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news.yam.com/cna/fn/200806/20080618059345.html
經部北中南航太聚落規劃 策略切入亞太市場
中央社╱中央社 2008-06-18 19:55
(中央社記者韋樞台北十八日電)未來20年國際航空產業將持續成長,其中以亞洲地區新機需求最大。台灣在維修飛機相當有經驗,經濟部工業局將國內業者策略性規劃為發動機、機身結構、航電、內裝等領域,協助廠商形成聚落及異業結合,以壯大維修和零組件製造能力,切入全球供應鏈,雄霸亞太區地位。
根據工業局規劃,南部逐步形成發動機零組件維修和葉片製造的聚落;北部(桃園航空城)形成專業維修區;中部地區以漢翔為首的機身區段製造為主,更朝向以高級航空複合材料為主來設計、生產機身蒙皮、機身區段,利用中部精密機械產業基礎運用在飛機製造上。
近年來油價高漲拖累航空公司的營收業績,然而航空運輸市場的成長前景在未來20年仍將持續看好,特別是輕量化、省油型機種,光是從空中巴士與波音公司近年來持續破紀錄的新機訂單就可得到印證。
波音公司2007年公佈的市場預測資料顯示,亞太地區客貨機數量將由目前約3400架,成長至2026年的10400架,新機市場需求為8350架,總值1.02兆美元。
對飛機製造商來說,面對如此龐大的新機需求,且在盡量不擴充現有產能狀況,維持優異的產品品質等多重考量下,將生產線外移至亞太地區,在亞太地區尋找合作夥伴,以求降低成本與分攤風險,為各製造商及第二、三級供應商目前最好的應對作法。
台灣早年從維修美軍打越戰的飛機中獲得不少經驗,近年來已跨入機身區段生產、起落架、零組件、航太電子、發動機葉片和扣片、航空貨櫃貨盤貨網、機艙內部裝潢、飛機座椅組件等製造及維修業務。
工業局金屬機電組副組長林全能表示,中國航空市場需求位居亞洲之冠,兩岸直航商機首先是來自對岸於購機的實力,波音公司預測未來20年中國中大型客機有3000架以上的新機需求。
這使得波音、空中巴士、Safran、Honeywell以及一些國際主要航空大廠,除了在中國建立研發與生產基地外,並運用購機的籌碼獲得大量的轉包生產工作。
林全能舉例,晟田公司為SUMITOMO公司起落架零組件供應商、長亨公司為法國Safran集團發動機組件供應商、寶一公司為法國Safran集團、普惠公司發動機元件供應商,因此工業局擬將南部逐步形成發動機零組件維修和葉片製造的聚落。
北部(桃園航空城)則形成專業維修區;中部地區以漢翔為首的機身區段製造為主,近年來更朝向以高級的航空複合材料為主來設計、生產機身蒙皮、機身區段,並利用中部精密機械產業的基礎運用在飛機製造上。
他指出,兩岸及經貿政策鬆綁,未來可促進國際客、貨運班機來台頻繁,創造飛機維修市場商機,除飛機就地維修市場大增外,若能提升台灣維修服務的競爭力(價格、交機時間、品質),再結合直航便利性,將促使大陸飛機、發動機、高附加價值附件來台維修機率大幅提升,同時提高歐美航空維修大廠來台投資設立專業維修據點意願,進而帶動客機改裝市場大幅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