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軍事迷休閒小棧
市長:Luke-Skywalker  副市長: 塔頂的鋼鐵鯊魚燉奶(冷眼看人生)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國際萬象【軍事迷休閒小棧】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國際太空科技新聞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太空軍事化的爭論
 瀏覽18,748|回應139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10504+112008022100528,00.html
中國時報 2008.02.21 
摧毀失控衛星 美今晨將發射攔截飛彈
尹德瀚/綜合報導


 根據美國官方機構發布的訊息,美國海軍計畫於21日凌晨在夏威夷以西的太平洋水域發射艦載攔截飛彈,試圖摧毀一枚代號「US193」的美國偵察人造衛星,以避免該衛星攜帶的有毒燃料墜落地球後造成危害。

 美國「國家地理空間情報局」已向夏威夷以西太平洋水域的船隻發出通報,警告該區在格林威治時間21日0230至0500﹝即台灣時間1030至1300﹞會有「危險任務」,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也發布同樣訊息。

 而美國國防部發言人摩洛說,摧毀US193衛星的時間尚未決定,但會等「亞特蘭提斯號」太空梭降落後才進行,太空梭目前已安全降落在佛羅里達州。

 不過華盛頓國防部官員表示,由於天氣惡劣,軍方原本準備在今天執行的擊落衛星計劃可能會延後。他說:「我們預料氣象不佳」。

 這項任務由美國海軍「伊利湖號」神盾級巡洋艦負責執行,該艦現已在夏威夷附近海域待命,艦上攜帶兩枚特別改裝的「標準三型」(SM-3)艦載攔截飛彈,準備摧毀US193,如果這兩枚飛彈都失敗,配備第三枚改裝標準三型飛彈的「狄卡托號」驅逐艦將接手任務。

 US193係於2006年12月發射升空,隨即因喪失電力和中央電腦故障而失去控制,預計會在3月初重新進入地球大氣層並墜毀,由於US193攜帶的453公斤推進燃料聯氨(hydrazine)係有毒物質,人體吸入後肺部會產生灼熱感,甚至死亡,為恐衛星墜毀地球造成危害,美國決定用標準三型飛彈將其摧毀。

 但俄羅斯與中國都強烈批評,美國此舉是在測試大氣層外摧毀衛星的能力,過去衛星墜毀地球的例子甚多,但從來沒用這種方法因應。

 標準三型飛彈原本的設計是要攔截彈道飛彈,標準三型飛彈本身有三節,攜帶無爆炸物彈頭(即「動能擊殺載具」),發射初期由地面控制,到達一定高度後啟動自身的紅外線尋標器尋找目標,預計在US193降落到150海里上空時與其發生碰撞。

 一名海軍官員說,標準三型曾進行攔截彈道飛彈的測試,但用來摧毀人造衛星是更艱鉅的挑戰,一來是US193沒有會產生熱的推進系統,使飛彈以熱氣為目標的尋標器無從發生作用,二來是US193的飛行速度極快,增加標準三型擊中目標的困難度。

 更困難的是,標準三型飛彈不但要擊中US193,而且一定要擊中燃料槽,才算成功完成任務。一位海軍官員說,只有這樣才能完全摧毀有毒燃料,避免墜落地球造成危害。


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2760711
 回應文章 頁/共14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國防開支法案推動明智太空投資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www.dsti.net/Information/News/56195
國防開支法案推動明智太空投資
2010-01-20

  [據美國space news近日發行報紙報導] 12月19日美國總統奧巴馬批准的2010年國防授權法案中,削減了導彈預警技術研發投資,推動美國空軍兩個主要火箭家族的硬體更加平民化,而不是緊跟五角大樓的需求。
  
  2010財年國防授權法案還包括為確保美國軍隊做出明智太空投資而設的條款。眾議院通過的議案中稱,最終措施要求國防部制定一項15年的太空投資戰略,其中將包括對單獨美國太空項目年度投資的評估,和支撐美國工業基礎。眾議院議案最初提出要制定30年戰略。法案附帶報告稱,這項戰略必須在5月1日之前提交國會。
  
  國防授權法案還要求國防部採取新步驟維持活躍的航太發射市場。根據眾議院議案中的條文,命令五角大樓開發一項計畫確保一次性運載火箭項目在2030年之前保持穩定。這項計畫在五角大樓2011財年預算申請中也有涉及。國會還提供了2000萬美元用於研究備選方案,並開始研發可用於兩個一次性運載火箭家族(“宇宙神”-5和“德爾它”-4)的通用上面級。法案附帶報告催促空軍開始改進“德爾它”-4火箭RL-10發動機,使其能夠用於“宇宙神”-5火箭,以更有效地利用現有RL-10庫存。
  
  參議院和眾議院關於開支法案主要的爭論焦點之一是空軍第三代紅外監視專案,這個專案是天基紅外系統的後續專案。參議院通過了該項目1.432億美元的全額投資,眾議員只通過了3920萬美元。最終法案通過了7340萬美元投資。
  
  第三代紅外監視專案目前取得了兩項成就:一個將安放在SES Americom公司商業通信衛星上的試驗感測器將於2011年1月升空;另一個雷神公司建造的試驗感測器根據修訂合同正在進行飛行鑒定。(中國航太工程諮詢中心 侯丹 謝慧敏)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3808360
盤點2009年全球航天武器技術發展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mil/2010-01/14/content_12807691.htm
盤點2009年全球航天武器技術發展 
2010年01月14日 10:07:03  來源:中國網 


    2009年的全球航天武器技術發展以美國和歐洲最為耀眼,呈現出雙邊爭鋒的景象,兩者在技術紛爭中合作,並駕齊驅地推動航天技術的新發展。

    歐空局和英國政府推進“空天飛機”概念研發

    2009年3月消息,歐空局和英國政府授予英國噴氣發動機有限公司(REL)一項價值100萬歐元(128萬美元)的合同。該合同是“雲霄塔”(Skylon)空天飛機吸氣式火箭發動機研發項目的一部分。

    “雲霄塔”是一種無人駕駛的可復用空天飛機,最大載荷達12噸。它能夠從一般機場跑道起飛,將貨物送入軌道後返回同一跑道。但是這一項目面臨眾多競爭者,也包括自身的技術挑戰。噴氣發動機公司的項目負責人Hempsell 稱,“雲霄塔”空天飛機的獨特之處在于其特有的SABRE混合發動機。因此,“雲霄塔”的設計有著超越其他空天飛機的潛在優勢,旨在取代老化的航天飛機以及“阿裏安”或“戰神”火箭。

    在冷卻技術方面,“雲霄塔”空天飛機的SABRE發動機將氫作為燃料、液氧用作冷卻劑。這意味著吸氣模式將依賴于一個創新性的熱交換預冷裝置,它負責將壓縮後的空氣冷卻,並與混合燃料一起進入火箭發動機。一旦空天飛機進入火箭模式,混合燃料將與液氧一起點燃。

    在噴嘴工藝方面,“雲霄塔” 空天飛機在STERN 原型發動機的基礎上,還試圖利用重新設計的排氣噴嘴,使發動機具備更大功率。“雲霄塔”空天飛機的新噴嘴包括一個中央“塞”,迫使廢氣在塞子和外壁間流動。如果新噴嘴設計成功,“雲霄塔”空天飛機的載荷運輸能力可能增長10%。

    美國通信衛星與俄羅斯廢棄衛星空間相撞

    據美國戰略司令部空間監視網觀測,美國東部時間2009年2月10日上午11時55分(北京時間2月11日0時55分),美國“銥-33”通信衛星與俄羅斯已經廢棄的“宇宙-2251”通信衛星在西伯利亞北部上空約790千米的軌道上相撞,形成超過500個較大的碎片。這是人類歷史上首次兩顆大型衛星相撞事件,預示著空間安全環境的日益惡化。美國戰略司令部將這一觀測結果告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約翰遜空間中心下屬的空間碎片項目辦公室,用于評估相撞事件是否會威脅到國際空間站的運行安全。

    美國的“銥星”低軌通信衛星係統由分布在6個軌道面的66顆衛星組網。“銥星”公司表示,將在30天內完成備份星替代“銥-33”衛星的工作。但是,相撞造成的碎片是否會威脅到其他“銥星”的運行安全,還有待進一步的觀測判斷。這是航天史上的首次衛星相撞事件,對空間環境的破壞也是最為嚴重的一次。目前,約有130多顆通信、氣象和遙感等衛星運行在軌道高度為750-850千米的太陽同步軌道或極軌道上。美俄衛星相撞產生的大量碎片,可能將在一定程度上危及這些衛星的安全運行。衛星相撞事件引發人們對空間安全問題的強烈關注。世界主要航天國家多次舉行相關會議,希望制定空間行為準則、建立空間信任措施和增加空間發展透明度。

  美國防部提前啟動衛星跟蹤服務

    據路透社2009年4月28日報道,美國軍隊可能在2009年10月以前完成對800顆機動衛星的碰撞分析。美國戰略司令部空間聯合功能構成司令部的拉裏?詹姆士司令表示,空軍一直致力于應對日趨復雜和擁擠的空間環境,但仍存在許多挑戰。

    繼2月10日美俄衛星發生碰撞後,美空軍增補了大量分析家和計算機處理器,以便更好地跟蹤衛星和空間碎片。美國軍方或其他私營跟蹤機構都未能對此次碰撞做出預告,這對于美軍“明確演示空間資產弱點”的未來計劃造成了重大影響。

    美空軍預計10月1日前將衛星跟蹤數量增加到800顆活動的衛星,甚至可能提前完成指標。此舉可進一步加強與商業衛星運營商的接觸,以加強數據共享,從而改善數據的實時和精確性,並保護敏感情報。空軍官員們正在制定有關的法律協議以擴展一項領航計劃。該計劃允許商業用戶獲取空軍軌道位置數據,可能還包括聯合評估、發射支持和其它服務。

    此外,美空軍還在探索將政府傳感器置于商業衛星的可能性,由此幫助改進空間監控的力度。國際通信衛星組織副總裁認為,美國政府需要決定是否要建立一個類似于聯邦航空管理局空中交通控制係統的空間控制係統。

  美國防部新型空間係統的研發面臨挑戰

    2009年4月30日,美國政府責任辦公室(GAO)主任Cristina Chaplain告知美國眾議院軍事委員會的戰略力量分委員會,美國政府和工業界合作夥伴在國防部新型空間係統的研制方面面臨挑戰。

    為準備這次陳述,美國政府責任辦公室依賴自身在空間和其他項目上的積累,包括以往關于個別空間項目評審、常見問題對空間係統採辦的影響以及國防部採辦政策的GAO報告。Chaplain的陳述主要集中在以下四個方面:(1)空間採辦環境;(2)成因;(3)航天工業基礎觀察;(4)為更好的部署項目和實現航天工業蓬勃發展的建議。

    從2008財年到2013財年,重大空間採辦項目的估算成本已經增加了109億美元。針對部分項目,國防部不得不削減數量和能力以應對逐步攀升的成本。而另一些項目,則在存在成本增長和相關問題的同時,仍始終堅持。首先,國防部啟動的武器項目超過了它所能承受的數量,開創一種投資競爭以鼓勵成本估算的降低和進度的優化;其次,國防部在確定能利用可用資源而獲得某種能力之前,就啟動了空間項目。

    美國政府責任辦公室和其他承包商發現許多阻礙採辦進程的壓力,包括野心勃勃的需求、產業合並的影響以及技術專家的不足。雖然國防部已經採取許多行動處理GAO報告中提到的問題,但仍舊需要額外的領導和支持以確保國防部改革的執行。

   射束能量推進技術的最新進展

    美國科技商評網2009年8月5日報道,在丹佛舉行的第45屆聯合推進器會議與展覽上,研究人員、科學家和工程師們將討論航天器和商用飛機推進係統的最新進展。所討論的熱點之一是射束能量推進技術,即利用定向能量射束,加熱航天器推進劑或者向其發動機輸送電流。通過取消火箭自身的能源,射束能量推進技術使航天器發射變得更廉價,更可靠。

    射束能量概念是在1970年代後期,由NASA艾姆斯研究中心和加州理工學院構想出來的。這一概念利用激光器作為熱交換器,使能量變成一種可流出噴嘴的熱流體。當前,研究人員正在開發陸基激光器係統,利用這種係統加熱燃料如氫燃料,達到一個更易控制的溫度。利用外部光源可以減輕火箭自身攜帶的係統重量和質量,為科學有效載荷留出空間,並提供更大的推力。

    來自倫斯勒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稱,最近3-5年,這種係統已離現實越來越近了。這名研究人員已進行過驗證,利用光脈衝加熱推進劑,將一艘小型“光運載具”在空中推進了71米。當前,他從美國空軍獲得了一份5年合同,開發低成本、高可靠性的衛星發射用激光推進係統,並在巴西與該國空軍協作進行試驗。他稱,該係統可在5-10年內實現。來自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航天係統公司管理人員表示,大氣幹涉可能對射束造成影響。他稱,盡管該係統能夠產生足夠的動力,並降低成本,但它要成為切實可行的還需20年。

    美國空軍準備新太空係統的密集發射期

    美國航空周刊2009年9月18日報道,美國空軍太空與導彈係統中心司令約翰?謝裏丹中將稱,自50年前冷戰以來,美國空軍準備進入最繁忙的部署新太空係統的階段。

    謝裏丹在9月17日出席美國航空與航天學院的2009太空大會時稱,在未來24個月,美國空軍準備發射6個全新的太空係統。發射活動密集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幾個項目在過去兩到三年由生產和開發的停頓造成了重疊。因此,這對空軍來說確實是關鍵時期。

    這一係列的發射以10月美國下一代國防氣象衛星計劃的DMSP-5D3 F18氣象衛星,以及被推遲的天基太空監視(SBSS)衛星的發射為起點。DMSP-5D3 F18準備由“宇宙神”-5火箭從范登堡基地發射。SBSS將提供24小時/7天的太空監視,並能使LEO和GEO軌道的監視分辨率提高一個數量級,使用電光學相機對衛星和太空碎片進行探測、跟蹤和成像。

    2009年11月,美國空軍計劃使用“德爾它”-4火箭發射“寬帶全球衛星通信”-3衛星(WGS-3)。WGS-3能提供高容量的X和Ka波段的通信,設計用來逐步替代現有的國防衛星通信係統(DSCS)星座。WGS-2已經服役。 首顆GPS-2F導航衛星目前最新的發射日期為2010年5月10日,預計將在2009年12月到2010年1月間運往發射場,準備由“宇宙神”-5火箭發射。 首顆先進極高頻(AEHF)衛星準備2010年夏季到秋季之間發射。AEHF將是軍事星通信係統的繼任者,將擔負起戰略和戰術防禦任務。與加拿大、英國和荷蘭合作者合作,AEHF將提供北緯85度至南緯25度之間安全、可持續的衛星通信。

    兩年期的密集發射將隨著首顆SBIRS-GEO 1衛星的發射而結束,SBIRS-GEO 1是由洛馬公司建造的天基紅外係統(SBIRS)衛星。SBIRS計劃由靜地軌道衛星和高橢圓軌道衛星組成,設計用來提供導彈預警和探測、導彈防禦和情報等信息。首個發射窗口是“2010年末到2011年初或2011年中”。

    歐洲整合天基安全與防務

    美國《航天航天電子周刊》網站2009年10月28日報道,歐洲打算構建一套通用的需求及體係機構。該機構可以作為基礎設施,服務于民事防務與軍事衛星係統的聯合網絡。在近期召開的一次研討會上,歐盟各局與歐空局同意制定一份路線圖,普查用戶對天基安全任務的需求,鑒定目前能滿足這些需求的兩用能力,並測定需要解決的能力縫隙。這一進程可能會形成單一係統的界定,幾乎囊括歐洲除了信號情報、預警及純粹防禦係統之外所有的安全能力。

    名為“太空與安全結構性對話”工作組是啟動這項進程的基礎,它可以聯合歐空局、歐洲防務局、歐盟,以及歐洲理事會秘書處。這份新工作的動因來自歐盟內部利用空間以便形成安全與國防能力日益增長的需求,以及歐盟國家加強軍事空間合作的趨勢;另外一個動因是《裏斯本條約》。長期以來,歐盟與歐空局一直尋求在歐洲安全與防禦領域發揮作用。2008年底歐空局啟動了兩項新的安全計劃—— 一個是太空態勢感知(SSA)活動,另一個是歐洲數據中繼係統。歐洲防禦局也已經開始制定太空態勢感知初始軍事需求。

    當前,歐空局正在研究的一個方案是“歐洲太空及時響應係統”,就是通過將導航、衛星通信、對地觀測與其它能力集成為單一、合作的、用戶驅動的係統,尋求解決這一弊端。這一方案又稱為“門神”,尚處于早期階段,一段時間內還不能形成可執行計劃。工業界消息稱大致時間表是:在2011年前完成準備工作,2014年左右開始研發一套運行係統。無論怎樣,這套係統已經吸引了防務界的興趣。不久前,北約聯合空中力量能力中心官員曾建議,“門神”和GMES、“伽利略”一樣,對北約和盟軍來說應該是有用的,具有成本效益。(謝武)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3795078
軍事專家戴旭:確立太空為背景的藍色國防觀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mil/2009-06/26/content_11604314.htm
軍事專家戴旭:確立太空為背景的藍色國防觀 
2009年06月26日 09:26:39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09年,中國爭論了十幾年的航空母艦話題,終于塵埃落定,激起社會上的陣陣歡呼。但筆者卻深感憂慮,因為當中國的航母剛從頭腦中跳到紙上,美國的“航天母艦”已經在浩茫的太空試飛成功。這個速度差、時間差與高度差,正好是中國軍隊總體形態與當今世界最先進國家軍事形態的差距的形象寫照。

    很少有人知道,這個在中東被人用臭鞋砸的美國總統,從2001年到2008年的8年中,把美國軍隊的技術水平從空中形態,拉升到太空形態。

    據美國《航空周刊》(2008.9)透露:隨著U-2和SR-71高空偵察機的陸續退役,以及世界各國防空武器性能的極大提高,美軍急需一種能自由往返于天空與太空,集偵察與攻擊性能于一身的新概念武器。2004年9月,波音公司全面啟動空天飛行器項目,代號“暗夜之星”。《航空周刊》介紹說,“‘暗夜之星’其實是一種航天母艦。它由一架超高速的噴氣式母船和若幹架代號XOV的太空戰機組成。當航天母艦飛到10萬英尺(約3萬米)高度時,便釋放出太空戰機,後者點燃火箭發動機,就能輕而易舉地飛抵亞軌道或者在軌巡航。”

    2006年年底,一架黑色的“暗夜之星”屢屢掠過大西洋,飛越英倫上空,令皇家空軍所有的戰機束手無策。這是“暗夜之星”全尺寸原型機首次成功試飛。五角大樓評估後,將其定性為“適用于放置小型軍用衛星,回收間諜衛星,能在軌向敵對國家發射核武器或者空對地新型武器的作戰平臺”。

    2007年6月,美國空中作戰司令部為五角大樓的決策者們主持了一次與眾不同的演習——“航天母艦”扮演主角的未來戰爭。

    演習設想,201×年的某一天,擁有核武器與遠程導彈的中東某國和東北亞某國暗中攜手,預備對美國實施一場“珍珠港式”的偷襲。就在兩國核導彈即將發射的一剎那,在地球亞軌道上遊弋的“航天母艦”釋放出太空戰鬥機,在短短5分鐘內向兩個敵對國投射精確制導炸彈,摧毀了它們的地下指揮所、地面防空火炮陣地等目標。經過這群“開路先鋒”的狂轟濫炸後,常規戰機突入敵國上空,剎那間就取得了制空權。

    “暗夜之星”項目的主持者布賴恩特向目瞪口呆的將領們介紹說:“通過隱形轟炸機或者遠程導彈,必須花12到24小時才能完成此類任務,可我們的航天母艦卻可以隨時在軌,並且在接到命令數分鐘內完成對敵打擊。它的打擊力量令人望而生畏——它所裝備的炸彈是從太空擲下的,單是墜地的破壞力就已大得驚人,甚至無須配備爆破彈頭。”

    按照美國的新軍事戰略,美國今後將較大幅度地削減海外駐軍,關閉海外基地,由此留下的空當將由遠程戰略武器來填補,航天母艦就是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一位專門研究美國軍事戰略的學者邁克·卡茲海曼指出,五角大樓在2007年投入4000億美元支撐這一計劃,已將布賴恩特的航天母艦列為正式的武器列裝計劃。假如沒有意外,美軍將在10至20年後正式裝備這種超級武器。

    一場金融危機和兩個戰爭陷阱,讓小布什聲名狼藉。很少有人知道,這個在中東被人用臭鞋砸的美國總統,從2001年到2008年的8年中,把美國軍隊的技術水平從空中形態,拉升到太空形態。
 
    美國空軍大學1996年完成的《空軍2025》研究報告認為,到2025年,大部分戰爭可能不是攻佔領土,甚至不發生在地球表面,而可能發生在外層空間和信息空間。

    1959年美軍就首次提出“航空航天力量”概念。1982年,五角大樓決定將導彈預警與太空作戰兩個部門合並,組建美國空軍航天司令部,10月,美空軍正式頒發了第一部太空作戰條令,即AFM-6《軍事航天理論》。1983年10月,美國成立海軍太空司令部;1985年9月,空、海軍航天司令部合並成立聯合太空司令部。1988年4月,美軍又成立陸軍太空司令部;1992年,美軍將陸軍太空司令部與陸軍戰略防禦司令部合並組建為陸軍戰略防禦與太空司令部。1993年,美國將洲際彈道導彈部隊並入空軍航天司令部。1998年4月,美軍太空司令部頒發的《2020年展望》中提出了空間控制、全球作戰、力量集成和全球合作等作戰思想。21世紀美軍太空作戰理論正式出臺。

    20世紀90年代,美軍組建了一個航天師,航天師擁有100多名宇航員和7000多名軍職及文職航天技術人員,這些人負責美軍航天飛行器的發射和控制工作。2000年5月9日,美國空軍參謀長和空軍部長聯合簽發了《航空航天部隊:保衛21世紀美國》白皮書,強調美空軍將由現在的以空戰為主的部隊,轉變為既可實施空戰又可進行太空作戰的“航空航天一體化”空軍,以確保未來的空軍成為“全球警戒,全球到達”的“全球力量”。

    美軍2000年成立了太空作戰學院,專門為美軍培訓太空作戰人才。

    2001年1月11日,美國國家安全太空機構發表一份研究報告,建議成立一支3萬人的太空戰部隊。2001年1月22日~26日,美國在科羅拉多州進行首次太空戰演習。

    2006年6月26日,美國空軍航天司令部新司令奇爾頓將軍宣誓就職。這是航天司令部第一位獲得四星上將軍銜的軍人,標志著美軍對航天部隊的日益倚重。

    美國太空戰部隊主要由防禦作戰部隊、進攻作戰部隊和作戰保障部隊組成。防禦作戰部隊主要實施截擊敵方洲際導彈和軍事航天器的防禦作戰行動,主要由美空軍的第76太空管制中隊負責;進攻作戰部隊主要依靠天基武器,實施對空中、海上和地面目標進行打擊的進攻作戰行動,主要由美空軍第527太空侵略者中隊負責;作戰保障部隊主要是進行對天、對空、對海、對地的觀察、監視、識別等,並從事太空作戰的運輸、燃料加注、航天器的建造和維修等。

    美國空軍大學1996年完成的《空軍2025》研究報告認為,到2025年,大部分戰爭可能不是攻佔領土,甚至不發生在地球表面,而可能發生在外層空間和信息空間。到2025年,現今存在于空間的各種衛星及其他空間平臺將無法生存。目前軍事領域利用太空的范圍僅停留在離地球表面20~4000公裏的近地空間,而未來戰爭中,軍事對抗雙方為控制“制高點”、謀求“制天權”、奪取“主動權”,很有可能將戰爭的空間向“遠地”拓展,甚至達到星際空間。

    美國毫無顧忌地開辟太空戰場,不可能不讓其他國家產生緊迫感。

    美國的做法使各國產生了緊迫感。首先是俄羅斯。1961年,蘇聯成立空間防禦司令部;1992年,俄羅斯成立航天局;2001年6月1日,俄羅斯航天兵部隊正式宣布成立,並公開提出未來戰爭是宇宙大攻防的學說。

    歐洲正在研制太空定位係統和航天飛機。日本自1970年發射首顆衛星以來,截至1994年,已經發射了63顆衛星,居世界第三。2008年5月,日本通過《宇宙基本法》,日本內閣成立了由首相任總部長的宇宙開發戰略總部。同一年,印度空軍參謀長提亞吉也表示,為充分利用外層空間,印度空軍將很快組建太空司令部。韓國政府2007年10月24日通過龐大的建設太空軍隊的三階段計劃,準備于2025年以後在太空部署激光武器,並積極籌建“太空司令部”,統一指揮各種航空和太空軍事力量。還有巴西和以色列……越來越多的國家把目光對準了太空。

    很多人談起太空戰,都以一種科幻的口吻,進行遙遠的預測。實際上美國早已在各個層面上做好了準備,它只是沒有在太空遇到強勁對手而已。
 
    空天閃電戰無論是外觀還是實質,都與二戰時期的地面閃電戰不可同日而語。

    2006年底,美國國防部提出了一個雄心勃勃的計劃——“快速全球打擊”構想,其核心是“1小時之內打擊全球任何目標”。這其實就是空天戰爭。

    支撐新戰爭構想的第一大武器係統是洲際導彈。美國人的想法是走捷徑,為其目前數量巨大的空射、陸射和潛射戰略核導彈換上常規彈頭,利用其龐大而完備的核戰爭體係,為其提供全球預警、目標鎖定和多種平臺的立體快速打擊。美國正在研制的一種潛射中程導彈,可在12分鐘內將約500公斤重的戰鬥部投送到1萬公裏遠的地點,打擊精度20米。

    第二大武器係統是超高速空天轟炸機。這種飛機能以5倍音速飛行,載彈12,000磅,從美國本土的普通軍用跑道上起飛,然後進入太空以第一宇宙速度飛行,抵達目標後再進入大氣層,可在2小時內打擊全球任何地方的目標。“暗夜之星”航天母艦是這種空天轟炸機的夥伴。

    第三大武器係統是太空武器。美軍將于2015~2020年在太空部署激光和動能武器等,以實現在一小時內打擊地球表面任何目標的設想,並力爭將打擊時間縮短到45至30分鐘。

    美國一直緊鑼密鼓地構建、已進入實戰部署的導彈防禦係統,是防禦性的,而“一小時全球打擊”計劃則完全是進攻性的。一盾一矛,一攻一防,美國全球快速作戰體係已基本形成。

    空天閃電戰無論是外觀還是實質,都與二戰時期的地面閃電戰不可同日而語。1997年美國國防部前部長溫伯格設想日本襲擊中國的模式,就是這種信息化閃電戰套路中的一部分。

    在這個以小說體出現的五角大樓的計算機推演中,“2007年,一支大型的日本艦隊向南中國海的深海駛去。午夜時分,艦隊指揮啟動邏輯炸彈,有超強感染能力的計算機病毒迅速將臺灣的鐵路係統、空中管制係統、海上交通導航係統等切斷、鎖死。與此同時,日本隱身戰鬥機分別到達大陸和臺灣上空,投下電磁炸彈。強烈的電磁波雖然不殺人,但卻把計算機係統的電子組件全部摧毀。火車不能行進,飛機不能起飛,空軍陷入癱瘓,龐大的地面軍隊也不能有效地調動,戰略威懾失效,國家社會結構陷入混亂。然後,日軍強大的空中攻勢開始了:戰鬥轟炸機撲向北京、上海、臺北,巡航導彈如暴雨般飛來……”其實,這還只是美國空天作戰能力和戰略構想的冰山一角。

    美國海軍在二戰時已完成了空中化,越南戰爭時期陸軍又完成了空中化,現在三軍正逐步實現太空化。

    俄軍正在脫胎換骨,擺脫蘇式大陸軍體係,加速實現軍隊的空中化,並開始向太空化邁進。

    中國軍隊亟須認清“空中化才是現代化軍隊本質特徵”的事實。

    近150年來,在軍事領域,中國始終落後世界先進國家一代到兩代。就現實而言,相比于當今世界最先進國家的軍隊,中國最突出的問題就是軍隊形態:先進國家的軍隊是空中化乃至太空化的,是帶翅膀的“會飛的軍隊”,而中國軍隊是地面形態的,中國軍隊亟須認清“空中化才是現代化軍隊本質特徵”的事實。

    空天戰爭的嚴峻現實,已不容許我們“安步當車”。我們必須急起直追,確立以太空為背景的藍色國防觀,以高瞻遠矚的“鷹擊戰略”,打造新型中國軍隊,錘煉禦敵于國門之外的核心軍事能力。唯此,我們才有可能在飛速發展的軍事新時代中,逐步縮小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 (戴旭)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3501770
印度購得以間諜衛星 可監測來襲彈道導彈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mil/2009-03/22/content_11051426.htm
印度購得以間諜衛星 可監測來襲彈道導彈 
2009年03月22日 11:26:57  來源:新京報 


   印度媒體20日報道,印度已經從以色列購得一顆具備全天候觀測能力的間諜衛星,以提升本國監控能力。
   據悉,這顆間諜衛星重300公斤,能夠穿過雲層觀測,可以在任何天氣條件下不分晝夜地工作。印度軍方一直期望獲取這樣一種衛星。印度原有的衛星無法在夜間和雨季實行觀測。

   去年11月孟買襲擊案發生後,印度積極爭取買下這顆衛星,它將在未來數周內通過極地衛星運載火箭發射升空。印度科學家正在南部的斯裏哈裏科塔航天基地組裝衛星和火箭。報道說,獲得這顆間諜衛星後,印度將有能力監測來襲的彈道導彈。

   印度近年來與以色列建立密切軍事聯係,以色列2007年成為繼俄羅斯後印度的第二大武器供應國。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3342333
2020年人類進入太空戰時代? 生存還是毀滅?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mil/2009-02/16/content_10828302.htm
2020年人類進入太空戰時代? 生存還是毀滅? 
2009年02月16日 15:27:46  來源:《環球》雜志 

   巨資打造的科幻影視大片《未來戰爭2020》是一部令人沮喪的影片,它推給觀眾的2020年圖景是一個差不多被毀滅了的世界,一股來自星際的邪惡力量摧毀了人類,地球變成了寸草不生的石塊戈壁,充滿了放射性物質,幸存的地球人不得不逃難到別的星球。這部極具悲觀主義情緒的作品真的在預示著2020年的真實戰爭嗎?

   當然不是。

   不過,如果循著弗洛伊德“解夢說”來剖析《未來戰爭2020》中預示背後的預示,那我們也許能夠看到這樣四種東西:“充滿放射性物質”指向核戰爭,“星際的邪惡力量”指向太空戰,“寸草不生的石塊戈壁”則指向因毀滅性戰爭而引發的環境災難,“逃難到別的星球”則是預示著戰亂而引發的難民潮,而這些又是在真實的戰爭中有可能發生的。

   “核戰爭”

   美國國家情報委員會每隔四年出臺的未來20年展望報告中指出,到2020年,全球核擴散到了泛濫成災的地步,很多國家和地區擁有原子彈,恐怖組織或掌握了核技術,或通過走私和黑市購買到核彈頭。核擴散導致維持國際秩序的大國的 “核威懾”失效,小國“核訛詐”四起,“失敗政權”有可能把對立國家或民族樹立為“不共戴天”的敵人,不負責任地挑起核戰爭,由此轉嫁國內政治經濟危機。同時,核彈落入非國家主體的極端組織手中,其危險性不言而喻。

   有專家認為,目前從南亞的印度和巴基斯坦到西亞的伊朗、敘利亞和中東的以色列、埃及,構成了一個“核戰爭”邊緣的不穩定弧。

   同時,傳統核大國美、俄、法、英等,基本上都具備了戰略轟炸機、陸基洲際導彈和戰略核潛艇在內的“三位一體” 核打擊體係及“第二次核打擊”能力,並一直在試圖擴充和更新核武庫。

   美國空軍在華盛頓特區的博林基地已經正式啟動了全球打擊指揮中心(GSC),美國空軍部長邁克爾·唐利上將表示GSC將確保美國的核心戰略利益。美國此舉是為擺脫傳統核大國之間“相互確保摧毀”的核僵局,確保美國有能力一次性摧毀對手所有遠程核力量,預計美軍方將在2013年至2015年間完成相關武器的部署。

   印度前國家安全顧問委員會成員巴拉特·卡納德近期出版的《印度核政策》一書中稱,由于利益衝突和對自然資源的爭奪,不排除中印之間會出現“核對峙”。書中披露,印度早已在中印邊境山區開鑿了兩處隧道,用以部署該國“烈火”中程彈道導彈,而且“印度還在建築更多此類工事”。他說,這些隧道可幫助印度實施二次核打擊。

   未來如果爆發核戰爭,戰爭引發的環境災難將是毀滅性的。美國學者斯坦福大學土木和環境工程教授研究指出,一次有限的核交戰,即使僅使用全面核戰爭所有武器的千萬之一,也會導致6.9億噸的二氧化碳排入大氣中,高出英國的年度全年排放總和,同時會產生大量煙塵。因煙塵和二氣化碳,地球會先面臨“核冬天”的“暴冷”,然後又陷于二氣化碳溫室氣體引發的“暴熱”中。假如爆發全面核戰爭,環境後果將不堪設想。

   空天一體化與信息化戰爭

   2020年將會是地球人進入太空戰時代的關鍵性一年。空間軍事家們都承認,飄浮于近地軌道上的永久性空間站正是打造本國新一代反導體係的重要組成部分,現代戰爭深度依賴空間技術的支持。衛星捕獲技術、衛星致盲技術、摧毀敵方空間設施的激光武器以及微波空間技術都將以空間站為依托發揮作用。

   俄羅斯空軍參謀長鮑裏斯·切爾佐夫上將指出,俄羅斯新的軍事學說將十分關注空天防禦問題。未來行動將是制空天權的軍事行動。在這種情況下,沒有能力抗擊空天襲擊的國家可能將被迫放棄進一步的鬥爭並承認失敗。

   十幾年之前,美軍就建立了太空司令部。現在各國紛紛組建自己的天軍,成立自己的太空司令部。據披露,美軍正在研制空天飛機,將具備自動控制進出太空軌道的能力,能攜帶彈頭重達500公斤的精確打擊武器,有能力在兩小時內摧毀世界上任何指揮中心或導彈基地。空天穿梭機就是更具有攻擊性的活動空間站。這類空天飛機預計將于2020年前布置完畢。同時,俄羅斯已經啟動了空天一體化大型防空項目,把防線推到了太空。印度等國也將在2020年之前完成空間站的建設,基本形成實施太空戰的能力。

   對于戰爭形式,英國《簡氏防務周刊》認為,“未來戰爭將是綜合性高技術戰爭,單靠某一種技術、某一種武器裝備、某一種領域的優勢,將很難左右武裝衝突的結局。網絡戰和電子戰固然將在未來戰爭中佔據重要地位,但只有二者的結合即信息化戰爭,才是未來的主要戰爭形式”。

   美國一些軍事專家也認為,未來戰爭將主要是太空戰。機器人、細菌和昆蟲以及發射粘稠物質使敵人動彈不得的非致命武器將是未來戰場的主要武器。非致命性武器,亦稱“軟殺傷性武器”或“失能武器”,它有效地使人員喪失抵抗能力或使武器裝備失靈,而不造成大規模人員傷亡和設施破壞,並最低限度地減少附帶損傷。

   戰爭的殘暴性和戰爭的不可避免性衝擊著人們對戰爭的道德感知,一直以來,人們試圖限制戰爭,並發展“有限戰爭 ”理論,在目標、手段、范圍、時間等方面,有意識地注入了道德的元素。面對未來,人類應保持哈姆雷特式的自省: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問題。(和靜鈞)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3285541
印度媒體鼓吹印在"星球大戰"領域落後中國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mil/2009-02/01/content_10743228.htm
印度媒體鼓吹印在"星球大戰"領域落後中國 
2009年02月01日 09:01:28  來源:環球網 

   印度媒體29日發表題為《中國對“印度太空資產”的威脅》的文章,稱在印度“星球大戰”領域落後中國。

   隨著中國軍力通過大規模的現代化不斷擴充,印度有充分理由擔憂本國領土完整可能面臨“中國威脅”。中國軍隊沿實際控制線侵入以及在海南島部署核潛艇就是例證。更令外界不安的是,中國用導彈打下一顆廢棄氣象衛星。這起事件讓人注意到印度的北方鄰國的好戰意圖。

   正是在這種背景下,一向低調的印度國防部長安東尼一語道破,直言中國在“太空武器化”領域不斷增強的實力對“印度太空資產”構成威脅。印度如今已是空間大國,擁有大量在軌通訊、氣象和地球觀測衛星。

   事實上,在2008年中期新德裏舉行的聯合指揮會議發表講話時,安東尼毫不回避來自中國的威脅,盡管他並未直接點出印度的共產黨鄰國。他的講話要點是中國在“星球大戰”領域的進步。安東尼表達了印度對“我們鄰國的反衛星武器、新一代大推力火箭以及軍事太空改良設備”的擔憂。

   無獨有偶,印度陸軍參謀長迪帕克·卡普爾表達了類似擔憂,直指中國太空項目的快速增長,特別是“在軍事上進攻和防禦的應用”。卡普爾指出,印度需要“將太空計劃充分用于軍事用途”。他還呼吁設立一個三軍航空航天指揮中心,以確保對潛在威脅作出快速反應。

   如此看來,印度軍方已將外太空視為一種新的、潛在的衝突舞臺,迄今這種衝突只限于陸、海、空。它現在認為印度應該全力做好準備,以應對這個“未來戰場”的潛在對手。正如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前主席阿特裏博士指出的,鑒于中國取得的進步,印度迫切需要一種足以保護其太空資產的係統。阿特裏表示,“星球大戰不再僅僅是虛構”。他還認為,印度應該效倣俄羅斯和美國,採用新技術保護太空戰時代的本國利益。美國擁有110顆軍用衛星,俄羅斯有40顆。印度有必要研制基于電子係統的衛星,以確保印度的重要太空資產不受攻擊。

   當然,中國需要提升技術才能摧毀敵方的通訊、監視和導航衛星。因為這種衛星在更高軌道上運行。但擊落偵察衛星要更為容易,因為這類大部分屬于低軌道衛星。

   中國顯然制訂了一個清晰的計劃,力圖在推進其“太空戰野心”時取得理想的平臺。中國可能用太空設施擊落導彈或摧毀衛星。中國還擁有大量能打到1萬公裏以外目標的洲際彈道導彈。相比之下,印度最具威力的烈火-3型彈道導彈射程僅3000公裏。當前,印度應該認識到其鄰國全面的防務進展,並為應對中國多方位的軍事現代化所構成的挑戰做好準備。(環球時報 汪析譯)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3245556
日擬開發早期預警衛星 為導彈防禦係統準備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mil/2009-01/17/content_10672655.htm
日擬開發早期預警衛星 為導彈防禦係統準備 
2009年01月17日 09:29:19  來源:中國新聞網 
 


    據日本共同社報道,日本防衛省16日公布了“宇宙開發利用基本方針”,其中提出有必要研發能夠及時捕捉彈道導彈發射的早期預警衛星。

    報道稱,早期預警衛星的功能是在彈道導彈的發射階段捕捉其熱源,以使導彈防禦係統能夠及時實施攔截。研發早期預警衛星可謂是日本為擁有自己的導彈防禦係統而需邁出的第一步。

    但是,日本能否掌握早期預警衛星的技術尚存疑問,研發將需要投入巨額資金。在財政緊張的現狀下,防衛省內有人擔憂早期預警衛星的研發將給其他裝備的採購造成影響。此外,美國對此將做何反應也難以預料,衛星最終能否投入使用前景不明。

    日本防衛省認為早期預警衛星還可以用于探測火山噴發、森林火災等民用目的,建議政府加以研究。由于防衛省技術研究本部在探測熱源的紅外線感應器領域擁有一定的技術積累,該省在基本方針中強調“將考慮促進前瞻性的研究開發”。

    該基本方針的主要內容為:(1)提高內閣衛星情報中心的情報收集衛星所拍攝圖像的質量和數量;(2)考慮引進用于集中收集特定地區情報的及時對應型小型衛星;(3)研發預警衛星,用于導彈防禦係統和救災活動。

    防衛省將把上述基本方針反映到年末內閣會議審議的新《防衛計劃大綱》和中期防衛力整備計劃之中,並研究2010年度起如何將方針內容具體化。(中新網1月16日電)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3215125
史海:1985年的今天 美“星戰計劃”立項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mil/2009-01/04/content_10600298.htm
史海:1985年的今天 美“星戰計劃”立項 
2009年01月04日 10:06:57  來源:中國軍網 


   在經歷了60年代的激烈對抗和70年代的緩和以後,美國與前蘇聯在全球范圍內實施的冷戰于1979年進入了新的階段。以前蘇聯入侵阿富汗為標志,蘇守美攻的戰略態勢發生了逆轉,前蘇聯的攻勢戰略基本確立。此時,高呼著“要重振軍威”、“將蘇聯推回至原有的勢力范圍內”的美國共和黨保守勢力代表——裏根入主白宮,開始發動一場所謂的“裏根革命”。

   全球爭霸軍賽升溫“高邊疆”為“星戰”奠基


   為迎合這場“革命”,1981年秋,以美國前國防情報局局長格雷厄姆和美國氫彈之父泰勒為首的數十名科學家向裏根進言,提出了一份題為《高邊疆:國家生存的戰略》的研究報告,認為:利用現有的和潛在的技術可在21世紀建立確保美國安全的戰略防禦係統,從而奪取對蘇冷戰的全面優勢。野心勃勃的裏根就此拿到了推動其“革命”的最有說服力的“科技證詞”。

   于是,僅僅是一年挂零的時間,裏根就在1983年3月23日宣布了舉世震驚的《戰略防禦倡議計劃》,即被新聞界戲稱的“星球大戰”計劃。緊接著,1984年1月,裏根政府批準了“戰略防禦研究計劃”,並成立了“戰略防禦計劃局”。1985年3月,該局首次向美國國會提交了“戰略防禦倡議研究計劃”報告,提出了發展5大技術、建立3層4段攔截體係的戰略防禦設想。其中,5大技術是指:監視、捕獲、跟蹤及攔截評估技術;定向能武器技術;動能武器技術;係統分析及作戰管理技術;抗毀、致毀及其關鍵技術。4個攔截段是按照洲際彈道導彈的4個飛行階段劃定的,即助推段、助推後段、中段和末段。前兩段被劃定為第一層,後兩段分別為第二層和第三層,總攔截成功率計劃達到99%。該計劃一出籠即引起各方專家的多方面研究和推斷,當時,專家們較為一致的預測是:完成該計劃至少需耗資1萬億美元。

   陸海空天層層設防新武器為“星戰”助推

   “星戰”計劃首先是加速國防科技發展、奪取軍事優勢的計劃。最初的“星戰”計劃是建立一個採用多種先進防禦武器,包括天基與地基激光武器、天基中性粒子束武器和陸空發射的核泵浦X射線激光武器等定向能武器以及天基與地基動能攔截彈和電磁炮等動能武器,對敵方彈道導彈的飛行全過程實施分層攔截的全面防禦係統。其具體內容包括:利用軍事遙感衛星及時發現前蘇聯發射的針對美國的核彈頭,通過高速計算機迅速確定其彈道軌跡,並使用先進的雷達等探測手段在眾多假彈頭中準確辨別出真正的核彈頭,然後引導部署在外層空間、海上和地面的定向能武器和動能武器,對來襲導彈進行助推段、末助推段、中段和末段攔截的多層攔截,確保所有的核彈頭在到達地面之前被摧毀,從而全面奪取戰略優勢。

   虛張聲勢亦假亦真拖垮敵手原是初衷

   “星戰”計劃的另一主要目的是激化競爭、將前蘇聯拖入更高層次的軍備競賽,最終將其拖垮。經過多年的冷戰和美蘇大規模的軍備競賽,前蘇聯的經濟結構已嚴重失衡。為了調整產業結構,盡快恢復經濟的健康運行,前蘇聯領導層從1977年開始就不斷削減軍費開支,到1983年,其軍費開支平均增長率降到了2%。但是,美國的“星戰”計劃出籠後,前蘇聯又被迫大幅度增加軍費,1985年其國防預算增長竟達到了12%。情況正好應驗了美國高級官員所雲:“只要把蘇聯拖進來讓它花大錢就是勝利”。

   一石三鳥機關算盡“星戰”為經濟牽引

   70年代被多數專家稱為“世界科技的徘徊時期”。當時,在經歷了航天和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之後,世界科技正在尋求新的突破。而此時,美國科技界一批很有潛力的技術尚未得到充分開發,為了加速高技術的產業化進程,並以此作為新的發展動力,推動處于“滯脹”中的美國經濟擺脫困境,裏根政府想到了“以高技術計劃盤活政治、經濟格局”的高招。

   “星戰”計劃研究中確定的近80項技術幾乎涉及到當時美國科技界的所有研究領域。美國國防部高級官員就宣稱:該計劃研究的技術90%可以民用。僅信息產業一項,1995—1997年,該產業對美國經濟增長的貢獻即達1/3以上,僅1997年就提供了740萬個就業機會。無論是1 987年美國航天工業協會提出的“90年代的8種關鍵技術”,還是1990年美國商務部確定的4個重點研究領域12項重大新技術的清單都與“星戰”計劃的推動有直接的關係。據美商務部預測,它所制定的12項新技術,商業前景光明,其產品到20 00年在全球的銷售額可達1萬億美元。實踐證明,“星戰”計劃技術在美國國民經濟的重要領域,如航天、能源和計算機等領域的應用極大地刺激了美國經濟轉好。美國航天局專家設計的微型航天器就是利用了“星戰”計劃中的電磁軌道炮技術;美軍方改進後的全球定位係統對民用交通產生了巨大影響,並得到了巨大的利潤;當時由國防部研制的計算機“並行處理技術”使美國民用計算機水平提高了100多倍。據當時美國有關方面模擬計算表明,“星戰”計劃中的定向能技術開發,每投入一美元獲利即達44美元,大大高于“阿波羅登月”計劃的利潤率。這種科技投入效益極大地刺激了當時技術密集型產業的投資和發展。可以說,美國戰後最長的經濟持續增長期的出現與“星戰”計劃的提出密切相關。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3189502
美軍陸戰隊"天軍"計劃:120分達地球任一地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mil/2008-10/23/content_10237013.htm
美軍陸戰隊"天軍"計劃:120分達地球任一地 
2008年10月23日 09:04:32  來源:中國新聞網 


    2008年10月,美國新披露的軍方文件透露,五角大樓正在計劃使用“天軍”,在兩個小時之內將海軍陸戰隊運往地球上任一個角落。美國《華盛頓觀察》周刊22日載文稱,七年前,在911恐怖襲擊發生24小時後,美國500名全副武裝的海軍陸戰隊隊員已經準備奔襲800公裏,直插阿富汗的坎大哈,擒獲本·拉登。但他們在印度洋上等待了數周,才獲得巴基斯坦穿越其領空的許可。當他們最終降落在坎大哈的時候,基地的高層成員早已消失在崇山峻嶺之中。


    這一功敗垂成的“突襲”後,如何避開穿越他國領空的外交交涉,迅速地插入敵佔區,成了海軍陸戰隊急切想要解決的課題。

    2008年10月,新披露的軍方文件透露,五角大樓正在計劃使用“天軍”,在兩個小時之內將海軍陸戰隊運往地球上任一個角落。就在上個月,911七周年之際,陸軍、海軍、海軍陸戰隊和空軍的將領在國家太空安全辦公室(National Security Space Office)舉辦了一個兩天的會議,討論一個名為“小部隊太空運輸和突襲”計劃(Small Unit Space Transport and Insertion, SUSTAIN)。據與會者的描述,這個計劃是革命性的一步,可以實現目前無法做到的,將戰鬥部隊在最短的時間內投送到世界任何一個地點。

    根據名為“小部隊太空運輸和突襲”的天軍計劃,13人一個班的海軍陸戰隊員乘坐運載工具從航空母艦上發射,加速爬升到距地十萬英尺的太空中,利用亞軌道運輸,在距地80公裏外的空間快速航行,兩小時內降落在目標區域。這種太空奔襲既可以迅速地插入敵佔區,又能避開國際法規定的80公裏的國家領空主權。

    組建“天軍”一直是擅長插入麻煩地點的海軍陸戰隊的一個夢想。早在上世紀六十年代,海軍陸戰隊就已經提出通過太空將部隊投送到危機地區的想法。1963年,海軍陸戰隊的華萊士·格林尼將軍(Gen. Wallace Greene)公開提到,運用太空投送軍隊將是美國力量的“炫目”顯現。2002年,在追捕拉登屢遭失敗後,海軍陸戰隊再次提出通過太空投送部隊的計劃。海軍陸戰隊詹姆斯·馬蒂斯將軍(Gen. James Mattis)在2005年簽署文件,要求發展小部隊太空運輸和突襲”計劃,並提出在2019年實現“天軍”運載工具的成功上天。

    海軍陸戰隊將天軍計劃的研究總部設在弗吉尼亞州阿靈頓。海軍陸戰隊的航天綜合管理部門就駐扎在這裏。另外,海軍陸戰隊還與謝弗公司(Schafer Corporation)合作,由前海軍陸戰隊中校羅斯福·拉豐唐(Roosevelt Lafontant)負責這一計劃的具體論證和實施建議。據拉豐唐估算,海軍陸戰隊在15年後能試飛“天軍”原型機,生產型可能在2030年左右推出。

    不過,海軍陸戰隊在美國武裝力量中只是一個“小角色”,每年經費只佔國防支出的4%,難以獨力完成“天軍”計劃。拉豐唐特別提出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是陸戰隊的潛在合作夥伴。另外,陸戰隊還考慮空軍正在研制的新一代近地航天飛機作為“天軍”運載工具。根據五角大樓的描述,“天軍”合適的運載工具必須具備:支持13名士兵的太空生命維持係統和足夠的武器裝備;能夠在機場或航空母艦上垂直發射;能夠在距地面80公裏以上的太空軌道飛行;能夠在作戰區域悄然降落;能夠攜帶足夠燃料支持返航。

    對于海軍陸戰隊的天軍計劃,在防務專家中一直存在批評聲音。“全球安全”(Globalsecurity.org.)的軍事分析家約翰·派克直接將其稱為“囈人說夢”。他認為,花費巨大代價將一個只能攜帶輕型武器的小隊送到敵佔區,並不是軍事上的好主意。他質疑對重量要求苛刻的太空運載工具如何裝載大量返回燃料,保證突擊小隊安全撤出敵佔區。美國科學家聯合會的安全專家伊萬也指出,運載工具要想被推進到太空軌道,重量越輕越好,“無法設想在太空船上加裝厚重的防彈甲板”,也就是說進入交戰區域的美軍運載飛船在槍林彈雨中“極端脆弱”。

    私人航天飛行器先驅伯特·魯坦(Burt Rutan)則認為,技術上陸戰隊的天軍計劃是可行的。魯坦的“太空船一號”(SpaceShipOne)是第一艘私人資助研制成功,並在5天內完成兩次太空飛行的飛船。魯坦認為,“雖然將部隊從地面運輸到太空相當昂貴,但是技術上,這是完全可行的”。

    無論天軍計劃是否順利實施,毫無疑問的是,海軍陸戰隊和五角大樓正試圖進一步提高美軍的機動靈活性。在對未來戰爭的展望中,太空運輸是順理成章的下一步。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3072900
美軍方擬研發新飛行器 4小時抵達全球各地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mil/2008-10/20/content_10221532.htm
美軍方擬研發新飛行器 4小時抵達全球各地 
2008年10月20日 08:45:01  來源:中國網 


   據英國媒體10月19日報道,美國軍方目前正在制定一項新的計劃,擬設計一種類似于航天飛機的新型飛行器,這種飛行器的飛行速度超過目前任何一種飛機,幾乎可以與航天飛機相媲美,能夠在4小時之內將美國全幅武裝的海軍陸戰隊士兵運抵全球各熱點衝突地區。

   在美國國防部最近舉行的一次秘密會議上,美國軍方的工程師透露他們目前正在研發一種代號為“熱鷹”的新型飛行運載工具。這種新飛行器的藍圖目前正在規劃和起草之中,美國的將軍們希望它能夠在11年之內正式升空。現年65歲、曾主持制造首架私人載人航天器的魯坦博士上周對“熱鷹”的研發表示了祝福,魯坦2004年曾因自己在該領域的成就而獲得100萬美元的獎勵。“熱鷹”飛行器將可以從航空母艦上直接發射,屆時火箭將裝有13名士兵的飛行器送上距地球50英裏的太空,然後再在熱點衝突地區突然降落。由于50英裏的高空已經超過任何敵國的雷達監控范圍,因此可以在極快的時間內發揮突襲效果。

   美國海軍陸戰隊2002年最早提出了研發“熱鷹”飛行器的建議,這主要是因為他們當時在阿富汗山區追捕拉登屢屢遭遇失敗。建議者稱,由于阿富汗山區的地形比較特殊,當發現拉登的可疑形蹤時,如果美軍士兵步行前往可能藏有拉登的山洞,則需要耗費過長的時間。而如果使用直升飛機前往執行任務,則目標又過于明顯而無法達成效果。美國軍方最終採納了這一建議,並專門制定了一個名為“小型太空運輸與插入項目”的計劃。時任美海軍陸戰隊最高指揮官的詹姆斯-馬蒂斯將軍表示,他希望這種新型的航天器能夠在2019年之前升空。就在上周,美國空軍發言人馬克-布朗中校公開確認,美國國防部已經與美國航天局就研發“熱鷹”飛行器進行了兩天的會談。

   美國軍方的消息人士表示,“熱鷹”飛行器將會以維珍銀河公司的“白騎士”係列太空飛船作為模版。“白騎士二號”為雙機身,安裝了4個引擎,翼展長約43米,與二戰時著名的“超級堡壘”b-29遠程重型轟炸機相倣,可謂航天工程的一項奇跡之作。機翼中部下方可懸挂載人航天器“太空船二號”。

   維珍銀河集團負責人維爾·懷特霍恩介紹說,“白騎士二號”是世界上燃料利用率最高的飛船。機身採用的材料主要是碳合金原料,所以機身非常輕巧。在正式投入使用前,“白騎士二號”必須進行至少一年的測試。此外,工人們還在緊鑼密鼓地制造“太空船二號”,已完成大約70%的工作。建造完畢後,“太空船二號”也要接受12至18個月的測試。

   “白騎士二號”是美國著名設計師魯坦的成名之作,他在2004年設計制造的“太空船一號”一面世立即引起轟動,成為人類歷史上第一架抵達太空的私人載人航天器。當時“太空船一號”的母船“白騎士號”比它的第二代要小巧一些。按照設計,遊客乘坐的“太空船二號”將被安置在母船“白騎士二號”的兩個機身之間的下方,運載到離地球約15公裏的高度,隨後與母船脫離,並點燃混合火箭。在火箭驅動下,“太空船二號”將攀升至距離地面約100公裏的亞軌道,這個高度就是國際上劃定的太空邊緣。“白騎士二號”每天可支持多達4趟太空飛行任務,而“太空船二號”一次能夠搭載2名飛行員和6名乘客。(黃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3070192
頁/共14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