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軍事迷休閒小棧
市長:Luke-Skywalker  副市長: 塔頂的鋼鐵鯊魚燉奶(冷眼看人生)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國際萬象【軍事迷休閒小棧】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最新軍聞專區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國家實驗研究院與國科會科技新聞
 瀏覽52,810|回應435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news.yam.com/cna/fn/200506/20050601222315.html
國研院2週年慶 副總統期許科技建立和平網絡

(中央社記者何易霖新竹一日電)由國科會國家實驗室轉型為財團法人組織運作的國家實驗研究院(國研院),今天舉行成立 2週年慶祝儀式與專業技術系列研討會,副總統呂秀蓮特別親臨現場致賀,期許台灣能憑藉科技的優勢,建立全球和平網絡。
 
為符合台灣科技研發需要,配合行政院推動組織改造,以更具彈性效率的組織運作推動政務,原隸屬於行政院國科會的國家實驗室於2003年 6月,由公務體系改制成為財團法人組織;將這是第一個組織改造法人化的案例,具有指標性意義。

呂副總統在致詞時對國研院成立以來對台灣科技的貢獻讚譽有加;她表示,台灣在高科技產業的重要性,如同中東國家在全球石油供給鏈上的地位,期許台灣能藉由科技發展上的優勢,將科技、國防及和平結合,建立全球和平網絡。

國研院院長李羅權指出,國研院現階段研究主軸以「環境與災防」及「前瞻科技」為兩大重點。在「環境與災防」方面,結合衛星遙測、儀器製造、遙測資料處理、格網計算、地震工程及災防技術等能量,建構上下游整合的大型環境與災防研發及應用系統。

至於「前瞻科技」領域,則由奈米科技、系統晶片、太空科技、儀器科技及格網計算等前瞻科技整合擔綱。

國家實驗室以提供大型實驗平台支援學術研究為基本任務,今天的活動會場同步展示國研院各實驗室 2年來的研發與業務執行成果。


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

本文於 修改第 2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2767286
 回應文章 頁/共44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工程領域最具影響力書單揭曉 窺見台灣產業走向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s://www.cna.com.tw/news/ait/202005050118.aspx
工程領域最具影響力書單揭曉 窺見台灣產業走向
最新更新:2020/05/05 13:31

(中央社記者蘇思云台北5日電)科技部今天公布工程技術領域「最具影響力研究專書」書單,共6本入選。領域包括台灣獨創的高熵合金科技、與中小企業切身相關的智慧製造轉型,反映台灣在材料科學、製程技術、系統整合與能源領域的發展。

科技部為了表彰學者完成系統性且可長遠發展、反映時代意義的學術專書,今年首次舉辦「最具影響力研究專書」徵選,由「自然科學及永續」、「工程技術」、「生命科學」、「人文及社會科學」等四大領域分別進行,從188本研究專書選出20本。

科技部部長陳良基今天在「工程技術領域」評選結果記者會上表示,做研究一開始可能看不出立即的成果,但時間拉長來看,卻可能改變世界,希望可以透過專書推薦、營造一個平台,推薦給喜歡科學的同好。本次工程領域的推薦書,也跟台灣未來走向有關,包括材料科學的突破、製程技術、系統整合與能源領域。

科技部工程技術研究發展司司長徐碩鴻表示,工程領域推薦作業,以近5年出版的中英文研究專書為範圍,徵選項目包含「學術影響力」、「科學影響力」、「專業貢獻度」、「社會影響力」與「獲獎紀錄」等5項,從28本研究專書中,邀集相關領域學者專家進行二階段的徵選作業,選出6本。

以材料科學來說,傳統合金幾乎都以1個元素為主,清華大學材料科學工程學系教授葉均蔚開創出可用5個元素為主的技術,其著有的「高熵合金:原理與應用」(HIGH-ENTROPY ALLOYS: FUNDAMENTALS AND APPLICATIONS)一書,成為材料界極具影響力的研究專書,讓各產業能嘗試、創造出不同材料,也賦予週期表新生命。

清華大學工業工程與工程管理學系教授簡禎富的「工業3.5:台灣企業邁向智慧製造與數位決策的戰略」一書,融入許多實戰經驗,針對台灣本地產業,給予邁向智慧製造的階段性建議,讓產業轉型就算無法一步到位,也能有所依循。

其餘4本書,有成功大學材料科學及工程學系教授方滄澤的「結晶材料的結構與缺陷精要」(ELEMENTS OF STRUCTURES AND DEFECTS OF CRYSTALLINE MATERIALS)、曾任中央大學光電科學與工程學系教授李正中的「薄膜光學與鍍膜技術」。

中山大學通訊工程研究所教授黃立廷、電機工程學系教授洪子聖合著的「三維晶片與射頻系統級封裝,用於5G移動的先進堆疊與平面解決方案」(3D IC AND RF SiPs,ADVANCED STACKING AND PLANAR SOLUTIONS FOR5G MOBILITY),以及中正大學電機工程學系教授張文恭「電力系統分析」(POWER SYSTEM ANALYSIS)。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6973791
質比量重要 台灣高被引頂尖論文占比逾1%勝日韓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s://www.cna.com.tw/news/ahel/202004280129.aspx
質比量重要 台灣高被引頂尖論文占比逾1%勝日韓
最新更新:2020/04/28 19:36

(中央社記者蘇思云台北28日電)國研院科政中心今天發表台灣學術能量概覽分析,台灣論文總數雖然下降,但台灣高被引用Top 1%頂尖論文占比達1.05%,高於日本、南韓,國際合作論文占比也超過3成。

國家實驗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國研院科政中心)長期觀察與分析台灣及標竿國家國際期刊發表趨勢,今天與資訊服務商科睿唯安(Clarivate)共同舉辦「我國學術能量概覽發表暨2019高被引學者頒獎典禮」,公布台灣學術論文發表現狀。

另外,科睿唯安也發表「2019年高被引學者名錄(Highly Cited Researchers)」,台灣共17位本土學者進榜,獲選人數創歷屆新高,更有8位入選跨領域項目,展現台灣學者多元主題發展與高影響的研究能力。

綜觀近20年各國論文發表情形,台灣在Web of Science論文發表量在2012年達高峰後逐年下降,直到2019年才略微提升。台灣2019年論文篇數為2萬7894篇,全球排名第21。整體來看,2019年論文數前3名為中國、美國與英國。

國研院科政中心副研究員洪文琪表示,台灣論文數量雖從高峰時期的16名下降到去年21名,如果以學術影響力評估質的表現,台灣「高被引用Top 1%頂尖論文占比」持續增加,從2000到2004年的0.53%,成長至2015到2019年的1.05%。

高被引用Top 1%頂尖論文占比定義,指一國在各領域、各年被引用情形居全球前1%的論文,占該國總論文數的百分比。當一國Top 1%高被引用論文占比到達1%時,表示該國前沿研究的比重已躋身領先國家行列。台灣達1.05%,已邁入領先國家群,也勝過日本、南韓占比。

洪文琪也提到,近年國際合作成為趨勢,加上國際合作的論文往往有較高的能見度與影響力。台灣國際合作論文發表占比從2000到2004年的19%,成長至2015到2019年的35.8%。不過與其他創新小國相比,像是瑞士、新加坡、丹麥、荷蘭、瑞典等,國際合作論文發表比重目前已接近或逾7成比例。

國研院表示,台灣的論文發表量近年雖然下降,但學術能量的展現也從重視論文發表數量,逐步轉為重質不重量。如何讓研究成果能進一步回應社會挑戰,產生社會影響力,是未來持續努力的方向。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6966636
AI聽懂人話再等等 科技大擂台首獎二度從缺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s://www.cna.com.tw/news/ait/202004240166.aspx
AI聽懂人話再等等 科技大擂台首獎二度從缺
最新更新:2020/04/24 15:16

(中央社記者蘇思云台北24日電)AI「聽懂」人話還要等等,科技部主辦「科技大擂台 與AI對話」競賽,AI答題表現不如人類,首獎2000萬二度從缺。本次也加入「多輪對話」考題,詢問房屋貸款、推薦景點都入題。

科技部主辦、國家實驗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國研院科政中心)執行2020第二屆「科技大擂台與AI對話」競賽,今天在台北孔廟舉行決賽頒獎典禮。本次決賽AI答題結果仍未達人類答題成績水平,首獎新台幣2000萬元從缺,第一名「Taipei 101」獲得200萬元,「大叔與AI對話」及「A Team」團隊分別居2、3名,各得50萬、30萬元獎金。

「多輪對話」考題類似應用在服務業的智慧客服,本次也有房屋貸款、請AI推薦台灣景點等題目,AI會透過詢問月薪、職業種類或個人偏好來給予相關資訊。其中,「中研問答」團隊20輪完成14輪對話的優異表現,獲得評審一致推薦,額外獲頒10萬元鼓勵獎金。

科技部長陳良基表示,今年有99個團隊參賽、超過400人報名,很高興看到有1/3團隊來自產業界,期待未來台灣可以盡快累積3000到5000小時的語料資料,涵蓋中文、台語甚至新住民語系,幫助AI學習,逐步建立多語言資料庫系統。

陳良基表示,AI辨識中文的困難在於中文音域波動性較高,語調、語氣不同,就可能解讀錯誤,強調台灣需要儘早發展,不然將來可能要用不熟悉的用字遣詞來跟AI對話。

科技部表示,本次競賽也跟PTT之父、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Taiwan AI Labs)創辦人杜奕瑾合作,使用實驗室開發的「雅婷逐字稿」語音辨識系統,更考驗AI在通篇文章語意理解上的容錯及應答能力。

競賽委託中央研究院資訊科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許聞廉團隊出題,許聞廉表示,這次綜合推理能力、統計預測能力一起考AI,觀察到如果資訊四散在不同句子中,或是一個問句夾雜3到4個資訊,AI在判讀與理解上,就會比較困難。

獲得第一名的Taipei 101團隊表示,成員本身對聊天機器人領域很感興趣,除了運用大會提供的500到600題題目來訓練之外,團隊也拿國小考卷幫自己的AI多練功,透過「多讀點書」,學習更多常識性知識。例如,一般人類會知道「哥哥的太太」就是嫂嫂,但對機器來說,就需要重新訓練。

本次競賽參考「華語文能力測驗」流利精通級難度,以更進階的閱讀、申論題為主,並搭配連續對話等考題;在開放式題型中,評審委員會由許聞廉擔任主席,也邀請中文、資工背景教授,觀察用字遣詞與演算邏輯,以共識決方式評分。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6961303
國研院上銀強強聯手 太陽能板檢測1分鐘完成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s://www.cna.com.tw/news/afe/202004210135.aspx
國研院上銀強強聯手 太陽能板檢測1分鐘完成
最新更新:2020/04/21 13:22

(中央社記者蘇思云台北21日電)國研院儀科中心攜手工具機大廠上銀集團,全台首創「太陽能板產線智慧即時回饋檢測設備」,1分鐘內完成檢測,不僅效能提升30倍,良率也提升到99.2%。

政府5+2產業創新計畫中,太陽能光電是重要能源政策之一。其中,薄膜式太陽能電池因為製造過程可節省能源與大量材料,為太陽能電池主要發展趨勢之一,年產值上看300億美元。

國家實驗研究院台灣儀器科技研究中心(國研院儀科中心)今天舉行記者會,攜手上銀科技,全台首創「太陽能板產線智慧即時回饋檢測設備」,具備智慧物聯網(AIoT)架構,優化製程與設備,也已經應用到上銀光電產線中。

國研院院長王永和表示,儀科中心的強項為光機電技術整合,這項設備也是AI技術的應用,可以即時採取影像,立即分析、判斷,不僅縮短檢測時間,也能擴大檢測面積。

國研院儀科中心組長陳銘福解釋,這套設備可以對長122公分、寬62公分的大型薄膜太陽能板,進行快速掃描取像與資料儲存。每片太陽能板,可以從傳統檢測30分鐘抽樣檢查,縮短為1分鐘內完成線上全檢,效能提升30倍。

陳銘福表示,除了提升檢測效率外,檢測結果還會自動連結電腦與資料庫,即時判斷製程上可能發生的問題,回饋調整製程的參數,提高生產效率與品質。

上銀光電總經理林明堯表示,以前製程有狀況時,就要停下來去看是哪個刀具有磨損需要更換,導入這項設備,未來蒐集更多數據後,可以推斷出趨勢,就能提升檢測效率,像是挑特定區域檢驗就好。

林明堯提到,上銀光電的製程加入這項設備後,製作薄膜太陽能板的良率達到99.2%,比全球平均值75%到80%高出許多。目前設備已經運用在1條生產線上,未來可能規劃不同規格的檢驗設備,作為擴線的方向。

國研院儀科中心主任楊燿州認為,這項成果是智慧機械的里程碑,未來可以延伸應用到類似的產線,像是玻璃基板、平面顯示器、液晶顯示器、印刷電路板、半導體晶片甚至紡織皮革等,提升台灣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6956851
加速疫苗開發 國網中心攜手輝達讓分析快50倍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s://www.cna.com.tw/news/ait/202004200047.aspx
加速疫苗開發 國網中心攜手輝達讓分析快50倍
最新更新:2020/04/20 10:39

(中央社記者蘇思云台北20日電)國研院國網中心因應武漢肺炎大流行,今天宣布攜手NVIDIA,在台灣AI雲提供Parabricks基因定序軟體,申請者可以免費使用90天,幫助資料分析速度提升50倍,希望加快疫苗開發。

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自1月爆發至今,仍持續升溫。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國網中心)在4月初啟動「御守台灣・科技抗疫」專案,釋出台灣超級電腦「台灣AI雲」的運算力、儲存,以及超過5萬個資料集的資料集平台資源,開放各界提案申請、對抗疫情。

國網中心今天攜手美國半導體大廠輝達(NVIDIA),宣布即日起在台灣AI雲提供Parabricks基因定序軟體,讓申請科技抗疫專案者可以免費使用90天。如果運用台灣AI雲搭配Parabricks中的分析工具,將加快醫療研發分析基因組定序資料的速度達50倍,強化台灣防疫能量。

NVIDIA提供的Parabricks基因定序軟體,主要用於醫療研究,讓執行次世代基因定序(NGS) DNA數據的二次分析的軟體,用更高速與低成本方式,分析時間從原本的數日,減少至不到1小時,便可產出結果。

同時,這套軟體能夠辨別資料裡的突變和變異情況,讓醫療人員能藉由患者基因找出治療方式、掌握病毒的演變歷程,加速疫苗開發。

國網中心主任史曉斌表示,很高興台灣的科技抗疫,能有國際夥伴的協力。台灣AI雲將持續用高速運算與大數據平台,集結國際能量,作為國家科技研發的堅強後盾。

國網中心目前資料集平台也已經蒐集提供COVID-19特色相關資料集,包含全球釋放的肺炎影像、醫療論文、健保特約機構口罩剩餘數量明細(包含地理加值)、全球確診統計資料等,提供申請者取用與加值。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6955701
台神經科學研究年產650篇論文 榮陽體系表現亮眼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s://www.cna.com.tw/news/ahel/202004170077.aspx
台神經科學研究年產650篇論文 榮陽體系表現亮眼
最新更新:2020/04/17 11:33

(中央社記者蘇思云台北17日電)國研院今天發布神經科學領域研究前沿分析報告指出,美國、英國和德國的高被引用論文發表數量最多;台灣近5年每年發表650篇相關研究論文,質量俱佳的機構為榮總、陽明大學與台灣大學。

國家實驗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國研院科政中心)與全球專業資訊服務公司科睿唯安(Clarivate)今天聯合發布「神經科學領域之研究前沿分析」研究報告,發現全球神經科學研究集中在臨床神經學和神經相關疾病,其次為神經基因學、突觸和神經線路與整合型神經科學。

科政中心與科睿唯安合作這份研究前沿報告,希望能協助國內學研界掌握各領域前瞻性研究課題的走向,幫助台灣科學研究與國際接軌,並發揮在地特色。

研究報告分析全球神經科學領域頂尖論文,以國家來說,美國、英國和德國的高被引用論文(highly cited paper)發表數量最多,其中,高被引用論文發表數量前3名研究機構為美國加州大學、哈佛大學和英國倫敦大學。另外,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發表的論文平均被引用數最高,最具論文影響力。

國研院科政中心主任莊裕澤表示,近年來,各國競相挹注資源研究神經科學,私募基金和創投也積極投資相關新創公司,使得神經科學領域的基礎研究和產業發展更加熱絡,成為新興的研究焦點。

報告顯示,台灣的神經科學領域,熱門研究主要分布在神經調控、神經損傷、發育和神經系統相關疾病的臨床研究等子領域,近5年每年發表約650篇論文。

其中,最活躍的研究機構是陽明大學,其次為長庚大學、台灣大學和台北榮民總醫院。如果結合論文數量與平均被引用數同時考量,質量俱佳的機構為臺北榮民總醫院、陽明大學與台灣大學。

國研院表示,台灣研究在大方向上跟國際一致,但在疾病研究上,台灣偏重在偏頭痛、呼吸中止症、漸凍、憂鬱症和腦中風等疾病,推估可能跟臨床實際案例數有關。

報告也訪談國內法人機構與專家學者們對研究方向的建議。專家們認為,台灣應該找出在地化研究主題,健保資料庫雖有優勢,但需要系統性整合,以強化對疾病的了解與研究。

專家也提到,台灣可以考慮朝醫材類發展,像是可促進神經再生或修復的神經導管,或促進周邊神經再生的皮膚敷料等。

調查的研究方法是以神經科學為標的,運用全球學術界權威性的書目引文資料庫Web of Science與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進行研究前沿(research front)及高被引用論文主題剖析,了解國際與台灣相關研究發展趨勢,也邀請專家深度訪談,對未來神經科學發展方向提出建議。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6955697
小編解密 創意方式揭開科技部門職務內容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s://www.cna.com.tw/news/afe/202004140385.aspx
小編解密 創意方式揭開科技部門職務內容
最新更新:2020/04/14 21:14

(中央社記者蘇思云台北14日電)最近很多人發文列出10項工作經歷,不只政治人物加入,政府科技部門的粉專小編也發揮創意,希望用活潑的方式,揭露國網中心與太空中心提供的服務內容。

近期許多人在社群網站發文列出10項工作經歷,要親朋好友猜哪個是假的。最近,總統府秘書長陳菊、國民黨前主席吳敦義、台中市長盧秀燕與立委陳柏惟也都列出過去工作經驗,增加跟網友的互動。政府機關臉書小編也不落人後,搭上這波社群熱潮。

科技部轄下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國研院國網中心)臉書最近也發文詢問,10項工作中哪項是假的,最後揭曉「高速網路檢修,斷線、LAG全修好」是假的。

國研院國網中心企劃推廣組副組長黃榆蓁表示,「斷線、LAG全修好」由電信公司負責,國網中心負責的其中一項任務是偵測學術研究網路是否正常提供服務,並進行資安維護,範圍涵括研究機構、台灣各大專院校,以及教育部轄下的中、小學網路。

黃榆蓁提到,國網中心是為了建構國家級AI人工智慧研發基礎設施,因為想讓更多人知道中心提供哪些服務,才誕生這個企畫。當初,還先找新進同仁做測試,「其實最多人不知道的業務是3D列印」。

不過沒想到,許多網友以為「培育台灣杉二號,長得像大樹一樣高」這個敘述才是錯的。黃榆蓁說這題確實是「陷阱題」,小編也在貼文回應,國網中心確實不會種樹,但作為科技部AI產業戰略中的一環,負責建置超級電腦「台灣杉二號」,的確可說是一手「培育」起來的。

國網中心其他提供的服務包括3D列印,並運用網路資源提供智慧防汛、雲端服務、算圖農場、資安攻防戰、建置「新冠肺炎全球即時確診地圖」、培育台灣杉二號、數位病理切片及提供SciDM資料集平台等。

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太空中心(國家太空中心)日前也在臉書粉專列出10項曾執行的業務,表示其中第7項「火箭日常保養」是假的。近年雖然陸續發射遙測衛星福衛五號及氣象衛星福衛七號,但小編解答說,國家太空中心只有做衛星、沒有做火箭;更精確地說,台灣目前沒有單位開發出「載衛星入軌的火箭」,所以衛星都是委託國外火箭公司發射。

國家太空中心表示,國內頂多只發展過「探空火箭」,探空火箭的探測範圍約在50公里到300公里。火箭載儀器飛上天,趁著火箭在高空的10幾分鐘內打開儀器、回傳量測數據,落下後就不會重複使用。

國研院國家太空中心副主任余憲政表示,過去臉書多為辦活動的相關報導,經營同事最近也採取更活潑的方式跟社群對話,這次成效不錯,未來也可能會採取更有趣的方式經營臉書。

國家太空中心也列出其他9項真正做過的任務,包括出漫畫書、賣衛星影像、辦音樂會、把衛星搬到山上做實驗、聯合4所大學開辦太空學程、提供大氣資料給中央氣象局、觀測高空大氣閃電、研究地震前兆,目前也在舉辦讓選手實地控制ISS機器人的比賽。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6947317
國網中心全球即時疫情確診地圖 一目瞭然最新發展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2004080133.aspx
國網中心全球即時疫情確診地圖 一目瞭然最新發展
最新更新:2020/04/08 12:46

(中央社記者蘇思云台北8日電)國研院國網中心串接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與衛福部資料,建置「新冠肺炎全球即時確診地圖」,5分鐘更新一次,用圖表讓各國疫情變化一目瞭然,上線1週多,已有3萬多到訪數。

武漢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瞬息萬變,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系統科學與工程中心(CSSE)在1月中旬建置可以追蹤武漢肺炎即時疫情與確診人數的網站,彙整官方統計數據,更新疫情地圖。

不過,由於頁面是全英文,加上部分資料格式未統一,科技部轄下的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國研院國網中心)3月20日決定利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與台灣衛福部的公開資料,打造新版「新冠肺炎全球即時確診地圖」(http://covid-19.nchc.org.tw)。

這份地圖不僅讓民眾可以一個網站全面掌握疫情變化,還希望透過釋出疫情資料、肺炎X光片,拉更多台灣學者專家為資料加值,一起對抗疫情。

但串接資料可沒有想像得容易,國研院國網中心智慧應用組研究員莊朝鈞表示,為了讓地圖有更好的視覺呈現,加上清理資料、確認格式,3位研究員,費時1週多,週末也不時校正,終於在3月27日完成初版地圖。

網頁上線1週多,目前到訪人次已有3萬多筆,不重複到訪IP則有1萬2000筆紀錄。

莊朝鈞解釋,雖然目前美國確診人數最多,超過33萬人,但國網中心在整理資料時加入各國總人口數,希望各國數據更具參考性,以確診人數除上國家總人口數來看,比率最高的國家是在義大利裡的國中國—聖馬利諾(San Marino),因為該國人口僅3萬多人。

使用者在平台上可以點選國家名,下載成csv與excel形式檔案,檔案包含當地確診人數、復原人數與死亡數等資料。各國疫情透過地圖與折線圖呈現,讓使用者一眼就能快速掌握疫情。

國研院國網中心智慧應用組組長王聿泰表示,透過釋出數據,由統計學家、機器學習專家接手,希望透過分析疫情發展趨勢,有助於預測未來疫情走勢。

國網中心還有擅長視覺設計的同事看到初版網頁後,自告奮勇表示可以幫忙美化地圖,新版地圖與圖表在今天早上8時上線。

國研院國網中心雲端平台營運組副組長、同時也是台灣杉二號的系統架構師盧鴻復解釋,建置世界即時確診地圖的背後,也運用TWCC台灣AI雲虛擬計算服務VCS的3大功能,包括「雲端運算VM」、具備分流功能的「負載平衡功能」及可彈性擴充或縮減的「Auto Scaling」來架設網頁,就不用擔心服務因為系統超載、資源不足而被迫中斷。

科技部長陳良基日前也宣布,釋出國網中心的超級電腦計算力、儲存及大數據資料集等資源,免費開放各界提案申請「科技抗疫專案」,徵件主題不限醫療,希望募集各路好手的創意想法,共同打擊疫情。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6939226
國內教育領域博士畢業生最為肯定學位效益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s://www.cna.com.tw/news/ahel/202003030161.aspx
國內教育領域博士畢業生最為肯定學位效益
最新更新:2020/03/03 14:04

(中央社記者蘇思云台北3日電)博士這條路究竟該不該走?國研院科政中心針對近17年來的博士畢業生進行了大規模網路調查,調查顯示7成5有效受訪者肯定博士學位效益。其中,教育領域博士畢業生認為最值得,生命科學領域最低。

國家實驗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國研院科政中心)在2002年即建置「科技人才與研究成果服務平台」(NPHRST),為瞭解博士求學動機和學位效益,針對在台灣居住就業的本國博士,共寄出29702份網路問卷,最終回收4897份有效問卷,回收率16.5%。

調查結果顯示,在有效回收問卷中,7成5博士畢業生肯定學位所帶來的效益,但不同領域者因就業需求差異而有不同看法。其中,以教育領域博士生認為最值得(84.9%),農業領域居次(79.9%),認為值得比例最低的是生命科學領域(62.8%)。

若以畢業年齡來看,年齡在45歲以上的博士認為值得比例居首(84.6%),其次為未滿30歲者(79.9%)。

國研院科政中心副研究員羅愛雁分析,博士畢業年齡愈年長者,在職進修比例愈高,滿意度也較高,可能反映求學動機是為工作進修,目的性較強。

羅愛雁建議,如果在學時期就想攻讀博士者,應盡快取得學位,不僅投入的時間與金錢成本偏低,由於畢業時較年輕,日後在求職市場也更搶手。

如果仍在多方考慮,羅愛雁認為,可先累積工作經驗,待日後有需求,再攻讀博士。

在台灣唸大學、後前往美國南加州大學攻讀神經科學博士學程的林明宜則以自身經驗表示,博士學位不要「為唸而唸」,最好「想清楚目的再唸」,像是工作需求或想更深入鑽研所學領域等,會更有方向感。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6892884
台灣AI雲投入防災 3分鐘預測未來1小時水情變化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s://www.cna.com.tw/news/ait/202002250150.aspx
台灣AI雲投入防災 3分鐘預測未來1小時水情變化
最新更新:2020/02/25 13:12

(中央社記者吳柏緯台北25日電)國研院利用台灣AI雲,整合即時水情監測、模擬運算技術,在3分鐘內完成未來1小時的水情變化預測,供地方政府做防災規劃。目前已與4個縣市合作,預計2021年全台都可使用。

氣候變遷造成極端降雨的情形加劇,如何有效防汛已成為城市規劃的重要課題。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以台灣AI雲,整合物聯網即時水情監測、高效能物理模型演算的水情趨勢推估,同時輔以淹水和雨量的歷史數據,可在短短3分鐘內處理全台各縣市的水情數據,提供未來1小時的都市水情變化預測報告,供各級地方政府進行防災規劃。

此外,配合人工智能聯網時代來臨,國研院國網中心更進一步將臺灣AI雲結合物聯網,發展「智慧防汛」系統,由原本的通報後被動式救災,轉換為可感知與預判的主動式避災,幫助政府單位提前佈署,減少民眾生命財產的損失。

國網中心說明,2019年颱風期間,這套系統已成功與經濟部水利署合作進行預報作業,提供台中、台南、高雄、屏東四個縣市的水情預報,以利應變單位評估並執行最適當的防救災措施,同時協助第一線的防救災人員更了解災害發展,讓防救災出勤多了一分保障。

國網中心指出,這套系統預計在2021年底可完成全台水情預報的佈建,屆時全台各縣市都可使用智慧防汛系統,做為防救災的工具。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6874517
頁/共44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