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馬車夫面面觀
市長:單車巨蟹坐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政治時事【馬車夫面面觀】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面面觀推荐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102年12月 》兩岸史話-成就台灣經驗的推手—孫運璿
 瀏覽1,000|回應1推薦0

單車巨蟹坐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 2013-12-14 02:09
  • 旺報
  • 【文/戴瑞明】

      編者按12月13日是前行政院長孫運璿百歲冥誕,作者戴瑞明乃故人舊屬,曾任國統會執行秘書、駐教廷大使,睹物思人,撰文娓娓道出孫前院長是「台灣經驗」的關鍵推手,平凡中見偉大。

     他日夜苦思焦慮,一再囑託他倚重的智囊們動動腦筋,想想辦法,把以三民主義為國家建設張本的「台灣經驗」推向大陸,期盼中共當局參考我們的經驗

     今年12月13日是前行政院長孫運璿先生百歲冥誕。「孫運璿學術基金會」推出一系列紀念活動,包括舉辦「台灣經濟的未來與挑戰」論壇,來紀念這位對台灣生存發展有重大貢獻的政治家。

     時間過得真快!20年前,孫院長的親朋、好友、故舊在其長女公子孫璐西教授的邀約下,為文祝賀運璿先生的80大壽,出版了一冊《我所認識的孫運璿》。我在賀文中特別感念他是「一位腳踏實地、有愛心、有遠見、有擔當的謙謙君子」,並借用范仲淹的話,稱他是一位「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家。

     中國希望在台灣

     祝賀運璿先生80大壽的歡樂景象,恍如昨日,但他心愛的台灣卻已被那些別有用心的政客折騰了20年,令人心痛!

     提起運璿先生對國家人民的貢獻,不能不瞭解他與經國先生攜手合作所創造的「台灣經濟奇蹟」,使得台灣成為舉世稱羨的「亞洲四小龍」(台灣、南韓、香港、新加坡)之首。

     2004年,運璿先生在紀念嚴前總統家淦百年冥誕專文中,他謙虛地歸功嚴前總統在「擔任行政院長期間,先後陸續創建10項重大建設,以及克服世界性石油危機與金融風波」,稱道靜波先生是「一代完人」。我也為文頌揚嚴先生是「台灣經驗的推手」,因為他遵照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推動建設、進行改革,奠定了國家發展的良好基礎。至今仍在流通的「新台幣」就是嚴先生在半個世紀前進行的貨幣改革成果。事實上,蔣、孫兩位前後任的行政院長追隨靜波先生之後,也是「台灣經驗」的重要推手,造福台灣人民。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為什麼我們當年在對外傳播上決定採「台灣經驗」為關鍵字,而不用「台灣模式」或「台灣典範」之類名詞,來介紹台灣經濟奇蹟,其原因是蔣、孫兩位院長都不喜自我吹噓。面對1970年代先後遭逢經濟上的石油危機,外交上的兩大挫折─ 1971年中華民國政府被迫退出參與創建的聯合國及1979年長期盟友美國政府與中共建交,與我國斷交,我政府不僅要大力發展經濟、改革政治,以建立自信,安定內部,更要舒解來自中共「和平談判」、「和平統一」的壓力。經國總統知道「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的「三不」,已難肆應新的變局,乃於1979年底中國國民黨十一屆四中全會中,明確提出「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政治號召,展現自信與決心,此即所謂「三不一要」,有消極防禦的一面,更有積極主動的國家目標,展現旺盛的企圖心。

     孫院長和他的智囊們絞盡腦汁,希望把經國先生所提出的願景化為具體的行動,同時也很擔心美國政府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外交關係,美國國會通過「台灣關係法」後,「台灣」會遭國際社會「地方化」,因為世界上有170多個國家都用不同方式表達「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唯一合法政府」。魏鏞、丘宏達、王紀五、熊玠等海內外學者都認為,要想在未來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取得平等協商的地位,維護中華民國政府存在的現實,至關重要。

     台灣前途在大陸

     就在美國改變其對華政策,教育美國大眾認識中國大陸的1970年代,美政府的外圍組織「亞洲學會」(Asia Society)就委託資深的中國事務專家、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夏偉教授(Orville Schell)撰寫了三本小冊子向美國一般大眾介紹大陸中國。其一為1912年之前的「帝制中國」(Imperial China);其二為1912年至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治理的「共和中國」(Republican China);其三為1949年之後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統治的「共黨中國」(Communist China)。令人產生在台澎金馬等島嶼的中華民國政府已經不存在的錯覺。

     對於極度關心台灣前途的孫院長來說,他日夜苦思焦慮,一再囑託他倚重的智囊們動動腦筋,想想辦法,把以三民主義為國家建設張本的「台灣經驗」推向大陸,期盼中共當局參考我們的經驗,來改變大陸的政經制度,為大陸同胞謀福利。他在國建會中公開表示,「中國的希望在台灣,台灣的前途在大陸」,情意真切。謹就記憶所及,把孫院長任內所做幾件很有意義的事寫出來。(待續)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24&aid=5037327
 回應文章
兩岸史話-成就台灣經驗的推手—孫運璿
推薦0


單車巨蟹坐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3-12-15 旺報 文/戴瑞明

▲1986年蔣經國先生親自頒贈一等卿 雲勳章給孫運璿(右),表揚他功在國 家。左為副總統李登輝。(孫運璿學術 基金會提供)

大陸喊出「經濟學台灣」的口號,孫院 長就呼籲大陸「政治學台北」,以實現中 山先生民有、民治、民享的理想

特別是他在推廣「台灣經驗」、維護中 華民國方面所做的努力:

第一、在1970年初,發生石油危機,世 界各大、中、小經濟體的經濟發展均呈現 負成長,僅有台灣、南韓、香港及新加坡 「四小龍」有正成長,引起以研究「未來 學」出名的紐約「哈德遜研究所」 Herman Kahn所長好奇,他向日本、南 韓、台灣兜售他25萬美元的研究計畫,為 當時國科會副主任委員王紀五所悉,乃向 新聞局主管國際事務副局長葉梅生推介。 1975年秋,我奉錢復局長之命自美返國擔 任「國際宣傳處長」。紀五兄又力促我建 議上級掌握時機,採取行動。

實踐中山先生理念

最後總算找到了經費,透過「太平洋文 化基金會」出面,由我方負擔5分之1研究 經費,經由三方學者專家配合H氏,花3年 多時間,完成研究報告,並於1979年由美 國「遠景出版公司」出版名為《世界經濟 發展-1979年及其後》的好書,受到國際 學術界重視。H氏盛讚台灣經濟發展,其 成果為全民所共享,乃因政府在早期經濟 計畫中注意到所得分配的公平性。他也認 為台灣、南韓是「兩個經濟發展的英雄」,比較之下日本只能算是「半個英 雄」。

最重要的研究結論是,H氏肯定「新儒 家文化」下的人民「勤奮工作、重視教 育、自律守紀」的特性,有助東亞經濟體處在逆境中的經濟發展。當時,「哈德遜 研究所」的研究報告引起新加坡總理李光 耀的高度重視,立即廣邀海內外研究新儒學的學者前往新加坡傳道,如今新加坡經 濟發展已成為四小龍之首,真是令人唏噓不止!

第二、1979年底孫院長讀到一本由世界銀行委託耶魯大學研究國際經濟發展出名 的費景漢教授及Gustav Ranis教授與台灣 大學經濟系郭婉容教授合著新書《所得分 配平均的經濟發展:台灣案例》。孫院長 認為這是一本介紹台灣經濟奇蹟的好書, 只可惜由牛津大學出版的原著有4百多 頁,書裡面有很多數理圖表,非一般大眾 所能理解。他當面指示我,親自拜訪當時 擔任中央銀行副總裁的郭婉容,徵詢她的高見,可否與費教授等研商重新編寫成1 百多頁的通俗普及本?郭教授滿口答應, 花了1年多時間,完成通俗普及本,洽由 美國「遠景出版公司」出版,易名為《台灣的成功故事:中華民國的快速發展與所 得分配的改善:1959年-1979年》,詳細 介紹了台灣從落後邁向進步,從貧窮走向富有,創造台灣經濟奇蹟的過程。

孫院長重視經濟發展、人民生活,也重 視對外傳播,無時無刻不忘推銷台灣,無時無刻不忘維護中華民國。

第三、面對前述夏偉無視中華民國政府 存在的現實,孫院長在看到上述兩本介紹 台灣經濟發展成功的專著問世後,一再提示新聞局要繼續加強國際宣傳,宣揚中華 民國人民力爭上游的決心與經國總統促進 大陸改變的政治號召。大陸喊出「經濟學 台灣」的口號,孫院長就呼籲大陸「政治學台北」,以實現中山先生民有、民治、 民享的理想,當時新聞局的宋楚瑜局長與研考會的魏鏞主任委員合作無間,全力動員海內外學術界的力量,支持政府。為了 實現孫院長的願望,我們找了美國紐約大 學熊玠教授返國諮商,決定禮聘熊教授負 責編著一本有關「台灣經驗」的新書,並洽請「太平洋文化基金會」來贊助這一有意義的計畫。

公忠體國政治典範

第一步是在美國先蒐集學術界自1950年 至1980年30年間,讚揚或批評中華民國 政府治理台澎金馬的英文專文資料;第二 步是把這些資料分成:文化價值與延續、 教育制度、經濟發展、社會狀況與變遷、 法律與正義、國內政治、外交關係、及安全與國防力量等8大類,聘請許倬雲、陳 錫恩、吳元黎、丘宏達、法治斌、邵玉 銘、高英茂及康培莊等中、美教授撰寫 「導言」,作客觀評述。我們把這本由美 國Prager Press於1981年出版的新書,名 為《「台灣經驗:1950到1980年》,副題則是用醒目的「當代中華民國」,意涵 1949年中共在北京建政後,中華民國政府仍然繼續在台北存在,而且還創造了舉世聞名的「台灣經濟奇蹟」。我們的用意是想把台灣在各方面的發展經驗與中華民國政府的善治加以融合。這樣既可達到向大陸及國際社會推薦「台灣經驗」的目的, 又可達到宣揚1949年之後的中華民國政府雖然在「國共內戰」中落敗,但卻為整個中國未來現代化在台灣找到了一種「選擇」,一條「出路」。

運璿先生離開我們已將近7年,如果他活著,也已是100歲的老伯伯,但他生前 憂國憂民、為國為民、公忠體國的精神, 卻長留人間,足為後世政治人物的典範。 (全文完)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24&aid=5038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