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mil/2008-12/30/content_10579542.htm
2008年世界彈道導彈防禦武器發展多家爭鳴
2008年12月30日 10:09:14 來源:中國網
2008年美國在多層次反導體係的建設上,延續了往年的發展勢頭,在一些重點建設的係統上取得了較大進展。世界其他一些國家在美國的推動和影響下,也紛紛在彈道導彈防禦(BMD)武器裝備建設上加大投入,穩步發展,出現了“多家爭鳴”的新局面。
一、美國
美國國會批準為天基導彈防禦研究撥款
2008年10月底,美國國會投票通過了用于天基導彈防禦研究的500萬經費。這是自1993年克林頓政府宣布取消所有天基導彈防禦係統相關研究工作以來,美國首次公開為天基導彈防禦研究撥款。一直以來,美國天基導彈防禦的發展主要受到政策的限制(並非技術原因)。國會的這一舉措預示著美國掃除了國內外政策上的障礙,啟動天基導彈防禦研究,將對美國未來導彈防禦體係和空間部署產生深遠的影響。導彈防禦計劃的主要支持者,參議員喬恩.卡埃爾指出,“我們有潛力將天基能力由單純的態勢感知向太空保護邁進。美國國防官員稱,天基防禦是應全球范圍的、快速導彈防禦的需求而發展的,“它是真正能保護美國及其盟國免遭來自世界任何位置(導彈攻擊)的唯一途徑。”
美國大力發展網絡中心機載防禦單元
據雷聲公司網站2008年9月18日報道,雷聲公司從美國導彈防禦局獲得一項價值1000萬美元的合同,將研究和發展“網絡中心機載防禦單元”(NCADE)。NCADE是一種空中發射的武器係統,能夠在目標飛行助推段和上升段攔截短程和中程彈道導彈。
NCADE攔截器推動了許多現有的部件和技術,包括空氣動力學設計、飛機界面和雷聲公司先進中程空空導彈飛行控制係統。先進中程空空導彈的公共部分能夠使作戰人員從各型飛機上發射NCADE攔截器,包括無人機。NCADE攔截器還推動了目前雷聲公司建造項目中紅外成像尋的部件的發展,能夠使其沿著快速發展的路徑進行。NCADE是一個兩級助推導彈,配備紅外導引頭,其尺寸與先進中程空對空導彈(AMRAAM)相倣。任何可攜載AMRAAM導彈的飛機均能挂載該新型導彈。2007年,MDA使用AIM-9X導彈進行了攔截試驗,使用了類似于NCADE的導引頭。2010年,公司將進行完整的NCADE導彈試驗。有關人士表示,每枚導彈的價格為100萬美元。
“宙斯盾”係統完成一係列反導反衛試驗及演習
美國用“標準”-3導彈擊毀失控衛星。美國于2006年12月14日發射了一顆代號為“NROL-21/USA-193”的試驗型雷達成像偵察衛星,由于星載計算機出現故障導致衛星太陽能帆板不能打開,不久就失去了動力,于2007年1月19日與地面失去聯係。根據美國的預計,這顆衛星將于2008年3月初再入大氣層並墜落地球,未燃盡的殘骸碎片將散落在方圓數百千米的地區。美國東部時間2008年2月20日晚10點26分,在衛星降至離地面約240千米高空, 即將進入大氣層時,部署在夏威夷西部海域的“伊利湖”號導彈巡洋艦首先發射了1枚改裝的“標準”-3導彈,在導彈飛行了約3分鐘後在距地面247千米的高空擊中了時速超過2.72萬千米的失控衛星。由于“USA-193”號衛星上攜帶有試驗型增強成像係統(EIS),主要包括E-305型成像雷達和E-300增強型數據收集係統等高精密的照相偵察設備,因此,美軍利用本次“導彈打衛星”的機會,既演練了摧毀敵方偵察和通訊衛星的能力,又徹底排除了部分絕密技術“在不完全燃燒後,輾轉落入敵方手中的可能性”,並且美國借機向國際社會炫耀了武力。
“宙斯盾”彈道導彈防禦係統成功完成目標跟蹤演習。美國導彈防禦局(MDA)宣布, “宙斯盾”彈道導彈防禦係統(BMDS)2008年6月13日成功完成跟蹤演習。此次演習由“提康德羅加”級導彈巡洋艦“伊利湖”號(USS Lake Erie)的艦載“宙斯盾”彈道導彈防禦係統執行,由MDA與美國海軍聯合實施。演習中,兩枚中程靶彈幾乎同時從太平洋導彈靶場(PMRF)發射,發射後不久,“提康德羅加”級導彈巡洋艦“伊利湖”號的乘員利用“宙斯盾”BMD武器係統以及AN-SPY-1艦載雷達成功獲取目標信息並跟蹤目標。艦上乘員利用經戰略驗證的“宙斯盾”BMDS,制定了火控解決方案,並模擬了兩枚“標準”-3(SM-3) Block IA攔截導彈的發射。
該裝置按指令執行並模擬攔截只需幾分鐘的時間。THAAD係統便攜式AN/TPY-2X波段雷達也通過這次演習收集了重要數據。兩臺前沿部署的AN/TPY-2雷達位于太平洋導彈靶場,通過作戰通信鏈獲取並跟蹤靶彈,並為“宙斯盾”BMD提供數據。“宙斯盾”SM-3攔截係統是彈道導彈防禦係統的海基和中程防禦的組成部分,該係統由MDA和美國海軍聯合管理。BMDS能夠為美國提供完整、分層的防禦,也可使盟國免受所有射程(包括助推段、中段以及末段)的彈道導彈的威脅。
美海軍成功完成海基末段導彈攔截試驗。美國時間6月5日上午8點13分,美國海軍在夏威夷考艾島附近海域成功完成一次海基“宙斯盾”彈道導彈防禦係統攔截試驗。首先,美海軍從太平洋導彈靶場以西483千米的一處機動發射平臺上發射1枚與“飛毛腿”導彈相似的目標導彈,通過裝備在“伊利湖”號巡洋艦上的“宙斯盾”彈道導彈防禦係統探測、跟蹤到靶彈後,由艦載MK-41垂直發射係統發射2枚“標準”-2 Block IV型攔截導彈,2分鐘後,在考艾島西北161千米、太平洋上空19千米處成功摧毀靶彈。本次測試代號為“海上飛行測試-14”(FTM-14)。
美國海軍模擬跨戰區攔截彈道導彈。美國“星條旗網”2008年7月3日報道,美國海軍官員表示,美國海軍日前結束了一項空前的彈道導彈防禦模擬演練,該演練是在位于不同水域的兩艘軍艦之間進行的。這項演練為期5天,測試了美國軍艦的彈道導彈防禦能力,參加演練的軍艦為在地中海東部航行的“拉塞爾”號導彈驅逐艦和位于波斯灣北部的“本福爾得”號導彈驅逐艦。美國第5艦隊指揮官凱文少將在一項聲明中表示,這次合作演練代表了為增強安全性而正在進行的係列防禦訓練的最新進展。這次演練和近期的彈道導彈防禦試驗不同,它是一次模擬的擊落彈道導彈的演習,焦點是第5艦隊和第6艦隊指揮官之間的通信能力。據“美聯社”報道,美國海軍和導彈防禦局已經證明了裝備“宙斯盾”彈道導彈防禦技術的軍艦能夠攔截處于飛行中段的中程彈道導彈。在美國海軍第5和第6艦隊之間的演練擴展了艦船間的通信技能,並訓練船員在兩艘軍艦之間更快地傳遞信息。美國海軍第6艦隊指揮官桑迪.溫奈菲爾德表示: “‘宙斯盾’彈道導彈防禦能力是未來美國海軍的一個關鍵部分,在這種跨戰區的情況下,它將繼續改進, 而且我們將繼續尋找方法來提高我們的能力。”
美國成功進行地基中段防禦係統攔截試驗
美國防部宣布,12月5日,美導彈防禦局在太平洋上空成功進行一次地基中段防禦係統(GMD)攔截試驗。這是GMD係統迄今為止最復雜的一次試驗,耗資1.2-1.5億美元。自1999年以來,GMD係統共進行14次攔截試驗,其中6次失敗,8次成功。
美國東部時間12月5日下午3時04分,遠程彈道導彈靶彈從阿拉斯加州科迪亞克島綜合發射場發射升空,GMD係統試驗開始。隨後位于不同地點的4部雷達(包括太平洋“宙斯盾”艦上的SPY-1雷達、阿拉斯加州首府朱諾的AN/TPY-2雷達、加利福尼亞州比爾空軍基地的升級型預警雷達,以及位于太平洋的海基X波段雷達)跟蹤了這枚靶彈,並將所獲信息傳送給GMD發射控制係統。
3時23分,攔截彈從范登堡空軍基地發射。在其飛行過程中,GMD發射控制係統不斷融合和更新各雷達獲取的靶彈數據,並傳給攔截彈。3時29分,在太平洋上空200千米處,攔截彈以10千米/秒的速度成功攔截了靶彈。不過,此次試驗靶彈沒能成功釋放出用于模擬敵方導彈突防裝置的“誘餌”。盡管如此,導彈防禦局局長仍認為試驗是成功的。因為靶彈彈頭在與末級助推火箭分離後,後者仍然伴隨彈頭飛行,但是攔截器依靠地面傳感器的數據和自身紅外傳感器還是區分開了末級火箭(相當于簡單誘餌)和彈頭,並成功予以攔截。
末段高空區域防禦(THAAD)計劃取得重大進展
美國部署首批THAAD武器係統。2008年5月28日,首批末段高空區域防禦(THAAD)係統正式裝備美國陸軍,該武器係統由美國導彈防禦局研制,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生產。首批將部署24枚THAAD攔截彈、3個THAAD發射架、1套THAAD火控係統和1部THAAD雷達。此外,還將部署後勤保障裝備,例如連級保障中心、綜合保障係統, 以及必要的武器裝備備件。洛克希德.馬丁公司THAAD項目負責人稱,首批THAAD武器係統的裝備對于美國陸軍的防空共同體意義非凡,它意味著距離使用THAAD保護美國部隊、友軍和全球盟軍更近一步。此次THAAD武器係統的交付,將為在2009年全係統部署做準備。另外,THAAD的裝備培訓工作已經同步展開。首批裝備訓練班在今年4月份開班。
THAAD係統成功進行對可分離彈頭的攔截試驗。夏威夷當地時間6月26日下午4:31分,一枚THAAD單級固體推進攔截彈從位于夏威夷考艾島西邊太平洋沿岸的8聯裝移動發射裝置中發射,同時,部署在太平洋導彈靶場附近的THAAD係統X波段相控陣雷達對來襲的可分離近程彈道導彈靶彈進行跟蹤和識別,並為發射裝置和攔截彈提供跟蹤信息。當分離的來襲彈頭進入飛行末段時,攔截彈利用其紅外熱尋的器在大氣層內上層發現目標,隨後進行了動能攔截。同以往試驗不同的是,這次試驗所用的靶彈是一種彈頭和彈體可分離的靶彈目標,從C-17空軍運輸機上發射,仍然是模擬的單級“飛毛腿”類導彈。
這次試驗對THAAD計劃而言,具有重大意義,它創造了兩項第一:即第一次在大氣層內中空攔截靶彈彈頭,第一次實現了對彈頭和彈體可分離目標的攔截。同時,這次試驗還檢驗了THAAD係統雷達的性能。在從“威脅雲團”中識別致命目標過程中,THAAD雷達擔負著重要的任務。THAAD雷達,也就是AN/TPY-2雷達,它是一部相控陣雷達,能夠遠距離搜索、探測、分類、識別和精確跟蹤。
二、北約
據香港《明報》2008年2月14日報道,北約日前宣布,該組織設在荷蘭海牙的戰區導彈防禦係統的核心設施—“集成測試中心”14日將正式宣布建成。該測試中心的任務,是對美國和北約歐洲盟國的戰區導彈防禦技術的兼容性進行測試。該中心在今年1月成功進行了模擬導彈攔截試驗,比預定計劃提前了9個月。北約稱,該中心的建成對北約戰區導彈防禦係統的研發具有裏程碑意義。負責防務投資事務的北約助理秘書長弗洛裏認為,該測試中心是北約戰區導彈防禦係統研發的最重要設施,該中心的建成為北約最終擁有戰區導彈防禦能力邁出了關鍵一步。 北約目前正在研制的戰區導彈防禦係統的目的是保護北約派駐世界各地的部隊免受短程和中程彈道導彈的襲擊,預計2010年建成。
三、日本
2008年,日本繼續部署“愛國者-3”反導係統,並利用“標準”-3導彈進行的第二次海基攔截試驗,但試驗以失敗告終,使日本的反導體係建設進程遭受挫折。
在東京地區部署彈道導彈防禦係統
為了增強對抗朝鮮和中國導彈威脅的軍事能力,日本于1月30日在東京地區部署了第三套彈道防禦係統。3月29日,日本完成了在東京部署“愛國者-3”彈道導彈防禦係統的工作。“愛國者-3”導彈防禦係統部署在東京東北部的日本防衛隊基地。目前,日本的反導部署和試驗計劃都在提前,至今已部署了四套保護東京的“愛國者”-3導彈防禦係統,計劃于2011年3月以前在日本東部和西部的全部11個基地部署美國研制的“愛國者”-3係統。
“宙斯盾”導彈防禦係統攔截試驗失敗
日本時間2008年11月20日上午11時21分(美國夏威夷當地時間19日下午4時21分,北京時間20日上午10時21分)進行,按照試驗程序,目標模擬靶彈首先從美國發射,然後由“鳥海”號艦實施雷達探測、跟蹤,並鎖定目標,隨後發射“標準”-3攔截彈將模擬靶彈擊落。在實際試驗過程中,模擬靶彈是從位于考艾島上的導彈靶場發射,接著“鳥海”號驅逐艦探測並跟蹤到目標,隨後也順利地發射了“標準”-3攔截彈,但是卻在攔截前最後數秒鐘內失去目標,導致未能攔截到模擬靶彈。至此,“宙斯盾”彈道導彈防禦係統總共進行了20次試驗,其中16次獲得成功,4次失敗。在整個試驗過程中,除了日本“鳥海”號驅逐艦參與了試驗外,美國海軍裝備“宙斯盾”導彈防禦係統的保羅?漢密爾頓(PaulHamilton)號驅逐艦也跟蹤了模擬靶彈,並成功地實施了對靶彈的模擬攔截。此次試驗是由日本出資的。
四、印度
據英國《簡氏導彈與火箭》2008年2月1日刊報道,在印度東海岸綜合試驗靶場(TIR)完成為期10天的廣泛用戶試驗後,印度將開始生產其自制的“阿卡什”(Akash)中程地對空導彈。此前,該導彈曾因技術問題而長期擱淺。“阿卡什”導彈長5.78米,重700千克,射程25千米,採用固體燃料推進。該項目屬于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構建導彈防禦計劃的一部分。
印度陸軍表示,希望不久後引進該地對空導彈係統,使其服役于陸軍。1990年進行了“阿卡什”導彈的首次發射試驗,但由于技術上的缺陷,該導彈計劃遭受連續的推遲。印度已經研發雙層彈道導彈防禦係統對抗敵方導彈。該係統配有雷達,進行遠程監視、追蹤、指揮、控制、通信與攔截,以摧毀敵方彈道導彈。雙層彈道導彈防禦係統包括大氣層外與大氣層內攔截器,可在25-40千米高空摧毀來襲導彈。2006年11月印度試射“大地'-2地對地中程導彈,在大氣層外(40千米的高空)成功擊落一枚來襲導彈,這是印度自主研制的導彈防禦係統的攔截試驗首次成功。大氣層內高超音速導彈(“先進空中防禦導彈”,AAD)在2007年12月2日進行了試驗。印度國防研究發展組織完成了單級攔截導彈對抗電子彈道靶彈的首次試驗。另一次試驗于12月6日,進行,遠程跟蹤雷達(LRTR)係統對靶彈進行了跟蹤,在靶彈升空2分40秒之後發射一枚攔截導彈。
五、以色列
與美國聯合研制“大衛投石索”導彈防禦係統
美國《防務新聞》網站2008年8月7日報道,美國導彈防禦局局長亨利.奧柏林出訪以色列期間與以色列簽署一項協議,正式啟動“大衛投石索”(David's Sling)導彈防禦係統項目。“大衛投石索”係統是一種動能導彈防禦係統,能夠防禦射程在40-250千米之間的彈道導彈,對其實施飛行末段攔截。該項目由美國和以色列兩國共同管理,共同投資,滿足兩國政府的作戰需求。該係統的動能攔截器由以色列拉斐爾公司和美國雷聲公司聯合研制。奧柏林拒絕預測項目的總成本,以及兩國政府的出資額度。 自2006年,美國國會已經為“拉斐爾-雷聲”計劃撥款6500萬美元,過去四年中,以色列也投入了類似規模的資金。2008年初,以色列國防部的一位官員預測,斯塔納(Stunner)攔截器的研制並開始低速生產大約需耗資4億美元。斯塔納攔截器初始部署時間定于2011年。
開展“鐵屋”防空係統發射試驗
作為“大衛投石鎖”(David's Sling)中遠程反導係統主動防護層的一部分,以色列拉斐爾先進防禦係統公司還于2008年3月9日進行了“鐵屋”(Iron Dome)防空係統的發射試驗。“鐵屋”係統包括以色列飛機工業公司Elta係統子公司研發的EL/M-2084多任務雷達,1個火控中心和3個發射臺,每個發射臺可裝載20枚攔截導彈。每枚導彈長3米,質量90千克,直徑160毫米,可配裝近炸引信戰鬥部。係統可由卡車攜載做機動運行,防禦面積可達150平方千米,可以對付從4千米-70千米不同遠處發射過來的炮彈或火箭彈。“鐵屋”係統預計將在2010年第二季度進行部署,最初部署在加沙地帶邊境,而後還會沿著黎巴嫩邊界部署。
六、法國
據美國防務新聞網2008年7月17日報道,法國MBDAc發言人稱,MBDA公司、Safran公司和泰利斯公司已經就研制“紫苑”(Aster)地對空導彈的“路線圖”達成一致。“紫苑”導彈將作為歐洲導彈防禦係統的備選導彈,用于對抗新一代彈道導彈的威脅。這三家公司在2008年初籌備《法國國防與安全白皮書》時,同意制定一組共同建議案,以進行“紫苑”導彈的研發。Safran公司提供尋的器技術,泰利斯公司提供雷達技術,MBDA公司負責提供“紫苑”導彈,Roxel公司(固體推進方面的專業公司)也將參與該項目。
這些建議將提交法國武器採辦局(DGA)。根據建議,這些公司將把“紫苑”Block l導彈發展為改進型Blockl+和Block 2導彈,新型導彈將具備高空攔截能力。Block 1+導彈能攔截1000千米射程導彈,Block 2導彈能攔截3000千米射程導彈。“紫苑”導彈的研制還為獲得全歐洲范圍內領土防禦能力的跨大西洋合作提供了機會。在北約范圍內,基于“紫苑”導彈的歐洲導彈防禦係統將把區域戰區彈道導彈防禦計劃擴大到歐洲南部,而且該係統可以通過跨大洋合作實現歐洲導彈防禦係統與美國導彈防禦係統的交互操作。(謝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