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mil/2010-07/04/content_13807458.htm
航天飛機退役 一個時代遠去
2010年07月04日 17:13:59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7月4日電(新華國際時評)航天飛機退役 一個時代遠去
新華社記者楊駿
美國航天飛機真的要退役了麼?答案是肯定的。美國航天局日前宣布,航天飛機退役時間定于2011年年初。
這一曾在一片歡呼聲中誕生的航天標志性產物,終于將走向歷史的終結。從“哥倫比亞”號到“奮進”號,航天飛機曾經承載多少榮光,又經歷多少眼淚,確實一言難盡,讓人噓唏。無論如何,航天飛機最終退役將是美國航天發展事業的一個裏程碑式的拐點。
發射航天飛機是美國繼“阿波羅”登月計劃後的又一大規模的載人航天活動。“冷戰”時期,為了抗衡蘇聯的載人航天優勢,美國自1972年開始投巨資進行研究,歷時9年,花費約100億美元,終于使第一架航天飛機“哥倫比亞”號飛上太空。當時飛機發射升空時,現場和電視機前的美國民眾無不歡呼雀躍,一個技術更新、更強大的載人航天主角誕生了。此後,航天飛機也一度成為蘇聯和歐洲競相倣效的對象。
航天飛機有三大優勢:一是可以多次往返,重復使用;二是一次可運送7人外加將近30噸貨物,運載量是其他航天器的數十倍;三是它可以捕獲太空中的其他飛行器如衛星,還可以通過航天員的太空行走對飛行器進行檢修,也可將其帶回地球。
然而,航天飛機技術復雜、投資巨大,維修準備期長,飛行可靠性隨飛行次數的增加而不斷降低。美國共研制出5架航天飛機,每架研發費用20億美元,總共發射一百多次,每飛行一次費用高達5億美元,返回後還要進行大量費時費力的檢修,這讓美航天局的財政不堪重負。況且,“挑戰者”號和“哥倫比亞”號分別于1986年和2003年失事,剩余的3架也已經到了故障多發的暮年。在冷戰結束多年、美國經濟不景氣的大背景下,連美國人自己都問:航天飛機“我們還玩得起麼?”
與航天飛機相比,飛船技術相對簡單,花錢少風險小,並且適合長期停靠在空間站作為救生艇使用。歐盟、日本、俄羅斯、中國都在考慮研發更新、更實用的飛船類太空運輸工具。這多多少少對美國航天發展戰略有所影響。發展經濟有效的航天器,何樂而不為?
光榮屬于過去,下一步怎麼走,美國航天局壓力重重。美國太空探索的新“主角”將是下一代載人航天器“奧賴恩”飛船。但新老交替殊非易事,航天飛機的退役意味著從2011年到“奧賴恩”研制完成投入飛行的這幾年間,美國將出現載人航天器的“斷檔期”,美國宇航員只能靠搭乘俄羅斯的飛船往返國際空間站。況且,根據奧巴馬新的太空政策,“奧賴恩”未來也只能充當救援飛船的次要角色。
將宇航員送入太空作業,是美國航天局過去49年來的工作主線,但奧巴馬政府認為這一模式如今已經顯老,不能再“因循守舊”。奧巴馬推行的新太空思路是讓私人航天企業加入,讓航天局騰出手來承擔探索火星等其他更具開拓性的任務。
難怪,美國不久前宣布未來5年增加投入60億美元,刺激私人航天企業開發運送宇航員前往國際空間站的飛船和火箭,而航天局自己屆時只用付“打的費”。因而,美國有媒體認為,私營航天企業將成為未來美國載人航天的主角,而政府大包大攬的時代已經結束了。可問題是,不知道私人航天企業能否撐起美國航天的一片天?
按照美國人的日程,“奮進”號將于2011年2月26日進行航天飛機的“絕唱”發射,一個時代的遠去就在眼前。人們不禁要問:沒有了航天飛機,美國的載人航天優勢到底在哪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