第一次踏上台灣的地方,竟是再也看不出當年的模樣。打從他糊里糊塗地跟著姊姊登上那艘由舟山橄欖碼頭開出的海軍登陸艇,他的家、他的人生就再也回不去了;不只他,全船的人都是,隔著台灣海峽,歷史正捲著兩岸人走向不同的方向。

那年,他十二歲。

原來是即將秘密撤退來台的官兵看上桑家位在舟山漁村的房子,登堂入室住了進來;騎著駿馬的連長看上了他美麗的姊姊,想帶她一起赴台。不識字的母親果斷地做了決定:「帶她走,連弟弟也一起走。」他夾帶來台,姊姊臨上船時卻被趕下。他在基隆碼頭討過飯,再當了二等幼年兵,「是所謂『老兵』中最年輕的」。

省籍衝突 各自改寫了歷史

上個世紀,國共內戰,據學者李筱峰估計,僅一九四六年到五二年,就有兩百萬軍民湧進台灣。這是史上罕見的人口大遷徙,台灣全島人口暴增為七百八十多萬人。在這個島上,走出日治的台灣人與渡海等著反攻的「外省人」,各自改寫了自己與台灣的歷史。

生於二二八事件那年(一九四七)的台灣和平促進基金會執行長簡錫←記得,老一輩的台灣人對於國民政府的觀感是矛盾的,在二二八的驚懼後,加上威權體制、戒嚴,外省權貴壟斷政治,資源分配不均,種種因素下,台灣人對國民政府的觀感是,「另一個殖民統治者」的疑慮大於對「祖國」的認同。

前立委林濁水說,他的大姊夫是他認識的第一個外省人。在那個年代,嫁給「阿山仔(外省人)」是台灣家庭的禁忌。林濁水國小時,大姊執意嫁給外省人,任教職的父親非常不高興,所以她從未有過正式婚禮。

上了高中,林濁水有了許多外省同學,他說,本省和外省人最大的差別是,「外省同學家庭有公職背景,混幫派如果出事有長輩罩,本省混幫派就沒長輩罩」。

荒謬年代 你啃草我吃蕉皮

在高喊「殺朱拔毛」、兩岸對立的年代,留下許多荒謬故事。小學課本裡的「水深火熱的大陸同胞」是吃樹皮、啃草根;大陸課本則是編排「蔣幫」治下的台灣同胞「吃香蕉皮」。

最經典的「反共」教材,是當年中小學生必讀的「南海血書」,一名漂流海上的越南難民「阮天仇」在礁石上以指尖鮮血在白襯衫寫下難民血淚,塞在海螺中,被漁民發現。公布之後,成為七十年代台灣在風雨飄搖中「處變不驚」的教材。

但任教國中的林濁水投書踢爆:血書是假的,又累又渴的難民哪有那麼多的血、那麼大的襯衫,寫下這麼長的故事?

多少人多少事,做了荒謬年代的祭品。

天倫破冰 老兵回鄉哭墳前

封鎖的兩岸,由天倫親情做為破冰的第一步。一九八七年,蔣經國開放大陸探親,流離半生的老兵們可以回家了。

少小離家的桑品載終於返鄉,「我跪在父母墳前哭得幾乎昏厥」;也才知道,母親當年作主讓桑品載隨軍來台,「父親氣極了,拿扁擔追打她」。在五十年代饑荒中,母親因營養不良死了。父親後來得了肝癌,沒錢醫,斷氣前還說著:「只要讓我跟台灣的兒子見上一面,我就好了。」那是開放探親的前兩年。

跟著老兵腳步前進的,是腰纏萬貫上大陸打拚的台商。若將一九四九之後,看成是國、共兩個政權、兩種制度的競賽,在前半場,台灣的「經濟奇蹟」、民主化都是華人世界的領頭羊。

60年滄桑 斷裂版塊正重生

如今時移勢轉,經濟中國崛起、兩岸和解。大陸同胞形象是來台的「大陸配偶」、「富豪觀光團」;「共匪」不是敵人,卻是南台灣陸配賣餅的搞笑招牌:「大陸妹共匪餅」。

一九四九已遠,隔著一甲子的滄桑,兩岸間戰火早已停歇,因著戰亂而斷裂的歷史與局勢,正力圖重生。

十二年在那岸,六十年在這岸,桑品載說,七十二歲了,心裡所想的只是:就這麼活下去,想辦法活得好一點,努力「從歷史的噩夢中醒來」。

【2009/04/06 聯合報】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3370558
愛國精神 萬古長青永留人心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news.gpwb.gov.tw/newpage_blue/news.php?css=2&nid=81052&rtype=2
2009/03/26   愛國精神 萬古長青永留人心

記者吳(人名)璋/專訪
 「時間過往,大時代的仇恨可以逐漸撫平,但對於歷史真相,我們不能忘記,尤其是中華民國的國軍官兵」。一江山戰役迄今已過五十餘年,烈士遺族隨年齡增長,對這段傷痛的記憶或可釋懷,但他們更希望先烈所展現的愛國意志與精神,可以萬古長青、長留國人心中,讓這承載多年的歷史哀慟化作精神力量,永遠流傳,長相伴隨保國衛民的國軍官兵。 一江山戰役中引爆手榴彈,壯烈殉國的王生明將軍,留下當時才十三歲的子嗣王應文先生。現今他回憶父親過往事蹟,印象最深的就屬赤誠愛國的熱血精神。王應文指出,依據史料考證,當時父親最後留下的無線電通話紀錄,「現在敵人還離我五十公尺,剩下最後一顆手榴彈,是留給我自己的,中華民國萬歲」,這是何等的愛國情操展現,每一個軍人對於自己的國家,都該保有這樣的赤忱。
 另一位孫菊瑞女士,則為同在一江山殉國,時任政治部主任的孫剛甫上校親妹妹。「從金門調回台灣不到一個禮拜,就去了一江山,他那年才二十九歲」,孫菊瑞談起胞兄,雖難掩傷痛,但仍自豪的說,在那動盪的年代,愛國青年不懼犧牲,展現高昂的愛國情操,是維繫台海安定主要原因,從一江山戰役後美方簽署共同防禦條約,就是最有力的證據。

http://news.gpwb.gov.tw/newpage_blue/news.php?css=2&nid=81053&rtype=2
2009/03/26   為國犧牲精神 永世流傳

記者吳(人名)璋/專訪
 「對於歷史戰役的悲壯程度,我們這一代的年輕人雖然難以領略,但他們展現的保國衛民情操,應該是不分時空年代的。」昨日參加「一江山戰役烈士暨王生明將軍百齡冥誕紀念會」的國軍官兵弟兄們,在聽完戰役史蹟及王生明將軍生平事略後,內心均表欽佩與學習的想法。他們一致表示,不論身處任何年代,都應挺身而出為國家生存奮戰,因為「沒有國、就沒有家」。 後備司令部下士呂彥璋指出,一江山戰役全島官兵血戰三天,全數壯烈殉國的事蹟令人無比敬佩。尤其他們展現的「同島一命」精神,在當時不僅振奮國人民心士氣,以現在的角度來看,更驗證全民國防中最需要的「精神戰力」,在最艱困的時候,到國家最需要的地方去,挺身而出保護自己的國家,捍衛自己的信念。
 下士蘇柏璋認為,當時許多人的家屬都在台灣,但他們卻願意犧牲自己的性命與家人幸福,英勇奮戰絕不退縮,化作捍衛國土、保衛美麗家園的實質力量,這是「化小愛為大愛」的愛國精神展現,值得永世流傳,並做為國軍的精神表率。

http://news.gpwb.gov.tw/newpage_blue/news.php?css=2&nid=81056&rtype=2
2009/03/26   先烈遺物 訴說光榮

國軍前一江山司令王生明少將在遷台之初買了一雙新鞋,但還來不及穿上就殉國;後來這雙鞋被王夫人轉贈給表親柳樹國,並勉勵他穿上這雙鞋就得腳踏實地。 事隔五十多年,一江山烈屬協會為籌備王生明司令百年冥誕,尋找王司令當年遺物,重獲至為珍貴的這雙鞋子。廿五日在紀念會中,此鞋置於會場上,彷彿在靜靜訴說先烈們的光榮歲月。
(軍聞社記者閻大富)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3349032
緬懷一江山烈士 激發國人憂患意識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news.gpwb.gov.tw/newpage_blue/news.php?css=2&nid=81050&rtype=2
2009/03/26   緬懷一江山烈士 激發國人憂患意識

記者吳(人名)璋/台北報導
 為緬懷一江山戰役英勇史蹟,傳承先烈護國奮戰精神,「一江山戰役烈士暨王生明將軍百齡冥誕紀念會」昨日在三軍軍官俱樂部舉行,包括一江山烈屬協會及總統府戰略顧問朱凱生上將、陸軍常務次長黃奕炳中將、總政戰局副局長王明我少將及國防部官兵代表等及烈士舊屬親人等與會。黃奕炳代表部長致詞時指出,國人應牢記一江山戰役歷史教訓,以及犧牲烈士為國奉獻、無私無我的愛國情操與精神,進而激起國人同島一命的憂患意識,凝聚全民國防共識。 紀念會開始,前國防部副部長王文燮上將首先帶領與會人員,為一江山戰役犧牲烈士默禱一分鐘。隨後他致詞指出,民國四十四年一月十八日,中共三棲進犯一江山,王生明將軍率守軍浴血奮戰,英勇抗敵達三日之久。最後雖然引爆手榴彈壯烈殉國,但在精神上是空前的大勝利。此舉也讓國際正視台海問題,更讓美方接續與我簽定共同防禦條約,確保爾後兩岸的和平與分治。
 隨後,前反共救國軍第四大隊政治部主任池蘭森將軍、前國安會副秘書長胡為真等人也針對一江山戰役經過與王生明將軍的生平事蹟發表感言,讓與會官兵都能對這段歷史有更進一步的認知。
 王生明將軍兒子王應文先生也表示,今年適逢一江山戰役五十四週年及父親百齡冥誕,由衷感謝國防部及社會各界共同辦理紀念會,不僅還原歷史戰役真相,更將先烈事蹟永續傳承,並常懷官兵心中,此舉對國軍的精神戰力具有正面提昇的實質助益。
 他指出,「戰爭沒有贏家,只會造成遺憾」,因為軍事對峙在兩岸人民情感與心理上所造成的傷害難以衡量,因此,期望兩岸都能用最大誠心與智慧,檢視這場戰爭所帶給我們的教訓,共同撫平歷史傷痕。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3349029
專論:緬懷一江山英魂 完成軍人使命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news.gpwb.gov.tw/newpage_blue/news.php?css=2&nid=81058&rtype=1
2009/03/26   專論:緬懷一江山英魂 完成軍人使命

 為緬懷當年一江山戰役國軍先烈英勇殉國犧牲奉獻的偉大情操,「一江山戰役烈士暨王生明將軍百齡冥誕紀念會」昨日於台北三軍軍官俱樂部舉行,國防部常務次長黃奕炳中將代表陳肇敏部長向一江山烈士致敬。當年共軍三棲進犯一江山,國軍官兵無畏無懼奮勇抗敵,血戰至最後一兵一卒,不僅彰顯軍人「以國家興亡為己任,置個人死生於度外」的大愛胸懷、視死如歸的「軍人魂」,更寫下可歌可泣的國軍史頁,殊值我軍民尊崇與效法。 回顧民國四十四年元月十八日至二十日,共軍集結陸、海、空三軍約三萬名兵力,三棲進犯一江山,我守軍在王生明將軍的率領下誓死抵抗,歷經三天血戰,最終在敵眾我寡的情況下,官兵不幸全部壯烈犧牲殉職。
 一江山戰役對國軍官兵來說,儘管是民國四十四年的史實,但一江山烈士們「我生則國死、我死則國生」的堅定意志,卻是每位官兵弟兄矢志成為標準軍人,建立國家、責任、榮譽軍人信念的學習典範。畢竟,軍人是為維護國家安全而存在,是為保障人民生活福祉而存在,身為軍人就必須拋棄自我,無私奉獻,以犧牲小我成就大我,才不負軍人應有的神聖使命。
 國防部陳部長上任之初與國軍重要幹部座談時即以「重振軍魂,喚回軍心」強調,全體官兵應體認「為中華民國生存發展而戰」、「為台澎金馬百姓安全福祉而戰」是國軍堅持不變的信念,並依此確立「國家、責任、榮譽」的核心價值與軍人武德,作為保持優良傳統,努力奮鬥的方向。近期以來,陳部長視導各作戰區防務時,亦勉勵官兵要具備忠貞志節與榮譽感,體現小我與大我之間應有的群己關係,共同承擔捍衛國家生存發展的責任。由此可知,國軍官兵不但要能保國衛民,更要藉高尚的軍人志節激發無比的士氣與戰志,打造攻必克、戰必勝的鋼鐵勁旅。
 進一步而言,現代軍人不僅要高專業、高素質,亦要建立「不以一時功名為念,成就軍人千秋氣節。」的基本認知。國軍官兵必需了解,軍人從事的工作極為專業,並不是穿軍服、戴軍帽就是軍人;軍人不同於其他行業者,在於軍人必須在國家發生危難時,以生命鮮血來捍衛國家生存;在國家危急存亡之時,挺身而出維護國家與人民的福祉。因此,任何青年從決定投身軍旅的那一刻起,心中就應沒有個人功名利祿之念;從完成軍事教育的那一天起,就要以國家為重,以人民為先,即使犧牲生命,在所不惜。
 軍人不只是一種職業,更是一項以生命相許,並作為人生奮鬥目標的志業。誠如先總統 蔣公講「軍人魂」,特別揭示「愛」與「死」二字,即指軍人是基於對國家民族的大愛,抱定不成功便成仁的決心,捍衛自己的國家和百姓。每位官兵無時無刻均應謹記個人的職責與使命,踏實戮力戰訓本務,期能無愧當個軍人,贏得百姓尊敬。(記者楊繼宇記錄整理)
中央警察大學教授 黃炎東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3349019
特稿:血戰一江山 王生明率官兵與陣地共存亡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mna.gpwb.gov.tw/MNANew/Internet/NewsDetail.aspx?GUID=45518
特稿:血戰一江山 王生明率官兵與陣地共存亡
發稿日期:2009/03/25

   (軍聞社記者閻大富特稿)許多曾在高雄鳳山陸軍官校、步校及中正預校唸書、受訓的人都知道,有一條布滿軍用品店、皮鞋店和洗衣店的街道,稱為「王生明路」,幾乎所有軍校生、受訓官放假、收假時都會經過,買些東西或訂雙帥氣的「小皮鞋」。這條路是為紀念「王生明」將軍,帶領官兵死守「一江山」,壯烈殉國的史蹟而立名。
    一江山是浙江臨海縣屬之小島,面積一點二平方公里,形勢險要,是大陳島國軍海上的監視哨,全島都是岩石,沒有居民,如果久旱不雨,島上飲水還須從大陳島取用。
    民國四十四年,當時任守軍司令官的王生明將軍,以全島千餘人的總兵力,自元月十八日開始抵擋共軍進犯,至廿日下午王將軍拉發僅存一枚手榴彈與一江山共亡,所有守軍也壯烈殉職。
    這件「血戰一江山」的忠勇事蹟,雖不像古寧頭、八二三戰役廣為人知,但「一江山戰役」對後世所帶來的深遠影響,絲毫不比其他戰役少。
    今年適逢王生明將軍百歲冥誕及「一江山戰役」五十四週年,一江山烈屬協會特別主辦一場紀念會,現場除了有多位高階將領與會,表達崇高敬意外,許多遺族代表和家屬也踴躍參加,在沉靜的氣氛中,緬懷王將軍和眾多為國捐軀的先烈。
    王將軍親生兒子,同時也是一江山烈屬協會理事長的王應文說,舉辦這場紀念會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希望把革命傳統能傳承下去。王應文表示,正因為當年的國軍有許多「不貪生」、「不怕死」、「不愛財」的軍人,敢於為革命而犧牲,才能保有台灣現今的發展,他也勉勵國軍官兵,不要有升官發財的念頭,要效法文天祥正氣歌的精神,培養民族正氣,向歷代忠誠軍風典型關公、郭子儀、張自忠、王生明等人學習。
    王應文表示,當年國共對壘,國軍靠的是堅毅不拔的意志和「不怕死」的精神,雖說古寧頭擋住共軍侵犯,國軍打勝仗,但一江山打贏的是「精神力」,先總統蔣公曾說,「一江山撐一天,台灣人心就恢復,二天共軍對我另眼相看,三天美國就會對國軍改觀,也保衛了自由世界」。
    王應文激動地說,王將軍殉職時他十三歲,有位美軍顧問團團長親自來弔唁時說,「我向保衛自由世界偉大的指揮者致最高敬意」,並且在與 蔣公開會前請求默哀三分鐘,這都是王生明將軍獲得自由世界尊敬的真實事蹟。
    事隔多年,王應文自覺很慚愧,因為王將軍生前沒機會為他做壽,只有在百歲冥誕之日才有第一次,以往僅在每年農曆二月廿九日飯桌上加副碗筷而已,他認為這場紀念會不是要歌頌王生明的偉大,只想將當年的精神戰力流傳下去,讓國軍永保精壯。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3348085
紀念一江山戰役 緬懷先烈犧牲奉獻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mna.gpwb.gov.tw/MNANew/Internet/NewsDetail.aspx?GUID=45509
紀念一江山戰役 緬懷先烈犧牲奉獻
發稿日期:2009/03/25

    (軍聞社記者閻大富台北廿五日電)「一江山戰役烈士暨王生明將軍百齡冥誕紀念會」今天於台北三軍軍官俱樂部舉行,國防部常務次長黃奕炳中將代表部長陳肇敏與會致詞時表示,藉本次紀念會以及相關史料陳展活動的機會,讓國人可以牢記「一江山戰役」的歷史教訓,並緬懷戰役中犧牲的烈士們,為國奉獻、無私無我的愛國情操與精神,進而凝聚全民國防共識。
     紀念會由前國防部副部長王文燮上將主持,包括一江山烈屬協會理事長王應文與諸烈士遺族、戰略顧問朱凱生上將、總政戰局副局長王明我少將及多位退役將領、民意代表、官兵代表近三百人到場致意。
     會中,與會人員首先為「一江山戰役」烈士暨王生明將軍默念一分鐘,表達無限的哀思。黃奕炳中將致詞指出,回想四十四年前一江山島在司令王生明將軍,以及所率領的國軍官兵固守下,秉持「我生國死、我死國生」的堅定意志,讓這僅有一點二平方公里的小島,成為國軍捍衛國土的前哨站。當年在共軍以數倍於我方的兵力猛烈攻擊下,國軍歷經三天血戰奮勇抵抗,在後繼無援的情形下,王生明將軍與島上七百廿名官兵壯烈犧牲,使國際警醒到中共武力擴張的威脅,必須以積極的行動與作為,來維護區域的和平及穩定。
     黃奕炳中將進一步表示,「戰爭沒有贏家,只會造成遺憾」,「一江山戰役」中兵力、物力、財力的損失,以及戰後各種有形、無形的損失,尤其是因軍事對峙,對兩岸人民情感與心理上所造成的傷害,更加難以衡量。因此,期望兩岸都能用最大的誠心與智慧,來檢視這場戰爭所帶給我們的教訓,共同撫平歷史的傷痕。
     今天同時也是王生明將軍百歲冥誕,黃奕炳中將強調,我們不能忘記王將軍「忠勇愛國、捨身取義」的情操與氣節,這種對於生與死、辨別仁與忍、認清常與變,「不成功便成仁」的偉大胸襟,讓人肅然起敬。
     此外,黃奕炳中將也期勉國軍官兵,要效法王將軍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為國家、民族盡最大的奉獻,做無條件的犧牲,並希望藉由這次紀念會的舉辦,可以激起國人「同島一命」的憂患意識,同時深刻體認,唯有國人自立自強,同舟共濟,作政府有力後盾,方能開啟兩岸和平共榮的歷史新頁,為子孫打造一個永續經營的美好未來。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3347797
半隱居「ET」 只憾難報父母恩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1/4797620.shtml
半隱居「ET」 只憾難報父母恩

【聯合報╱記者潘欣中/桃園縣報導】 2009.03.19 06:55 am

 
八十六歲的石加鈞,民國卅八年隨軍來台,在台北縣淡水海邊一次演習中,被黃磷煙霧彈炸傷,從此成了外人眼中的「鐘樓怪人」;他終身未娶,自覺無「顏」返鄉,後半輩子過著半隱居生活。

石加鈞年輕時,是同袍眼中的帥哥軍官,卅六歲升中尉,滿心期待娶美嬌娘,生個小壯丁,編織家庭美夢;沒想到五十年二月八日軍事演習意外,夢想幻滅。他被送到三軍總醫院,左眼失明,動了五次植皮手術,花七年多時間復健。康復後轉任文職,七十一年退伍。

每次走在路上,看到一雙雙驚恐的眼神,有人刻意繞過他,私下喊他「鐘樓怪人」、「ET(外星人)」;知道自己長相嚇人,他拿了退伍金,在桃園市郊虎頭山買農地,種菜、養雞鴨,過著離群索居生活。

廿年前,他搬到龜山鄉,平日除了和幾位年齡相近的老榮民交往,少與外界往來,連早上運動都趁著天未亮就出門,自己煮三餐,靠著榮民就養金和殘障生活津貼,經濟無虞。

「長年過著半隱居生活,飲食清淡、無物質欲望,比同齡老人身體硬朗,連感冒都很少有,老天還是公平的」,石加鈞笑說。

石加鈞這輩子最遺憾的,是未能報答父母養育之恩。七十八年回大陸探親,他跪在雙親墓前嚎啕大哭:「爸媽,我對不起你們,變成這副鬼模樣回來。」他將多年積蓄兩百多萬元交給弟妹,「這是長兄唯一能彌補的」;大陸親友熱心為他作媒,他搖頭說:「我這個樣子,別再去害人了!」


【2009/03/19 聯合報】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3337618
沒住眷村 老兵鄰長講台語嘛通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1/4797614.shtml
沒住眷村 老兵鄰長講台語嘛通

【聯合報╱記者謝梅芬/高雄市報導】 2009.03.19 06:55 am

 
「老王,緊去甲我買三箱酒,沒有酒啊!」「好啦,等我這盤棋下完。」這是八十歲王進吉和老婆的對話,老婆講台語,他用山東腔國語回答。

高雄市金門街雜貨店老闆王進吉,從大陸跟著部隊撤退到台灣,在台灣娶妻、生子。

山東老家生活苦,為了能吃軍糧,王進吉虛報歲數投身軍旅,但個子小,連槍都背不動,行軍時同袍把他的槍扛在肩上走。在河南受傷,醫院住了一個多月,「那時候部隊窮,沒飯吃,只能喝稀飯」。

民國四十二年到台灣,在部隊學開車,部隊錢少,拿了八百元離職金闖事業。「那時就有詐騙集團」,他問早退休同袍怎麼考駕照?對方說要有管道,他把僅有八百元給對方,對方跑了。

天主教神父幫他在嘉義輔仁中學找到校車司機工作。王進吉說,結婚前夕還沒床,臨時借住朋友房子。

七十七年回山東老家探親,隔了四十年,父母已作古;八十三年再回老家,弟弟過世,不再去大陸。

王進吉未住過眷村,和台灣人一起生活,台語都聽得懂,在當地當了十餘年鄰長,「大家都來自大陸,只是他們的祖先來得早」,走過大時代變局,王進吉說,這一切都留在記憶隧道裡了。

【2009/03/19 聯合報】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3337611
逃難學的道口燒雞 養活三代人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1/4797611.shtml
逃難學的道口燒雞 養活三代人

【聯合報╱記者翁禎霞/屏東縣報導】 2009.03.19 06:55 am

 

「沒想到,逃難時學做的燒雞,到台灣竟然傳了三代!」八十二歲梁家奶奶申玉蘭坐在客廳,隔著牆「監督」孫子梁志誠在廚房炸燒雞。賣了半世紀的「梁家道口燒雞」,是屏東知名美味。

梁家北方道口燒雞開在屏東市勝利路,老店一角,貼著道口燒雞由來,彷彿是老店的身分證。

江蘇籍的申玉蘭,十九歲那年,由父母作主嫁給來自廣東的梁文興,結婚沒多久就發生國共內戰,隨軍隊從上海、杭州、再到南京、廈門一路撤退到台灣。

兩人在台灣開過雜貨店、租書店、送過報紙,後來看到鄰居掛起「四川牛肉麵」、「山東大饅頭」招牌,梁文興想起隨部隊撤退到河南時,曾學做當地美食道口燒雞;申玉蘭也想起「這是爸媽當年最愛吃的菜」,夫妻倆決定賣「梁家道口燒雞」。

「我也想不到,這塊招牌竟然掛了五十年」,梁奶奶說,道口燒雞生意讓一家生活穩定下來,五名子女拉拔大。

梁爺爺六年多前過世,老奶奶每天仍守著家鄉味,掌爐的已傳到第三代梁志誠手上。

「爺爺有交代,家鄉味絕對不能改、也絕不開分店」,六年級生的梁老闆說,道口燒雞經過洗、醃、炸、滷四個步驟,可以換鍋,但老湯底一定得留著。

很多客人回大陸探親,到河南嘗道口燒雞,但最後還是回來找梁家,「客人說當地的味道打仗都打散了,反而是台灣保留了原味」。

這一道逃難學做的菜,養了三代人,也解了許多人的鄉愁。


【2009/03/19 聯合報】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3337606
既聾又駝老妻苦候 團圓沒喜悅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1/4797602.shtml
既聾又駝老妻苦候 團圓沒喜悅

【聯合報╱記者劉明岩/彰化縣報導】 2009.03.19 06:55 am


八十四歲的老榮民陳順珍,十七歲就在江西老家結了婚,三個月後離家從軍。

四十四年後,他返家探親,才知道有個兒子,而苦守寒窯的妻子聾了、駝了,一家團圓,沒有喜悅。

「只嘆造化弄人!」陳順珍說,妻子比他大兩歲,兩家隔著一條河,父母指腹為婚,結婚那天才見第一次面,離家時不知道妻子已有身孕。

台灣海峽將兩人隔離了四十四年,妻子苦等著他。

陳順珍說,全家團圓一年後,妻子就病逝,四十四歲的長子怨他未盡人夫、人父責任,不願意認他。好幾年後,才開口喊他「爸」。

長子心疼他鰥居,無人照料,主動幫他找老伴,催他續絃。十年前,他與老家同村女子劉根秀結婚,太太小他五十歲,兩人出門像父女;少妻為他生了一雙兒女,九歲女兒與四歲兒子活潑可愛。

「老伯,你的孫子好可愛啊!」父女三人走在一起,總有路人誤解,陳順珍都要解釋:「這是我兒子、女兒啦!」

眾人羨慕他老當益壯,八十歲還能生兒子,他卻感嘆:「這是命啊,老了,才要去盡過去沒盡到的人夫、人父的責任。」

一家四口每月僅靠一萬三千五百元就養金生活,負擔沈重,想到自己為國家出生入死,「有些人連敵人都沒見過,卻能享有終身俸」,令他忿忿不平,他曾數度向總統府、行政院陳情,爭取權益。

儘管現在過得不是很好,陳順珍每年清明節,都回老家整理父母及亡妻墳墓。

他說:「生前沒盡到照顧責任,至少身後該給他們有較好的棲身之所!」


【2009/03/19 聯合報】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3337597
頁/共25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