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英九外交政策--「活路外交」
|
瀏覽3,591|回應17|推薦3 |
|
|
http://www.ma19.net/policy4you/diplomacy 壹、導言 中共在國際社會對我國長期的無理打壓與民進黨政府最近八年的「烽火外交」,使台灣在國際社會處於前所未有的孤立困境。國民黨主張採取尊嚴、務實、靈活的「活路外交」,為中華民國在國際間找到一條新的出路。
貳、民進黨製造外交新困境 中共打壓台灣外交,幾十年沒有改變,這是「舊」困境,但過去八年,在民進黨執政下,卻為台灣製造「新」困境。台灣在國際的朋友越來越少,獲得的同情也越來越少,越來越邊緣化,原因是: - 外交外行:民進黨不尊重外交專業,不信任有多年歷練的職業外交官,只以意識型態決定外交政策,以民粹作風操弄對外關係。
- 專搞衝撞:民進黨政府急躁、冒進、衝撞的外交政策,把各國對我國原有的信任與善意消耗殆盡。
- 政策多變:民進黨政府的外交政策完全為內政或選舉服務,刷爆台灣的國際信用,在所不惜。
- 死守教條:民進黨政府追求「法理台獨」,結果不但沒有改善台灣的國際地位,反而讓台灣形象從「民主模範」與「經濟奇蹟」倒退成「麻煩製造者」。
參、活路外交原則 馬蕭如果執政,我們要以下列原則走出外交的活路: - 維護主權:我們要努力提升與無邦交國關係,設法建立正式外交關係,並於國際場合捍衛中華民國國旗、國號與國歌等代表主權的標幟。
- 經濟實力:在全球化時代,外交與經濟密不可分,經濟活動可以幫助拓展外交,外交可以維護經濟利益,我們必須善用經濟實力,拓展外交。
- 彈性務實:參加國際組織,只要符合台灣的利益,名稱可以保持彈性。換言之,以「中華民國」名義或「台灣」名義或其他利於加入的名稱,我們都不排除。
- 平等尊嚴:不管我們用什麼名稱參與國際活動,都要遵循平等互惠原則,堅持台灣尊嚴。
肆、活路模式 我們認為必須用創新思維,以開展新的對外關係。馬蕭如果執政,將終結虛耗的「烽火外交」,並在兼顧尊嚴前提下,從共同利益出發,以「九二共識」為基礎,在互不否認的情況下,與對岸展開務實協商,尋求彼此可以雙贏的平衡點,也就是「活路模式」。將來不管在雙邊關係或國際組織的參與,兩岸都不必衝撞,互相消耗資源,反而可以各盡所能,齊頭並進,共同貢獻國際社會。我們相信這是「三贏」的作法,不僅兩岸得利,國際社會也均樂見。
伍、拓展對外雙邊關係 一、以互惠互助,加強與邦交國關係 我們的邦交國多屬發展中國家,應該多替這些國家著想,提供適切援助,以建立互惠互助的關係。在「活路模式」的範圍內,只要不損及中華民國利益,也不反對邦交國發展與其他國家或地區間的關係。 二、重建台美互信,鞏固雙邊關係 美國一直是中華民國最重要的盟友,布希更是歷來對台灣最友善的總統。民進黨執政後,台北與華盛頓互信嚴重衰退。馬蕭如果執政,首先將修補雙方互信。一方面促請美方繼續落實「台灣關係法」及「六項保證」;另一方面,我們身為「負責任的利害關係者」(responsible stakeholder),也有決心承擔自身防務,購買必要的防衛性武器。 我們將開放兩岸海空直航,讓台灣成為美商及其他國際企業進入大陸的跳板。我們將在非關稅保護、智慧財產權、農業、藥物、政府採購與投資等議題上與美國加強溝通。我們希望和美國簽訂《自由貿易協定》(Free Trade Agreement, FTA) 或《綜合經濟合作協定》(Comprehensive Economic Cooperation Agreement, CECA)。 三、支持美日安保,改善台日關係 台灣與日本有長期友好密切的關係。如今日本是經濟發達、政治民主、社會進步的國家。過去二十年台灣與日本的政經環境都發生巨大變化,新世代的政壇人物紛紛出現。兩國有必要透過廣泛而有深度的交流合作,並培養連結雙方各界之人才,方能有助於重新認識對方,增進雙邊關係。 我們支持「美日安保」做為維護東亞安全的重要機制;台灣應該與日本建構企業的策略聯盟,共同開發中國大陸的市場;我們希望與日本早日協商簽署《自由貿易協定》;至於台日間的各種爭議問題,在維護主權的原則下,我們將採取客觀、理性、實事求是的立場,與日本展開協商。 四、敦親睦鄰,拓展亞太關係 身為亞太地區的成員,我們願意積極參與地區的經濟整合。我們肯定並重視東南亞國協迄今的成就,希望將來能分別簽訂《自由貿易協定》,最後達成「東協10+3+1」的目標。我們樂見韓半島的和平以及台韓關係的穩定開展。我們也歡迎澳洲、紐西蘭、俄國、印度及加拿大等國迎向亞洲的轉變,並樂於增進雙方多層面的合作關係。 五、重視歐盟成就,深化對歐關係 我們要積極強化我們與歐洲國家的雙邊關係,並加強與歐盟及歐洲議會的交往;爭取歐盟委員會及歐洲議會通過友我措施;我們要提供歐洲企業在台投資更多的便利措施,同時鼓勵及協助更多台商在歐洲投資經商;提供獎助學金,鼓勵台灣青年赴歐進修及歐洲青年來台留學;並設立「歐洲資訊中心」,加強與歐洲國家駐台機構及人員的接觸。
陸、爭取加入國際組織 一、推動重返聯合國 中華民國是聯合國的創始會員國,1971年失去代表權後,中華民國持續在國際社會奮鬥,1993年國民黨執政期間開始推動「重返聯合國」,最近推動「返聯公投」,只是國民黨長期努力的一部份。我們知道重返聯合國非一蹴可及,但不懈努力,是成功的必要條件。 二、鎖定三大國際組織 隨著全球化發展,台灣絕對不能被邊緣化。2008馬蕭如果得到全民付託,將以重返「世界銀行」(International Bank of Re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IBRD)、「國際貨幣基金」(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與「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為首要目標;另並積極尋求參與其他與台灣經濟發展有關的聯合國專門機構與功能性國際組織。初期我們先爭取成為觀察員,進而成為正式會員,參加的名稱在不違背尊嚴的前提下,可以維持彈性。
柒、善用台灣軟實力 台灣的地理位置、人文素養、民主制度、自由經濟、開放社會、熱情好客的性格、眾多活躍的民間組織(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 NGO),以及遍佈全球的愛鄉僑民都是我們軟實力的重要資源。馬蕭執政後必將善用這些資源,為「活路外交」注入大量活水。我們也要發揮「人溺己溺」精神,對有急難的國家與人民提供必要的人道援助。 捌、結語 我們認為,台灣必須以「尊嚴」、「務實」、「靈活」做為對外關係的基本原則,善盡「國際公民」的責任。我們希望讓國際社會都能瞭解台灣在經濟發展與自由民主方面的成就,進而讓台灣有機會與所有理念相容、利益相合之國家,共同為締造和平、繁榮的國際環境而奮鬥。
2008馬蕭如果執政,我們保證終結「烽火外交」,改以「活路外交」為台灣找一條新的出路,深信必能開創兩岸及國際「三贏」的新局面。 【相關文章--務實外交 】 【相關文章--總體外交】
本文於 修改第 4 次
|
|
|
認同您的觀察,依然細緻完整...
另方面,可以檢視東西德與蘇俄共產解體,給予兩岸多少啟示!
只簡單談鄧的改革開發,就是要避免重踏蘇聯覆轍,人民生計與資本主義,並未使中共真正低頭, 如您所言在大陸至今仍為共產政黨掌控,一黨專政並未使人民成為國家主人,為了生存為國家民族犧牲權益似乎天經地義,但是,當有一部份人不需為生存為國家奉獻自己,政治質變已然發酵,當局可以視而不見視若無睹,因為,身在矛盾中翻滾,已看不清楚未來必然的變化!
|
|
|
在台灣,重回歷史老話題顯得食古不化,在大陸因為共產背景,至今仍為政黨掌控教育資源的大陸,希望他們能以民主的教養對談,則顯得不太實際. 中共端出的中國共榮共享的願景,是理想或是騙局?!其內的普羅百姓,低層級忙生計, 壓根不會關心,他們的資訊來自於中央,觀念來自於中央刻印,至於老闆是哪國人?!反正都是受壓榨的份,少說話幹活便罷! 中產階級還是忙掙錢,他們高興大陸開始富裕,並且有機會過得舒適,對台灣的想法就是喜歡搞對立,為什麼不安安靜靜表面和協,對影響他們掙錢的對象痛恨有之. 高層就更權貴,一朝翻飛鼻子都朝天般高.,這麼說大陸全體當然不公平,少部分的學識高雅者不是沒有,只是沒聲音,所以集團論述在現世很不合時,因為集團而犧牲個案,在人性上來說不夠周全. 大陸即便硬體現代化如此,精神文化上的進步,落後台灣甚多,因為資訊尚受到控管,官方未能真正捨得,或允許從民間轍退.,台灣的優勢便是在自由議題比大陸先行進行數十載的情況下,創造力肯定優秀的情勢下,要在什麼樣的產業上下功夫?!可以為台灣爭取到較優勢的經濟地位?!端賴健全的企業體制行銷台灣的"人才". 在數十載之後,擁有自由創作力的大陸人會不會將新觀念帶回大陸?!我們等待這樣的契機,一旦這個契機到來,台灣可以對大陸關係真正公平正常化,所以現階段急統急獨都是不恰當的,在某些時候,"等待"也是學習的要項之一. 台灣有人才足以對我們的工農商做出創意的發揮,但是帶領者的統籌方向會影響潛藏能力的表現,如果能夠有這樣願景,台灣人的聰明智慧足以對世界宣告台灣的存在,這該是一個比跳腳抗議更好的辦法吧?!
|
|
|
兩岸老一輩的恩怨已漸隨著凋零而遠去,經歷近六十年輪迴,現在中青代檯面上人物,還存有強烈鬥爭盤算?國族情緒政體意識無法化解? 觀察個人實力與魅力也已經無法與以往人物比擬,都是在承襲歷史未解癥結?還是全陷在矛盾中翻滾?想想,複雜問題,回到根源去重新檢視,意境與理解會有所不同! 當霓虹燈取代煤油照亮大陸,內心黑暗的爭逐會隨著五光十色重新面對光明? 中華民族不缺歷史罪人,兩岸人民的歷史卻創造最多的民族罪人!?還要多少? 祈望有一天某位領導人靈光一閃,陽光就普照兩岸,共享溫煦!
陽光外交,陽光有朝氣蓬勃、欣欣向榮之感,深具正面光輝! 詞好,意境也好..小弟喜歡.....
|
|
|
剛好看到馬謝辯論外交的一段,驚覺自己的論點與謝營竟有相似之處?雖然在做法上,我個人贊成馬英九的方向,但如何去進行這樣的談判?!又不會受反對陣營譏諷為:妥協的卒仔?!恐怕對中共當局還需要再深入研究. 包括領導當局的意向和軍系人馬的影響力,在一種阻力最小的情況下去促成和談的實質工作,才能使雙方走向公平實際的合作模式,而非表態的握手終結,這樣浮面的共榮,決非中國全體之福. 以一種有益人類的方向為高度,所進行的和談,不會因為自己處於弱勢地位,而在氣勢上落後一截,台灣要具備什麼樣高度的自尊和信心走出新局?!這是未來新政府的方向,如果一心在求"中國"的團結榮景,人類的大同均富,那麼國父的願景不過是在配合潮流,做出適當的修正而已,這是務實的方向,沒有偏離國父的三民主義理想. 在一個大理想的指導方針下,細節上配合環境局勢做出調整,整體說來就是"務實",對陸經貿關係正常化,有助於為自己的農民商人爭取法律上的權益,也可避免鑽營之徒走露洞去敗壞"台灣"的聲名,這些都可以在談判之列,一切只等建全之後一步步的建立吧?!
|
|
|
觀察中共對台政策的做法,是"軟"、"硬"兼施的方向,1.軟的在民間文化交流、運輸、旅遊、經貿......,密切往來,讓台灣的依附漸深,由民間反發政府和大陸本土的切斷臍帶,加深陸台關係的聯結. 2."硬"的對槓,阻止台灣政府的官方突圍,阻撓台灣以中華民國為名參與國際活動,日久天長,中華民國在意義上從本土和國際中消失,台灣便會由國家的主體退化為地區的存在,在聯合國申訴無力,甚至台灣本土的國家觀念也趨日漸消退,台灣最終還是其附庸屬地. 中共這個對台政策,目前看來是大獲全勝,就面相看來,軟的方向容易擄獲認同,阻力少:硬的方向,只要台灣還是內部分裂,怎麼做都可以造成台灣內部的歧異,也算是收益的方針. 台灣民眾也在這兩個大陸對台工作中,感到迷惑,問題是對大陸關係絕計不可再走向對立的回頭路,如何在和合的條件下, 展開雙邊善意的會談,與其將某些問題按下,曖昧不表,不如說清楚、講明白,台灣在國際活動的參與中,可以有什麼樣名稱的底線?!當然最難辦的大概是在國號的爭議,使用中華民國的可行度,是否踩到中共的禁區?!這些都該在台灣內部取得共識,並統籌計議好. 可以窺見中共對台關係的底線是:不容許中國分裂、台灣脫離中國獨立。但如果透過辯證,目前台灣只有承認”中華民國”,才能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平行存在,誰有資格對”中國”做出法統上的定義?聯合國的法庭嗎?!可預見陸台無共識的雙邊談判,這些問題又會帶回到:歷史糾葛的辯證關係上. 因此務實的雙邊關係界線很模糊,不先釐清彼此都可接受的國號名稱,事務進行至中途,會不會出現大吃小的捱悶虧事件?!誰也無法做保!如何進行實際的對大陸事務,恐怕光是說些表面的教條口號,無法教育民眾看到外交事務的門道,不如就說清楚講明白,問題攤開在陽光下,大陸官方也才會了解台灣民眾的支持意向,在對台關係上能夠採取正確的做法.
本文於 修改第 2 次
|
外交部--外交基本方針
|
|
推薦1 |
|
|
中華民國(臺灣)外交部主管我國外交及有關涉外事務,並依據憲法第一百四十一條之規定:「中華民國之外交,應本獨立自主之精神,平等互惠之原則,敦睦邦交,尊重條約及聯合國憲章,以保護僑民權益,促進國際合作,提倡國際正義,確保世界和平」,外交部以此作為外交政策方針之基本精神與原則,以爭取並維護國家最高利益。 台灣自2000年透過直選總統、政權和平移轉達成民主憲政改革之重要里程碑,獲得國際社會一致讚譽。綜觀當前國際情勢,「全球化」與「中國崛起」兩大趨勢對既有國際秩序帶來極大衝擊,亦係目前我國對外關係所面臨之兩個最大挑戰。 在日益嚴峻之國際現實中,為能進一步實現「永續發展」之外交總體目標,我們必須立足臺灣、放眼天下,以「呼應國際上民主、人權、人道、互利、和平的主流價值」,「確立臺灣自我定位、鞏固主權地位,加強實質參與、建構外交新思維」做為外交方針,方能藉以爭取國際社會支持,拓展更大參與空間,引導國家與世界同步發展,追求國家永續繁榮。
|
馬英九、蕭萬長的憲政改革政策
|
|
推薦1 |
|
|
【台灣民主第二階段改革宣言 】
壹、核心理念──以憲政主義的精神,開啟台灣民主第二階段改革 台灣民主政治的發展,是華人文化圈史無前例的奇蹟,也是型塑今日台灣社會風貌最重要的歷史進程。....... 貳、具體主張 一、確立憲政主義的基本精神 二、實現權責相符的中央政府體制 三、推動政黨良性競爭 四、落實司法獨立及行政中立 五、鼓勵自主的公民社會蓬勃發展 六、強化整飭貪污的機制 七、以審議民主促進行政及立法改革 八、維護弱勢的基本人權
參、結語 民主社會永遠存在分歧意見,也永遠存在各種利益衝突。但是透過憲政主義的實踐,分歧的意見不致撕裂整體社會,而衝突的利益也可以獲得制度性的協商與解決。我們呼籲全體國民,珍惜台灣民主發展的既有成果,正視台灣民主發展的困境,並認真思考以憲政主義開創第二階段民主改革的可能。 我們期待未來的台灣政治社會,不再受制於選舉動員的慣性反應,而能有超越勝負、為國家建立長治久安基礎的格局。我們呼籲民進黨的朋友們,不要繼續操弄族群認同及敵我鬥爭,而能以負責任的政見與我們共同建立民主政黨競爭的典範。我們更希望透過這場總統大選,讓未來世代重新找到關懷公共事務的動力,並能持續不斷地為追求憲政民主的理想而獻身。 解嚴二十週年是新的起點,讓我們共同為台灣民主的第二階段改革一起努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