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news.yam.com/cna/garden/200804/20080428075292.html
堅持科學只有第一 國科會新科主委李羅權
中央社╱中央社 2008-04-28 00:06
(中央社記者周永捷台北二十七日電)「童年的滿天星光照亮未來的太空物理學之路」。出生彰化農家的國科會新科主委李羅權堅持「科學只有第一、沒有第二」的觀念,不僅領導成大研究團隊發表「日冕加熱理論」,也將台灣的衛星送上太空,讓台灣的太空物理學研究在國際展露頭角。
李羅權1947年出生於彰化縣田尾鄉,童年時期,他每天清晨四點多就得早起幫忙家人除草。終日與大自然為伍的他,晚上總喜歡在自家院子裡抬頭仰望天幕,因為鄉下無光害,斗轉星移特別明亮,他心中總充滿疑惑,「星星為何閃爍?為何大人看著月亮的形狀、位置就能知道時間?」,這引發他日後探索天象奧秘的興趣。
四十多年前,鄉下孩子要走升學的路,周遭的人都會建議去念醫科或師範學院,但李羅權的小學老師認為他是大才,鼓勵他念大學作學問;他中學畢業以優異成績獲得保送,進入當時理組學生的第一志願「台大物理系」就讀,在強手環伺之中又以第一名畢業,獲得加州理工學院碩博士的獎學金。
李羅權很早就有「科學只有第一、沒有第二」的認知,因此,在研究主題上,他往往選擇最重要的、還未解決的問題加以鑽研。他在1975年獲得加州理工學院博士學位後,因有志於太空物理研究,所以選擇到美國太空總署哥達飛行中心工作,他在那裡漸漸接觸到許多有趣的太空物理問題。
1978年,美國阿拉斯加大學延攬李羅權成為該校的地球物理研究所教授,他在此任教職長達十七年期間,先後提出「地球極光千米波輻射理論」和「多重X線磁場重聯理論」,前者解釋自然界為何會產生強烈的無線電波,後者為地球磁場邊界層的重要物理過程,提出良好的詮釋,兩篇論文都被學界引用數百次。
正當李羅權在美國的學術生涯達到高峰時,1995年前成大校長吳京邀他回國接任成大理學院院長,他表示,「在美國的研究成果屬於美國的,回台灣做研究,研究成果與榮耀屬於台灣」;返台後,他領導成大研究團隊在兩千年發表「日冕加熱理論」,以震波加熱效應,解開太陽大氣和表面溫度相差甚大的謎題,倍受國際矚目。
1997年,國科會網羅李羅權兼任太空計畫室首席科學家,推動中華衛星一號及二號 (後改名為福爾摩沙衛星,簡稱福衛)科學酬載相關工作;2001年獲聘為國家太空中心主任,著手規劃福衛二號、三號發射升空計畫;2003年,李羅權擔任國家實驗研究院首任院長。
李羅權帶領太空計畫室發展福衛的科學酬載。福衛一號於1999年一月發射升空,完成海洋水色照相任務、發現電離層「電子洞」等科學任務;福衛二號於 2004年五月升空,主要任務是遙測作業和大氣觀測,目前已觀測到「藍色噴流」、「巨大噴流」等高空閃電現象。
福衛三號於2006年四月發射,主要任務乃收集即時的天氣預報大氣資料,同時進行氣候、電離層及地球重力分布研究。李羅權曾表示,福衛三號開始運作後,每天可以有相當於三千個氣象站收集到的資料,能使全球的天氣預報更加準確,並能觀測全球電離層的密度變化,有助研究磁暴對電離層的影響。
李羅權在2006年二月出任國立中央大學校長,在兩年校長任內,不僅帶領中大二度獲得教育部五年五百億「發展國際一流大學頂尖研究中心計畫」補助新台幣七億元,也預計將在2010年成立獨步全球,能迅速追蹤天體變化的鹿林天文台兩米光學望遠鏡,有助台灣在全球天文觀察上佔有一席之地。
不論是在研究、教學及行政工作上,李羅權有效率的工作態度,源於農家生活的鍛鍊,他在天文科學上的成就也與他喜歡親近大自然的性格有關。曾在阿拉斯加大學任教十七年的李羅權曾說過,「別以為阿拉斯加冰天雪地,其實那裡的夏天非常綠,阿拉斯加有北極光,有地磁擾動,太空火箭基地……」。
或許是彰化故鄉的美麗星光和阿拉斯加耀眼的北極光早已在他心中烙下美麗的印痕,成就他和台灣今日在太空物理學上傲人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