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n.yam.com/cna/life/201007/20100722231171.html
老兵薛沅發 遷居金門伴袍澤
中央社╱中央社 2010-07-22 16:23
(中央社記者倪國炎金門22日電)「老兵不死,只是逐漸凋零」。81歲老兵薛沅發,台海戰役從古寧頭、大二膽到八二三,幾乎無役不與;卸甲歸田後遷居金門,只為陪伴犧牲的老戰友們,流露袍澤情深。
陸軍少校退役的薛沅發,是目前定居金門、唯一參加過民國39年大二膽戰役的老兵。回想60年前的那場島嶼攻防戰,他說「戰爭很殘酷,只有參加的人才能體會什麼叫殘酷」。
民國39年7月26日爆發的大二膽戰役,共軍以1個加強營700多人兵力,強行突襲國軍駐守的大膽、二膽兩島,遭國軍營長史恆豐率部迎頭痛擊,激戰晝夜,入侵共軍悉數擊退。
大二膽戰役為國軍繼38年10月25日古寧頭戰役後,在金門戰場再一次的勝利。因大、二膽島位於金門島群面向廈門的最前方,形勢險要,扼住廈門港咽喉,這場勝仗更奠定金門安全基石。
戰爭爆發時,大膽島觀測所為共軍砲擊的首要目標,時任60迫砲指揮所上等兵觀測員薛沅發頸部遭砲彈片擦傷,雖然血流如注,但在簡易止血後,仍負傷繼續作戰,直到勝利。
薛沅發說,大膽部隊官兵人人抱著與島共存亡的決心作戰,當時只知有敵就無我,有我能無敵,根本不知什麼叫痛,大家團結贏得勝利。
其實,薛沅發不僅是大二膽戰役的老兵,他在大二膽戰役前一年也參與素有「台海第一戰」之稱的古寧頭戰役。
回憶從軍過程,他說,對日抗戰時,他在重慶市就讀故蔣總統夫人蔣宋美齡女士生前創辦的華興小學,後來響應「十萬青年十萬軍」號召從軍,編入青年軍201師;古寧頭戰役時,部隊戍守古寧頭一帶,抵禦共軍。
除打過古寧頭、大二膽戰役,在兩岸對峙緊張年代,薛沅發並不得閒,他還參加41年10月間的突擊大陸南日島作戰、47年八二三砲戰參與空投物資,在軍中從小兵晉升到少校,於64年解甲歸田。
祖籍上海市的薛沅發,在台成家,育有2子1女皆事業有成。10多年前老伴病逝,讓他著實傷心一陣。去年8月重回金門參加八二三砲戰51週年紀念活動,在時任金門縣長李炷烽邀請下,找到人生新目標,決定從宜蘭遷居金門,陪伴罹難老戰友們。
為了遷居金門,薛沅發去年12月間特別席開10多桌,宴請宜蘭縣的陸軍官校校友協會學長、學友們,向大家報告及辭行,十分慎重。
大膽戰役時,薛沅發頸部遭共軍砲彈片所傷;南日島戰役時,他的左大腿又遭機槍掃射負傷。他表示,現在每逢天氣變化,傷處都會陣陣痠痛,但「比不上戰場目睹老戰友離去的心痛」。
尤其是共軍登陸古寧頭,201師首先接敵作戰,傷亡最慘重。薛沅發回憶說,弟兄們在壕溝中浴血作戰、犧牲成仁的畫面,迄今午夜夢迴時,仍清晰在腦中,一輩子難忘。
薛沅發現於金湖鎮新市里租小套房蝸居,雖然年逾8旬,仍龍馬精神,生活自理,恬淡度日,不減軍人本色,讓前往慰問的金防部政戰主任李智雄少將不禁誇稱「老學長,真是要得」。
日前,薛沅發在金防部安排下,重回大膽島,觀察距離4000多公尺的廈門港。他看到大小輪船和小三通客船穿梭其間,感觸特別深。薛沅發說,當年廈門港可是被國軍封得如同死港,現在竟成為國際港,印證兩岸和平是互蒙其利的。
薛沅發走過九死一生的烽火歲月,也見證台灣民主和經濟發展。他為了不讓長眠金門的老戰友們寂寞,毅然重回舊地定居,成為「老兵不死,只是逐漸凋零」的最佳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