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1051401+112010020300410,00.html
觀念平台-科學社群應正視監委調查報告
2010-02-03 中國時報 【潘震澤】
一月中,幾位監委提出國科會計畫專案調查報告;除了結論與建議外,還按計畫件數多寡及金額高低,將排名在前的幾位計畫主持人(包括大學校長)列表公布。此外,國科會各處主管所接計畫件數與金額也一併披露。 監委此舉,引起不少抗議之聲;有人以為濫行公布資料,涉及隱私,且有訴諸民粹之嫌。問題是國科會是屬於行政院的公家單位,監察委員有權調查,應無疑議。再者,國科會計畫經費均屬公帑,是納稅人的錢,除非涉及國家安全,不宜公諸大眾外,其餘都不是祕密,也沒有不能公布的理由。因此,被點名者若有異議,宜提出解釋,以理服人,而不只是喊冤而已。
報告公布後,有大學校長受訪指出,他們名下之所以有許多計畫,多是代表學校爭取來的,執行者另有其人,校長只是收發與整合者。對於這種解釋,我以為難以服人。大學校長身負學校管理重責,不論之前是多優秀的學者,只要接下校長一職,就應將學術研究暫放一旁,專心校務。校長出面向校外募款是一回事,但整合研究計畫並不宜由校長帶頭掛名;遭人官大學問大之譏不說,還可能有濫用名器以求計畫通過之嫌。今後大學校長如能愛惜羽毛,不再浮濫掛名主持人,則監委此舉功不唐捐。
至於國科會主管身兼計畫主持人一節,是目前借調制度所造成的:這些人二到四年借調期滿,還得返回原校任職,因此實驗室不可能關門,計畫也照接,而造成利益衝突。除非改變制度,否則問題不會解決。
回首二、三十年前,國家研究預算嚴重不足,杯水車薪,大家都克難從事。如今預算金額雖有大幅上漲,但研究人員數量增加得更多;在粥少僧多的情況下,分配起來仍嫌不足,近三年來國科會計畫通過率甚至下降百分之十。
雖說研究計畫是能者得之,非齊頭式平等,但從監委公布的前十大主持人經費,都在數千萬甚至上億台幣之譜,讓人咋舌;某些教授三年內有多達十六件計畫,更讓人側目;監委要求國科會有所說明及改進,自屬應該。
此次提案監委除了一位工程出身,其餘三位都是政治、法律人,確有可能不夠了解為何自然生物學門的計畫要花那麼多錢。反之,許多自認孜孜矻矻的研究人員,可能也忘了自己拿的是納稅人的錢,在面對質疑時,有義務說明自己的研究為什麼要花那麼多錢,經費又是如何使用。不幸的是,國內的科學家大都不擅長、甚或不屑做這種事。
長久以來,國內科學社群多關起門來做事,不重視與社會大眾的溝通;對於自己享受了過多的資源與特權,也心安理得。之前監委干涉國科會的計畫審查制度,引起詬病,如今又再度發函國科會,都是警訊;國科會及科學社群若不虛心檢討改進,只怕往後還有更多苦頭吃。(作者為生理學教授,科普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