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文章不進口石油的美國》全電車將是各國政府間的全新賽局
文章歡迎完整轉寄、轉貼、轉載。感恩喔!
【不進口石油的美國】
地球暖化幾乎已經是科學界主流觀點,然而仍舊有人不予採信。氣候變遷是一種複雜性科學,只能歸納和演繹,但沒有人能保證結果一定是正確的,更沒有人能肯定地球一定是走向暖化。
即便是接受了地球暖化的論點,也還有人爭辯人類燃燒石化燃料是否為主要原因。
其實上述爭辯除了科學上的論證之外,它還涉及到溫室氣體排放管制的政治、經濟衝突,以致各國未必真心制定並執行溫室氣體排放管制的法令。然而美國引發的全球金融海嘯可能徹底改變這個情勢。
※貿易失衡,油元問題比人民幣更嚴重
美國每年花費超過7000億美金向外國買石油,這個金額遠超過中國大陸對美國出超金額。網上查得的數據,中國(大陸)海關總署統計2007年對美國貿易順差1633億美元。
7000億是石油進口金額,1633億是出口減去進口的差額,兩者基準不一樣,當然不能做比較。然而一個頭腦清楚的人必定會問:若是一年減少進口1633億石油,是否可以改善美國的貿易收支帳不平衡的問題?如果7000億石油全部不進口,將會是什麼光景?
※綠能是新經濟的合理選擇
當今全球市場自由競爭,在比較利益之下,市場會選擇最具經濟效益的地方生產製造,並將東西賣到最有利可圖之處。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中國(大陸)是最有經濟效益的生產基地,而美國是最有利可圖的消費市場。經過這波全球金融海嘯之後,美國市場大為失色,但是生產製造活動會移回美國嗎?答案似乎很明顯,短期內不可能。
經濟大環境不佳,美國消費市場萎縮,自然不可能在現階段有新的投資設廠活動。一旦美國人消費信心好轉,不過是回到過去的競爭條件,在比較利益之下,若是生產和過去相同的產品,新設廠首選的地點,仍舊是中國(大陸)。
要打破美國消費/中國(大陸)製造的二元結構,美國必需生產出中國(大陸)需要而中國(大陸)自己還造不出來的產品,創新,是美國唯一的出路。
保護主義或許能讓政客獲得支持,但愛用美國貨法案只會讓美國製造成本居高不下,讓美國企業更加喪失國際競爭力。既要符合創新,又可以減少石油進口,綠能產業是最合理的選擇。而綠能產業中最最合理的選項,則是電動車,特別是完全使用電力的全電車。
※全電車將是國與國之間的全新賽局
現在中國(大陸)比亞迪汽車已經製造出在家充電,然後可以行駛200公里的全電車,已經完全符合都市通勤基本需求,連股神巴菲特都搶著入股比亞迪,還有誰能競爭呢?
如果是業務員,只要開車走半個台灣,比亞迪的全電車就不敷使用;如果是普通上班族,假日想載家人出門遠遊,也不敢開全電車,總不能為了上班買一台全電車、休假再買另一台汽/柴油車吧。
油電混合車是合理的選擇嗎?回到100年前汽車還不是很可靠、加油站還不是很多的的年代,為了開車出遠門只得再拖個車廂,裡面放匹馬以備不時之需,大家會覺得合理嗎?現在的油電車增加一套電力驅動系統,在市區或許很省油,上了高速公路燃料效率反而不如傳統汽車。
當下最合理的選擇,應該是研發可以行駛更遠的全電車、隨處可及的充電站、充電更快的電池、老舊電池循環更換站。以上還只是汽車轉換到全電車的基本要求,假設全面大規模使用全電車,目前的輸配電系統可能都要進行重大更新,才能應付數百萬輛車充電的需求。
※政府前瞻性地投資是致勝關鍵
百年前汽車工業剛萌芽時,絕對不是要取代火車長途運輸的功能,而是要取代獸力的短程運輸。福特把汽車由貴族享受轉變成平民價格,使得汽車變得普及;但要到公路系統發達了,汽車才成為陸上運輸的霸主。
先有大量的汽車,才有公路系統;公路網更發達了,使得汽車更方便,汽車工業也更發達、車價更便宜,還衍生出許多三級產業,如汽車金融、保險、保修廠、改裝、美容。
我們可以說是有了獸力車的市場間隙,才有今天的汽車工業。全電車雖然也是一大片鐵皮加上四個輪子,但它面臨的挑戰卻是要取代汽車,除了油價這個因素,沒有一個市場間隙能容下全電車的生存空間。
全電車能比汽車便宜嗎?短期內看不出這個趨勢。目前製造全電車的經濟規模遠不如普通汽車,除非有破壞式創新,否則早期全電車高成本是必然的現象。比亞迪的全電車,即便是中國(大陸)製造,售價也和美國製造的普通汽車相當,而不是更低。
有低價的全電車,自然會有人投入充電站、電池循環站,全電車才會更方便;全電車要更方便才會有更多人購買,才能更快達到經濟規模,降低車價。這又是個典型的雞生蛋、蛋生雞的難題!
除非明天起石油每桶售價超過200美元,而且只漲不跌,否則在市場自由競爭的原則下,短期內看不到全電車有取代汽車的可能性。想要在綠能新經濟中勝出,各國政府必須做出前瞻性的投資和全面的法規介入。
※美國有非贏不可的壓力,台灣呢?
想像一下:
‧全新的汽車材料、電力驅動和操控方式
‧隨處可見的智慧插座,經過晶片卡認證後電力源源不絕送入全電車
‧電池製造商轉型成租賃業者,透過無線方式管理在道路上奔馳的電池,隨時主動替車主更換
‧太陽能發電廠把大量電力存入數百萬輛全電車的電池中,晚上不用車時,電力可以再送回電網內供家戶使用,讓太陽能成為24小時可用的電力
‧油國組織再也賺不到我們的錢
誰能在全電車領域中領先,並主導產業標準,誰就能率先進入美麗新世界。中國(大陸)挾低價優勢、手握大量現金,又有龐大的內需市場,首次在全電車領域享有領先地位。美國面臨汽車業破產、外債高築的不利情勢,對綠能產業,特別是全電車工業,有非贏不可的壓力,而美國還保有創新能力和基礎研究紮實的軟優勢。兩強最後誰將勝出?
台灣也高度依賴石油進口,我們該靜觀其變,或是應該主動積極參加新一波賽局?雖然台灣市場很小,很難參與制定規格,但是還是有可以參賽的項目,例如:全面更換智慧型電錶,除了供電還可以向民間買電,更可以讀卡售電,預做將來普設全電車充電站的準備。
我們還可以獎勵研發改裝車套件,卸除傳統汽車的引擎、變速箱,塞入電池和馬達,將舊車加速升級成全電車。改裝車套件將來也許成為汽車工業外銷的重點項目呢!
金融海嘯是百年難得一見的好機會,全電車領域中還沒有老大哥,台灣還有機會冒出頭;即便全世界的全電車市場沒有成功,只要台灣全面升級了,至少我們可以減少大量的進口石油,這可是非常重要的競爭優勢。