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馬車夫面面觀
市長:單車巨蟹坐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政治時事【馬車夫面面觀】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面面觀報紙社論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99年》0308【經濟日報╱社論】讓利說的面子與裡子
 瀏覽529|回應1推薦1

單車巨蟹坐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mioo

中共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最近對兩岸洽簽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明言「大陸可以讓利」。溫家寶「讓利說」一出,立即讓兩岸簽署ECFA的可能性升溫,政府積極推動在本月展開第二次正式協商,台股也以大漲表達期待之意。

然而,這個在教育部國語辭典找不到的「讓利」一詞,從中共官方陸續釋出的訊息來看,其代表的意義可能非我方所想像,ECFA協商要慎防面子、裡子俱失的狀況。

在溫家寶「讓利說」之前,中共國家主席胡錦濤在2月12日到福建漳州探望台商時,已先釋放ECFA協商會照顧台灣同胞、特別是台灣農民利益的善意;2月27日,溫家寶在新華網與網民互動時講得更白,表示考慮兩岸經濟規模的差異,為了照顧台灣中小企業、廣大基層民眾,特別是農民,大陸可以讓利。之後,中共全國政協會議3月2日開幕,發言人趙啟正強調,「讓利要讓得更慷慨一點」,但至於怎麼讓,則是「由相關事業、部會衡酌」;3月4日,江陳會主角之一的海協會會長陳雲林說,兩岸應會在5、6月間簽署ECFA,至於如何體現「讓利」,也是模糊的「雙方都有各自的關注」,要由兩岸專家商談。

另一關鍵的解釋來自國台辦主任王毅,他以「平等互利、合情合理、釋放善意,好事辦好」闡釋「讓利」。但要怎麼做,王毅希望外界給兩岸談判小組一些空間,讓他們好好商談。

綜合上述中共高層說法,大致看出彼岸確將簽署經合協議列為對台工作的優先項目,也由此衍生「讓利說」;但其讓利範圍可能僅限於台灣農民,以回應馬英九總統一開始為ECFA定調的「兩不」:不擴大開放大陸農產品來台、不開放大陸勞工來台,以利馬總統爭取台灣民眾對ECFA的認同。至於非農業項目的協商,如工業產品立即減免關稅項目、金融服務業優於WTO(世界貿易組織)的市場准入規範等早期收穫清單,恐怕仍準用「平等互利、合情合理」的精神。因此,大陸如何讓利、台灣又怎麼還利,就還有得談,「讓利」究竟是ECFA的助力還是阻力,也在未定之天。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這句話,大家耳熟能詳,也深知其義;北京「讓利說」一出,市場出現「台灣占便宜」的原始衝動是自然反應,但只要稍稍深思就不難理解,北京欲以經濟利益拉攏台灣民心或套住馬政府的政治意圖,台灣要展現平等,就不可能「有來無往」;那麼,台灣要如何「有來有往」,就真的是一項大考驗了。

現今ECFA予民眾最深的疑慮,就是政治換經濟,這意謂馬政府要用更多的心思及更大、更具體的行動釋疑;但更現實的問題是,如果彼岸對於台灣限制大陸農產品輸入的歧視待遇不計較,那是否意謂台灣相對須在上千項工業產品的開放上,不能有太多的堅持、保留,甚至還須更開放?如果我方無法在工業產品開放上滿足彼岸需求,台灣又將如何要求對方提供優惠的金融准入條件?還是只好自我限縮早期收穫清單?這環環相扣之間,牽涉的是不同產業利益,政府也不可能同時滿足,協商難度之高由此可知。

因此,讓利說只是讓兩岸ECFA協商不致一開始就因敏感的農業問題而卡住,但不代表台灣既能守住我們不想放的,又能拿到所有我們想要的;相反的狀況可能是,大陸做足了讓利台灣的面子,又在市場開放的實質談判上拿到想要的裡子。發生這種狀況的機率應是不高,唯其前提是政府要有清楚的談判策略,保持彈性,不要為簽而簽。

【2010/03/08 經濟日報】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24&aid=3895715
 回應文章
99年》0318【經濟日報╱社論】前朝政府真的沒有「鎖國」?
推薦1


單車巨蟹坐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mioo

海基會慶祝成立19周年時,一位前任董事長致詞時強調,民進黨執政時期兩岸貿易快速成長,顯然沒有「鎖國」,指民進黨「鎖國」不符事實;雖語驚四座,但在那種場合,沒人出來辯解。民進黨執政時期是否「鎖國」,事實俱在,把國家搞得好慘,非任何人能狡辯得逞。

民進黨2000年5月開始執政,10月在無預警的情況下,宣布已興建三分之一的「核四」發電廠停建。台灣核能電廠所有機電設備完全向國外採購,早已與國外廠商簽訂採購合約,而國外廠商也在承造中;停建「核四」不啻將台電與國外所簽「核四」機電設備採購合約全部廢止,這種完全不信守國際信譽的政府,震驚全世界。後雖恢復興建,但傷害已造成,迄今已超過十年,「核四」尚未建造完成,其損失之巨,不是金錢所能衡量。

從此,不僅國外重大投資裹足不前,國內政經爭議不斷,社會不安,人民對政府失去信心,投資環境遭到惡劣破壞,民間投資意願急速下落、經濟成長逐季下降、失業率大幅攀升;而且股市低迷不振、新台幣大幅貶值、人民財產大幅縮水,致2001年陷入50年來最痛苦的時代。陳水扁前總統面對此惡劣情況,召開「經發會」,邀請朝野及產學界代表參加,凝聚朝野共識拚經濟。

經發會歷經一個月的討論共獲得322項「共識」,陳水扁在預備會及閉幕會議中致詞,都強調經發會的「共識」,絕對百分之百執行,不打折扣。其中兩岸組秉持「積極開放、有效管理」的基本政策,代替「戒急用忍」,而獲得30項「共識」。但會後執行只是點綴而已,完全沒有實質效果;陳水扁甚至將兩岸經貿的基本政策改為「積極管理、有效開放」,變本加厲的管制,逼得台商不得不透過香港、新加坡、維爾京群島,甚至美國迂迴到大陸投資,致政府核准到大陸投資的金額,僅及實際投資額的四分之一。這不是「鎖國」,是什麼?

由於台商迂迴到大陸的巨額投資,誘發台灣的機械、原材料、零組件及半成品對大陸的出口,致使兩岸貿易快速成長,支撐了台灣經濟持續發展。要知道這是台商在過去政府層層打壓下,忍氣吞聲歷經千辛萬苦打拚所創造的。這不僅充分顯現市場力量的巨大,更凸顯台商冒險犯難的偉大精神。

不過,從我方看,兩岸貿易在民進黨執政時期的確快速成長,但在國際間比較,完全不同。就大陸進口市場來看,2000年台灣產品在大陸進口市場占有率,高於南韓與東協六國;至2008年占有率大幅下降,被南韓與東協六國趕過。以台灣與大陸區位接近,又同文同種關係,應在大陸市場持續保有優勢,但因受到政府的干擾抑制而敗下陣來。再以台灣出口占全球總出口比重來看,2000年占2.3%,2008年降為1.6%,因此台灣出口在世界排名,同時期自14名,倒退到18名,更居亞洲四小龍之末。

台灣經濟成長率過去一向居四小龍之首,但民進黨執政時,以意識形態治國,加以政策搖擺不定,更採「鎖國」政策,致使內需不振,八年期間平均每年經濟成長率降至3.4%,較韓國4.4%、香港4.6%、新加坡4.9%低1個多百分點,在四小龍中敬陪末座,陷人民於痛苦之中。

2008年政權再度輪替,馬英九總統上任後,對兩岸經貿採取「開放與鬆綁」政策,以替代前朝的「鎖國」政策;馬政府一年多來,所推動的各項開放措施,與前朝政府經發會兩岸組的「共識」不謀而合。但民進黨現已淪為在野黨,並未檢討失敗的原因,卻對馬政府的開放政策,強力反對。民進黨此種「鎖國」思維,如不改變,將非全民之福。 【2010/03/18 經濟日報】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9224&aid=3907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