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內閣上台之際,正是兩岸關係蒙受突發事件衝擊、亟待「復元」的時刻。這是新內閣的挑戰,但也是調整腳步再出發的契機。此時此刻,我們要提出一個「重振」兩岸關係的概念,作為對新內閣的期待。重振一詞,語意強度超過「修補」、「恢復」。它是積極的、前瞻的,也是具有建構意義的,足以為兩岸關係開拓新局,並為發展台灣經濟增添動能。
達賴喇嘛訪台的事件,確已對兩岸關係造成明顯的「傷痕」。新內閣在這個節骨眼上台,其當務之急,當然是儘快讓兩岸關係回到原先的軌道。但除此之外,還要努力形塑更穩健的兩岸關係架構,使其擁有更大的發展動能。這就是「重振」的真正意義,也是民眾對新內閣的新期許。無論如何,新內閣不能僅止於「前規後隨」。
但這種主動積極的新做法,著力點在哪裡?除了延續既有的經貿合作、社會交往等取向外,新內閣可以開展一些新的做法,其中最有意義的一項,是「走人民路線」,全力做好大陸老百姓的關係,拉近兩岸民眾的距離;這樣的做法,將為我方的兩岸政策,奠下更穩固的基礎,創造更大的迴旋空間。因為,這次的達賴事件經驗表明,大陸民眾的反彈,是兩岸關係最大的「不可測因素」。這會影響中共當局的決策,使我方陷於被動。過去一年多,我方與大陸當局互動良好,但對大陸社會關心不多,甚至連對大陸民眾的捐款救助八八水災災民,感謝的表示也遲到,所以大陸老百姓對我方的誤解很深,已成為我方大陸政策運作的一大制約因素。
對這問題的處理,新內閣在客觀上應具有比較優勢,因新任正副閣揆吳敦義、朱立倫,都經歷過選戰的考驗,當過地方「父母官」,掌理過最具體的百姓生活事務。在這樣的條件下,他們應較能掌握「群眾需求」,推動最貼近民眾利益的兩岸政策。更何況,他們的兩岸實際涉足經驗也相對豐富,應已掌握到兩岸問題的關鍵之處。其中,吳敦義以國民黨秘書長身份,近年多次陪同黨高層巡訪大陸。而朱立倫,則於今年五月,代表國民黨出席福建「海峽論壇」,是場中備受矚目的「新星」。
吳內閣將來若要從民眾角度切入,去擴大兩岸關係的「縱深」,似可採取下列具體作為:
第一,發起台商敦親睦鄰運動。身處大陸各地的廣大台商,是兩岸民間關係的第一道試金石,他們最迫切需要兩岸民間關係的和諧,也最需要大陸民眾對其商業活動的支持。為此,新內閣可以運用公權力,發起大陸台商敦親睦鄰運動。對此,最好編列或籌集一筆特別經費,以適度補助台商在大陸各地舉辦相關活動,如社區服務、藝文演播、年節聯歡、敬老慰問等。
第二,設立「希望工程」後援會。為擴大支持大陸貧困地區辦學,我政府可以設立專門的後援會,與大陸的「希望工程」管理當局對接。該後援會主要任務,在募集海內外捐款、捐物,支持大陸相關的建校計畫。另外,也可應對方要求,提供建校所需的技術、人力支援。
第三,提供就業培訓。針對大陸經濟轉型期,失業問題較凸顯的形勢,我政府的就業服務機構,可以前進大陸,一方面為台灣謀職人士找出路,同時為當地社會提供就業培訓。其中,優秀人才可以送到台灣來培訓,培訓完成後,並可按其意願,推荐給台、外資企業任用。
兩岸民間的互信與互賴,是未來兩岸關係持續提升、不斷優化的基礎。在這個基礎上,兩岸雙方可以游刃有餘地,對兩邊民眾共同需要的經濟、科技大項目,進行聯合開發,如中藥治癌、流行疫病防治、農村建設相互支援、工業區共同建設、大陸內銷市場聯合拓銷、前進全球市場策略聯盟等。這些大項目,有了雙方社會的共同支持,做起來就會減少芥蒂,得心應手。
至於政府間的制度性合作建構,如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定(ECFA)、兩岸金融監管合作備忘錄(MOU)等,新內閣要珍惜前任內閣的努力成果,賡續推動,促其早日簽訂落實。這項工作的完成,將有助於提升外商對台投資信心,從而為我國下一階段經濟發展,增添源源不絕的動能。
無論如何,兩岸關係發展的目標,一在追求及維護「海峽和平」,二在爭取分享大陸資源與市場,為台灣經濟創造更大的發展空間,三在促進兩岸共同繁榮,為雙方民眾帶來福祉。新內閣未來在運作兩岸政策時,必須時時刻刻將此牢記於心。其中,工商界最期盼的,是通過兩岸關係的發展,開創「立足台灣,胸懷大陸,佈局全球」的經濟新格局。新內閣務必掌握重點,強力推動,藉此助力實現台灣經濟的再度起飛。
2009-09-11 /工商時報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