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軍事迷休閒小棧
市長:Luke-Skywalker  副市長: 塔頂的鋼鐵鯊魚燉奶(冷眼看人生)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國際萬象【軍事迷休閒小棧】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國際陸軍戰力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單兵裝備新資訊
 瀏覽10,745|回應44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udn.com/NEWS/WORLD/WOR6/4166756.shtml
赴阿富汗士兵 鋼盔裝晶片測炸彈

【世界日報╱今日美國報華盛頓三日訊】 2008.01.04 08:24 pm


陸軍正分發高科技鋼盔給即將赴阿富汗服役的美軍士兵,此種內裝偵測器的鋼盔,將蒐集炸彈爆炸對士兵頭腦造成何種影響的資料,藉以研發更安全的鋼盔。

陸軍後勤單位「計畫執行辦公室士兵」(Program Executive Of-fice (PEO) Soldier)主任布朗(Mark Brown)准將說,101空降師的士兵已接獲此種高科技鋼盔。他說:「基本上就是內裝電腦晶片的鋼盔。」

PEO發言人道森說,配備偵測器的鋼盔上個月開始分發,迄今已有1145名士兵領到,他們將於今春前往阿富汗服役。

布朗說,偵測器將衡量士兵附近的「臨時組合爆炸物」(impro-vised explosive device,簡稱IED)爆炸時發出的劇烈震波,以及它對士兵腦部造成的創傷。據了解,美軍絕大多數的腦部受傷是IED造成,受傷美軍將近80%為腦部受傷,喪生的美軍60%因IED爆炸致死。

為了更了解腦部受傷的原因和後果,陸軍當局決定利用此種鋼盔蒐集資料。鋼盔內的偵測器能衡量士兵受到的IED爆炸震撼力、身體受到的加速力,這是士兵喪生的主要原因,因為它能使士兵頸子斷裂。蒐集到的資訊將下載到一個研究爆炸影響力的資料庫內。醫學研究員將研究這些資料,以便研發更安全的鋼盔。

此種偵測裝置重量為六盎司,靠一個電池供應電力,可持續六個月,整個裝置附著在鋼盔的後面。偵測器需要每30天檢查一次。

資料顯示,接近IED爆炸現場的美軍士兵,可能發生耳鼓穿孔、耳鳴、視線模糊、失去記憶、頭痛等現象。國會已在去年5月通過的伊拉克及阿富汗戰爭緊急開支法案中授權撥款1億5000萬元,研究腦部受傷。

【2008/01/04 世界日報】


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2776629
 回應文章 頁/共5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美新式防彈衣材料的神秘面紗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news.gpwb.gov.tw/newsgpwb_2009/news.php?css=3&nid=135611&rtype=2
2010/06/02   美新式防彈衣材料的神秘面紗

 
自古以來,經驗不斷地證明:要抵禦鋒利的武器,必須使用堅硬厚實的盾甲;然而,此番定論經過近期工程驗證,顯然已被現今材料科技理論推翻。自二○○二年起,美國陸軍研究實驗室(U.S. Army Research Laboratory)對外發表新式防彈衣研究成果,主要以添加「剪力增稠液體(Shear-Thickening Fluid,STF)」之織物製作,其柔軟質輕之特性,使身著此衣者活動自如,完全脫離以往笨重累贅的印象,且無損其防彈效果。乍聞此種材料名稱,不僅一般讀者難以理解其樣貌特性,即使一般從事材料開發專業人員亦可能頗感陌生,這項科技究竟隱含何種秘密,使之足以顛覆傳統設計經驗,以下則由傳統材料觀念逐步剖析,藉此揭開此先進材料的神秘面紗。全新研發思維 顛覆傳統設計
一九九九年,英國的菲爾·格林博士(Dr. Phil Green)於阿爾卑斯山滑雪時,不慎摔傷手肘,自此萌生開發「不限制行動之護具」的構想。天馬行空的想像,終究比實際研究容易許多,材質選用與配方調控立即成為首當解決的問題,為大幅縮短材料開發所需時間,便與李查·派默(Richard Palmer)、以及英國赫特福德雪爾大學(University of Hertfordshire)合作,五年間斥資一百萬英鎊,終於在二○○三年完成無毒性之剪力增稠液體材料研發工作。
剪力增稠液體材料在遭遇高速衝擊時,瞬間吸收能量變硬,形成「貼身盔甲」,能量卸除後,隨即恢復原有可塑狀態。流傳於網路最著名的實驗,便是將此材料包覆於雞蛋、西瓜外部,分別取榔頭、圓鍬重擊後,雞蛋與西瓜仍完好如初,如此優異防護效能,其應用潛力實不容小覷。
類屬複合材料用途特性迥異
剪力增稠液體材料可歸類為高分子基複合材料(Polymer Matrix Composite Material)。所謂複合材料,係將二種(含)以上材料依使用目的混合後,互相擷長補短其性質所獲者,日常生活應用屢見不鮮,用於建築的鋼筋混凝土即屬此例,其中量少且可提昇整體強度者,稱為強化材(Rein-forcement),量多而負責吸收能量或增加韌性者,稱為基材(Matrix),其複合性質可經內含各材料比例與性質之乘積相加後概算獲得。一般高分子基複合材料係將較低比例微米尺度之高強度顆粒、纖維或薄片均勻混合於固態塑膠,故使用方式近似傳統塑膠材料;剪力增稠液體則係將奈米尺度之硬質顆粒,均勻加入高分子合成「膠體」內,其應用方式自亦全然不同。剪力增稠液體材料的作用機制係以「非牛頓流體」理論所主導,可產生不同於尋常流體運動方式。
此材料受到和緩應力作用時,內部可自由流動,顯現膠體原有可任意塑變之性質;然當強大外力驟至,其內部顆粒與基材分子卻產生互相連鎖阻隔作用,材料整體瞬間展現極其堅硬之特質,直到外力消失後方恢復原有狀態。剪力增稠液體的外力阻絕效果明顯優於其他材料(如橡膠、泡棉…等),在等厚度條件下相較,其吸能效果至少可達其它材料五倍,且隨厚度增加,吸能效果亦呈正比關係遞增。
民生國防產業 應用層面廣泛
由上述說明可輕易判知:只要有抗震、緩衝的必要,剪力增稠液體材料將會是極佳的選擇,例如:體育用品、醫療防護與國防科技等用途,皆可發揮其特質。從菲爾·格林博士等人研發此材料初衷觀之,保護襯墊或衣物布料當為優先開發對象,將一般紡織材料經塗佈或浸漬於剪力增稠液體,附著熟化後即可發揮顯著抗衝擊效能,目前已有滑雪衣(帽)、滑板鞋、馬術帽、劍擊服(手套)等產品問世,並於許多國際大型體育競賽使用,以確保選手安全。未來在醫療照護用品領域,此材料所製護膝、護肘與防撞衣物,可做為老病傷殘人士貼身用品;另亦可運用於機車安全帽、汽車防撞部件或輪胎補強用途,成為交通運輸安全選用配備。
在國防產業應用上,美國陸軍研究實驗室於二○○二年開始發表研究資料,嘗試將此材料應用於防彈衣製作,二○○四年即獲頗為實用之成果。以往防彈衣係以編織二十∼四十層的凱芙勒(Kevlar)纖維材料,內嵌硬質陶瓷片或鋼板製成,以保護軀幹為主,不僅累贅笨重,且易妨礙關節活動,對尖銳武器與榴霰彈殺傷防護效果不甚理想。
經其實驗得知:飛行速度每秒五十公尺的弓箭,可輕易射穿四層凱芙勒纖維編織品,卻無法穿透剪力增稠液體與兩層凱芙勒纖維編織品的複合編織物(與前述四層織品等重量);以尖錐施四百牛頓外力,可輕易刺穿十五層凱芙勒纖維編織品,卻無法以一千牛頓外力刺穿十二層凱芙勒纖維編織品的剪力增稠液體複合編織物(重量同前述十五層織品)。較厚的複合編織物經實彈射擊驗證,已確知可有效防止子彈穿透,且以剪力增稠液體作為填充物,仍可維持等重編織品之柔軟性,因此美國Armor Holdings公司已於二○○八年開始協商生產此類防彈衣事宜,英國國防部更於二○○九年編列十萬英鎊預算,委託民間企業藉此材料開發新式野戰頭盔。
續改良精進、展望未來市場
剪力增稠液體為全新開發材料,雖有前述多項優點,然因開發迄今歷時甚短,故仍有諸多疑慮尚待了解,例如:高分子材料必須面對的老化問題、極端溫度使用壽期、受力變化時域測定、承載負荷最大上限、其它物理性質量測等訊息,皆須確切掌握,方能將材料做最有效之利用。開發剪力增稠液體,實為材料工程領域的驚人之舉,若能再予改良精進,使之更穩定、更耐用,必將對其相關市場造成莫大衝擊,許多產品應用方式可能自此改觀,進而提昇吾人生活品質,其影響可謂至為深遠。
(作者現任職於中山科學研究院系統製造中心)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3996037
軍用可撓曲顯示器 戰場資訊關鍵裝備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news.gpwb.gov.tw/newsgpwb_2009/news.php?css=3&nid=129824&rtype=2
2010/04/21   軍用可撓曲顯示器 戰場資訊關鍵裝備

 
◎ 潘文玨
資訊在戰場上的重要性,已經是無庸置疑的事情,舉凡部隊的移動、敵軍的位置、天候的狀態無一不需要精確的資訊來源以及更新。基本上,戰場有效資訊的應用包括五大基本程序,包含了資訊獲得、處理、遙傳、確認以及顯示等步驟,其中影像的顯示更是近來美軍在完成其次世代目標戰力中最重要的基礎元素。因此資訊傳遞以及接收也一直是美國國防部科技計畫中重要部份,當然這其中也包含了顯示器的發展。
顯示器(尤其次世代可撓曲顯示器)與武器系統之整合為單兵網絡控制系統、可攜式超大型雷達顯示幕、超高解析度顯示器以增強戰場之判斷力等均為國防科技未來戰力提昇之發展方向。美國幾個重要的國防應用顯示器的發展計畫,包括:DARPA(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的HDS(High Definition Display System)計畫,其內容(子計畫)包括:頭盔顯示器(HNDS)、磷光體技術(PTCOE)、薄膜電晶體小組(TFT Teams)以及可撓曲顯示器等等。除了DARPA外美國國防部對於顯示器科技發展還包含了諸如:場發射顯示器(FED)、主動陣列式液晶顯示器國防量產作為、虛擬視網膜顯示器(VRD)以及一些超高解析、3D的模擬器及顯示器等等,在配合軟板顯示器的開發上,也同時進行了配套的OLED等顯示材料的開發計畫。
軟板顯示器特性與國防應用
可撓曲顯示器具備了可攜帶、質量輕、不怕摔、可彎曲甚至具備可與其他裝備設計成一體的特性。另外,由於具有低成本量產的優勢,因此,與民間科技的發展可以相輔相成,近來工研院成立軟電實驗室,顯示國內此項產業已經進入發展的軌道中。軟板顯示器可能是最近五年來在平板顯示器(FPD)這個領域上,最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
尤其以塑膠基板為基材的顯示器製程,有機會由單片式進給批次量產製程轉換成捲繞式製造程序,此意謂顯示器的製造成本可大幅降低。因為可以捲繞式生產,所以將具備量產的經濟性,加上塑膠顯示器在設計較具有彈性,並和玻璃基板一樣可搭配不同的新興顯示器技術如有機電激顯示器、低溫多晶矽(LTPS)、有機薄膜電晶體(OTFT)、電泳法及其它顯示技術,更使得塑膠可撓式顯示器具備多樣性的應用發展。
尤其在需求較嚴苛的軍方環境中使用更顯示其優越性。例如可攜帶的大面積反射式顯示器,不用時可被捲曲,可以應用在可攜式的雷達顯示器;不規則形狀之顯示器可被整合在車輛或飛機方向盤上或儀表板上;可穿戴在士兵身上的軟板顯示器或輕薄可攜式的顯示器,可接收或儲存大量資訊,包含GPS、圖表資訊或地圖等。
在國防科技的發展目標
國防武器進入資訊化的時代,資訊化的士兵需要高性能、省電、輕量、長壽命的多功能平面顯示器,以方便與中央控制單位進行訊號傳輸與交談,美國國防先進研發計畫局在國防部支持之下,在過去十五年之間已投入大量的資金與人力在防衛顯示器上,從早期的AM-LCD,至OLED,以至於近期發展的下一代顯示器(軟板顯示器),所投資成立的軟板顯示中心,在二○○六年前先完成大約二點五寸可穿戴式的顯示器,二○○八年前完成展示型可攜式四寸全彩、主動陣列反射式的顯示器,二○一○年前完成大尺寸(十八吋)之展示,重點仍在低耗電量以及輕量化。
移動能力為戰場致勝因素
事實上也證明在戰場上必須有一個可攜帶的、低耗電量的、在變動環境中清晰可見的資料顯示器。目前整體顯示器發展的方向也確實的朝向低重量、低價位、高強度(耐摔)、高對比顯示能力發展。在國防科技上有潛力的發展方向包括了航空電子設備顯示器、船艦用及陸用運輸裝備顯示器、可攜帶地圖、GPS相容之導航系統、移動通訊及資料交聯系統介面,以及個人持有戰場須知或求生手冊、GPS收訊裝置、夜視系統裝備等等。
由於塑膠基板在脆性破壞上具備較玻璃基板具有絕對的優勢,因此軟板顯示器將會在戰場上具有非常高的應用價值。美國三軍對於這種可撓曲的顯示器也有各種不同的需求,其中陸軍需求量最大,藉由單兵攜行,可及時更新戰場資訊,除能提昇戰場存活率,更可有效完成作戰任務,對未來戰場變革的衝擊也將會是最大。
結論
一個整合產業界與國防科技發展的軟板顯示器技術正在快速的打造中,對產業界而言,應用在未來個人的戰鬥裝備上,也將會是一個龐大的商機。對於國防科技而言,將數種先進科技整合在戰場上,除了可以提高士兵的戰鬥力、生存能力外,也將對產業界技術進程,發揮指標性之作用。
(作者現任職於中山科學研究院第二研究所)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3946165
英美軍方打造"秘密武器"《阿凡達》上戰場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tech/2010-02/01/content_12909980.htm
英美軍方打造"秘密武器"《阿凡達》上戰場 
2010年02月01日 08:08:49  來源:現代快報 

 
    據英國媒體1月31日報道,好萊塢3D大片《阿凡達》全球熱映,讓人沒想到的是,英國皇家空軍也從《阿凡達》中得到靈感並展開“阿凡達計劃”,準備使用片中高科技3D技術研制“秘密武器”,從而在與塔利班的戰鬥中大顯神威。而美國軍方也早對《阿凡達》中出現的種種尖端技術展開了研究,並打算在未來打造出電影中的巨型“機械戰士”,甚至讓士兵用意識遠程操縱他們的“阿凡達”替身在戰場上作戰!

    “秘密武器”

    在戰場上大顯神威

    據報道,負責這一“阿凡達計劃”的是英國皇家空軍“戰略圖像和情報部”。按照“阿凡達計劃”,英軍將首先派戰機帶著高科技3D攝像機對阿富汗戰場拍攝分辨率極高、立體感極強的3D地形圖。隨後,這些3D地形圖被輸入電腦。專家稱,由于這些3D畫面擁有極強的立體感,因此分析人員可以對地形地貌建立驚人精確的信息,將這些信息準確無誤地傳送給正在地面巡邏或作戰的英軍士兵,可以令大兵們對所處的周圍環境“了如指掌”。專家稱,這一3D“秘密武器”無疑將讓英軍在與塔利班恐怖分子的戰鬥中大顯神威。

    英國皇家空軍“戰略圖像和情報部”指揮官安迪·斯特瓦特稱,當英軍地面部隊與塔利班武裝交戰時,分析人員還能通過3D立體圖像準確地告訴戰場上的英軍大兵他們將要翻越的任何墻壁或障礙物高度。

    “機械戰士”

    士兵變身“大力神”

    事實上,除了英國軍方之外,美國軍方也早對《阿凡達》中出現的種種尖端技術展開了研究,並打算在未來打造出電影中的巨型“機械戰士”。

    《阿凡達》中,人類打造了一種名為“增強機動平臺”(AMP)的大型機器人裝置,控制它的操作人員猶如變身“大力神”,手提龐大的30毫米自動大炮參加戰鬥,就如一個人扛步槍般輕松。和電影中相似的是,美國軍方一直在資助開發這種有動力裝置的“外骨骼服”,可以讓士兵攜帶重型裝備參加行動,幫助實施救援任務、工程作業、受傷康復。

    “終極目標”

    遠程控制替身作戰

    美軍方甚至還試圖像《阿凡達》電影裏那樣,研制出可用意念控制的“阿凡達”戰士。《阿凡達》電影中,人類科學家利用人類DNA與潘多拉星球土著納美人DNA合成後人工培育而成名為“阿凡達”的肉體替身,並可通過人類的意念對其進行“遠程控制”。無獨有偶的是,從2004年開始,五角大樓已投入巨資進行“思維控制機器人”的研究工作,其“終極目標”就是希望能造出可用大腦思維控制的“阿凡達”戰士,士兵正在憑借自己的大腦思維,靈活自如地操縱他們的“阿凡達”替身在戰場上作戰,遙控駕駛無人飛機。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3836607
美模倣海螺殼研發士兵盔甲 三層結構防護盾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mil/2010-01/21/content_12848690.htm
美模倣海螺殼研發士兵盔甲 三層結構防護盾 
2010年01月21日 10:14:58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消息:西班牙《阿貝賽報》1月18日報道,就在幾個月前,受到螞蟻行動方式啟發的格拉納達大學的研究人員,推出了制定軍事戰略的計算機模型。現在,另一種小型動物也成為軍隊的一部分。馬薩諸塞理工學院的科學家確信,幾年前在印度洋底發現的一種軟體動物 (Cysom allon squam iferum)擁有堅固得令人難以置信的外殼,他們可以據此開發士兵盔甲和軍用車輛防護裝甲。

    這項研究由美國國防部資助並已刊登在《國家科學院學報》上。研究指出,這種被稱為“scaly-foot gastropod”的奇特生物的殼不同于任何天然或人造材料。其獨特的三層結構能夠抵禦任何可能使其削弱或破裂的能量,是一種無與倫比的防護盾牌。

    馬薩諸塞理工學院材料學專家克裏斯蒂娜·奧爾蒂斯表示,對其外殼結構的研究可以幫助科學家設計出更好的軍用裝甲。奧爾蒂斯是從2003年開始對這種新發現的腹足動物產生興趣的。它生活在印度洋底熱液涌出口附近的極端環境中,可以忍受溫度的大幅波動和極高的酸性, 並能抵禦螃蟹等掠食者的攻擊。

    這種海螺的殼有三層結構,最外層是粗糙的硫化鐵,中間層由非常柔軟的有機物組成,最裏層是鈣化物。中間層能夠在受到攻擊時吸收大部分能量,同時有助于隔熱和消除環境溫度變化的影響。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3810090
美國陸軍展示未來武器系統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www.dsti.net/News/58606.htm
美國陸軍展示未來武器系統
 
 
    [據法國《防務宇航》2009年12月15日報導]    美國陸軍士兵需求部門輕武器分部推出了30多種武器系統,包括:手槍、步槍、狙擊武器、機槍以及榴彈發射器等,以參與2009年12月15日在紅雲試驗場開展的特種實彈射擊演示。這些武器代表了美國陸軍輕武器戰略的60%,其中包括新型狙擊技術、武器升級和空爆步槍樣槍。美國陸軍主要致力於研究如何提高單兵武器的射擊精度和功能,以及減輕武器重量。同時還將繼續改進武器系統的內部結構與功能。
 
    美國陸軍展示的武器系統之一是M240L中型機槍,它是M240B機槍的輕量化改型。除了減輕重量之外,輕武器分部還致力於縮短槍管並為M240L機槍提供折疊式槍托。預計該機槍將于未來10個月之內開始在全陸軍範圍內裝備使用。美國陸軍展示的其他武器系統還包括:M2 A1式12.7毫米機槍、XM25空爆步槍以及若干狙擊系統。M2 A1機槍是M2機槍的升級型號,可快速更換槍管,並具有固定的上部空間和時機。美國陸軍目前還致力於研製一種輕型12.7毫米機槍,以作為M2 A1機槍的火力補充。XM25空爆步槍將利用高爆空爆彈的精確火力打擊有遮蔽的目標。樣槍目前仍在研製。
 
    本次演示中展示的狙擊系統包括:M110半自動狙擊系統、M24 A2式狙擊武器系統、M107遠端狙擊步槍以及現正在研製的精確狙擊步槍。這4種武器將對狙擊系統領域產生重大影響。
(北方科技資訊研究所 劉婧)

http://www.defense-aerospace.com/article-view/release/110669/us-army-shows-future-weapons-in-live_fire-demo.html
Live-Fire Demo Showcases Future Weapons
 
(Source: US Army; dated Dec. 11, web-posted Dec 14, 2009)

 FORT BENNING, Ga. -- The Small Arms Branch of the Soldier Requirements Division rolled out more than 30 weapon systems - including pistols, rifles, sniper weapons, machine guns and grenade launchers - for a special live-fire demonstration Tuesday at Red Cloud Range.

The weapons, including new sniper technology, weapons upgrades and an air burst rifle prototype, represent 60 percent of the Army's small arms strategy, said Lt. Col. Thomas Henthorn, chief of the small arms branch.

The demonstration was to familiarize Maj. Gen. Michael Ferriter, Fort Benning's commanding general, with new and future technologies the branch is pursuing for warfighters, Henthorn said.

"We've found the focus is on accuracy, function and making (weapons) lighter for our Soldiers," Ferriter said. "We continue to refine the inner workings of the weapons."

Ferriter had the opportunity to shoot weapons and prototypes still in development. One of the weapons showcased was the M240L medium machine gun, a lighter alternative to the M240B machine gun. The M240L weighs 21-and-a-half pounds, six pounds lighter than the M240B.

"Lightening Soldiers' loads is a key element of what we want to do," Henthorn said. "We are carrying a lot of weight downrange on missions because we want capability. Every pound we take off a guy is a pound he doesn't have to carry up and down a hill."

Along with reduced weight, the branch is shortening the barrel and providing a collapsible butt stock for the M240 L, said Troy Harris, deputy chief of the small arms branch. Henthorn said Army-wide fielding could begin in 10 months.

Other featured weapons included the M2 A1 .50-caliber machine gun, the XM 25 air burst rifle and several sniper systems.

The M2 A1 is an upgrade to the M2 machine gun. It provides a quick-change barrel and fixed head space and timing to reduce Soldier errors and associated safety risks, according to a report prepared by the Small Arms Branch. The Army is also working on a lightweight .50-caliber machine gun to augment the M2 A1, Henthorn said.

The XM 25 air burst rifle would allow Soldiers to engage targets in defilade with precision fire using high-explosive air-burst munitions. The prototype rifle is still in development, but Sam Wansack of the Army Research Laboratory at Aberdeen Proving Grounds, Md., said he expects the weapon to have broad implications on the battlefield.

"This will be our leap-ahead technology to take out targets we can't defeat with a bullet from a rifle, said Wansack, an engineer at ARL, which is responsible for developing the weapon.

Sniper systems featured at the demonstration included the M110 semiautomatic sniper system, the M24 A2 sniper weapon system, the M107 long-range sniper rifle and the precision sniper rifle, which is in development.

Mike Cassidy, a sniper project officer with the Small Arms Branch and former sniper with the 1st Battalion, 75th Ranger Regiment, said all four weapons would have big impacts in the sniper community.

"The biggest benefit snipers are getting is overmatch against the enemy's capabilities," said Cassidy, of future projects, such as the precision sniper rifle, to extend the range of sniper weapons. "We're making the enemy stand off further so they can't engage but we are still able to reach them."

"We're doing the right things," said Ferriter at the conclusion of the live fire. "We're making more accurate systems, fitting them better to our gear and making them lighter."

-ends-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3753621
德國未來士兵系統進入預生產階段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www.dsti.net/News/58679.htm
德國未來士兵系統進入預生產階段
 
    [據法國《防務宇航》2009年12月18日報導]    德國政府授予萊茵金屬防務公司一份生產合同,要求其生產預生產型未來士兵系統增強型系統(IdZ-Es)。這標誌著即將裝備德國國防軍的未來士兵系統已達到了里程碑。這份價值幾百萬歐元的合同已得到了國防採辦局的批准。
 
    增強型系統是在基型系統上研製的,2005年,為了應對緊急作戰需求,德國國防軍訂購了一批基型系統。IdZ-ES不是EADS公司的Idz基型系統的擴展型,而是一套汲取了已裝備駐阿富汗德軍的Idz-BS經驗的新系統。IdZ-ES將比IdZ-BS至少輕20千克,但如果包括防護裝置在內的話,該系統仍然太重。IdZ-ES系統採用的是北約標準,因此可滿足多國協同軍事行動的需求。IdZ-ES系統的通信裝置將可在北約多國協同能力項目標準(MIP/DEM)下進行操作,北約同盟國目前正在為該標準開發一種標準化協議(STANAG)。
(北方科技資訊研究所 王智鑫)


http://www.defense-aerospace.com/article-view/release/110793/pre_production-order-for-german-future-soldier-system.html
Rheinmetall Wins Contract for High-Tech Infantry System: “Future Soldier – Expanded System” Goes Into Preproduction
 
(Source: Rheinmetall Defence; issued Dec. 17, 2009)
 
 
 The German government has contracted with Rheinmetall Defence of Düsseldorf to manufacture a preproduction version of the company’s “Future Soldier – Expanded System”, or IdZ-ES. The order represents a major milestone on the path to equipping the Bundeswehr with this state-of-the-art infantry system.

A contract covering the multi-million euro order has now been signed at the Federal Agency for Defence Technology and Procurement (BWB) in Koblenz.

Rheinmetall’s Defence Electronic division has thus scored a significant new success in the process of creating IdZ-ES, the world’s most advanced infantry system. The “Expanded System” shares the same origins as the basic “Future Soldier” system that preceded it, which the Bundeswehr procured in 2005 as a first step in meeting an urgent operational requirement.

In the face of stiff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Rheinmetall won the order to design the “Expanded System” in mid 2006. The new version is intended to eliminate certain deficiencies identified in the basic system, particularly with regard to command and control capabilities and combat effectiveness.

But IdZ-ES is more than a mere add-on or extension of the basic system. Based on an expanded user requirements profile and new findings resulting from extensive trials, it really represents a new system in its own right.

After supplying system demonstrators in 2008 as agreed, knowledge gained during the now-completed risk reduction phase flowed into the specifications for the preproduction system, the contract for which has just been awarded.

Based on this preproduction system, proof of producibility is to be presented at the beginning of 2011, a key prerequisite for the start of full-scale serial production in 2012.

The award of the preproduction contract thus constitutes a significant step toward equipping German infantrymen with a groundbreaking system that will substantially enhance the combat effectiveness of the country’s armed forces.

An outstanding feature of the IdZ-ES is its comprehensive approach, which takes full account of the complex operational requirements army planners now impose on modern soldier systems. IdZ-ES is designed to bring a 10-man infantry section and its vehicle into the command loop of network-enabled operations.

This network, consisting of reconnaissance assets, command and control components and fires, enables swift exchange of information, facilitating the creation of a common relevant operational picture, which forms the foundation for planning and executing military operations.

On his helmet display, the soldier receives all the data he needs regarding the tactical situation, the location of friendly forces, his mission and the status of the system, which also includes GPS, an 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 and a magnetic compass. In terms of design, the system is more ergonomic than ever, featuring reduced weight, greater miniaturization and improved integration of individual components.

IdZ-ES’s modular battle dress, body armour, and carrying system makes sure that soldiers can execute their missions even in extremely difficult operating conditions, providing protection from visual and infrared detection, the effects of the weather, and bacteriological and chemical agents. Flame-retardant materials and protection against insect bites further enhance the overall level of user comfort and safety.

Integrated into the system is a compact electronic backpack element, containing the radio, soldier backbone computer, portable C4I computer for the section/squad leader and the GPS module.

-ends-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3748658
印度測試辣椒手榴彈 催淚驅敵效果良好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n.yam.com/cna/computer/200908/20090816562882.html
印度測試辣椒手榴彈 催淚驅敵效果良好   
 
中央社╱中央社 2009-08-16 19:53
     
(中央社記者郭傳信新德里16日專電)印度武器專研機構「國防研究發展組織」今天表示,印度已完成辣椒手榴彈的測試工作,效果良好。手榴彈爆炸產生的辛辣煙味,能夠讓敵人流著眼淚且呼吸困難地跑出堅固掩體。

印度「國防研究發展組織(Defence Research andDevelopment Organization)」生命科學部主任斯里瓦斯塔瓦(R.B. Srivastava)告訴媒體說,對印度準軍事安全部隊而言,最大的困擾就是無法逼使頑抗的恐怖份子走出藏匿的地方。

警方安全部隊也常抱怨,即使是一小撮暴民,躲藏在暗處,常令大批安全部隊束手無策。斯里瓦斯塔瓦說,如今,非致命武器辣椒手榴彈研發成功,將使暴力份子無所遁形。

他同時表示,現代戰爭型態已經改變,所謂「低度衝突」已成為今日城鄉作戰準則,基於這種型態,「國防研究發展組織」研發並測試了辣椒手榴彈。

據斯里瓦斯塔瓦表示,這種手榴彈使用的原料,是產於印度東北地區阿薩姆省(Assam)著名的斷魂椒(Bhut Jolokia)。他表示,目前已計劃量產,供應安全部隊鎮暴使用,同時也考慮商業用途,製作女性防身用的噴霧器。

斷魂椒為印度特產辣椒,辣度超過100萬個單位,也是金氏世界紀錄「全球最辣的辣椒」。阿薩姆地區居民常把斷魂椒塗抹在住家和農田四周的欄樁繩上,用以防止野象接近房舍和破壞農作,效果卓著。

據說,台灣商人已經將這種斷魂椒移植到屏東種植,並且開始生產出售。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3573262
BAE系統公司為美陸軍生產單兵攜帶裝備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www.dsti.net/News/55205.htm
BAE系統公司為美陸軍生產單兵攜帶裝備

      【BAE系統公司2009年07月27日報導】BAE系統公司已收到國防後勤局(DLA)價值4300萬美元的訂單,生產單兵模組化攜行具(MOLLE)的核心步槍兵套件、Ruck套件和組件。
      MOLLE是的美國陸軍主要裝備系統,每一套MOLLE包含一個承載背心、口袋、背包和水袋。MOLLE系統是一個高度靈活的平臺,使士兵攜帶關鍵任務裝備和用品。
      該4300萬美元訂單是BAE系統公司在2008年6月簽署的多年總價3.74億美元合同的一部分。迄今為止,合同已經履行大約1.71億美元訂單任務。
      生產MOLLE設備的工廠設在亞利桑那州、肯塔基州、賓夕法尼亞州和田納西州。交付日期定於2009年11月。
      BAE系統公司過去四年生產了150多萬套MOLLE設備。公司雇用近1800名員工,分佈在亞利桑那州、肯塔基州、賓夕法尼亞州和田納西州的個人保護系統工廠。BAE系統公司安全保障能力在陸海空安全、保護和生存系統領域處於領先地位。這是一種輕型材料先進技術,包括複合、陶瓷和透明裝甲技術、綜合車輛裝甲系統、車輛飛機生存能力元件及配件和單兵保護裝備。(工業和資訊化部電子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  陳皓)

http://www.baesystems.com/Newsroom/NewsReleases/autoGen_109627153338.html
BAE SYSTEMS RECEIVES $43 MILLION SOLDIER EQUIPMENT ORDERS FROM U.S. DEPARTMENT OF DEFENSE

27 Jul 2009 | Ref. 125/2009

PHOENIX, Arizona - BAE Systems has received $43 million in orders from the Defense Logistics Agency (DLA) for production of Modular Lightweight Load Carrying Equipment (MOLLE) Core Rifleman sets, Ruck sets and components.

MOLLE is the primary field equipment system developed by and for the U.S. Army and each set incorporates a load-bearing vest, pockets, backpacks and a hydration system. The MOLLE system is a highly adaptable platform that enables soldiers to carry equipment and supplies critical to their mission.

“The MOLLE system minimizes unnecessary injury to our armed forces personnel by allowing weight to be carried more effectively and safely through a system that better distributes load on the user’s torso,” said Joe Coltman, vice president of Personnel Protection Systems for BAE Systems. “The MOLLE system continues to be evaluated by government customers against other load carriage systems and continues to demonstrate it is the premier load carriage system in use today.”

The $43 million DLA orders are part of a $374 million multi-year contract awarded to BAE Systems in June 2008. To date, approximately $171 million of that contract has been obligated.

Production for MOLLE equipment will be completed at facilities located in Arizona, Kentucky, Pennsylvania and Tennessee with deliveries scheduled for completion by November 2009.

BAE Systems has produced over 1.5 million MOLLE sets over the last four years. Employing nearly 1,800 employees at its Personnel Protection Systems’ facilities in Arizona, Kentucky, Pennsylvania and Tennessee, BAE Systems’ Security & Survivability is a leader in protection, security and survivability systems for land, air and naval applications. It is a technology leader in light weight materials, including composites, ceramic and transparent armor technologies; integrated vehicle armor systems; vehicle and aircraft survivability components and accessories; and soldier protection equipment, sold primarily to global military customers and other defense contractors.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3547518
美研制隱身制服物料 士兵有望成“變色龍”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mil/2009-04/20/content_11218459.htm
美研制隱身制服物料 士兵有望成“變色龍” 
2009年04月20日 08:33:21  來源:中國新聞網 


    如果制服可以像變色龍一樣,能夠隨環境而改變顏色,那麼士兵無論上山下海都可以保持隱身了。據香港《大公報》報道,美國桑迪亞國家實驗室研究員表示,理論上已證實人造物料可以像變色龍和部分魚類一樣變色,相信只要五至十年時間,就可研制出變色材料。

    研究生物工程學的巴桑說,目前科學家已經掌握怎樣將兩種顏色來回變換,下一步是了解如何在人工環境中達到這種效果,繼而是研制可以變色的材料。

    巴桑表示,研發能夠感應環境並作出調適的物料是一個很好的目標。他說:“大自然係統中有什麼東西比人造係統更出色呢?其一便是感應和適應環境的能力。”

    應用這種生物特性,不僅可研制出變色的物料,還可以改變物料的其它特性,包括透氣度和控溫能力。舉個例子,美國新墨西哥州在春天的時候,早上寒冷,但下午就變得溫暖,將來人們只要穿上一件能調節保暖能力的衣服便可,毋須更換衣服。

    若將這項技術應用在軍事上,亦可造出透氣舒適的軍服,其物料亦能抵抗化學戰,阻隔有害化學物質。

    《生物技術與生物工程》雜志在去年十月已刊出桑迪亞實驗室一篇研究變色物料的論文。去年十二月二日出版的《先進材料》雜志亦以這項研究作為封面文章的題材。 (中新網4月20日電)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3395908
穿戴式電池背心 便利補給減輕負擔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news.gpwb.gov.tw/newpage_blue/news.php?css=2&nid=79871&rtype=2
2009/03/15   穿戴式電池背心 便利補給減輕負擔

 ◎寧 博
當科技逐漸改變戰爭的面目之際,現代士兵擁有性能更佳的武器,更豐富的資訊與更強大的殺傷力,而且比起三、四十年前,現代士兵所擁有數位化電子裝備更多,但是這些電子裝備都少不了電池供給動力,不過比起電子裝備,電池所受的關愛眼神卻相對稀少。由於作戰士兵所攜帶的電子裝備日漸增加,作為動力來源的電池也逐漸成為要角。電力需求隨之增高,電池的攜帶數量也相對增加,如此一來造成後勤補給、士兵背包重量,甚至國防預算增加等諸多問題。  
士兵負荷過重補給困難
依據美國國防部所公布典型九人步槍排每人需要十點三瓦的電力負荷、使用平均電力則增高至每人十二點三瓦,換言之,平均七十二小時的任務需要八八五瓦小時的能量,或是五點九公斤的電池;九十六小時的任務需要一一八一瓦小時的能量,或是七點九公斤的電池。由此可見,電池的能量增加也連帶增加重量,士兵所攜帶的通訊、導航、影像、計算與感測等多項系統之一般電池與充電式電池將成為沉重的負擔,以致美軍步槍排中甚至有專人負責揹負電池,此人還被暱稱為「電池驢子」。  
對於戰場補給而言,更複雜的後勤補給問題源自於電池的非標準化。以二○○三年伊拉克自由作戰為例,在伊拉克南部作戰的部隊,不到幾天的功夫就用掉原有預估戰爭電池用量的一半,導致北方戰場無法獲得足夠的補給,而且美國陸軍全部庫存預計不到兩個月內就會消耗殆盡,因此美軍才在緊急採購計畫下,要求全球六大電池廠二十四小時不停地生產電池,採購之後再以空運方式送至伊拉克。  
為能減輕後勤補給的壓力與士兵作戰的負擔,目前歐美間已有數項電池發展計畫正在進行,以期在產品發展初期就能為作戰與資材規劃者降低成本,希望能帶給士兵充足的電力供給。
法國產品提高充電週期效率
以法國陸軍的大貓步兵戰鬥背心為例,它使用數種電力能源以支持其核心系統、無線電和穿戴式感測器,這套裝備使用兩種電池,包括高能組與標準組,以提供任務關鍵系統所需的動力。
高能組是穿戴於戰鬥背心上,呈現平板狀,是由具防水性的鋰離充電式電池組成,重約六百克,可提供七十五瓦小時支持核心系統;較小較緊致的標準組重約一○克,能提供十八點五瓦小時維持周邊組件和包括鋼盔與武器上感測器的運作;這兩套電池組設計供應大貓系統七十二小時的運作,電池組內建有微處理器和匯流排,能在系統運作期間用以監視電池能量水準,並可有效提高充電週期效率。  
智慧型充電器可持續運作七十二小時
此外,英國陸軍步兵科技計畫採用不同的概念,其核心系統是一具智慧型充電器,重約四點三公斤,有四條電路可提供直流電,以利在戰場為不同的電池充電,如車輛電池、燃料電池和其他電池等,能快速充電,在六十分鐘內供應大約百分之八十的電力。
智慧型充電器也能支援較小型由步兵攜帶的充電器,步兵攜帶的充電器重約三四○克,可以對各種電池加以充電,充電速率約每小時七點四安培,足以在不到六十分鐘內充電百分之八十的電力。以色列密迪斯(Medis)科技公司所推出的產品是一款使用燃料電池稱為電力騎士的產品,呈小型平板狀,可背負,能持續運作七十二小時提供二○瓦電力,這款電池也是美國通用動力公司提供給美軍未來士兵系統計畫的雛形,該公司已於去年三月開始生產商用構型。  
常見的乾電池又稱原電池或稱一次電池,而充電式電池則稱為二次電池,軍用原電池大致是以鋰為主,相較於傳統充電式電池能提供八倍瓦小時的電量,新式充電式電池也使用鋰材料,雖然傳統式充電式電池能量密度低,但是可以提供充電自由度的選擇與較長的儲存壽命。
原電池的優點是容易攜帶、任時地皆可充電、安全毒性小、可拋棄,但因只使用一次,所以成本為充電式電池的三十倍。一般電池可儲存十年不變,相較於此,鋰電池只能儲存二至三年,鎳基電池能儲存五年以上,但在長期儲存後需要前處理才能再度使用。儲存充電式電池需要大量維護,追蹤電池健康狀況、充電次數和壽期。鎳基電池每月大約會有百分之十至二十自我放電率,鋰和鉛基電池則會有百分之五至十自我放電率,而且自我放電率會隨著溫度增加而增高。因此,充電式電池並非合適的長期電量儲存介質,每次使用前必須加以充電,使用後也需依據環境狀況與化學物質加以維護。
穿戴式自動充電系統成未來主流
在網基作戰環境中,非常需要高資訊量的傳輸,因此,充電式電力成為任務成功與否關鍵,二○○八年舉辦穿戴式電力競賽(Wearable Power Prize, WPP),主要在發掘富創意的電力技術發明,以期在未來可應用於雷射測遠儀、UHF和VHF無線電、衛星通訊終端器和夜視裝備。
WPP的要求是開發穿戴式自動充電系統,能提供九十六小時平均二○瓦電力,短期高峰電力達二○○瓦,能輸出十四和二十八伏特,但重量少於四公斤,全部最低能量需求為一九二○瓦小時。此競賽首獎為一百萬美元,是由杜邦公司智慧型燃料電池M-25團隊獲得。
(作者/資深專欄軍事作家,圖片來源/ 美國陸軍、海軍研究處網站)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3330541
頁/共5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