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50102736+112009092300087,00.html
國光計畫 吹響反攻大陸號角
2009-09-23 中國時報 【亓樂義/專題報導】
「反攻,反攻,反攻大陸去,反攻,反攻,反攻大陸去!大陸是我們的國土,大陸是我們的鄉親…」,這是一首反共愛國歌曲,是早年台灣人民的共同回憶。對一些人來說,它不僅是歌曲,更是一項極機密的行動,在兩岸緊張對峙的一九六○年代,反攻幾乎成為現實,而今成為一段塵封的歷史。
一九六一年春,蔣介石退守台灣十二年後,察覺蘇聯與北韓結盟,又把手伸向東南亞,並與中共交惡。老蔣想起孟子有云,「雖有智慧,不如乘勢。」他估計,美國初期不會協助國軍反攻,只能獨立奮鬥,因此他下令設立最高機密等級的「國光作業室」,暗中策畫反攻大陸,各類計畫及其案卷塞滿十七個大保險櫃。
老蔣戰略 三分軍事七分政治
據已故段玉衡將軍的回憶,「國光計畫」分成五大類,從「敵前登陸」、「敵前襲擊」、「敵後特戰」、「應援作戰」到「乘勢反攻」,內容鉅細靡遺。基於保密,參與國光計畫的參謀無人掌握反攻全貌。
鑑於內戰失敗,老蔣尤其看重政治作戰,因此他的反攻大業立足於「三分軍事,七分政治」,重視大陸民心歸向和起義力量,裡應外合。老蔣私下說,他和美國有默契,只要大陸有抗暴發生,蔣即可反攻,國軍特戰部隊一旦空降大陸,占領城鎮,有民眾擁護,發電請求國軍支援,他即師出有名。
對於開戰原則,老蔣指導概念亦從政治考量,「先持續三、四天炮擊,誘發炮戰,我向世界宣布,中共向我挑釁,便於我發起行動藉口。繼之,空軍開始反制作戰,數日後,接著就是登陸。美國協防條約中,並無規定不准我反攻。我反攻,是實行國家主權。」
中蘇交惡 國軍反攻最佳時機
有關反攻初期「建立灘頭陣地」的選定,主要以福建漳浦縣的將軍澳為突擊登陸地點,國軍上岸後建立立足地區和攻勢基地,爾後向北推進,乘勢反攻。
老蔣研判,因中蘇交惡,國軍反攻,除非打到黃河,否則俄不會助共,在國軍抵達黃河線時,俄共會先清算毛澤東,扶植第二勢力才會援共。老蔣的研判,不知從何而來?若如他所料,國軍又當如何?似無史料佐證。總之,複雜的國際折衝,恐怕連老蔣自己也難以預料和掌握。
共軍襲擊 我方兩軍艦被擊沉
僅有計畫還不夠,在國光計畫執行的十一年間(一九六一至七二年),國軍執行多次大型登陸演習,從左營出發,在澎湖登陸,美軍顧問團派員隨艦行動,表面上是協防,實際是防止國軍反攻,以免引爆第三次世界大戰。據段玉衡的回憶,美國國務院在金門設置七○七小組,專門監視我反攻行動,發現異樣,立即阻擾。
在那個緊張年代,國軍的各類演習不知凡幾,到福建沿海偵巡更是家常便飯,反攻氣氛濃厚。但突如其來的一場海戰,如大雨灌滅老蔣的滿腔熱血。一九六五年八月六日,我海軍乘夜到將軍澳附近海域偵巡,測試共軍的反應,不料遭對方魚雷快艇襲擊,我兩艘軍艦被擊沉,少將指揮官落海殉國,艦長被俘,傷亡慘重,史稱「八六海戰」。
八六海戰慘敗 導致計畫裁撤
據徐學海將軍接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的訪談記錄所示,該海戰影響深遠,海軍的偵巡行動早被對岸的觀通所掌握,可以說國光計畫因這一仗而畫下休止符。夜戰行動曝露至此,大規模登陸又何從隱蔽?
曾任國光作業室主任的朱元琮將軍亦有同感,認為此海戰直接影響老總統反攻作戰的信心和決心。不久,老蔣因病所累,無人能代為決行,使得國光計畫隨老蔣的年事漸高而藏諸高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