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na.gpwb.gov.tw/IndexDetail.aspx?id=71499
4月8日傘兵節 特戰官兵驃悍精神永傳承
發稿日期: 2015/04/08
(軍聞社記者林宜慶臺北8日電)今天是我國傘兵成立71週年紀念,也是一年一度的「傘兵節」,談及傘兵,鮮少人知在早期時可是有段傘兵部隊建軍的艱辛歷程,他們英勇驃悍、不計個人生死的精神,為國家寫下一篇篇的光榮史頁。
傘兵的成立溯自民國32年,美軍14航空隊司令陳納德將軍,向當時擔任委員長的先總統蔣公,建議可編建空降部隊,以利對日作戰時執行空降敵後作戰。
蔣委員長有鑑於二次大戰中,空降部隊在歐洲戰場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於是採納建議,指定駐滇第5集團軍總司令杜聿明將軍進行籌備工作,於民國33年元月1日在雲南昆明成立傘兵第一團,招考雲南、四川、廣東、廣西等地初中以上的青年學生;成軍時,為了保密起見,還取名「鴻翔部隊」作為傘兵部隊的代號,首任團長即為李漢萍將軍。
傘兵部隊剛成立之初,由於缺乏裝備及訓練器材,除了一般步兵基本戰鬥訓練外,只能著重於體能方面的加強;直到34年元月,傘兵第一團在美軍顧問的建議下,由連營制改為隊制,並開始由美軍協助裝訓傘兵,至此,傘兵部隊的建軍才進入了一個新的里程碑。
民國34年4月8日,為了配合盟軍反攻,將傘兵第1團擴編為陸軍突擊總隊,同時成立傘兵學校與接收武器裝備,才正式具備作戰能力。因此,後來政府以此明訂每年的4月8日為傘兵節,藉以紀念國軍空降部隊的成立。
傘兵自改編成「陸軍突擊總隊司令部」後,即展開一連串的空降作戰任務,當時已接近抗戰末期,傘兵陸續加入支援突擊廣東德慶南江口、廣西平南丹竹機場,及湖南衡陽台元寺等地,都獲致豐碩戰果;34年8月,抗戰勝利,國民政府開始進行接收作業,空降部隊奉派前往執行警衛事宜;35年3月16日大戰結束後,美籍教官返國,國軍遂決心自訓,並改隸當時稱為「航空委員會」的空軍總部,番號成為「傘兵總隊」。
民國36、37年間,傘兵肩負起剿共任務,並參與知名的豫東會戰,以萬餘名傘兵力抗共軍十數萬主力,傷亡達數千人,犧牲慘烈,此時期的中華民國傘兵史最為輝煌與慘烈,除抗日外另兼抗共,是傘兵健兒們不可或忘的歷史。
空降部隊自成立以來,一直以忠義驃悍的軍風卓然而立,早期的傘兵都是由總統直接指揮,可見當時國家元首對傘兵部隊的倚重與信任。
即使隨著政府轉進來台,傘兵部隊曾在42年7月16日投入東山島戰役,「游擊傘兵總隊」搭乘數架C-46運輸機空降東山島的八尺門港 ,雖一度佔領該島,但仍因後援不及,無數官兵壯烈犧牲。
隨著兩岸情勢發展,自48年起,空降部隊則是展開了以演訓為主的活動。50年代,是傘兵部隊演訓最繁重的時期,52年的「天星演習」更創下傘兵建軍以來規模最大的演習,共出動75架C-46運輸機與2,300位的傘兵;同年,陸軍神龍小組同時成立,由隊長張輯善教官主持。
至於取名「神龍」的典故,是時任國防部長的蔣故總統經國先生,當年在高雄西子灣檢閱張輯善與團隊成員的高超跳傘訓練,對於小組成員在雲端猶如「神龍見首不見尾」的英姿,深為折服,於是親自命名為「神龍小組」。
成軍逾一甲子的傘兵,幾經組織變革與隸屬體系不同,還因作戰性質需仰賴空中輸具,早期並曾一度隸屬於空軍。民國63年,陸軍空降司令部與陸軍特種作戰司令部合併,改編成立「陸軍空降特戰司令部」;88年10月1日,因應國軍「精實案」,改編成為「陸軍航空特戰司令部」,將部隊區分為空騎旅與特戰旅,並在95年3月1日修訂為「陸軍航空特戰指揮部」直到現在。
正由於空降部隊向來是國家倚重的重要部隊之一,儘管我國空降傘兵部隊因應組織的調整,在陸軍歷經「空降」、「特戰」、「空降特戰」及現階段的「航空特戰」四個階段,但傘兵始終秉持著勤訓精練的精神,以傘兵為榮,堅定國家、民族至上的信念;相信,傘兵袍澤們深厚的情感,以及當年眾多天兵先烈志士前仆後繼,他們只問國家,不計個人死生的愛國情操,將長留在國人的心中,永受崇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