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軍事迷休閒小棧
市長:Luke-Skywalker  副市長: 塔頂的鋼鐵鯊魚燉奶(冷眼看人生)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國際萬象【軍事迷休閒小棧】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中華人民共和國軍力追蹤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2009中國國防白皮書
 瀏覽3,428|回應16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n.yam.com/cna/china/200901/20090102294991.html
中國將發布白皮書 揭露國防新策 
中央社╱中央社 2009-01-02 11:45
     
(中央社台北2日電)中國近期將發表最新的「2008年中國的國防」白皮書,介紹近2年中國國防與軍隊現代化建設的情況。前次的白皮書曾將「台獨」列為影響中國安全的重大因素之一。

中國自1998年以來每2年發布1次國防白皮書。香港「文匯報」今天在報導中透露,最新的國防白皮書將在這個月內布發布。

曾參與歷次白皮書撰寫工作的中國軍事科學院研究員陳舟日前發表文章表示,當前中國的安全環境總體有利,不存在大規模外敵入侵的現實危險。但是中國的安全環境面臨不容忽視的挑戰。

陳舟說,這些挑戰包括:惡性發展的「台獨」勢力、新軍事變革引起的軍事技術差距、經濟全球化趨勢發展帶來的風險和挑戰、長期存在的單極和多極矛盾、境內外相互聯繫的「三股勢力」、日益突出的能源安全和海洋權益爭端以及影響社會穩定的因素不斷增多。

陳舟表示,為適應國際戰略形勢和國家安全環境的變化,中國制定了新時期積極防禦的軍事戰略,主要內涵是立足打贏資訊化條件下的局部戰爭、注重遏制衝突和戰爭的爆發、提高聯合作戰和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能力、推進中國特色的軍事變革、發展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以及營造有利於國家和平發展的安全環境。

北京當局在2006國防白皮書中就將「台獨」因素列為影中國安全環境的因素之一。

白皮書當時表示,「反對和遏制台獨分裂勢力及其活動的鬥爭複雜嚴峻。台灣當局實行激進台獨路線,加緊透過所謂憲政改造謀求台灣法理獨立,對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台海及亞太地區的和平穩定構成嚴重威脅。」

即將發布的白皮書是中國自1998年以來第6次發表國防白皮書,也是胡錦濤接任中央軍委主席後第3次發表有關中國軍事方面的白皮書。

軍事觀察家表示,最新版的白皮書將全面反映新時期中國軍隊奉行積極防禦軍事戰略,並將披露當前安全形勢、中國的國防政策及軍費等具體內容。


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3185629
 回應文章 頁/共2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中國政府發表《2008年中國的國防》白皮書-14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9-01/20/content_10688192_14.htm
中國政府發表《2008年中國的國防》白皮書-14
2009年01月20日 10:17:48  來源:新華社 


   十四、軍控與裁軍     

   中國政府重視並支持國際軍控、裁軍和防擴散努力,採取切實措施嚴格履行相關國際義務,致力于與國際社會一道,在遵守《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以及其他公認的國際關係準則、維護國際戰略穩定和增進各國共同安全的基礎上,鞏固和加強現有國際軍控、裁軍和防擴散體係。

   核裁軍

   中國主張所有核武器國家明確承諾全面、徹底銷毀核武器,並承諾停止研發新型核武器,降低核武器在國家安全政策中的作用。兩個擁有最大核武庫的國家對核裁軍負有特殊、優先責任,應認真履行已達成的有關協議,並以可核查、不可逆的方式進一步大幅度削減其核武庫,為其他核武器國家參與核裁軍進程創造必要條件。

   中國支持《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早日生效,並將繼續恪守“暫停試”承諾。中國支持條約組織籌委會為條約生效所作的籌備工作,積極參與國際監測係統的建設。

   中國恪守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和無條件不對無核武器國家和無核武器區使用或威脅使用核武器的承諾,呼吁其他核武器國家也作出同樣承諾並締結相關國際法律文書。中國簽署了所有已開放簽署的無核武器區條約相關議定書,已與東盟就《東南亞無核武器區條約》議定書有關問題達成一致,並歡迎中亞五國簽署《中亞無核武器區條約》。

   中國重視日內瓦裁軍談判會議的作用,支持達成全面平衡的工作計劃,以盡早就“禁止生產用于核武器或其他核爆炸裝置裂變材料條約”、防止外空軍備競賽、核裁軍、向無核武器國家提供安全保證等問題開展實質性工作。

   中國認為,全球導彈防禦計劃將損害戰略平衡與穩定,不利于國際和地區安全,並對核裁軍進程產生消極影響。中國對此表示高度關注。

   禁止生物、化學武器

   中國嚴格履行《禁止生物武器公約》義務,支持旨在加強公約有效性的多邊努力,以積極務實的態度參加公約締約國年會和專家組會議。中國建立了較完備的履約法律體係,設立了國家履約聯絡點,按時向公約履約支持機構提交公約建立信任措施宣布資料,加強生物安全和疫情監控工作,積極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

   中國認真履行《禁止化學武器公約》各項義務,建立了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履約機構,按時、完整地提交各類年度宣布、新發現日本遺棄在華化學武器的後續宣布及年度國家防護方案,接待了禁化武組織對中國進行的170余次現場視察。繼1998年中國防化研究院分析化學實驗室成為禁化武組織首批指定實驗室之後,2007年,軍事醫學科學院毒物分析實驗室成為禁化武組織指定實驗室。2008年5月,中國與禁化武組織在北京聯合舉辦防護與援助培訓班。為推動處理日本遺棄在華化武進程,中國協助日本進行了100余次現場調查,回收日本遺棄化武4萬余件。中國敦促日本切實履行公約義務,盡早啟動實質性銷毀工作。

   防擴散

   中國堅決反對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及其運載工具擴散,積極參與國際防擴散努力。中國主張,防擴散應標本兼治,綜合處理。國際社會應致力于構建一個穩定、合作與互信的全球和地區安全環境,切實維護和加強國際防擴散體係的權威性和有效性,摒棄雙重標準。應堅持通過對話和談判處理有關分歧,並妥善處理防擴散與和平利用科學技術之間的關係,既確保各國和平利用的權利,又有效防止擴散。

   中國參加了防擴散領域所有的國際條約和相關國際組織,高度重視《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禁止生物武器公約》和《禁止化學武器公約》在防止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方面發揮的重要作用。中國支持聯合國在防擴散領域發揮應有的作用,認真執行安理會相關決議。

   中國致力于實現朝鮮半島無核化,堅定推動朝鮮半島核問題六方會談進程,推動六方會談于2007年2月和10月分別通過《落實共同聲明起步行動》共同文件和《落實共同聲明第二階段行動》共同文件。

   中國主張通過政治和外交途徑和平解決伊朗核問題。中國多次參加伊朗核問題六國機制外長和政治總司長會議,並于2008年4月在上海主辦伊朗核問題六國政治總司長會議。中國還積極參與國際原子能機構和聯合國安理會審議伊朗核問題的進程,發揮了建設性作用。

   中國高度重視防擴散出口管制工作,已建立起一套涵蓋核、生物、化學、導彈及相關兩用物項和技術的完備的出口管制法規體係,並根據承擔的國際義務和出口管制工作的需要,不斷對有關法規進行更新。2006年11月,修訂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核出口管制條例》。2007年1月,修訂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核兩用品及相關技術出口管制條例》。7月,修訂了《核兩用品及相關技術出口管制清單》。中國不斷採取措施,加強防擴散出口管制執法。

   中國重視並積極開展防擴散和出口管制領域的國際交流與合作,與10余個國家和歐盟建立了軍控和防擴散磋商機制,與北約開展了防擴散對話,與“澳大利亞集團”、“瓦森納安排”等多國出口管制機制保持著對話與交流。

   中國支持“打擊核恐怖主義全球倡議”的目標和原則,是“倡議”創始夥伴國,參加了歷次夥伴國會議。2007年12月,中國與美國在“倡議”框架下在北京聯合舉辦了放射性材料搜尋研討會。

   防止外空武器化和外空軍備競賽

   中國政府一貫主張和平利用外空,反對外空武器化和外空軍備競賽。現有關于外空的國際法律文書不足以有效防止外空武器化。國際社會應談判締結一項新的國際法律文書,彌補現有外空法律體係的漏洞。

   2008年2月,中國與俄羅斯共同向日內瓦裁軍談判會議提交了“防止在外空放置武器、對外空物體使用或威脅使用武力條約”草案,希望盡快就這一草案開展實質性討論,並早日談判締結。

   常規武器軍控

   中國認真履行《特定常規武器公約》及其附加議定書各項義務,採取切實措施確保現役殺傷人員地雷達到經修訂的《地雷議定書》有關技術要求,積極參與集束彈藥問題政府專家組談判工作,繼續開展公約所附《戰爭遺留爆炸物議定書》批約籌備工作。中國繼續積極參與國際人道主義掃雷援助,兩年來分別為安哥拉、莫桑比克、乍得、布隆迪、幾內亞比紹以及蘇丹北南方培訓掃雷技術人員,並無償向上述國家和埃及捐贈掃雷器材,向秘魯、厄瓜多爾、埃塞俄比亞提供地雷行動資金。

   中國積極參與打擊輕小武器非法貿易的國際努力,認真落實聯合國輕小武器《行動綱領》與《識別和追查非法輕小武器國際文書》,制訂實施了輕小武器標志細則。中國派專家參加了聯合國“武器貿易條約”問題政府專家組工作。

   軍費透明和常規武器轉讓登記

   中國一貫重視軍事透明度問題,在提高軍事透明度、增進與世界各國軍事互信方面作出了不懈努力。中國自2007年起開始參加聯合國軍費透明制度,向聯合國提交上一財政年度的軍事開支基本數據。

   中國對聯合國常規武器登記冊的建立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登記冊建立後,中國每年向登記冊提供七大類常規武器的進出口情況。由于個別國家自1996年起向登記冊提供其向臺灣出售武器的情況,違背了聯大有關決議的精神及登記冊的宗旨和原則,曾迫使中方暫停登記。鑒于有關國家已停止上述做法,中國從2007年起恢復向登記冊提供七大類常規武器的進出口情況。(完)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3224722
中國政府發表《2008年中國的國防》白皮書-13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9-01/20/content_10688192_13.htm
中國政府發表《2008年中國的國防》白皮書-13
2009年01月20日 10:17:48  來源:新華社 

   十三、國際安全合作

   中國堅持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同所有國家發展友好關係,增進政治互信,開展安全合作,維護共同安全。

   地區安全合作

   中國政府積極參加上海合作組織框架下的多邊合作。2007年8月比什凱克峰會上,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締結《長期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為安全合作奠定堅實的政治法律基礎,標志著成員國政治互信進入了新的階段。兩年來,成員國簽署《關于舉行聯合軍事演習的協定》、《國防部合作協定》、《政府間合作打擊非法販運武器、彈藥和爆炸物品的協定》,完成《反恐專業人員培訓協定》等法律文件的制定工作,並啟動信息安全等新領域的合作,制訂《保障國際信息安全行動計劃》。成員國總檢察長、最高法院院長、國防部長、執法安全部門領導人定期舉行會晤,深化了司法、國防、執法安全領域的合作。

   中國高度重視東盟地區論壇(ARF)的作用。在2007年8月舉行的第十四屆論壇外長會上,中方強調新安全觀是建立在亞太地區多樣性和共同利益基礎上的安全觀念和安全模式,符合亞太和平、發展、進步、繁榮的內在規律和要求。兩年來,中國與印尼和泰國分別主辦了論壇海上安全圓桌會議和禁毒研討會。由中國倡導並起草的“ARF救災合作指導原則”經第十四屆論壇外長會通過,成為論壇第一份指導救災合作的框架性文件。

   中國與東盟、東盟與中日韓的非傳統安全領域合作深入發展。2007年1月和11月,中國在中國與東盟、東盟與中日韓領導人會議上,提出一係列加強非傳統安全領域合作的倡議,強調開展機制化防務合作和軍事交流的重要性。2008年3月,主辦首次中國與東盟高級防務學者對話。6月,主辦第二屆東盟與中日韓武裝部隊國際救災研討會。

   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

   中國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一貫支持並積極參與符合《聯合國憲章》精神的維和行動。人民解放軍自1990年以來共參加18項聯合國維和行動,累計派出維和官兵11063人次,有8名維和官兵在執行任務中犧牲。截至2008年11月底,中國有1949名維和官兵在聯合國9個維和任務區和聯合國維和部執行任務。其中,軍事觀察員和參謀軍官88人;赴聯合國剛果(金)特派團工兵分隊175人,醫療分隊43人;赴聯合國利比裏亞特派團工兵分隊275人,運輸分隊240人,醫療分隊43人;赴聯合國蘇丹特派團工兵分隊275人,運輸分隊100人,醫療分隊60人;赴聯合國駐黎巴嫩臨時部隊工兵分隊275人,醫療分隊60人;赴非盟/聯合國達爾富爾混合行動工兵分隊315人。2000年以來,中國向7個任務區派遣維和警察1379人次。目前,中國有208名維和警察在利比裏亞、科索沃、海地、蘇丹和東帝汶執行維和任務。

   對外軍事交流與合作

   人民解放軍貫徹國家對外政策,發展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的對外軍事關係,開展多種形式的軍事交流與合作,努力營造互信協作的軍事安全環境。

   形成開放、務實、活躍的軍事外交新局面。中國已與150多個國家建立軍事關係,在109個國家設立武官處,有98個國家在中國設立武官處。近兩年,人民解放軍高級軍事代表團出訪40多個國家,有60多個國家的國防部長、總參謀長來訪。中俄兩軍深化戰略互信,高層互訪頻繁,兩國國防部長率先通過直通電話聯絡,多層次、多領域務實合作繼續深入發展。中美軍事關係逐步發展,正式開通中美國防部直通電話,首次舉行兩軍士官交流,就查找朝鮮戰爭前後美軍失蹤人員下落正式啟動軍事檔案合作。中日防務關係取得進展,舉行第七、八次防務安全磋商,實現首次艦艇互訪,就建立海上聯絡機制進行首次專家組磋商。中國與東盟、印度、巴基斯坦等周邊國家防務交流得到新的拓展,與印度開啟了防務安全磋商。中國與歐洲國家防務部門和軍隊溝通渠道保持暢通,與發展中國家的軍事合作得到加強。

   積極開展多邊或雙邊聯合演習和訓練。2007年以來,共與20多個國家舉行了20余次聯合軍事演習或綜合演練。2007年8月,在上海合作組織框架內,中國、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6個國家,在中國新疆和俄羅斯車裏雅賓斯克共同舉行了以打擊恐怖主義、分裂主義、極端主義為課題的聯合反恐軍事演習,這是人民解放軍第一次在境外參加的較大規模的陸空聯合演習。2007年7月和2008年7月,在中國廣州和泰國清邁分別舉行了中泰陸軍特種作戰反恐聯合訓練。2007年12月和2008年12月,在中國昆明和印度貝爾高姆地區分別舉行了中印陸軍反恐聯合訓練。兩年來,中國與俄羅斯、英國、法國、美國、巴基斯坦、印度、南非等14個國家海軍舉行了雙邊海上聯合演練。中國還與有關國家舉行了多種科目、多種形式的多邊海上聯合演練。2007年3月,在阿拉伯海與巴基斯坦等7個國家共同舉行“和平—07”海上聯合演練。5月,在新加坡附近海域與新加坡等8個國家共同舉行西太平洋海軍論壇多邊海上聯合演習。10月,在塔斯曼海域與澳大利亞、新西蘭舉行三邊海上聯合搜救演習。

   開展人才培養合作與交流。擴大軍事留學生派遣數量,兩年來向30多個國家派出軍事留學生900余名。20所軍隊院校分別與美國、俄羅斯、日本、巴基斯坦等20多個國家的相應院校建立和保持了校際對口交流關係。共接納130多個國家的4000余名軍事人員到中國軍隊院校學習。

   為進一步促進軍事交流與合作、增強軍事互信,2008年5月,中國國防部正式建立新聞發言人制度。新成立的國防部新聞事務局,採取定期或不定期舉行發布會、書面發布等方式,發布軍隊的重要新聞。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3224702
中國政府發表《2008年中國的國防》白皮書-12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9-01/20/content_10688192_12.htm
中國政府發表《2008年中國的國防》白皮書-12
2009年01月20日 10:17:48  來源:新華社 


   十二、國防經費     

   中國政府依據國防經費的增長應當與國防需求和國民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原則,合理確定國防經費的規模,走投入較少、效益較高的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道路。

   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堅持國防建設服從和服務于經濟建設大局,堅持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國防投入始終保持合理適度的規模。從1978年到1987年,隨著國家工作重點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國防建設處于低投入和維持性狀態。國防費年平均增長3.5%,同期GDP按當年價格計算年平均增長14.1%,國家財政支出年平均增長10.4%,國防費佔GDP和國家財政支出的比重,分別從1978年的4.6%和14.96%下降到1987年的1.74%和9.27%。從1988年到1997年,為彌補國防基礎建設的不足和維護國家安全統一的需要,中國在經濟不斷增長的基礎上,逐步加大國防投入。國防費年平均增長14.5%,同期GDP按當年價格計算年平均增長20.7%,國家財政支出年平均增長15.1%,國防費佔GDP和國家財政支出的比重繼續下降。從1998年到2007年,為維護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適應中國特色軍事變革的需要,中國在經濟快速增長的基礎上,繼續保持國防費的穩步增長。國防費年平均增長15.9%,同期GDP按當年價格計算年平均增長12.5%,國家財政支出年平均增長18.4%。國防費佔GDP的比重雖有所上升,但佔國家財政支出的比重總體上仍呈下降趨勢。

   2006年和2007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分別為211923億元人民幣和257306億元人民幣。國家財政支出為40422.73億元人民幣和49781.35億元人民幣,分別比上年增長19.1%和23.2%。2006年和2007年,中國年度國防費為2979.38億元人民幣和3554.91億元人民幣,分別比上年增長20.4%和19.3%。兩年來,中國年度國防費佔同期國內生產總值和國家財政支出的比重大體相當,2006年分別為1.41%和7.37%,2007年分別為1.38%和7.14%。從國防費的人員生活費、訓練維持費和裝備費三項主要構成來看,三分之二的國防費用于軍隊生活、訓練等維持性開支。2007年,國防費用于保障現役部隊、預備役部隊和民兵的支出,分別為3434.39億元人民幣、36.93億元人民幣和83.59億元人民幣。2008年,中國國防費年度預算為4177.69億元人民幣。(此處插入圖表1,內容請見新華社圖片專線所配發的相關稿件)

   近兩年增長的國防費主要用于:(一)改善官兵待遇。適應國家公務員收入和城鄉居民生活水平提高,調整軍隊有關津貼補貼標準,保證軍人生活水平同步提高。(二)應對物價上漲需要。針對食品、建材、燃油等價格上漲影響,相應提高夥食費和與官兵生活密切相關的經費標準,增加軍隊教育訓練和油料購置投入,改善邊海防部隊、邊遠艱苦地區和基層部隊工作生活條件。(三)推進軍事變革。加大信息化建設投入,適當增加裝備及其配套設施建設經費,提高信息化條件下防衛能力。

   中國國防費總額、軍人人均數額,仍低于世界一些主要大國的水平。2007年,中國年度國防費相當于美國的7.51%、英國的62.43%。軍人人均數額是美國的4.49%,日本的11.3%,英國的5.31%,法國的15.76%,德國的14.33%。從國家國防負擔的相對比例看,中國國防費僅佔國內生產總值的1.38%,而美國佔4.5%,英國佔2.7%,法國佔1.92%。(此處插入圖表2、3、4,內容請見新華社圖片專線所配發的相關稿件)

   中國政府已建立國防費報告和公布制度。1978年以來,中國政府每年向全國人大提交財政預算報告,並對外公布年度國防費預算總額。從1981年和1992年起,《中國經濟年鑒》和《中國財政年鑒》開始公開國防費相關數據。從1995年開始,以政府白皮書形式公布國防費構成及主要用途。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3224689
中國政府發表《2008年中國的國防》白皮書-11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9-01/20/content_10688192_11.htm
中國政府發表《2008年中國的國防》白皮書-11
2009年01月20日 10:17:48  來源:新華社


   十一、國防科技工業     

   中國加快國防科技工業改革創新,推進軍工企業戰略性結構調整、專業化重組,提高武器裝備研制的自主創新能力,努力構建軍民結合、寓軍于民的國防科技工業新體係。

   推進體制機制創新

   根據武器裝備建設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需要,中國不斷改革國防科技工業管理體制。按照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通過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不再保留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組建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

   2007年,國務院批準《深化國防科技工業投資體制改革的若幹意見》,明確提出建立政府調控有效、社會資本參與、中介服務規范、監督管理有力、軍民良性互動的新型投資體制,開放性國防科技工業發展格局逐步形成。國防科技工業投資領域進一步擴大,投資結構進一步優化。投資方式由直接投資為主,轉向直接投資、資本金注入、投資補助等多種方式並用。

   中國加速推進軍工企業體制機制轉變,初步建立小核心、大協作、寓軍于民的國防科技工業新體係。促進戰略性結構調整,精幹軍工主體,國防科技工業結構性矛盾逐步從根本上得到解決。穩步推進軍工企業股份制改造,積極探索產權結構多元化改革,重點扶持符合條件的優勢企業整體改制上市,鼓勵專業化重組和產學研結合。加強對軍工企業改制上市工作的規范和監管,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制度。

   完善武器裝備科研生產體係

   建立健全武器裝備科研生產許可制度。依據2005年5月公布的《武器裝備科研生產許可實施辦法》,國防科技工業開始實行分類管理的武器裝備科研生產許可制度,在保持國家對武器裝備科研生產控制力的同時,允許非公有制經濟進入武器裝備科研生產領域,參與研制與生產任務競爭。2008年3月,國務院、中央軍委公布《武器裝備科研生產許可管理條例》,使這項制度更加完善。

   加強武器裝備基礎能力建設。提高武器裝備設計開發的信息化水平,增強產品設計的數字化、模塊化、通用化和可靠性。建成數字倣真、半實物倣真和一批重要的高水平試驗驗證設施,提高了設計水平和研制成功率。增強總裝集成能力,一批骨幹企業實現了裝配、試驗、測試一體化和係統綜合集成。大幅提升核心制造能力,重點解決復雜件加工、精密制造、特種焊接等工藝技術問題。建成一批面向全行業服務的大型基礎試驗設施,建設了質量可靠性檢測、元器件老化篩選等一批專業化檢測、試驗中心,改善了計量、標準等軍工技術基礎保障條件。通過基礎能力建設,武器裝備供給能力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強化國防科技工業創新體係建設。以政府為主導,通過政策、投資等手段營造創新環境,引導創新活動。以軍工科研院所和企業為骨幹,以基礎性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為生力軍,發揮產學研聯合優勢,增強國防科技工業的自主創新能力。以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防科研和武器裝備研制重大工程為平臺,發現、培養、使用和凝聚優秀人才,進一步強化國防科技工業創新發展的人才基礎。

   加強對外合作

   國防科技工業按照互利共贏、共同發展的原則開展對外合作。重視與發達國家的軍工技術交流與合作,學習借鑒國外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加強與發展中國家的互利合作,根據合作國的實際情況和具體需求,在多個重大合作項目上進行聯合研制、聯合生產。依據有利于提高接受國的正當自衛能力,不損害有關地區和世界的和平、安全和穩定,不幹涉接受國的內政等原則,開展軍品出口。

   國防科技工業積極開展軍民結合高技術產業的對外合作,大力開發高技術、高附加值的民品。航天產品國際市場開拓取得重大突破,衛星實現整星出口零的突破,同巴西合作的資源衛星項目為兩國國民經濟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航空對外合作的水平和質量大幅提高,民用飛機的國際市場開發工作取得新進展。民用船舶的出口產品實現係列化和批量化,國際市場佔有率進一步提高。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3224676
中國政府發表《2008年中國的國防》白皮書-10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9-01/20/content_10688192_10.htm
中國政府發表《2008年中國的國防》白皮書-10
2009年01月20日 10:17:48  來源:新華社 

   十、武裝力量與人民

   中國的武裝力量屬于人民。參加國家建設和參加搶險救災,是憲法和法律賦予武裝力量的重要任務。擁軍優屬、擁政愛民,是加強國防和軍隊建設的政治基礎。

   參加搶險救災

   人民解放軍、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和民兵是搶險救災的突擊力量。擔負的主要任務是:解救、轉移或者疏散受困人員;保護重要目標安全;搶救、運送重要物資;參加道路(橋梁、隧道)搶修、海上搜救、核生化救援、疫情控制、醫療救護等專業搶險;排除或者控制其他危重險情、災情。必要時,協助地方政府開展災後重建等工作。近年來,人民解放軍組建了19支抗洪搶險專業應急部隊。

   2005年6月,國務院、中央軍委公布《軍隊參加搶險救災條例》。依據條例,國務院組織的搶險救災需要軍隊參加的,由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向總參謀部提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組織的搶險救災需要軍隊參加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通過當地同級軍事機關提出。在險情、災情緊急的情況下,地方人民政府可直接向駐軍部隊提出救助請求,駐軍部隊按規定立即實施救助並向上級報告;駐軍部隊發現險情、災情時也應立即實施救助並向上級報告。軍隊參加地方搶險救災在人民政府的統一領導下進行,具體任務由搶險救災指揮機構賦予,部隊行動由軍隊負責指揮。2006年11月,中央軍委批準頒發《軍隊處置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近兩年,軍隊和武警部隊共計出動兵力60萬人次,各型車輛(機械)63萬臺次、飛機和直升機6500余架次,組織民兵預備役人員139萬人次,參加抗洪、抗震、抗冰雪、抗臺風和滅火等救災行動130余次,搶救轉移群眾1000萬人次。

   2008年1月,南方部分地區出現嚴重低溫雨雪冰凍災害。軍隊和武警部隊共投入22.4萬人,民兵預備役人員103.6萬人,派出軍用運輸機和直升機226架次,主要擔負疏通交通幹線、救助受災群眾、恢復電力線路等急難險重任務。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發生裏氏8.0級特大地震。軍隊和武警部隊共出動兵力14.6萬人,動員民兵預備役人員7.5萬人,動用各型飛機和直升機4700余架次,車輛53.3萬臺次,救出生還者3338人,轉移受困群眾140萬人,運送和空運空投救災物資157.4萬噸。派出210支醫療隊、心理救援隊和衛生防疫隊,巡診醫治受傷群眾136.7萬人。救災部隊嚴格執行群眾紀律,將從廢墟中清理出來的數億元現金和大量貴重物品詳細登記造冊,如數移交物主或當地政府有關部門。

   參加奧運安保和支援奧運籌辦

   根據北京奧運會組委會的請求,軍隊和武警部隊積極參加奧運安保,支援奧運籌辦,為成功舉辦北京奧運會、殘奧會作出了貢獻。

   在奧運安保工作中,軍隊主要擔負北京市及京外賽區的空中安全,瀕海賽區及周邊賽區的海上安全,參加處置核生化恐怖襲擊和爆炸等恐怖事件,提供情報支援,組織搶險救援、醫學救援和直升機運輸,加強奧運會期間邊境的管理和控制等任務。軍隊共出動4.6萬人,動用98架飛機、60架直升機、63艘艦船以及部分地空導彈、雷達和防化工程保障裝備等。武警部隊主要擔負火炬接力傳遞保衛,比賽場館、要人住地、涉奧機場警戒守衛,開閉幕式現場、重要外賓在華活動以及重大熱點賽事活動警衛,與奧運密切相關的水、電、氣、油、通信樞紐等重要民生目標以及京津冀人工消(減)雨地面火箭發射陣地守衛,配合公安機關擔負各賽區周邊、環京要道設卡堵截和賽區社會面武裝巡邏,比賽場館安全檢查,反恐、反劫機、處置突發事件等任務。武警共投入8.5萬官兵參加奧運安保,妥善處置各類有礙目標安全的情況近300起,查控禁帶物品9000余件,限帶物品14萬余件。

   在支援奧運籌辦工作中,軍隊和武警部隊組織1.4萬余名專業和群眾演員,參加奧運會、殘奧會開幕式、閉幕式大型文藝表演和儀式演奏。組織6900余名專業志願者,擔負交通保障、頒獎升旗、醫療救護、場館服務等84個項目支援任務。駐京部隊還先後出動官兵67萬人次,參加首都機場航空走廊、國家奧林匹克森林公園等36個奧運重點工程建設。

   參加和支援國家建設

   在中央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的統一部署下,軍隊和武警部隊積極參加和支援國家各項建設事業。兩年來,共投入勞動日1400余萬個,出動機械車輛100萬臺次。

   援建基礎設施和生態建設工程。支援能源、交通、水電、通信等重點工程建設200余項,參加黃河中上遊、北京天津風沙源等生態環境建設170余項,完成荒山、荒地、荒灘造林300萬畝,航空護林2400萬畝。

   參加新農村建設。支援農田水利和鄉村基礎設施建設,維修、新建貧困地區鄉村公路2100余條,農村水電、人畜飲水、小流域治理等小型工程建設9萬余個。鞏固和新建扶貧點2.5萬個,幫助8萬余戶群眾脫貧。

   支持科技教育文化衛生事業發展。幫助培養各類人才近1萬名,興辦科技示范點240個。援建中小學200余所,幫助24萬名貧困學生完成學業。與貧困地區470所縣、鄉醫院建立長期幫扶協作關係,派出醫療隊1.3萬個,為群眾義務治病4100萬人次。

   支持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幫助新建擴建機場3個、電站5座、水利設施12處,修復公路900余公裏,打井300余眼,修建小水窖、小電站、安裝太陽能和電視差轉設備6000余個。

   支持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

   各級政府重視從科技、信息、人才、教育、文化等方面,為軍隊現代化建設提供支持。地方政府會同駐軍普遍建立議軍會、“雙擁”工作聯席會、軍政座談會等制度,幫助部隊解決軍事訓練、基礎設施建設、軍人權益維護等方面的困難。部隊執行訓練演習、搶險救災等重大任務時,地方政府和人民群眾克服一切困難,為部隊集結、機動、救援等提供保障。各地廣泛開展科技、智力和文化擁軍活動,建立科技擁軍基地2000余個,幫助培訓各類人員10萬人次,向部隊捐贈圖書2000萬冊。各級政府做好接收安置復轉軍人、隨軍家屬和軍隊離退休幹部、無軍籍職員和優撫對象撫恤優待工作。兩年來,制定出臺全國和地方性政策法規500余項,接收安置轉業幹部10余萬人、退役士兵50余萬人、軍隊離退休幹部和無軍籍職員6萬余人。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3224662
中國政府發表《2008年中國的國防》白皮書-9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9-01/20/content_10688192_9.htm
中國政府發表《2008年中國的國防》白皮書-9 
2009年01月20日 10:17:48  來源:新華社 


   九、國防後備力量建設    

   中國緊緊依靠人民辦國防,按照平時能應急、戰時能應戰的要求,提高國防後備力量建設質量。

   預備役部隊建設

   預備役部隊是以現役軍人為骨幹、預備役官兵為基礎,按照軍隊統一的體制編制組成的武裝力量,實行軍隊與地方黨委、政府雙重領導制度。

   預備役部隊組建于1983年。1986年8月,預備役部隊正式列入人民解放軍建制序列。1995年5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預備役軍官法》。1996年4月,中央軍委為預備役軍官評授軍銜。1997年3月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法》,從法律上明確規定中國的武裝力量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現役部隊和預備役部隊、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民兵組成。

   經過25年的建設與發展,預備役部隊已成為由陸軍、海軍、空軍和第二炮兵預備役部(分)隊組成的重要後備力量。陸軍預備役部隊,主要由步兵、炮兵、高射炮兵、反坦克炮兵、坦克兵、工程兵、防化兵、通信兵、海防兵等兵種、專業兵組成。海軍預備役部隊,主要由偵察、掃雷布雷、雷達觀通等專業兵組成。空軍預備役部隊,主要由地空導彈兵、雷達兵等專業兵組成。第二炮兵預備役部隊,主要由導彈專用保障和特種裝備維修專業兵組成。

   預備役部隊根據軍隊建制實行統一的編制,編有預備役師、旅、團,並建有相應的領導機關。主要按地域進行編組,以省建師、以地(州、市)建旅(團)或跨地(州、市)建師(旅)、跨縣(市、區)建團。

   近年來,預備役部隊在組織建設、軍事訓練等方面邁出了新的步伐。逐步擴大選編范圍,改進編組方法,積極探索行業對口編組、跨區域編組、聯片編組等多種編組模式;堅持按綱施訓、依法治訓,建立正規的訓練秩序;落實《預備役部隊軍事訓練與考核大綱》規定,年度訓練任務按編制人數的三分之一安排,預備役官兵每年訓練30天,訓練內容根據戰時可能承擔的任務和兵員素質確定。預備役部隊加快由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能型、由直接參戰型向支援保障型轉變,努力實現與現役部隊建設緊密結合、優勢互補、相互促進、協調發展。

   民兵建設

   在國務院、中央軍委統一領導下,民兵工作實行地方黨委、政府和軍事係統的雙重領導。全國的民兵工作,由總參謀部主管。軍區按照上級賦予的任務,負責本區域民兵工作。省軍區、軍分區和縣(市、區)人民武裝部是本地區的軍事領導指揮機關,負責本區域的民兵工作。鄉(鎮)、街道和企事業單位設立的基層人民武裝部,負責民兵工作的具體組織與實施。地方各級黨委和人民政府,對民兵工作實行統一計劃和部署。

   近年來,民兵建設堅持改革創新,調整規模結構,改善武器裝備,突出質量建設。優化組織結構,加強支援保障部隊作戰力量和應急處突力量建設。調整民兵組織布局,工作重心逐步由農村向城鎮、交通沿線和重點地區轉移。提高科技含量,注重在新興企業和高科技行業建立民兵組織。加大武器裝備建設投入,按照成係統配套、成建制配備的原則,為主要方向和重點地區配發新型高炮和便攜式防空導彈等一批新式民兵防空裝備,加強應急維穩裝備建設,對部分武器進行技術升級改造。“十一五”期間,全國基幹民兵規模將由1000萬人減少到800萬人。

   2007年5月,總參謀部發布新一代《民兵軍事訓練與考核大綱》。新大綱增加了海軍、空軍、第二炮兵數十個門類、百余種民兵專業訓練的內容,標志著傳統的單一軍種民兵專業訓練向諸軍兵種民兵專業訓練轉變。民兵軍事訓練按照整合資源、聚合優勢,分層組訓、跨區聯訓的思路,構建了省軍區為骨幹、軍分區為主體、人武部為基礎、基層武裝部為補充的四級組訓體制。改進訓練手段,深化科技練兵,逐步實現基地化、模擬化、網絡化訓練。突出了專業分隊快速動員、與現役部隊協同、復雜電磁環境下作戰等課目的訓練,組織開展應急救援訓練,提高民兵遂行作戰任務、參加搶險救災、處置突發事件和維護社會穩定的能力。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3224650
中國政府發表《2008年中國的國防》白皮書-8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9-01/20/content_10688192_8.htm
中國政府發表《2008年中國的國防》白皮書-8
2009年01月20日 10:17:48  來源:新華社


   八、人民武裝警察部隊   

   武警部隊是中國武裝力量的組成部分,屬于國務院編制序列,由國務院、中央軍委雙重領導。武警部隊由內衛部隊和警種部隊組成,公安邊防、消防、警衛部隊列入武警序列。國家賦予武警部隊的根本職能是,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保障人民群眾安居樂業。

   經常性執勤

   經常性執勤是武警部隊為完成國內安全保衛任務而實施的各類勤務工作,主要由內衛部隊擔任。基本任務是:防范各種侵害和破壞活動,保衛警衛對象、警衛目標和國際性、全國性重要會議及大型文體活動現場的安全;保衛重要機場、電臺和國家經濟、國防建設等重要部門的機密要害單位或要害部位的安全;保護重要橋梁和隧道的安全;確保監獄、看守所的安全;維護國家規定的大中城市或特定地區的社會治安。經常性執勤分為固定執勤和臨時執勤。固定執勤任務通常由公安部下達,臨時執勤任務通常由地方黨委、政府或公安機關下達。

   武警部隊每天有26萬余人輪流執勤。近年來,武警部隊堅持正規執勤、從嚴治勤、科技強勤,加強執勤設施建設,大力治理執勤隱患,實現了執勤管理全員、全程、全時可視化。強化執勤組織,嚴密執勤部署,落實執勤制度,周密組織重大臨時勤務,有效提高執勤質量和目標安全係數。平均每年制止侵害警衛目標事件數十起,制止在押人犯逃跑事件數百起,組織重大臨時勤務數千起,配合有關部門保證了國際、國內重要會議和大型活動的安全。各部隊還積極參加社會治安綜合治理,2007年以來,協助公安機關抓獲各類犯罪嫌疑人2800余人。

   應對公共突發事件

   應對公共突發事件,是武警部隊處理和懾止突然發生、危及公共安全的緊急事件的行動。應對公共突發事件主要由武警機動部隊擔任,包括處置社會安全事件、自然災害事件、事故災難事件、公共衛生事件等。具體任務是:控制事發地區,檢查可疑人員的證件、車輛、物品等,保衛重要目標,驅散非法聚集的人群,解救人質和被鬧事人群圍困的人員,制止違法犯罪行為,捕殲犯罪分子,進行搶險救災等。

   武警部隊是國家處置公共突發事件的骨幹和突擊力量。武警部隊遂行應對公共突發事件任務,由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或地方黨委、政府及公安機關賦予,並在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或地方黨委、政府及公安機關的統一領導和指揮下行動。

   武警部隊平時充分準備,建立各級處突指揮中心,完善處突信息係統,科學配置力量,做好通信、軍需、運輸等保障。受領任務後快速到位,採取軍事威懾、宣傳疏導、依法打擊的手段,堅持慎用武力、慎用強制措施、慎用警械和武器,依法打擊極少數犯罪分子,高效穩妥地依法對騷亂及暴亂事件、群體性治安事件、群體性械鬥事件、暴力恐怖事件進行處置。兩年來,武警部隊參與處置“3·14”拉薩嚴重暴力事件、捕殲“東突”恐怖分子、事故救援、大規模群體性事件及各類突發事件,有力地維護了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維護了駐地的社會穩定,維護了國家法律的尊嚴。

   國際反恐合作

   中國高度重視國際反恐合作,現已參加11個國際反恐怖條約。武警部隊是國家反恐怖的重要力量。

   加強國際反恐怖磋商和交流。根據國際反恐怖條約協定,先後組團到法國、德國、西班牙、意大利、澳大利亞、以色列、巴西、古巴、南非、俄羅斯、巴基斯坦等30多個國家進行雙邊或多邊反恐怖交流,接待了俄羅斯、羅馬尼亞、法國、意大利、匈牙利、南非、埃及、澳大利亞、白俄羅斯等17個國家的代表團來訪。

   派員出國培訓和援外助訓。先後組團或派員到法國、以色列、匈牙利、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等十多個國家參加特勤業務培訓,參加或觀摩各類比賽,進行反恐怖專業技術交流等。先後派遣教練組赴羅馬尼亞、阿塞拜疆等國家執教或助訓。

   舉行聯合反恐演習。2007年9月,武警部隊與俄羅斯內衛部隊,以“特種部隊解救人質及搗毀恐怖組織團夥行動”為課題,首次舉行“合作—2007”聯合反恐演習。

   維護邊境沿海地區社會治安與口岸出入境秩序

   列入武警部隊序列的公安邊防部隊,是國家部署在沿邊沿海地區和口岸的一支武裝執法力量。其主要職責是:邊境沿海地區治安管理;口岸和邊境通道的邊防檢查和監護;毗鄰香港、澳門一線地區的巡邏警戒;防范、打擊沿邊沿海地區偷渡、走私、販毒等違法犯罪。

   公安邊防部隊在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設立公安邊防總隊30個(北京未設),在邊境和沿海地區(市、州、盟)設公安邊防支隊110個,在沿海地區設海警支隊20個。在開放口岸設現役邊防檢查站207個,在邊境沿海地區縣(市、旗)設公安邊防大隊310個,在沿邊沿海地區鄉(鎮、蘇木)設邊防派出所1691個,在邊境主要通道、要道設邊境檢查站46個,在邊境地區的重點地段、方向部署機動隊113個。

   近年來,公安邊防部隊全面實行愛民固邊戰略,加強群防群治組織,健全矛盾糾紛和群體性事件排查調處機制,整治突出治安問題,開展創建愛民固邊模范村活動,實施關愛困難兒童工程,有力促進沿邊沿海地區和諧穩定。在邊防檢查站深入開展提高邊檢服務水平工作,創造了安全、快捷的出入境通關環境。

   會同有關部門,在邊境沿海地區嚴厲打擊偷渡、販毒、走私等犯罪,進行打黑除惡等專項行動。2007年以來,共查獲偷渡人員4400人,繳獲毒品3806千克,緝私案值6.2億元,破獲刑事案件19205起,查處治安案件60063起。

   公安海警部隊建立健全海上執法機構,充實執法人員,完善執法制度,改善船艇裝備,共破獲海上刑事案件41起,實施海上搶險救助115起,救助遇險人員238人。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3224643
中國政府發表《2008年中國的國防》白皮書-7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9-01/20/content_10688192_7.htm
中國政府發表《2008年中國的國防》白皮書-7
2009年01月20日 10:17:48  來源:新華社

   七、第二炮兵    

   第二炮兵是中央軍委直接掌握使用的戰略部隊,是中國實施戰略威懾的核心力量,主要擔負遏制他國對中國使用核武器、遂行核反擊和常規導彈精確打擊任務。

   第二炮兵遵守國家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貫徹自衛防禦核戰略,嚴格執行中央軍委命令,以保證國家免受外來核攻擊為基本使命。第二炮兵所屬導彈核武器,平時不瞄準任何國家;在國家受到核威脅時,核導彈部隊將提升戒備狀態,做好核反擊準備,懾止敵人對中國使用核武器;在國家遭受核襲擊時,使用導彈核武器,獨立或聯合其他軍種核力量,對敵實施堅決反擊。第二炮兵常規導彈部隊主要擔負對敵戰略戰役重要目標實施中遠程精確打擊任務。

   發展歷程

   創建第二炮兵,是新中國為應對核威脅、打破核壟斷、維護國家安全,被迫作出的歷史性選擇。中國于1956年開始發展戰略導彈武器,1957年組建戰略導彈科研、訓練和教學機構,1959年組建第一支地地導彈部隊,1966年7月1日正式成立第二炮兵。20世紀70年代後期,第二炮兵確立建設中國特色的精幹有效戰略導彈部隊的目標。90年代,第二炮兵組建常規導彈部隊,進入了核與常規導彈力量協調發展的新階段。進入21世紀,第二炮兵努力推進信息化建設跨越式發展。經過40多年發展,第二炮兵已建設成為一支精幹有效、核常兼備的戰略力量,具備陸基戰略核反擊能力和常規導彈精確打擊能力。

   體制編制

   第二炮兵作戰指揮權高度集中,實行中央軍委、第二炮兵、導彈基地、導彈旅的指揮體制,部隊行動必須極端嚴格、極端準確地按照中央軍委的命令執行。

   第二炮兵由核導彈部隊、常規導彈部隊、保障部隊、院校、科研機構和機關等組成。導彈部隊編有導彈基地、導彈旅和發射營,保障部隊編有偵察情報、通信、測繪、氣象、電子對抗、工程、後勤和裝備等技術專業保障部隊,院校編有指揮學院、工程學院和士官學校,科研機構編有裝備和工程研究院所。

   部隊建設

   第二炮兵按照精幹有效的原則,適應軍事科技發展趨勢,提高武器裝備信息化水平,確保安全性和可靠性,增強防護、快反、突防、毀傷和精確打擊能力。經過幾十年的建設,現已形成核常兼備、固液並存、射程銜接、戰鬥部種類配套的武器裝備體係,裝備各種型號的核導彈和常規導彈。

   第二炮兵注重戰備配套建設,優化作戰力量結構,完善適應信息化戰爭的導彈作戰體係,核導彈部隊與常規導彈部隊保持適度的戒備狀態,扎實推進戰場體係建設,廣泛應用現代化的機械裝備和施工手段,各項工程合格率均達到100%。改革創新後勤建設,建立野戰保障綜合數據庫和後勤物資信息化管理平臺,完善作戰陣地人員生存保障係統,後勤實戰化綜合保障能力明顯提高。嚴格執行核安全控制制度、涉核人員資質認證制度,採取可靠技術手段,強化核武器儲存、運輸和訓練等環節的安全管理,完善核事故應急處理機制和手段,採取特殊安全措施杜絕非授權發射和事故發射,確保核武器的絕對安全。

   第二炮兵堅持以專業技術為基礎,以幹部骨幹為重點,以合成配套為中心,以提高整體作戰能力為標準,積極開展專業訓練、合成訓練和作戰演練。專業訓練主要進行導彈基礎理論、專業理論學習和武器裝備操作技能訓練,合成訓練主要進行作戰編成內各要素全程序協同訓練,作戰演練主要組織導彈旅和保障部隊在近似實戰條件下的綜合性訓練和演習。部隊訓練實行等級評定制度,關鍵崗位人員實行崗位資格認證制度。深入開展基地化、模擬化、網絡化、實戰化訓練,探索復雜電磁環境下訓練和導彈基地集成訓練特點規律,研發新一代網絡化模擬訓練係統,“信息化藍軍”和作戰實驗室建設取得重要進展。

   第二炮兵把人才建設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實施“神劍人才培養工程”,建立三級“技術尖子人才隊伍”,形成了以工程院院士、導彈專家、指揮軍官和操作技術骨幹為主體的人才隊伍。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3224625
中國政府發表《2008年中國的國防》白皮書-6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9-01/20/content_10688192_6.htm
中國政府發表《2008年中國的國防》白皮書-6 
2009年01月20日 10:17:48  來源:新華社


   六、空軍

   空軍是人民解放軍的戰略軍種,是空中作戰行動的主體力量,擔負著保衛國家領空安全和領土主權、保持全國空防穩定等任務。空軍主要由航空兵、地面防空兵、空降兵、通信兵、雷達兵、電子對抗兵、技術偵察兵、防化兵等兵種組成。

   發展歷程

   空軍成立于1949年11月11日。1949年至1953年,陸續成立軍委空軍、軍區空軍領導機關,組建殲擊、轟炸、強擊、偵察、運輸航空兵、空降兵部隊和一批院校,並組成中國人民志願軍空軍參加抗美援朝作戰。1957年空軍和防空軍合並,實行空防合一體制。20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確立重點發展防空力量的指導思想,逐步發展成為一支國土防空型的空軍。90年代以來,空軍進入快速發展時期,陸續列裝了第三代作戰飛機、第三代地空導彈以及一批較先進的信息化武器裝備,加強了以戰略理論為核心的軍事理論建設,確立了攻防兼備的戰略思想,空軍開始由國土防空型向攻防兼備型轉變。經過近60年建設,空軍已初步發展成為一支多兵種組成的戰略軍種,具備了較強的防空和空中進攻作戰能力,一定的遠程精確打擊和戰略投送能力。

   體制編制

   空軍平時實行作戰指揮與建設管理合一的領導體制,由空軍機關、軍區空軍、軍(師)級指揮所、師(旅)、團構成。空軍下轄沈陽、北京、蘭州、濟南、南京、廣州、成都7個軍區空軍和1個空降兵軍,以及各類院校、科研試驗機構等。軍區空軍下轄航空兵師,地空導彈師(旅、團),高炮旅(團),雷達旅(團),電子對抗旅(團、營),以及其他專業勤務部隊,在重要方向和重點地區,設有軍級或師級指揮所。空軍編有空軍指揮學院、空軍工程大學、空軍航空大學、空軍雷達學院、桂林空軍學院、徐州空軍學院、空軍大連士官學校等院校,以及7所飛行學院。

   航空兵師通常按團、大隊、中隊體制編成,主要機種為殲擊、強擊、殲擊轟炸、轟炸、運輸、偵察、作戰支援等。航空兵師下轄航空兵團和駐地場站。航空兵團是基本戰術單位。地空導彈部隊以營為基本火力單位,通常按師、團、營或旅(團)、營體制編成。高射炮兵以連為基本火力單位,通常按旅(團)、營、連體制編成。空降兵按軍、師、團、營、連體制編成。

   部隊建設

   空軍適應信息化作戰要求,加快實現由國土防空型向攻防兼備型轉變,提高偵察預警、空中打擊、防空反導和戰略投送能力,努力建設一支現代化的戰略空軍。

   緊密結合軍事鬥爭準備和空軍轉型建設發展實踐,探索與新一代武器裝備發展相適應的訓練體制和組訓方式。突出復雜環境下的技戰術訓練、多兵機種合同訓練和聯合訓練,開展針對性、對抗性訓練,加大基地化、模擬化、網絡化訓練比重。優化飛行院校、訓練基地、作戰部隊三級飛行員訓練體制,加強航空兵部隊空戰、對地攻擊和聯合訓練。深化院校教育改革創新,加強學科體係建設,創新教學內容、方法和手段。強化在職在崗培訓,2008年7月創辦空軍軍事職業大學,探索院校教育、部隊訓練和軍事職業教育三位一體的人才培養新模式。

   按照攻防兼備的戰略要求,發展新型戰鬥機、防空反導武器、指揮自動化係統等裝備。陸續裝備一批較先進的信息化裝備和空空、空地精確制導彈藥,改進現役裝備電子信息係統,完善情報預警、指揮控制和通信基礎網絡。基本形成以第三代飛機和地空導彈為骨幹,以第二代改進型飛機和地空導彈為補充的主戰武器裝備體係。

   堅持以提高能力素質為核心,走高新人才帶動、重點突破、整體提高的人才發展道路。統籌規劃指揮、參謀、飛行和技術保障等各類人才隊伍建設,培養了一批信息化素質較高的骨幹人才,形成了以復合型指揮軍官、尖子飛行員和科技領軍人才、技術專家為代表的高素質新型人才群體。

   注重後勤和裝備保障體係建設,提高綜合保障能力。完善空軍機場、陣地保障設施,加強空防工程搶建、機場排彈搶修、航空衛生保障等後勤力量,研制配備第二代專用後勤裝備,構建專用物資儲備供應網絡,逐步展開多機種保障基地建設。深化裝備保障模式改革,完善彈藥器材供應、修理保障和技術支援等保障網布局,推進保障裝備小型化、通用化、野戰化。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3224609
中國政府發表《2008年中國的國防》白皮書-5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9-01/20/content_10688192_5.htm
中國政府發表《2008年中國的國防》白皮書-5
2009年01月20日 10:17:48  來源:新華社 


   五、海軍

   海軍是人民解放軍的戰略軍種,是海上作戰行動的主體力量,擔負著保衛國家海上方向安全、領海主權和維護海洋權益等任務。海軍主要由潛艇部隊、水面艦艇部隊、航空兵、陸戰隊、岸防部隊等兵種組成。

   發展歷程

   海軍成立于1949年4月23日。1949年至1955年,先後組建水面艦艇部隊、岸防兵、航空兵、潛艇部隊和陸戰隊,確立了建設一支輕型海上作戰力量的目標。1955年至1960年,先後組建了東海、南海和北海艦隊。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海軍的主要任務是在近岸海域實施防禦作戰。80年代以來,海軍實現了向近海防禦的戰略轉變。進入新世紀,海軍著眼信息化條件下海上局部戰爭的特點規律,全面提高近海綜合作戰能力、戰略威懾與反擊能力,逐步發展遠海合作與應對非傳統安全威脅能力,推動海軍建設整體轉型。經過近60年建設,海軍已初步發展成為一支多兵種合成、具有核常雙重作戰手段的現代海上作戰力量。

   體制編制

   海軍平時實行作戰指揮與建設管理合一的領導體制,由海軍機關、艦隊、試驗基地、院校、裝備研究院等構成。海軍下轄北海、東海、南海三個艦隊。北海艦隊機關位于山東青島,東海艦隊機關位于浙江寧波,南海艦隊機關位于廣東湛江。艦隊下轄艦隊航空兵、保障基地、艦艇支隊、水警區、航空兵師和陸戰旅等部隊。海軍編有海軍指揮學院、海軍工程大學、海軍航空工程學院、海軍大連艦艇學院、海軍潛艇學院、海軍兵種指揮學院、海軍飛行學院、海軍蚌埠士官學校等8所院校。

   海軍潛艇部隊裝備戰略導彈核潛艇、攻擊核潛艇和常規動力潛艇,編有潛艇基地、潛艇支隊。水面艦艇部隊主要裝備驅逐艦、護衛艦、導彈艇、掃雷艦、登陸艦和勤務艦船等,編有驅逐艦、快艇、登陸艦、作戰支援艦支隊和水警區。航空兵部隊主要裝備殲擊機、殲轟機、轟炸機、偵察機、巡邏機和直升機等,編有航空兵師。陸戰隊主要由陸戰兵、兩棲裝甲兵、炮兵、工程兵和兩棲偵察兵等構成,編有陸戰旅。岸防部隊主要由岸艦導彈、高射炮兵、海岸炮兵等組成,編有岸導團、高炮團等。

   部隊建設

   海軍按照近海防禦戰略的要求,堅持把信息化作為現代化建設的發展方向和戰略重點,努力建設一支強大的海軍。深化訓練內容和組訓方式改革創新,突出海上一體化聯合作戰訓練,增強在近海遂行海上戰役的綜合作戰能力和核反擊能力。科學組織戰役訓練、戰術訓練、專業技術訓練和共同科目訓練,重點抓好信息化條件下聯合作戰要素集成訓練,探索復雜電磁環境下的訓練方法。重視開展非戰爭軍事行動訓練,積極參加雙邊、多邊聯合演練。

   發展新型武器裝備,優化裝備結構。建造新型國產潛艇、驅逐艦、護衛艦和飛機,初步形成以第二代裝備為主體、第三代裝備為骨幹的武器裝備體係。潛艇部隊具備水下反艦、反潛、布雷和一定的核反擊能力。水面艦艇部隊形成了以新型導彈驅逐艦、護衛艦為代表的水面打擊力量,具備海上偵察、反艦、反潛、防空、布雷等作戰能力。航空兵部隊形成了以對海攻擊飛機為代表的空中打擊力量,具備偵察、反艦、反潛、防空作戰能力。陸戰隊形成了以兩棲裝甲車為代表的兩棲作戰力量,具備兩棲作戰能力。岸防部隊形成了以新型岸艦導彈為代表的岸防力量,具備海岸防禦作戰能力。

   優化後勤保障體係,提高海上綜合保障能力。以增強後勤綜合保障能力為牽引,初步構建以岸基為基礎、海上為重點、岸海一體的後勤保障體係。加強艦艇基地、停泊補給點、碼頭和機場建設,基本形成與武器裝備發展相協調、與戰時保障任務相適應的岸基保障體係。陸續裝備新型大型綜合補給艦、衛生艦船和救護直升機,成功研發多型海上保障裝備和多項關鍵技術,海上保障力量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

   提高海軍官兵能力素質,培養合格軍事人才。實行生長指揮軍官學歷教育合訓、任職教育分流的人才培養模式,健全軍官任職培訓體係。突出海軍職業特色,重視實踐能力培養。圍繞提高軍官任職能力,完善院校人才培養方案,實施有針對性的教學計劃。擴大士官培訓規模,培養技術復雜崗位的中高級士官。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3224598
頁/共2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