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軍事迷休閒小棧
市長:Luke-Skywalker  副市長: 塔頂的鋼鐵鯊魚燉奶(冷眼看人生)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國際萬象【軍事迷休閒小棧】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國際局勢暨戰史討論區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中華民國國慶日的由來
 瀏覽16,139|回應100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國安(評)090-238號 中華民國九十年十月二十二日

October 22, 2001

辛亥革命、開國紀念與國慶


國家安全組副召集人 陳錫蕃


本欄〈國慶與開國紀念〉一文刊出後,承讀者陳先生電話指出,筆者將「民國元年」當成「民國零年」,因此在文中發生多處錯誤。陳先生認為,原文「二○○二年元旦始得稱為the 90th Anniversary of the Founding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一句中,二○○二年應為二○○一年云云。

民國當然沒有「零年」,事實上,任何紀元都沒有「零年」的,因此陳先生與筆者意見不同處厥為何一年為民國元年。

武昌起義(辛亥革命)發生在宣統三年,即民國前一年,亦即西元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本年十月十日為辛亥革命九十週年紀念。「週年」(anniversary)與陳先生所說的「滿週年」同義。本年中國國民黨舉辦的學術研討會就稱「辛亥革命九十週年國際學術討論會」。

中華民國元年元旦(1912年1月1日)開國,到一九一三年元旦始滿一週年,亦即進入第二年,故稱民國二年元旦。依此類推,十週年(即滿十週年)為1922年元旦,當然也是民國十一年元旦;二十週年為1932年元旦,也是民國二十一年元旦;三十週年為1942年元旦,也是民國三十一年元旦;四十週年為1952年元旦,也是民國四十一年元旦;五十週年為1962年元旦,也是民國五十一年元旦;六十週年為1972年元旦,也是民國六十一年元旦;七十週年為1982年元旦,也是民國七十一年元旦;八十週年為1992年元旦,也是民國八十一年元旦;九十週年為2002年元旦,也是民國九十一年元旦。筆者並無錯誤。

中華民國國慶日是紀念辛亥革命武昌首義,定為十月十日,故亦稱雙十節,那是民國成立後才定的。因此首屆國慶為民國元年十月十日,絕不能認為辛亥年(即1911年)的武昌首義日為首屆國慶日。

為方便說明起見,茲再表列如次:

1911年(民國前一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武昌首義。

1912年(民國元年)1月1日民國成立。

1912年(民國元年)10月10日首屆國慶日。

因此,1911-2001(10月10日)為九十週年,是辛亥革命九十週年,1912-2002(元旦)為九十週年,才是中華民國建國九十週年。現在許多人包括政府高級官員,喜於國慶日稱:「今日是中華民國的生日……」,嚴格說來是錯誤的,中華民國的生日是元旦。

陳先生如尚有疑問,歡迎來函指教,以便繼續討論。

(本評論代表作者個人之意見,聯合報,90.10.22,卅七版)


http://old.npf.org.tw/PUBLICATION/NS/090/NS-C-090-238.htm


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3098932
 回應文章 頁/共10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國父孫中山先生逝世89載 感懷為國為民德澤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mna.gpwb.gov.tw/IndexDetail.aspx?id=64974
國父孫中山先生逝世89載 感懷為國為民德澤
發稿日期: 2014/03/12

(軍聞社記者郭家良臺北12日電)為紀念國父孫中山先生逝世89週年,國父紀念館今日舉辦發送樹苗、國父銅像揭幕等活動,緬懷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先生的豐功偉業,強化國人美化環境的環保意識,期使美麗寶島永續保護純淨、自然的生態。

 國父紀念館上午由館長王福林率全體同仁,向國父銅像獻花及三鞠躬,表達無限的追思和感念;隨後,在主館東側廣場發放茶花、桂花及杜鵑花等樹苗,吸引眾多民眾排隊領取,感念國父當年創建中華民國的功績與大力倡導植樹造林的貢獻,並藉以提倡減碳效益,共同為臺灣這塊土地廣被綠境,也為減緩全球暖化貢獻心力。

 同時,紀念館於北側迴廊舉行「親親小樹苗」—植樹節兒童活動,邀請中山國小及博愛國小師生參與,透過活動讓學童親自種植小樹苗,希望以「種樹愛地球」的理念,讓下一代的子孫能夠擁有更美好的生活環境,並重塑植樹節的精神與意義。

 為頌揚國父孫中山先生革命建國精神與偉大行誼,該館在國父史蹟東室也舉行國父銅像揭幕儀式,呈現由王秀杞老師所雕塑的國父半身銅像乙座;此外,中山講堂則舉行「孫中山與羅福星」學術研討會,以彰顯國父與羅福星烈士對近代臺灣政治社會發展的深遠影響。

 此外,國父紀念館即日起在各展場,舉辦「孫中山與臺灣」、「紀念革命先烈暨青年節特展」等展覽,歡迎國人踴躍參觀;相關資訊請至國立國父紀念館全球資訊網站www.yatsen.gov.tw查詢,或電洽該館服務臺(02)2758-8008轉545、546。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5063905
緬懷國父無私奉獻精神 國軍官兵堅守保國衛民職志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mna.gpwb.gov.tw/IndexDetail.aspx?id=64969
緬懷國父無私奉獻精神 國軍官兵堅守保國衛民職志
發稿日期: 2014/03/12

(軍聞社記者郭家良臺北12日電)今日是國父孫中山先生逝世89週年紀念日,也是植樹節,每年這一天,國人都會以實際的行動,表達無限的崇敬和追思,緬懷、感念國父將生命裡的大半歲月無私奉獻給國家,締造出民主自由、富足安康的中華民國。

 回顧建國初期,國家雖歷經軍閥割據、強權入侵、風雨飄搖、百廢待舉等種種險阻考驗,但中華民國積極在臺灣的努力建設與經營下,目前已成為自由民主、經濟繁榮及社會富足的21世紀現代化國家,而今日國人在享受國家發展豐碩成果的同時,更應共同感恩一個世紀前先烈先賢的犧牲和付出,尤其是國父孫中山先生領導革命,以及精心擘畫的三民主義和五權憲法,使現在每一位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民,都能共享歷史上前所未有的興盛歲月和美好。

 為救國救民,國父以悲天憫人的胸懷,號召海內、外有志青年,成立興中會、同盟會,並策劃10次革命,雖屢遭挫折,但是他與革命先烈們前仆後繼,終在第11次武昌起義,成功推翻滿清,建立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家-中華民國。

 在領導革命期間,國父曾來臺策劃惠州起義,也在臺灣成立革命組織分會,甚至在革命起義最慘烈的三二九廣州黃花崗一役中,更有臺灣同胞出錢出力,以最直接的行動支持國父的革命建國。

 目前位在臺北火車站旁的逸仙公園,就是國父當年來臺下榻落腳處,在古樸木厝、幽靜迴廊之中,遙想國父當年與臺灣先賢們,在此或悲嘆國家困境、人民苦難,或併肩集思革命大業,不禁令人心馳神往,早年臺灣志士以不落人後的赤忱熱血,已在中華民國建國史篇中,寫下令人驕傲與光輝的一頁。

 民國成立後,不幸又逢內部軍閥違法亂政,袁世凱復辟稱帝,各地紛擾不斷,國父為了國家安定百姓安康幸福,再度重整革命黨,展開討袁護法維護民國命脈,直到病危前仍心心念念國事的安危。

 期間,國父四處講述、宣揚,以中華傳統文化的道統和提倡「博愛」與「天下為公」理念的三民主義,以及以建國大綱、建國方略為建國藍本的政治思想研究,並創建五權憲法的憲政體制,對中華民國的建立及政治、社會與經濟等各方面的長期發展,做出偉大的貢獻。

 多年來,中華民國在臺、澎、金、馬地區,締造舉世矚目的「經濟奇蹟」,也完成了世人推崇的民主改革,不但實現了國父「主權在民」的理想,更使得社會愈加祥和與均富。

 國軍傳承國父的精神和理念,為追求民主自由、捍衛國家安全和中華文化而建軍,經過歷史的演進與全體軍民的共同奮鬥,使中華民國逐步實現民有、民治、民享,建立一個自由、平等、博愛的國家,而國軍也由最初討逆懲亂,逐漸轉型為服膺憲法、效忠國家,完全為國家所有的軍隊國家化角色。

 國軍自建軍以來,即以保國衛民為職志,無論國家遭遇任何艱危,一直以高昂的戰志與無畏犧牲的精神,為確保國家生存發展與百姓安全福祉而奮鬥,多年來,國家建設與民主憲政發展從未停歇;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在於,國軍在國家發展過程中,始終扮演維護國家安全的角色,發揮鞏固安定的力量。

 國人在紀念和緬懷國父勳業的同時,對於國父一生追求民主政治的精神及奉獻的歷程,國軍官兵除了以感恩、惜福的心情,表達心中的崇敬與懷念外,更應效法他悲天憫人的胸懷,與為國為民的高尚情操,將對土地的熱愛與國家民族的忠誠,化為實際行動,確保臺海的穩定與和平,以及多年來建立的民主成就和自由、平等、人權、法治的社會,使國家延續不朽,讓世人看到中華民國的發展,成為世界民主、自由的典範。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5063904
國父逝世89週年 國父紀念館辦理紀念活動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mna.gpwb.gov.tw/IndexDetail.aspx?id=64734
國父逝世89週年 國父紀念館辦理紀念活動
發稿日期: 2014/02/24

(軍聞社記者郭家良臺北24日電)國父紀念館為緬懷國父孫中山先生逝世89週年,將在3月12日當天舉辦「向國父銅像致敬」、「孫中山與羅福星學術研討會」及「贈送花苗」等活動,讓國人以實際行動向國父表達無限的崇敬與感念,緬懷他無私奉獻國家,創造「中華民國」的偉大功績。

 國父紀念館表示,當天活動自上午8時45分開始,將由館長王福林率領館內同仁及民眾一起向國父銅像致敬,緊接著在東側廣場則安排免費的花苗贈送活動,歡迎民眾踴躍領取;此外,中山講堂將舉辦「國父與臺灣」系列—「孫中山與羅福星」學術研討會,文化藝廊也展出「紀念革命先烈暨青年節特展」,透過多元活動,希望國人能以感恩、惜福的心情,表達心中的追思。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5058844
紀念國父誕辰148週年 效法先賢犧牲奉獻精神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mna.gpwb.gov.tw/IndexDetail.aspx?id=63212
紀念國父誕辰148週年 效法先賢犧牲奉獻精神
發稿日期: 2013/11/12

(軍聞社記者陳映竹特稿)今天是國父孫中山先生誕辰148週年的紀念日,也是中華文化復興節,每年的這一天,國人都會向他表達無限的崇敬與追思,緬懷和感念國父創建「中華民國」,締造今日「自由、平等、博愛」民主社會的偉大功績。

 國父孫中山先生,名文,號逸仙,廣東省香山縣人,出生農家的他,對滿清末年的民生疾苦有深刻體認,早年曾前往夏威夷檀香山求學,並先後於廣州與香港習醫,接觸西方教育,激發國父產生民主自由的思想,當他得知腐敗的清廷陸續與列強簽訂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後,即由立志「行醫救人」的目標,昇華並轉化為「革命救國」的志業;因在日本宣傳革命時,以「中山樵」自稱,後國人習稱「中山先生」。

 光緒廿年,國父於香港成立「興中會」,以「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合眾政府」為誓言,開始革命救國大業,並於同年發起「廣州起義」,雖因事跡外漏,宣告失敗,但革命之勢已成燎原之火,不僅無法遏止,反而吸引更多愛國志士,前仆後繼,加入革命的行列。

  光緒卅一年改組成立同盟會,並正式提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作為建國理想,歷經十次起義失敗,終於在清宣統三年、西元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武昌義舉終告成功,建立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中華民國。

 同年十一月十日,各省代表選舉孫中山先生為臨時政府大總統後,國父首先組織國家最高民意機關-臨時參議院,制定「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作為國家基本大法。

  民國元年二月清帝溥儀退位,國父為應南北議和的要求,主動向參議院辭職,並舉薦袁世凱接任大總統,但袁世凱竟違背民國建立初衷,國父於是展開討袁護法行動,以期維護民國命脈長存,直到他病危前仍心心念念國事的安危。

 國父首倡國民革命,創建中華民國,開亞洲民主政治之先河,因此被尊稱為中華民國國父,在領導革命四十年間,曾三次來到臺灣,更在此成立革命組織分會,將民主自由的思想扎根於寶島臺灣,在歷次推翻滿清的革命志業中,都有臺灣人民出錢出力的英勇事蹟。

  民國建立後,革命黨員自始至終對臺灣同胞投以大量的關懷,臺籍志士也發揮了高度的民族精神,有許多人參加中華革命黨的行列,為抗日復土而奮鬥。

 國父終身以「博愛」及「天下為公」為理念,他手創三民主義及五權憲法,著作建國大綱與建國方略,為國家發展奠定目標,對中華民國的建立及在政治、社會與經濟等各方面的長期發展,影響深遠。

 多年來,中華民國在臺澎金馬地區,締造舉世矚目的「經濟奇蹟」,也完成了世人推崇的民主改革,不論是民國八十五年三月首次經人民直接選舉第九任總統、副總統,抑或是在民國八十九、九十七年平和進行了西方民主國家所謂「政黨輪替」的結果,均明確顯示中華民國政治發展不僅具體實現了國父「主權在民」的理想,更是華人世界的典範。

 回顧國父一生為國為民,時時刻刻以國家大計為念,他領導革命,以身犯險,終其一生為了國家大業奔忙,宣揚三民主義,創立憲政體系,奠定國家發展建設穩定基礎,就連臨終時都仍心心念念「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至死不忘喚起民眾,結合同志,為民主憲政奮鬥,使國家達到真正的自由平等。

  國軍官兵在緬懷國父畢生為中華民國犧牲奉獻的至高情操,更要傳承歷史的使命,效法國父犧牲奮鬥精神,貫徹「恪遵憲法,效忠國家,愛護人民」立場,戮力戰訓本務,矢志捍衛民主憲政,建構「固若磐石」的國防力量,成為國家安全和穩定發展的堅實後盾。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5027152
特稿:體認雙十國慶意涵 開創國家榮光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mna.gpwb.gov.tw/IndexDetail.aspx?id=62767
特稿:體認雙十國慶意涵 開創國家榮光
發稿日期: 2013/10/10

(軍聞社記者郭家良特稿)今天是中華民國一0二年的國慶日,也是辛亥革命建立中華民國一0二週年紀念日,當國人歡慶雙十國慶,更因緬懷先烈英勇事蹟,為可歌可泣的建國史實感到無比驕傲與光榮,而國軍官兵尤應效法先烈的豪情壯志,傳承「救國家、救民族、救同胞」的精神,為捍衛中華民國,推動民主憲政而努力不懈。

 中華民國在全體軍民的攜手努力下,正穩健的迎向更嶄新的未來。因此,今年的雙十國慶以「風調雨順開太平、國運昌隆展新局」為主題,並以「攜手同心,共創榮耀」為主軸,在總統府前舉辦隆重的慶祝大會,除與國人分享國慶的喜悅外,也由國軍官兵及青年學子參與慶典的演出,希望讓下一代在活動中,體認雙十國慶深層的啟示,也藉以緬懷先賢先烈的豪情壯志,傳承愛國愛民的情操,進而彰顯國家生日的榮耀。

 今天我們雖以歡欣鼓舞的心情迎接雙十國慶的到來,卻不能忘記慶祝雙十的真正意涵,是在緬懷先烈先賢當年為救亡圖存,創建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時,所付出的寶貴生命與心血,並感懷前人耕耘、栽培的辛勞,珍惜得來不易的百年基業,矢志捍衛中華民國民主、自由與繁榮。

 回顧民國肇建之後,歷經北伐、抗戰及剿共等橫逆,直到民國卅八年政府播遷來臺,臺海局勢在全體軍民團結奮鬥、同舟共濟努力下,逐漸度過各種險境,步向康莊大道,終於實現國父三民主義的理想,落實主權在民,創造民生樂利的社會。

 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國軍在國家命運和民主憲政發展的歷程當中,一直扮演非常重要且不可或缺的角色,誠如馬總統所言,國軍在「光復臺灣」、「保衛臺灣」、「建設臺灣」及「守護臺灣」的歷程中,貢獻卓著;在慶祝雙十國慶的此刻,國軍官兵應當傳承先烈的豪情壯志,秉持「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精神,建立「以國家興亡為己任」的愛國意識,稱職扮演軍人的角色,無愧於憲法賦予的神聖使命。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5018320
續為國努力 總統臉書緬懷國父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n.yam.com/cna/politics/20121113/20121113970175.html
續為國努力 總統臉書緬懷國父
中央社-2012年11月13日 上午00:11

(中央社記者李淑華台北12日電)總統馬英九今天在臉書緬懷國父孫中山。他說,100年後的今天,也遇到一些挑戰,但會效法國父,為建設更好的國家繼續努力。

馬總統晚間在臉書(Facebook)貼文說,「今天,就是這位廣東青年─國父孫中山先生─147歲誕辰紀念日」,總統府特別邀請文化部長龍應台就「1912」發表主題演講。

他說,龍應台表示,孫中山是位大夢想家,當時的夢或許看來有些不切實際,但這一百年的發展,卻仍然朝向國父的夢想前進。

總統說,每個時代都有它特殊的歷史課題,「一百年後的今天,我們也遭遇一些挑戰,但我們不會失去信心」。

他說,百年前先烈先賢用自信與夢想克服比現今更險惡的困難,中山先生築夢踏實的一生,說明了「夢想是改變世界的動力」,而「我們也要對中山先生說,『我們會為建設更好的國家繼續努力!』」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4890271
馬英九總統談國父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1894年的深秋,一個28歲的廣東青年來到美國檀香山,創立了一個30多人的團體「興中會」,他們的目標是:「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合眾政府。」17年後,這個團體竟然推翻了滿清政府,終結了中國四千多年的帝制。

今天,就是這位廣東青年─國父孫中山先生─146歲誕辰紀念日,總統府特邀文化部長龍應台就「1912」的主題演講。1912是辛亥革命的後一年,也是中華民國開國元年。龍部長說,中山先生是位大夢想家,當時他的夢或許看來有些不切實際,但這一百年的發展,卻仍然朝向國父的夢想前進。

在那個大動盪、大割裂的時代,革命力量四起,舊秩序瓦解,新民國百廢待興,龍部長以澳籍顧問端那(William H. Donald,1875-1946)的私人書信為例,來重現中山先生的夢想。端那有次去會見中山先生,中山先生將地圖攤在地上,標出路線,與他暢談國家將在十年內大舉推動的鐵路建設,如上海往北、往南,以及往西延伸的路線,甚至還有雲南到西藏拉薩的高原鐵路。端那認為這根本不可能完成。中山先生規劃的鐵路網超過16萬公里,確實夢想宏大。但如果沒有偉大的夢想與實踐熱情,如何會有民國的出現?

事實上,中山先生在民國14年去世前的遺言中,殷殷囑咐同志要「廢除不平等條約」,因為這是當年中國成為「次殖民地」的根源,也是他發動革命最原始的動力。他絕不會料到,18年後就成功了:民國32年1月11日(對日抗戰第6年),國民政府分別在重慶與華盛頓與英、美兩國廢除了不平等條約,並簽訂平等新約。列強在華數十年的治外法權,從此走入歷史。

每個時代都有它特殊的歷史課題,一百年後的今天,我們也遭遇一些挑戰,但我們不會失去信心。百年前先烈先賢用自信與夢想克服比現今更險惡的困難,中山先生築夢踏實的一生,說明了「夢想是改變世界的動力」,而我們也要對中山先生說,「我們會為建設更好的國家繼續努力!」

馬英九總統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4890268
總統出席中華民國中樞暨各界慶祝100年國慶典禮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www.president.gov.tw/Default.aspx?tabid=131&itemid=25515&rmid=514
總統出席中華民國中樞暨各界慶祝100年國慶典禮

中華民國100年10月10日

  馬英九總統與夫人周美青女士今天上午出席在總統府府前廣場舉行的「中華民國中樞暨各界慶祝100年國慶大會」,總統並以「百年奮鬥‧民主臺灣」為題發表談話。
  總統談話全文如下:
  今天是中華民國一百歲生日,也是辛亥革命一百週年,我們以歡欣鼓舞的心情,一起為中華民國慶生,一起分享喜悅,一起跨越這個偉大、感人的時刻。一百年前的今天,國父孫中山先生領導發動震驚世界的武昌起義,一舉推翻滿清政府與千年帝制,創立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中華民國。今天不僅臺灣,世界各地的華人,包括中國大陸,都在紀念辛亥雙十。
  今天我們要以莊嚴崇敬的心情,向懷抱理想、不怕犧牲的革命志士致敬。他們包括廣東的陸皓東、湖南的黃興、浙江的秋瑾、福建的林覺民、臺灣的羅福星。這些民國英雄,只是少數中的少數。過去一百年,從開國、北伐、抗戰、戡亂到保臺,不知折損多少仁人志士,他們絕大多數是無名英雄,奉獻了青春、犧牲了生命,卻照亮了中華民國的天空。
  各位先進、各位同胞:辛亥雙十是海峽兩岸共同的記憶與資產。因此,英九要藉這個機會,呼籲大陸當局:紀念辛亥雙十,就不能忘記國父建國的理想是要建立一個自由、民主、均富的國家,大陸應該勇敢地朝這個方向邁進,也唯有如此,才能縮短兩岸目前的距離。紀念辛亥雙十,也不能割裂歷史,而必須呈現歷史原貌,正視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中華民國的存在不是過去式,而是現在進行式,六十多年來中華民國在臺灣蓬勃發展,在世界發光發熱,未來我們還會繼續蓬勃發展,繼續發光發熱!
  各位先進、各位同胞:中華民國在抗戰期間,犧牲了二千萬軍民的生命,臺灣才能結束日本殖民統治,回到中華民國版圖。如果沒有臺灣的回歸,內戰失利後,中華民國很可能在六十多年前就走入歷史,沒有機會新生,更不可能開啟海峽兩岸不同的發展歷程。
  六十多年來,中華民國不僅保障了臺澎金馬的安全,延續了中華文化的命脈,創造了臺灣經濟與政治的奇蹟,實現了臺灣先賢追求議會自治的理想,而且還向世人證明:民主可以在華人社會的土壤中生根、開花、結果。
  今天,臺灣人民享有自由、民主、富足的生活,也凝聚對國家─中華民國─堅實的認同,中華民國憲法更早已成為全民共識的基礎。國父建國的理想,當年在大陸沒有機會實施,如今卻在臺灣完整實現。
  今天,我們慶祝中華民國一百年雙十國慶,我們深深以中華民國為榮,深深以臺灣民主為傲。今天臺灣所展現的活力與生活方式,已成為華人世界的標竿。
  臺灣面積不大,天然資源貧乏,我們卻能赤手空拳,開創一片天。今天放眼全球,無論在半導體、平板電腦、智慧型手機或太陽光電方面,臺灣產業不但角色重要,並對全球節能減碳貢獻卓著。今年5月瑞士國際管理學院(IMD)世界競爭力評比,臺灣排名世界第六,是有史以來最好的成績;今年9月世界經濟論壇(WEF)公布全球競爭力評比,我國競爭力分數創五年來最高分,排名全球第十三,其中有8項指標全球第一。
  我們的年輕人才華橫溢,在設計、發明與文創領域,光芒耀眼,在全球六大發明展中屢屢奪魁。如今全球80%的華語音樂在臺灣創作,不論電影、戲劇、舞蹈、設計,我們都已經站上世界舞台。尤其我們的國片掀起一波波熱潮,臺灣新生代展現驚人的創作潛力,為臺灣電影發展開創無限可能。
  臺灣社會也充滿愛心,現在臺灣有超過4萬個非營利組織,有上百萬志工在臺灣各角落默默服務,甚至遠赴海外,參與國際人道援助。去年我們的捐血率8%,在世界數一數二;我們認養了30萬貧童,20萬人在國外;每年慈善捐款超過350億元,絕大多數來自一般人民。
  在臺灣這塊土地上,我們看到很多值得尊敬、實踐夢想的英雄。就像長年默默行善的阿嬤陳綢、陳樹菊與老榮民尹殿甲、洪中海、戰勝非洲瘧疾的連日清、挑戰超級馬拉松的林義傑、創意烘焙大師吳寶春、康復再起的王建民、拾金不昧的楊黃牡丹、驗出塑化劑的楊明玉、拍史詩電影的魏德聖、以及高球天后曾雅妮。從他們身上,我們看到了善良、勤奮與進取,更看到了堅持與希望,這是臺灣前進的原動力。
  各位先進,各位同胞:自由民主的中華民國、活力創新的中華民國、人文關懷的中華民國、開放自信的中華民國,這就是我們國家的形象。讓我們一起為中華民國喝采,向所有曾經為中華民國付出汗水與青春的英雄,表達我們最深的敬意!
  近三年來全球經濟動盪不安,臺灣仍以穩健的步伐,脫困而出,大幅提升國家競爭力,這是全民共同努力的成果。面對全球競爭壓力,未來十年將是關鍵的十年,我們要全面落實黃金十年的願景,在自信中開放,在創新中發展,在公義中前進,讓中華民國徹底脫胎換骨,躋身先進國家之林。
  各位先進、各位同胞:兩岸和平是臺灣繁榮發展的必要條件。過去三年多,政府在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下,以「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為基礎,推動兩岸關係,維持臺海「不統、不獨、不武」現狀,並得以大幅降低臺海緊張,贏得國際社會的肯定與支持。三年多來,我們與大陸簽署15項協議,每一項協議都做到了「對等、尊嚴、互惠」、「以臺灣為主,對人民有利」。兩岸人民同屬中華民族,希望雙方在正視現實的基礎上,求同存異,互助合作,建立制度化的和平關係。
  如今大陸已經是臺灣最大的貿易夥伴、順差來源與投資地區,大陸也是驅動全球經濟成長的主要動力。我們要善用臺灣優勢,布局大陸市場,還要加快腳步,與其他國家洽簽自由貿易協定或經濟合作協議,為臺灣開創新的商機。上月22日,我們與日本簽署了投資協議,就是成功的案例。目前我們也正積極與新加坡協商經濟合作協議,我們還要參與區域經濟整合,努力創造條件,以十年為期,加入正在擴展中的「跨太平洋夥伴(TPP)協定」。
  今後我們要繼續推動活路外交,更加鞏固與邦交國的關係,增進與美國、日本、歐盟、東協、紐澳等無邦交國的高層互信,並擴大國際參與。十天前,英國成為第七個與我國簽署青年打工度假協定的國家;五天前,荷蘭也給我們6個海外領土的免簽證待遇;後天布吉納法索給我們落地簽證待遇將正式生效,使國人享有免簽證或落地簽證的國家(地區)總數達到124個,比英九上任時增加了70個國家(地區)。各位先進,各位同胞:這顯示當國家受到肯定,人民就有尊嚴。
  在推動兩岸關係時,臺海和平的維繫不能一廂情願,必須以堅實的國防為後盾,臺灣安全才有保障,民眾才有信心與大陸進一步改善關係。過去三年多,我們在部隊訓練、武器自製方面都有長足進步,並且多次成功採購先進的防衛性武器。未來的十年,我們將持續強化國防力量,打造精銳新國軍,以捍衛中華民國主權,保衛臺灣安全。
  各位先進、各位同胞:國父當年成立「興中會」時,成員只有二十幾位,可是他們堅持理想、勇於實踐,掌握了時代的脈動,十七年後竟然推翻滿清,建立民國。
  今天我們紀念辛亥雙十,就要繼承先烈先賢這種理想主義,不怕風雨,勇於開創,讓我們的國家成為華人世界的典範。中華民國不只是國家的名字,也代表了自由民主的生活方式,對嚮往自由民主的華人地區也將產生示範作用。
  光輝的十月,對英九而言,還有一項特殊意義。六十年前的十月,在風雨飄搖中,我的父母帶著家人和一歲多的我,從香港來到臺灣,追求自由安定的生活。他們萬萬沒有想到,他們的兒子在五十多年後會成為中華民國總統。對這個國家、對這塊土地,我懷著深深感恩的心情,我願意奉獻此生一切,努力建設臺灣,讓她成為自由繁榮的樂土,繼續哺育我們的下一代,讓每一個孩子,不論出身貧富,都能實現夢想。
  就任總統三年多來,英九體會責任的艱鉅,不敢絲毫鬆懈。雖然世局多變,挑戰隨時出現,但我對這塊土地有信心,對人民有信心。
  各位先進、各位同胞:中華民國是我們的國家,臺灣是我們的家園。中華民國的前途與臺灣的未來掌握在我們二千三百萬人的手中,我們要團結、要奮鬥,讓臺灣更有活力,更有魅力,也更有競爭力!
  今天我們不分族群,不分黨派,不分海內外,一起為中華民國慶生。我們要發下宏願,一定要在我們的手中壯大臺灣、振興中華,為中華民國下一個精彩百年,打下基礎。讓中華民國在國際社會,成為一個更加受人尊敬、讓人感動的國家!
  現在,讓我們一起高呼:
  中華民國萬歲!
  臺灣民主萬歲!
  謝謝大家!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4727342
孫逸仙渡台 下榻台北梅屋敷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news.chinatimes.com/focus/50109745/112011100900116.html
孫逸仙渡台 下榻台北梅屋敷
2011-10-09 中國時報 【王銘義/專題報導】

 
     孫中山在民國成立前後,曾四度經過仍處於日本殖民統治的台灣,三度上岸會見日本殖民官員或台灣各界人士,當年住過的「梅屋敷」旅館,現已是見證孫中山與台灣淵源的歷史遺址。

     根據南京孫中山紀念館彙編的相關史料,一九○○年九月廿八日,孫中山從日本抵達基隆,再轉赴台北,在新起町(今長沙街)設立革命總司令指揮所。當時受到日本友人協助,曾會見日本殖民官員,並在台北指揮惠州起義。

     由於日清關係複雜,殖民官員對孫來台如何因應,曾電詢東京:「孫逸仙渡台,對該人等的陰謀,我政府是否過問或防遏?」東京回稱:「對孫逸仙陰謀採取防遏方針!」孫隨後遭日方驅逐出台灣,首次台灣行歷時四十四天。

     民國成立後,二次革命失敗,孫中山遭通緝,一九一三年八月五日,孫與胡漢民搭乘「撫順丸」從馬尾抵達基隆,下榻台北御成町「梅屋敷」旅館(今台北車站旁),孫會見在台同盟會員,親筆書寫「博愛」條幅贈旅館主人。

     「梅屋敷」目前改名「國父史蹟館」,這是台灣唯一保存孫中山訪台遺址。園內碑亭有蔣介石總統親題「匡復中華的起點,重建民國的基地」碑文,庭園內還有蔣經國總統、李登輝副總統於民國七十六年植樹節手植的龍柏。

     一九一八年六月七日,孫中山辭去「護法軍政府」大元帥後,從廣州經由台北東渡日本。孫中山原計畫在台北建立革命基地宣傳革命主張,但這次日本殖民當局全程監視,不讓孫與外界會面,孫在台僅住一夜即離開赴日。

     孫中山最後一次經過台灣,是一九二四年十一月十三日,應馮玉祥之邀北上議和途中,曾在台灣靠岸停留,但沒有上岸;四個月後,一九二五年三月十二日,積勞成疾,病逝北京。《台灣民報》發表社論「哭望天涯弔偉人」。

     在日本殖民時代,台灣知識界對孫中山革命事業應是積極期待的,從當年北大台灣學生會敬悼的輓聯「三百萬臺灣剛醒同胞微先生何人領導、四十年祖國未竟事業舍我輩其誰分擔」,即可看出對孫中山未竟事業的無奈與失落。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4725439
辛亥革命意義深遠的思想啟蒙運動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news.chinatimes.com/focus/50109745/112011100900112.html
辛亥革命意義深遠的思想啟蒙運動
2011-10-09 中國時報 【王銘義/專題報導】
 
     被革命黨人視為「精神領袖」的孫中山,雖然在武昌起義、民國成立、南北議和,以至後續護法討袁過程,未能充分展現他的革命理想,但在經歷百年風雲後,兩岸歷史學者對孫中山的政治思想,以及其對近現代史的深遠影響,都給予高度評價,並認為孫中山百年前倡議的民主共和理念,仍值得當代借鑑、啟發。

     國史館長呂芳上近日在《辛亥武昌首義同志會》紀念專輯發表專文指出,辛亥革命是意義深遠的思想啟蒙運動。共和體制的存在雖然很短暫,但共和的觀念已深入人心,人們認識到皇帝並非永恆的。以共和國取代清帝國,無疑是巨大進步。辛亥革命後的袁世凱稱帝、張勳復辟只能以失敗告終。

     對於革命黨在辛亥之後的延續、以及民主共和體制的維繫,呂芳上認為,關鍵就是依靠孫中山的性格與品德。他認為,西方民主制度的移植,不是一年半載就能奏效,政治的現代化、民主化,需要有能堅持民主理想的政黨、有遠見的領導者,而孫中山正是一位奮戰不懈、永不灰心,具有強烈使命感的愛國者。

     對辛亥革命成功的因素,中研院近史所所長黃克武則說,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最簡單的說就是「推翻專制、建立共和」。無論是台灣的中華民國,或大陸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體雖有不同,但都實施「共和」國體與「立憲」政體,都是秉持孫中山「天下為公」的理想。

     黃克武強調,辛亥的成功是革命黨與立憲派既合作又角力的結果,並非國民黨所說完全是革命黨主導,也不像中共史家所說的「資產階級革命」。辛亥革命是長期的思想醞釀過程,參與者來自不同階級,為不同目的而參與,這也是民國之後實施民主過程出現挫折的根源。

     孫中山在百年前所研擬的《建國大綱》施政方案,或有諸多不合時宜之處,也無法解決當前大陸社會深層轉型問題,但華中師範大學史學教授章開沅認為,孫中山所倡議的「平均地權」(土地流轉)與「節制資本」(投資調控)等思路,仍然對現實的中國大陸有所啟發。

     「孫中山是農民的兒子,對貧苦民眾有本能的同情!」章開沅說,孫在海外時間很長,對西方資本主義社會的弊病理解最深,孫所倡議的政治設計與改革方案,應有其現實根據,更有豐富的思維蘊含,當前應予珍惜、借鑑。

     其實,臨時政府成立之初,南北談判過程,無論清末官僚、立憲派,或革命黨人都在期待袁世凱逼迫清帝退位,孫中山甚至還讓出臨時大總統職位。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張鳴稍早前接受兩岸媒體訪問時就說,以當時的政治實力來看,「若袁世凱不支持,革命就沒戲唱了。」

     張鳴認為,民國成立,孫中山既沒槍桿子,也沒有資金,各種政治勢力並不在乎孫中山。袁世凱當了大總統後,如果不搞帝制,袁世凱很可能成為「亞洲的華盛頓」。其實,這也是孫中山在護法討袁失敗後,積極創辦黃埔軍校,其目的是想完成辛亥革命「未竟的事業」。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4725436
頁/共10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