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2-24 /工商時報
農曆年假期間,國際股市挺過G2(中美)雙雙緊縮貨幣政策的短空,揮別元月震盪,破涕為笑;台股開虎年紅盤也以大漲一百餘點作收,反映投資人對基本面轉趨樂觀的期待。我們當然樂見全球經濟大地春回,人間重拾活力,卻不能一廂情願認定前途就此萬里無雲。
事實上,歐洲多國主權債信危機未除、G2新回合貿易大戰方興未艾,還有中東、南美區域性危機隱然若現。各國政府進退拿捏若失準頭,勢將成新風暴的禍源,屆時投資人必將經歷另一波春寒料峭,就像年假期間乍暖還寒的天氣般惱人。
以希臘為核心的南歐四國債信危機,歐元區高層迄今只確立「天助自助,不求外援」的原則,卻仍端不出一套有效的解決方案,原因在於各國納稅人被迫紓困本國敗家銀行之後,更不願見政府花大錢去救濟敗家的盟國。民意反彈人同此心,以德、法為首的歐元區高層投鼠忌器,也為市場禿鷹營造了最佳的揮灑空間,短中期內歐元必將處於高度震盪狀態,投資價值銳減。
即使是非歐元區的英國,也因為工黨布朗政府對龐大財政赤字問題無能為力,導致英鎊成為投機客最新的狙擊目標,極可能重演1992年索羅斯痛宰英鎊的戲碼。自1999年歐元問世以來,英鎊匯價從未低過歐元,2009年第1季金融風暴為害正烈之際,英鎊曾暴跌至28年最低,兌歐元出現1:1.06的幾近等值匯價;今年2月以來,英鎊跌勢比歐元兇,近日對歐元匯價亦跌至1:1.14的低檔。一旦投機客趁著英國5月大選前的政策搖擺期大舉突襲,難保英鎊與歐元平價的惡夢不會成真。
相較歐洲主權債信危機,G2新回合貿易大戰對台灣在內的亞洲國家衝擊恐怕將更為直接。面對預算與貿易雙赤字問題,美國民主黨政府向來比共和黨政府更偏好以匯率政策作為「攘外以安內」的手段,例如1990年代中期柯林頓政府曾逼迫日圓升值至1美元兌80日圓以下。儘管歷史證明,美元多次對主要貿易國家貨幣貶值,無助改善美國的貿易赤字,且統計數字也顯示,中國對美鉅額貿易順差有不小比例是美國大廠委外代工所轉嫁的「虛胖」,但歐巴馬仍打算單挑人民幣,以掩飾美國雙高赤字複雜難解的結構性弊端,並拉抬年底期中選舉的聲勢。然而,中國的實力現已不可同日而語,豈會像90年中期的日本政府乖乖就範,就算G2同籠相鬥,初期只是虛張聲勢、互探底限,也足以造成不小的漣漪,更何況萬一擦槍走火「拚」真的,市場的大騷動勢所難免。
G2是台灣貿易高度依賴的兩軸,美國對中國打3T牌(Trade、Tibet、Taiwan),台灣是籌碼之一,中國急於懷柔海峽這端的同胞,確實也是台灣獨有的優勢,看似左右逢源,實則禍福相倚。除了受制於G2角力的演變,還端視馬政府運籌帷幄的本領。從美牛事件搞掉國安會秘書長蘇起的烏紗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諮商進一退二令業者無所適從來看,顯然馬政府空有兩張好牌,卻無法拿捏出牌佳機。馬英九總統前天在國民黨新春團拜中,終於明確宣示今年要儘快簽署ECFA,讓一度僵掉的ECFA又有暖意。怕只怕選舉越接近,當局又陷入「要花不要刺」的閃爍,讓市場再度遭受「狼來了」的打擊。
就內政而言,吳內閣上任後強調庶民經濟,為民排憂解怨屢見速效,近期經濟成長也因為全球觸底反彈與比較基期低,而出現搶眼表現。然而除了小利小惠,人民更寄望於政府的,是建立一個可長可久的政經體系。如果庶民只討到短利,卻喪失更多稅負的公平與合理性,或錯失改善財政黑洞的契機,那麼一切所謂多優惠、緩加稅、緩漲價的討好式施政,最終仍將付出更大代價。庶民不應該是刁民,也不會只是盲目貪小便宜,如果為政者如此認定選民的素質,也就是看輕選民的智慧,做小執政格局。期待民間努力從事春耕的同時,公部門也更有擔當地動起來,至少不能成為經濟永續發展的絆腳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