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軍事迷休閒小棧
市長:Luke-Skywalker  副市長: 塔頂的鋼鐵鯊魚燉奶(冷眼看人生)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國際萬象【軍事迷休閒小棧】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國際局勢暨戰史討論區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反攻大陸 塵封50年曝光
 瀏覽41,425|回應242推薦1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貓喵XD

http://news.yam.com/udn/politics/200603/20060326399180.html
國光計畫揭密》反攻大陸 塵封50年曝光
聯合新聞網 記者高凌雲/台北報導 2006-03-26 14:59     

國光計畫10年 秘密動員207菁英

國防部公開塵封近半世紀的最高機密「國光計畫」,民國50年4月1日,軍方在偏僻的台北縣三峽地區成立「國光作業室」,動員三軍207位菁英秘密研擬對大陸進行軍事反攻的作戰計畫,歷經10年,終因客觀形勢不利,完成的26項作戰計畫從此靜靜地躺在軍方保密櫃裡。

國防部訪談17位參與國光計畫退役將領,編寫完成國光計畫口述歷史,公布反攻大陸秘辛。外界也首次得知,反攻大陸居然是透過挑釁中共開戰揭開序幕。


原本蔣中正研擬挑釁中共開戰

民國52年5月2日,蔣中正總統提出開戰指導,親自指示參謀研擬如何砲擊中共3到4天後,誘發中共砲戰,我方再向世界宣布中共挑釁,作為我行動藉口,接著是空軍反制作戰,數日後展開登陸戰。但蔣中正的指示在5月30日被國防部參謀推翻,經常被人評為乾綱獨斷的蔣中正,卻採納了參謀意見。

民國50年,軍方成立國光作業室,由朱元琮中將擔任主任,正式展開擬定反攻大陸的作戰計畫。國光計畫之前,曾經進行規模較小的凱旋計畫、中興計畫,都不如國光計畫具體與範圍廣泛。為了掩護國光計畫,軍方另外在台北縣新店碧潭成立「巨光計畫室」,研擬與美軍進行聯盟反攻作戰,藉以隱瞞美方我方預備進攻大陸的軍事意圖。


桃園模擬登陸演習 數十人溺斃

國光作業室下轄陸光(陸軍)、光明(海軍)、擎天(空軍)三個作業室。陸光下轄光華(登陸作戰)、成功(華南戰區)兩作業室。光明下轄啟明(63特遣隊)、曙明(64特遣隊)兩作業室。擎天下轄九霄(作戰司令部)、大勇(空降特遣)兩作業室,動員三軍菁英207人。

國光計畫含敵前登陸、敵後特戰、敵前襲擊、乘勢反攻、應援抗暴等五類26項作戰計畫,所有計畫都策畫到師的任務層級。民國54年6月24日左營桃子園外海實施模擬登陸演習,5輛LVT被浪打翻,造成數十人殉職,是國光計畫演習中傷亡最大的一次。


54年預備反攻 近200名官兵殉難

國光案在民國54年達到高潮,6月17日,蔣中正在陸軍官校召集國軍基層以上幹部,以官校歷史檢討會為名義進行精神講話,預備發動反攻,所有幹部都已預留遺囑,軍方同時選擇最適合登陸戰發起的D日。

8月6日,海軍劍門、章江軍艦執行海嘯一號任務,運送特戰人員,偵測大陸沿海我方實施國光計畫所需情報,遭中共魚雷艇伏擊沉沒,殉難官兵近200人,11月14日,一艘海軍永字號在烏坵被共軍擊沉。


8月海戰慘敗 計畫縮減終至裁撤

慘敗的海戰,讓蔣中正理解到喪失制海優勢,發動登陸戰至為困難,從此國光計畫規模逐年縮減。民國60年代後,國際局勢丕變,我國退出聯合國,反攻大陸難獲國際認同,民國61年7月20日裁撤併入國防部作戰次長室,至此,反攻大陸成為絕響。


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3204784
 回應文章 頁/共25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忠膽赤忱衛家邦 一江山精神長存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news.gpwb.gov.tw/news.php?css=2&nid=119876&rtype=2
2010/01/18   忠膽赤忱衛家邦 一江山精神長存
 
 主辦單位:青年日報社
協辦單位:漢聲電台
開會時間:九十九年一月十四日下午三時
開會地點:青年日報社會議室
主持人:
政大國關中心第三所主任 丁樹範先生
青年日報社社長 朱泰榮上校
出席學者:
軍事評論家 宋兆文先生
渡海興台會理事長 王應文先生
國防大學政戰學院教授 馬振坤先生
國防大學通識中心主任 盧國慶先生
記錄:謝俊平、吳典叡、酆台英
攝影:陳正雄 錄音:邵有祥編按:
民國四十四年一月十八日上午七點五十八分,共軍首次以陸海空「三棲」作戰方式,派出七千名兵力意圖攻取國軍駐守的一江山陣地,在火箭筒、火焰彈、艦岸砲輪番轟炸下,駐守一江山島礁上的國軍官兵,在指揮官王生明將軍率領下,抱定與陣地共存亡的決心,與來犯之敵浴血苦戰三晝夜,終因彈盡援絕全部壯烈成仁。
此一戰役不但名垂青史,更由於王生明將軍在殉國前與大陳指揮官最後一次通訊時,告訴大陳指揮官:「現在敵人距我只有五十公尺,我手裡有一顆給我自己的手榴彈。」充分彰顯其殉國之志。這段壯烈史實不但使中共日後在發動八二三戰役時,採取「只以砲擊不敢登陸」的戰略,亦因為王生明將軍及其部屬發揚軍人武德,選擇壯烈成仁,軍人魂浩氣長存,捍衛了台澎金馬的安全,乃有今天的民主自由復興基地。
本報特在此一歷史時刻舉辦座談會,一方面強調和平得之不易,另方面期藉由先烈史實,激勵國軍官兵繼志承烈、踵武前賢,發揚軍人武德。
開場白
朱社長:
「一江山戰役」發生在五十五年前的一月十八日;戰場所在地的一江山,是一座面積只有一點二平方公里的小島,戰爭時間前後也只有三天,駐守的國軍官兵約一千多人,共軍則約七千餘人,全島守軍自司令官王生明將軍以下,戰至彈盡援絕,全員為國殉職,這種捨生取義、無畏赴死的精神,震古礫今。
本報奮鬥月刊曾在去年四月王生明將軍百年冥誕時,以專文介紹王生明將軍,作者以「百年光陰易逝,人生忠烈難得」形容王生明將軍和一江山全體殉職官兵。今天舉辦這場座談會不僅要彰顯王生明將軍為國盡忠的大愛血忱,更要藉此啟迪全軍官兵,效法王生明將軍所樹立的軍人魂典範。
丁樹範:
沒有國史就沒有國魂,沒有國魂的軍人如何捍衛國家、人民?雖然兩岸關係發展日趨和緩,但中共從未放棄武力犯台的意圖,並改採「和平統戰」手段,欲積極設法填補一九一二年至一九四九年這段對其來說屬於空白的歷史。在中共愈來愈有把握逐步進行兩岸統一之際,我們除了要積極強化相關軍備外,更應了解中共當局近年來對歷史的重視及對大陸民眾的教育理念,很明顯的就是要爭取對過往歷史的主導權。
近年來隨著我國高度民主化,部分國人在某種程度上對國家當前處境漠不關心,尤其是對國軍官兵對國家安全的貢獻與重要性並不清楚,相信透過座談會的舉辦,可讓國人了解五十五年前這場只有三天的戰事,國軍是如何以生命及鮮血保衛中華民國台灣的生存,同時,也希望透過座談會,不但要喚醒軍人魂,更要讓國軍的歷史留下一個輝煌紀錄。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3803717
緬懷英烈 一江山紀念活動週三登場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news.gpwb.gov.tw/news.php?css=2&nid=119880&rtype=2
2010/01/18   緬懷英烈 一江山紀念活動週三登場
 
記者黃一翔/台北報導
 為緬懷一江山守軍成仁殉國精神,彰顯先烈忠誠軍魂,以激勵全國民眾效法先賢犧牲、奉獻的高尚志節。國防部配合「一江山戰役協會」於本月二十日隆重舉辦「一江山烈士殉國五十五週年紀念活動」,邀請一江山戰役烈士遺屬及官兵代表參加,透過公祭、照片展、紀念大會、合影等活動,傳承先烈忠貞衛國精神。 此次將分別在南港一江山烈士紀念園區及三軍軍官俱樂部勝利廳舉辦紀念活動。國防部表示,透過紀念活動將彰顯烈士捍衛國土、英勇奮戰保衛家園的愛國精神,做為國軍官兵的表率。
 「一江山」地屬浙江臨海縣的小島,面積約一點二平方公里,形勢險要,是當年國軍駐守大陳島的海上前哨。回顧民國四十四年一月十八日,中共三棲進犯,當時擔任司令的王生明,以全島千餘人的兵力,對抗七千多名三棲進犯的共軍,雙方激戰了三天,最後王生明引爆手榴彈自盡,共有七百二十名國軍官兵在戰役中殉職。此舉也讓國際正視台海問題,更讓美方接續與我簽定共同防禦條約。
 「一江山」的事蹟,雖不像古寧頭、八二三戰役廣為人知,但「一江山戰役」對後世所帶來的深遠影響,絲毫不比其他戰役少;國軍死守一江山的壯烈事蹟,讓國際警醒到中共武力擴張的威脅,必須以積極的行動與作為,來維護區域的和平,而今日台海的穩定局面,正是這些烈士以堅強抗敵意志死守所換來。
 此外,為傳承「一江山戰役」的精神,包括台北市一江街、一江公園、一江山陣亡烈士紀念碑;台北縣中和市一江新城;台中縣太平市一江橋、高雄縣鳳山市王生明路等,均為紀念其而命名,使後人緬懷一江山戰役國軍先烈的愛國精神,而烈士們不惜犧牲生命捍衛國家的堅定意志,也是每位官兵的學習典範。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3803705
專論:緬懷先烈精神 傳承忠誠軍魂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news.gpwb.gov.tw/news.php?css=2&nid=119893&rtype=1
2010/01/18   專論:緬懷先烈精神 傳承忠誠軍魂
 
 今年適逢「一江山戰役」五十五週年,為緬懷一江山守軍成仁殉國精神,國防部規劃於二十日當天,隆重辦理「一江山烈士殉國五十五週年紀念活動」,彰顯先烈忠誠軍魂,進而傳承國軍光榮歷史與軍風。紀念一江山戰役走過五十五個年頭,全體國軍官兵不僅要從先烈身上效法忠貞愛國情操,更應藉烈士展現的軍人武德,堅定保國衛民信念,將一江山精神永傳後世,激勵國軍不斷進步、成長,矢志扮演國家安全的守護者。 民國四十四年元月十八日,共軍以七千多名兵力向一江山發起三棲進犯,面積僅一點二平方公里的小島頓時成為殺戮戰場。由於一江山是當年國軍駐守大陳島的海上前哨監視站,主要由南江山、北江山兩個島嶼組成,駐守該島的國軍只有千餘人。為抵抗共軍的來襲,擔任守軍司令的王生明上校(戰役後追晉為少將),率領全島千餘名官兵與共軍激戰三天,在守軍同島一命、誓死奮勇抗敵下,最後王生明在指揮所內引爆手榴彈自盡,七百多位官兵選擇壯烈成仁報效國家。
 儘管在台海戰役中,一江山戰役雖不像古寧頭、八二三戰役廣為人知,但其對後世亦有著深遠影響。尤其國軍死守一江山的壯烈事蹟,讓國際警醒到中共武力擴張的威脅,必須以更積極的行動與作為,確保台海的和平與穩定。為紀念這個重要的日子,在國防部長高華柱指示下,國防部積極策辦「一江山烈士殉國五十五週年紀念活動」,邀請一江山戰役烈士遺屬及官兵代表參加,高部長亦將主持紀念大會,率全軍官兵向一江山烈士致敬,以緬懷先烈們的忠貞愛國、誓死如歸的精神與氣節。
 回顧史頁,當年一江山烈士都是心存「將小愛轉為大愛」的情操面對犯敵,第一時刻就已經做好為國捐軀的準備,每位烈士因存浩然正氣與軍人武德,生死早已拋諸腦後,以致在兵力懸殊情況下,仍能與共軍激戰三日。紀念一江山戰役五十五週年,國軍官兵必須體認,保國衛民是國軍的職責,近來高部長視導國軍各單位時,也一再勉勵官兵要具備忠貞志節與榮譽感,貫徹軍人武德所建立的行為規範,無非是希望國軍每位成員牢記「犧牲、團結、負責」的精神,並在生活與訓練中付諸於具體行動,專注戰訓本務,建構足以「有效嚇阻、防衛固守」的國防武力,做為國家安全與永續發展的堅強屏障。
 持平而論,軍人不單是一種職業,更是以生命相許的志業。任何一位將校從決定投身軍旅的第一刻起,其基本的目標與核心價值,應是在戰場爭勝,在國家危急存亡之際,以性命維護國家的生存與人民福祉。全軍官兵當知,國軍自黃埔建軍以來,歷經各場戰役之所以能夠屢建戰功,其關鍵因素在於每位官兵都有不畏苦、不怕死的決心,即使遭遇艱危的環境,亦能發揚軍人應有的氣節,為國家安全奮戰到底,參與「一江山戰役」的先烈們即是此精神的踐履者。因此,吾人應體認,儘管時代環境已產生變遷,但軍人武德是國軍追求榮譽、展現專業、贏得國人信任基礎的核心價值,則始終不變。(記者楊繼宇記錄整理)
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 施澤淵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3803701
本報舉辦「一江山」專題座談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news.gpwb.gov.tw/news.php?css=2&nid=119632&rtype=2
2010/01/15   本報舉辦「一江山」專題座談
 
記者謝俊平/台北報導
 為紀念一江山戰役五十五週年,本報特與漢聲電台於昨日聯合舉辦「忠膽一江山 赤忱軍人魂」專題座談會,與會學者專家均認為一江山戰役的規模雖小,但影響深遠,不僅改變兩岸日後的戰略思維,更促使美國投入協防台海安全,進而成就今日的經濟奇蹟。 本次座談會由政大國關中心第三所主任丁樹範教授與青年日報社社長朱泰榮上校共同主持,邀請軍事評論家宋兆文、國防大學政戰學院馬振坤教授、國防大學通識中心盧國慶主任及一江山戰役的司令官王生明將軍獨子王應文等與會。
 朱社長指出,五十五年前一江山戰役雖只有三天,全島司令官王生明將軍以下一千零三十位,全部殉國國軍官兵展現不畏生死的高貴軍人魂。
 丁樹範表示,政府應正視中共爭奪歷史主導解釋權的諸多動作。此外,中共也自其中習得第一次的三軍聯合作戰的經驗,兩岸政府也因一江山戰役改變未來的諸多戰略構想及配置。
王應文先生提及,十三歲喪父,即追隨其父王生明將軍殉國戰史時指出,軍人武德是以生命鮮血來實踐的。
 宋兆文表示,共軍在一江山戰役中,以懸殊兵火力攻擊我守軍,我守軍重挫五千名共軍;王生明將軍更將「碧血千秋,光耀青史」的軍人魂、軍人武德發揮至極致,殊值全國官兵效法。
 馬振坤表示,作戰中的軍人以必死的決心展現對國家的氣節、忠貞、及對領袖的忠誠,才是值得我們效法的方向。
 盧國慶則表示,死有輕於鴻毛、重於泰山的分別,一江山戰役一千多位殉國官兵便是重於泰山的死法,也是我輩革命軍人應學習的對象。
 為完整呈現本次專題座談會討論內容,青年日報將於下週一(十八日),特別刊出專題報導,歡迎讀者參考。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3797383
邱清泉以身殉國 忠貞氣節立典範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news.gpwb.gov.tw/news.php?css=2&nid=118377&rtype=2
2010/01/10   邱清泉以身殉國 忠貞氣節立典範
 
 民國三十七年底,國共血戰徐州、蚌埠,至次年一月十日止,長達六十餘日,雙方及地方百姓均付出慘痛代價,史稱「徐蚌會戰」。縱觀此役,國軍、痛失邱清泉、黃百韜等主力,導致華北地區孤立無援,造成戡亂作戰勝敗的關鍵轉捩點。以史為鑑,本報特製作專題報導,除使國軍官兵深切省思外,並表彰國軍高階將領以身殉國的忠貞志節,喚起武德軍魂、凝聚和平無價共識。
(編按)記者吳(人名)璋/專題報導
 六十一年前的「徐蚌會戰」,國共雙方以徐州為中心投入超過一百萬兵員,寒冬中冰天雪地血戰六十餘日,不僅傷亡慘重,更連帶造成數以百萬計的生靈流離失所。此役儘管國軍痛失眾多兵團主力,但仍有許多將領寧死不屈,其忠貞氣節與強悍軍人魂,至今名留青史為國軍留下萬世表率。正因為邱清泉將軍這種義無反顧、盡忠報國的大義血忱,足堪後代官兵典範。
 民國三十五年三月共黨不顧國際情勢與美國之調停在熱河、察哈爾、河北、山東各省對國軍發起了全面攻勢,在東北圍困長春餓死了二十萬軍民之後,隨即將主力由北而南直下南京。
 邱清泉將軍奉命接戰,他決定以龍陵之役對抗日軍之戰法,首先以攻取天長、先解南京之危再以鉗形攻勢,其中一路以所屬第四十五師由六合沿天六公路北向攻擊天長為主攻;一路以所屬第九十六師由來安向北攻擊盱眙為助攻。兩面包圍夾擊,聚殲敵人於洪澤湖南岸地區。共軍無力抵抗大敗而逃,邱清泉將軍乘勝追擊,更是贏得多場勝仗。
 然而在這與共軍十幾場的作戰中帶給了邱清泉將軍極大的痛苦,原因是共軍的「人海戰術」將手無寸鐵的無辜百姓作為共軍的先頭部隊突入國軍陣地,再以後續部隊繼續攻擊,因此每次作戰均造成無數百姓之傷亡。也正因為面對了來自內外的諸多打擊使得邱清泉將軍暫時請假返鄉。直至民國三十七年,先總統 蔣公親令邱清泉將軍參與徐蚌會戰時,邱清泉將軍隨即立下了誓言:「余在總理孫公靈前,對天盟誓,謹以至誠,報效黨國,盡忠領袖,殲滅奸匪,完成革命,不怕死,不苟安,不被俘,不投降,有敵無我,有我無敵!如違誓言,天誅地滅,雷打火燒!皇天后土,實所共鑒。謹誓!」
 縱觀徐蚌會戰整個過程,自民國三十七年起,至次年一月十日結束,初期中共華東野戰軍圍困國軍東路黃百韜兵團,切斷退路阻止徐州來援,殲滅死守待援的黃百韜兵團。另中共中原野戰軍則圍困北上增援的南路黃維兵團。此時徐州已陷孤立,國軍放棄徐州,剿匪總司令劉峙退至蚌埠,副總司令杜聿明及西路邱清泉兵團南撤,打算解救黃維兵團之圍,但卻被共軍發動民伕,一夜之間挖掘壕溝數道,使國軍機械化部隊毫無用武之地。
 根據相關史籍資料揭露,當時追隨在邱清泉將軍身邊的人員多為親信之軍官或衛士,不忍離去。其中一位大喊:「司令官你呢?」邱氏喝道:「不成功就成仁,你們到南京集合,不要管我」。邱清泉將軍下完最後命令後,面南而立,舉手敬禮,隨即舉槍自盡。
 為褒揚清泉將軍戎馬一生為國盡忠,政府於民國三十八年七月頒布褒揚令追贈邱清泉上將,同時亦於三十九年年下令入祀忠烈祠,四十年復頒褒忠狀,五十年台中裝甲兵訓練基地改名為清泉崗基地,五十五年年三月台中公館機場改名為清泉崗機場以紀念邱清泉將軍。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3787182
名將經略—北伐剿匪抗戰 屢建奇功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news.gpwb.gov.tw/news.php?css=2&nid=118376&rtype=2
2010/01/10   名將經略—北伐剿匪抗戰 屢建奇功
 
 歷經上海南京保衛戰等重大戰役,邱清泉將軍不斷建立奇功、蜚聲中外,雖然於徐蚌會戰一役被圍,終致兵力折損殆盡,舉槍自戕殉國,他的戰功彪炳護國軍魂也因此長留青史。尤其當時共軍流傳「逢邱不戰,逢五不打」,指的即為邱清泉及其所轄第五軍,驍勇善戰可見一斑。 清光緒二十八年生的邱清泉,早年就展現高度愛國意識,民國八年間就因五四運動下鄉宣導抵制日貨;十二年上海大學社會科肄業後考入黃埔軍校第二期工兵科,受教時參與敉平廣州商團叛亂事件、東江戰役與敉平廣州叛亂事件。畢業後參與惠州戰役、汀泗橋之役,武昌攻城戰與南昌之役等戰事,由排長升至團長。二十二年升任中央軍校政訓處少將處長,赴德國柏林陸軍大學深造,自此打下現代化軍事學說與機械化戰術基礎。
 二十六年返國後,七七抗戰期間參與上海南京保衛戰,次年任陸軍二百師副師長兼突擊第一縱隊司令,於蘭封信陽一役創下輝煌戰果,特別是在二十八年冬,率第五軍新編二十二師增援桂南,將日軍號稱最精銳的第五師團第十二旅團殲滅殆盡,創下我國戰史上攻堅戰成功首頁,史稱「崑崙關之役」。
 抗戰勝利後,邱清泉將軍投入戡亂戰役,三十七年十一月徐蚌會戰展開,馳援碾庄與共軍陳毅阻援部隊血戰,隨後向西南轉進,兵至蕭縣永城交界青龍集時,因後勤不濟、天候惡劣與難民壅塞,導致無法突圍。三十八年一月邱清泉率部逆襲突圍未果,舉槍自戕殉國,年僅四十八歲。政府為表彰忠義氣節追贈陸軍上將,入祀忠烈祠。(記者吳(人名)璋)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3787179
梅丁衍的台灣柑仔店 挽留常民文化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5356762.shtml
梅丁衍的台灣柑仔店 挽留常民文化
 
【聯合報╱本報記者周美惠】 2010.01.10 05:45 am
 


藝術家梅丁衍是外省第二代,卻收藏了塞滿一個房間的台灣懷舊商品,目標是建構一間(類博物館)「台灣柑仔店」。對他而言,這些老東西不僅是台灣常民文化史的集體記憶,也幫他把童年、青春記憶找回來。

踏進梅丁衍的工作室,彷若回到古早台灣。

陽台上,40、50年代的台灣老菜櫥,裝滿一櫃子限量版麥當勞叔叔公仔;舊款經典餅干盒裡,盛滿陌生人的黑白婚紗照、日據時代生活照;還有日據時代老藥包、日本軍刀、白色恐怖時期的軍公人員聯保連坐切結書……簡直像網拍廣告的slogan:什麼都有,什麼都不奇怪。

兒時常搬家 記憶全丟了

「我的目標是建構一間(類博物館)『台灣柑仔店』!」梅丁衍說。

外表很雅痞,創作常被視為「台灣意識崛起」的梅丁衍是外省第二代,父母親從上海遷台,兒時經常搬家。他1983年出國留學,1993年返台任教於台北藝術大學,期間家人動念想移民。搬家、想移民,讓父母親不斷扔掉身邊物件,等他返台後發現「父母親不但把自己那一輩的記憶丟掉了,也把我中學以前的童年、青春記憶全丟了!」

旅居紐約期間,梅丁衍養成逛跳蚤市場的習慣,跳躍性閱讀「時代產品的美學脈絡」,同時進行「西方社會本質的另類考察」。

跳蚤市場挖寶 種類龐雜

90年代返台後,他開始在三重重新橋下等跳蚤市場挖寶,近10年來網拍發達,加速他收藏的步調。他很訝異,許多人把早年生活照、結婚照扔出來,在網路上待價而沽,而他從舊文獻、老照片,不但找回記憶模糊的童年、兒時玩具和教科書,更從已在台灣集體記憶中淡出的老照片、老物件,尋回台灣城鄉風貌改變的軌跡、擦肩而過的眷村文化,以及自己親臨的冷戰戒嚴經驗等「台灣常民文化史的集體記憶」。

翻開坊間標榜「台灣柑仔店」類的懷舊書刊,梅丁衍說,書裡每個種類的物件「我全都有!」他收藏了上萬件台灣雜物,種類既龐雜且採「逆向操作」,前題是不收昂貴的東西,「越是渺小、脆弱、容易被拋棄的小物」,越是他想要的,如塑膠製的經典造形麥當勞叔叔,小朋友玩一玩隨手扔了,他卻從網路上價購收滿整整一菜櫥的塑膠公仔。

兩岸政治圖騰 千滋百味

客廳裡的大櫥櫃,擺放著外形為金門莒光樓、中正紀念堂、中華民國憲法的紀念酒瓶……有著老蔣肖像的紀念酒瓶,與印有毛澤東肖像的時鐘……像是兩岸政治圖騰大全。

請梅丁衍挑選最特殊的幾件收藏,他挑出了一把日本軍刀、一張60年代的「收音機執照」、一張50年代軍公人員聯保連坐切結書。「這涉及殖民經驗」,梅丁衍認為,「兩岸問題是中國近代殖民史的後遺症」,要不是近代中國被列強轟開大門,我們不可能享有民主,但也因為近代被殖民的經驗,讓這條民主之路走得迂迴曲折。

四年級的梅丁衍收藏麥當勞叔叔,原想反思美式速食文化。因他成長過程中嚮往左派理想,但台灣左翼在第一次政黨輪替後,在台灣已經沒「建設」空間,部分左翼朋友轉往中國發展。但自從鄧小平改革開放以來,「兩岸左翼同樣蕭條」。台灣左翼原本還想搶救中國左翼,現在發現自身難保。「我像唐吉訶德想攻擊風車,卻發現風車被炸爛了!」

懷舊物創作 像整理自傳

90年代以來,梅丁衍一直想文以載道,現在自覺既不可能改變社會,也抵擋不了資本全球化,他的麥當勞計畫就此擱淺。

他轉向從自我的歷史出發。「用懷舊物件創作,像是在整理自己的傳記。」過去的他像站在舞台上登高一呼,現在面對卡漫、享樂、消費文化當道,只想「跟世界保持一個距離整理自己」,像個揀破爛的「卑微見證者」,默默進行無言的抗議。


--------------------------------------------------------------------------------


藝術介入政治 不變的探索

當代藝術同輩眼中「很會畫畫」的梅丁衍,80年代初赴美國留學,遇上一個宣稱「繪畫已死」的時代,就此投入達達主義、杜象懷抱,拋棄彩筆。他愛上跳蚤市場,轉向發展綜合媒材裝置藝術。

時隔20多年後,梅丁衍重拾「手繪」樂趣,只不過,這回他手握的是滑鼠而非畫筆,繪圖軟體和電腦也取代了畫布。一路走來始終不變的,是他對「身分認同」的大哉問,與「藝術介入政治」的探索。

90年代,他曾以綜合媒材、攝影等創作「三民主義統一中國」三連作,仿拼圖形式,將彩色的毛澤東局部五官拼圖,覆蓋在黑白的孫中山肖像上。一對陶瓷「政治花瓶」對準孫中山的側臉弧度量身打造。

現在的他,以時髦的電腦新媒材,重建帶有西洋古典主義色彩的靜物影像,稱之為「手繪新古典數位虛擬寫實主義」的「台灣常民歷史畫」。他將收藏的台灣雜物當「道具」,先個別擺拍,再經由電腦合成、繪圖,創作出帶劇場氛圍的虛擬影像,像是油畫、攝影和版畫的綜合體,每幅作品背後皆有典故。

他收藏印有可口可樂logo的DDT噴筒、有百事可樂logo的烘爐。這是70年代的台灣在引進美國的可樂後,因金屬包裝成本高,勤儉的台灣人將可樂鐵罐再利用,包在DDT噴筒、烘爐上面。經梅丁衍重新排列組合成為「台灣可樂」,讓人驚見70年代的台灣這麼普普。

1979年夏天,梅丁衍從馬祖服役退伍,換上便服準備登艦返台,突然遭憲兵攔阻,邀他到馬防部「坐坐」,原來,他在退役前夕批評部隊長官,當時他生死未卜,最後被關了兩個月獲釋。如今,他將一枚子彈的影像放大數百倍,對比矮一截的彈珠汽水,紀念「那年夏天」。

他也藉收藏為歷史拼圖,進而「虛構歷史的想像」,一位前輩的兄長受日軍徵召赴南洋遠征,他即藉由一套日據時代的舊軍裝,加上一張穿著日本軍服青年的老照片,建構出新作「傳聞舅舅」。

梅丁衍收藏大量日據時代的老藥袋、藥品,正想以「東亞病夫」為主題進行創作。此舉既想探討台灣的藥品文化,也在反省近年來中國崛起,表面上似乎很強大,細加察訪,卻發現內部問題不少,「病了一百年」的東亞病夫,面對西方文明衝擊產生諸多疑難雜症,尚待診斷。
 
【2010/01/10 聯合報】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3787114
于右任寓所梅庭開放 串連新北投觀光帶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n.yam.com/cna/life/201001/20100107844054.html
于右任寓所梅庭開放 串連新北投觀光帶
  
中央社╱中央社 2010-01-07 19:05

(中央社記者孫承武台北7日電)前監察院長于右任在 台居住過的唯一留存建物,位於北投的「梅庭」經整修後今天開館。台北市長郝龍斌期待梅庭能串聯成新北投地區完整觀光帶,提升北投自然人文整體觀光意象。

郝龍斌主持梅庭遊客中心及歷史建築常設展開幕儀式,于右任的兒子于中令特別自美國趕回來參加。10多年沒回到台灣的于中令年已7旬,看到昔日故居獲得妥善修復,難掩情緒波動,感謝北市府的支持。

郝龍斌致詞表示,梅庭是1棟深具歷史、文化、觀光與建築等時代意義的建築。自民國38年到53年間,前監察院長、也是「一代草聖」的開國元勳于右任即以此為避暑、避壽或避開關說的寓所。

梅庭是于右任曾居住過的唯一在台留存建物,入口門柱上「梅庭」 2字即為于右任親題,建物本身極富歷史與文化觀光保存價值。

郝龍斌期盼梅庭開館後,除做為地方人士與當地社團的活動場所,更能成為新北投地區新興的文化與觀光景點,並結合鄰近知名觀光景點,串聯成新北投地區完整觀光帶,提升北投自然人文的整體觀光意象。

北市文化局在95年 7月10日公告建於1930年的梅庭 為北市歷史建築,由工務局公園路燈工程管理處斥資新台幣1800萬元整建。保有日式木構建築風格的梅庭,位於北投區中山路,就在北投公園內,緊臨北投溪,建物樓地板面積約335平方公尺,周邊庭園面積800平方公尺。

梅庭是當地休憩與觀光旅遊景點,加上于右任故居的藝文價值,北市觀光傳播局設置遊客中心,結合鄰近包括市立圖書館北投分館、北投溫泉博物館,以及當地的溫泉建築三寶「星乃湯」、「吟松閣」、「瀧乃湯」等觀光景點規劃整體行銷。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3781763
閻錫山故居仿窯洞 山西王兒孫不從政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5351416.shtml
閻錫山故居仿窯洞 山西王兒孫不從政
 
【聯合報╱記者莊琇閔/台北報導】 2010.01.07 02:54 am
 

閻錫山一生叱吒沙場與官場,但後代都沒有從政。五個子女中三個早夭,只留下兩個兒子;為了避開戰亂,兒子在撤退來台前就飛往美國,兒孫至今都旅居海外。

閻錫山的晚年都是獨自藉寫作打發時間,張日明回憶,閻錫山在辭去閣揆後,先是住在麗水街,對面鄰居是當時的上將彭孟緝,過了半年才搬到陽明山。

閻錫山因為懷念故鄉山西,將屋子的門窗砌成家鄉窯洞的型狀,也曾嘗試建築窯洞,不過台灣的土質與氣候都不適合,最後只得作罷。閻錫山的飲食簡單,平日愛吃饅頭、麵條等麵食,加上一些炒青菜和豆腐、雞蛋就是一餐。

張日明表示,當年蔣故總統復行視事後,閻錫山只得了總統府資政的職位;曾有人不解的問「為什麼不爭取一個位子」,閻回答「力憑理壯,理憑力伸」,人家要是不主動給,他的個性是不求人的。

閻錫山在陽明山的最後十年,一心讀書寫作,不輕易下山。他的生活規律,每天清晨七點起床後就寫作,午後休息兩個小時後,開始見客或讀書。喪失權力後,門前逐漸冷清,晚年在荒山中以讀書、寫文章、種樹、養花打發歲月。

【2010/01/07 聯合報】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3780429
閻錫山墓園吸陸客 不乏部屬後人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5351414.shtml
閻錫山墓園吸陸客 不乏部屬後人
 
【聯合報╱記者莊琇閔/台北報導】 2010.01.07 02:54 am
 
 
陽明山上的閻錫山故居及墓園,一般人多不熟悉,但「山西王」閻錫山稱霸山西卅八年,開放大陸人來台觀光後,吸引不少大陸遊客專程參觀,其中不乏閻的昔日部屬及後人。

守墓五十年的張日明說,閻錫山過世時,因蔣故總統在位,知道閻錫山墓的人不多,知道的人多半也不敢來,深怕影響仕途,因此草山故居及墓園一直冷冷清清,只有山西同鄉偶爾前來祭拜;而閻的兩個兒子都在美國,而且年事已高,沒有回來掃墓過。

張日明表示,對老將軍有興趣的有兩種人,一是好奇,另一種是昔日部屬。令他印象深刻的是一名來自香港的年輕人,父親感念老將軍的照顧,但年事已高不便遠行,要求兒子替他到將軍的墓前致意。

他說,許多陸客看到閻錫山在台故居,感到非常驚訝,因為閻在山西的故居有近卅座院落,氣勢恢弘,很難想像他人生最後的十年,卻在紅磚屋裡度過。

張日明現今仍將閻錫山的主要著作「三百年的中國」、「閻百川先生要電錄」放在靈前供桌,他說這大概是僅存能留給後人多了解將軍的資料了。

【2010/01/07 聯合報】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3780427
頁/共25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