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 看看今天的執政黨!
經濟不振, 百業蕭條, 則歸之於世界景氣低迷, 欲振乏力, 要求百姓節衣縮食, 共體時艱.
別忘了, 石油危機, 退出聯合國, 亞洲金融風暴…..台灣的百姓, 不是不曾經歷過大風大浪的溫室花卉.
施政績效不良, 行政空轉, 則歸之於在野黨惡意杯葛, 以致力不從心.
但是, 細心檢驗執政黨所提出的重大政策, 教改, 一蹋糊塗, 核四, 反反覆覆, 金融改革, 不只政策反覆, 相互矛盾, 甚且予人以居心詭譎, 意圖不軌之臆測.
或曰, 興利不成, 是肇因於事發突然, 執政黨人才不足, 沒有作好執政的準備, 應該體諒. 不錯! 本來民眾對執政黨的寄望, 也是除弊高於興利.
那麼, 三年來, 執政黨除弊績效又如何?
試問, 執政前信誓旦旦, 不惜動搖國本都要追查到底的拉法業艦案, 三年來的進展如何?
全民垢病的黑金, 賄選, 政治力屆入司法, 行政不中立, 黨政不分現象, 是否不但不見改善, 反而變本加厲?
最最令人擔憂的是, 當年的在野黨, 是否在取得龐大的行政資源, 地位轉變為當今的執政黨後, 因為嚐到了權力的滋味, 為之迷眩, 而忘卻了當初為民主改革打拚的誓言?
視其所以, 觀其所為, 試舉二例, 以證明當今執政黨違背當初競選基本承諾之事實.
首先, 葉國興事件, 絕不是一個單純的笑劇, 一個代表國家門面的方面大員, 敢於在國會議事殿堂, 公然做出槍斃媒體人之姿態, 究其心態, 這決不是執政黨能以政治頑童, 個人政治素養不足, 所得以蒙蓋.
從執政黨處理葉國興事件的態度, 台灣百姓應不難看出執政黨意欲以行政力箝制新聞自由的意圖.
媒體是民主的神經, 負責傳遞正確的資訊, 一旦媒體為行政單位所制, 人民就如同置身於黑暗中, 完全失去了判斷是非的能力, 民主機制將蕩然無存.
其二, 執政黨不斷的以體制外的機構, 掌控行政資源, 暴露的是漠視國會, 意欲擺脫民意監督之事實.
教改, 就是一個標準的範例.
教育部是主管全國教育的最高行政機構, 負責制定教育政策, 接受國會質疑, 政策如有重大缺失, 部長及相關之行政官員或記過, 或免職, 以示為政策之成敗負責.
政策之制定如有疑慮, 部長得敦請, 召集學者, 專家組成咨議團隊, 提供建議, 以供部長參考.
咨議團隊為體制外機構, 非屬行政體系, 既不享有行政權, 亦無須負政策成敗之責.
簡單, 清楚, 明瞭, 這就是大家一致奉行的正確民主運作機制.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