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務部行政執行處最近對台北市因積欠健保費被查封的土地展開調查,一旦付諸行動,中央部會拍賣首都土地強制取財,將是場可觀的爭議大戲。更受矚目的是,馬市長時代拒繳的健保費,竟要在馬總統手上強制執行,從民進黨鼓噪高喊「開演」的興奮之情,可預知結果必然是親痛仇快。
此一事件之起因,是當年扁政府惡意削減台北市統籌分配款,當時的馬英九市長以市府財政困難為由,拒繳健保費補助款。除此之外,在台北市設籍的勞工僅一百四十萬,但中央要求依設籍的公司計算,導致北市要負擔三百六十萬勞工的健保費,認定方式及標準也極不合理。為此,北市府對中央展開了行政訴訟,唯去年底最高行政法院判決北市府敗訴,必須拍賣土地償還欠款。
此事涉及兩大面向:一是財政面,中央對地方財政有高度掌控,但許多規定明顯未盡合理;一是法律面,不論用什麼方式籌措欠款,台北市積欠健保局的款項必須依法償清。事實上,回到事情的基本面,其法律問題也是源自財政爭議;中央和北市如今都是藍營執政,問題一拖大半年還解決不了,這如何說得過去?也難怪台北市勞工局長蘇盈貴要痛罵:「不是愚不可及,就是無能之至!」
這正是人們最感不解之處。當年北市府抗繳健保費振振有詞,其論述娓娓也頗能博得外界同情;但當時藍綠惡鬥正殷,政治煙硝使是非黑白莫辨,問題因而遲遲無法解決,是料想中事。然而,如今政黨輪替已經年餘,中央和北市都是國民黨執政,照說溝通、協調絕非難事,為何昔日問題卻是依然故我,事情毫無進展。
再看,當時北市領導抗繳健保費的要角,馬市長如今貴為總統,副市長葉金川當上衛生署長,李述德成為財政部長,石素梅則由北市主計處長高升行政院主計長。這些人換了位置,手中也有一定職權,無意為台北市解決不平境遇也就罷了,難道也不想修改不合理的規定,讓制度可長可久嗎?試想,如果台北市現在是民進黨執政,會乖乖坐視土地被拍賣嗎?當然不可能!如果對手多抗議幾回,說不定中央政府早就被逼出了解決辦法,而不是像現在這樣漫無目標的開會,卻始終無結果。
再換個角度看,此事感到委屈的其實不止是台北市,還有夾處在藍與綠、中央與地方之間的健保局。如果政府規劃的健保財政制度公平合理,健保局何致遭地方政府拖欠數百億元,卻索討無門?如今就算法院裁定可以法拍北市土地,健保局要強行下手,也可能惹來「相煎太急」的批評;如此一來,健保又如何在扭曲的體制中維持健康?
此一事件,若走到必須拍賣北市公產的地步,為了維持健保的營運,也許是不得不然的選擇。但在整個處理過程,如果民眾看不到中央政府表現任何作為,或者改善健保補助款制度,或者表示中央的承擔;那麼,台北市挨的這記耳光,就等於馬總統打在馬市長臉上,失去顏面,自毀立場,承認自己沒有處理難題的能力。
由於貓纜和內湖捷運事故,馬英九和郝龍斌之間已心結頻傳;再加上健保費事件,恐將更難分難解。必須提醒的是:這場健保費的賽局,站在投手丘和打擊位置的都是馬英九,他千萬別以為自己只是坐在觀眾席看郝龍斌的好戲。這也是馬總統無法逃避的責任,政府既要設法掏出錢來償付健保局,也要拿出一套好辦法讓各縣市心甘情願繼續繳交補助款。聽起來這當然不是容易的任務,但手持全國最高權力的人就要做最大的承擔,這不就是政治的邏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