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馬車夫面面觀
市長:單車巨蟹坐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政治時事【馬車夫面面觀】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不分版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102年10月 》兩岸史話-塵封的東山島戰役真相
2013/10/05 21:46 瀏覽2,225|回應3推薦0

單車巨蟹坐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3-10-05 01:49旺報【文/高智陽】

      各式報告軍方從未公開過,因此內容至今都不為外界所知。其實這些報告掀出很多當時國軍作戰前後很多光怪陸離的現象。

     蔣介石的震怒,使得國防部隔天立即擬訂參加東山島戰役檢討會議人員名單和檢討項目,28日由參謀總長周至柔主持東山島戰役檢討會,31日將檢討概要呈報蔣介石。參戰的各單位共提出了《突擊東山島作戰檢討綜合報告》和《突擊東山島作戰檢討報告書》,傘兵部隊也提出了《突擊東山島空降支隊作戰之檢討報告書》,國防部通信指揮部還頒發《東山島戰役通信實施經驗與教訓》小冊。綜合這些報告,軍方還編成《研究東山島作戰之所見》一冊。

     1953年12月22日,蔣介石交辦各參戰部隊要切實研討《研究東山島作戰之所見》一冊,參謀總長周至柔於1954年4月30日呈報各單位《研究東山島作戰之所見》研討意見綜合報告,為整個東山島戰役檢討,做一簡單總結。

     上述各式報告軍方從未公開過,因此內容至今都不為外界所知。其實這些報告掀出很多當時國軍作戰前後很多光怪陸離的現象,分述於後:

     指揮權責不明

     東山島突擊作戰,國軍在陸軍部分只動用3個團兵力,但卻因是三軍聯合作戰,雖設有聯合任務指揮部,但卻造成指揮層級過多,分別為胡璉司令官(艦上)→王多年副司令官(海灘指揮所)→陸靜澄軍長(山前)→陳簡中師長(霞埔),從最高層的胡璉到師長就已四層,一個命令要下到團、營、連,已不知何年何月了。戰事瞬息萬變,等到命令早已失去先機了。所以軍方事後檢討發現指揮層級確實太多,嚴重影響命令傳遞,並造成指揮權責的紊亂。

     戰役期間,雖然王多年駐紮在灘頭,但管制的還是以陸軍部隊為主,後來撤退時灘頭還有海軍、陸戰隊,以及傘兵,這些部隊轉進灘頭時秩序紊亂,軍方檢討發現,最大問題是未在灘頭設置統一指揮官,因此要追究相關責任。

     國軍發動東山島突擊作戰前,雖然派飛機前往偵照,因部隊準備時間倉促,對東山島的空中照相情報未能充分利用;像第19軍部雖曾根據判讀結果繪製地圖,但因時間緊迫,無法參照空偵判讀詳確描述標示各種兵要工事,營長以上各級幹部只在出發前每人拿空中照相照片看了1、2分鐘,而未能詳細研究或沙盤推演。

     便宜行事的下場,就是我軍使用的地圖與實際情形相差甚大,使得攻擊部隊到達410高地至西山岩之線時,陷在寬約6千公尺,縱深約3千公尺的錯綜地區內,使兵力不敷使用。

     傘兵也抱怨敵情地形偵查不確實,因為聯合任務指揮部提供的敵情狀況,八尺門附近僅有共軍水兵120人,陳岱附近為大陸公安部隊1連120人左右,對於內坑以北,勁口東北,八尺門以南間高地的共軍陣地工事卻隻字未提。情報單位事先未掌握東山島共軍主陣地工事位置及構築情形(坑道作業),結果造成登陸部隊未攜帶攻堅武器,以致對共軍據守的410高地屢攻不下,影響攻勢進展。

     軍方戰役結束後檢討發現,登陸部隊在發動攻勢前,對東山島共軍企圖、戰法、工事、地形都沒有深入研究,甚至對共軍可能增援的兵力與到達時間等判斷都無法準確掌握,導致各級指揮官及全體官兵普遍都有「輕敵」心理。尤其是未能掌握共軍已記取1952年10月我突擊南日島的教訓,為防止我軍突擊,對海防戰備措施採取「後退殲滅」戰法,我部隊搞不清楚共軍退卻的目的是堅守待援,以致攻勢受挫折。

     另外,還發現於戰鬥全期,一般部隊對戰場情報的蒐集與傳遞、審問俘虜得到的敵情等,都沒有積極回報,導致各級指揮官不能隨時明瞭戰況;會有這種情形,通信不靈是主因之一。

     東山島突擊作戰,從一開始登陸就問題重重。首先是延遲登陸,登陸時,右翼部隊因登陸艇未能搶灘,改以兩棲登陸戰車接駁,直到16日早上8點30分部隊才全部登陸,那時左翼部隊已進出西埔,傘兵已戰鬥2個多小時了,部隊未能同時登陸給了共軍從容後撤到既設陣地頑抗的機會。

     兵力奔波疲憊

     另外,海上突擊部隊的左翼獨立支隊,因受詔安方面敵人威脅,就變更計畫,改在陳城以南海岸登陸,登陸區並無敵情,因此登陸後對島上共軍毫無威脅,對友軍也沒幫助。軍方檢討,當時若下令繼續照原計畫實施登陸,或在該區海面活動,還能協助友軍。

     另一個兵力運用的大問題,就是攻擊時兵力分散,未能徹底集中兵力,一舉攻克東山島咽喉要路410高地及西山岩,導致給予共軍增援機會。對410高地攻擊的兵力,僅一個步兵營,為全兵力(正規軍)的10分之1;且後續攻擊仍是逐次使用不充分的兵力,使得備兵力奔波疲憊。410高地久攻不下,導致我方主力無法如期與傘兵會師,結果陷傘兵於孤立無援。(待續)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24&aid=5016643
 回應文章
兩岸史話-塵封的東山島戰役真相
2013/10/09 21:13 推薦0


單車巨蟹坐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整個東山島突擊作戰,除了前述眾多的怪象外,還有很多傳聞和現象值得深入探討。

綜觀作戰全期所有的無線電通信都欠靈活,時常中斷,且部隊也未能請求補助通信手段。除了前述各軍種間在作戰前沒有進行通信協定外,通信人員訓練不足也是一大問題。

通信器材在上船前,才臨時發給各單位,並漏夜集會統一規定,所以各單位通信人員對通信器材性能並不了解,也不太會使用,密碼欠熟,因此造成戰役期間通信紊亂。軍方事後檢討,各部隊通信人員多數都未曾受新式通信器材使用訓練,且平時電台關閉,技術生疏,在報讀部隊位置時,仍有不用座標密語的,造成洩密。譯電人員因平時工作清閒,缺乏經驗,對無線電通信不純熟。還有陸軍各部隊對輔助通信,如:布板信號、彈藥等使用都不熟練,甚至有使用錯誤的狀況。

人力裝備都有問題

軍方還發現,金門通信部隊經常參加作工,影響通信技術訓練,且缺額一直未補足,影響通信工作。甚至19軍司令部都沒有通信組編制,根本無法負起整個通信策畫協調工作。

另外,通信運作模式也有問題。像陸海無線電連絡用電報不用通話,保密性雖佳,但電報加急的標識規定,是隱藏在電文內,以致耽誤譯電時間,影響時效。還有密簡語表及海軍戰情密語不夠用,也要求要研究增編。通信所需的各種密件及信號規定,常常因部隊遺失而臨時更換使用,但又沒辦法及時通知相關部隊,導致通信發生脫節。

東山島突擊作戰,陸空、海空及地面部隊(傘兵之連絡)通信失靈,狀況百出,不勝枚舉,因此蔣介石特別點名要查明責任。

東山島突擊作戰可說是出師不利,像部隊裝載搭乘原訂7月13日下午2點登艦完畢,但部隊卻未能把握潮汐及部隊到達海灘時間,以致潮水已高漲,無法登船,不得不變更計畫,改在14日實施,使發航及突擊日都順延一天。

負責灘頭作業及彈藥運送的灘岸勤務隊,是由45師工兵營2個連、衛生隊及133團迫砲連臨時編成,平時既無專技訓練,作戰前又沒有給予充分計畫準備及演習時間,導致臨陣作業混亂,完全無法達成任務。

各團輸送連僅有4、50名人力,又極度缺乏運輸工具,獨自擔任海灘至第一線的運補任務(往返約12公里),力有未逮,無法供應第一線部隊足夠彈藥,影響戰力。而且彈藥搬運到前線還常有錯誤(如79武器送去30彈藥),嚴重影響戰鬥進行。事後檢討,決定今後彈藥管理人員應先對各式彈藥加以標識,並訓練輸送兵有識別能力。

軍方還發現另一個嚴重的問題,就是衛勤人員缺額過多(每團衛生連僅有30餘人),且擔架缺乏(每團10具左右),使得前線傷患無法及時搶救,戰況緊急時,甚至常有遺棄傷患的情事發生。所使用的美式擔架需4人肩抬,並不適合山地作戰使用。另外,第一線部隊也缺乏急救藥品,負傷官兵在醫務人員沒到來前,只能任其流血劇痛,無法施救。

除了後勤人力缺乏外,武器裝備也有問題。軍方調查發現,有一些60及82迫擊砲彈存儲過久,尤其是一些1949年製造的,常有不能擊發的狀況。而75無後座力砲在連續發射後,砲膛會膨脹而無法再裝填發射。

整個東山島突擊作戰,除了前述眾多的怪象外,還有很多傳聞和現象值得深入探討。

當年國軍突擊東山島時曾有擊斃共軍俄籍顧問的傳聞,經追查發現1953年7月25日軍聞社確實曾發布新聞指稱,國軍高級指揮部頃已證實,本月16日我軍突擊東山島戰役中,曾在戰場上擊斃俄寇一名。報導的內容如下:

據此次參加作戰的某部隊戰士李霞光、徐立瑤兩人的報告:當日下午3時許,他們與另外4位戰士正馳向東山島410高地東側陣地作戰時,突然遭遇到一個潛伏在路旁大樹下的敵人以衝鋒槍向他們射擊。但僅射擊30餘發子彈,敵人即起立圖逃。

由於距離很近,他們很快的辨識那敵人不是一個朱毛匪兵;而是一個身軀高大的大鼻子俄國人。他們本想予以活捉,但發現另外一股匪軍確已趕來救援,於是他們只好迅速一起以卡賓槍瞄準射擊,那俄國鬼子立即應聲倒地;他們猶恐其未死又進至約30公尺之近距離處,向屍首補射十餘槍。當時匪援兵已到,他們無法搶得俄寇屍首,就轉向另一陣地。此事證明朱毛匪軍中已遍布俄寇。朱毛匪軍實際上完全處於俄寇的指揮和控制下。

誇大戰功加料新聞

當年國軍突擊東山島時是否曾擊斃共軍的俄籍顧問,多年來都只有我方單面說法,卻未見大陸方面有類似消息,加上從當年共軍俄籍顧問派駐大陸的情形來看,真實性令人存疑。

當年在中國的俄籍顧問大都集中在海、空軍這些技術兵種,陸軍即使有可能僅限於高司單位。1953年國軍突擊東山島時,島上並未有新引進的俄製武器,需要俄籍顧問的教導,且駐防部隊僅是營連級,派駐俄籍顧問的可能性並不高。因此軍聞社的報導,應是當年為振奮人心,誇大戰功的加料新聞。(待續)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24&aid=5017831
兩岸史話-塵封的東山島戰役真相
2013/10/09 00:19 推薦0


單車巨蟹坐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通信失靈是東山島突擊作戰演出荒腔走板的主因。135團未能及時接獲撤退命令和空軍誤擊友軍都是通信不靈造成的問題。

東山島戰役期間,除了海軍艦砲曾誤擊陸軍,在戰鬥進行中,也曾因陸空聯絡技術欠佳造成空軍掃射陸軍第135團所屬一個排造成死傷。這起空軍誤擊友軍事件,引發蔣介石的關切,要求軍方查明實情。

空軍總司令王叔銘在調查後向參謀本部呈報表示,事情經過是7月17日12點35分,我機飛臨東山島目標上空,指揮艦對空電台下令攻擊銅砵方面的共軍,並以艦砲2發向該區發射指示攻擊目標,我F-47機4架根據指揮艦命令及艦砲指示對該區實施攻擊,在第1、2號機攻擊後,第3號機進入攻擊位置時突然發現我軍正鋪設布板符號及國旗,因此立即停止攻擊。

事後研究空軍戰機誤擊友軍的原因,當因為指揮旗艦上判斷及指示目標錯誤,而且地面部隊未按規定鋪設布板符號所致。

情資未能相互傳遞

參謀總長周至柔後來又在10月1日呈文向蔣介石報告,關於地面部隊未按規定舖設布板符號一事,是因東山島作戰為7月16、17兩日,而布板符號在7月16日遺失而變更,變更後的新符號空軍已收到,而135團因各級轉發關係未能收到以至發生誤會。還表示,已成立戰術空軍管制組,以避免再度發生誤射友軍情事。

不過國防部史政編譯室編印的《海軍陸戰隊官兵口述歷史訪問紀錄》中,張先耘(陸軍第19軍45師135團第1營少校營長)的訪問紀錄提到,空軍誤擊陸軍部隊並非一起,而是二起。

張先耘在訪談中提到,「當我營抵達東沈高地時,向灘頭附近遠遠望去,已有4艘海軍中字號戰車登陸艦搶灘,並有部分友軍部隊開始登艦,不久共軍砲火開始射向海灘,為使撤離行動順利,我空軍戰機奉命向共軍砲兵陣地進行炸射。」

「17日上午10時以後,各種意外狀況接連發生,首先是我空軍戰機誤認東沈高地上的我營官兵為共軍,居然俯衝以機槍射擊;隨後海軍艦砲亦不明究理跟著射擊。剎那間,陣地內煙硝瀰漫,而且戰機上的50機槍彈如同雨滴般,紛紛落在我的左右前後,當時未被擊中,可真是奇蹟啊!」

「眼見這種情況嚴重危害我官兵性命,立即派員到碼頭質問海軍人員,沒想到所得到的答案,竟然是他們看見空軍戰機向東沈高地射擊,也顧不得查證程序,就不由分說的開砲射擊,令人啼笑皆非。這也充分暴露出三軍聯合作戰,情資未能適切相互傳遞之缺失。」

「約至下午3點,團部派了政治處長到我營指揮所,轉達上級命令,希望我營之行動務必要快。就在此時,我空軍戰機突又對東沈高地進行炸射,第二連連長趙禮謙躲避不及被炸身亡,另有多名士兵傷亡。」

由張先耘的回憶可知,至少有2次空軍誤擊友軍事件,而非空總調查的1次,可見當時的調查並未詳詢遭誤擊的陸軍部隊。另外,張先耘表示,是空軍先誤炸,海軍艦砲才跟著打;但空總調查報告卻說,是海軍艦砲指示錯誤方位,才造成誤炸友軍。這個責任問題,空軍則是推給海軍。

通信失靈是東山島突擊作戰演出荒腔走板的主因。135團未能及時接獲撤退命令和空軍誤擊友軍都是通信不靈造成的問題。戰後軍方檢討發現,因過度保密,準備時間急迫,導致陸海空三軍無詳密的通信協定,尤其陸海軍缺乏通信聯絡,造成誤擊遺憾。

作戰計畫時期,師、團各級部隊長都未曾與海空軍人員會面進行討論,所以對通信連絡系統都不明瞭;加上作戰計畫中無火力支援,導致陸軍部隊沒有設立陸空聯絡電台。旗艦與陸上部隊僅用無線電密碼、電報連絡,在緊急情形時無法迅速通信。登陸部隊也沒有與運輸艦保持通信連絡,使艦艇與陸上掩護部隊失去連絡4、5小時之久。雖然海軍艦艇上有VHF(極高頻)對空連絡無線電,但只有一套無備份機器,所以戰場對空的間接連絡也沒有辦法實施。

海軍的通信缺失,還有登陸指揮艦的通信設施,不合聯合作戰指揮中心的要求,陸空軍均在指揮艦上架設電台,造成通信干擾。灘勤隊缺乏通信裝備,未建立艦岸通信。

無線電落海致失聯

關於用來供空軍由空中進行識別的布板符號,陸軍各級部隊都不明瞭鋪設規定,19軍部雖臨時有所指示,但使用上仍不熟練,也因為沒有充分準備,才會發生7月17日中午第135團第二連自銅砵方面向海灘轉進時,遭受空中友機誤擊的情事。

甚至出發前,聯合任務指揮部與空軍及傘兵出發基地都沒有無直接通信連絡的管道,導致臨時更改行動日期,空軍與傘兵都未曾接獲正式通知,還是由西方公司間接告知,而且是在登機出動前僅數小時才獲得西方公司通知。

傘兵降落後因無線電掉落海中,所以未與上級指揮官取得連絡,因此在作戰進行期間,始終未獲聯合任務指揮部的戰況通報,也無從進行追補空投彈藥等支援。(待續)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24&aid=5017585
102年10月 》塵封的東山島戰役真相
2013/10/06 09:43 推薦0


單車巨蟹坐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降用兵上首重的「奇襲」以及戰術要求與勝利之機,被空軍這麼一搞,完全失去了。

     軍方檢討時還指出,當共軍占領堅固工事頑抗時,我軍因對攻堅戰法欠研究,所以未能適時集中砲兵及爆破器材,如火箭筒及炸藥藥包等加以摧毀,也沒有要求艦砲及空軍適時支援攻擊。

     傘兵作戰也是問題多多。因為傘兵比登陸部隊發動的攻擊,提前約2小時以上降落,而且降落地點不佳,以致脆弱的傘兵遭受嚴重損失,因而未達成固守八尺門等待與地面部隊會師的預期任務,也因此開放八尺門這個共軍增援之路。

     兵力運用大有問題

     事後傘兵自己檢討,問題出在聯合任務指揮部在賦予傘兵任務,及決定空降著陸時機,考慮不周。如傘兵任務為破壞渡口上設備與阻止大陸共軍增援,或阻絕東山島南部共軍後撤,則傘兵空降時機以在拂曉與登陸部隊同時著陸為宜。

     若傘兵任務是直接降落敵人後方,策應登陸部隊作戰時,則傘兵空降時機應在登陸部隊對共軍主力作戰發起攻擊後,選定適當時機。可是此次使用傘兵計畫並沒有作此考慮,僅賦予傘兵破壞渡口上設備與阻止大陸共軍增援任務,但卻又下令傘兵在我軍登陸前就空降。

     至於空軍和海軍兵力運用上也大有問題。因空軍受政策限制不准轟炸大陸增援的共軍,僅擔任傘兵空運及和空中偵察等任務,及在最後撤退階段提供火力掩護,因此對共軍大批增援部隊到達戰場前,未能把握機會加以攻擊。另外,空軍對共軍據守頑抗的410高地也未能即時提供火力支援,陸軍基層官兵有很多抱怨。

     海軍部分,因艦艇受水道限制不能進入詔安灣,只能停泊在東山島南邊海面,要支援八尺門傘兵,艦砲射程又不夠,所以無法截斷共軍增援。

     東山島戰役中,國軍精銳傘兵部隊表現不佳,傷亡慘重,甚至回台還被友軍譏笑連公安部隊都打不過,令蔣介石大為不滿下令檢討,但傘兵也有滿腹委屈

     我傘兵部隊除了是接受美援裝備的精銳部隊,也是新兵種,蔣介石對傘兵期望甚高。但大家不知道的就是,傘兵需要很多單位協助,才能落地發揮戰力。國軍傘兵在東山島戰役中,就是缺少友軍和相關單位適切的配合,以致無法發揮戰力且傷亡慘重。

     因此游擊傘兵總隊總隊長陸軍中將顧葆裕在檢討報告書中,左批上級,右怪友軍,認為都是上級指揮不明確和友軍配合度差,才造成傘兵嚴重傷亡,通篇充滿了傘兵的怨懟。

     顧葆裕尤其是對空軍飛行技術頗多抱怨,直指空軍運輸機編隊飛行技術差,尤其是夜間編隊飛行;不但不能進行大編隊空降,連3架編隊分波空降,也做不到,使得傘兵空降未能按照原訂計畫達成任務。

     空軍運輸機編隊飛行技術差的影響有多嚴重?顧葆裕直指,受天候影響造成空降次序紊亂,第一架運輸機飛臨空降目標點上空,到最後一架的傘兵跳傘完畢,前後竟長達22分鐘,造成傘兵四處飄散,集結費時,空投的武器彈藥及各項器材很多都散失,甚至落海,造成無線電台無法通信,彈藥無法請求補充。

     軍方事後調查也發現,載運傘兵的運輸機,編隊隊形紊亂,且未按預定方向進航。據說進航方向有如「米」字形,導致傘兵散布過廣,集結不易,且有部分投入海中者。

     除了空降時間拉長外,加上運輸機未能按照與傘兵事先協定的高度與速度實施空降。有些運輸機飛行高度過高,增長傘兵在空中飄降時間,造成開始空降以後,由於地面共軍已戒備,因此後續各波空降傘兵成為共軍的空中活靶,損傷甚重。

     有些運輸機則是速度太快,造成傘兵跳傘後散布區域太大,以致集結困難。另外,空軍運輸機有一架迷失方向而原機返航,另一架則是引擎故障半途折返,17架少了2架,影響戰力甚大。

     顧葆裕認為,空降用兵首重的「奇襲」以及戰術要求與勝利之機,被空軍這麼一搞,完全失去了。

     左批上級右怪友軍

     由於空降著陸地點所處經緯度不同,因此始曉時刻早晚不同,除了抱怨空軍技術差外,顧葆裕對聯合任務指揮部誤算東山島始曉(天亮)時分也相當不滿。聯合任務指揮部擬定作戰計畫決定空降著陸的時刻,並未考慮到台灣與東山島地理位置不同,形成的始曉時分差異。當時空軍與傘兵到作戰命令即已發現問題,立即由空軍與傘兵部隊長聯合電請聯合任務指揮部,更改空降著陸時刻,聯合任務指揮部非但未立即答覆,直到隔天仍回以不准延期。面對本職學能不足的高司參謀,顧葆裕可說是滿腹怨氣。

     不過軍方對傘兵降落後始終未與上級指揮官取得連絡(據說無線電失落海中),後來又因傷亡大,未能固守待援,自動放棄八尺門,非常不諒解,要求與查明責任。因此顧葆裕在檢討報告書中怪東怪西,並不能卸除作戰失利的責任,後來仍遭撤換。(待續)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24&aid=5016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