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軍事迷休閒小棧
市長:Luke-Skywalker  副市長: 塔頂的鋼鐵鯊魚燉奶(冷眼看人生)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國際萬象【軍事迷休閒小棧】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中華人民共和國軍力追蹤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中共展現和戰兩面貌
2008/03/01 08:49 瀏覽16,455|回應145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news.yam.com/bcc/china/200802/20080220361591.html
國防新聞週刊:美應慎防中共笑臉攻勢
中廣新聞網╱劉芳 2008-02-20 10:28

最近一期美國《國防新聞》周刊指出,趁著美國被伊拉克戰爭拖得無法分身,中共在全球各地大肆擴張。不管中共的笑臉攻勢是善意還是惡意,美國必須強化與亞洲盟國間的關係,也要重振美國本身的經濟。(劉芳報導)

最新一期《國防新聞》週刊的專題報導是「亞洲國家的國防」,除了中國大陸外,另外四個主題國家是新加坡、南韓、印度、以及澳大利亞。

有關中國,報導詳細列出一年來中國與世界各國的軍事交往,這些國家有美、英、法等軍事強權,也有東加、象牙海岸、柬埔寨等開發中國家。中共邀請日本、俄羅斯、西班牙等國派遣觀察員到大陸參與軍事演習,中共本身也派遣軍艦與英國等國舉行聯合演習。也就是說,中共正在全世界展開笑臉攻勢,強化雙邊及多邊交往,擴張影響力。

這種趨勢引起專家們不同的看法。美國戰爭學院教授柯爾認為,中共的目的是要建立東亞霸權,美國在世界各地的利益受到衝擊和影響。也有專家認為,中共的作法只是國力崛起的必然趨勢,並不是要挑戰美國的地位。

報導說,不管中共的企圖是什麼,美國必須修補與東亞盟國的外交及軍事關係,美國也要提振經濟,這樣美國要施展笑臉攻勢時,才有足夠實力。

(中廣記者劉芳美國華盛頓報導)  


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2744927
 回應文章 頁/共15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英媒:中國擴軍 意在美軍
2012/04/08 21:30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n.yam.com/cna/international/201204/20120408737215.html
英媒:中國擴軍 意在美軍
 中央社╱中央社 2012-04-08 20:28

(中央社記者黃貞貞倫敦8日專電)英國「經濟學人」雜誌指出,中國大陸再過20年左右將成為全球軍備支出最多的國家,而北京加強軍備主要著眼未來與台灣發生危機時,可以阻止美國介入。

最新一期經濟學人以「中國的軍備崛起」(China’s military rise)為題,指出北京大量投資發展「非對稱能力」(asymmetric capabilities),試圖削弱美國在亞太地區一度壓倒性的軍力。

文章指出,這包括成千上萬的陸基彈道飛彈和巡弋飛彈、配有反艦飛彈的戰機、潛水艇艦隊、遠距雷達、間諜衛星以及企圖「矇蔽」美國軍方的網路與太空武器等。

經濟學人指出,中國宣稱這些武器屬防禦性質,但它的戰術原則強調,一旦必要將率先發動攻擊;如果台灣尋求正式獨立,中國將發動一連串先發制人攻擊,延緩美國的介入並升高美國干預的代價。

文章指出,亞洲發生軍備競賽令人擔憂,但不需因此歇斯底里,至少目前為止中國並沒有像中國與美國鷹派所說的那麼強大,而且人民解放軍已有30多年沒有真正的戰鬥經驗,美軍則不斷在戰役中持續學習。

中國龐大的飛彈與潛水艇軍力,雖然對位在附近海域的美國航空母艦戰鬥群造成威脅,但至少在短時間內這種威脅不會擴及到海域;中國2到3艘小型的航空母艦將很快服役,但學習如何操作還需要很多年,更何況沒有人知道航空母艦上的飛彈能不能用。

報導說,中國以國內生產毛額(GDP)的2%預算持續發展國防,與英國和法國相當,約是美國的一半,而中國雖然可能使用武力阻止台灣正式與中國分裂,但除了宣稱對南沙及西沙群島擁有主權外,中國並不是擴張主義者,它本身已建立自己的帝國。

經濟學人也分析,中國的意向很難預測,中國一方面提高與全球機構交往的意願,但另一方面又以自己的方式與世界各國交往,並懷疑這些機構的運作是為了西方國家利益。

分析指出,中國的自信,特別是在海域爭議隨著勢力而擴大,但軍事誤判的危險也高到令人不安。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4810819
陸穩軍心 軍媒:別為流言所惑
2012/04/06 17:35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tw.news.yahoo.com/陸穩軍心-軍媒-別為流言所惑-051646084.html
..陸穩軍心 軍媒:別為流言所惑
.-字+字.路透社 – 2012年4月6日 下午1:16.

....(路透北京6日電)中國大陸最大的軍事報紙「解放軍報」今天向軍隊喊話,呼籲他們不要聽信網路謠言、拿出鋼鐵般的意志進行「意識型態鬥爭」,顯示執政共產黨準備領導階層轉移的此時,北京局勢緊張不安。

解放軍報(Liberation Army Daily)沒有提及自薄熙來垮台之後,過去數週在網路盛傳的北京政變未遂謠言。

不過該報的頭版社論明白指出中國大陸共產黨的領導階層希望灌輸解放軍,以便抵抗侵蝕國家主席胡錦濤權力的謠言。

解放軍報告誡士兵要「堅決抵制各種錯誤思潮侵襲,不為雜音所擾,不為流言所惑,不為暗流所動,確保部隊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堅決聽從黨中央、中央軍委和胡主席指揮。」

經歷政治動盪和謠言充斥的兩個月之後,穩定受到中國大陸領導階層高度重視。在這篇針對軍隊的社論出現前,已經有其他評論鼓吹加強共產黨對意見的掌控。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4810125
研判大陸軍力 報告認美狀況外
2012/04/06 17:16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tw.news.yahoo.com/研判大陸軍力-報告認美狀況外-232010669.html
..研判大陸軍力 報告認美狀況外
.-字+字.法新社 – 2012年4月6日 上午7:20.

....(法新社華盛頓5日電) 美國國會諮詢機構今天提出報告說,美國低估了中國大陸的軍力增長,原因是決策官員對北京的官方說法信以為真,或是未能了解中方的思維。

這份為美中經濟暨安全檢討委員會(US-ChinaEconomic and Security Review Commission)準備的報告又說,美國在預測中國大陸新武器的發展方面,表現時好時壞,例如對於中國大陸較先進潛艦的出現,美方大體未能掌握。

至於大陸軍事現代化的速度,這份報告認為美方「屢見誤判案例」,例如大陸發展出反艦彈道飛彈和匿蹤戰機的時間,都早於美方的預期。

報告說,美國如果有更多專家能看懂中文,或甚至只是閱覽一些公開的出版品,例如學術性的科技期刊,所作分析就可能改進。

報告又說,「美國的觀察家不應將中國政府對軍事政策的說法照單全收,因為這些官方說法可能意在掩人耳目,或者出自」外交部之類「對軍方事務沒有真正發言權的機構」。

美中經濟暨安全檢討委員會於2000年由國會設立,負責評估中國大陸在安全方面造成的影響。這份內部報告不代表這個委員會或美國政府的看法。

報告說,美國的專家「可能並未充分了解,中國領導階層將美國視為對中國安全的何等重大威脅」。

報告又說,1999年美國轟炸中國大陸駐貝爾格勒的大使館,以及1996年北京對台灣附近試射飛彈後美國展示海軍實力,在在「激化」了中方對美國的看法。

報告表示,1990年代末期時,美國的專家以為中國大陸在軍事上永遠趕不上美國,而且會把國防工業列在比其他經濟部門較低的優先順序。

報告說:「10年過後,如今顯而易見,世紀之交時對中國抱持的那種想當然爾看法,證明是大錯特錯。」

報告又說:「要避免2022年時再出現類似猝不及防的情況,美國的分析家應該小心謹慎,對於針對中國政府和政策目標所廣泛抱持的各種想法,宜多多重新檢視。」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4810112
詹氏防衛周刊:陸隱藏國防支出
2012/03/22 20:23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n.yam.com/cna/china/201203/20120322327543.html
詹氏防衛周刊:陸隱藏國防支出
 中央社╱中央社 2012-03-22 19:40

(中央社台北22日電)最新一期詹氏防衛週刊報導,中國大陸官方公布今年國防預算將破千億美元,但專家對此持有異議,並認為大陸正在研發的殲-20隱形戰機、改裝航母等所投入資金,絕對比對外宣稱的高出許多。

令人矚目的是,對詹氏防衛週刊上述影射大陸軍費不透明的報導,大陸官方新華社旗下的「新華網」,也予以轉載。

詹氏防務週刊指,大陸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前夕公布的大陸2012年國防支出將成長11.2%,激起外界對大陸國防軍費真實數目的新一波質疑。

根據大陸官方公布,大陸今年的國防預算將增加至人民幣6700億元(約1060億美元),首次突破1000億美元,比2011年成長逾100億美元。但西方情報官員和其他熟悉大陸軍事事務的分析家指出,「長期以來,人民解放軍的軍費開支缺乏透明度」。

這篇報導引述1名不願具名的北京外交官談話說,「如果你相信這些官方的國防支出數字,那就意味著你接受這樣的說法,中國僅僅將其1.4%的國內生產毛額用於國防,這不現實。」

他說,即使不算大陸隱性的軍費開支,人民解放軍每年預算仍呈兩位數遞增。2011年大陸官方發布的國防預算是915億美元,比2010年成長12.7%。

詹氏防衛週刊指出,國防事務觀察家認為,大陸正在開發多種武器項目,例如成都飛機工業集團公司的殲-20隱形戰機、改裝20世紀90年代末從烏克蘭購買的「瓦雅格」號航空母艦,及其他幾個備受矚目的項目;這些項目所需資金投入,要比宣稱的數字高出許多。

大陸國防工業屬於國營,從中央政府預算中撥款,是國防支出的重要組成部份。

報導引述分析家談話表示,大陸正在實踐1949年中共建政時蘇聯式集中、嚴格控制的管理方法;大量國防支出仍隱藏在其他非國防部門或特殊科研活動中,例如國家太空計畫。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4804162
中共將領:軍費增加比例較小
2012/03/05 14:36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n.yam.com/cna/china/201203/20120305895509.html
中共將領:軍費增加比例較小
 中央社╱中央社 2012-03-05 14:02

 (中央社記者黃季寬、邱國強北京5日電)關於今年軍費兩位數增加,原北京軍區政治委員符廷貴上將表示,軍費增加的幅度是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而來,「我們的幅度還是比較小的。」

符廷貴今天在參加大陸第11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5次會議開幕式時,對中央社記者作此表示。

前蘭州軍區司令員李乾元上將則指出,大陸軍費的增加與這幾年的通貨膨脹和物價上漲有關,這在軍費增加中占了很大一部分因素。

李乾元同時說,隨著大陸社會整體生活水準提高,軍人的待遇也需要做些調整,「軍費的增加並不意味會有多少軍事裝備上的投入」,實際上是一種正常增加。

大陸全國人大會議發言人李肇星昨天透露,2012年大陸國防費預算為人民幣6702.74億元 (折合新台幣約3兆1503億元),比2011年預算執行數增加676.04億元,成長11.2%。

大陸軍費已多年持續高速成長,引發外界頗多疑慮。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4796801
陸今年軍費逾3兆 成長1成1
2012/03/04 14:14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n.yam.com/cna/china/201203/20120304870981.html
陸今年軍費逾3兆 成長1成1
 中央社╱中央社 2012-03-04 13:21

(中央社記者黃季寬、邱國強北京4日電)大陸本次全國人大會議發言人李肇星今天透露,2012年大陸國防預算為人民幣6702.74億元(約新台幣3兆1503億元),比2011年預算執行數增加676.04億元,成長11.2%。

大陸第11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5次會議明天上午揭幕,李肇星今天上午在記者會答覆媒體提問時透露今年大陸軍費預算的數字。

李肇星說,大陸的國防費主要由人員生活費、訓練維持費和裝備費3部分組成,包括新型武器在內的所有武器裝備的研究、實驗、採購、維修、運輸和儲存費用。

李肇星稱,為了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適應中國特色軍事變革的需要,大陸國防費的成長「合理適度」。

他指出,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的3年,大陸的國內生產毛額(GDP)年均成長率為14.5%,全國財政支出年均成長20.3%,國防支出年均成長13%,國防支出占國內生產毛額和財政支出的比重,分別從2008年的1.33%和6.68%,降至2011年的1.28%和5.53%。

他還說,大陸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實行防禦性國防政策,國防投入與其他主要國家相比是「比較低的」。

他以2011年為例表示,大陸的國防開支占國內生產毛額比例為1.28%,而美國和英國等國家都在2%以上,「中國有限的軍事力量是為了維護國家主權安全、領土完整,根本不會對其他國家構成威脅。」

李肇星並引用希伯來古代諺語「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說,「我們應該讓上帝多笑一笑了,我們要多思考思考」。

他稱,他正在思考的問題之1,就是「怎麼好多西方記者年年就特別盯著中國的軍費問題」。他表示,大陸的國防軍費數字透明,而且國防力量和外交「是為了維護和平。」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4796420
陸公布軍費在即 美國等著瞧
2012/03/02 16:52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tw.news.yahoo.com/陸公布軍費在即-美國等著瞧-023335104.html
..陸公布軍費在即 美國等著瞧
.-字+字.路透社 – 2012年3月2日 上午10:33.

....(路透北京2日電)中國大陸很可能於週末公布2012年國防預算,在美國總統歐巴馬推出新「軸心」以強化美國在亞洲的影響力後,點出北京當局未來方向。

北京當局尚未設定公布人民解放軍年度預算的時間,但按照慣例,通常會在年度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前的記者會上公布預算數字。全國人大會議將於5日展開。

雖然外界普遍認為中國大陸的官方預算少於真正的國防開支,鄰國和歐巴馬政府可視2012年數據為指標,了解北京當局如何因應美國聚焦亞太地區,以及如何因應海上領土爭端。

雪梨羅伊國際政策研究院(Lowy Institute forInternational Policy)亞洲安全專家麥德卡夫(RoryMedcalf)表示:「除了看出國防預算逐年增加之外,中國大陸的官方數字並沒有透露太多事實。」

他也說:「如果探究中國大陸周邊或數百公里海岸線的衝突,當地的平衡情況,我不會說對中國大陸有利,但中國大陸已經能以過去無法使出的手段,置美軍於風險中。」

「但若探究更全面的情況,像凝聚部隊能力或全球版圖,那當然美國遙遙領先。」

太平洋美軍司令威拉德上將(Robert Willard)28日也表示,不管美國最近在亞洲採何行動,中國大陸的軍事發展可能持續「不衰」。

中國大陸去年表示國防預算將增至6011億元人民幣(956億美元),較前1年增加12.7%,繼2010年增長7.5%後,又恢復兩位數的成長。

但美國國防部估計中國大陸2010年實際總軍費超過1600億美元,這很容易使得中國大陸成為國防軍費開支世界第2大的國家,僅次於美國。

北京當局也持續打造新潛艦、海上船艦,及反艦彈道飛彈,作為其海軍現代化的一部分。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4795638
陸:太平洋夠廣 應容得下中美
2011/12/18 18:03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n.yam.com/cna/china/201112/20111218105595.html
陸:太平洋夠廣 應容得下中美
中央社╱中央社 2011-12-18 14:44

(中央社台北18日電)中國大陸外交部部長助理樂玉成今天表示,太平洋夠寬廣,應能容得下中國大陸和美國共存。

據中新社報導,樂玉成是在中國大陸外交學院主辦的「2011年中國外交回顧與展望研討會」上作此表示。

樂玉成指出,最近美國調整亞太戰略,加大對亞太投入,有人對此感到擔心,懷疑中美能否在亞太和平相處,甚至認為中國大陸的周邊環境惡化。

但是他說,「在我看來,美國從未離開亞太,也談不上『重返』。中國無意也無力在亞太排擠美國,希望美國在亞太發揮建設性作用,包括尊重中方的重大關切和核心利益。太平洋足夠寬廣,應能容得下中美兩個大國的共存與合作。」

樂玉成還說,走和平發展道路是中國大陸的基本國策,「不是忽悠 (欺騙、耍弄)人的」,「強化軍事同盟、進行軍備競賽、動輒進行武力干預,這些做法都不符合時代潮流。」

另據新華社報導,中國大陸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世界經濟研究所副所長丁一凡在這項研討會指出,從明年開始的未來數年,大陸將面對貿易摩擦、匯率摩擦和保護海外投資利益任務「越來越明顯的挑戰」。

丁一凡表示,明年上半年,一些國家的債務問題仍將非常困難,並有可能繼續惡化。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大陸積累的他國債權可能出現問題,和美國、歐洲有發生摩擦的可能性。

此外,外交學院常務副院長秦亞青表示,大陸的外交需要理性外交,要有戰略性、合作性和辯證性,而不能用冷戰思維去思考,不能用一種「你死我活」的心態去對待所有的競爭、衝突和矛盾。

秦亞青指出,大陸的外交要剛柔並濟、有勇有謀。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4761937
林中斌:中國欲不動武主宰東亞
2011/12/08 08:35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n.yam.com/cna/international/201112/20111208853250.html
林中斌:中國欲不動武主宰東亞
 中央社╱中央社 2011-12-08 07:14

(中央社記者林琳柏林7日專電)政治學者林中斌認為太平洋地區發生衝突的風險不高。他向奧地利媒體表示,北京打算藉由經濟、外交、心理、文化及傳媒等非軍事手段達到超級強國的目標。

奧地利「標準報」(Der Standard)記者最近在台北專訪林中斌。今天在國際版刊出記者與林中斌的對談內容。

針對最近美國與中國在太平洋地區的緊張關係,林中斌認為,看這個問題,要考慮到4項重點。

第一,強硬的外交經常是為了向國內交代,2012年歐巴馬總統要尋求連任,而中國領導階層也將更迭。

第二,中國在南太平洋地區的鄰國,包括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或新加坡,都不是出於自願成為美國的盟友,而是基於自保。

第三,美國不僅有經濟問題,政治也陷入僵局,所以,美國的軍事支出會大幅削減。也因此,可能無法維持在太平洋地區的強勢地位。

第四,北京有一套細密的大戰略,有一部分可追溯到鄧小平。這一點常被忽略。鄧小平說過:「我們和美國人交涉立場非常強硬,但絕不會斷絕關係」。這正是北京目前的做法。它的戰略其他部分就是主宰全東亞不必用軍事手段。中國並沒有意圖超出這個範圍。

他指出,北京打算藉由經濟、外交、心理、文化及傳媒等非軍事手段達到目的。武力則是這個戰略的支柱。中共人民解放軍的信條為:「隨時作好準備,但是儘可能不必動用。」這個觀念和一百年前美國羅斯褔總統提出的概念相似。羅斯褔的說法:「口氣要軟,不過要隨身帶根大棒,這樣就萬無一失。」

林中斌認為,北京的軍事實力持續增長,也讓它能有效地運用非軍事手段。觀察所謂美、中在亞洲的緊張關係時,絕不可忽略這點,看南亞國家和北京的關係亦然。

關於美國遏阻中國的戰略能否收效的問題,林中斌的看法是:就長期來看,未必有效;然而,仍是可以運用的手段,在未來的談判桌上可以挫大陸的銳氣。

他強調不能錯誤地低估美國。當下的美國不同於以往,已有能力自省和自我批評。這一點也挽救了美國。雖然可能不再是第一大國,卻仍然是一個被信賴的外交強權。

解讀一些中國軍事將領的武嚇作勢,林中斌說,中國軍方將領有分工,有些負責對外武嚇,有些負責策劃。一些常耀武揚威的將領,從一星升到兩星軍階後,立即封口。

根據他的分析,中國解放軍早已是被拔了利齒的老虎。當年鄧小平僅晉升17位三星上將,江澤民時期卻有79位。被封官削權的將領們對內張口無牙,只能對外舞爪。

他同意「標準報」記者的看法:中國海軍在太平洋實施演習是對外武嚇。不過,他也提醒,在中國的戰略傳統,關鍵在於不讓對手看清虛實,並非威懾。西方國家會盡可能展現自己的實力。對中國而言,卻無此必要。他特別引述中國古代哲人老子所言:「邦利器不可以示人。」

報導特別介紹林中斌是台灣淡江大學國際關係與戰略事務研究所教授,曾受教於前美國國務卿季辛吉並長期在美國工作。他曾任中華民國國防部副部長,是全球最知名的中國事務學者之一。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4756835
共軍上將:把握戰略機遇期
2011/01/17 23:41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n.yam.com/cna/china/201101/20110117267598.html
共軍上將:把握戰略機遇期
    
中央社╱中央社 2011-01-17 22:15

(中央社台北17日電)在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訪美前夕,共軍副總參謀長馬曉天上將撰文指出,本世紀前20年是中國要緊緊抓住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因此必須維持國際及周邊環境的持續穩定。

身兼中國國際戰略學會會長的馬曉天出身空軍,他在今天出版的中國共產黨中央黨校機關報「學習時報」上發表題為「把握戰略機遇期的時代內涵,明確我們的歷史使命和擔當」的長文,並由新華網全文刊載。

馬曉天首先指出,戰略機遇期是與中國國家發展道路緊密相連的政治概念。對中國來說,和平穩定的國際形勢、開放包容的國際秩序、世界各國的合作互信,均有利於中國集中精力搞好自身建設,實現和平發展的戰略目標。

因此,馬曉天強調,「國際及周邊環境的持續穩定期就是我們國家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中國發展道路的和平性質,決定了我們對於戰略機遇期內涵的界定和認識。」

他說,對於中國這樣1個擁有13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來說,戰略機遇期的判斷需要寬宏的戰略視野。「從時間上說,我們的戰略機遇期有相當的時間跨度。從空間上看,我們的戰略機遇期是指覆蓋國家發展全局的有利環境,基於對國家內外形勢的總體判斷。」

他又說,局部穩定、整體動盪,短暫平靜、長期不穩的局面,都不構成戰略機遇期,「我們既不能把某個短暫、局部的有利時機等同於戰略機遇期,也不能因一時一地的不利局面否定戰略機遇期的存在。」

馬曉天進一步分析,促成戰略機遇期的「外部條件」主要包括:沒有迫在眉睫、舉國迎敵的戰爭或戰爭危險,沒有成為世界主要矛盾的一方,國際和地區形勢總體有利。

「內部環境」主要包括:國內社會總體穩定,各種社會矛盾和風險能夠得到有效控制,國民經濟保持穩定健康發展。

馬曉天強調,維護戰略機遇期發展必須要有積極作為。他提及1996年台海危機及1999年「兩國論」大陸方面的應對。

他表示,「歷史經驗表明,在維護和經營戰略機遇期的過程中,既要堅持原則、敢於鬥爭,又要把握節奏、有理有利有節,這是一個國家在戰略機遇期內需要時刻關注的重要原則。」

在胡錦濤出訪美國前夕,由共軍高階將領發表這篇涉及國際環境及兩岸關係的長文,值得注意。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4421332
頁/共15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