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8年》『國不亡,有我!』
|
瀏覽956|回應4|推薦1 |
|
|
內容轉摘自《巨流河》 / 齊邦媛 著 !天下文化出版!
中華民國對日抗戰時期....
第三章 中國不亡,有我! 第一節 南開中學張伯苓校長 一八九四年,他由水師學堂畢業,正逢中日甲午之戰,北洋海軍幾乎全軍覆沒,連一艘可供學生實習的船都沒有了。一年後,勉強派到『通濟輪』上見習,竟是目賭甲午戰爭威海衛由戰勝國日人手中移交給英國人占領的場面。他在自己國家的領土上眼睜睜地看著國幟三易,先下清旗再升日旗,隔一日改懸英國旗。
他在晚年回憶當時,「悲憤填胸,深受刺激!念國家積弱至此,茍不自強, 奚以圖存?而自強之道端在教育。」(一九九四年<四十年南開學校之回顧>)他怒憶當年,「士兵上身穿一坎肩,前面寫一『兵』字,背後寫『勇』字,衣服非大必小,不稱體,面黃肌瘦,精神委靡,手持大刀,腰懷一鎗(煙槍,抽鴉片用)慢吞吞地走出來,將黃龍旗(清朝)降下。旋英軍整隊出,步伐整齊,精神奕奕,相形之下,勝敗可知。」
這樣的羞恥使他深受刺激,更因為看到怠惰無知的一般民眾,既無紀律和敬業精神也不知國難當頭,故思索唯一能振作民心的只有教育── 教現代知識、教愛國。他毅然決然離開海軍,一心辦教育,一九○八年,由氏家館擴大到天津南開(捐得校地在天津西南城角,名南開窪)中學。建校之前,他曾兩度前往日本參觀各類學校,特別是私立學校,當時不滿三十歲的他,滿腔熱血,誓為教育新中國的子弟獻身。
更令人意外的是,一九一七年他已四十一歲,竟決心到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讀書,研究西方教育理念。很多人勸他,「你已功成名就,幹麻去和那些洋孩子同堂讀書!」甚至說「這個臉你丟得起,我們感到丟不起。」他還是去了,認真研究、見習做了許多交流活動,實驗主義思想大師杜威也是他的老師。回國後,他創設南開大學。
抗日戰爭之初,日本人恨他發起愛國活動,炸毀南開。當時蔣委員長公開宣稱,「南開為國犧牲,有中國就有南開。」將南開與北平的北大、清華合為西南聯大,在昆明設校,成為抗戰期間最好的大學。 《摘錄自第110頁、第111頁》
自一九○四年只有七十五個學生到他一九五一年逝世為止,張校長一直用強烈的激情到處演講,鼓勵「國不亡,有我!」的志氣,宣揚教育救國的理想,他足足說了半個世紀!............ 他那時不知道,他奮鬥的心血都沒有白費,他說的話,我們數萬學生散居世界各地都深深記得,在各自的領域傳他的薪火,永恆不滅。 《摘錄自第112頁》
齊邦媛 一九二四年生,遼寧鐵嶺人 國立武漢大學外文系畢業 一九四七年來台灣 一九六八年美國印第安那大學研究 一九六九年出任中興大學新成立之外文系系主任 一九八八年台灣大學外文系教授任內退休受聘為台大榮譽教授迄今。 曾任美國聖瑪麗學院、舊金山加州州立大學訪問教授,德國柏林自由大學客座教授。 教學、著作,論述嚴謹;編選、翻譯、出版文學評論多種,引介西方文學到台灣, 將台灣代表性文學作品英譯推介至西方世界,卓有貢獻。
參考網站 http://www.bookzone.com.tw/event/lc051/page01.asp
本文於 修改第 6 次
|
98年》高希均:台灣不垮,有你!
|
|
推薦0 |
|
|
引用文章高希均:台灣不垮,有你! (一)「中國不亡,有我!」 今年是國民政府來台六十年。七月七日齊邦媛教授終於出版了大家等待已久的跨世紀人生傳記《巨流河》。這是一部融合歷史、文學與兩岸大時代的巨著。第三章出現了一個震撼的章名:「中國不亡,有我!」 齊教授在這一章敘述抗日戰爭中在重慶沙坪壩的南開中學,青年學生受到張伯苓校長愛國情操的感召,激發出那股頂天立地的志氣。此刻的台灣多災又多難,讓我借用那個章名來鼓舞每一個人。 馬總統執政十五個月以來,先後受到三個外來災難的嚴重襲擊:經濟風暴、八八水災、新流感。政府危機處理的生疏以及隨之而來鋪天蓋地的責難,幾乎沖垮了台灣信心的堤防。祇要打開報紙與電視,人心就無法安寧。幸好近來馬團隊在復建方面已展現出戰鬥精神。 讓我指出:台灣終必能化險為夷,根本的力量就是大多數人民(包括外僑)仍擁有這個堅定的信念:「走遍華人世界,台灣就是一個最適合生活居住的地方,我們要珍惜它!」在此一「恨鐵不成鋼」的時刻,台灣最大的安定力量與最大的幸運,就是「有你,台灣不垮!」 (二)你不是「那一些人」 你不是那一些政客,擅長漁翁得利。 你不是那一些民代,擅長作秀。 你不是那一些高層官員,總是慢半拍。 你不是那一些媒體,擅長火上加油。 你不是那一些名嘴,擅長信口開河。 你不是那一些企業老闆,總想占政府便宜。 你不是那一些「聰敏人」,總想渾水摸魚。 你不是那一些「蛋頭」,政府怎麼做都是錯。 (三)「新」台灣人的自信 那麼,你是誰?「你」就是從一九九○年代起,大家提倡的「新」台灣人。讓我來對「你」做一些描述:你們大都是一九四九年以後出生的一代,幸運地避過了戰爭的傷痛:因此幾乎沒有直接的「痛」需要說,直接的「恨」需要洩,直接的「狠」需要發,直接的「仇」需要報。 在社會轉型中,要從「順從心態」轉變到「獨立思考」,最大催化的力量就是教育。台灣教育的平等與普及,帶給了新台灣人無比的自信:自我肯定、自我表現、自我作主及自求多福。 你們毋需再靠歷史事件取得同情,毋需再靠省籍情結求得出頭;你們已經走出了歷史的悲情與委屈,你們更擺脫了移民時代求生存時所需的機會主義與西瓜偎大邊,你們所展現的是公民社會的自信:政治要民主,社會要公平,文化要多元,心靈要開放。 這是花了六十年塑造的:你們已從歷史灰燼中重生,已從意識形態中破繭而出,已從事業成就中獲得肯定。正在寫台灣歷史新劇本的是你們;正在左右台灣命運的新主人是你們,而你們擁有六十歲以下最成熟的年齡! 那麼,我們要問:這些新台灣人到底在哪裡?事實上,就出現在你我的前後左右,就是無數的我與無數的你,沒有省籍之分,沒有男女之別。 九月改組後的政府,必須發揮堅強的執行力與溝通力;在政府效率大提升下,民間旺盛的生命力與創造力,就會變成台灣經濟成長的重要引擎。 六十年前,「中國不亡,有我!」六十年後,「台灣不垮,有你!」 (作者為遠見雜誌創辦人) 【2009/09/02 聯合報】
本文於 修改第 2 次
|
|
|
引用文章--台灣之亂 作 者--玄牣 *******************************************************
功利的贏家 為保障既得利益,越來越自私,表現公利的模式就是捐錢,金錢即可彌補化解買通一切!? 功利的輸家 為抒發壓抑情緒,越來越自利,表現公利的方式就是投機,小我眼界不屑掩蓋啃蝕大我!?
台灣自傲的教育水準,造就的是專業技術員,賴科技代工竄起的新貴暴發戶,律師醫師法師充斥各地,民眾陷溺股票房產金錢遊戲冀望輕鬆獲利,這種型態能夠教育培養出知識份子!?
李遠哲等人不認為自始有任何錯誤,不論在思想、言論與行為上,所以當然不會道歉!享受既得名聲利益,卻以狹隘眼光對待社會國家,這種『高級』知識份子的行為會是網友【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遊】所說的『犬儒主義者』!?台灣是一個言論自由的社會,任何人都可以發表自己的看法!但是,身為知名的公眾人物,所言所行就必須比一般民眾更為謹慎,具有的無形影響力是不能沒有社會責任的自制與自律!
政客及媒體聚焦細處再三放大,失真重點,群聚出短淺私慾自滿,動搖與背叛人性價值,蹂躪理性與智慧,對社會造成巨大遺害!民眾即使沒有舞台發聲,大部份的沈默並非是真正的不語,民間的清流並非已經枯竭!
是媒體政客在治國?是輿論的期待?還是取決多數或少數暴力形式的壓制? 當馬英九團隊身陷台灣長期以來讓人厭惡的政治權謀衝擊,努力以新思維開展新格局,依然堅定謀取台灣與人民最大利益之際,處於舊勢力曖昧的短淺目光,當然無法理解化繁為簡去蕪存菁與時間及空間的競逐!
患難見真情,板蕩識忠臣!聽其言觀其行,是尊重他人也是尊重自己,在真誠與虛偽之間,許多人看清楚事實真相卻不願面對與接受!
曾國藩《筆記十二篇·忠勤》 以人事與天爭衡,莫大乎忠勤二字。亂世多尚巧偽,惟忠者可以革其習;末俗多趨偷惰,惟勤者可以遏其疏。忠不必有過人之才智,盡吾心而已矣;勤不必有過人之精神,竭吾力而已矣。
支持馬英九!效法忠勤,以力權謀之私! 支持表裏如一具有道德節操的人治理國家,支持馬英九尊重國家體制與法律的信念與作為,也唯有在政府與全民共同努力勇敢向『前』行,國家與人民的未來才有希望!
本文於 修改第 2 次
|
轉載『社會轉型,知識份子到底轉什麼?』
|
|
推薦1 |
|
|
引用文章--[ 社會轉型,知識份子到底轉什麼? ] 作 者--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遊? (astronomy)
社會轉型的過程中,知識份子究竟扮演著何種角色?而在社會轉型的過程裡,知識份子又該如何調整自身的角色,以期為社會貢獻更多的力量?這實在是一個重要而值得深思的議題!![詳全文 ]
2009.08.24 凌晨四點十三分 秉燭遊誌於台北書房
--------------------------------------------------------------------------
後記:午夜夢迴,突然想到公共知識份子與鄉愿的差別! 鄉愿是什麼?鄉愿就是: (1)該站出來合理批判時,卻未勇敢站出來大聲批判; (2)或是,沒有任何合理批判的可能性時,卻為了批判而批判! 現今臺灣九成五以上的媒體與報業,它們的行徑往往不是前者就是後者; 總之,不論是前者或是後者,都是鄉愿的行徑,也令人感到不齒!嗚呼哀哉! 知識份子在該站出來說話時,卻媚世而不敢站出來,這就是鄉愿! 沒有站出來為正義公理發聲,反而去合理化自己在社會上隱形起來的行為, 甚至去打擊[站出來為公理伸張的知識份子]!這種人不能稱為知識份子, 反倒是"犬儒主義"者!
********作者若不同意引用,請告知,小弟隨即移除,謝謝!********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
「我們要做知識分子應做的事。」
|
|
推薦1 |
|
|
◎外銷台灣文學 「譯」馬當先推動 大力引介台灣文學的齊邦媛,先後推動翻譯吳濁流「亞細亞的孤兒」、李喬「寒夜」、蕭麗紅「千江有水千江月」等卅本膾炙人口作品,讓台灣文學登上國際舞台、鼓吹設立國家文學館等貢獻備受肯定。齊邦媛的得意門生,則包括黃俊傑、陳芳明、杜正勝、陳萬益、呂興昌、林馨琴、邱貴芬、何寄澎、柯慶明、梅家玲等知名學者與文化人,台灣文學研究所百花齊放則讓她深感欣慰。 出生東北卻大力提倡台灣文學,齊邦媛因此莫名挨了很多外省朋友的罵,她依然忠於事實。「到大陸去沒人說這個不是台灣文學,我卻常被罵,藍綠之爭還有人瞪我幾眼。但這些年來我參加國際會議時,我若說這是Chinese Literature,那是很可笑的事,因為有些中國大陸代表會跺腳拍桌,怒指你們代表什麼中國?」 齊邦媛口頭禪「咱們台灣人」,源於一九五六年美國國務院與台灣交換教員,她在美國每次自我介紹「I am from Taiwan」,很多人誤為是泰國,逼得她進一步穿旗袍自我介紹「I am from free China」,滿腔悲憤下,從此把「咱們台灣人」掛在口頭上。 齊邦媛的妹妹齊寧媛從金融界退休後,在陽明山國家公園擔任解說員,她常援引陽明山漂亮的彩虹強調,「有七種顏色啊!沒必要只分藍綠兩種顏色。」分本省或外省人,對齊家人毫無意義。 齊邦媛在台大外文系前後共教了三千多位學生,從不分本省、外省或那裡人。杜正勝任教育部長時的特別費案送酒名單扯上齊邦媛,她不但沒生氣,還為學生緩頰,「祕書作業的錯誤,被政治利用。我一生顧念基本情誼,對此無言可說。」 陳芳明日前專程探視齊邦媛時,師生相談甚歡。陳芳明告別前,齊邦媛緊緊握著他的手表示:「我們要做知識分子應做的事。」陳芳明點點頭,不必多言就能明瞭老師的期許,那是一分對台灣真摯的愛,對未來和平寬容的期望。
2009-07-12/中國時報/【郭石城、何榮幸/台北報導】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50101871+112009071200266,00.html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