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這次百年罕見的大地震,沿海市鎮為海嘯夷平,氣仙沼市遭烈火延燒,福島核電廠更是接連氫爆震驚全球。繁榮的城市已成遍地廢墟,三十餘萬人無家可歸而棲身於避難所,所見者父子離散、夫婦永別,哀哀之聲、不絕如縷,聞之令人動容。近年全球地震、海嘯、颶風幾乎沒有停過,但在歷經災難時能如此相互扶持、如此遵守秩序、如此冷靜堅毅,除了日本,幾乎沒有其他國家辦得到。許多國家在歷經災難的同時,憤怒指責者有之、趁亂搶劫者有之、災民變暴民者也有之。然而在日本這場百年巨災中,我們看到的是人們耐心地排隊領取物資,悲而不怨地訴說人類的脆弱,並對素昧平生者伸出援手而彼此合作共度難關。多數人從日本大地震中看到的是遍地的廢墟,但我們卻看到了日本豐沛的社會資本;地震可以摧毀有形的建設,但卻撼動不了這個無形的社會資本。
過去經濟理論總以為金融資本是一國經濟得以成長的重要原因,三十年前經濟學家發現人力資本比起金融資本更為重要,晚近的研究又發現一個充滿互信、合作的社會資本,較前兩者更為重要。因為在一個相互信任的社會裡,可以減少許多社會摩擦及外部成本,非僅讓政府的管理事半功倍,也可以讓民間企業的生產、消費、投資等活動,可以更有效率地進行。
歷史學者法蘭西斯.福山從歷史興衰中,也發現高度信任感是創造一國經濟繁榮的最重要力量。從二戰後的日本經濟發展,足可證實這個社會資本的論述,雖然晚近日本經濟出現停滯的十年,但客觀而言,日本經濟停滯原因甚多,高齡人口逾兩成、內閣改組太頻繁、全球化生產的衝擊,都是重要因素。所幸,日本這個互信的社會資本迄今依然存在,從日本人民在這次大地震中的表現,我們相信日本經濟非但不會被擊垮,並且於不久的將來還會再度攀上一個新高峰。
談到社會資本,我們可以回憶一下1997年底亞洲金融風暴發生,那時韓國幾無可動用的外匯存底,韓元急貶、失業狂升、股市重挫,人均所得跌破7千美元。面對空前的經濟危機,韓國興起了「捐黃金,救國家」的運動,一週之內即有數十萬民眾捐出10噸以上的黃金,韓國人民在經濟災難中的通力合作精神,舉世矚目。也正是這個互信合作的社會資本,讓韓國經濟得以捲土重來,不過短短數年韓國在大陸市場的占有率就超過台灣,人均所得於四年前更升逾2萬美元,遙遙領先台灣。
從近年來因應危機的經歷可以發現,日、韓的社會資本是他們經濟發展過程中極其重要的元素,這些社會資本讓他們衝破困境、履險如夷。而這個高度信任的社會資本,並非只有在災難中才會起作用,即使是平日裡也對經濟社會有極大的作用。以年初台灣的人口普查屢被民眾拒訪為例,在日本根本不會發生這樣的事;日本政府平日所辦理的家庭收支調查、失業率調查,民眾配合意願極強,幾乎沒有台灣這種拒訪的情況。須知,拒訪率升高對政府統計品質影響至鉅,雖可勉強以統計方法彌補,但仍大大增加了統計的誤差,使決策者難以做出正確的判斷。
台灣早年可以在兩岸戰雲密布、颱風地震頻繁的環境下發展經濟,憑藉的不是台灣豐沛的自然資源,也不是高層次的技術能力。台灣經濟所以能快速成長,被譽為亞洲四小龍,所依賴的就是高度互信的的社會資本,人與人、團體與團體彼此在一個信任的社會網絡中聯結。但曾幾何時,在藍綠政治人物言詞過激的撕裂下、在詐騙集團的橫行下、在僱主與員工的互信日趨薄弱下,台灣的社會資本正快速流失,以致今天連政府派員到府訪查一下都讓人感到不安。以如此貧乏的社會資本,如何因應未來經濟的風險?實令人深感憂心。
今天政府急於赴海外招商,總希望吸引更多資金留在台灣進行投資建設,但殊不知,只有金融資本而沒有社會資本,一國的經濟發展必難以持久,他日只要一遇災難、一遇風暴,絕難逃土崩瓦解的命運。我們籲請執政當局不要只專注在如何招商累積金融資本,更要好好思考如何建構互信的社會資本。當我們在同情日本此次震災的遭遇之餘,也該為自己貧乏的社會資本有所警惕,以免他日遇難,悔之晚矣。
2011-03-28 01:35 工商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