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軍事迷休閒小棧
市長:Luke-Skywalker  副市長: 塔頂的鋼鐵鯊魚燉奶(冷眼看人生)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國際萬象【軍事迷休閒小棧】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國際陸軍戰力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新奇的未來陸用武器系統裝備
 瀏覽13,528|回應61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01-22/1013482315.html
俄推出聯盟雙管自行火炮可能有國家會仿製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2日 10:13 北方科技資訊研究所

  2007年,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積極發展反火箭彈、炮彈和迫擊炮彈(C-RAM)系統,俄羅斯創新性的推出雙管152毫米自行火炮,這些新原理、新結構火炮系統成為2007年陸軍火炮技術發展的新亮點。

  1.俄羅斯研製新型“聯盟”152毫米雙管自行火炮

  俄羅斯推出了被命名為“聯盟”的新型152毫米雙管自行火炮系統樣炮,其炮塔上安裝了2根155毫米火炮身管,身管上下排列,火炮裝有彈藥自動裝填系統,全套系統共包括5名乘員。預計生產型“聯盟”火炮將採用俄羅斯未來主戰坦克底盤,炮塔也將採用新的設計,並將具有多發彈同時彈著射擊能力。該火炮是目前世界上第一種大口徑雙管自行榴彈炮,它的出現充分體現了俄羅斯在武器裝備研製中大膽的創新能力,如果一旦研製成功,將很可能帶動其他國家的紛紛效仿。

  2.反火箭彈、炮彈和迫擊炮彈(C-RAM)系統發展活躍

  在首批C-RAM系統裝備駐伊美軍之後,美軍繼續加大對這種新型防空火炮系統的研發力度。美國阿連特技術系統公司與美國陸軍軍械研究、發展與工程中心簽訂了研製和演示C-RAM系統用新型彈藥及火炮系統的合同,雙方將把一些先進技術融入到50毫米彈丸中,並用改進型“叢林之王”鏈式自動炮發射,來發展新型C-RAM系統。美國雷聲公司則正在發展由固體雷射技術與“密集陣”武器系統相結合的C-RAM系統。除美國外,英國和德國也提出了對C-RAM系統的需求,英國陸軍即將為駐伊部隊裝備由“密集陣”系統發展而來的C-RAM系統,為減少附帶毀傷,英軍的C-RAM系統將發射M940式自爆彈藥。德國要求厄利空•康特拉夫斯公司在“空中盾牌”防空系統的基礎上為其研製C-RAM系統,並計畫使該系統成為德國SysFla防空系統的一個組成部分。


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2807784
 回應文章 頁/共7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通用動力公司將為雷聲公司提供“密集陣”火炮系統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www.dsti.com.cn/index.asp?modelname=gjfw%5Cgjfw%5Fdetail&FractionNo=&titleno=GJFWKX&recno=51369
通用動力公司將為雷聲公司提供“密集陣”火炮系統
(2009年01月13日)

   [據法國《防務宇航》2008年1月9日報導]    位於美國肯塔基州路易斯維爾的雷聲公司導彈系統分部已與通用動力公司武器與技術產品分部簽訂了一份價值1800萬美元的合同,訂購用於安裝在“密集陣”Block 1B近程武器系統和“百人隊長”(Centurion)陸基“密集陣”近程武器系統上的火炮系統。

   “密集陣”Block 1B火炮系統是“密集陣”近程武器系統的改進型號。“密集陣”是一種全自動、雷達操控、快速射擊的20毫米“加特林”火炮系統,可為海軍艦船提供防禦各種威脅的能力,包括反艦導彈、飛機、高速艦船以及其他空中和水面目標。它是唯一已部署用於搜索、跟蹤並攻擊濱海戰爭威脅的近程武器系統。“密集陣”Block 1B的改進包括加裝了改進型火控系統和經過優化處理的炮管,同時它還配裝有綜合前視紅外攝像機系統。

   在“百人隊長”結構中,“密集陣”Block 1B系統主要安裝在穩定型輪式平臺上,可為地面部隊及高價值場所提供火箭彈、炮彈和迫擊炮彈的威脅防護。“百人隊長”系統目前被美國和英國部署用於全球反恐戰爭,該系統已成功進行了超過100次目標攔截和摧毀。

   火炮系統將在通用動力公司武器與技術產品分部設於緬因州薩科的工廠內進行生產,專案管理工作將由公司設在佛蒙特州伯靈頓的技術中心負責,而系統的相關測試將在位於佛蒙特州傑裏科的伊桑•艾倫射擊場開展。 (北方科技資訊研究所 劉婧)


http://www.defense-aerospace.com/article-view/release/101179/§rewrite(prod_nom(§pg_num_prod§))§.html
General Dynamics Awarded $18 Million Gun System Contract by Raytheon

(Source: General Dynamics Armament and Technical Products; issued January 8, 2009)

CHARLOTTE, N.C --- Raytheon Missile Systems of Louisville, Ky., has awarded General Dynamics Armament and Technical Products an $18 million contract to produce gun systems for the Phalanx Block 1B Close-In-Weapon System (CIWS) and the Centurion Land-Based Phalanx CIWS. General Dynamics Armament and Technical Products is a business unit of General Dynamics.

The Phalanx Block 1B CIWS is an upgrade of the Phalanx CIWS. Phalanx is a fully autonomous, radar-directed, rapid-fire 20mm Gatling-gun system that provides naval ships with the last line of defense against a variety of threats including anti-ship missiles, aircraft, high-speed watercraft and other air and surface threats. The upgrade adds enhanced fire control capability, optimized gun barrels and an integrated Forward Looking Infrared system.

In the Centurion configuration, a Phalanx Block 1B CIWS is mounted on a stabilized wheeled platform to protect ground forces and high-value sites against rocket, artillery and mortar threats. Currently deployed by the United States and United Kingdom in the Global War on Terror, Centurion has successfully intercepted and destroyed more than 100 threats.

“The Phalanx is the only deployed close-in-weapon system capable of searching, tracking and engaging littoral warfare threats,” said Jo Ann Kramer, senior program manager of gun systems for General Dynamics Armament and Technical Products.

The gun systems will be produced at General Dynamics Armament and Technical Products’ facility in Saco, Maine, with program management performed at the company’s Burlington, Vt.-based Technology Center, and testing conducted at the Ethan Allen Firing Range in Jericho, Vt.

General Dynamics Armament and Technical Products, located in Charlotte, N.C., provides a broad range of system solutions for military and commercial applications. The company designs, develops and produces high-performance armament systems; defensive armor solutions; aerospace components; mobile shelter systems; and is a leading U.S. producer of biological and chemical detection systems.

General Dynamics, headquartered in Falls Church, Va., employs approximately 91,200 people worldwide. The company is a market leader in business aviation; land and expeditionary combat systems, armaments and munitions; shipbuilding and marine systems; and information systems and technologies.

-ends-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3226848
更輕,更強,美陸軍尋找戰車新裝甲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www.washingtonobserver.org/international_perspective_show.aspx?id=2806
更輕,更強,美陸軍尋找戰車新裝甲

在馬里蘭州的美國陸軍武器試驗場,不同材料的裝甲板正在經受著大口徑機槍的近距離掃射,每塊破裂的裝甲都被陸軍工程師仔細收起,他們將根據這些裝甲板損害情況來決定未來陸軍戰車的防護裝甲。

日期:2008-12-09   作者:劉勇   2008年第47期

在馬里蘭州的美國陸軍武器試驗場,不同材料的裝甲板正在經受著大口徑機槍的近距離掃射,每塊破裂的裝甲都被陸軍工程師仔細收起,他們將根據這些裝甲板損害情況來決定未來陸軍戰車的防護裝甲。

“我們要類比各種可能的情況進行射擊,然後通過高速錄影和X光來研讀子彈在裝甲板上留下的痕跡,來判斷哪一種裝甲板最合適,”負責該項試驗的安德魯少校對於射擊實驗進行如是解讀。

陸軍首席科學家湯瑪斯•基利昂賦予這項試驗更為重要的意義:“輕便和靈活是美國陸軍下一代戰車的重要標準,這將決定陸軍是否適應21世紀變化多端的戰場。而新的防護裝甲將是這一切的關鍵。”

美國企業研究所的防務安全專家湯瑪斯•唐納利對於陸軍使用新裝甲和動態防護體系的計畫大加讚賞,“今日的防護已經不同於冷戰時期,只需在戰車前部加裝對抗裝甲。在路邊炸彈、高速反裝甲武器的威脅下,戰車的防護應該是360度的,防護裝甲也不能僅限於被動防護”。

美國陸軍研究實驗室正在檢驗上千種混合輕質材料,來為陸軍戰車選擇合適的輕裝裝甲。據實驗室透露出來的消息,在備選名單上包括:高強聚乙烯紗、碳素玻璃、鈦、玻璃纖維、凱夫拉爾纖維、芳綸等新材料。加裝在防護裝甲上的新材料經常是多種材質的混合織物。

除了這些纖維新材料,金屬也被融合入防護裝甲之中。“我們並未把金屬融化成液體再提煉,我們把金屬軟化成果凍形狀,然後像捏橡皮泥一樣把不同金屬融合到一起,這在保證輕便的前提下能提供給戰車塗上光滑的防護裝甲”。負責控制新裝甲成本的歐尼斯特仍然看好金屬材料。因為,傳統的裝甲鋼板造價僅4美元一磅,而凱夫拉爾纖維一磅要25美元,鈦要35美元一磅,防護陶瓷則高達85美元一磅。

雖然價格昂貴,陸軍仍然計畫在2015年將最好的防護材料裝備在新型的27噸戰車之上。目前陸軍已經使用混合材料的B1型防護裝甲,更輕便的B2型正在最後的試驗中,而未來作戰系統中的重型裝甲車上將安裝B3型防護裝甲。負責試驗的安德魯少校描述,“B3型裝甲將提供與B2一樣的防護能力,但是重量將減少25%。”他還強調指出,陸軍要求研發人員每三年開發出一種新的裝甲,以適應突發威脅。

在陸軍設計的下一代戰車藍圖中,防護裝甲將是A+B型,也就是戰車本身的防護裝甲添加外掛的反應裝甲,這不僅將抵禦大口徑子彈的攻擊,還將有效降低炸彈的破壞力。

在12月舉行的陸軍第26屆學術會議上,如何開發新型防護裝甲成了科學家、防務分析家、陸軍專案經理和工程師一起討論的一個熱點話題。在他們的討論中,尋找更輕的防護裝甲並非終極目的,領先在反裝甲武器之前,研製出更強防護能力的裝甲,保證“矛”無法攻破其“盾”才是他們追求的終極目標。

劉勇,《華盛頓觀察(Washington Observer weekly)》2008年第47期,12/10/2008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3140457
美陸軍研發“網火”係統 滿足未來戰鬥要求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mil/2008-12/05/content_10461969.htm
美陸軍研發“網火”係統 滿足未來戰鬥要求 
2008年12月05日 17:00:44  來源:中國網 


   據國外媒體2008年12月2日報道,由雷聲導彈係統公司與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聯合組建的“網火”LLC公司日前完成了“網火”係統精確攻擊導彈(PAM)導彈的首次制導飛行試驗。試驗中,PAM導彈從箱式發射單元發射,利用半主動激光制導導引頭成功完成了對一個T-72坦克目標的打擊。在PAM制導飛行至目標期間,PAM導彈通過其彈載無線電接入網絡,並發回目標圖像信息。PAM導彈在整個飛行過程中,還充當了網絡節點的角色。通過此次試驗,NLOS-LS再次證實了其正逐步滿足未來戰鬥係統殺傷力的要求。美國陸軍正加速NLOS-LS在第43步兵旅的裝備步伐。

  “網火”係統的“橫空出世”

   “網火”也稱非直瞄發射係統(NLOS-LS),是為了滿足美國陸軍的“目標部隊”規劃需求而提出的。它率先採用“網絡中心戰”的概念,應用模塊化設計,將原本集中在少數幾種較大、較重型武器的主要戰術功能分散到一係列較小、較輕的平臺上,以一套精確導引的火力支持係統提供對遠程、點目標的有效攻擊能力。

   近年來,在戰爭中高精度制導彈藥的威力和作用使美國認識到這類武器的巨大潛力,比如在其參與的歷次戰爭中制導炸彈的使用比例就越來越高。這類彈藥不僅可以減少武器平臺和使用彈藥的數量,而且也可減少保障人員和後勤需求。因此,在美國海、空軍已廣泛使用的精確制導彈藥在陸軍中也同樣需要。美國陸軍正在開展一係列的變型研討,以建立一支適應未來作戰要求的部隊,其中未來戰鬥係統(FCS)就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為此,美國陸軍正在利用一些先進的技術來開發一些先進的武器係統以提高未來部隊的殺傷威力、生存能力和可部署能力。

   洛克希德·馬丁、雷錫恩和波音公司從1998年開始進行方案確定工作,1999年形成了詳細的設計方案。2000年8月,洛克希德·馬丁和雷錫恩公司進入了係統制造和試驗階段。他們將在設計和制造中採用許多先進技術,如極為精確的GPS/慣性導航係統、網絡化數據鏈路、具有目標自動識別能力的先進尋的器、先進的針閥式發動機和小型渦輪噴氣發動機等。

  “網火”係統的主要組成

   基本型“網火”係統將用于攻擊各種固定的和運動的目標。由儲運/發射裝置(C/LU)、計算機與通信係統(CCS)、導彈包裝筒(MC)、巡弋攻擊導彈(LAM)、精確攻擊導彈(PAM)、“網火”運輸集裝箱(NSC)以及任務計劃計算機(MPC)組成。

   箱式發射單元採用車輛獨立設計,可以裝在“目標部隊”的各種有人與無人駕駛平臺、“悍馬”戰車、水平臺架上或直接放置在地面發射,具有無人值守遙控發射能力;每個發射箱由4×4的16個發射管組成,其中15個裝導彈,1個裝發射/控制電子裝置及獨立的供電係統,可以進行再裝填;導彈在包裝箱中密封保存,垂直發射;導彈及發射控制採用網絡技術。箱式發射單元能重復使用和改變配置,其計算機與通信係統通過陸軍作戰指揮係統連接“未來戰鬥係統”的指揮、控制、通信與計算機係統,使用標準的火控軟件處理來自機動作戰或火力支援係統的射擊指令。

   巡弋攻擊導彈是一種一次性使用的巡弋攻擊導彈,直徑0.18米,長1.4厘米,重約45千克,射程50-70千米;採用具有自動目標識別能力的激光雷達導引頭,可進行大范圍的搜索;採用微型渦噴發動機,可進行30分鐘的巡航飛行;採用網絡技術的箱式發射單元和導彈機動/控制單元;可以改變方向,進行目標捕獲和下傳圖像數據鏈。導彈採用的激光雷達導引頭能將近實時的信息和圖像傳輸給地面站。激光雷達將保證發現與識別目標的精度,降低連帶毀傷。導彈配用多功能戰鬥部,用于攻擊輕型裝甲目標和軟目標。操作手可以將任務數據輸入到導彈上或在導彈飛行過程中變更數據。若需執行戰鬥毀傷評估任務,巡弋攻擊導彈即會有一段“懸挂時間”,並在此時向地面站發送攻擊後的圖像,以幫助提高再次打擊的精度。

   精確攻擊導彈是一種低成本直接攻擊導彈,形體和巡弋攻擊導彈相當,直徑0.18米,長1.4厘米,重約45千克,射程40~60千米;採用推力可變的固體火箭發動機;尋的採用雙模精確末段導引頭或非致冷紅外導引頭;採用大型多模戰鬥部,主要用于攻擊坦克等高價值硬點目標;帶有目標捕獲單元網絡。精確攻擊導彈可通過數據鏈與戰術網絡連結,在飛行中可獲得及時的信息更新。該彈在發射後仍可重新設定攻擊目標,或下載用于目標比對的影像。精確攻擊導彈採用的針閥式發動機是一種推力可變的固體燃料火箭發動機,為導彈提供可變化的毀傷概率。導彈配裝多功能戰鬥部,用于攻擊重型裝甲目標或者軟目標。發射前,導彈已接收到有關目標位置、特性等數據信息,並利用具有高度抗幹擾能力的GPS/INS支持飛行到目標的原始位置。這時,操作手通過雙向數據鏈路將變化了的目標位置信息發送給飛行中的導彈,使導彈能攻擊運動中的目標。

   計算機與通信係統具備滿足各“網火”儲運/發射裝置需要的通信與控制功能。其主要組成部分包括電池電源、用于控制所有“網火”係統功能的小型加固式計算機、能與現有和未來戰術無線電臺兼容的無線通信係統以及能自行展開和收縮的天線。根據要求,CCS能提供自身定位定向數據並傳送給導彈。它還能定期地或按照指令檢查係統的狀況並能執行射擊指揮。計算機與通信係統可以通過陸軍作戰指揮係統(“阿法茲”先進野戰炮兵戰術數據係統及21世紀部隊旅和旅以下戰鬥指揮係統)和未來作戰係統(FCS)的指揮、控制、通信與計算機係統,使用標準的火控軟件來處理射擊指令。

  巡弋攻擊導彈另有考量

   2007年1月,美國陸軍宣布了對“未來戰鬥係統”(FCS)項目進行大幅度調整的決定。決定將FCS的18個武器和傳感器分係統削減為14個,並取消或推遲一些技術難度較大的項目。引人注目的是,非直瞄導彈發射係統中的巡弋攻擊導彈也成為了精簡對象。巡弋攻擊導彈的擱淺對于美國陸軍來說無疑是一項重大損失,也在精確打擊70千米距離上的移動目標,特別是遠程火箭移動發射裝置的能力方面留下了一段空白。洛·馬公司瞄準了美國陸軍的這一空缺,不失時機地推出了P44新型射導彈,顯示了美國大軍火公司對潛在軍事需求高度敏感性。

   P44是一種緊湊型導彈,彈徑178毫米,彈長317厘米,彈重100千克,射程0-70千米,沒有最小射程。洛·馬公司稱,P44的主要攻擊對象是目前在世界上廣泛擴散的遠程火炮,特別是移動式火箭發射裝置。P44所用的先進技術,將是慣用“打了就跑”戰術的敵目標無處藏身;利用目前正在研制中的彈藥很難填補在精確打擊遠程移動目標能力方面的空白,而P44項目將成熟的導彈和制導技術以及有實戰經驗的發射裝置整合為一體,在不需要增加部隊裝備和編制的前提下,提供了一種經濟上可承受的、低風險、快速的解決方案。(謝武)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3133022
美國首批18門非瞄準線火炮進入生產評審階段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mil.news.sina.com.cn/2008-10-29/1134527447.html
美國首批18門非瞄準線火炮進入生產評審階段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29日 11:34  中國國防科技資訊網

  本站2008年10月28日綜合報導 作為美國陸軍未來戰鬥系統8種有人地面車輛之一,非瞄準線火炮(Non-Line of Sight Cannon,NLOS-C)將於2008年12月進入里程碑C初始生產評審階段。155毫米NLOS-C系統樣炮是由BAE系統公司建造的,該炮採用的是自動裝填模式。首門NLOS-C系統樣炮已完成交付,同時NLOS-C系統已於2008年9月晚些時候進行了6次連續射擊,這些都將使得首批18門NLOS-C系統能夠於2008年12月進入里程碑C階段。目前,NLOS-C系統的試驗工作主要致力於射擊精度。

  此外,NLOS-C系統目前的試驗型號為XM1203,當項目進入生產階段時,將去掉XM1203中的X,因此該炮的型號將改為M1203。所有的18門火炮將運送至位於美國德克薩斯州布里茲堡的陸軍評估特遣隊,陸軍評估特遣隊將對新型裝備進行評估,並確保相關的條令、組織、訓練以及其他元素能夠使火炮正確集成到部署型部隊中。

  NLOS-C系統將用以替換BAE系統公司的“十字軍戰士”(Crusader)火炮系統,美國陸軍已於2002年終止了“十字軍戰士”的研製工作。NLOS-C系統目前也正在對底盤以及所有有人地面車輛通用的各種技術元素進行測試。

  (北方科技資訊研究所 劉婧)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3081113
奈米發電機原理與軍事用途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news.gpwb.gov.tw/newpage_grey/news.php?css=2&nid=59296&projid=
2008/10/27   奈米發電機原理與軍事用途

◎曾子軒
隨著科技的進步及奈米時代的來臨,許多東西都已經微型化了,包含我所要介紹的主題│奈米發電機;市面上有許多依靠動能發電的產品,皆是不需依靠外加電源而能獨立運作的產物,例如動能手錶,不需電池僅需擺動手臂即可儲存能量供自身使用,該產品運作原理與本文介紹的內容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奈米發電機是一種體積極小的發電機,除了體積小之外,有什麼好處?它能僅靠機械能、熱能、震動能、化學能等能量就能驅動,簡單的說,就是將一些被忽略的能量轉換成有用的能量,舉例說明:在不久的未來人們上班走路時雙腿所產生的動能,經由腿上的奈米發電機可以儲存好一定能量,到了工作場合,這些能量就可以拿來手機充電、隨身聽,甚至可供給筆記型手提電腦的電池充電等。
但是目前所發展的科技已經可讓上述例子成為事實嗎?可惜,現階段奈米發電機所產生的能量只能驅動一些微型裝置(奈米儀器),像是植入性生物偵測器,用以持續監測病患血糖濃度、會自動拉緊橋墩的結構偵測器,或是偵測有毒物質的環境偵測器等。研究人員正以數種不同的方式來研發這種小型發電器,包括利用隨機的震動或移動(鐵軌附近)、溫度梯度(地底數公尺的溫度比起地表來會穩定得多)、生化,或是外來能源(如超聲波甚至可聽見的雜音)等。奈米儀器和奈米系統的好處在於:它們通常只要奈瓦到微瓦這種十分微小的電力就可以運作了;但是要讓奈米發電機製造出的能量大到符合一般日常生活用途現階段而言,仍是困難重重。對於國軍來說,奈米發電機在未來也是有許多可能性的應用的,比如說未來野戰部隊中單兵個人通信設備、夜視鏡裝備、GPS定位設備,小型電腦等需要電池運作的個人裝備,有了奈米發電機,加上士兵的活動量,不管是訓練或是真實作戰中,因為電力不足或中斷而影響作戰的情形就不會發生。
(本文由理工學院提供)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3077582
美國陸軍NLOS-C樣炮成功發射首發炮彈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www.dsti.com.cn/index.asp?modelname=gjfw%5Cgjfw%5Fdetail&FractionNo=&titleno=GJFWKX&recno=49370
美國陸軍NLOS-C樣炮成功發射首發炮彈
(2008年09月27日)

   [據法國《防務宇航》2008年9月24日報導]    近日,美國有人地面車輛之一——非瞄準火炮(NLOS-C)系統樣炮成功發射了首發炮彈,這標誌著美國未來戰鬥系統專案取得了重要的里程碑。這表明安裝在未來戰鬥系統混合動力車輛底盤上的全自主榴彈炮通過車載電腦火控系統進行遙控操作,成功發射了首發155毫米炮彈。

   無論是在城區作戰環境下還是在常規作戰空間內,NLOS-C系統都能夠快速發射精確炮彈,它是美國陸軍8種有人地面車輛中的第一種樣炮。先進的未來戰鬥系統技術可為兩名炮手執行近距作戰和破壞性射擊任務提供高精度持續火力。該技術包括全自動彈藥裝填系統、通過車載彈丸跟蹤裝置提高射擊精度以及未來戰鬥系統網路和感測器。

   共8門NLOS-C系統樣炮將於2008年~2009年期間進行生產。所有這些樣炮均將在美國陸軍的各個試驗場進行嚴格測試、安全驗證和評估。據悉,NLOS-C系統樣炮不僅將用於測試和評估火炮系統,而且還將用於測試有人地面車輛底盤及其相關技術。

   NLOS-C系統首門樣炮將於2009年早些時候再發射500發炮彈,以便獲得安全發佈書,使士兵能夠于2009年春季利用NLOS-C系統進行行進、射擊和通信。美國陸軍評估特遣隊的士兵計畫于2010年開始接收首批18門NLOS-C系統平臺。陸軍評估特遣隊將在作戰過程中使用這些系統,隨後將根據獲得的經驗教訓改進並最終設計最後的生產型NLOS-C系統和餘下的系列有人地面車輛。 (北方科技資訊研究所 劉婧)


http://www.defense-aerospace.com/cgi-bin/client/modele.pl?prod=98127&session=dae.41934580.1223094006.w88jfX8AAAEAAFI95WsAAAAa&modele=release
Army Fires First Round from Cannon on FCS chassis

(Source: US Army; issued Sept. 23, 2008)
 
YUMA PROVING GROUND, Ariz. --- The Future Combat Systems program successfully fired the first artillery projectile from the manned ground vehicle non-line-of-sight cannon prototype.

The successful firing of the projectile is a milestone for the program, said Lt. Col. Robert McVay, Army product manager for NLOS-C.

"This marks the first 155mm round fired from a fully automated howitzer mounted on an FCS hybrid-electric chassis and remotely commanded through its on-board computers and controls," he said.

The NLOS-C has the ability to rapidly deliver precision munitions in both urban and conventional battle space, officials said, adding that it is the lead prototype in the Army's family of eight FCS manned ground vehicles.

Advanced FCS technology provides the two-man artillery crew with the capability to rapidly deliver highly accurate sustained fires for close and destructive fires. That technology includes a fully automated ammunition loading system, improved accuracy through on-board projectile tracking, and the FCS network and sensors.

A total of eight NLOS-C prototypes will be produced between 2008 and 2009. All will undergo rigorous testing, safety certification and evaluations at various Army test facilities, officials said. They said the NLOS-C prototypes will be used for testing and evaluation of not only the artillery system, but also the MGV common chassis and technologies.

The NLOS-C P1 will fire an additional 500 rounds through early 2009 to obtain a safety release that will allow Soldiers to move, shoot, and communicate from an NLOS-C in spring 2009, officials said. Beginning in 2010, Soldiers at the Army's Evaluation Task Force are scheduled to receive the first of 18 NLOS-C platforms. The AETF will put those vehicles through combat scenarios to provide lessons learned that will be used to enhance and finalize design for the final production NLOS-Cs and the rest of the MGV family.

-ends-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3051763
現實版"終結者"美軍研發能自我修復的裝甲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mil/2008-09/29/content_10131197.htm
現實版"終結者"美軍研發能自我修復的裝甲 
2008年09月29日 09:11:47  來源:中青在線-青年參考 

 
    還記得阿諾德·施瓦辛格主演的《終結者2》裏那個打不死的液態機器人嗎?它那可以自動愈合的鎧甲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視覺衝擊,一舉奪得了當年奧斯卡最佳特效大獎。如今,美軍正準備實現這種科幻作品中的超級技術,打造出可自我修復的戰車。

    據美國《國防》月刊10月號(提前出版)報道,受美國軍方委托的威斯康星-密爾沃基大學復合材料中心,目前正在研發一種可自我修復的裝甲。一旦通過五角大樓的性能檢測,這種裝甲將可能被用于大規模制造坦克和裝甲車。

    該中心主任普拉迪普·羅哈特表示,新材料的神奇性能來自于其內部的泡沫結構。這種材料由金屬鎂、鋁與其他特殊材料混合而成,熔點很低。當它還處在液態狀態時,工人通過高壓氣泵向其中泵入輕質材料組成的中空小顆粒,形成千萬個只有在顯微狀態下才可見的“小氣球”。裝甲一旦遭到火箭彈、榴彈及其他重型武器射擊,材料中的氣泡破裂,受創產生的裂縫在幾秒鐘內就會被氣流攜帶的液體填補。待其凝固後,裝甲又會完好如初。根據所受攻擊速度、角度及攻擊武器的不同,還可以通過調整制造工藝,使氣泡排列成特定的空間結構,從而形成更強的自我修復能力。

    很多人想當然地以為,要在材料中形成這種特殊排列的氣泡一定耗資不菲,但事實卻並非如此。一方面,要在材料中形成氣泡的確涉及到精密的工程技術,需要大量的研發費用。但另一方面,在材料中加入氣泡將使同樣尺寸的裝甲用到的金屬更少,這不僅減輕了重量,成本也將大大降低,整塊裝甲的總體耗資並未顯著增加。問題在于,用作“小氣球”的輕質材料又來自何方呢?你可能會大跌眼鏡——它不是用貴如黃金的原料制成的,而是來自于煤炭工業中產生的粉塵。

    目前,羅哈特的研究小組已制成了厘米級的裝甲樣本,其主體材料為金屬鎂、鋁,下一步還打算嘗試使用陶瓷。他聲稱,如果一切進展順利,三五年後這種技術就可以用于真實的戰車。遺憾的是,當威斯康星-密爾沃基大學向美國自然科學基金會(NSF)申請專項撥款時,卻遭到了後者的拒絕。

    研究人員並未因此喪氣。項目經理、美軍裝甲汽車研究、發展和工程中心湯姆·瓦格納解釋說,這是因為NSF方面認為這一項目“太過理想化”,等再過幾年制成了性能較好的大型裝甲樣本,便極有希望獲得資金支持。 (池晴佳)


http://www.nationaldefensemagazine.org/archive/2008/October/Pages/Self-Healing%20Armor%20Could%20Be%20In%20Store%20for%20Military%20Vehicles.aspx
Self-Healing Armor Could Be In Store for Military Vehicles 
October 2008 

By Matthew Rusling  

The film “Terminator 2: Judgment Day” depicted a villain whose gaping battle wounds could seal themselves shut just seconds after being inflicted. Now, in a case of science imitating science fiction, self-healing armor may be what is in store for military vehicles.

Pradeep Rohatgi, director of the center for composites at 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ilwaukee, has been developing techniques that could soon be used to make self-healing armor for military vehicles.

This is accomplished by mixing microscopic “balloons” into the metals that are used to make armor while those metals are still in liquid form. The microscopic balloons are filled with materials that melt at low temperatures. As a result, cracks in vehicle armor could close up in a matter of minutes or even seconds, Rohatgi said. The balloons would break after a hit from a rocket, RPG or other battlefield projectile, causing the material inside to melt and seep out into the crack. Once it solidified it would close up any cracks caused by the strike.

Once a projectile fractures the balloons, the material inside can melt  with enough heat. The heat generated by the hit could theoretically be enough to do the job.

Billions of micro balloons would either be distributed throughout the armor or placed in sections that are more vulnerable to damage, Rohatgi said.

The amount of heat produced depends on the speed of impact, as well as the material of both the armor and the projectile, Rohatgi said.

The possibility of installing these billions of balloons into armor raises questions of cost. But it would not be unaffordable, Rohatgi said.

For one thing, putting micro balloons into the armor means less aluminum or magnesium would be used. This would make the metal lighter, which would ultimately save money, Rohatgi said.
“So on one hand the cost of the micro balloons will [initially] increase the cost, but then the reduced amount of aluminum and magnesium will reduce the cost,” Rohatgi said.

Replacing damaged armor is expensive, he added. And micro balloons can be made from something known as fly ash, which is a cheap waste byproduct of coal.

At this point, Rohatgi’s group is making centimeter-sized samples from aluminum and magnesium, both of which are armor materials. It is also looking into ways to make self-healing ceramic armor.

The next step will be to make and test large samples. “I believe we are looking at a time horizon of three to five years [until] it can be deployed.” But this depends on whether industry is ready to partner with Rohatgi’s group and how quickly companies are willing to make prototypes, he said. 
Requests for funds from the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have been turned down, although Rohatgi’s group is still in talks with the NSF, he said.

Tom Wagner, a senior engineer at the U.S. Army Tank Automotive Research, Development and Engineering Center and manager of Rohatgi’s project, said that the Army is interested in the work and believes it holds promise. In 2008, Congress approved $1.3 million for lightweight materials, including self-healing metals, Wagner said .

“The end product would be very useful to the Army, if they succeed,” Wagner said.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3046124
美新武器 玩具商研發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udn.com/NEWS/WORLD/WOR4/4450102.shtml
美新武器 玩具商研發

【聯合報╱紐約特派員林少予/29日電】 2008.07.31 03:55 am


美軍正在資助研發一種可以調整殺傷力的多用途小口徑武器,而開發出此種技術的是家玩具公司。

位於芝加哥的「朗德發明公司」是一家玩具設計製造商,在2005年底發表一款稱為「氫氣燃料火箭」(Hy-drogen Fuel Rocket)的玩具,玩具的原理很簡單,即以乾電池供電,將自來水中的氫氣電解出來作為推進燃料。朗德公司聲稱,氫氣燃料最高可將塑膠製的玩具火箭推升到60公尺。

這款售價35美元的玩具推出後,被美國國防部看上,資助朗德公司將此一技術轉移到小口徑武器上。「新科學家」雜誌表示,美國陸軍一直想要研發一種多用途小口徑武器,鎮暴時可發射幾乎沒殺傷力的彈頭,但戰場上則可以調整為具全殺傷力的武器。

「朗德發明公司」執行長朗德表示,這款稱為「可變速武器系統」槍枝,彈頭動能可以小到只能前進10公尺且無殺傷力,也可以大到可前進100公尺甚至更遠、具高動能的殺傷力,甚至可以執行遠距離狙擊任務。

朗德公司計畫在六個月內製造出原型槍,得到美國陸軍批准後18個月內可以開始生產。

【2008/07/31 聯合報】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2965520
美國研發軍車裝載路邊炸彈探測器避免傷亡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mil.news.sina.com.cn/2008-04-14/0953495094.html
美國研發軍車裝載路邊炸彈探測器避免傷亡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14日 09:53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4月14日電 路邊炸彈威力致命、不分軍事目標和平民,而且不易從行進的車輛上探測到,因此在全球各地的戰場上繼續造成重大傷亡。目前,美國科學家們開發出了新型感測器,可從軍用車輛上更安全、更容易地探測到炸彈。

  據英國《金融時報》14日報導,密歇根大學希歐多爾•古德森教授牽頭的研究小組開發出了一種物質,由以分枝結構排列的大分子組成。將這種物質置入感測器的成本每台僅為10美元。在紅外線照射下,這些分子會發出螢光。但是,古德森教授表示,如果周圍存在三硝基甲苯(TNT)蒸氣,螢光就會消失,因為TNT分子卡在分枝中,就好像“留在了篩子上”。TNT是恐怖分子製造炸彈的主要原料。該小組的此項研究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的《納米技術》雜誌上。

  古德森認為,可以在道路兩側及其它地點設置感測器網路。軍隊車輛上將配備低功率鐳射裝置,向各個感測器發射紅外線,並配備接收器來探測感測器的反應。如果沒有出現螢光,就是存在爆炸物的警報。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2816819
美國赤背蜘蛛四管武器系統即將進入量產階段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mil.news.sina.com.cn/2008-04-09/1007494325.html
美國赤背蜘蛛四管武器系統即將進入量產階段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09日 10:07 北方科技資訊研究所

  據英國《簡氏防務週刊》2008年4月刊報導 據悉,美國光電系統公司將於2009年開始生產新型“赤背蜘蛛”(Redback)武器系統,該系統的研製工作在2008年3月底就已接近完成。

  “赤背蜘蛛”武器系統由金屬風暴公司的4管榴彈發射器組成,可發射由新加坡技術動力公司研製的彈藥。該系統集成有鐳射跟蹤裝置和40毫米多管榴彈發射器,以使車輛能夠抵禦火箭助推榴彈的威脅,同時還可進行目標攻擊。每根發射管內裝填4發彈藥,這些彈藥可在瞬間發射完畢。

  美國光電系統公司德國分部研製的武器和鐳射跟蹤裝置將於2008年晚些時候集成到光電系統公司的穩定型遙控武器系統中。鐳射跟蹤裝置可用以跟蹤飛行中的導彈,但通常用於常規穩定型遙控武器系統。鐳射跟蹤裝置已於2007年在德國成功完成了攻擊有線制導導彈的試驗。

  2007年5月,某國與光電系統公司簽訂了一份價值5000萬澳大利亞元(4600萬美元)的合同,訂購雙武器穩定型遙控武器系統,但光電系統公司拒絕透露是哪一個國家,據說是新加坡。光電系統公司於2008年3月初獲得了一份價值310萬澳大利亞元的合同,為116套穩定型遙控武器系統提供零部件,這批穩定型遙控武器系統預計於2008年6月安裝在澳大利亞陸軍的“大毒蛇”(Bushmaster)步兵機動車上使用。

  (北方科技資訊研究所 劉婧)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2808864
頁/共7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