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軍事迷休閒小棧
市長:Luke-Skywalker  副市長: 塔頂的鋼鐵鯊魚燉奶(冷眼看人生)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國際萬象【軍事迷休閒小棧】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國際局勢暨戰史討論區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反攻大陸 塵封50年曝光
 瀏覽41,340|回應242推薦1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貓喵XD

http://news.yam.com/udn/politics/200603/20060326399180.html
國光計畫揭密》反攻大陸 塵封50年曝光
聯合新聞網 記者高凌雲/台北報導 2006-03-26 14:59     

國光計畫10年 秘密動員207菁英

國防部公開塵封近半世紀的最高機密「國光計畫」,民國50年4月1日,軍方在偏僻的台北縣三峽地區成立「國光作業室」,動員三軍207位菁英秘密研擬對大陸進行軍事反攻的作戰計畫,歷經10年,終因客觀形勢不利,完成的26項作戰計畫從此靜靜地躺在軍方保密櫃裡。

國防部訪談17位參與國光計畫退役將領,編寫完成國光計畫口述歷史,公布反攻大陸秘辛。外界也首次得知,反攻大陸居然是透過挑釁中共開戰揭開序幕。


原本蔣中正研擬挑釁中共開戰

民國52年5月2日,蔣中正總統提出開戰指導,親自指示參謀研擬如何砲擊中共3到4天後,誘發中共砲戰,我方再向世界宣布中共挑釁,作為我行動藉口,接著是空軍反制作戰,數日後展開登陸戰。但蔣中正的指示在5月30日被國防部參謀推翻,經常被人評為乾綱獨斷的蔣中正,卻採納了參謀意見。

民國50年,軍方成立國光作業室,由朱元琮中將擔任主任,正式展開擬定反攻大陸的作戰計畫。國光計畫之前,曾經進行規模較小的凱旋計畫、中興計畫,都不如國光計畫具體與範圍廣泛。為了掩護國光計畫,軍方另外在台北縣新店碧潭成立「巨光計畫室」,研擬與美軍進行聯盟反攻作戰,藉以隱瞞美方我方預備進攻大陸的軍事意圖。


桃園模擬登陸演習 數十人溺斃

國光作業室下轄陸光(陸軍)、光明(海軍)、擎天(空軍)三個作業室。陸光下轄光華(登陸作戰)、成功(華南戰區)兩作業室。光明下轄啟明(63特遣隊)、曙明(64特遣隊)兩作業室。擎天下轄九霄(作戰司令部)、大勇(空降特遣)兩作業室,動員三軍菁英207人。

國光計畫含敵前登陸、敵後特戰、敵前襲擊、乘勢反攻、應援抗暴等五類26項作戰計畫,所有計畫都策畫到師的任務層級。民國54年6月24日左營桃子園外海實施模擬登陸演習,5輛LVT被浪打翻,造成數十人殉職,是國光計畫演習中傷亡最大的一次。


54年預備反攻 近200名官兵殉難

國光案在民國54年達到高潮,6月17日,蔣中正在陸軍官校召集國軍基層以上幹部,以官校歷史檢討會為名義進行精神講話,預備發動反攻,所有幹部都已預留遺囑,軍方同時選擇最適合登陸戰發起的D日。

8月6日,海軍劍門、章江軍艦執行海嘯一號任務,運送特戰人員,偵測大陸沿海我方實施國光計畫所需情報,遭中共魚雷艇伏擊沉沒,殉難官兵近200人,11月14日,一艘海軍永字號在烏坵被共軍擊沉。


8月海戰慘敗 計畫縮減終至裁撤

慘敗的海戰,讓蔣中正理解到喪失制海優勢,發動登陸戰至為困難,從此國光計畫規模逐年縮減。民國60年代後,國際局勢丕變,我國退出聯合國,反攻大陸難獲國際認同,民國61年7月20日裁撤併入國防部作戰次長室,至此,反攻大陸成為絕響。


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3204784
 回應文章 頁/共25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遷台60周年紀念 影像展大陳人共襄盛舉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n.yam.com/cna/society/20150306/20150306899400.html
遷台60周年紀念 影像展大陳人共襄盛舉
中央社-2015年03月06日 下午14:57

(中央社記者蘇龍麒新北6日電)大陳島撤退屆滿一甲子,新北市政府及中央通訊社結合大陳鄉親7日在新北市永和國父紀念館舉辦「大陳遷台60周年紀念大會暨影像展」,號召大陳人共襄盛舉。

海內外大陳同鄉會去年就串連組成「大陳遷台60周年紀念活動委員會」積極籌辦,獲得文化部、新北市政府大力支持,並由財團法人中央通訊社策劃執行「亂世風雲起,渡海薪火傳」的紀念影像展,周六與紀念大會同步開展。

新北市永和區是大陳人遷台後的最大聚居區,等同是第二故鄉;選在當地舉辦,別具意義,副總統吳敦義應邀出席。這項紀念活動7日上午10時以紀念大會揭開序幕,影像展也在同場地開放,展期到3月20日止。

1955年2月8日元宵節剛過,國共內戰最前線的大陳列島因為戰局吃緊,最後由中、美兩國共同合作,將大陳軍民數萬人集體撤到台灣。大陳人在戰火餘燼下,撤離到台灣,分散到全台35個地方安置。

政府努力輔導就業,初始生活雖然艱苦。然而,憑藉特有堅苦卓絕的精神,大陳人不但生根茁壯,且培育出多位知名優秀子弟,包括前交通部長葉匡時、前總統府副秘書長羅智強,以及多位議員、律師、名醫、國際級學者、名廚、大企業家等等;大陳菁英遍及各行業,也讓大陳文化得以代代薪傳、永續不斷。

時光荏苒,大陳人遷台屆滿60週年,海內外大陳鄉親共同推舉胡為真出任紀念活動委員會主委;胡為真父親胡宗南將軍,當年是「江浙反共救國軍總指揮」並鎮守大陳。胡為真說,非常感謝文化部、新北市政府、中央社與國史館善盡保存及發揚大陳歷史,促成大陳遷台60週年紀念大會及影像展;中華郵政更發行大陳郵票,這些都將於3月7日呈現在民眾眼前。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5292492
大陳遷台 羅智強從靠岸找到激勵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n.yam.com/cna/society/20150306/20150306898790.html
大陳遷台 羅智強從靠岸找到激勵
中央社-2015年03月06日 上午10:04

(中央社記者黃名璽台北6日電)前總統府副秘書長羅智強是「大陳義胞」第二代,原本在生命中幾乎不曾存在的「大陳」透過訪問父親寫成新書「靠岸」,意外地在人生低潮階段找到激勵,成為邁向另一階段的契機。

中央社與大陳遷台60週年活動委員會、新北市政府共同主辦大陳遷台60週年紀念大會及亂世風雲起渡海薪火傳影像展,7日上午10時在新北市永和區國父紀念館舉行,副總統吳敦義應邀出席。

大陳島上近2萬居民,1955年2月在國共內戰時,透過美國第七艦隊協助撤離,全島居民順利遷到台灣,至今已一甲子。

1955年,羅智強的父親年僅17歲,母親也只有10歲,父母各自跟著家族,在大時代的動盪下撤到基隆;父母在大陳島上並不認識,來台後才相識進而結婚。

羅智強想為父母親記錄這一段歷史,經過3年訪問父親,日前完成新書「靠岸─舞浪的說書人」,間接見證了大陳遷台60年的歷史。

羅智強接受中央社專訪,談起大陳遷台的這一段歷史時表示,想為父母親寫書的念頭萌芽得很早,至少10年以上,但都只是念頭,一直沒有去做。

雖然訪問父親起初不太順利,母親也有點意興闌珊,「但一次兩次三次之後,父親話匣子打開了,慢慢故事就出來了,後來母親也開始加入」。

有趣的是,他說,父親跟母親對相同事件的記憶有出入,「每次問都會吵起來」,所以當他在寫書時,也不知道到底父親版本是對的、還是母親版本是對的;但考量主訪對象是父親,所以後來大多選擇父親的版本。

羅智強的父親憶及過往時,並沒有抗拒或害怕重述當年,很願意講述,但偶爾講到某些部分,心情會有一些激動,例如共軍砲擊及空襲大陳島時,父親會談到心中的恐懼;談到從大陳島撤退時,心中的茫然與徬徨、期待與緊張,也都讓羅智強明顯感受到。

羅智強兩歲就跟著父母離開政府安排定居的花蓮大陳一村,來到基隆,他回想自己的成長環境並沒有受到太多大陳的影響,就跟一般台灣小孩一樣,「所以大陳島對我的意義,通常是逢年過節」,因為親戚會來,那時才會感受到有一群大陳人聚在一起。

「大陳」這兩個字,在羅智強的學校生活與社會生活中,幾乎可以說不存在,反而是辛苦工作的父母親背影,對他成長有極大的影響。

真正開始對大陳遷台歷史過往有明確想象與意識,羅智強說,「其實是從採訪父親開始」。當初出發點其實是父親,大陳島只是附件,僅管作為父親人生重要的存在,但出發點不是大陳島。

「靠岸」講的是父親從大陳島來到基隆,但書的副標「舞浪的說書人」,則是爺爺的故事,而這是透過採訪父親才得知的。

羅智強說,靠岸是一開始就訂的題目,到寫完都沒變,「我曾經也想要改掉書名,但我發現我改不掉了」,因為這本書整個結構就是在主標下發展,變成貫穿全書最核心的精神,「是一個顯性的精神」;而舞浪的說書人是這本書隱性的精神。

羅智強從小到大就喜歡寫東西,但從來沒有自問過為什麼?他的父親非常會說故事,否則這本書寫不出來;他的哥哥也非常喜歡寫東西,他的女兒從小就愛說故事,「你從來都把它當成一個理所當然的存在,你也不可能知道那個源頭」,直到知道爺爺是說書人後,「我就突然豁然開朗」。

「從我的祖父,到我的父親,到我,甚至到我的女兒,你就看到一條說書人的血脈」,這讓從來沒有意識到這條血脈存在的羅智強,感到異常感動。

寫這本書的尾聲,正好是羅智強在生涯低潮期,對未來的不確定感、外界的謗言、打擊與打壓,這1年多來一直都存在;但他採訪父親到尾聲時,得到一種能量與豁達,「我覺得現在遭遇的事哪算得了什麼?什麼都不是」,跟父母親所經歷的辛苦、凶險與磨難,根本無法相提並論。

「我得到了一些激勵與豁達,也能看得開」,只有自己可以打倒自己,外在的東西都是短暫的,都會過去,「你就是堅持把你相信的東西做好,這樣就夠了」。

羅智強表示,生命就是有很多冥冥中安排好的情況,「我不是為了大陳遷台60週年寫這本書,但我完成甚至出版的這個月份,就是大陳遷台活動的時間」;而這本書在完結時,正好是自己在政治上遇到很大波浪的時候,「好像祖靈引領」,祖先挑在這個時間點回來指導他,這是一件很奇妙的事,也標誌著他的人生,已從一個階段邁入另一個階段。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5292472
太平輪沉66載 家屬悼念盼遷碑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n.yam.com/cna/society/20150127/20150127837511.html
太平輪沉66載 家屬悼念盼遷碑
中央社-2015年01月27日 下午19:09

(中央社記者黃旭昇基隆市27日電)太平輪沉船事件屆滿66週年,罹難者家屬前往紀念碑悼念,感嘆陳情10多年,遷碑遙遙無期,國防部長又換人,令人感嘆唏噓。

基隆東16碼頭軍營內,家屬今天在太平輪紀念碑前獻花遙念。因年紀大、身體狀況、天氣嚴寒等因素,每年紀念人數逐漸凋零,讓「1949太平輪」作者張典婉相當著急。

張典婉接受中央社訪問表示,家屬爭取遷移紀念碑,遙遙無期。開放大陸觀光客自由行後,許多家屬只能抱著鮮花在軍營圍牆外,跳躍企圖觀望紀念碑,卻不得其門而入,畫面令人鼻酸。

歷史回到1949年1月27日下午,太平輪從上海16鋪碼頭啟航,晚間在舟山群島海域攔腰撞上從基隆出發的貨輪建元輪。

建元輪沉沒後,僅3人獲救上太平輪,但不久,太平輪也下沉,附近的軍艦、漁民救起50多人生還,超過千人罹難。

基隆港海軍基隆後勤支援指揮部於1951年設立「太平輪遇難旅客紀念碑」,但軍方後來在紀念碑外圍築圍牆,阻隔罹難者後代隨時想悼念的心情與記憶。

家屬每年都要申請,盼遷紀念碑以方便悼念。張典婉說,已向相關單位爭取「N」次,都無疾而終。

遠從台中東勢北上,罹難者第三代吳素萍今天也到場悼念,今天也呼籲政府重視這段大時代的歷史記憶。

張典婉說,應遷建或重建紀念碑到公眾場所,只要各單位願意,一點都不困難,不要國防部長一任換一任,家屬總是失望。

她認為,當年外省人登陸的西二、西三碼頭,幾乎是移民台灣的第一站,適合遷碑。家屬屢遭種種困難,時光漸逝,家屬永不會放棄。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5266857
太平輪罹難家屬陳情 盼遷紀念碑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n.yam.com/cna/politics/20150120/20150120823770.html
太平輪罹難家屬陳情 盼遷紀念碑
中央社-2015年01月20日 下午18:45

(中央社記者戴雅真台北20日電)太平輪罹難者家屬今天表示,希望太平輪事件國家紀念碑可以「走出圍牆」,呼籲將被劃入基隆軍事基地內的紀念碑遷出營區。

太平輪事件66週年前夕,民主進步黨籍立法委員鄭麗君與「太平輪1949」作者張典婉、張昭雄等多名太平輪罹難家屬舉行記者會。

鄭麗君表示,她將在立法院會提出臨時提案,建請行政院重修太平輪事件國家紀念碑,並遷至基隆中正公園或民眾能廣為接觸的適當場所,並評估將1月27日罹難紀念日增訂為國定紀念日。

她說,太平輪事件國家紀念碑1951年設立於基隆港東石碼頭,但被劃入基隆海軍後勤指揮部營區,不僅親友弔祭困難,也有圍牆阻隔民眾接近,希望遷移到適合地點。

張典婉說,為了將太平輪事件國家紀念碑遷出基隆部隊港區,多年來找過國防部、文化部,但都無疾而終,上世紀的慘劇,這世紀要做個終結,希望能正視這一段歷史。

張昭雄的父親搭乘太平輪罹難時,他年僅10歲。他表示,為了遷碑曾拜訪基隆市政府文化局、國防部,但都沒有下文。父親已經走了66年,子子孫孫可能不知道太平輪事件,因此他在家裡經常提起。

他今天追憶父親時仍不禁落淚,他表示曾率團到上海公祭,「去了3天,眼淚幾乎流乾了,每次想到父親就難過。」希望協助把紀念碑移出來。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5264639
美解密:蔣公擬攻大陸核武設施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n.yam.com/cna/international/20141016/20141016621905.html
美解密:蔣公擬攻大陸核武設施
中央社-2014年10月16日 下午17:10

(中央社記者楊明珠東京16日專電)日本「共同社」報導,今天解密的美國文件顯示,1964年中國大陸核武實驗首度成功時,當時的中華民國總統蔣介石原來計劃對大陸核武設施展開先制攻擊,向美國政府尋求支援。

共同社報導,最新解密的美國政府文件顯示,1964年10月16日,中國大陸核武實驗首度成功之際,蔣介石深有危機感,計劃對大陸的核武設施進行先發制人攻擊,向美國政府尋求支持。

蔣介石在中國大陸實施核武實驗後不久,與美國的政要接觸。1964年10月24日他與訪台的美國中情局高層官員會談時表示,「中國大陸最大的目的就是要擊潰我與中華民國」。

標註10月29日的美國駐中華民國的大使發給美國國務卿的公文電報指出,蔣介石向美國高層官員表示,希望美國支援中華民國對大陸核武設施進行破壞工作。後來美國做出施壓等的動作,使得蔣介石放棄這項計畫。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5215638
時代悲歌返鄉路 軍方專案處理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n.yam.com/cna/politics/20141007/20141007600773.html
時代悲歌返鄉路 軍方專案處理
中央社-2014年10月07日 下午12:11

(中央社記者劉麗榮台北7日電)對烏坵鄉民無法返鄉探親,國防部發言人羅紹和今天指出,國防部長嚴明已指示相關業管單位專案處理,協助有困難的烏坵民眾圓夢。

媒體報導,民國38年的烽火,兩岸山河變色,流落大陸湄洲、高齡已80歲的烏坵人高亞美至今仍無法踏上暌違60多年的故鄉。高亞美只有一個心願,希望有生之年重回烏坵,看看故鄉、祭拜父母。

國防部今天對此有正面的回應,國防部發言人羅紹和表示,基於人道關懷立場,嚴明6日已指示相關業管單位,以專案處理方式,儘快協助老人家圓夢。

由於本案引起朝野多位立法委員的關切,羅紹和說,對林郁方、楊應雄及柯建銘等立委的關切和建議作法,國防部表示感謝,國防部後續會在適法前提下,研究專案處理方式,和相關部會及地方政府協調,儘速讓這些年邁的烏坵鄉親返鄉探親及祭祖。

對於先前軍方不同意高亞美等人返鄉的原因,羅紹和說明,先前是業管單位依據「要塞堡壘地帶法」、「大陸地區人民來臺從事觀光活動許可辦法」等規定,經審核後,未同意高亞美等人登烏坵島;但本案是人道關懷議題,無涉國家安全,因此國防部願以專案方式處理。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5208859
烏坵人返鄉/時代悲歌 盼人道圓夢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8982842.shtml
烏坵人返鄉/時代悲歌 盼人道圓夢
 
【聯合報╱記者蔡家蓁/金門縣報導】 2014.10.07 03:00 am
 
 
金門籍立委楊應雄與資深立法委員林郁方昨均表示,看了烏坵鄉民高亞美等人返鄉路六十五年走不到的調查報導深受感動,老人家「少小離家老大回」的遊子心願,會盡力促成。

「人道主義是民主政治的重要基礎」,林郁方表示,這些老人家的返鄉路,用人道精神來看,國防部應用特案方式處理,讓老人家可在有生之年,一圓返鄉夢。

楊應雄也表示,這幾位老人家是時代的悲歌,時至今日兩岸交流熱絡,人員往來密切,其實所謂的「要塞堡壘」規定,部分政策與約束不見得符合時代需求。

林郁方表示,如果國防部主要的考量是因為「要塞堡壘」法,他建議可先跟老人家溝通,哪些地區可以看、哪些地方不能去先講清楚,相信他們都樂意配合,國防部也可以請官兵隨行,應該是萬無一失。

「法律不外乎人情」,林郁方說,這件事應單純用人道主義來看,將心比心,民眾也會樂見幫老人家圓夢;幾位老人家都已是八、九十歲高齡,相信也是他們人生中,最後一次返鄉行,願積極與海基會、陸委會與國防部等相關單位溝通。

【2014/10/07 聯合報】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5208858
回應聯合報/金門個案協助 幫烏坵人回家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8982849.shtml
回應聯合報/金門個案協助 幫烏坵人回家
 
【聯合報╱記者蔡家蓁/金門縣報導】 2014.10.07 03:00 am

聯合報日前報導一九四九年的戰火,導致當年到大陸就讀的烏坵鄉民高亞美等人,至今仍無法返鄉人道探親,金門縣長李沃士昨表示,考量人道關懷,縣府願全力協助老人家圓夢。
 
烏坵至今仍為「要塞堡壘」法管轄地區,不在兩岸開放三通之列,李沃士也盼國防部能「網開一面」,以個案共同來促成「人道破冰」之旅。
李沃士表示,早期很多金門鄉親滯留大陸,現在都透過小三通回來了,類似案件,發生在烏坵這幾位老人家身上,縣府義無反顧積極協助;他也感謝媒體發掘這樣感人的案例讓外界知道。

李沃士說,烏坵雖是軍事要塞,但這些年邁的鄉親返鄉,可以基於人道角度用個案方式處理,讓苦盼了六十多年的鄉親得以返鄉祭祖。

他認為從湄洲島直航烏坵,路程雖簡單,但牽涉兩岸交流,恐怕曠日廢時,從務實的角度,可先由家屬向烏坵鄉公所提出申請,縣府再居中協調國防部,讓老人家以個案登島。

「這是非常有意義的行動」,李沃士說,老人家離開家鄉這麼久,站在人道角度,相信兩岸都樂意促成。若國防部同意,縣府可安排老人家先到金門,縣府再協助安排縣府交通船「仙洲號」直航烏坵,不必再繞經台中港。

※延伸閱讀》
‧30公里返故鄉烏坵之路 高亞美65年走不到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6/8977414.shtml
 
【2014/10/07 聯合報】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5208857
30公里返故鄉烏坵之路 高亞美65年走不到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6/8977414.shtml
30公里返故鄉烏坵之路 高亞美65年走不到
 
【聯合報╱記者蔡家蓁/湄洲、烏坵調查報導】 2014.10.04 03:21 am
 
 
民國卅八年的烽火,兩岸山河變色,流落大陸湄洲的烏坵人,走過這段歷史長河,至今仍無法踏上暌違六十多年的故鄉。時代的悲劇,不該由他們承受這樣的宿命,開放人道探親的枷鎖,這麼難嗎…。

六十五年前,十四歲的高亞美帶著家人期望,到湄洲島求學;一夕間山河變色,成了流落「異鄉」的邊緣人;六十五年了,渴望歸鄉的少年已白頭,依舊只能在記憶裡捕捉故鄉烏坵身影。

軍事管制 似近卻遙遠

湄洲到烏坵單程距離只有卅多公里,但人為阻隔,烏坵至今被列為軍事管制區,這卅多公里的距離「似近還遠難見盡頭」;高齡已八十歲的「望鄉人」高亞美,還有多少餘光,等待返鄉圓夢的這天?

高亞美的遭遇並非烏坵島上的特例,當年和他一樣淪為異鄉邊緣人的學生,歲月淘洗,如今只剩四人還在遙望大海一嶼痴等;他們的故事是時代悲劇,卻未必是小人物難以扭轉的宿命。

隸屬金門的烏坵,原是大陸湄洲島的自然村,島民多來自湄洲,最早只有五戶人家。高亞美出生在島上歷史悠久的燈塔家族。

一個選擇 親情兩地隔

因為喜歡念書,十四歲那年,他與弟弟結伴到湄洲上私塾,他記得很深刻,當時念的是「幼學瓊林」這本書。一九四九年中秋,弟弟溜回烏坵探望父母,他選擇留下讀書。

這個選擇像把利刃,一刀造成親情兩隔。秋節過後,湄洲島被「解放」,當年的時空環境,對一個才十四歲的孩子,「回家」簡直是不可能,在湄洲他成了孤立的邊緣人。

兩岸軍事對立,湄洲家戶都很慘,高亞美雖有親戚在湄洲,卻無力接濟,只能有一餐沒一餐的度過,「活著就是一種幸運」。只會講比溜話(湄洲話)的高亞美,沒有怨天尤人,覺得「一切都是命」。

廿四歲那年,為了生活他入贅,這決定在當時保守的年代,讓他不見容於家族。這道鴻溝,直到卅年後,他的母親踏上湄洲島才化解。

買通漁民 只為見胞弟

高亞美回憶母親因他入贅不願到家中小坐;母親離去那天,他到碼頭相送,母親示意要他扶著進艙,入贅被誤會的心酸在這一握間化開。母子相擁淚別,這是母子闊別四十年,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見面。這一別,讓高亞美思鄉情再次被勾起;幾年後,他買通漁民載他出海到烏坵,事先約好的弟弟高金振,一在礁岩、一在漁筏隔空對話;這是兄弟唯一一次見面。

高亞美一生困阨,皆因「幼學瓊林」而起,前年侄女高丹華前往大陸「探親」,特地買了本「幼學瓊林」給他。高亞美把書念完的抉擇,「延遲」半世紀終得實現。這本書成了他撫平鄉愁的慰藉。

侄女請命 盼人道省親
如今,高亞美只有一個卑微心願,希望有生之年重回烏坵,看看故鄉、祭拜父母。

高丹華表示,為了這些烏坵長輩,她曾向立委柯建銘辦公室陳情,希望幫老人家圓夢,柯找來各單位協商,卡在軍方不同意,至今無解。她說,現在兩岸交流頻繁,為何不能開放「人道省親」,圓一個老人家終其一生的夢想。

烏坵不該是一九四九年的禁忌,不該是兩岸三通被遺忘的孤島。

【2014/10/04 聯合報】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5208856
葉匡時憶童年 學校禁說大陳話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n.yam.com/cna/politics/20140617/20140617360196.html
葉匡時憶童年 學校禁說大陳話
中央社-2014年06月17日 上午09:13

島嶼碼頭新故鄉-大陳專題(中央社記者汪淑芬台北17日電)大陳島撤退近1甲子,交通部長葉匡時是唯一懂大陳話的部會首長。他回憶童年,因老師不懂大陳話,學校禁說,大陳的小孩就偷偷講。

文化部舉辦、中央社策展的「大陳島撤退影像紀實展」,今天起到7月16日,在中正紀念堂展出。

葉匡時是在花蓮的大陳新村出生並度過童年,他說,1955年約有1萬4000多名大陳島居民撤退來台,他的母親就是其中1人。

葉匡時說,他的父親是浙江溫嶺人,早在1949年就到台灣,大陳島居民撤退來台時,政府徵召懂大陳話者協助溝通,而溫嶺與大陳島其實都是講台州話,後來有人就把台州話認定是大陳話。

葉匡時的父親當時已在公家機關工作,很高興能見到說家鄉話的鄉親,主動出面幫忙,也因此結識了另一半。

葉匡時說,大陳島居民散居在全台各處的大陳或一江新村,他從小居住的大陳新村約有1000戶,是全台大陳島居民最多的聚集地,整個村子都講大陳話。

葉匡時回憶,他當年唸的復興國小,學生幾乎大部分來自他居住的大陳新村,同學們都用大陳話聊天,但老師卻聽不懂,於是學校下令,禁止在校時使用大陳方言。

不過,葉匡時也說,因同學們仍習慣用大陳話,所以只要老師不在時,就會偷偷講。

葉匡時在大陳新村的生活其實很辛苦,全家5口窩在利用活動中心一隅隔出的1個房間,浴廁都是共用,直到小學4年級,母親到海關工作,申請到宿舍,才搬離大陳新村。

當年物質雖貧窮,葉匡時至今仍懷念和童年伙伴用台州話嘻笑及一起打彈珠、玩橡皮筋的歡樂歲月。

葉匡時說,如今大陳人已融入台灣社會,開枝散葉在各地,他認識不少大陳的親友在美國開餐館,而他至今與父母溝通的語言,仍是父母最熟悉的大陳話。

10年前,葉匡時曾陪母親回到大陳島,當時兩岸還未直航,他覺得千里迢迢;如今兩岸直航,航空雖無航班飛大陳島,卻有飛與大陳島同屬浙江東部的寧波,而大陸的中遠之星客運輪更開航了基隆到距離大陳島不遠的台州海運航線,縮短了母親的回鄉路。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5118223
頁/共25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