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4260435.shtml
兩代接力、空拍寶島 20年地貌大變遷
【聯合報╱記者程嘉文/專題報導】 2008.03.17 03:01 am
像飛鳥一般從空中看世界,是所有人的夢想,不過在過去戒嚴時代,民間的空中攝影因可能「刺探國家機密」被禁止,直到一九八七年解嚴前,攝影家梁正居才出版早年警總監看下完成的第一本攝影集《台灣飛行》,也成為記錄國土變化的重要資料,尤其能和廿年後的齊柏林作品相互對照,更顯珍貴。
梁正居出機 警總全陪
梁正居回憶,以往根本不可能有空拍機會,那是因為參與觀光局拍攝宣傳影片的計畫,便建議以空中鳥瞰方式拍攝台灣之美。於是在直升機上拍攝十六釐米影片的同時,他也用照相機拍下大量幻燈片,「機會非常難得,不拍白不拍」。
拍下核三廠 「洩漏機密」
即使有替政府拍宣傳片的護身符,但是仍然限制重重:警總不但派員全程擠在機艙裏監看,飛行計畫更必須要在一個月之前提報,時間與航路都有嚴格限制,因此根本無法配合陽光角度與天氣,來選擇最佳的時機。甚至書出版後,官員還找麻煩,質疑書中怎麼能出現核三廠照片?「這是宣揚國家重大經濟建設啊,難道不對嗎?」梁正居反擊。
至於近年鋒頭很健的空中攝影家齊柏林,「啟蒙」也是從梁正居開始,「那是我收集的第一本空拍攝影集」。
當時擔任商業攝影的齊柏林,一九九二年第一次搭上直升機,替建商拍攝廣告照片,從此興起空拍台灣的念頭。後來轉入國工局任職,於是每次任務除了指定的目標,也儘量一路拍攝沿途的風景。
齊柏林接棒 想拍百岳
今天,雖然政策已解禁,空中攝影最大的門檻還是高昂的成本:目前包租直升機的費用每小時高達十萬元。梁正居在出版《台灣飛行》前,覺得還有一些地方沒有拍到,但是租不起直升機,只好搭乘當時還是非法的輕航機去補拍。甚至照片拍完,還得自己先完成分色,才找到人願意出版。
相較之下,九0年代出道的齊柏林比較幸運,刊登照片的管道多得多。不過多數時候還是得自己先砸錢租機拍照,再尋找投稿發表的機會:去年趁著保單到期,齊柏林一口氣投下一百多萬,包直升機拍下以往很難「利用公餘順便拍」的澎湖群島空照。目前他的計畫是將台灣百岳全部從空中獵取完畢,「也算表達對這片土地的情感」。
【2008/03/17 聯合報】
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