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0,5252,11051401x112010051800368,00.html
走訪202兵工廠後
2010-05-18 中國時報 【劉克襄】
這塊開闊的草原也一如海綿的吸納,具有強大蓄洪的功能。它能興建經濟部生技中心和國科會動物中心嗎?我甚感困惑。如果興建了,光靠一個滯洪池,加上面積縮小的三重埔埤,還有連接它們的疏洪道,這樣允當嗎?未來是否興建生技園,這塊草原的環境評估將是最大的關鍵。
承內政部和中研院之邀,十五日走訪了趟爭議中的二○二兵工廠。席間,我提出了三樁意見就教:
一、為何沒有使用中研院民國九十九年向立法院報告生技園的業務簡報內容?翁院長特別告知,那份報告有些資料因不符合現況,不再使用。因而我質疑的,計畫中園區南隅山坡地配置興建宿舍大樓,應當不會發生。
二、謹建議中研院和內政部當把今天簡報內容,及日後二○二相關文獻和過去所有相關的史料、圖片,更加充分地提供給關心此議題的人士。讓資訊透明,大家更理性討論,避免以訛傳訛。
三、中研院做為學術龍頭,日後若要爭取任何一地做為生技園區的計畫,拙見以為,更應該主動地以綠色思維,提出園區的興建計畫,做為示範。先前院方提交立法院的報告裡,有關此一園區的興建,並沒有這方面的思維和理念,著實可惜。
會報結束後,我們進入園區從預定興建大樓的角落檢視,滯洪池旁邊,一塊開闊的草原青翠地迤邐著,走近細看,都是漉漉的水漥,茂盛地生長著草澤植物,此乃典型溼地。但細看九十九年業務簡報裡的建築配置,這兒卻將要興建經濟部生技中心和國科會動物中心等,著實讓人詫異。
若對照一九○四年的台灣堡圖即知,此一草原過去是三重埔埤中心。只是軍方早年進駐後傾倒廢土,掩埋了大半埤塘面積,再規畫出滯洪池和疏洪道,導致三重埔埤縮小於一角。目前殘留的一塊,仍在軍方管轄範圍。但依舊靠著草原旁的寬闊疏洪道,跟草原和滯洪池密切連接。這景情也意味著,三重埔埤其實不曾消失,只是被強暴式地掩蓋大半,無法以原來的完整出現,但仍以隱伏的溼地狀態,繼續影響著整個區塊。
中研院強調,「各界關心的三重埤、土地公廟、王義德墓等,皆在二五.三一公頃園區範圍之外。」此描述,從現狀看確沒錯,但從百年前地圖對照,三重埔埤的主要範圍確實是在生技園區內,在滯洪池周遭。院方絕不能忽視這段歷史。嚴格說,三重埔埤或其它附近二塊大埤塘,乃至二○二兵工廠所涵蓋山谷區塊,一百八十多公頃都屬蓄洪的溼地環境。尤其滯洪池旁的這塊草原,迄今仍保持水量盈盈的狀態。大雨時勢必有雨水泛溢出問題,因而旁邊才有寬闊的疏洪道以備不時之需。
走在草原旁邊的水泥步道時,我特別問翁院長,這兒要建嗎。我若沒聽錯,他的回答是不建的。看來院長也意識到此區興建大樓的不妥。但這兒不建,南邊靠山坡地亦放棄宿舍,生技園區可興建的位置只剩育成中心了。不到二分之一的中心大樓,院方能接受,生技園區還能達成當初設立的目標嗎?
院方會不會變更方法,把育成中心的大樓加高加深或加大?這樣的園區又能達到多少預期的目的?還是尊重某些學者專家的建議,考慮台灣的閒置空間還很多,不少縣市亦歡迎生技園區前往,何不就順此美意,退出二○二兵工廠,另覓允當的地點,藉此搏得好名聲?
另外,在簡報時,我聽到軍方釋出生技園區的廿五公頃後,原來的彈藥將會搬運到兵工廠現有的廠區。現有廠區還會有工程建設,同時會租購後方的森林,做為緩衝庇護區,擴大軍事保密的面積。此一行動亦讓人懷疑軍方釋出二○二的時間和誠意,還有仍無知地對四獸山北面的原始林進行破壞。
才進去一趟就看到如此嚴重的問題,若再去個二三回,看到的問題恐怕會看多吧。這樣的兵工廠,缺乏環保遠見的規畫,以及尊重自然的誠意,怎能不教人擔心。(作者為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