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經濟成長正從出口與投資導向內需消費與製造。世銀總裁金墉指出,中國的經濟重整將帶動更穩定的成長,全世界需要中國長期強勁的成長。目前對中國來說最重要的就是邁向可持續性的成長。
世銀在最近的一份報告中預估,中國的經濟成長將自 2013 年的 7.7% 降至 2014 年的 7.6%,到了 2015 年將再降至 7.5%。金墉指出,他較不擔心中國原先的極高的經濟成長小幅萎縮。他認為,如果中國能持續改革的步調,就能朝向具有持續性的長期成長。
國際貨幣基金總裁拉加德亦表達相同的看法。根據彭博新聞引述拉加德的話,她認為新興亞洲,尤其是中國的經濟不會嚴重萎縮,成長幅度是慢慢減弱,成為可持續的成長。
另一方面,中國的外貿夥伴呈現經濟改善的跡象,預期中國下半年的外貿增幅將提高,有助於達成全年經濟成長目標。
美國第 2 季製造業數據優於前一季,5 月零售銷售亦呈現年比與月比成長,企業信心升高,這些都顯示美國經濟穩健改善。雖然歐洲表現相對較差,但第 2 季消費增加、勞動市場也略見改善,對中國產品的需求可望穩定。
東協經濟體亦回升,其中印尼消費者信心指數達到 2005 年來最高水準。東協逐漸成為中國的主要出口對象,因此,東協的經濟成長,亦有助於中國的出口。
相較之下,俄羅斯與巴西經濟成長則是緩慢,但由於俄巴是中國的主要商品供應者,兩國經濟緩慢的成長代表中國更有機會以更低價買進商品,有助於壓低中國的生產成本、控制通膨。
作者: 鉅亨網編譯呂佩憶綜合外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