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司改會上月進行網路民調,高達七成五的民眾對司法院領導的司法改革沒有信心;中研院社會所的調查則顯示,百分之五十的受訪民眾認為「司法不公」。根據天下雜誌的二○○九國情調查,馬政府上台後,認為司法正義退步的民眾有四成一,認為進步的僅二成八。
這些民調數字,都讓人對司法的現況與未來感到憂心忡忡。可是,司法院長賴英照卻依舊逍遙自在,彷彿這一切都與他無關。
隨著扁案內情不斷曝光,名嘴及綠營民代為了阿扁的羈押與併案審理問題不斷抨擊法官;最近連自家人都開砲,宜蘭地院院長黃瑞華向司法院「告狀」,批評台北地院審理扁案換法官的程序不合法。面對這些質疑,賴英照仍然選擇悶不吭聲。
賴英照說,他不能評論審判中的個案,各界應尊重司法,留給法官純淨的審判空間。但外界期待的,並不是要司法院長介入個案,或進行行政干預,而是認為司法院有責任維護司法的公信力,澄清民眾對司法的疑慮或誤解。就此,賴英照有責任也有義務站出來,對外界的質疑作個釐清。
以扁案的併案換法官審理問題為例,台北地院是根據司法院訂頒的「分案報結實施要點」,刑事牽連案件須以「後案併前案」方式審理。而且,案子是由抽籤到的周占春合議庭三位法官主動簽請併案,現在若不併案,萬一將來「扁案」判決結果與「國務機要費案」的判決結果不同,造成裁判歧異,後果將更嚴重。既然扁案換法官是根據規定辦理,現在不同法官既有疑問,賴英照不該出面說明一下嗎?
先前外界批評司法「辦綠不辦藍」時,賴英照拿出統計數字,以多位國民黨民代遭法院判刑,甚至有人被判當選無效,說明法官「藍綠都辦」,這自有助於消除外界疑慮。
扁案的政治效應,對司法構成莫大壓力。賴英照說要維護審判獨立,他卻作置身事外狀,反而使司法公信受損。開個記者會吧!不要再悶不吭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