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軍事迷休閒小棧
市長:Luke-Skywalker  副市長: 塔頂的鋼鐵鯊魚燉奶(冷眼看人生)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國際萬象【軍事迷休閒小棧】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國際太空科技新聞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解析美國NASA太空梭
 瀏覽36,387|回應285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1.太空梭(Space Shuttle):其正式名稱是軌道繞行載具(OV,Orbiter Vehicle),由於這種新式運載系統是往返穿梭於太空與地球間,故有「太空梭」的別名,這也是傳媒及民眾對此載具的俗稱。

全長37.2m,主翼翼展23.7m,全高17.2m,重量約75ton,能運載重量超過30000kg的貨物;於大氣中的飛行速度可達16000km/h,表面貼滿超過34000片的隔熱陶瓷片,在重返時承受溫度最高的機首和主翼前緣,皆覆蓋著強化碳(RCC,Reinforced carbon-carbon)隔熱片,強化碳的抗熱能力甚至比陶瓷片還要強。

在載具尾端裝設3具液態燃料火箭發動機(Liquid Rocket Engine),為於發射時的主推進器(SSME,Space Shuttle Main Engines),當單具SSME每分鐘燃燒約一磅的液態氫氧推進劑(Propellants)時,會產生20250kg的強大推力,另一優點為燃燒後產生的廢氣是無毒蒸氣雲。

每具SSME在真空中所產生的推力約為21150kg,僅及農神5號(Saturn V)運載火箭的F-1發動機所產生推力的1/3,但SSME必須能在真空及大氣中運作,且須有可變的節流裝置,使得推力能在額定值的50至109%間做適度的調節。當負荷極大或須到達傾斜角較大的軌道中時,須用到23040kg的推力,到爬升階段的末期僅須50%推力。發動機的設計運轉壽限為7.5小時,包括55次啟動及連續的8分鐘運轉過程,是目前唯一可重複使用的液態燃料火箭發動機。此外載具上另裝置有2具軌道控制發動機(OMS,Orbital Manoeuvring System)及42具小型的反作用控制系統(RCS,Reaction Control System),以控制載具在軌道上的姿態及轉換軌道用。

飛行控制系統為四重配置的方式來向SSME、OMS、RCS及氣動力控制面傳遞操作訊號,即使有2套系統損壞,也不致發生危險。機上5部IBM製任務電腦(注意喔!這是1980年代的資訊科技產物!)則作為載具導引、系統控制之用。至於載具的電力來源是再生性氫氧燃料電池(RFC,Regenerative Fuel Cell)提供,一方面提供載具電力,也供應太空人用水,過多的水則排出艙外。

2.主燃料槽(ET,External Tank):又稱為輕量主燃料槽(LWT,Lightweight Tank),全長46.2m,直徑8.28m,空重29932kg,滿載重760091kg。整個燃料槽分成液態氧槽(Liquid Oxygen Tank)、銜接槽(Inter Tank)及液態氫槽(Liquid Hydrogen Tank)三部份,在銜接槽及液態氫槽外殼設有銜接載具的硬點支架。液態氧及液態氫主要是做為載具於發射時SSEM使用的推進劑,所謂“推進劑”就是燃料(液態氫)加氧化劑(液態氧)的合稱。從1998年6月起載具發射時所使用的主燃料槽,為洛馬公司研製的新式超輕量燃料槽(SLWT,Super Lightweight Tank),在尺寸上與舊型主燃料槽相同,空重26536kg,滿載重756832kg;但由於使用高強度低密度鋰鋁合金(Aluminum/Lithium alloy)並經過改良,重量較舊型槽體減輕3375kg,在發射時可增加載具的酬載量。

3.固體燃料火箭輔助推進器(SRB,Solid Rocket Booster):由數個外殼節段所組成,全長44.7m,直徑3.6m,裝填約600ton的推進劑,每具推力1485000kg。一次發射任務,單具SRB大約消耗掉約600ton的燃料,約每秒平均4.3ton。

推進劑燃燒完的SRB,已沒有推進的作用,於是以藥包炸掉與主燃料槽連接的螺栓,使SRB脫離。當SRB脫離主燃料槽落下時,鼻端會自動彈射出1具減速降落傘,接著再帶出3具主降落傘,因此SRB在落下後不會因落地速度太大而撞毀,可再次回收裝填燃料以重複使用。


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2744326
 回應文章 頁/共29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結束13天飛行任務 發現號太空梭安返地球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udn.com/NEWS/WORLD/BREAKINGNEWS5/4816578.shtml
天候不佳 發現號太空梭延後降落

【聯合報╱記者夏嘉玲/即時報導】 2009.03.29 03:44 am


美國太空總署28日宣布,原定當天返回地球的「發現號」太空梭在雲層太厚且風力太強下,返航時間延後至少1小時,預定美東時間當天下午3時13分(台灣29日清晨3時13分)降落美國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角。

搭載7名太空人的發現號延後降落,將先沿地球軌道繼續飛行。美東時間當天下午還有一次降落機會,若天候仍不許可,當天必須放棄降落。但氣象預測29日天氣將更惡劣,因冷峰到來,可能出現雷雨。(美聯社28日電)

【2009/03/29 聯合報】


http://news.yahoo.com/s/ap/20090328/ap_on_sc/space_shuttle_148
Space shuttle Discovery's landing delayed

By MARCIA DUNN, AP Aerospace Writer– Sat Mar 28, 12:20 pm ET

CAPE CANAVERAL, Fla. – Cloudy and windy weather forced NASA to delay shuttle Discovery's homecoming Saturday following a successful space station construction mission.

Mission Control ordered the seven astronauts to skip their first landing opportunity and keep circling the world in hopes the conditions in Florida improve. They have one more chance for an afternoon touchdown before having to give up for the day.

The wind had picked up throughout the morning at NASA's spaceport, and the clouds appeared to be building.

"We think both those things have a good chance of looking better for our second opportunity today," Mission Control radioed.

Sunday's forecast was more dire, with a cold front expected to bring thunderstorms.

Commander Lee Archambault and his crew are winding up a 13-day mission highlighted by the smooth installation and unfurling of the last pair of solar wings at the 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The $300 million addition brought the orbiting outpost up to full power, a vital part of NASA's plan to double the space station population and boost the amount of science work in a few months.

Discovery is bringing back former space station resident Sandra Magnus. Saturday marked her 134th day in orbit; she flew up in mid-November. Her replacement, a Japanese astronaut, was launched aboard Discovery on March 15.

The shuttle also is ferrying five months' worth of science samples from the space station, mostly blood, urine and saliva collected by its crew members. As many vials as possible were stuffed into the shuttle freezer, with the rest put in ice packs.

Also coming back for NASA scientists: four to five liters of recycled water that had been the astronauts' own urine and sweat. The water was produced after Discovery delivered a new urine processor that fixed the recycling machine.

NASA hopes to have the water samples tested within a month. If the toxicology results are good, the three space station residents will be given the all-clear to start drinking the recycled water up there.

The space station, meanwhile, got more guests Saturday with the arrival of a Russian Soyuz capsule, just three days after Discovery's departure.

Two of the newcomers — an American and a Russian — will swap places with commander Mike Fincke and cosmonaut Yuri Lonchakov, who have been in orbit six months.

Billionaire space tourist Charles Simonyi, a former Microsoft executive, also flew up on the Soyuz for a 1 1/2-week visit.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3354136
“發現”號離站返回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9-03/27/content_11079616.htm
“發現”號離站返回

2009年03月27日 07:17:31  來源:新華網


美國“發現”號航天飛機於美國東部時間25日下午與國際空間站分離,開始返回地球。

分離之際,國際空間站第18長期考察組指令長邁克·芬克大聲說:“祝一路平安!歡迎再來!”

路透社報道,“發現”號指令長李·阿爾尚博與飛行員托尼·安東內利於美國東部時間25日下午3時53分(北京時間26日3時53分)點燃航天飛機的操縱噴射裝置,推動重達100噸的航天飛機與空間站分離。

美聯社報道,分離後,“發現”號繞空間站飛行一圈,主要是給空間站新貌拍攝圖片。但由於繞飛過程中沒有電視信號,美國航空局地面控制中心需“稍等片刻”才能看到圖片。

“發現”號與空間站分離前,宇航員們彼此擁抱、話別。芬克對“發現”號機組宇航員說:“有你們來到這裡,真的很棒。你們使得空間站比以前更好,給我們帶來更多電力,令空間站更對稱……”

“發現”號15日升空,17日與空間站對接。在為期8天的對接期間,“發現”號機組宇航員共進行了3次太空行走,完成空間站相關組件的安裝工作,包括安裝並展開空間站第四組也是最後一組太陽能電池板。

“發現”號及7名宇航員預計於28日返回地面,降落美國肯尼迪航天中心。(新華社專電)


(責任編輯: 劉暢 )
 


http://nz.news.yahoo.com/a/-/technology/5457008/space-shuttle-crew-rechecks-ship-for-damage/
Space shuttle crew rechecks ship for damage
March 27, 2009, 7:17 am

CAPE CANAVERAL, Florida (Reuters) - The shuttle Discovery astronauts used a robot arm and laser scanners to recheck their ship's heat shield for damage on Thursday in preparation for their return to Earth on Saturday.

The shuttle has been in orbit since March 15 on a mission to outfit the 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with its last pair of solar panel wings. It departed the orbital outpost on Wednesday.

The crew used a laser system mounted on the end of a boom on the shuttle's 50-foot (15-meter) robot arm to inspect Discovery's wings and nose, which can get as hot as 3,000 degrees Fahrenheit (1,650 degrees Celsius) as the ship glides through the atmosphere for landing.

The inspections are part of all shuttle missions since the 2003 Columbia accident, which killed seven astronauts. That shuttle was damaged during launch by a piece of falling debris and broke apart as it headed toward landing in Florida 16 days later.

An initial inspection the day after Discovery's launch showed no signs of damage from debris impacts. NASA wants the second inspection to check for impacts from orbital debris, which is becoming a growing problem in Earth orbit.

During Discovery's eight-day stay at the station, NASA had the crews maneuver to avoid coming too close to a fragment from a Chinese spacecraft.

Earlier this month, the station crew had to duck into their Soyuz lifeboat for a few minutes while another piece of debris, with an orbit too variable for immediate, accurate tracking by ground radars, passed by.

"We have had a couple of these in the last couple of weeks, but as far as I know, it is coincidental," Discovery commander Lee Archambault said during an inflight interview.

The issue of orbital debris has been more publicized since a crash last month between a U.S. commercial communications satellite and a defunct Russian spacecraft. Two years ago, China also purposely destroyed one of its satellites to test a missile. It was widely condemned.

Even tiny pieces of debris can have deadly consequences because they are moving at speeds of about 17,500 mph, which is how fast something needs to travel in order to be in orbit around Earth.

Shuttles have returned from space with window cracks from flecks of flying paint. In orbit, something as small as a grain of sand can impact with the power of a bowling ball moving at 100 mph.

Engineers will analyze the images relayed by the Discovery crew before clearing the ship for re-entry and landing.

Touchdown is scheduled for 1:38 p.m. EDT Saturday at the Kennedy Space Center in Florida.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3352760
美國參議院批准一項開支計畫支持NASA太空梭飛行到2011年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www.dsti.net/News/52589.htm
美國參議院批准一項開支計畫支持NASA太空梭飛行到2011年

   [據美國今日佛羅里達網站2009年3月26日報導] 美國參議院預算委員會通過一項開支計畫,支持NASA太空梭艦隊飛行到2011年並取消固定退役日期。固定退役日期可能會引起“危險的日程壓力”,由此導致如1986年“挑戰者”號和2003年“哥倫比亞”號太空梭那樣的災難。

   在2010年最終期限之前,NASA還將發射9次太空梭任務,其中8次執行國際空間站的集成和裝配任務,1次為哈勃太空望遠鏡提供服務。

   “哥倫比亞”事故後,2005年太空梭艦隊恢復飛行。從2005年開始,NASA每年大約進行三次太空梭飛行任務。“哥倫比亞”號和“挑戰者”號太空梭事故調查人員都認為日程壓力會導致事故發生。委員會預算方案籌備人員認為,NASA不能在一年半的時間內執行9次太空梭飛行任務,且不該如此。

   預算委員會準備的2010財年預算中,將為NASA提供額外的25億美元支援太空梭任務持續到2011年,同時為下一代“戰神”火箭和“獵戶座”乘員探索飛行器的研發提供充足經費。這份預算申請仍必須經參議院和眾議院通過,奧巴馬總統簽署法令方可生效。(中國航太工程諮詢中心 陳菲 謝慧敏)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3352688
跟著太空梭上太空 無尾蝙蝠恐怕已上天堂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n.yam.com/afp/international/200903/20090319110889.html
跟著太空梭上太空 無尾蝙蝠恐怕已上天堂  
法新社╱賴秀如 2009-03-19 13:35     
 
 
(法新社華盛頓18日電)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說,本週稍早發射的「發現號」 (Discovery)太空梭在甘迺迪太空中心發射時,7名太空人多了1位意外旅伴。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 (NASA)說,「發現號」太空梭升空時,外部燃料箱邊緣依附了一隻無尾蝙蝠 (游離尾蝠),一起上太空。

根據Space.com取得的NASA備忘錄記載,「發射影像分析顯示,在我們完全看不到他的身影之前,至少他一直撐到太空梭完全離開發射塔。」

「開始倒數到最後,他的確不時移轉方向,但最後並沒有飛開。」

「紅外線影像顯示他並不像大部分人所想像地被凍死,他那時還活著。」

太空梭外部燃料箱裡面有200萬公升 (50萬加侖)的液態氫火箭燃料。不但要緊緊巴住燃料箱,動物專家還說,這隻蝙蝠還得撐著受傷的左翅膀和酸痛的右肩膀或脕關節。

雖然這隻蝙蝠的下落和健康情形不得而知,但是NASA相信這個太空探險客活不久。

NASA官員說,「這隻動物可能在「發現號」爬升進入軌道過程中不久就暴斃了。」

這隻蝙蝠並不是第一隻想要上太空的小動物。1996年另一隻蝙蝠也緊緊夾在奮進號 (Enduavour)太空梭的外部燃料箱上。1998年另一隻蝙蝠短暫依附在哥倫比亞 (Columbia)太空梭上,但發射前不久就飛走了。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3338049
躲過太空垃圾 發現號太空梭運動設備故障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n.yam.com/afp/computer/200903/20090317033919.html
躲過太空垃圾 發現號太空梭運動設備故障 
法新社╱簡長盛 2009-03-17 16:05     
 
 
(法新社華盛頓16日電)美國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今天說,雖然前蘇聯衛星的太空垃圾不再對發現號(Discovery)太空梭形成威脅,但太空人卻又面臨另外一個令人傷腦筋的問題:太空梭的運動設備故障。

美國太空官員在記者會上說,發現號「肌力測定器」無法發揮正常功能。這個肌力測定器是設計精巧、外型像自行車的靜態裝置,專為零地心引力狀態而設計。

運動設備失靈,意味著發現號太空梭的太空人在13天的任務飛行中只能隨便作些運動,以保持最佳體能狀態。

休士頓詹森太空中心(Johnson Space Center)飛行主任戴伊(Paul Dye)說:「假如我們不能修好,我們還有些橡皮蹦彈式的運動設備,可以用來作一些運動。」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3334795
首位日籍太空人 長駐國際太空站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9/new/mar/17/today-int1.htm
自由時報2009年3月17日

首位日籍太空人 長駐國際太空站
為日本航太樹立里程碑

〔編譯鄭曉蘭/綜合報導〕美國國家航太總署(NASA)於美東時間15日下午7點43分(台灣時間16日上午7點43分),在甘迺迪太空中心順利發射預定飛往國際太空站(ISS)的太空梭「發現號」(Discovery)。

「發現號」總共搭載7位太空人,抵達太空站後將陸續完成日本實驗艙「希望」及太陽能面板的設置工作。其中一名現年45歲的日籍太空人若田光一,在此次任務中角色吃重,他同時也是首位長期派駐ISS的日籍太空人,日本媒體形容若田此行為日本航太發展樹立重要里程碑。

「發現號」當初預定2月12日升空,期間由於外部燃料槽的安全性須再度確認,以及氫氣外洩問題,兩度延期至16日升空。「發現號」預定於18日抵達ISS,美、日、俄等國太空人將攜手進行太空站維護、最後第四組太陽能面板設置、日本實驗艙「希望」組裝完成等任務,同時也將由若田主導骨質疏鬆症藥物療效確認,或人體心電圖變化監控等太空醫療實驗。

實驗尿液回收當水喝

此外,為確保ISS自5月起派駐人員從3人擴充至6人的水源供應,太空人也將事先進行實驗,將尿液或空氣中溼氣等回收利用,轉化成飲用水後加以試喝。

3度執行太空任務的日籍太空人若田光一,此次將在ISS上停留約3個月。由於若田擁有操縱太空手臂的高超專業技術,並具備艙外活動及教練能力,不僅被日本視為「日本太空界的王牌」,也深受美方信任。相關人士評估,若田若能爭取到第二次長駐ISS的機會,甚至有可能當上ISS的指揮官一職。

除前述太空任務外,若田抵達ISS後也將進行各種太空趣味實驗。若田在上太空前,公開對日本民眾招募有趣的太空實驗點子,最後有包括小學生乃至於7旬老者約800人,投稿約1597件點子。其中包括「在太空如何點眼藥水」、「能否像『魔毯』一樣坐在毯子上飄浮」、「能否順利折衣服」、「能否用扇子把人搧飛」、「能否以自由式前進」等有趣點子,都將由若田在無重力狀態下親身驗證。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3334346
發現號升空 首名日人長駐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1-apple.com.tw/index.cfm?Fuseaction=Article&Sec_ID=3&ShowDate=20090317&IssueID=20090317&art_id=31472685&NewsType=1&SubSec=11
發現號升空 首名日人長駐
2009年03月17日蘋果日報  

美國
【蔡筱雯╱綜合外電報導】歷經五度延期,美國「發現號」太空梭終於升空,台灣時間周一早上7時43分,「發現號」自佛羅里達州甘迺迪太空中心發射,日本太空人若田光一將進駐國際太空站,成為首位在太空長駐的日本人。

組裝太陽能板
發現號此行主要目標是為國際太空站進行改裝,太空人將在太空漫步過程中,把造價3億美元(103.5億元台幣)、重逾1萬4千公斤的S6桁架延伸擴充,並把第四對、也是最後一對太陽能板安裝上去,如此一來,國際太空站可用電力將達到120千瓦,相當於50戶民宅用電量。
此外,太空站中能把尿液變飲水的淨水設備,去年11月安裝後不久就宣告故障,也要靠太空人維修。國際太空站目前只能容納3名太空人長駐,各國合作整修擴建,是希望能在今年5月底前擴充空間,讓6人長期停留,進行各種無重力狀態的實驗。
「發現號」原訂2月中就要升空,卻因為引擎閥門故障,數度更換零件延誤行程,上周三又發現氫燃料外洩,昨天終於出發,為配合3月26日也將前往國際太空站的俄國「聯合號」太空船,美國航太總署已將14天的任務縮短為13天。

「發現號」太空梭主要任務
【1】擴充電力供應:裝設第四組太陽能板,提升國際太空站供電能力。
【2】修理淨水系統:為太空站的故障淨水設備更換新零件。
【3】接運太空人:日本太空人若田光一將進駐太空站進行一系列實驗,美國太空人瑪格諾絲(Sandra Magnus)則將返回地球。
※資料來源:路透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3334338
發現號升空 將進行發電設施最後組裝任務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n.yam.com/afp/international/200903/20090316989963.html
發現號升空 將進行發電設施最後組裝任務  
法新社╱陳 蓉 2009-03-16 14:20     
 
 
(法新社佛羅里達州卡納維爾角15日電)美國發現號(Discovery)太空梭今天升空,此行任務是在更多組員幾週後將抵達國際太空站(International SpaceStation)之前,加裝最後一組太陽能板。

太空梭在美國佛羅里達州甘迺迪太空中心(Kennedy Space Center)晚上7時43分(格林威治時間23時43分)順利發射,8分多鐘後,太空梭就進入軌道,以每小時1萬7500英里(2萬8000公里)速度運行。

太空梭預計2天後抵國際太空站,7名太空人將為太空站加裝第4組且是最後一組太陽能板。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指出,一旦完成發現號最後主要太陽能板組裝部分,國際太空站就可以全面運作,且可容納6名太空人。國際太空站建造啟始於1998年。

這次任務也進行太空人員交換,由日本太空人若田光一(Koichi Wakata)替換已在太空站4個月的美國太空人馬格諾斯(Sandra Magnus)。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pan AerospaceExploration Agency)的若田光一,將是太空站首名駐站日本組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3333003
發現號順利升空 日太空人若田任務重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n.yam.com/cna/computer/200903/20090316989808.html
發現號順利升空 日太空人若田任務重 
中央社╱中央社 2009-03-16 13:04
    
(中央社記者楊明珠東京16日專電)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的發現號(Discovery)太空梭上午發射成功。發現號載有包括日本人若田光一在內的7名太空人。若田是日本挑戰長期駐留太空任務的第一人。

發現號於台灣時間今天上午7點43分從美國佛羅里達州甘迺迪太空中心發射升空,8分30秒之後,主引擎燃燒後經過20秒,發現號在高度約150公里處與外部燃料槽分離,發射成功。

45歲的若田這次是第三次負責太空飛行任務,他將在太空待上3個月,成了第一位挑戰長時間派駐太空的太空人,為日本航太史立下新里程。

發現號預定在台灣時間18日上午與國際太空站(ISS)對接。若田這次的任務是與美國、俄羅斯的太空人合作,進行國際太空站的維修等事務。

另外,若田將在國際太空站內部的日本載人太空設施「希望號」當中進行各種實驗。包括在無重量狀態下會對人體骨骼造成何種影響。他也將服用治療骨質疏鬆症的藥物,把自己當成「實驗台」。

5月起,派駐國際太空站的太空人從3人變成6人,為因應這體制,太空站將實施把尿液「再生」利用的實驗,若田已表示有意試喝「再生水」。

這次發現號發射的主要任務是在國際太空站安裝相當於背脊的最後結構物「S6架構」,S6架構的太陽能板若能順利開展,國際太空站的太陽能發電設施將可完成。安裝S6架構時,負責操作機械臂的若田扮演重要角色。

這次發現號原訂2月12日發射,但因燃料系統出問題,發射幾度延後。發現號預定台灣時間29日清晨返回。

繼若田之後,今年12月左右,日本太空人野口聰一、2011年春天古川聰都將在國際太空站駐留長達6個月,為日本的「利用太空時代」踏出一大步。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3332916
預定發射前夕 發現號燃料槽氫氣未再外洩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n.yam.com/afp/international/200903/20090316978394.html
預定發射前夕 發現號燃料槽氫氣未再外洩  
法新社╱毛盈超 2009-03-16 08:20     

 
(法新社卡納維爾角15日電)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表示,造成NASA發現號(Discovery)太空梭延後發射的氫氣外洩問題,在發現號今天預定發射前夕並未再發生。

太空總署說:「發射控制人員未發現有外洩的跡象。燃料槽添加燃料情況順利,倒數正在進行,發現號預定今晚7時43分準時升空,進行代號STS-119的飛行任務。

發現號原本定於11日發射升空,但由於技術人員尋找導致氫氣外洩的原因而推延發射。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63&aid=3332548
頁/共29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