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馬車夫面面觀
市長:單車巨蟹坐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政治時事【馬車夫面面觀】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面面觀報紙社論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98年》0911【中國時報╱社論】新閣務必要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
 瀏覽360|回應1推薦1

單車巨蟹坐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mioo

     經歷四百多個波濤洶湧的日子後,劉兆玄最後瀟灑的下台一鞠躬,留下「不爭一時毀譽」的告別感言,很顯然,到了離去的一刻,劉兆玄的自我評價,和外界還是有著不小的落差。也許,此時此刻要公平的評價劉內閣作為,最適切的標準,莫過於劉兆玄的自我期許:「在這一段對的時間做了對的事」;確實,現代領導的祕訣,一言以蔽之,可以說就是掌握時間感的藝術,劉內閣這一段時間以來,也許是做了對的事,但是否在對的時機點,就是另一個問題了。

     從眾人期許的博士、校長內閣,在下台前竟然得到「不知民間疾苦」的評價,劉內閣到底出了什麼問題?果真是當年專業、能力強的劉兆玄寶刀已老?精研總統權力的美國學者艾森斯達指出,政治領導人的評價,民眾早有定見,但是,這些領導人卻終究無法迴避民意支持度高低起伏的命運,其中關鍵在於,民眾對政治人物的期待改變了;因此,過去是對權力節制而受稱道的馬英九,現在則遭謹小慎微之譏;過去以專業有魄力著稱的劉兆玄,現在卻淪為菁英的傲慢。

     這種因時間感而產生的落差,劉內閣一上任就立即面對。去年五月前油價早已開始狂飆,民生物價也跟著水漲船高,但是,一心要落實總統節能減碳政策的劉內閣,卻在能源產業轉型的長期考量下,一上任就機動調漲油價,不但惹來民怨,當然連藍營立委都不支持,劉內閣的民意支持度也立即重挫。

     機動調漲油價對不對?持平而論,無論是就產業發展還是公平性的角度,這都是正確的事,但是時機是否正確,就是見仁見智;劉內閣有著總體經濟的思考思維,為了整體社會長期的發展,歷經短期的痛苦是必須的,因此,他也不在意短期的紛紛擾擾,但以現代快速變化的政治環境、及每日登場的媒體名嘴,一個禮拜就已算是長期,足夠判定政治人物的生死。

     因此,與其從風災還是去理髮、還要過父親節這樣的角度來譏評劉內閣,比較公允的角度應是,劉內閣時代的六大產業等措施、長期發展的政策思維模式,仍有可肯定之處。尤其,當事過境遷、在評價劉內閣及展望新內閣之際,我們必須避免掉入另一個陷阱,那就是如俗話說的,「倒髒水不要把嬰兒一起倒掉」。

     為何要做這樣的提醒,最主要的原因在於,以民意喜好為導向的吳內閣,不只是長於掌握時間藝術,更深諳對比原理,例如,剛就任的第一天,行政院長吳敦義就提出「庶民經濟」的口號,他深知劉內閣被批為太著重理論,因此立即說出,「經濟數字固然重要,但包括股市、餐廳生意、至貨櫃車數量,卻是更貼近民眾生活的指標」;相對於劉內閣的低調不喜作秀,吳敦義上任的第一天,就要到災區過夜。

     不只吳內閣刻意和前朝對比,大多數的輿論,不論褒貶,也都是用正反對比來看待前後兩任內閣,例如劉內閣專業性格對比於吳內閣政治性格;劉內閣官僚作風對稱於吳內閣的民意導向;或劉內閣的專業態度對上吳內閣的選舉內閣等。不論這些評比是否公平,最大的問題在於,當輿論或國民黨黨政要員自己都如此做非黑即白的對比時,是否會不慎全盤否定劉內閣的優點,當大家對新內閣的期許是要盡量考量民意喜好時,最後會不會只依民調施政,而不考慮國家長程的發展?

     值得安慰的是,總統馬英九似乎未完全掉入這樣「非黑即白」的迷思,例如,他這次並未從眾,或依成功的前例,由民選首長出任內政部長,反而是由學者出身的新閣員江宜樺出掌第一大部,此舉是福是禍猶未可知,但至少顯示,馬總統及新內閣並未全掉入「選舉內閣」的陷阱。

     可以說,已經下台的劉內閣有心做好,但在時間的掌控上栽了跟斗,接下來的吳內閣,必然是掌握時間的長才,但能不能把握時機做對的事,才是新內閣能否留下好評的關鍵。

2009-09-11 /中國時報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回應文章
98年》0911【工商時報╱社論】「重振」兩岸關係 增添台灣經濟發展動能
推薦1


單車巨蟹坐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mioo

     在新內閣上台之際,正是兩岸關係蒙受突發事件衝擊、亟待「復元」的時刻。這是新內閣的挑戰,但也是調整腳步再出發的契機。此時此刻,我們要提出一個「重振」兩岸關係的概念,作為對新內閣的期待。重振一詞,語意強度超過「修補」、「恢復」。它是積極的、前瞻的,也是具有建構意義的,足以為兩岸關係開拓新局,並為發展台灣經濟增添動能。

     達賴喇嘛訪台的事件,確已對兩岸關係造成明顯的「傷痕」。新內閣在這個節骨眼上台,其當務之急,當然是儘快讓兩岸關係回到原先的軌道。但除此之外,還要努力形塑更穩健的兩岸關係架構,使其擁有更大的發展動能。這就是「重振」的真正意義,也是民眾對新內閣的新期許。無論如何,新內閣不能僅止於「前規後隨」。

     但這種主動積極的新做法,著力點在哪裡?除了延續既有的經貿合作、社會交往等取向外,新內閣可以開展一些新的做法,其中最有意義的一項,是「走人民路線」,全力做好大陸老百姓的關係,拉近兩岸民眾的距離;這樣的做法,將為我方的兩岸政策,奠下更穩固的基礎,創造更大的迴旋空間。因為,這次的達賴事件經驗表明,大陸民眾的反彈,是兩岸關係最大的「不可測因素」。這會影響中共當局的決策,使我方陷於被動。過去一年多,我方與大陸當局互動良好,但對大陸社會關心不多,甚至連對大陸民眾的捐款救助八八水災災民,感謝的表示也遲到,所以大陸老百姓對我方的誤解很深,已成為我方大陸政策運作的一大制約因素。

     對這問題的處理,新內閣在客觀上應具有比較優勢,因新任正副閣揆吳敦義、朱立倫,都經歷過選戰的考驗,當過地方「父母官」,掌理過最具體的百姓生活事務。在這樣的條件下,他們應較能掌握「群眾需求」,推動最貼近民眾利益的兩岸政策。更何況,他們的兩岸實際涉足經驗也相對豐富,應已掌握到兩岸問題的關鍵之處。其中,吳敦義以國民黨秘書長身份,近年多次陪同黨高層巡訪大陸。而朱立倫,則於今年五月,代表國民黨出席福建「海峽論壇」,是場中備受矚目的「新星」。

     吳內閣將來若要從民眾角度切入,去擴大兩岸關係的「縱深」,似可採取下列具體作為:

     第一,發起台商敦親睦鄰運動。身處大陸各地的廣大台商,是兩岸民間關係的第一道試金石,他們最迫切需要兩岸民間關係的和諧,也最需要大陸民眾對其商業活動的支持。為此,新內閣可以運用公權力,發起大陸台商敦親睦鄰運動。對此,最好編列或籌集一筆特別經費,以適度補助台商在大陸各地舉辦相關活動,如社區服務、藝文演播、年節聯歡、敬老慰問等。

     第二,設立「希望工程」後援會。為擴大支持大陸貧困地區辦學,我政府可以設立專門的後援會,與大陸的「希望工程」管理當局對接。該後援會主要任務,在募集海內外捐款、捐物,支持大陸相關的建校計畫。另外,也可應對方要求,提供建校所需的技術、人力支援。

     第三,提供就業培訓。針對大陸經濟轉型期,失業問題較凸顯的形勢,我政府的就業服務機構,可以前進大陸,一方面為台灣謀職人士找出路,同時為當地社會提供就業培訓。其中,優秀人才可以送到台灣來培訓,培訓完成後,並可按其意願,推荐給台、外資企業任用。

     兩岸民間的互信與互賴,是未來兩岸關係持續提升、不斷優化的基礎。在這個基礎上,兩岸雙方可以游刃有餘地,對兩邊民眾共同需要的經濟、科技大項目,進行聯合開發,如中藥治癌、流行疫病防治、農村建設相互支援、工業區共同建設、大陸內銷市場聯合拓銷、前進全球市場策略聯盟等。這些大項目,有了雙方社會的共同支持,做起來就會減少芥蒂,得心應手。

     至於政府間的制度性合作建構,如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定(ECFA)、兩岸金融監管合作備忘錄(MOU)等,新內閣要珍惜前任內閣的努力成果,賡續推動,促其早日簽訂落實。這項工作的完成,將有助於提升外商對台投資信心,從而為我國下一階段經濟發展,增添源源不絕的動能。

     無論如何,兩岸關係發展的目標,一在追求及維護「海峽和平」,二在爭取分享大陸資源與市場,為台灣經濟創造更大的發展空間,三在促進兩岸共同繁榮,為雙方民眾帶來福祉。新內閣未來在運作兩岸政策時,必須時時刻刻將此牢記於心。其中,工商界最期盼的,是通過兩岸關係的發展,開創「立足台灣,胸懷大陸,佈局全球」的經濟新格局。新內閣務必掌握重點,強力推動,藉此助力實現台灣經濟的再度起飛。


2009-09-11 /
工商時報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