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軍事迷休閒小棧
市長:Luke-Skywalker  副市長: 塔頂的鋼鐵鯊魚燉奶(冷眼看人生)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國際萬象【軍事迷休閒小棧】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國際海上武力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解放軍彈道飛彈打美軍航艦之可行性
 瀏覽17,415|回應81推薦1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巴特爾(打烊)

網友/作者SANJYSAN

嚴格來說,沒錯。

彈道導彈當然可以拿來打航母,而且成功率很高,只要上面裝了顆百萬噸級核彈頭的話就成。

美國會不會怕?要不要防?當然會怕,當然要防。道理非常簡單,中國都已經放話說要美帝小心我會用核彈轟炸洛杉磯了,相比起來丟個核彈打個航母不過是區區的飯後甜點。2000km的距離不過是DF-21十五分鐘的飛行時間,只要使用百萬噸級彈頭,確實有很大機會摧毀航母。並且如果是要使用高空核爆的EMP的話,躲都躲不掉。

面對這種情況,老美當然要發展NTW、SM3這些能在高空攔截SRBM/MRBM的武器系統。對於高空目標予以截殺。

至於想要用非核彈以外的方法來打航母,要做當然也不是是可以,多用一點飛彈,比如幾百上千發去試看能不能矇到就成。基本上這就像每天買彩券,哪天走了狗運的話就可以中獎。

而對於這一類威脅,老美不是沒有應變方法,而是沒有「新的」應變方法。這種東西直接叫神盾打SM-2去攔就好了。事實上以這種彈道攻擊航母的武器可還真不少,前蘇聯在60~80年代的一票重型超長程ASM全都是這麼幹的,首先爬升到10~15萬呎的高度再俯衝,一方面讓雷達有最大偵察距離,一方面可以把射程拉到極限,最後俯衝還可以來個超音速攻擊,而且上面裝的還是核子彈頭。

事實上,幾乎所有老毛子超音速衝壓飛彈都有這種彈道飛行模式。即使是SS-N-22這種最新型掠海衝壓飛彈,也有彈道飛行模式可供選用。因為這可以把射程增加50%~100%。因此在看這類飛彈的射程資料時,就得注意其資料後面是否有列出他的飛行模式。許多資料都是魚目混珠,把彈道模式的射程當作最大射程。確實這是飛彈的實際最大射程,必然比全程掠海的射程還要遠,而且高上很多。但使用這種飛行模式,飛彈並未有攻擊優勢,老美的神盾+SM-2組合的設計正是來對抗這類目標的,敲下這種東西一點問題都沒有。

ps:雄三也有彈道飛行模式,此時他的射程約比全程掠海時增加66%。

比較大的問題是,射程1000km以上的飛彈終端速度一般大於6馬赫,這就比較難以攔截。幸運的是,目前這類高速系統打固定目標尚可,要打高速機動目標如航母則一點機會都沒有,即使有再好的CEP都沒用。原因非常簡單,即使SRBM/MRBM能有10米甚至1米的超精度好了,但是飛彈飛行要15分鐘,而最初的大群飛彈發射必然會被老美的早期預警衛星偵知,在數分鐘內就能確定其大致落點並發出警報,而接到警報的航艦戰鬥群必定會立即執行緊急轉向。轉向後艦隊只要以30kt的速度航行10分鐘,就可以讓來襲飛彈面對大約9km的目標偏差。而這種目標偏差值只有核子彈頭的威力可以彌補,飛彈本身的CEP再高也無濟於事。

由以上的陳述可以很明顯的看出,問題不在於飛彈打的準不準,而在於航艦會跑。故彈道飛彈打航艦的問題和固有CEP一點關係都沒有。唯一的需求是要能有末端導向能力(光有末端機動能力是不夠的),核彈頭以外的的飛彈若沒有末端導向的能力,則跟廢物差不多,反而CEP超大的傢伙(比如說CEP達到9km的廢柴)還有可能走狗屎運矇到目標。

然而若彈道飛彈要進行末端導向,則就必須進行減速,通常必須減到四馬赫以下,雷達/IR尋標器才能正常運作。而在飛彈從高速(6~10馬赫)減到低速(3~4馬赫)的時候彈道處於快速變動狀態,這時它確實是一個非常不好攔截的目標。但是當他速度降低,穩定在3~4馬赫之間,開啟終端尋標器進行搜尋的階段(一般而言此時它距離目標要在40~60km之間,高度約為20~30km--以潘興二為例),以及其後的鎖定歸向階段(到命中目標約需40~60秒),這枚飛彈就只是一個單純的高速空中目標,這和80年代的俄式超大型超音速俯衝ASM沒有多少差別。不要說較新型的長程飛彈如SM-2/愛國者,就連鷹式改都可以輕易擊落這種目標。這時反而速度比較低,但卻會視威脅情況閃躲的MiG-25比較難打些。

因此老美艦隊面對這一類的彈道飛彈攻擊時,對於中短程的飛彈都直接用SM-2去攔截,對於彈道通過艦隊上空(而不是以艦隊為終點)的長程的高速彈道飛彈才需要動用SM-3。

當然,老美也在發展較新較有效的攔截方式,比如說光束兵器之類的系統....

以上就是美國對於「彈道飛彈打航母」的認知。

比較奇特但不令人驚訝的是一般大陸人對於「彈道飛彈打航母」戰術本身的認知和美帝完全不同。他們似乎假設美帝毫無飛彈早期預警能力,外加航艦本身不會移動,然後他們再用大量的CEP50~15m的飛彈去打,以此預期能夠有相當數量的命中彈。事實上,這是來自於彈道飛彈攻擊陸上固定目標的錯誤認知,並且在這種條件是錯誤與不適合的。事實上,這也是一個認知前提導致推論與結果錯誤的例子。

再強調一次,彈道飛彈打航母和CEP無關,只和是否具有終端導向能力有關。而需要運用終端導向能力又使彈道飛彈必須放棄最大的優勢,也就是他的高速,使其變成一種非常容易擊落的目標。


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

本文於 修改第 2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2759706
 回應文章 頁/共9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打擊美航艦 中共導彈攻勢成形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05+112005042500079,00.html
2005.04.25  中國時報
打擊美航艦 中共導彈攻勢成形
亓樂義/專題報導


   美國國防部五月將提前公布中共年度軍力報告,內文凸顯中共在東南沿海部署七百廿五枚導彈,對台海軍力失衡的嚴重性。實際上,這些導彈對美國可能介入台海衝突同樣帶來威脅,主要表現在美國航空母艦馳援台海防務時,將如何面對中共導彈的威懾乃至攻擊。

   公開資料顯示,中共運用導彈打擊航空母艦的專題研究,從理論教學到想定作業至少有五年時間,從二砲部隊、國防大學到軍事科學院都有預案。可以說,中共打擊航艦的理論應已成形,基本戰法和兵力運用亦有相應的指導和原則,眼前所急的是幾個關鍵技術猶待克服。


   所謂用導彈打航空母艦,包含彈道導彈和巡弋導彈兩個層次,前者要經過外太空,再進入大氣層內實施攻擊,故有「再入飛行器攻擊海上慢速活動目標」的研究方案;後者因內情鮮有曝光,外界至今尚不清楚中共巡弋導彈(射程大於五百公里的飛航式導彈)的真實情況,以致難判其運用方式,不像前者透過仿真技術得出,用「東風」戰術(彈道)導彈攻擊航艦是可行方案。

   由於航空母艦是海上活動目標,這對適合攻擊固定目標的「東風」導彈而言,在制導技術上(導引並控制導彈飛向目標的技術總稱)面臨新的挑戰,亦即當衛星和雷達測定航艦活動位置時,導彈如何在飛行中段和末段,持續對目標進行搜索、截獲、識別、跟蹤,最後執行精確攻擊,是整個攻擊行動的關鍵所在。尤其,當航艦逃逸區域超出導彈再入大氣層後的機動範圍時,將會明顯提高導彈在末端追擊目標的難度。

   有消息指出,中共科研人員提出一種稱為「高低空複合制導方案」,組合兩種性能不同的設備,一方面能測出導彈自身的高度、速度和姿態角,另一面能探測航艦所在的位置,能確保導彈從飛行中段至末端命中目標為止。不過,另有資料顯示,中共至今仍受技術不足之苦,包括導引設備的識別技術、高空制導精度如何滿足導彈再入後末端制導的要求,以及如何解決導彈高速運動下產生等離子區(又稱黑障)而丟失控制信號等關鍵性技術問題。也許,這些困難一時難以解決,導致運用巡弋導彈打擊航艦的呼聲在內部日漸增強。

   拋開技術問題不談,就打擊航艦的基本戰法和兵力運用而言,中共內部的論證和相關報告就非常之多,呈現百家爭鳴的現象。總體而言,這些都歸類為「抗擊外敵軍事干預」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軍事鬥爭範疇之內。

   從戰術上說,美國航艦戰鬥群和中國大陸的作戰距離,通常在航艦搭載戰機的作戰半徑範圍之內(使用艦射型對地「戰斧」巡弋導彈除外),才能對中共進行空中打擊。換言之,這個距離約在大陸領海外的一千公里處(如美國艦載F/A–十八戰機的對地攻擊半徑為一○七○公里)。因此,中共想要打擊航艦,至少要有一千公里以上的投射能力,眼前只有導彈、部分先進戰機和潛艦有此條件,從而在兵力運用上,中共做出偵察預警網、導彈突擊集群、空中打擊集群及海上襲擊集群聯合運用的作戰構想。

   由衛星、雷達和預警兵力所組成的偵察預警網,負責對敵航艦進行全程監偵、定位和追蹤;導彈部分則由巡弋導彈攻擊航艦海上編隊,彈道導彈重點突擊敵方之海空基地(解決制導問題後可直接攻擊航艦);空中打擊集群的招數更多,有點像小機群多批次的狼群攻勢;海軍除在重要航道實施水雷阻滯,攻擊任務交由傳統潛艦負責對付敵編隊的支援船艦,核子潛艦則專心打擊航空母艦。整個作戰力求突襲,節奏前後呼應,以期達到共振效果。

   當然,複雜的問題,沒有簡單的答案。外界僅憑單一或不成系統的訊息,很難窺得中共運用導彈打擊航空母艦的全貌。也許,連中共本身都還在逐步建構並完善其航艦攻略。畢竟,軍事科技日進千里,而美國艦隊的防導彈措施也在不斷改善。矛與盾之爭,鹿死誰手,一直是軍事鬥爭的重要命題,最終只能由歷史來見證。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2940360
頁/共9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