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軍事迷休閒小棧
市長:Luke-Skywalker  副市長: 塔頂的鋼鐵鯊魚燉奶(冷眼看人生)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國際萬象【軍事迷休閒小棧】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國際局勢暨戰史討論區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反攻大陸 塵封50年曝光
 瀏覽41,421|回應242推薦1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貓喵XD

http://news.yam.com/udn/politics/200603/20060326399180.html
國光計畫揭密》反攻大陸 塵封50年曝光
聯合新聞網 記者高凌雲/台北報導 2006-03-26 14:59     

國光計畫10年 秘密動員207菁英

國防部公開塵封近半世紀的最高機密「國光計畫」,民國50年4月1日,軍方在偏僻的台北縣三峽地區成立「國光作業室」,動員三軍207位菁英秘密研擬對大陸進行軍事反攻的作戰計畫,歷經10年,終因客觀形勢不利,完成的26項作戰計畫從此靜靜地躺在軍方保密櫃裡。

國防部訪談17位參與國光計畫退役將領,編寫完成國光計畫口述歷史,公布反攻大陸秘辛。外界也首次得知,反攻大陸居然是透過挑釁中共開戰揭開序幕。


原本蔣中正研擬挑釁中共開戰

民國52年5月2日,蔣中正總統提出開戰指導,親自指示參謀研擬如何砲擊中共3到4天後,誘發中共砲戰,我方再向世界宣布中共挑釁,作為我行動藉口,接著是空軍反制作戰,數日後展開登陸戰。但蔣中正的指示在5月30日被國防部參謀推翻,經常被人評為乾綱獨斷的蔣中正,卻採納了參謀意見。

民國50年,軍方成立國光作業室,由朱元琮中將擔任主任,正式展開擬定反攻大陸的作戰計畫。國光計畫之前,曾經進行規模較小的凱旋計畫、中興計畫,都不如國光計畫具體與範圍廣泛。為了掩護國光計畫,軍方另外在台北縣新店碧潭成立「巨光計畫室」,研擬與美軍進行聯盟反攻作戰,藉以隱瞞美方我方預備進攻大陸的軍事意圖。


桃園模擬登陸演習 數十人溺斃

國光作業室下轄陸光(陸軍)、光明(海軍)、擎天(空軍)三個作業室。陸光下轄光華(登陸作戰)、成功(華南戰區)兩作業室。光明下轄啟明(63特遣隊)、曙明(64特遣隊)兩作業室。擎天下轄九霄(作戰司令部)、大勇(空降特遣)兩作業室,動員三軍菁英207人。

國光計畫含敵前登陸、敵後特戰、敵前襲擊、乘勢反攻、應援抗暴等五類26項作戰計畫,所有計畫都策畫到師的任務層級。民國54年6月24日左營桃子園外海實施模擬登陸演習,5輛LVT被浪打翻,造成數十人殉職,是國光計畫演習中傷亡最大的一次。


54年預備反攻 近200名官兵殉難

國光案在民國54年達到高潮,6月17日,蔣中正在陸軍官校召集國軍基層以上幹部,以官校歷史檢討會為名義進行精神講話,預備發動反攻,所有幹部都已預留遺囑,軍方同時選擇最適合登陸戰發起的D日。

8月6日,海軍劍門、章江軍艦執行海嘯一號任務,運送特戰人員,偵測大陸沿海我方實施國光計畫所需情報,遭中共魚雷艇伏擊沉沒,殉難官兵近200人,11月14日,一艘海軍永字號在烏坵被共軍擊沉。


8月海戰慘敗 計畫縮減終至裁撤

慘敗的海戰,讓蔣中正理解到喪失制海優勢,發動登陸戰至為困難,從此國光計畫規模逐年縮減。民國60年代後,國際局勢丕變,我國退出聯合國,反攻大陸難獲國際認同,民國61年7月20日裁撤併入國防部作戰次長室,至此,反攻大陸成為絕響。


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3204784
 回應文章 頁/共25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補發勳章/國防部:僅證書可免費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5240365.shtml
補發勳章/國防部:僅證書可免費
 
【聯合報╱記者王光慈/台北報導】 2009.11.09 06:14 am
 
 
對於中將師長張靈甫家屬欲申請補發勳獎章,國防部表示,依規定勳獎章的證書可以免費補發,但勳獎章必須按工本費價購。

國防部確實收到張靈甫的長子張道宇的申請,函覆表示,經調閱張靈甫的兵籍資料,可以補發勳獎章證書,重發勳獎章必須價購。

至於張靈甫在忠烈祠的順位,國防部指出,先烈的牌位是依時間序排列,沒有首位的問題。

【2009/11/09 聯合報】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3682526
張靈甫遺孀申請補發勳章 國防部:花錢買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5240057.shtml
張靈甫遺孀申請補發勳章 國防部:花錢買
 
【聯合報╱記者陳東旭/專題報導】 2009.11.09 06:14 am
 
 
一九四七年死於國共內戰的陸軍中將張靈甫,其遺孀王玉齡年初寫信給國民黨前主席吳伯雄,希望能補發其夫原獲勳章。但國防部的回函列出每個勳章的價格,要王玉齡花錢買。王玉齡表示,用錢買來的勳章沒有意義。張靈甫是黃埔四期,抗戰期間屢建戰功,尤其一九三八年十月,在日軍接連攻下上海、南京之際,他在江西張古山殲滅日軍一個師團,振奮全國士氣。蔣中正總統特頒「抗日鐵軍」、「飛虎旗」、「第一武功狀」等殊榮。

王玉齡表示,一九四七年五月,張靈甫在國共內戰孟良崮戰役自戕殉國,為不讓勳章落入敵手,死前將所有的勳獎全部銷毀。

她說,六十多年過去了,她的孩子、孫子一直惦記著這位民族英雄,她的孫子臂膀還刻下祖父的刺青。但張靈甫並未留給她們什麼,她才決定寫信給吳伯雄,請吳伯雄協助補發勳章,彌補心中缺憾。

王玉齡指出,後來收到國防部回信,附了各個勳章的購買價格,有的萬餘元、有的數千元。她很感慨,即使早些年的基層官兵也有戰士授田證,卻對當年戰死沙場的軍人遺族一點點小請求都如此苛刻。

王玉齡表示,三年多前她曾回台找尋張靈甫的相關資料,曾經到國史館,想要回張靈甫自戕之前寫給蔣總統的訣別信,但國史館稱已遺失。

王玉齡說,那封信中還包含張靈甫對家人的思念,信中要蔣總統照顧她與幼子,此信也是寫給她的訣別信,她有權要回這封信。

八十二歲的王玉齡是長沙人,祖父輩是清朝尚書,幼時唸教會女校,目前定居上海。十七歲時嫁給張靈甫,兩年後生下兒子張道宇,同年五月張靈甫殉國。王玉齡自十九歲守寡至今。

【2009/11/09 聯合報】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3682523
分離一甲子 擋不住兩岸戀人魂牽夢縈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n.yam.com/cna/politics/200911/20091108539748.html
分離一甲子 擋不住兩岸戀人魂牽夢縈

中央社╱中央社 2009-11-08 09:19

1949年的那些人事物系列報導(6)(中央社記者謝佳珍台北8日電)1949年兩岸分治,許多家庭流離失散,戀人隔著台灣海峽魂縈夢牽,真實人生的悲歡離合,成了戲劇、歌曲MV的素材,喚起民眾對時代悲劇的無限感慨。

場景是1949年的上海,女孩淚眼婆娑的告訴男孩,「等局勢穩定了,我就回來」;男孩接下信物,以堅定口吻說,「我哪裡都不去,就在這裡等你」。

藝人S.H.E「我愛你」MV故事主角嚴磊與孟原是互許終身的大學生,隨著國民政府自大陸撤退,孟的家人決定來台灣,兩人從此相隔兩地。

回鄉無望,音訊全無,不知嚴磊生或死,不得已,孟原在台灣嫁了人,兒孫滿堂。40年過去,透過親友輾轉得知嚴磊沒有死,也沒有結婚,仍堅守諾言,在大陸苦苦守候。

長時間的分離,終於盼到相見一刻,孟原決定下半輩子陪著嚴磊,不但得到先生支持,還賣掉房子給她當嫁妝。嚴磊與孟原最後相守,彌補過去生命裡沒有彼此的空缺。

取材自導演馬宜中父執輩的真實故事,「我愛你」歌曲MV娓娓道出兩岸分隔、離別的傷痛與無奈,影片推出,感動不少人。

深刻描繪戀人因國共戰火,分隔兩地後再聚首故事,還有1988年導演虞戡平的電影作品「海峽兩岸」。

電影男主角孫志浩當年因國共內戰,遠離家鄉來到台灣落地生根、娶妻生子,40年後開放大陸探親,帶著家人探視在大陸的妻小。與多年不見的大陸老婆與小孩重逢,孫志浩心中難免尷尬、激動,但台灣老婆心裡卻頗不是滋味,對孫志浩的大陸老婆充滿敵意。

兩岸政治糾葛讓許多人遠離家鄉,分居海峽兩岸的親人久別重逢,從埋怨、衝突到理解、同情,類似孫志浩的故事,在開放大陸探親之後,不斷上演。1949年隨國民政府撤退到台灣的軍人與眷屬,絕大多數安置在全台各地眷村,由於語言、生活習慣的不同,逐漸發展出台灣特有的眷村文化。

前陣子掀起風潮的「光陰的故事」連續劇,描述的則是1950年之後的眷村,圍繞在幾個家庭間的生活點滴,喚起許多人的幼時回憶。

政府遷台60年,兩岸從禁止互通往來,到現在融冰、交流密切,60年來物換星移,兩岸人民的複雜情緒,透過電影、戲劇真實呈現,令人不勝唏噓。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3682192
故宮國寶來台清冊 躺在國民黨黨史館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n.yam.com/cna/politics/200911/20091108538975.html
故宮國寶來台清冊 躺在國民黨黨史館

中央社╱中央社 2009-11-08 09:18

1949年的那些人事物系列報導(5)(中央社記者李淑華台北8日電)走進台北故宮,「翠玉白菜」、「清明上河圖」這些稀世珍寶,吸引眾多國內外觀光客。國民黨黨史館意外館藏一本罕見史料,記載當年故宮國寶如何在戰火之下,分三批運來台過程。

這一本「國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存台文物品名及件數清冊」,於1949年11月編印,靜靜躺在國民黨黨史館龐大的館藏資料中,適逢政府今年遷台60週年,意外喚醒人們的注意。

國民黨黨史館主任邵銘煌坦言,黨史館有這麼一本清冊,令他十分意外,卻也萬分驚喜。學歷史的他,看到這本刻畫歷史重要一刻的點滴,讓他如獲至寶般的欣喜。

政府播遷來台60年,戰亂烽火下的撤遷,除了軍民的撤離外,文物的遷移堪稱一大工程。

邵銘煌說,根據這份史料記載指出,1948年11月20日,因為戰爭關係,房屋可能被徵軍用,為安全考量,要求將所有文物迅速裝箱,並就其中精品重器,盡量提選。

在情勢緊張之際,「當時戰事迫近南京,為避免重要文獻,燬於砲火,決定選擇一部份珍貴文物,遷台保存」。不料,這一遷,故宮國寶在台灣落腳,至今已是一甲子。

戰亂烽火中,1948、1949年間,故宮先後分3批以軍艦、商船運送2972箱文物抵台,雖然只是當年文物從北京南遷1萬3491箱的22%,但這些文物堪稱是「國寶中的國寶,精品中的精品。」

邵銘煌表示,據這份史料記載,第1批文物是1948年12月21日由南京下關碼頭,裝入中鼎號運輸艦,22日離開南京,26日運抵基隆。27日清晨開始卸載,由船上直接班上火車,傍晚車離基隆,午夜抵達楊梅。28日清晨文物搬入楊梅倉庫暫存。

這次運台文物,除中央博物院外,還包括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中央圖書館、故宮博物院、北平圖書館、外交部等5個機關的文物,同船運台。

第2批文物移台,包括銅器、琺瑯等寶物共計486箱,7049件。1949年元月9日晨運抵基隆,下午靠岸。因為碼頭擁擠,火車車廂不敷分配,延至12日才載上車,14日才陸續運抵台中。

第3批文物則在1949年元月9日間開始準備提出裝運,包括瓷器、鍍金銅器等,共154箱、1275件。

運輸第3批文物的是崑崙運輸艦,於元月28日抵達南京,29日開始裝船,輾轉在2月22日才抵基隆。26日全部裝完,分批運抵台中。這次辦理聯合運台文物,有故宮博物院、中央圖書館等。

史料中意外發現一段小插曲。在第3批文物當中,竟然發現當年汪精衛呈給日本天皇的翡翠屏風、白玉壺等4件物品。

對於這些物品為何也在遷台寶物當中,邵銘煌研判,要不就是被退回,不然就是汪精衛寶物還沒有送出去前,就已經去世。

故宮這些文物在來台之初,一部分曾暫存在楊梅的鐵路局倉庫,之後在台中糖廠倉庫寄居了1年。為顧及文物安全,政府在霧峰北溝另建山邊庫房及防空洞,1950年國寶悉數遷藏霧峰。

直到1965年,台北外雙溪興建故宮博物院落成,飄泊多年的國寶終於有了落葉歸根的處所。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3682191
訴說太平輪歷史 民進黨和外省族群對話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n.yam.com/cna/politics/200911/20091108538973.html
訴說太平輪歷史 民進黨和外省族群對話

中央社╱中央社 2009-11-08 09:17

1949年的那些人事物系列報導(4)(中央社記者溫貴香台北8日電)國民政府遷台60年,其中太平輪沉沒的這段歷史,卻是由向來和外省族群有所隔閡的民進黨推動拍攝「尋找太平輪」紀錄片,讓此事再受到社會大眾的重視。

1949年初國共戰火未歇,國民政府遷台,當時海上經歷一場短暫且密集的大遷徙。當年1月27日小年夜,千餘名民眾擠上由上海開往基隆的太平輪,由於人員及貨物嚴重超載,加上夜間航行,視線不良,因而與基隆出發的建元輪在舟山群島海域相撞後沉沒。

這件船難僅30多人獲救,近千人罹難,其中包括刑事鑑定專家李昌鈺的父親及當時南京音樂學院院長吳伯超。

過去知道這段歷史的人不多,2005年民進黨決定和鳳凰衛視聯手拍攝「尋找太平輪」紀錄片,讓此事受到社會大眾廣泛重視。

1949年國民政府遷台的這段歷史,由於牽涉國家認同,民進黨過去始終未能積極面對。由於主張台獨等種種因素,民進黨更讓大部分外省族群排斥,尤其是眷村,始終無法打入。

民進黨執政後,為擴大支持基礎,開始處理和外省族群的問題。2004年9月民進黨全國黨代表大會通過「族群多元國家一體決議文」,成為催生出「尋找太平輪」紀錄片的基礎。

催生「尋找太平輪」紀錄片的民進黨前族群事務部主任楊長鎮說,原先只想幫太平輪事件倖存者與後代舉辦聚會,但故事愈多、了解愈深,讓他體會1949年大遷徙的歷史應留下紀錄,不能遺忘。

楊長鎮認為,外省人的記憶長期被黨國敘事所壟斷,只有戰爭的成敗,被迫跟著軍隊到台灣,這不能代表近200萬外省人的心聲。在了解太平輪事件後,他想從台灣主體性的觀點,建構外省人的記憶,而1949年是個起點。

2005年時從報紙上看到民進黨召開尋找太平輪紀錄片發表會,林月華與夫婿到記者會現場,遇到當年參與紀錄製作的作家張典婉從上海帶回很多太平輪罹難者的資料。

經過比對,林月華從資料上找到死於船難的生父林培的資料,上面註明林培的遺腹子就叫林月華。

大時代的悲劇,造就多少悲歡離合。林月華的母親當時挺著大肚子到台北把她生下,後來母親再婚,並將她送人當養女。20多歲時,養母帶著她與生母見面,才知道生父的身分。

林月華說,從「尋找太平輪」紀錄片中對自己的身世更加了解。對民進黨願意撇開藍綠,從促進族群融合的觀點拍攝尋找太平輪紀錄片,她覺得民進黨很熱心。

「尋找太平輪」執行製作李介媚說,太平輪是1949年兩岸間的重大歷史,紀錄片開啟台灣各界對1949歷史的論述及反省,作家龍應台的「大江大海1949」及張典婉的「太平輪1949」,都是對這段歷史的省思。

民進黨藉拍攝「尋找太平輪」,和外省族群對話,希望拉近外省族群和民進黨之間的距離。但在盤根錯節的族群、國族問題中,民進黨這一步只是一小步,在國民政府遷台60週年的此刻,更待綠營提出更寬廣、深邃的觀點和作法。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3682189
外省段宜康父子挺綠 複雜情結一甲子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n.yam.com/cna/politics/200911/20091108538971.html
外省段宜康父子挺綠 複雜情結一甲子

中央社╱中央社 2009-11-08 09:14

1949年的那些人事物系列報導(3) (中央社記者葉素萍台北8日電)祖籍江蘇的前民進黨立委段宜康,他的父親段守愚是前大華晚報的總編輯,兩代之間原本不甚相同的政治立場,到最後相互認同支持。他們的故事,刻劃出兩岸分治60年錯綜複雜的情結。

1948年國共內戰,19歲的段守愚被家人送到台灣避難。相較於父親隻身來台,段宜康的母親在1945年就舉家遷至台灣。段宜康幾個阿姨都是嫁給隨政府來台的外省籍軍人,逢年過節大夥兒都在段宜康外婆家圍爐。

一堆外孫圍著外婆,由外婆作莊、擲骰子的熱鬧場面,是段宜康最深刻的過年印象。他笑說,「一直到長大後才知道,原來一般人過年圍爐不會到外婆家過」,但對像段宜康的父親、姨丈這種離鄉背景的人來說,「這個就是家,這是家的溫暖」。

段宜康祖父是留美的學生,父親段守愚也嚮往英美的民主政治,對當時國民黨威權政治有所不滿。段宜康說,他從小就看父親藏起來的禁書,對他的意識型態啟蒙,有很大的影響。

段宜康是綠營中少見的外省第二代,成長過程有兩件事對他影響甚深。小學三年期下學期某一天,他與班上同學吵架,同學用台語罵他「外省豬」,段宜康知道這是罵人的話,卻不解其意。段守愚告訴他,這是歷史悲劇、歷史包袱留下來的傷痛,並且從二二八事件開始解釋起。

另一件則是「總統牌香菸」事件,在那個聽到總統、蔣公就要立正的年代,段宜康有一天和弟弟聽到電視上播放公賣局總統牌香菸廣告,也調皮地立正站好。段守愚當場告訴段宜康兄弟,「沒有一個人值得我們這樣表達尊敬」。

段宜康說,父親個性溫和,即使對時局不滿,他也不會有具體的反抗行動,只會表現在這些事情上。父親總是告訴他「台灣也是我的家」,但段守愚對民進黨或台獨路線,仍有些「感情上的障礙」。一直到開放探親,離鄉40餘年的段守愚首次赴中國探親,回來後,他的態度丕變。

段宜康說,父親看到中國大陸對待中國人民的態度後,態度明顯改變,不僅認為台灣一定要獨立,也開始在每次選舉中支持民進黨。

段宜康的姨、舅都是新黨支持者,段宜康加入綠營從政,讓父母和親友翻臉,雙方曾為了政治發生嚴重衝突,段守愚在世時,甚至不讓段宜康的阿姨們進到家門。段宜康說,也因此,扁家後來爆出弊案,成了段守愚過世前最傷心的一件事。

段宜康認為,隨著時勢變化,族群對抗的情況已經沒有那麼嚴重,雖然每遇選舉還是會發生,但已逐漸往好的方向在走。尤其是民進黨內,扁式操作被證明是傷害後,黨內族群操作的情況也漸漸少了,往良性、正面的方式去走。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3682185
管管以詩對抗遺忘 感謝台灣哺育恩情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n.yam.com/cna/politics/200911/20091108538974.html
管管以詩對抗遺忘 感謝台灣哺育恩情

1949年的那些人事物系列報導(2)(中央社記者李佳霏台北8日電)「關於家鄉,已經是很老很老的古董了呢!」詩人管管被1949的時代巨浪推到台灣來,他藉幽默詩句稀釋那濃得化不開的鄉愁,但更感謝這生活了60年的台灣,對他的哺育恩情。

1929年出生於山東膠縣的管管,最近剛過完80大壽,「在我看來,山東膠縣是我的原鄉,台灣則是我的本土。」人不能忘根,不能忘記山東這個生母,但在金門、台北、楊梅等地都留著管管60年的生活足跡,「我更感謝台灣這塊土地對我哺育的恩情」。

打開管管1949年的記憶盒子,他拿下老花眼鏡,闔上眼睛說著,「青島外面都是紅顏色的(指共軍),38年端午節前一天的上午10點,我被國民黨的抓兵去了,看著母親纏著足的小腳踉蹌走到我跟前,我騙她說,我只去挑東西,挑完就回家。這時,母親給了我一個小手帕,裡面有一塊大頭(指銀元),暗示我可以拿這買路回家」。

跟母親輕輕說了一句再見,「這聲再見,是戰爭時的暫別,但往往就是永別」。雖然管管在60年前強忍眼淚,但60年後的管管憶起這段過程,恍如隔世,輕輕揪起上衣揉揉濡濕的眼眶。

躲避抓伕的麥田、山頭隆隆的砲聲、回報家人訊息的鄰村女孩樣貌,在管管的形容下歷歷在目。管管說,「事情一發生的當頭,就清楚烙印在我腦海,這種回憶就算想忘都忘不掉。」

管管之後隨著撤退的國軍搭上大江輪開往基隆港,之後陸續前往海南島、金門等地服役。孑然一身的他進入軍校,再轉文職當起軍中廣播電台記者,同時在報上發表散文與詩作,初嘗文壇成名的滋味。

「我的家鄉四季分明,優美的環境陶冶我寫詩的興趣」,故鄉的景致深深烙印在管管的腦海裡。杏花林、蝴蝶、流水、青石橋,都常出現在管管充滿趣味的詩作中,推開時代所加予的陰影,更破除負面的情緒,轉化成輕快詩句。

有首詩以「兩個箱子」為題紀念父母親,管管以低沉的嗓音逐字朗誦,讓人心底湧起苦澀的思念。「從家裡帶出來的一包衣裳,壓在箱子底下,偶爾拿出來曬曬,又把它放回箱子底下,不想穿它,也不想丟它,都發霉了。丟也可惜,不丟也可惜;穿也可惜,不穿也可惜,父親的信一碰就會碎了,……關於家鄉已經是很老很老的古董了呢!」

管管不只用詩對抗對家鄉的遺忘,也把台灣的所見所聞轉為創作的養分;像「金門一個明朝小村裡的那棵梨花」的背景雖然是砲聲隆隆的戰地,但管管的焦點卻是那在砲彈撕裂聲中仍然綻放的小梨花。

對於族群問題,管管抒發了一陣「管見」,認為這不過是政治人物挑起的問題,身為「老芋仔」的他,從未在台灣老百姓身上感受到所謂的族群偏見。他並以十多年前詩作「的法國梧桐不同」為例,人跟人之間當然不同,但為什麼要去庸人自擾去強分這種不同呢?

開放探親後,管管回到原鄉,發現60年的視野變寬了,記憶卻變窄了,「以前的門應該不是這麼小的啊」,才驚覺自己早已長大。管管說,這樣的情緒對他衝擊很大,大到至今還無法以文字完全表述出來。

管管認為,國共內戰和二二八事件的歷史教訓雖然不能遺忘,但總不能老是活在仇恨和悲情中,台灣人就是要發揮拚鬥的精神,開開心心的往前看。80歲的管管還要帶著10歲的小管管,繼續以赤子之心踏遍台灣。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3682183
記憶對抗遺忘 1949的那些人事物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n.yam.com/cna/politics/200911/20091108538972.html
記憶對抗遺忘 1949的那些人事物

1949年的那些人事物系列報導(1)(中央社記者李明宗台北8日電)「18時半抵台北,與辭修同車到草盧寓。空氣清淡,環境清靜,與成都灰塞陰沈相較,則判若天淵也」。1949年12月,前總統蔣介石寫下這段文字,「灰塞陰沈」象徵那年代許多故事。

電影「南京!南京!」裡,劉燁飾演的中國軍官,在裝備不足情況下,力抗軍備精良又現代化的日軍進犯,最終殉職。但在兩岸過去的家國敘述下,很難看清個人在大時代巨輪中承受的巨大傷痛與深刻別離。

詩人管管在1938年端午前1天被抓伕,匆忙間跟母親輕輕說了一句再見,「這聲再見,是戰爭時的暫別,但往往就是永別」。

「永別」,是60年前許多人的宿命。蔣介石1949年12月登上專機從成都鳳凰山機場起飛,自此未再重返中國大陸。途中,蔣介石心情沈重,以致「假眠3小時未能成寐」。

稍早同年1月,超載又夜間航行的太平輪,從上海開往基隆途中與貨輪相撞,近千人罹難,包括球評張昭雄的父親、刑事鑑識專家李昌鈺的父親都死於這場船難。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名譽教授齊邦媛在「巨流河」中記述,那晚她在岸上接船,接到的卻是父親好友一家6口的罹難消息。

那晚是小年夜。10歲的張昭雄,站在巷口等父親回家過年。這夜之後的許多夜晚,許多家庭都「未能成寐」。

除了死別,也有生離。1949年的上海局勢,拆散一對互許終生的大學戀人。女孩孟原淚眼婆娑的告訴男孩嚴磊「等局勢穩定了,我就回來」;男孩接下信物,以堅定口吻說「我哪裡都不去,就在這裡等你」。

這一等,就是40年。嚴磊生死不明,孟原在台灣嫁人。40年過去,透過親友輾轉得知,嚴磊沒死也沒結婚,仍堅守諾言,在中國大陸苦候。

不只是人的顛沛流離,文物的輾轉遷徙,也反映時代的動盪。從1948年開始,故宮博物院就已開始分3梯陸續搬遷館藏。從南京啟航,到基隆、到楊梅、到台中,到這些文物未曾料想會到的地方。「國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存台文物品名及件數清冊」現在就靜靜躺在國民黨黨史館龐大的館藏資料中,見證這段史實。

這些人、這些物、這些事,帶著破碎的心與傷感的情飄落台灣,生根發芽,這塊土地則報以無限的溫柔與敦厚,撫慰這群受傷的靈魂。「在我看來,山東膠縣是我的原鄉,台灣則是我的本土」,管管說,「我更感謝台灣這塊土地對我哺育的恩情」。

他們孕育的子女,也在這裡生長、茁壯,縱使在兩岸關係上,他們有不同於父執輩的觀點與看法,但他們都選擇以「記憶」對抗「遺忘」,靜水深流。

2005年民主進步黨和鳳凰衛視聯手拍攝紀錄片「尋找太平輪」,前民進黨族群事務部主任楊長鎮說,這麼做是想從台灣主體性觀點,建構外省人的記憶,「1949年是個起點」。

前民進黨籍立法委員段宜康與他的父親、前大華晚報總編輯段守愚,歷經兩代間原本不甚相同的政治立場,到最後相互認同支持,刻劃出兩岸分治60年的錯綜複雜情結。

這些故事,都從1949年開始說起。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3682178
高華柱:緬懷登步戰役 發揚黃埔精神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mna.gpwb.gov.tw/MNANew/Internet/NewsDetail.aspx?GUID=49481
高華柱:緬懷登步戰役 發揚黃埔精神
發稿日期:2009/11/07

    (軍聞社記者蔡禎祥桃園七日電)國防部長高華柱今天參加登步部隊隊慶時表示,六十年前登步部隊憑藉大無畏的精神,浴血抗敵的英勇表現,就是黃埔精神的再發揚;他期勉同為登步部隊成員的官兵,效法先進前輩們當年奮鬥犧牲的精神,為單位、為國家奉獻心力。
     高部長上午前往湖口營區,與十餘位參與登步島戰役的老戰友,以及曾任登步部隊部隊長的耆宿吳招有、何清中、謝建東、霍守業等備役、現役將領歡敘,一同出席隊慶大會,場面隆重熱熱烈,氣氛感人。
     部長在致詞時表示,上月國防部與退輔會聯合舉辦古寧頭戰役勝利六十週年紀念活動,曾有多位前輩戰友呼籲國人毋忘戰役時間僅相差一週的「登步大捷」。同時,馬總統英九先生在前往金門參加古寧頭戰役紀念活動當天也提到,民國五十七年八月卅日,他參加成功嶺大專集訓所屬的預一師第二團,就是當年石覺司令官所率領的增援登步島75師224團前身,這個參與戰鬥的部隊從上到下都充滿了登步大捷的傳統精神。因此,國防部邀請六十年前參與這場戰役的老戰友們舉辦紀念活動,就是要使登步部隊的戰力和精神能夠延續傳承下去。
     部長強調,登步部隊的精神就是另外一股黃埔的精神,他也以能在登步部隊歷練營長職務為榮,並勉勵所有官兵能夠學習前輩們為部隊奮鬥付出的精神。
     隨後,部長在副參謀總長嚴明上將、部辦室主任孫玦新中將與總政戰局代局長王明我少將等人陪同下,轉往桃園地區視導空軍防空部隊,在聽取部隊戰備訓練與現況簡報時,對單位的裝備保養、人力培訓、戰訓整備和人員進修等方面均仔細垂詢。
     在巡視營區時,高部長除瞭解裝備性能和操作維修外,也鼓勵官兵用功學習取得學資,並要求各級幹部用心輔導、協助官兵參與公餘進修,提高單位人員留營服役時間,以傳承經驗、維持部隊戰力。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3680810
登步部隊六十週年隊慶 民眾見證國軍堅實戰力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mna.gpwb.gov.tw/MNANew/Internet/NewsDetail.aspx?GUID=49479
登步部隊六十週年隊慶 民眾見證國軍堅實戰力
發稿日期:2009/11/07

    (軍聞社記者方正新竹七日電)陸軍司令楊天嘯上將今天在主持「全民國防營區開放暨登步部隊六十週年隊慶」活動致詞時表示,感謝當年登步島戰役犧牲奉獻、默默付出的英雄,雖轉眼己過六十寒暑,這群勇士的赤膽忠心的史蹟,必當長留青史、永垂不朽,更是後進晚輩們學習的典範。
     欣逢「登步大捷」六十週年,陸軍第六軍團裝甲五八四旅上午在湖口營區舉辦隊慶活動,由陸軍司令楊天嘯上將主持,並邀請「登步島戰役」戰友、登步部隊隊友等百餘人與會,會中除切糕慶生外,現場也收視「登步戰史及部隊沿革」,及安排專人解說登步部隊沿革與「擄獲軍品展示」;其間,曾任隊友的國防部長高華柱、總統府戰略顧問霍守業一級上將與謝建東上將也出席同賀。
     楊司令表示,透過營區開放與登步島六十週年紀念活動,除重溫「登步島戰役」的光榮歷史,並期盼鄉親們持續給予國軍支持鼓勵,共同參與國防事務,凝聚「全民國防」共識,打造「固若金湯、軍民同心、團結一體」的恃敵戰力,追求永久和平。
     為紀念登步島戰役六十週年,陸軍裝甲五八四旅在中興教練場,同步舉辦營區開放活動,不僅有現役戰甲車及莫拉克風災使用裝備的動力展示,也實地上演戰車戰鬥隊攻擊演練,讓現場觀看的兩千餘位鄉親無比振奮,感受十足的震撼力;而參觀民眾更透過親身試乘甲車、體驗偽裝與射擊,零距離的體驗國軍的備戰訓練成果。
     活動中,也安排有陸軍專科學校鼓號樂隊與學生社團的精湛表演,同時協請新竹縣民間社團進行「自行車逍遙遊」,讓鄉親享受優閒假日的知性之旅。
     裝甲五八四旅的前身,是駐紮江西上堯的二一九師,後改編為六十七師,民國三十八年十一月,於舟山群島整訓,當年十一月三日奉命增援登步島,成功殲敵退敵,爾後蔣公頒授「登步部隊」。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3680806
頁/共25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