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02+112004092700025,00.html
2004.09.27 中國時報
微衛星自主 我研發六至八百公里射程載具
李宗祐/台北報導
游揆對兩岸軍事布局提出「恐怖平衡」策略,與我國正在重新研擬的第二期太空科技發展計畫「不謀而合」!國家實驗研究院太空計畫室主任吳作樂透露,研發六百到八百公里射程發射載具已列入我國太空科技未來發展四大目標之內。
太空計畫室原規劃未來十五年內,把中山科學院利用天弓二型火箭研發改造的探空火箭升級到衛星發射載具,以發射一百公斤級微衛星到五百公里軌道高度,這項新楬櫫的計畫把目標推升到六百到八百公里的軌道高度,不但遠超過國際飛彈公約管制的三百公里射程,若改以四十五度仰角發射,最大射程將超過一千公里,對我國發展中程彈道飛彈技術將是重大突破。
吳作樂分析,各國太空計畫室肩負的任務都很相似,都在科學技術發展和國家安全導向之間游移。我國過去十幾年推動第一期太空科技發展計畫,將國家任務需求和建立自主性技術發展混在一起,不但過度膨風,也給國人太高的期待。
他強調,總經費三百億元的第二期十五年太空科技發展計畫必須將國家任務需求和建立自主性技術切割發展。國家任務需求方面,銜接中華衛星二號遙測任務的新衛星將第一優先推動,預定民國九十八年發射升空。第二優先推動計畫是預定民國一百年以前,KA寬頻通訊同步衛星發射升空。
吳作樂坦言,這兩個計畫都有國家安全用途。華衛二號解析度二公尺,雖然是不錯的商用衛星,但每天僅能取像一次;國外已有一公尺解析度商用遙測衛星,平常也買得到,但碰到戰時,「人家不給你,就是不給你」。台灣確實有必要在華衛二號五年任務壽命結束後,再發射解析度更好的遙測衛星。
此外,以台灣目前環境來看,不要說戰時,即使是平時發生個天災,也沒有可用的備用通訊系統。KA頻段寬頻通訊衛星不但具有商用價值,也可建立救災緊急通訊,對國防部推動的「博勝計畫」不可或缺。
他指出,為順利完成國家任務需求,遙測和KA衛星我們沒有要從到做到尾,一切以完成任務為優先,不會硬是要求要技術移轉。要從發展中低軌道微衛星另外走出一條路來,建立自主性技術。
吳作樂強調,這個策略最主要是參考我國發展資訊產業的經驗,「超級電腦可能做不來,但可以做很好的PC。」台灣產業環境很有機會在低軌道和中軌道太空科技領域佔一席之地。「我們不是聯合國會員國,無法申請地球同步軌道停駐權,所以要想辦法在中低軌道佔位置,發射應用價值的微衛星系。」
他說,台灣未來要發展自主微衛星,若還要找人家發射,可能面臨被拒,所以要有自己的發射載具,把這些微衛星送到六百到八百公里軌道。
吳作樂認為,太空計畫室和中科院去年十二月合作發射的探空三號垂直射程達二七○公里,若改以四十五度仰角發射,最大水平射程可能超過五百公里,證實我國要在未來十五年連續發射十到十五枚探空火箭,逐漸將射程推升到六百到八百公里軌道高度並非完全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