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軍事迷休閒小棧
市長:Luke-Skywalker  副市長: 塔頂的鋼鐵鯊魚燉奶(冷眼看人生)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國際萬象【軍事迷休閒小棧】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國際太空科技新聞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哥倫比亞太空梭事故後,國際太空站計劃繼續實施
2008/03/10 10:37 瀏覽31,312|回應252推薦1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畢竟依(菜菜)

http://news.yam.com/rusnews/international/200802/20080218327754.html
美專家要求俄羅斯從國際空間站撤走手槍
俄新網╱俄新網 2008-02-18 17:18
 
俄新網RUSNEWS.CN華盛頓2月18日電 據NBC電視台報道,著名的美國航天專家、美國宇航局前工程師奧伯格(James Oberg)要求從國家空間站撤走俄羅斯的一只上膛的手槍。 據報道,關于在國際空間站上存在這只手槍的事情所有人都知道,但俄羅斯和美國官方人士都對此表示沉默。 目前手槍位于與國家空間站對接的俄羅斯"聯盟"號返回艙內座椅之間的一個特別裝置內。 據悉,手槍是發給宇航員在返回地球著陸時以防萬一用來防身用的整套設備中的一件。 國際空間站上所有宇航員都知曉這只手槍的存在,但俄羅斯航天管理部門和美國宇航局的官方人士都沒公開這個事情。 NBC電視台指出,奧伯格認為這很危險,國際空間站上不應該有手槍,那里的宇航員本身就處于高度緊張的工作環境。 他說:"在太空工作的宇航員曾經出現過精神過度緊張的情況,當他們發洩這種情緒的時候,他們的同事都擔憂事態惡化的不可收拾"。


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2760257
 回應文章 頁/共26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結束196天任務 美俄3太空人安全返回地球
2020/10/22 21:10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s://www.cna.com.tw/news/ait/202010220289.aspx
結束196天任務 美俄3太空人安全返回地球
最新更新:2020/10/22 17:58

(中央社哈薩克阿拉木圖22日綜合外電報導)一名美國太空人與兩名俄羅斯太空人今天在哈薩克大草原安全降落,結束196天的任務。他們4月升空時,是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封鎖期間的首次發射。

法新社報導,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太空人凱西迪(Chris Cassidy)以及俄羅斯聯邦太空總署(Roscosmos)太空人伊凡尼辛(Anatoly Ivanishin)與瓦格納(Ivan Vagner),今天在格林威治標準時間2時54分(台灣時間上午10時54分)降落在哈薩克城市傑茲卡茲甘(Zhezkazgan)東南方約150公里處。

來自降落地點的影像顯示,在這些太空人離開聯合MS-16(Soyuz MS-16)太空船後,坐著的凱西迪與另位成員手肘相擊,並向另一位敬禮,他們接著被帶到醫療帳篷,其後才踏上前往休士頓和莫斯科的返鄉行程。

凱西迪以俄文笑著說:「一切還好嗎?」

這3位太空人4月升空前的程序因疫情而改變,當時全球有半數人口受防疫封鎖影響,在貝康諾(Baikonur)太空發射場沒有媒體提問、也沒有親友揮手道別,而在疫情爆發前這是行之有年的傳統儀式。

在結束第3次太空任務返回地球前,美國海軍海豹部隊(US Navy SEAL)前隊員、50歲的凱西迪在推特(Twitter)上傳一張血液樣本照片,太空人在任務期間各階段必須抽血,其中包括和太空站分離前。

他寫道:「返回地球的代價是什麼?…8管血液!!照片上看到的7管是在早上抽取、放在低溫冷凍箱裡;至於第8管將會在脫離太空站前抽取,供我們降落後進行地面處理。」

35歲、首次出任務的瓦格納是推特罕見的俄羅斯太空人臉孔,他昨天在推特上發推文寫道:「媽媽我要回家了。」

51歲的伊凡尼辛則正結束他的第3次太空任務。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7091114
國際太空站氣體外洩 太空人利用茶葉抓漏
2020/10/21 00:09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s://www.cna.com.tw/news/ait/202010200394.aspx
國際太空站氣體外洩 太空人利用茶葉抓漏
最新更新:2020/10/20 23:51

(中央社莫斯科20日綜合外電報導)俄羅斯聯邦太空總署(Roscosmos)19日表示,國際太空站(ISS)太空人利用微重力下飄浮的茶葉,成功找到太空站上氣體外洩位置。

國際太空站自2019年9月起就有異常數量氣體外洩,站上太空人起先推遲處理這項問題,因為漏氣不算嚴重,但今年8月漏氣速率加劇,促使站上太空人開始認真尋找漏氣源頭。

俄羅斯聯邦太空總署19日宣布,太空人進行一項不尋常測試後,終於精確找出漏氣位置。他們讓飄浮的茶葉引導搜尋。

俄羅斯太空人伊凡尼辛(Anatoly Ivanishin)從茶包中釋出一些茶葉,地點是國際太空站俄國區域星號服務艙(Zvezda Service Modul)中轉隔艙。

之後,太空人關閉艙口將中轉隔艙密封,並以攝影機監控在微重力下飄浮的茶葉。

這些茶葉緩慢飄向一處牆上刮痕,位置靠近星號服務艙的通訊設備,顯示氣體透過此處外漏。

其後,太空人利用卡普頓膠帶(Kapton tape)修補這個裂縫。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7090296
俄羅斯快速載人任務 僅3小時3分鐘即抵國際太空站
2020/10/15 16:17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s://www.cna.com.tw/news/ait/202010140301.aspx
俄羅斯快速載人任務 僅3小時3分鐘即抵國際太空站
最新更新:2020/10/14 19:31

(中央社哈薩克阿拉木圖14日綜合外電報導)兩名俄羅斯太空人及一名美國太空人今天升空前往國際太空站(ISS),僅3小時又3分鐘即抵達成功對接。這是歷來最快抵達國際太空站的載人飛行,比過去節省一半時間。

俄羅斯聯邦太空總署(Roscosmos)的萊茲可夫(Sergey Ryzhikov)和庫德-斯維契科夫(Sergey Kud-Sverchkov),以及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的魯賓斯(Kathleen Rubins),於今天格林威治時間5時45分(台灣時間下午1時45分)從哈薩克的貝康諾太空發射場(Baikonur cosmodrome)踏上這趟快速旅程。

俄羅斯新聞社(RIA Novosti)報導,俄國太空總署推文證實,太空人所乘「聯合號」(Soyuz)太空船成功與太空站對接,這次旅程「只花了短短3小時又3分鐘,創新紀錄」。完成對接時間比預定時間早4分鐘。

法新社報導,這趟旅程是首度僅花3個多小時就能與國際太空站對接的太空載人飛行,比一般前往國際太空站的旅程節省一半時間。過去僅有無人駕駛的貨運太空船曾採用這種快速通道,只要繞軌道兩圈就能與國際太空站對接。

這次發射任務正好處於美國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X)的兩次任務之間。美國太空總署在2011年後睽違9年,今年5月底再度把班肯(Robert Behnken)和赫爾利(Doug Hurley)兩名太空人送上國際太空站。

此前9年,僅有俄羅斯和貝康諾太空發射場執行前往國際太空站的載人任務,並因此獲利頗豐。

班肯和赫爾利於8月2日平安返抵地球。接下來,太空探索科技公司預定11月再度送人上太空,這次將在太空站執行完整的半年期任務。

太空探索科技公司及飛機製造商波音公司(Boeing)等私人企業於太空領域嶄露頭角,在一些國家之間掀起新一波「太空競賽」的討論。這兩家公司都加入了美國太空總署的「商業機員計畫」(Commercial Crew Program)。

但前往國際太空站執行任務的太空人都避談有關競賽的話題,而是關注太空旅行能讓對立國家為了一個共同目標而合作。

自2000年起,一直有人在國際太空站上執行任務,這是美俄兩國罕有的合作項目,但可能10年內就要告終。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7088741
美中太空角力戰 NASA:割讓低軌道會是場悲劇
2020/09/24 14:28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s://www.cna.com.tw/news/ait/202009240093.aspx
美中太空角力戰 NASA:割讓低軌道會是場悲劇
最新更新:2020/09/24 12:04

(中央社華盛頓23日綜合外電報導)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署長布萊登斯坦今天告訴國會議員,在國際太空站(ISS)退役後,美國在地球軌道保有一席之地至關重要,如此才不至於讓中國取得戰略優勢。

國際太空站是美國、俄羅斯、日本、加拿大和歐洲國家合作建造的太空科學實驗室,1998年發射第一個部件,2000年啟用至今,預料將持續運作至2030年。

布萊登斯坦(Jim Bridenstine)說:「我要告訴你們一件我非常關切的事,那就是ISS使用壽命將盡的那天即將到來。」

「為了讓美國在低軌道保有一席之地,我們必須為下個階段做好準備。」

NASA為此要求2021財務年度提撥1.5億美元預算,以協助發展低軌道商業化。低軌道指的是距離地球表面2000公里以下的軌道。

布萊登斯坦說:「我們希望看見公私營合作,使NASA得以解決商用太空站供應商問題,讓美國能在低軌道永久並持續保有一席之地。」

布萊登斯坦向國會議員提出警告,鑑於北京希望中國太空站「天宮一號」能在2022年投入運作,美國維持太空優勢至關重要。

中國官媒新華社6月宣布,天宮一號正與來自17個國家的23個實體合作,在太空站進行科學實驗;這些合作對象包括已開發國家和開發中國家,例如法國、德國和日本,以及肯亞與祕魯。

布萊登斯坦說:「中國正快速打造他們所稱的『中國國際太空站』,並迅速向我們所有國際夥伴行銷。」

「假如耗費所有時間與精力後,我們放棄低軌道並割讓這塊領域,那將會是一場悲劇。」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7084454
台灣種子10月上太空 研究環境對植物影響
2020/08/17 18:24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s://www.cna.com.tw/news/ahel/202008170136.aspx
台灣種子10月上太空 研究環境對植物影響
最新更新:2020/08/17 15:21

(中央社記者趙麗妍台中17日電)國立中興大學與農試所選送4種種子,10月搭上補給物資給太空人的太空船前往國際太空站,在太空旅行數月後送回台灣,實際栽種探討太空微重力、高輻射環境對種子的影響。

中興大學今天發布新聞稿表示,國家太空中心參與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的免費科學計畫「太空種子亞洲未來」,將種子送到國際太空站(ISS),研究太空環境對植物的影響。

種子將在太空站「放置」幾個月,不會在太空站上栽種,預計明年2月重返地球送回台灣,屆時由中興大學與農委會農試所實際栽種,探討太空微重力、高輻射的環境對於種子生長的影響。目前已有9國參與,將有16種種子上太空。

太空中心表示,各國主要根據2個原則挑選種子,一是特有種或具有特殊象徵,二是作物。特有種如泰國選了國花阿勃勒、澳洲挑了國花金合歡、紐西蘭選擇原生種聖誕紅;作物類如印尼選了芹菜與洋蔥種子、馬來西亞則選聖羅勒(泰國稱為打拋葉)。

中興大學農資學院院長詹富智表示,4月太空中心與學校聯繫,院內邀各作物領域的教師進行討論,經過多次與農試所專家開會討論,最後由興大園藝系教授宋妤及農藝系教授楊靜瑩負責台灣藜,園藝系助理教授陳彥銘負責姬蝴蝶蘭、向日葵,農試所負責番椒。

楊靜瑩表示,姬蝴蝶蘭為台灣原生種,由於其突變紀錄相當少,突變後染色體變異與植物特徵之間的關聯也不清楚,因此選定姬蝴蝶蘭到太空,看種子是否會受到誘變,以利後續研究。

另外,台灣藜俗稱紅藜,是台灣原生種,也是原住民傳統作物,目前相關研究少。向日葵是常見園藝作物,易於觀察、便於研究,希望藉此計畫,觀察種子是否會受太空環境影響。

種子需先寄送至日本,再送至美國,兩國對種子的進出口規範及檢疫流程規定不同,繁瑣的檢疫工作將由興大農業推廣中心主任、植物病理系副教授王智立負責。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7076088
升空不見家人相送 太空人怨疫情影響
2020/04/09 23:03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s://www.cna.com.tw/news/aopl/202004090424.aspx
升空不見家人相送 太空人怨疫情影響
最新更新:2020/04/09 21:55

(中央社哈薩克共和國阿拉木圖9日綜合外電報導)美俄兩國3名太空人今天搭乘太空船發射升空,前往國際太空站。但受到武漢肺炎旅行限制影響,往常會出現的親友歡送場面都取消,太空人坦承受到影響。

俄羅斯聯邦太空總署(Roscosmos)太空人伊凡尼辛(Anatoly Ivanishin)和瓦格納(Ivan Vagner)以及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太空人凱西迪(Chris Cassidy),在格林威治時間8時5分從哈薩克的俄羅斯貝康諾太空發射場(Baikonur Cosmodrome)發射升空。

根據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電視台(NASA TV)報導,機組人員成功進入軌道前,告訴地面控制中心,他們「感覺很好」。預估他們將在格林威治時間14時15分和國際太空站(ISS)對接。

發射前的程序因為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武漢肺炎)而改變,以往即將升空的機組人員在和家人及朋友揮手道別前,都會面對一大堆媒體的提問。

受到武漢肺炎引發的旅行限制影響,媒體提問或和親友道別的場面這次都沒有出現。但機組人員在8日的記者會上已回應記者透過電子郵件提出的問題。

現年50歲的太空人凱西迪承認,家人無法前來貝康諾太空發射場看他們升空飛往國際太空站,對他們造成影響。

不過,凱西迪說:「我們了解全世界都受到同樣危機的影響。」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6940733
太空待近一年破紀錄 美國女太空人返回地球
2020/02/07 00:10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s://www.cna.com.tw/news/ait/202002060297.aspx
太空待近一年破紀錄 美國女太空人返回地球
最新更新:2020/02/06 18:21

(中央社哈薩克阿拉木圖6日綜合外電報導)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女太空人科克(Christina Koch)今天返回地球,她在國際太空站(ISS)待了將近一年時間,打破女太空人的太空飛行紀錄。

科克在太空待了328天後,於格林威治標準時間(GMT)9時12分,與歐洲太空總署(ESA)太空人帕米塔諾(Luca Parmitano)及俄羅斯聯邦太空總署(Roscosmos)太空人斯科沃佐夫(Alexander Skvortsov),一起降落在哈薩克草原上。

今年41歲的科克,是出生於密西根州的工程師。2019年12月28日,科克在太空連續待了289天,刷新了NASA資深太空人惠特森(Peggy Whitson)寫下的女太空人單次太空飛行最久紀錄。

今年59歲的惠特森,一共執行過3次太空任務。科克在打破她的紀錄後,尊稱她是「我的女英雄」及太空計畫「導師」。她還談及自己的願望是「鼓舞下一代探險家」。

科克去年10月與NASA同僚梅爾(Jessica Meir),進行史上首次全由女性太空人執行的太空漫步,也寫下歷史。

科克於展開返回地球的3個半小時旅程前回答了記者提問。她於4日告訴美國國家廣播公司(NBC),她將會「很想念微重力」。

當科克扭身環繞國際太空站時,她微笑說道:「處在一個可隨時彈跳於天花板和地板間的地方,真的很有趣。」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6813490
太空烤餅乾竟需要2小時 是地球的6倍
2020/01/24 13:47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2001240081.aspx
太空烤餅乾竟需要2小時 是地球的6倍
最新更新:2020/01/24 13:32

(中央社佛羅里達州卡納維爾角23日綜合外電報導)太空人上個月在國際太空站烤巧克力豆脆片餅乾,兩週前抵達地球。出爐成品看來與一般餅乾大致無異,但烤一片餅乾需耗時2小時,遠高出地球上20分鐘烘焙時間。

餅乾到底嚐起來味道如何呢?現在還沒人知道。

這些餅乾目前仍分別密封在烘焙用的袋子內,並裝在航太容器中,冷凍在休士頓地區的實驗室。餅乾兩週前隨著美國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X)的太空艙落地,這是首次在太空以原料烘烤食物。

打造烤箱的團隊原本估計在太空上,需要的烘焙時間會不太一樣,但沒想到居然烤那麼久。

德州太空科技開發商Nanoracks經理墨菲(Mary Murphy)說:「雖然還有很多需要研究的地方,才能弄清楚是什麼造成這樣的差別,但這個成果還是很酷。」她並說:「總之,我認為以第一次實驗來說,這已經很棒了。」

Nanoracks位在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詹森太空中心(Johnson Space Center)附近,他們打造出測試版小型電力烤箱,去年11月他們將烤箱送上太空站,而5個冷凍生麵團早早就在太空站了。

義大利籍太空人帕米塔諾(Luca Parmitano)是去年12月烤餅乾的主廚,當他用無重力烤箱(Zero G Oven)一個接一個烤餅乾時,也透過無線電加以描述。

第1片餅乾在烤箱以溫度攝氏149度烤了25分鐘,但完全沒烤熟。他在烤下兩片餅乾時,將時間調長一倍,但情況似乎未見改善,結果還是不怎麼樣。

第4片烤了兩小時才終於成功。

帕米塔諾透過無線電說:「所以這次我的確烤出些焦糖色。」並說:「我無法告訴你餅乾是否完全烤熟,但毫無疑問看起來已經不像生麵團了。」

帕米塔諾將烤箱溫度調到最高攝氏163度,並花130分鐘烤第5片餅乾,他表示,成品更加成功。

Nanoracks和紐約新創公司無重力廚房(Zero G Kitchen)合作完成這項實驗,他們正考慮用無重力烤箱進行更多實驗,並生產更多能在太空使用的電器用品。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6776477
太空飛行289天 科克締造女性單次任務最久紀錄
2019/12/30 10:14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s://www.cna.com.tw/news/ait/201912290168.aspx
太空飛行289天 科克締造女性單次任務最久紀錄
最新更新:2019/12/29 19:17

(中央社華盛頓28日綜合外電報導)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太空人科克今天打破紀錄,成為單次任務中在太空停留最久的女性。科克受訪時,鼓勵正在追夢的年輕女孩挑戰自己,「做你害怕的事」。

科克(Christina Koch)今年3月14日抵達國際太空站(ISS),展開太空飛行任務。截至本月28日,她已經待在太空289天,刷新美國人惠特森(Peggy Whitson)寫下的女太空人連續停留太空288天紀錄。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科克在國際太空站談論這項壯舉時說:「這對科學界來說是件很棒的事。我們看到人體長期下來如何受到微重力影響的另一個面向,那對我們未來前進月球和火星的太空飛行計畫非常重要。」

根據NASA時程表,科克將在太空站待到明年2月,屆時她離美國男太空人凱利(Scott Kelly)保持的太空飛行340天紀錄只差一步之遙。太空人一般會在太空站待6個月。

科克接受CNN訪問時,也提供那些正在追夢的年輕女孩一些建議。她說:「做你害怕的事。每個人都該想想,他們對什麼東西有興趣,以及他們受什麼東西吸引。」

「那些事可能有點恐怖,但那通常代表你有興趣。如果你原以為無法完成這件事,但你卻做到了,那你在很多方面確實都會獲得回報,可能是你個人得到回報,而這通常意味你正以最大可能方式回饋世界。」

科克表示,她希望女太空人太空飛行最長時間紀錄能盡快再次被打破,因為這代表「我們正持續挑戰極限」。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6707668
首位阿拉伯人 阿聯太空人抵達國際太空站
2019/09/26 21:19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s://www.cna.com.tw/news/ait/201909260156.aspx
首位阿拉伯人 阿聯太空人抵達國際太空站
最新更新:2019/09/26 16:23

(中央社哈薩克貝康諾25日綜合外電報導)一名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人今天締造歷史,成為首位抵達國際太空站(ISS)的阿拉伯人。

俄羅斯太空船今天載著阿聯太空人曼蘇瑞(Hazzaa al-Mansoori)、俄羅斯太空人斯克利波奇卡(Oleg Skripochka)和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太空人梅爾(Jessica Meir)從哈薩克發射升空,經過6小時飛行後,抵達國際太空站。

NASA推文說,這3人「今天進入軌道上的這座實驗室,加入太空站其他6位夥伴,參加一場歡樂的歡迎儀式」。

畫面顯示,新抵達的太空人以頭部先進的方式進入太空站,同事們微笑相迎,給了他們大大的漂浮擁抱。

35歲的曼蘇瑞展開他稱之為「夢幻」的任務前,就收到世界各地不少人支持。

在阿聯的杜拜,一群聚集拉希德太空中心(Mohammed Bin Rashid Space Centre)觀看發射的民眾爆出如雷歡呼聲,他們說曼蘇瑞是國家英雄,有人還揮舞著阿聯國旗。

太空船發射時,杜拜地標、世界最高摩天大樓哈里發塔(Burj Khalifa)也點亮了燈光。

曼蘇瑞將在國際太空站待上8天。他是第一位進入國際太空站的阿聯人、第一位阿拉伯人,但不是第一位穆斯林。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6177466
頁/共26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