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na.gpwb.gov.tw/IndexDetail.aspx?id=67797
緬懷八二三戰役56週年 傳承犧牲奉獻精神
發稿日期: 2014/08/23
(軍聞社記者郭家良臺北23日電)56年前所發生的「八二三」戰役,是國軍與金門百姓共同用鮮血寫下的一頁光榮歷史;此役不僅確保了臺澎金馬逾半世紀和平、穩定與繁榮,同時也使得自由民主制度得以在臺灣實踐發揚。
金門,這一座英雄島,有著動人的勝景、美麗的風采、壯烈的戰史、煥發的精神,在經過「八二三戰役」烽火洗禮後,更為堅韌、茁壯,歷經50幾個年頭後,依然在中華民國歷史篇章中鮮明挺立、發光發亮。
民國47年8月23日傍晚,共軍以各型火砲340餘門,猝然向金門群島發起全面猛烈的砲擊,國軍砲兵部隊於敵砲火發射6分鐘後,立即向對岸砲陣地斷然展開還擊;期間,在2個小時內,共軍連續發射5萬7,500餘發砲彈,金門駐軍弟兄不時穿梭於敵火下進出陣地、操作火砲,標定重要陣地與設施,全力反擊,在44天的晝夜激烈砲戰中,中共對面積只有148平方公里的金門群島,發射47萬多發砲彈,戰況慘烈的程度不難想像,尤其密集的砲擊,絕對是史無前例。
共軍無情的砲火攻擊,多處國軍設施遭砲火損毀,同時造成章傑、趙家驤、吉星文等3位金防部副司令官殉職,但國軍官兵仍無懼砲火威脅,堅守崗位,奮勇抗擊。經過40多天的激烈砲戰,共軍始終無法撼動金門,10月6日,共軍首度宣布「停火」7日;在後繼無力下,25日又宣布「單打雙不打」;終在國軍官兵士氣高昂的抗敵意志下,一籌莫展、逐漸轉為沉寂。
砲戰期間,因金門海港遭共軍火砲封鎖,我海軍官兵分別在「八二四」、「八二七」、「九二」及「九一九」等4場重要海戰中,與共軍魚雷快艇及快速砲艦短兵相接,反制共軍對料羅灣海面的封鎖,有效掌握海峽的制海權;同時,著手規劃「閃電」、「鴻運」及「轟雷」等運補計畫,使來自臺灣源源不絕的物資得以運抵金門;其中,美援的8吋榴彈自走砲成功運抵金門,更是發揮扭轉戰局的關鍵力量。
為了掌握臺海制空權,掩護運補船團,我空軍健兒在「九二四」、「平潭」等12次空戰中,共計擊落中共米格機31架,締造31比1的輝煌戰績,創下以少勝多、以寡擊眾的輝煌空戰紀錄;其中,「九二四」空戰中,「有我無敵」的空軍健兒配合地面砲火,曾在1日之內擊落敵機11架,令敵聞風喪膽,成功贏取制空權。
不僅如此,國軍亦陸續策劃「中屏」及「神鷹」等對金門進行空投計畫,除利用我空軍C-46型運輸機外,在「神鷹計畫」中,更有美軍C-119型運輸機加入序列,進而擴大金門空投補給量,破解共軍封鎖金門的企圖。
值得一提的是,砲戰期間,金門民防部隊也以村里中隊為單位,配合擔任衛哨、巡邏、消防救火、傷患救護、補給運輸等工作,當運補船團扺金,則由鄉鎮大隊輪流擔任岸勤作業,冒著敵人猛烈的砲火,搶卸、裝載物資;這一仗,不但打出國軍官兵愈戰愈勇的堅實戰力與士氣,也打出了臺、澎、金、馬軍民脣齒相依、同島一命的戰鬥意志。
如果沒有「八二三」的勝利,就不可能有今日的和平、自由及繁榮;如果沒有當年前線軍民的犧牲奉獻,就不可能有今日舉世稱羨的「臺灣奇蹟」;一個國家如果沒有國防,沒有可恃自我防衛力量,隨時都可能被敵人入侵。因此,紀念「八二三戰役」之際,一方面期許國軍官兵可以效法「八二三戰役」前線守軍的忠勇愛國表現,繼志承烈、承先啟後,建構戰力堅強精實勁旅;同時,期望社會各界持續給予國軍更多的支持與鼓勵,軍民團結一心,為提升國防實力而努力。
「八二三」戰役結束已逾半個世紀,國人的憂患意識不能因砲火遠離而有所鬆懈,在紀念這場戰役的同時,除了要向當年參戰的軍民致上無限敬意與追思外,更要體認落實全民國防的重要性,建構足以「有效嚇阻,防衛固守」的國防力量,才是做好預防戰爭、維繫和平的最佳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