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軍事迷休閒小棧
市長:Luke-Skywalker  副市長: 塔頂的鋼鐵鯊魚燉奶(冷眼看人生)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國際萬象【軍事迷休閒小棧】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海岸/海洋巡防專區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金廈海上搜救 兩岸高掛演習旗
 瀏覽6,589|回應24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10502+112008102400260,00.html
金廈海上搜救 兩岸高掛演習旗
2008-10-24 中國時報 【亓樂義、李金生/台北─金門報導】
 
     兩岸首次在金廈航線舉行海上聯合搜救演習昨(廿三)日圓滿落幕。為避免爭議,雙方的參演船隻一律懸掛「演習旗」,為兩岸今後的海上救援合作提供新的模式。

     聯合演習昨日下午二點卅分,在二擔島南方附近海域舉行。我方由金門縣政府港務處處長楊廷標,領航「金港一號」拖船參演,加上船長和船員共有六人。

     楊廷標說,日前該處一名副處長先到廈門了解情況,昨天並在演習海域附近由大陸方臨時搭建的海上觀禮台,觀摩演習全程。

     演習設定為,廈門一艘滾裝貨輪故障起火,失去動力,並與小三通的客船發生擦撞,造成兩名旅客受傷、十人落海。據報後,「金港一號」趕往演習預定海域,按演習項目救起一名落水漂流到金門海域的旅客,交由廈門來船處理後,即返回金門,過程順利,演習共一個小時結束。

     本次海上聯合搜救演習,由福建省海上搜救中心廈門分中心主辦,其實就是廈門市海事局,最終隸屬於交通部。據了解,廈門方面這次邀請海上聯合演習的對象,除有金門縣港務處,還包括海巡署金門海巡隊,最後陸委會同意放行,但不准海巡署派船參演,避免引發爭議。

     楊廷標說,廈門方面出動兩架救難直升機、約三十艘船隻參加這次海上搜救演練,包括大陸交通部所屬「東海救助局」的船隻。為避開敏感的旗幟問題,兩岸參演船隻一律懸掛白底黃色以百合圖案為主的「演習旗」,而非外傳的紅十字會旗,是一種新模式,可作為未來兩岸海上合作救援的參考。

     畢竟,這是兩岸首次的海上聯合搜救演習。雙方都極盡可能避開敏感事項,如「金港一號」駛抵演習海域時,始終保持在海峽中線靠近我方一側海域待命,大陸參演船隻亦然。演練展開時,雙方船隻也在「模糊地帶」進行救援,盡量不進入對方海域。

     由於該次演習的主辦方在廈門,因此「演習旗」全係廈門方面統一製作,提供所有參演船隻使用。為慎重起見,該次演習已於廿二日下午先行預演。


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3074594
 回應文章 頁/共3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海峽兩岸海上聯合搜救演練 強化海上搜救合作機制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www.cga.gov.tw/GipOpen/wSite/ct?xItem=72743&ctNode=650&mp=999
海峽兩岸海上聯合搜救演練 強化海上搜救合作機制

2014年海峽兩岸海上聯合搜救演練」已於8月7日圓滿落幕,兩岸海上搜救相關機關約550人參與,共動用33艘艦船艇、4架直升機。這是繼2012年海峽兩岸海上聯合搜救演練後,兩岸搜救機關在堅持「人道救援、守護如親」的理念下,再次共同策劃執行的大規模海上聯合搜救演練,持續強化海上複合災難防救合作機制。
本次演練由我方中華搜救協會名譽理事長(海巡署副署長)鄭樟雄及陸方海峽兩岸航運交流協會名譽理事長(交通運輸部副部長)何建中分別擔任雙方總指揮。8月7日上午13時00分,由陸方交通運輸部副部長何建中宣布「2014年海峽兩岸聯合搜救演練」正式開始,現場海上船艦及直升機分別依照7大演練項目「船舶遇難求救通報確認、海難緊急應變溝通協調、現場指揮搜救任務分配、搜救能量動員人命救助、船舶自救大量人員疏散、海空轉駁醫療救援後送、獲救人員移交善後復原」進行操演,另外,特別由參演船舶和直升機集結編隊展示海峽兩岸海上搜救能量,並依序通過指揮觀禮台,也代表兩岸共同維護臺灣海峽交通安全,又邁入歷史的新里程。經過了1個小時的演練,由我方海巡署副署長鄭樟雄宣布圓滿結束,整體演練過程逼真,深獲現場觀眾讚賞。
此次演練係在馬祖及馬尾交界海域進行,主要演練區域面積約15.4平方公里,現場由陸方「海巡31」擔任海上觀禮台,兩岸相關人員「同台指揮、同台觀摩」,參演船舶、直升機一律懸掛或顯示「演練專用旗」,在同一區域內分工進行搜救演練,共同完成遇險通報、任務分工、即時救援、緊急後送等演練項目。雙方從交流接觸到信任合作,逐漸建立完善的海難搜救機制。
近年來海峽兩岸情勢趨於和緩,雙方在經貿、衛生、交通等層面,均逐步建立合作機制,包括簽訂ECFA等協議、開放陸客自由行及辦理各項交流活動等,其中「海峽兩岸海上聯合搜救演練」是目前在「人道救援」方面,唯一由兩岸雙方共同實作操演的項目,具體落實2008年11月4日兩岸簽署的「海峽兩岸海運協議」,並有效驗證及整合兩岸搜救資源與緊急通報聯繫管道,建立更為完善的區域性聯合救援體系,極具象徵及實質意義。
本次海峽兩岸聯合搜救演練圓滿成功,對於所有參與人員之辛勞特別表示感謝,尤其,中華搜救協會扮演聯繫及溝通的重要橋樑,使演練得以順利推動,功不可沒。未來兩岸除每兩年輪流主辦海上聯合搜救演練外,將在維護航行船舶、人命及環境安全的前提下,積極整合兩岸搜救資源,維護船舶航行安全,完善搜救合作機制,善盡人道救援之義務。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5168262
海峽兩岸海上聯合搜救演練登場 我方人員首次上陸方巡防艦觀禮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www.cga.gov.tw/GipOpen/wSite/ct?xItem=72701&ctNode=650&mp=999
海峽兩岸海上聯合搜救演練登場 我方人員首次上陸方巡防艦觀禮

海峽兩岸海上搜救機關預定於8月7日13時,在馬祖及福建馬尾交界海域,共同舉辦「2014年海峽兩岸海上聯合搜救演練」,藉由海上實際演練,整合兩岸海難搜救資源,共同維護臺灣海峽航行安全及海洋環境,並建立區域性搜救合作機制,善盡人道救援義務,提升我國國際形象及地位。
本次演練係根據1982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2008年「海峽兩岸海運協議」第7點共識及行政院2010年11月22日核定之「推動海峽兩岸海上搜救合作建議方案」辦理,由陸方中國海上搜救中心主辦,我方海巡署協辦,除延續2012年演練模式與雙方默契外,並新增「雙方直升機互相吊掛人員至對方船艇」、「雙方指揮艦均設立海上救護平台」及「模擬海上人員救援與傷患轉移」等特殊操演項目。本次演練首次由我方人員登上陸方觀禮船,極具象徵與實質性歷史意義,且符合美、日等國海上演練之國際慣例。
兩岸自2008年12月15日開放直航以來,金、馬小三通輸運人數在2012、2013年分別達149萬及139萬人次,有鑑於兩岸直航及金、馬小三通客機、船舶往來頻繁,載客量與日俱增,為提升船(空)難緊急應變能力,維護海上人命安全,本次演練主題為「攜手海上應急,共建平安海峽」,係模擬一艘從大陸福州馬尾開往臺灣馬祖的兩岸直航客船與一艘貨船因避讓不及,在福州與馬祖交界海域發生碰撞事故,雙方搜救單位針對「船舶遇難求救通報確認、海難緊急應變溝通協調、現場指揮搜救任務分配、搜救能量動員人命救助、船舶自救大量人員疏散、海空轉駁醫療救援後送及獲救人員移交善後復原」等7大項目進行實際操演,以提升海峽兩岸聯合應變緊急救援之機制及默契。
本次演練具有以下三大特色︰
一、兩岸共同策劃、參演:為使演練順利進行,兩岸海上搜救機關經過多次溝通協商,就演練目的、意義、具體項目和參演能量等議題達成基本共識後,逐步推動執行。本次演練我方動員海巡署新北艦、連江艦等6艘艦船艇,結合空中勤務總隊1架直升機參演,陸方則派出海巡0805、東海救113等6艘艦船艇及1架直升機參演,海峽兩岸共計出動33艘艦船艇、4架直升機、約550人參演。
二、演練內容具實質意義︰此次演練主題為「攜手海上應急,共建平安海峽」,用韓國世越號事件為參照,並符合實際需求,以小三通客船模擬海上人員救援與傷患轉移項目為背景,實施海上人命救助和船舶消防進行搜救演練,同時驗證兩岸遇險信息通報及緊急應變機制,對於維護周邊海域航行船舶及人命安全,極具實質意義。
三、同台指揮、觀摩及演練︰雙方在考量演練的安全性、可行性及因應兩岸三通之需求,演練區域設定在馬祖與馬尾交界海域,主要演練區域面積約15.4平方公里。演練現場由陸方海事局「海巡31」擔任海上觀禮台,邀請兩岸相關人員「同台指揮、同台觀摩」,並各派遣一名人員共同進行現場解說。所有參演船舶、直升機均在同一演練區域進行聯合搜救演練,共同完成演練項目。
未來兩岸除每兩年輪流主辦海上聯合搜救演練外,將在維護航行船舶、人命及環境安全的前提下,積極整合兩岸搜救資源,維護船舶航行安全,完善搜救合作機制,善盡人道救援之義務。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5168261
兩岸海上搜救演練 圓滿落幕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n.yam.com/cna/life/20140807/20140807473205.html
兩岸海上搜救演練 圓滿落幕
中央社-2014年08月07日 下午16:33

(中央社記者劉建邦台北7日電)海巡署今天說,海峽兩岸海上聯合搜救演練圓滿落幕,約550人參與,動用33艘艦船艇、4架直升機。

行政院海岸巡防署說,繼2012年海峽兩岸海上聯合搜救演練後,兩岸搜救機關在堅持「人道救援、守護如親」的理念,再次共同策劃執行大規模海上聯合搜救演練,持續強化海上複合災難防救合作機制。

演練由中華搜救協會名譽理事長,也是海巡署副署長鄭樟雄及陸方海峽兩岸航運交流協會名譽理事長,也是交通運輸部副部長何建中分別擔任雙方總指揮。

海巡署說,下午1時,由何建中宣布「2014年海峽兩岸聯合搜救演練」正式開始,現場海上船艦及直升機分別依照7大演練項目「船舶遇難求救通報確認、海難緊急應變溝通協調、現場指揮搜救任務分配、搜救能量動員人命救助、船舶自救大量人員疏散、海空轉駁醫療救援後送、獲救人員移交善後復原」進行操演。

海巡署說,近年來海峽兩岸情勢趨於和緩,雙方在經貿、衛生、交通等層面,逐步建立合作機制,其中「海峽兩岸海上聯合搜救演練」是目前在「人道救援」方面,唯一由兩岸雙方共同實作操演的項目。

海巡署表示,海峽兩岸聯合搜救演練圓滿成功,感謝參與人員辛勞,特別是中華搜救協會扮演聯繫及溝通的重要橋梁,未來兩岸除每兩年輪流主辦海上聯合搜救演練外,雙方也會積極整合兩岸搜救資源,善盡人道救援義務。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5160324
兩岸搜救演練 模擬船難救援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n.yam.com/cna/society/20140807/20140807472505.html
兩岸搜救演練 模擬船難救援
中央社-2014年08月07日 下午12:27

(中央社記者劉建邦台北7日電)行政院海岸巡防署和中國大陸海上搜救中心合辦海上聯合搜救演練,今天下午1時登場,以韓國世越號事件為參照,模擬執行小三通客船救援與傷患轉移,實施海上人命救助和搜救。

海巡署表示,「2014年海峽兩岸海上聯合搜救演練」藉由海上實際演練,整合兩岸海難搜救資源,共同維護台灣海峽航行安全及海洋環境,演練由中國大陸海上搜救中心主辦,海巡署協辦。

海巡署說,演練有三大主軸,包含兩岸共同策劃參演、演練內容具實質意義、同台指揮和觀摩及演練。

海巡署表示,為使演練順利,兩岸海上搜救機關經多次溝通協商,達成基本共識後,共同逐步推動執行,台灣動員海巡署新北艦、連江艦等艦船艇,結合空中勤務總隊直升機參演,陸方則派出海巡0805、東海救113等艦船艇及直升機參演,兩岸共計出動33艘艦船艇、4架直升機、約550人參演。

海巡署說,以韓國世越號事件為參照,模擬執行小三通客船救援與傷患轉移,實施海上人命救助和船舶消防搜救,同時驗證兩岸遇險信息通報及緊急應變機制。

海巡署表示,雙方考量演練安全性、可行性及因應兩岸三通需求,區域設定在馬祖與馬尾交界海域,演練區域面積約15.4平方公里。演練現場由陸方海事局「海巡31」擔任海上觀禮台。

海巡署說,未來兩岸除每兩年輪流主辦海上聯合搜救演練外,將在維護航行船舶、人命及環境安全的前提,積極整合兩岸搜救資源,善盡人道救援義務。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5159671
兩岸演練 海巡人員將登陸艦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n.yam.com/cna/society/20140806/20140806470389.html
兩岸演練 海巡人員將登陸艦
中央社-2014年08月06日 下午16:00

(中央社記者劉建邦台北6日電)中國海上搜救中心和海岸巡防署7日將共同舉辦海峽兩岸海上聯合搜救演練,我方人員將登上陸方觀禮船,具象徵與實質性歷史意義。

海巡署今天表示,「2014年海峽兩岸海上聯合搜救演練」,藉由海上實際演練,整合兩岸海難搜救資源,共同維護台灣海峽航行安全及海洋環境,並建立區域性搜救合作機制,善盡人道救援義務,提升台灣國際形象及地位。

兩岸海上演練是根據1982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2008年「海峽兩岸海運協議」第7點共識及行政院2010年11月22日核定「推動海峽兩岸海上搜救合作建議方案」辦理。

今年演練由中國海上搜救中心主辦,海巡署協辦,除延續2012年演練模式外,並新增「雙方直升機互相吊掛人員至對方船艇」、「雙方指揮艦均設立海上救護平台」等特殊操演項目。

海巡署說,演練首次有我方人員登上陸方觀禮船,具象徵與實質性歷史意義,且符合美、日等國海上演練國際慣例。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5158687
擴大舉行海峽兩岸海上聯合搜救演練 強化海上複合災難搜救合作機制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www.cga.gov.tw/GipOpen/wSite/ct?xItem=56360&ctNode=650&mp=999
擴大舉行海峽兩岸海上聯合搜救演練 強化海上複合災難搜救合作機制
「2012年海峽兩岸海上聯合搜救演練」已於8月30日圓滿落幕,兩岸海上搜救相關機關約600人參與,共動用29艘艦船艇、3架直升機。這是繼2010年海峽兩岸海上聯合搜救演練後,兩岸搜救機關在堅持「人道救援、守護如親」的理念下,再次共同策劃執行的大規模海上聯合搜救演練,持續強化海上複合災難防救合作機制。
本次演練由我方中華搜救協會名譽理事長(海巡署副署長)鄭樟雄及陸方海峽兩岸航運交流協會名譽理事長(交通運輸部副部長)徐祖遠分別擔任雙方總指揮。8月30日上午10時30分,由我方海巡署副署長鄭樟雄宣布「2012年海峽兩岸聯合搜救演練」正式開始,現場海上船艦及直升機分別依照8大演練項目「飛機迫降人員逃生、遇險通報應變啟動、緊急通聯任務分工、人員搶救檢傷醫療、航空器及船舶滅火、遇難人船搜尋工作及人員移交災後復原及海上暨空中分列式」進行操演,另外,特別在海峽兩岸海上搜救能量展示部分,由參演船舶和直升機集結編隊,依序通過指揮觀禮台,展現海峽兩岸搜救單位之救援能量,也代表兩岸共同維護臺灣海峽交通安全,又邁入歷史的新里程。經過了1個多小時的演練,由陸方交通運輸部副部長徐祖遠宣布圓滿結束,整體演練過程逼真,深獲現場觀眾讚賞。
此次演練係在金廈交界海域進行,主要演練區域面積約6.2平方公里,現場由我方台南艦擔任海上觀禮台,兩岸相關人員「同台指揮、同台觀摩」,參演船舶、直升機一律懸掛或顯示「演練專用旗」,在同一區域內分工進行搜救演練,共同完成遇險通報、任務分工、即時救援、緊急後送等演練項目。雙方從交流接觸到信任合作,逐漸建立完善的海難搜救機制。
近年來海峽兩岸情勢趨於和緩,雙方在經貿、衛生、交通等層面,均逐步建立合作機制,包括簽訂ECFA等協議、開放陸客自由行及辦理各項交流活動等,其中「海峽兩岸海上聯合搜救演練」是目前在「人道救援」方面,唯一由兩岸雙方共同實作操演的項目,具體落實2008年11月4日兩岸簽署的「海峽兩岸海運協議」,並有效驗證及整合兩岸搜救資源與緊急通報聯繫管道,建立更為完善的區域性聯合救援體系,極具象徵及實質意義。
雖然近期「蘇拉」、「海葵」、「啟德」、「天秤」等颱風接續來襲,但由於雙方周詳規劃、妥適因應調整,使得本次演練得以順利圓滿成功。對於所有參與人員之辛勞特別表示感謝,尤其,中華搜救協會扮演聯繫及溝通的重要橋樑,使演練得以順利推動,功不可沒。
未來兩岸除每兩年輪流主辦海上聯合搜救演練外,將在維護航行船舶、人命及環境安全的前提下,積極整合兩岸搜救資源,維護船舶航行安全,完善搜救合作機制,善盡人道救援之義務。
資料來源:海巡署 日期:101/08/30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4864235
海峽兩岸海上聯合搜救演練登場 首次以海巡署巡防艦擔任觀禮船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www.cga.gov.tw/GipOpen/wSite/ct?xItem=56315&ctNode=650&mp=999
海峽兩岸海上聯合搜救演練登場 首次以海巡署巡防艦擔任觀禮船
海峽兩岸海上搜救機關預定於8月30日上午10時30分,在金廈水域,共同舉辦「2012年海峽兩岸海上聯合搜救演練」,藉由海上實際演練,整合兩岸海難搜救資源,共同維護臺灣海峽航行安全及海洋環境,並建立區域性搜救合作機制,善盡人道救援義務,提升我國國際形象及地位。
本次演練係根據1982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2008年「海峽兩岸海運協議」第7點共識及行政院2010年11月22日核定之「推動海峽兩岸海上搜救合作建議方案」辦理,由我方海巡署主辦,除延續2010年演練模式與雙方默契外,並加入「創新」、「務實」之元素,包括新增「航空器迫降海面之逃生操演」、「兩岸緊急案件查證通報」、「水下搶救行動」等特殊操演項目。本次演練首次以海巡署巡防艦作為觀禮船,極具象徵與實質性歷史意義,且符合美、日等國海上演練之國際慣例。
兩岸自2008年12月15日開放直航以來,金廈小三通輸運人數在2009年達128萬人次、2011年更攀升至147萬人次,有鑑於兩岸直航及金廈小三通客機、船舶往來日益頻繁,載客量與日俱增,為提升船(空)難緊急應變能力,維護海上人命安全,本次演練係模擬1艘兩岸直航客船與1艘迫降在金廈海域之客機發生碰撞事故,造成人員落海、受傷及船舶失火等事故,雙方搜救單位針對「飛機迫降人員逃生、遇險通報應變啟動、緊急通聯任務分工、人員搶救檢傷醫療、航空器及船舶滅火、遇難人船搜尋工作、人員移交災後復原及海上暨空中分列式」等8大項目進行實際操演,以提升海峽兩岸聯合應變緊急救援之機制及默契。
本次演練具有以下三大特色︰
一、兩岸共同策劃、參演:為使演練順利進行,兩岸海上搜救機關經過多次溝通協商,就演練目的、意義、具體項目和參演能量等議題達成基本共識後,逐步推動執行,並特別加入空難元素,動員參加演練船舶、航空器及人員均屬空前,本次演練我方動員海巡署台南艦、金門艦、巡護七號等18艘艦船艇,結合空中勤務總隊2架直升機參演,陸方則派出海巡132、東海救113等11艘艦船艇及1架直升機參演,海峽兩岸共計出動29艘艦船艇、3架直升機、約600人參演。
二、演練內容具實質意義︰此次演練主題為「強化搜救合作、共建平安海峽、維護兩岸三通、共創兩岸雙贏」,以兩岸直航可能發生的海上突發事件為背景,並以海上人命救助和船舶消防進行搜救演練,同時驗證兩岸遇險信息通報及緊急應變機制,對於維護周邊海域航行船舶及人命安全,極具實質意義。
三、同台指揮、觀摩及演練︰雙方在考量演練的安全性、可行性及因應兩岸三通之需求,演練區域設定在金門與廈門交界海域,主要演練區域面積約6.2平方公里。演練現場由海巡署台南艦擔任海上觀禮台,邀請兩岸相關人員「同台指揮、同台觀摩」,並各派遣一名人員共同進行現場解說。所有參演船舶、直升機均在同一演練區域進行聯合搜救演練,共同完成演練項目。
2010年兩岸舉辦聯合搜救演練後,雙方已建立通報聯繫窗口、增進搜救分工默契及維繫互動交流機制,並且在實際聯合救援行動上,均有實質助益與進展,例如2011年3月12日「大中輪」與「閩龍漁08004號」漁船於金門海域碰撞案、2012年8月2日大陸籍「潤揚3號」油輪於金門海域進水案等,均是兩岸相互通報、合作救援之成功案例。
未來兩岸除每兩年輪流主辦海上聯合搜救演練外,將在維護航行船舶、人命及環境安全的前提下,積極整合兩岸搜救資源,維護船舶航行安全,完善搜救合作機制,善盡人道救援之義務。
資料來源:海巡署 日期:101/08/29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4864234
兩岸舉行海上聯合搜救演練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n.yam.com/cna/international/20120830/20120830764459.html
兩岸舉行海上聯合搜救演練
中央社-2012年08月30日 下午18:17

(中央社台北30日電)今年兩岸海上聯合搜救演練今天在金門、廈門海域舉行。新華社報導,兩岸初步商定,今後每2年輪流主辦搜救演練,間隔年度則輪流主辦搜救學術研討會,推動海上搜救合作常態化和制度化。

報導說,今天的演練在上午10時30分展開,演練主題是「強化搜救合作、共建平安海峽、維護兩岸三通、共創兩岸雙贏」。

演練模擬1架從台北飛往廈門的直航客機,在飛行途中引擎故障,緊急迫降金廈海域,迫降過程中擦撞1艘兩岸直航客輪,導致客輪起火,飛機機身則撞擊海面激起湧浪,造成附近2艘作業漁船翻覆,數十人落水。

事故發生後,兩岸搜救機構立即啟動應急方案,派出直升機前往救援傷勢嚴重人員,潛水員救助被困在翻覆漁船內的遇險漁民,並協調公務船舶、專業和民間搜救力量,搜救其他落水人員,疏散遇險飛機和客輪上人員。

經過全力救助,遇險人員全部被救起,客輪大火撲滅、完成堵漏作業、恢復動力後被護送回港,迫降飛機則被拖到安全水域。

報導說,這次演練首次以飛航器在水上迫降為背景,演練內容豐富,兩岸海上搜救單位共300多人參與,動用14艘搜救船舶、2架救難直升機、4艘模擬事故船舶,另有4艘警戒船舶、5艘其他工作船舶、1架工作直升機。

演練結束後,參演的兩岸船舶和救難直升機還編隊通過觀摩台接受檢閱。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4863992
兩岸搜救演練 台南艦任觀禮船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n.yam.com/cna/society/20120829/20120829759716.html
兩岸搜救演練 台南艦任觀禮船
中央社-2012年08月29日 下午15:06

 (中央社記者孫承武台北29日電)2012年海峽兩岸海上聯合搜救演練明天在金廈海域舉行。這次演習由台方主辦,海巡署「台南艦」擔任觀禮船。

海巡署今天發布新聞稿指出,演練首次以海巡署巡防艦作為觀禮船,極具象徵與實質性歷史意義,且符合海上演練國際慣例。

這項演練將於明天上午10時30分在金廈水域舉行,海巡署表示,藉由海上實際演練,整合兩岸海難搜救資源,共同維護台灣海峽航行安全及海洋環境,並建立區域性搜救合作機制,善盡人道救援義務。

除延續2010年演練模式與雙方默契外,這次新增「航空器迫降海面之逃生操演」、「兩岸緊急案件查證通報」、「水下搶救行動」等特殊操演項目。

演練區域設定在金門與廈門交界海域,主要演練區域面積約6.2平方公里。演練現場由海巡署台南艦擔任海上觀禮台,邀請兩岸相關人員「同台指揮、同台觀摩」,並各派遣1名人員共同現場解說。

所有參演船舶、直升機都在同一演練區域進行聯合搜救演練,共同完成演練項目。

台方動員海巡署台南艦、金門艦、巡護7號等18艘艦船艇,結合空中勤務總隊2架直升機參演;陸方則派出海巡132、東海救113等11艘艦船艇及1架直升機參演,兩岸共出動29艘艦船艇、3架直升機、約600人參演。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4863481
社評-兩岸應該建立共同的救援機制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0,5252,11051404x112010110200483,00.html
社評-兩岸應該建立共同的救援機制
2010-11-02 旺報 【本報訊】

     蘇花公路坍方的搜救工作已進入第13天,國軍也投入許多兵力,分從空中、地面及海上探測車輛殘骸,無奈救援的難度太高,進度和效果似不如預期。大陸海協會於災難之初,曾表態願意提供台灣包括吊運重型機械直升機在內的設備與物資,不過我方沒有接受。

     地球逐漸暖化導致氣候變化異常,未來全球各地風災、水災、旱災、地震或海嘯的頻率必然增高,損害範圍也會愈趨擴大。台灣地處歐亞大陸板塊地震帶,地震頻仍,加上每年夏秋兩季都會受到颱風侵襲,無論從防災、救災或賑災的角度而言,都需要制訂緊急應變機制。

     重大災情的救援工作,講求的是黃金時間,任何單一國家恐皆難獨善其後。人道救援無涉主權問題,何況兩岸已有過海上聯合救援演習的經驗,此時思考啟動共同的防災與救援機制,既有現實上的需求,也是踏出建立軍事互信機制的第一步。

     兩岸以往曾經討論過如何建立防災體系,可惜受制於政治因素或法律和執行面等問題,迄今未見制度化的運作成果。去年莫拉克風災,大陸曾試圖伸出援手,最後台灣選擇了美方的援助。當時美軍太平洋司令部派遣的運輸機和美國海軍第七艦隊支援的「海龍」與「騎士鷹」直升機,確實提升了我方的救災速度。這次蘇花公路坍方救援工作,涉及大陸旅客,比照莫拉克颱風接受外援模式,此次借助大陸海軍的偵測能力與打撈先進設備,應該是可以考慮的選項。

     持平而論,蘇花公路坍方救援並不涉及台灣國防機密與軍事安全,大陸也不可能趁機「木馬屠城」,馬政府應該利用這次機會,試點擴大建構兩岸共同救援機制,它一方面可以加強雙方在防災與救災的經驗交流與合作,另一方面亦可藉此逐步加強政治互信。

     今年9月中旬,大陸海上搜救中心與台灣海巡署在金廈海域的聯合搜救演習,就包括了船難救援、醫療後送與協調聯繫等合作實驗。兩岸透過這次的聯合演習,確實提升了對海上救難與救援合作的認同感。整體來看,兩岸在海上的合作救難既能跨出一大步,後續深化並擴大至陸地(例如蘇花公路坍方)與航空方面(例如船難或空難)的救援機制合作,理論上應能駕輕就熟。

     金廈海域海上救援演習,大抵為兩岸建立了溝通機制和聯繫管道,它雖仍不具有軍事互信的實質意涵,但相較2008年兩岸首次舉行的「金廈小三通航線海上救難聯合演練」時,台灣只派遣金門縣政府港務處所屬的一艘「金港一號」拖船參加,而這次海巡署派遣包括「金門艦」在內的9艘海巡船,規模上已遠遠超過兩年前的演習,為兩岸今後在非傳統安全議題方面的合作,奠定進一步深化和廣化的基礎。

     可以預見的是,未來全球各地天然災害救援需要跨國與跨區性團隊合作,特別是救災資訊、偵測技術與設備取得,一定程度上也需要仰賴共同的危機處理機制,這樣才能把握救援黃金時間,同時達到最佳的救援效果。兩岸建立共同防災與救援機制,對兩岸關係而言,具有歷史性和政治性意義。

     近年來大陸的天災不斷,07與08年南方各地百年不遇的雪災與華南大豪雨、09年山西、河北、遼寧、內蒙的暴風雪、08年與10年的汶川和玉樹大地震等,都為大陸的救災累積許多可貴經驗,大陸方面也為此建立了完善的救難機制、防災應變及動員能力,理論上值得台灣借鏡,尤其兩岸屬同文同種,救援的過程中沒有語言障礙和溝通困擾,更有助於提高救災效率。

     更重要的是,兩岸若能建立共同的防災與救災機制,勢必有助於兩岸關係的和平與穩定發展,進而增進兩岸民眾的情感和相互認同。於今,兩岸既已簽署ECFA,也達成多項合作與交流共識。有鑒於此,有關兩岸建立共同救援機制的思考,應該要從人道觀點出發,實不宜過度政治化的渲染。

     當然,兩岸和平發展的過程中,彼此難免不斷質疑對方的動機,因此兩岸領導人在思考合作防災與救援的同時,也應該加快簽署和平協議的準備工作。終究,降低疑慮的先決要件是,先讓兩岸滿足於自身的安全感,再提升相互的認同感。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4252078
頁/共3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